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fangeorge

[[资源推荐]] 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57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09: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英时文翻译》(贾文波著)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实例为基础,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比法学汉英词法、句法、修辞的异同,是学习政治经济汉译英的指南。

作者简介
  贾文波 男,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20余年,有丰富韵英语教学和翻译实践经验,翻译各类时政、经贸、科技和外宣资料与文件100多万字,并出国工作数年。研究方向为应用翻译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出版专著:《汉英时文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版)、《应用翻译功能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版)、《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参编教材:《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方梦之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熟能生巧——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程中文主编,国防科大出版社1999年版);学术论文:在国内各大学术期刊上发表翻译研究论文近30篇,包括《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国语》等语言类核心期刊。

目录
  绪论
  第一章词汇意义
  第一节政治、经济习俗语的形象表达与指称意义的解读
  第二节政治、经济专用语的字面意义与内涵表达
  第二章句法结构
  第一节汉语的分句铺排与英语SV主干结构
  第二节汉语动词连贯句与英语逻辑主次关系
  第三章修辞特点
  第一节汉语繁多的华丽之词与英语直观明快的描写
  第二节汉语过多修饰词的使用与英语避虚就实的特点
  第三节汉语四字结构排比用法及其英译
  第四章专业特征
  第一节对外翻译“内外有别”的原则
  第二节对外广告翻译与情感传递
  第三节外贸信函用语的程式化特征及其翻译
  附录政经翻译常用词语选编

"汉英时文翻译"的书摘……
  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有特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式,有社会发展的重大差别和特殊的文化传统,因而必然存在着各自不反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这些不同的民族特征是各民族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生活经历在文化心理深层的积淀,是一种浓缩的文化尺度,也必然会反映到作为表征并承载民族的符号系统——语言上来,并制维着该民族使用语言的方式。

附作者部分论文
应用翻译:多元交际互动中的整体复杂行为
学习英语不要错过“微言大义”
字斟句酌,离形得似——第十七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赛译文评析
旅游翻译不可忽视民族审美差异
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
文本类型的翻译策略导向异化归化讨论后的思考
从关联论视角看应用翻译
从译者主体性看《红楼梦》中死亡委婉语的翻译
文本功能对应用翻译的策略主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17: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变体研究》(黄忠廉著)

内容简介
  翻译变体的全面系统研究,这还是第一次,也就是说属于草创。举步维艰,犹如十月胎儿坠地,带有毛腥,作为新生儿,它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得到呵护,也希望得到包容,当然更希望指正。初生之物,其形必丑,有关“变译”的研究还需大家来支持和参与。

作者简介
  1965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职博士,师从著名语言学家、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之一的邢福义教授。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主讲俄语语言理论、翻译学理论基础、变译学、科学翻译学等。集中研究翻译本质、变译理论、汉译语言、科学翻译、翻译测试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家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翻译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译协科技翻译委员会委员,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术骨干,现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成果简况
  一、著作
  《翻译本质论》、《翻译变体研究》、《变译理论》、《俄汉翻译开发教程》、《科学翻译学》;合著或参编有《中国科学翻译史》、《翻译名家研究》、《俄汉成语双解词典》等七部;合译《知识分子与革命》等三部;主编"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科学翻译研究卷"(共十本,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二、学术论文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外语学刊》、《中国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中国科技翻译》、《外语教学》、《语言与翻译》、《辞书研究》、《修辞学习》、《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外语界》、《中国俄语教学》、《上海科技翻译》、《外语电化教学》、《国外外语教学》、《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福建外语》、《外语语言文学》、《外语语言文学研究》、《俄语语言文学研究》、《天津外语学院学报》、《科技术语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二十余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译学论文七十篇。
  三、科研项目
  1998-2003年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变译理论研究"和"汉译词汇规范问题研究"),教育部基金项目两项("俄汉翻译开发教程","汉译句法规范问题研究"),教育部重大项目一项("汉语句法机制与汉外互译(全译+变译)本质探索")、湖北省基金项目一项("翻译测试研究")、学校基金项目一项("翻译变体研究")。
  四、评价
  2002年提出的"变译理论",2004年出版的《科学翻译学》在国内外受到好评,如《光明日报》、《中国翻译》、《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中国科技翻译》、《外语研究》、《国外外语教学》等均有评介,国外的有PERSPECTIVE、国际译联的TRANSLATIO、加拿大的META等。被国内学者称为"翻译理论家"(见外语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翻译》1999年第4期)。

目录
  本书导读
  前言
  第一章 翻译变体概说
  第二章 采撷精华——摘译
  第三章 再现精华——编译
  第四章 转述精华——译述
  第五章 浓缩精华——缩译
  第六章 综述精华——综述
  第七章 综述评论——述评
  第八章 译结合评——译评
  第九章 改头换面——改译
  第十章 译而阐释——阐译
  第十一章 译结合写——译写
  第十二章 引译作据——参译
  参考书目
  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10: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批评散论》(马红军著)

简介
  这本小书从动笔到守稿历时五年,可以说是笔者这此年翻译教学实践的总结。其中所收录的文章基本上各自成篇,条求做到例证信实,分析透彻,结在以小见大,寓理论于实例。

推荐理由
  这是翻译批评领域的一部力作。文笔犀利,例证信实,立论严谨,透彻分析了上百个有争议的典型译例,即客观评价其优劣得失,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立志做到糊辟独到的见解令读者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马红军1966年生,河北保定人,先就读于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2004 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在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主授文学翻译、翻译鉴赏等课程,近年出版论著十余部,主要有:
  专 著:
  《翻译批评散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2003
  《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0
  译 著:
  《 20 世纪著名演讲文录》(合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2002
  《彩颈鸽》,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1
  《星球大战前传 II :克隆人的进攻 》(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7
  《世界文化名人演讲集萃》(二人合译,第一作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
  《朗格紫色童话》,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5
  《朗格棕色童话》(二人合译,第一作者),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5
  《(中英对照)河北省涉外规章选编》(主译、审校),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2005.9
  《深度生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6
  《2005年河北省人民政府规章选编(中英对照)》,(主译、审校),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2006.7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China:The Old Town of Lijiang.Beijing:New World Press,September,2006
  《(英汉对照)唐诗三百首鉴赏》(二人合译,第二作者),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9
  主 编:
  《高级英语写作教程》(第一作者),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2004/2005/2006

目录
  一、 杂感
  名人与明白人
  看处,念不得
  合意与合理
  简洁的重要性
  译者的读者意识(一)
  译者的读者意识(二)
  翻译记趣
  令人惶惑的翻译“技巧”
  二、 修辞
  形似与形韵
  “伤风”与“作风”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同音异形字的处理
  富兰克林的两个“hang”
  马克·吐温的六个“呆”
  译者的无奈
  三、 理解与表达
  较真与炼句
  “化”与“不化”
  望文生义要不得
  习惯与表达
  文学翻译与文学语言
  逻辑的陷阱
  词义的选择与判断
  语法结构,小视不得
  四、 诗歌翻译
  “以诗译诗”与“因韵害义”
  双关语的传达
  “神韵”难求
  简洁的才能
  评《饮湖上初晴后雨》六种译文
  评《春晓》九种译文
  评《静夜思》13种译文
  漫谈英诗中译
  1.The Furrow Followed Free
  2.My Heart Leaps UP
  3.The Kiss
  4.Song To The Men Of England
  5.I Travelled Among Unknown Men
附书评及作者论文四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4: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研究》(思果著)

简介 · · · · · ·
  翻译研究,本书告诉读者在翻译实践中哪里有地雷,哪里有险滩,哪里有流沙,也指明了安全的道路。贯穿全书的思想是:译文要像中文。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为文介绍:本书是最适当的翻译教材。散文家、翻译家思果先生写作治学四十多年的心血结晶,研究翻译的杰作。本书的内容包括序、序二、翻译要点、字典名称缩写表、引言、总论、把英文译成中文的基本条件、参考书、固有名词的翻译、新词、专门名词的翻译、中文语法、代名词、被动语气、中文修辞、中文字词、英文字、白话文和对话、白话文的节奏和音调、毛病、中国的中文、句型、改编、利用成语与迁就习惯、标点符号、英诗中译、其他、翻译评改等。

目录
  变通的艺术
  序
  序二
  翻译要点
  字典名称缩写表
  引言
  总论
  把英文译成中文的基本条件
  参考书
  固有名词的翻译
  新词、专门名词的翻译
  中文语法
  代名词
  被动语气
  中文修辞
  中文字词
  英文字
  白话文和对话
  白话文的节奏和音调
  毛病
  中国的中文
  句型
  改编
  利用成语与迁就习惯
  标点符号
  英诗中译
  其他
  翻译评改
  附录:中文英译


作者简介 · · · · · ·
  思果(1918年6月10日──2004年6月8日),原名蔡濯堂,江苏镇江人。小时念过私塾,后进入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就读。完成初中一年级教育后便辍学,在银行当练习生,开始学习写作。他的中英文修养,全靠自修成功。曾任香港《读者文摘》中文版编辑,工作是修改翻译家的译稿,也因此沉浸在翻译的研究中,磨练出深厚的翻译功夫。并在中文大学翻译中心任研究员,教授高级翻译。
  1971年离港赴美,旅居俄亥俄州辛那提市。任计算机公司会计,也曾在关岛工作,任地产公司经理。晚年旅居美国北卡罗莱纳州。
  1979年获台湾中山文艺奖,1996年获国家文艺奖之翻译奖。
  抗战时期开始在江西《正气日报》投稿,胜利后曾在上海《申报》、《宇宙风》发表文章。他的散文天然清畅,近于口语,有《香港之秋》、《私念》、《沈思录》、《思果散文选》、《林居笔话》、《霜叶乍红时》、《晓雾里随笔》、《思果人生小品》、《《河汉集》、《林居笔话》、《橡溪杂拾》、《远山一抹》等十多种。翻译有20多种,包括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与克罗宁的《西泰子来华记》等。他的《翻译研究》、《翻译新究》二书均为深入译道之经验谈。2000年曾出版一本谈保健的书《我82岁非常健康》,其遗作书名是《迷人的唠叨》。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翻译研究》,除了讨论中英翻译,同时谈及中文的“西化”问题,力倡简洁、通畅的中文。思果在引言写道:“谁也不能否认,目前的翻译已经成了另一种文字,虽然勉强可以懂,但绝对不是中文……本书的态度,却是要翻译像中文。凡是中国已有的表达意思的方法、字眼、句法,尽量采用,没有的再想办法。”
  2004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绿蒂去世,享年86岁。

转载一些思果先生对翻译的看法
来源:http://www.equn.com/forum/thread-18776-1-1.html
  ● 翻译不像打铁、走索、造桥;那三行要学会了才可以干。而翻译却不是如此。人人可以说自己会翻译,其实不一定;稍微懂一点外文,就可以觉得自己会翻译;稍微译过一两本书,就可以觉得自己译得很好,其实都不一定。一般翻译不能达到水准,也是因为好多译者没有认清这是件相当专门的事。
  ● 高明的译者并不是魔术师,他只能苦干———苦想、苦找、勤改、比较、试验,对自己一点也不慈悲。
  翻译是创作,至少是另一种创作,除了不要布局,构想,一字一句,都要创作,而且很难,因为没有自由。作家而又懂外文的,是理想的翻译人才。
  ● 你想译得高明,只有跟自己学。先把中文写通,无论什么意思大致可以表达;读懂英文,能利用参考书。然后多用心译,多改、多试、多想、多留心。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刮刮叫了。凡是一流译者,都是时时觉得一筹莫展,改得辛勤的人。
  ● 我们很容易受到外文束缚,捆得紧了,就会忘记自己的想法、说法,跟着外文的字词表。我们找适当的译文,像捉迷藏。大多数译者懒得去找,照原文字面译,读者懂不懂、读来舒服不舒服,他们不管,反正把外文翻出来就是了。只是少数认真的不肯马虎,他们要译文译得像中文,要读者读起来舒服。
  ● 翻译的事谈起来各有各的意见。不过我看近代名译家和译学家说的话有共同的地方。就是译文要通顺,不必死钉原文。必要时增添的增添,该扩充的扩充,该删的删,不要给原文捆死。要用想像的就用想像,不必怕人指摘,说原文并不是这样说的。译者应有胆量作主,担当下来。
  ● 好的译文贴得原文很紧,如影随形,而译文又明畅如同原著,这是件辛苦事情,也要肚子里有点书,还有创作力和想像力。
  ● 翻译这件事做起来没有底,好了还可以好;精确了还可以精确;贴切了还可以更贴切。几乎谁也不能说,他的译文可以悬之国门,没有人可改一字。我潜心思考,逐字推敲,总可以改得更好读一点,容易懂一点,更接近原文一点,找到更好的中文;正好像别人也可以这样批评、修改我的译文,所以尽管大家的译作,我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译法来。
  ● 翻译是艺术,要动手做的,不是谈理论,研究一下,思想一番,就可以学会。翻译不像洗一件衬衫,可以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翻译像琢玉,可以琢磨个没完。
  ● 原文放在译者面前,好像狱卒,好像桎梏,好像神话中诱惑男子的妖女,使译者失去自由,听其摆布,受其引诱。做翻译的人要拳打脚踢,要保持神志清醒,意志坚定,才能自由,才能不受骗惑。翻译的人很容易就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动姿势来适应桎梏。
  ● 理想的译法是这样的:先把原文看懂,照原文译出来,看看念不念得下去,试删掉几个不一定用得着的字,看看是否有损文义和文气。如果有损,再补回来。试把不可少的字加进去,看看是否超出原文范围,增减以后和原文再校对一次。有些地方是否译错,语气的轻重是否恰如其分,原文的弦外之音译文是找不找得到?原文的意思要消化;译文的文字要推敲。有经验的译者可能一下笔就译好了,不过还是要推敲的时候多。
  ● 译者要对文字的敏感。他要懂得作者在每个字眼,段落上用的心;他要预先感到读者对他的译文的反应。有时在他看来,译文已好到极点,谁知读者看了,不是不懂,就是觉得好笑,或者以为他别有所指。
  ● 许多译文不能算好,并不译者没有尽力,或中文欠通,而是因为他太忠实。原来有时候,译者要大刀阔斧。牺牲一点忠实(译诗的时候,尤其不免如此);又有时候甚至于把前后次序大为颠倒。别人不该责备他大胆、失实;还有一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神气。译者可以说,“我们不是要叫读者看得懂、看得舒服吗?照原文就办不到了。只要原作者的意思没有走样,我这样改动是有道理的。”
  ● 其实翻译长句,有时要费很多心思,作种种安排,把原文的意思、感情、事理用中国人习惯的说法表达出来。常常连极简单的句子都很费神。英文的意思并不难懂,可是照字面译出来的中国人不懂。我们改变说法,要特别小心。如果只顾中文明白流畅,译出来和原文大不相同,也犯大忌。
  ● 每人的译文里有他自己,其实也非他不可。也可见这是半创作,是重写。译文好过原文,确也不免;不如原文,往往如是。
  ● 各国、各种文字有它的惯例,用不着怕别人说它不详细、不精确。只要把话说明白,毋须画蛇添足。
  ● 真正的通人或者创作力强的人不屑翻译。他们有自己的事要做,犯不着替别人做牛马。译者应该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同情原因在此。
  ● 真正的译家一定不怕费神,千辛万苦要读者读得舒服,更传出原文的精神。
  ● 中文写得好,一种外文如英文也能懂,已经有了基本的条件,但是还不能够翻译,因为译者给原文限制住,该不理的不敢不理,该改写的不敢改写,该添的不敢添。要译了几十万,上百万字,经过了若干年,才能摆脱原文的桎梏,大胆删、增、改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9: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篇翻译引论》(李运兴著)

简介
  国内第一部以语篇理论为框架探讨翻译问题的专著,借鉴相关学科,特别是篇章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有移植,有评论,有创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的英流互译实例,中肯、实用的分析,外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大专院校学生、翻译工作者、翻译研究人员均可各取所需,有所收益。

目录
  胡壮麟 序
  绪论 翻译研究总论——翻译研究中的跨学科移植
  第一章 语篇翻译论概说
  第二章 语篇的层次性及翻译转换趋势
  第三章 语篇的功能
  第四章 语篇的语域
  第五章 语篇的语境
  第六章 衔接
  第七章 连贯
  第八章 语篇结构
  后记
  引用文献目录

作者简介   李运兴,1946年生于天津。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基础课部英语师资班,1979年考入天津师范大学外文系研究生班,1983年获南开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天津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并任国际译学刊物顾问编委及天津释译工作者协会理事。近年在国内外刊物发表文章30篇,译著100万字,著有《英汉语篇释译》及《跨学科学导论》(合)。研究方向:语篇翻译论、英汉互译规律。

附相关论文三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6 09: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包惠南著)

内容简介
  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分析比较英汉民族的文化心理观念和习俗,探讨语言、文化、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文化语境观察语言翻译,提高译者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译文质量,系统提示涉及文化因素的翻译操作方法,例证丰富,实有性强。

目录
  第一章 文化趋同与语言翻译
  第二章 东西方思维方式比较与翻译
  第三章 专名文化与翻译(一)——人名的翻译
  第四章 专名文化与翻译(二)——书名、影视片名的翻译
  第五章 称谓语的语义比较与翻译
  第六章 色彩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第七章 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第八章 委婉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第九章 数字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第十章 动植的文化涵义与翻译
  第十一章 典故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第十二章 商贸文化与翻译
  第十三章 翻译的可译性限度
  主要参考书目

书摘
  第三章专名文化与翻译(一)
      ——人名的翻译

  专名,即英语的专有名词(pr。per names),《语言与语言学浏典》的解释为:“单个人、地方或事物的名称,它与表示物体或慨念的总和的普通名词相对。”由此可知,专名是指作品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国名、组织名、机构名、会议名、报刊名、作品名、商标品牌名、公司名、官职名等。这些专名用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对象或地点,在人们的日常交际和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任何一种浯言都有大量的专名,其语源广、典故多、文化负载重、词义容量火。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专名作为‘种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地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特点;专名的翻译,涉及到语言、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民情风俗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专名往往是翻译的“拦路虎”,为r一个专名,。№常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时有“译名难于译文”的感觉,凶此研究专名文化及其翻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率章主要讨}仑人名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名的寓意与翻译。变的不同历史、民族心理的差异,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致使汉英民族在姓名的文化心态上体现着明显的民族特征。

  一、“重姓轻名”与“重名轻姓”的民族心理
汉语人名由姓和名组成,姓在前,名在后。姓有单姓,也有双姓,如司马、诸葛等;名有单名,也有双名,汉语传统人名大多由单姓加双名组成,通常为三个字。
  姓是一个家族的代号。“姓者,统其祖考之所生。”(《通鉴·外纪》)因此姓代表的是一个氏族、宗族或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群体,它是所有成员的共同符号,是共性符号;名则是氏族、宗族或群体中每个成员自己的代号,属个性。中国封建宗法观念主张的是宗族至上,强调的传统道德是“光宗耀祖”。在这种传统文化氛围中,代表祖宗、家族、群体的共性符号的“姓”必然在先,而代表个体、个性的符号“名”必然居后。
  在英美及其他讲英语的国家里,人名(fuU name)由名和姓组成,名在前,姓在后。名分为教名(c}lrlStlan nan㈣fiⅢname或given nanle)和中间名(mlddle name或second n。3.me)组成;姓(surname,family name或last narne)也分为单姓和双姓,双姓是由两个不同的姓构成。一个人的全名顺序是教名+中间名+姓。如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1847—1931)的全名是Th。mas Al。a Edison.Thomas是教名,Alva是中间名,Edisc)n是姓。
  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共性、宗族至上的观念相反,英美人则强调个性,提倡个人奋斗,尊重个人的独立人格与自我价值的体现,所以把表示个性观念的名放在前面,而把代表共性观念的姓置于其后。这种姓与名不同的排列顺序所体现的“重姓轻名”与“重名轻姓”观念,是汉英人名文化最明显、最重要的差异。
  正是由于这种不同的人名文化观念的影响,许多去国外长期学习或工作的华人,包括侨居国外的华侨,乃至已加入居住国国籍的华人,为便于与居住国人员的交往,往往给自己起一个“洋名”,但代表自己祖宗的姓是不改的,因为改姓意味着忘掉了自己的祖宗;而许多来华工作的英美人士,为便于与我国人员交往,常给自己起一个汉语名字,不仅名是汉语的名,而且姓也是汉语的姓。

  二、“男女各姓”与“妇随夫姓”的尊卑观念
  在中国传统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中,夫为妻纲,因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观念十分严重,且年深日久,根蒂固。由于社会地位低下,妇女很少出入社交场合,在日常的交往中,亲友邻里常用其丈夫的名加表示尊称的亲属称谓称呼已婚妇女,如鲁迅作品《祝福》中的“祥林嫂”,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中的“阿庆嫂”,一般人往往不知道她本人的姓名是什么,但在姓氏问题上,中国妇女无论结婚前后都保留自己独立的家姓。
  但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按照传统习惯妇女结婚后一般都要使用丈夫的姓,如Maiewh-te与JohnBmwn结婚,婚后女方的姓名为MarieBmwn。当然也有少数已婚妇女并不使用丈夫的姓,如女演员常常使用艺名,女作家也因惯用笔名而很少使用夫姓。这种在姓氏使用上体现的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至今依然存在。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八发展,许多女权主义者主张妇女婚后『乃用自己的家姓,以体现男女平等和妇女独立的观念。目前已有不少夫妇开始采用两人的合姓作为婚后夫妇的新姓,男女两姓之间用连字符相连:如Mary Brown和John wiIlianls结婚,婚后俩人的姓名分别为Mary BMvn wllllams和J。hn Br[)wn willlams。根据’1978年夏威夷的一份调查材料,有10%的新婚夫妇已采用这一姓名模式。①婚后所生子女,或用父姓,或用父母新姓,或儿子用父姓、女儿用母姓,具体方式由夫妇俩共同选择决定。这种新的命名模式,能否为大多数美国人所接受,尚有待时间的检验。
  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独生子女大量出现,也有不少夫妇在给孩子命名时,采用双姓的模式,即父姓加母姓.以一个字为单名,或采用父姓,母姓加一个字作为双名。这既是要求男女平等权利的一种反映,也是重姓轻名的文化意识的一种体现。

  三、男刚女柔、寓意丰富的性别意识
  人名的选用反映着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寄托和抱负,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一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时尚和价值观念。汉语人名和英美人名都分男性和女性,男性名字通常体现阳刚威武之气,经天纬地之才,气宇轩昂之态;女性名字则通常蕴含秀美靓丽之貌、温柔贤慧之情,品洁高尚之德,这种性别意识是中国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人名文化上的共同心态。
  汉语中,“志”、“宏”、“武”、“斌”、“强”、“国”、“民”、“华”、“军”、“海”、“胜”、“昌”、“盛”等都是男性名字的常用字,“英”、“秀”、“丽”、“玉”、“珍”、“兰”、“娟”、“燕”、“淑”、“洁”、“梅”、“莉”花”、“菊”、“春”等都是女性名字中的常用字,在汉文化中这些寓意美好、内涵丰富、性别明显的字用在名字中,人们在通常情况下很容易辨别出名字使用者的性别。
  英语中的人名也同样如此。由于西方大多数人信仰基督教。又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不少人名都取自于基督教教义或神话传说中的神。现将英美常用名分列如下:
  常用田一比名.
英文名
Alexander
Andrew
Artthony
中译名
亚历山大
安得鲁
安东尼
名字含义
人类的慰籍
刚强
无比可贵
……

作者简介
  包惠南,男,1945年4月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西班牙语专业。自1971年起长期从事英语教学,主要担任英语精读、泛读、大学英语、经济英语、翻译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91年8月至1992年8月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阿巴契亚大学研究进修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法。2001年晋升为教授。
  研究方向为英汉翻译的实践与理论,曾先后翻译、出版美国伯·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模特儿》、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弗朗西丝·H·伯内特女士的中篇小说《秘密花园》、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卡琳·斯劳特惊悚小说《不寒而栗》[1](译林出版社,2005年)、英国少儿小说作家珍妮·戴尔的系列小说《机灵狗(小狗巡逻队) 》(浙江少儿出版社,2006年)。在《国外社会科学情况》和《文教资料》等刊物翻译、发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汉学家关于中国文学研究论文的译文多篇;并在《中国翻译》、《上海科技翻译》等翻译类核心期刊及高校学报发表翻译研究论文近40篇;独立撰写翻译论著《语法与翻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实用文化翻译学》(上海科普出版社,2000)、《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外文出版社,2004)等多部。
  1993-1995年参与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研究课题《沿海开放地区师专英语教育专业改革新思路》,获江苏省首届树勋师范教育科研三等奖。

附相关论文几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10: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与语言哲学》(刘宓庆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方语言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珠联壁合的力作。作者倾数年心力,以语言哲学最新思想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是译学基础研究的杰作。


作者简介
  刘宓庆,祖籍湖南新宁,长斯从事翻译实务与理论研究,并在内地、台湾、香港多所大学执教,在欧美从事翻译实务;主要论著有:《文体与翻译》、《当代翻译理论》、《翻译美学导论》、《翻译理论》、《翻译与语言哲学》、《英语翻译训练手册》、《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及〈口笔译理论研究〉,基基本理论主张属于功能学派。


目录
  自序
  绪论
  上篇翻译理论研究方法论探索
  第一章本位与外位
  第二章主体与客体
  第三章方法论余论三则
  中篇翻译理论的哲学视角
  第四章语言观与翻译理论问题
  第五章翻译学的意义理论(上):现工语言哲学中的各种意义观
  第六章翻译学的意义理论(下):中国翻译学意义理论架构
  第七章论翻译思维
  第八章翻译中的语言逻辑问题
  下篇翻译的价值观论
  第九章新翻译理论探索
  第十章翻译批评论纲
  中文参考书目
  英文参考书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5: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译学论稿》(萧立明著)


推荐
  本书分上下两篇,详细内容为序,上编翻译广论绪论、论科学的翻译与翻译的科学、系统功能观与辩证论译、论语言行为潜势与翻译、语义纵横与翻译、语篇语言学与翻译、话语分析与翻译、语言冗余与翻译、英汉句型对比与翻译、内倾与外倾——翻译的文化视角;下编——文学翻译论、文学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抒情达意话译文、述志为本话译诗、语言风格与文学翻译、语言变体与文学翻译、修辞与文学翻译、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面广,仍然是一部重点论述文史哲翻译理论与技巧的新著。仅从目录摘要,便看出其内容之丰富,序者如作微观的具体介绍,就能免挂一漏万。于是决定对本书的写作特点,只写几点概括性评价。鉴于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问,作者充分运用了与译学有关的多种科研究成果;鉴于中外文化遗产均应予以批判性地继承,取其精华,补其不足,作者在探讨各种有关译学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吸收中外众多译论家之长,又能独抒己见,有所前进。有了上述两个前提,作者也就理所当然地收到了学术上外为中用、古为今用的良好效果。

作者简介
  萧立明,1941年生,湖南洞口县人,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先后在衡阳师范大学任教,199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学术带头人。萧立明是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出版著作和译作29部,主要有《翻译新探》、《英语结构要义》、《痛苦与狂喜》、《康梁与维新运动》等。

目录
  序
  上编翻译广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论科学的翻译与翻译的科学
  第三章 系统功能观与辩证论译
  第四章 论语言行为潜势与翻译
  第五章 语义纵横与翻译
  第六章 语篇语言学与翻译
  第七章 话语分析与翻译
  第八章 语言冗余与翻译
  第九章 英汉句型对比与翻译
  第十章 内倾与外倾——翻译的文化视角
  下编——文学翻译论
  第十一章 文学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第十二章 抒情达意话译文
  第十三章 述志为本话译诗
  第十四章 语言风格与文学翻译
  第十五章 语言变体与文学翻译
  第十六章 修辞与文学翻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08: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阿
牛阿
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20: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翻译技法》(陈仕彬著)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了翻译的基本标准和方法,接着介绍了正说与反说及否定因素、实义名词和抽象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句子强调部分等内容。


 在五十余年的银行工作和教学历程中,我曾有较多机会与同行交流和切磋外文翻译,主要是英文翻译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这些人当中,陈仕彬同志以其长期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资料积累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陈仕彬同志现在把三十多年来从事文字翻译的心得体会加以总结并汇编成册,供同行阅读参考。它采源于实践并以服务于实践为宗旨,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值得提倡,也是我感到高兴的。
  陈仕彬同志有三个突出的优点:一是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仅虚心学习老一辈的宝贵经验,而且还善于吸收同行的长处;二是他的文法功底扎实,所举例证译文流畅生动;三是他的。知识更新观念强,无论何时何地他都特别注意收集资料,及时加以整理归纳。因此,他的译文旁征博引,令人耳目一新。
  《金融翻译技法》这本书除了有来源于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且使读者易受启发的特点外,同时其内容大多涉及国际金融业务,具有浓厚的专业性。对于从事国际金融英语翻译的中青年来说,不失为一本崭新的参考书,对于业余爱好者也是很有裨益的。
“英语遍世界,翻译是桥梁。”周恩来同志生前曾这样强调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改革在深入,开放在扩大,文字翻译工作者更是任重道远。我衷心期望有更多的中青年热爱文字翻译工作,不断提高水平,在对外交流中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纪蘅
                                2001年2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陈仕彬,1940年生。196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1968年起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外局(现中国银行)供职,曾先后在进口、财会等科室任办事员约6年,后来在该行毕生从事翻译工作。1984-1985年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进修一年。历任翻译处副处长、处长,法律部副总级干部,多次带团或参团出访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法国、卢森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93年获得国家级译审资格证书。2001—2005年受聘于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发表金融方面译文150多篇,出版著作和译作十余部,主要有《银行外汇业务英文函电指南》(合编)、《英汉银行业务词典》(合编)、《香港银行体制》(合编)、《CHINA’S SECURITIES MARKET》)(汉译英审)、《金融翻译技法》(编著)、《金融保险词典》(合编,终审,即出)

目录
  序
  上篇 翻译基础
  第一章 翻译的基本标准和方法
  第二章 正说与反说及否定因素
  第三章 实义名词和抽象词
  第四章 代词
  第五章 动词
  第六章 形容词和副词
  第七章 句子的强调部分
  第八章 词义的褒贬
  第九章 增减倍数与不定数量词
  第十章 标题形式
  第十一章 修辞格的译法
  下篇
  第十二章 往来书信
  第十三章 担保抵押
  第十四章 债券发行
  第十五章 法律文件
  第十六章 法律规定
  第十七章 通知、通函、公告、广告
  附录
  参考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11: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用的书,可惜无法下载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12: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登陆论坛了,感谢楼主提供这么多好的材料。能否请楼主提供以下几本书:《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陈刚著);.《跨文化旅游翻译》(金惠康);《金融翻译技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8 02: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好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09: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商企业翻译实务》(许建忠著)


简介
  本书作者根据现代语言学和翻译学的基本原理总结分析了古今中外翻译工作者的经验并结合长期的翻译实践,对工商企业英语翻译的有关理论与实务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企业翻译的原则与标准,探讨了工商企业翻译的基本方法和特殊方法,工商企业翻译实务,第一部系统研究工商企业翻译的专著,探讨工商业企业翻译的原则、基本方法与特殊方法,从工商企业翻译四个基本特征的角度论述如何处理具体问题,初步建立了工商企业翻译的理论体系。例证丰富,论述严谨,见解独到,可作为教材及自学参考收,适于翻译工作者、外语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本书的内容包括序、导言、企业翻译工作者的修养、企业翻译的原则、企业翻译的方法、企业翻译的公关性、企业翻译的科技性、企业翻译的瞬间性、企业翻译的社会性、主要参考文献。


  早在1994年,就听说许建忠同志在搞一部企业翻译方面的著作,现书已成,邀我作序。盛情难却,欣然为之。
  企业翻译既是科技翻译,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技翻译,它是连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企业与社会的翻译活动,具有公关性、科技性、瞬间性和社会性。这是近些年来才提出的一个新课题。由于企业翻译开展的历史较短,只是近些年来才有较大的发展,所以面临的问题很多,而这些问题又是非解决不可的。然而,现行的翻译理论又不能直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这样,企业翻译的理论研究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工商企业翻译实务》一书根据现代语言学和翻译学的基本原理。总结分析了古今中外翻译工作者的经验并结合作者长期的翻译实践,对企业翻译的有关理论问題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企业翻译的原则与标准,探讨了企业翻译的基本方法和特殊方法,从企业翻译的四个基本特征,即公关性、科技性、瞬间性和社会性等方面论述了企业翻译中应处理的具体问题,初步构建了企业翻译的理论体系,从而使企业翻译从长期的纯粹实践摸索上升到了理论研究阶段。
  《工商企业翻译实务》一书选题新颖,体系完整,论述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企业翻译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创新性的探讨。相信本书的出版能为企业翻译工作者及高校外语专业的师生提供一份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具有广泛参考价值的参考资料,而对广大读者也同样是一部有借鉴价值的专著。是为序。
  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博士
  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
  杜瑞清
  二○○一年一月三十日

作者简介
  许建忠,1962年生。1985年毕业于西安外语学院英语系。曾任西北轻工业学院副教授,现任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与评论50余篇。著作有《中医英语教程》(合著)、《汉英中药大词典》(合著);译作有《安徒生童话集》(合译)。

目录
  序
  导言
  0.0 概述
  0.1 企业翻译简史
  0.2 企业翻译中英语和汉语的特点
  0.3 企业翻译的翻译单位
  0.4 企业翻译的作用
  第一章 企业翻译工作者的修养
  1.0 概述
  1.1 业务修养
  1.2 思想修养
  1.3 小结
  第二章 企业翻译的原则
  2.0 概述
  2.1 得作者之志
  2.2 为读者所接受
  2.3 小结
  第三章 企业翻译的方法
  3.0 概述
  3.1 企业翻译的基本方法
  3.2 企业翻译的特殊方法
  3.3 摘译
  第四章 企业翻译的公关性
  4.0 概述
  4.1 广告的翻译
  4.2 “公司”与“工厂”的翻译
  4.3 包装用语的翻译
  4.4 说明书的翻译
  4.5 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
  4.6 广告、说明书、企业宣传实例
  4.7 名片的翻译
  4.8 商务信函的翻译
  ……
  第五章企业翻译的科技性
  第六章企业翻译的瞬间性
  第七章企业翻译的社会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10: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英语专业的 需要不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15: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刘和平著)


简介
  探索研究成功翻译的奥秘,供各语种参考的口译技能教学大纲,口译技能训练的理论阐述、方法和实例,操作性较强且行之有效的课堂和个人语言进修方案,系统研究口译理论和教学的新作。

作者简介
  刘和平(1955-),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本科毕业,在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院获得翻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兼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目前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口笔译工作。翻译发表《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街心花园》、《世界六十位作家和他们的母亲》等多部著作,并发表翻译研究论文多篇。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思维科学与口译程序
  第二章 口译教学大纲
  第三章 口译推理教学法应用
  第四章 口译训练与语言水平的提高
  附录一:口译参考材料
  附录二:释意理论术语介绍
  后记
  参考书目

附口译专家刘和平谈口译视频,网址:http://www.kekenet.com/kouyi/6931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ehui23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12-1 15: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好东西啊,谢谢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21: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激不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3: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光中谈翻译》(余光中著)


简介
  本书收录了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余光中先生译论散文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作者认为:翻译须用纯净的中文。以散文形式写译论,熔知性和感性于一炉。

作者简

  余光中,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余光中先生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50种。

目录
  序
  翻译与批评
  中国古典诗的句法
  中西文学之比较
  几块试金石
   ——如何识别假洋学者
  翻译和创作
  外文系这一行
  用现代中文报道现代生活
  变通的艺术
   ——思果著《翻译研究》读后
  庐山面目纵横看
   ——评丛树版英译《中国文学选集》
  哀中文之式微
  论中文之西化
  早期作家笔下的西化中文
  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
  与王尔德拔河记
   ——《不可儿戏》译后
  白而不化的白话文
   ——从早期的青涩到近期的繁琐
  横行的洋文
  翻译乃大道
  译者独憔悴
  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作者,学者,译者
   ——“外国文学中译国际研讨会”主题演说
  论的的不休
  翻译之教育与反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 21: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介绍,很好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1:50 , Processed in 0.19272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