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yyg680

[【问道台】] 大学该不该吃大锅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7 11: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大学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问题,一直是教师绩效评定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它难就难在如何以一种有形的指标的形式去衡量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表现出的无形的价值内涵。而且这种衡量形式是否合适,也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在这一当口,强行推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我想对许多大学来讲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吧,这种举措更多意义上是摸索着前进,指标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必然会发生变化的。但不管怎样,作为管理者认识到了教学质量问题,并以一种研究的态度看待它,这对教师、大学和学生都是很有好处的,这一点应该肯定。

那么该以什么样的指标形式去考虑教师授课的价值内涵呢?这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教师授课的价值内涵的范畴很难琢磨。它到底指的是什么呢?由于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我在这个领域的认识和研究都非常有限,我谨在我的相关知识背景上对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按照我的认识(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 ... ;toread=&page=1),我将教师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作用看做是活性元素,负责文化、知识、民族精神和理念的传承(从这一点看,跑跑确实有些问题)。这种传承可抽象为两个理想过程:

1.教师深入理解和研究授课内容,也就是各种文化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渗入自己的认识,通过理解,消化和吸收并上升到更高精神层次,在讲课内容上能够中做到“理”、“情”、“意”的完美统一,以这种形式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知识的完美诠释和承载。
2.授课过程中, 以某种形式合理地释放这种价值内涵。

但这毕竟是理想过程,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因为一门课程的价值内涵本身会受到课程内容的限制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比如工科的专业课程,注重的是专业知识,注重的是"理”,你非要和民族情感牵扯在一起,想来学生也不会接受;而大学语文的教课内容,更多的是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语言的美,“情”和“意”是其宣扬的主题。你非要和工作原理扯在一起,想必大家听的也不会津津有味。因此,我将老师授课内容的价值内涵理解为“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某种形式传递出的能够准确诠释课程性质和其内在价值的信息”。这种信息越多,则老师的授课质量、价值也就越高。所以,决定老师授课价值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1.在对课程性质把握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诠释、理解、消化和吸收而获取的信息总量。这个因素和教师自身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认识和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2.在对学生整体情况把握的基础上(比如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学生层次等),教师能够通过选择相应的表现形式作为自己信息的承载,以求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传递的信息量和让学生接受的信息量。


因此,在设立评价指标的时候,指标就应该体现这三方面的内容,能够做到:
1.在课程性质上有所区分,合理地反映“理”“情”“意”等三方面的内容,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2.准确把握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内容组织形式,衡量其反映课程性质的程度
3.准确把握教师授课过程中的表现形式,比如(情感、语音、语调、板书、互动、课堂气氛和幻灯的设计等等),衡量其传递信息的有效性。

但实际上,我个人认为凭借这样的指标形式是很难做到公平、公正的客观量化的,操作性不大。不是吗?且不说这些指标的指定就是人为的,且受到指标制定者水平的影响,教师之间根本无法对这么多因素统一认识,客观、公正一说无从谈起。但这样一种量化形式也不是一无是处,我认为他对培养年轻教员的授课质量是有积极影响的,有助于规范化他们的教学,对教学有更深的认识和体验。但前提是指标如上所说,最大限度地准确地反映价值内涵,否则对年轻教员更多的是一种“迫害”,让他们不会教课了。

那么如果不采取这样一种指标量化形式,又该怎样去衡量呢?这也许又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试想,在文化传承上如何能做到最好呢?人心的不可把握,个人背景、社会环境的多样性,无一不影响着学生头脑中的对文化、知识、民族情感等价值内涵的反映。这种影响直接弱化或强化了学生对老师授课内容蕴含的价值内涵的响应。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五四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在北大教书,名字记不得了,他讲话速度很快且夹杂着方言,学生有时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是每到这位老先生讲课的时候,座无虚席,甚至走廊都站满了人。学生非常喜欢上他的课,因为他很有激情,他通过这种形式阐述着他对真理的理解,并感染了大批的学生。那么在这个例子中,采用现在的指标去量化他,根本就是不合格,完全不适合教书。可你能说他不是一位好老师吗?因此这就是环境的力量,思想的力量。脱离社会大环境、大背景,学生的反映去衡量老师的授课质量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是衡量教师授课质量时所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

综合上述分析,个人认为,就目前情况,要想准确把握教师的授课质量,管理方必须针对课程性质等做大量的统计研究、分析工作,建立指标时要依据课程内容尽可能做到完善、合理,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反映、大背景和自身环境,尽最大努力做到公平!
如果学校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还是要加强老教师的作用,让年轻教员跟随老教师两三年,采用学徒的方式,自己揣摩老教师的讲课方式,再加上自己的学习和创新,这样一定会提高很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8 11: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的量化考核,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是否一定要和论文、科研成果的数量挂钩?这些考核机制和模式真的科学吗?要知道科学不仅仅是定量的,科学的精神更是追求真理和真相的,科学精神也并非是世俗功利的。我们教育领域的这些所谓的挂上科学的考评机制和思维模式给我们的今天的教育带来的究竟有哪些好的结果?给我们这个民族及其未来的思想、学术以及整个民族的创新力、生命力能否带来美好的结果吗?

科学,一个振聋发聩的名词,它让我们在洞悉、膜拜造物主伟大力量的同时,也让我们对这种力量产生了觊觎之心。

那么科学到底是什么?可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从静态角度看,它可以看做是一种知识的理论体系;而从动态角度看,则是一个探索认知自然的过程。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东西方的科学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性,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东西方文化思维本质上的不同而造成的。比如,东方文化强调的是整体、总体性,强调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主体和客体的融合,“天人合一”,“与物冥合”等都反映了这样的认知理念;而西方文化思维则体现了很强的“二方性”。它倾向于主体和客体的分离。在认知过程中,它会把客体分离出来,通过化整为零,体现了从局部到全局的这么一个认知过程。

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文化思维的差异使得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科学传统。所谓科学传统就是认识主体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沉积而成的一种习惯、观念与方法,是自然观、科学观、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精神的综合反映,它需要通过构建知识体系的形式和从科学的体制化上表征出来,而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封闭性,从而成为一种难以摆脱的历史惯性运动。

但是东方的科学传统从鸦片战争开始得到了彻底的摧残和质疑。各种文化元素在中国也开始登台亮相,这个时期传统文化的批判、思维方式的质疑和改变达到了顶峰,东方科学传统的惯性运动受到了巨大冲击,在文化、思维和科学传统之间出现了错位。在喧嚣中,我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和了解了基于二方思维发展起来的西方科学传统。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基于一系列的民族灾难以及我们自身对传统文化、思维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批判,许多人无法对东方科学传统的优势做到正确认识,反而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对西方科学传统盲目崇拜,试图彻底抛弃东方科学传统。然而这种抛弃是不彻底的。东方科学传统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和思维依旧渗透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固有的文化思维模式使我们对西方科学传统的解读和学习是不彻底和不完全的,在此情况下试图通过西方科学传统的方法、认识角度和价值观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将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所以,我主张:
1.重新审视东方科学传统价值体系,深入研究东方科学传统、文化和思维的联系,进行归纳和总结。
2.在此基础上,重点学习西方科学传统的优点,如认知方法以及思考方法等,弥补东方科学传统的不足,力图融合两方优势。

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来说,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但前提是我们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必须正确。然而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可能远远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单靠西方科学传统的方法论、二方思维是无法解决的,这会造成局部与整体的脱节,带来更多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整体与局部结合的这样一种认知和分析方法去思考问题,即站在我们传统思维科学的基础上,通过吸纳的西方科学传统元素更有效率的解构局部最重要的问题,以求整体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自身的发展。

因此,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对待量化和考评问题,如果要冠以科学的名义,则单纯的采取上述量化方式是不可取的,它反映的只是一个局部而已,管理者还必须为整体建立新的考核指标。但在此之前,我们首先应以更“科学”的精神和方法,研究我们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00: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事业单位尤其是大中小学等教育单位近来搞起的绩效工资,本人的态度一贯坚持要决策者和该决策的执行应该慎重施行,另求其他适合这些单位工资改革的策略。幸运的是最近网上也有人持这样的观点,而且讲得很有条理。现转上其贴供书友们探讨。

事业单位和垄断企业应慎搞绩效工资

2009-6-13 2:45:40

  东方早报特约评论员 童大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6月11日下午在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事业单位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财政投入体制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他说,现在大家都知道基本工资制度已经改革了,但是按照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规划,还要实行绩效工资制。绩效工资已经在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中陆续开展,其他单位也要陆续开展。

  我们对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中实施绩效工资深感诧异。基础教育是一个没有经济产出的培养人才的社会基础事业,中小学教师则是一个在当前压力极大和收入总体上不高的职业。对于这样的职业群体,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就是保证他们较高、较稳定的收入,而且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社会职业地位和声望。在多数国家和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高于同级别公务员,而且受到社会广泛的尊重。在我们这里,别说公务员往往有灰色收入和单位福利,就是账面工资,中小学教师也很难和公务员匹敌,绝大多数教师终生与清贫为伍。而且,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压力已经够大了,逼得一些地方的高三老师,每年高考前夕都要到寺庙烧香拜佛,为学生祈祷,为自己减压。如果再实行所谓的绩效工资制度,势必进一步加剧基础教育的急功近利倾向,使应试教育雪上加霜,增加老师和学生的压力,从而使教育离“自然、自主、自由” 的发展目标越来越远。

  不仅基础教育是如此,即便是科技人员,搞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搞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考核也应该很不一样。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教育、科研等“事业单位”里面,应该用国家的钱,养着一些物质和精神上“养尊处优”的人,思考着社会、国家的基础性问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富有自由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用企业化管理的“绩效工资”制度,把整个社会和民族都绑在急功近利的战车上,绝非国家和民族之福。

  事业单位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应该进行重新分类,一部分实际在从事行政执法职能的,要么取消,要么通过合理合法的程序变成行政执法机关,绝不能搞什么自收自支或者绩效工资,否则很可能是权力商品化、罚没款自由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已经在市场经济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此外还有大量国家占有股份的垄断企业等等,实际上已是企业性质,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则,它们应该纳入到企业一类进行管理,而且还应该逐渐去“国企病”。

  对传统事业单位进行“权力的归权力,企业的归企业”剥离之后,剩下才是真正的事业单位,它们是从事公益性服务的单位,应该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而不宜搞绩效工资。

  另外,那些垄断国企,虽名为企业,也应该坚决反对绩效工资制度,否则,绩效工资将会成为垄断国企大肆攫取国家和社会财富的通行证。据5月31日的《南方人物周刊》报道,根据2008年的数据,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垄断行业的员工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其收入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达到5-10倍。众所周知,垄断行业的巨额垄断利润很大程度上并非他们提高竞争力的结果,而与垄断和“减员增效”直接关联。对于这些行业,在打破垄断和去国有化之前,最应该实施的工资政策不是绩效工资,而是严格比照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进行管理。

  (作者系中国保险报评论主编)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 ... ject1ai173598.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0 18: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清楚中小学老师的绩效到底如何和工资挂钩,如何评价这些老师的绩效呢?记得我上高三的时候,高考结束后我们的班主任得到了6000元奖励,就是因为我们班是升学率最高的一个,别的老师眼睛都红红的,可以喷火了。那个时候好像许多老师在辅导时,都给自己本班的学生开小灶,力求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保持优势,现在是一个什么状况就不太清楚了。我想说得是如果绩效评定不能做到公正、客观,那么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讲,道德、公信的力量会越来越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1 18: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大锅饭国家该给每个大学教师多少固定工资,才能让他安心地教授思想和学术?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不要说这个所谓的学者无法回答,就是专门组织研究机构研究也难有结论。因为人心是难以满足的,何况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若真要给个数,这个数还一定不小,因为,知名学者说了,大学教师都是社会精英,“应当享有足以维持体面生活的收入”,而且“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大学有问题”,就“在于大锅饭的水平太低。”

如果是这样的话,回归大锅饭制度,国家应该要投入多大的财力,才能让大学安宁地出思想、出知识、出人才?恐怕是个天文数字。要知道,中国人口这么多,大学教育大众化又是趋势,要有多少大学和多少大学教师,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当前,大学教育问题的确很多。但根源不是因为打破大锅饭,而是改革不彻底。发达国家尤其美国,绝大多数大学是私立的,实行的是市场化管理。正因为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了他们大学教育的繁荣发展。中国更应该从经济体制改革中汲取成功经验以推进大学教育改革,促进大学教育快速繁荣发展。

首先,要转变观念。一要转变大学教育就应该是公益性的观念。大学教育就是一种服务,完全可以是商品,可以通过市场化;二要转变大学的任务是搞学术、出思想的观念。所有人都可以搞学术、出思想,是全社会的事,特别是研究机构。大学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当然,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利用其资源优势搞搞学术,多出思想则未尝不可。三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人才不应该是大学硬生生地制造出来的。一个好的人才机制应该是社会的需要、个人的天资、努力和大学服务三者的不断结合,因此大学教育的商品化、市场化,完全可以成为人才培养的最佳选择。

其次,要打破国家对大学教育的垄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社会共同举办大学教育,才能引入市场机制,促进竞争,从而大幅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促进大学教育的发展繁荣,才能真正促进大学教育的大众化,从而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从知名学者居然鼓吹“大学就该吃大锅饭”这样落后,甚至倒退的观念这一点,确实让人感受到大学改革的艰难。看看每年世界一流大学排名吧,清华北大中国最好的学府在世界的排名!

1 Harvard Univ USA美国哈佛大学

2 Stanford Univ USA美国斯坦福大学

3 Univ Cambridge UK英国剑桥大学

4 Univ California - Berkeley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5 Massachusetts Inst Tech (MIT) USA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6 California Inst Tech USA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7 Princeton Univ USA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8 Univ Oxford UK英国牛津大学

9 Columbia Univ USA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0 Univ Chicago USA美国芝加哥大学

11 Yale Univ USA美国耶鲁大学

12 Cornell Univ USA美国康奈尔大学

13 Univ California - San Diego USA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14 Tokyo Univ Japan日本东京大学

15 Univ Pennsylvania USA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16 Univ California - Los Angeles US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7 Univ California - San Francisco USA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18 Univ Wisconsin - Madison USA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19 Univ Michigan - Ann Arbor USA美国密歇根大学

20 Univ Washington - Seattle USA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21 Kyoto Univ Japan日本京都大学

22 Johns Hopkins Univ USA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23 Imperial Coll London UK英国伦敦帝国学院

24 Univ Toronto Canada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25 Univ Coll London UK英国伦敦学院大学

25 Univ Illinois - Urbana Champaign USA美国伊利诺大学UC分校

27 Swiss Fed Inst Tech - Zurich Switzerland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28 Washington Univ - St。Louis USA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29 Rockefeller Univ USA美国洛克菲勒大学

30 Northwestern Univ USA美国西北大学



31 Duke Univ USA美国杜克大学

32 New York Univ USA美国纽约大学

33 Univ Minnesota - Twin Cities USA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34 Univ Colorado - Boulder USA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35 Univ California - Santa Barbara USA美国加州大学桑塔巴巴拉分校

36 Univ British Columbia Canada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36 Univ Texas Southwestern Med Center USA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38 Vanderbilt

Univ USA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

39 Univ Utrecht Netherlands荷兰乌得勒支大学

40 Univ Texas - Austin USA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

41 Univ Paris 06 France法国巴黎第六大学

42 Univ California - Davis USA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43 Pennsylvania State Univ - Univ Park USA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44 Rutgers State Univ - New Brunswick USA美国罗特格斯州立大学新布朗思维克分校

45 Tech Univ Munich Germany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

46 Karolinska Inst Stockholm Sweden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

47 Univ Edinburgh UK英国爱丁堡大学

48 Univ Paris 11 France法国巴黎第11大学

48 Univ Pittsburgh - Pittsburgh USA美国匹兹堡大学

48 Univ Southern California USA美国南加州大学

51 Univ Munich Germany德国慕尼黑大学

52 Univ Rochester USA美国罗切斯特大学

53 Australian Natl Univ Australia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54 Osaka Univ Japan日本大阪大学

55 Univ California - Irvine USA美国加州大学厄文分校

56 Univ North Carolina - Chapel Hill USA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

57 Univ Maryland - Coll Park USA美国马里兰大学

57 Univ Zurich Switzerland瑞士苏黎世大学

59 Univ Copenhagen Denmark丹麦哥本哈根大学

60 Univ Bristol UK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

61 McGill Univ Canada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

62 Carnegie Mellon Univ USA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63 Univ Leiden Netherlands荷兰莱顿大学

64 Univ Heidelberg Germany德国海德堡大学

65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 USA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

66 Moscow State Univ Russia俄国莫斯科国立大学

67 Univ Florida USA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68 Univ Oslo Norway挪威奥斯陆大学

69 Tohoku Univ Japan日本东北大学

69 Univ Sheffield UK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71 Purdue Univ - West Lafayette USA美国普渡大学

72 Univ Helsinki Finland芬兰赫尔辛基大学

73 Ohio State Univ - Columbus USA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74 Uppsala Univ Sweden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75 Rice Univ USA美国莱斯大学

76 UnivAriz

ona USA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77 King‘s Coll London UK英国伦敦国王学院

78 Univ Manchester UK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79 Univ Goettingen Germany德国古腾堡大学

80 Michigan State Univ USA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80 Univ Nottingham UK英国诺丁汉大学

82 Brown Univ USA美国布朗大学

82 Univ Melbourne Australia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82 Univ Strasbourg 1 France法国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学

85 Ecole Normale Super Paris France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86 Boston Univ USA美国波士顿大学

86 Univ Vienna Austria奥地利维也纳大学

88 McMaster Univ Canada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

88 Univ Freiburg Germany德国佛雷堡大学

90 Hebrew Univ Jerusalem Israel以色列希伯莱大学

91 Univ Basel Switzerland瑞士巴塞尔大学

92 Lund Univ Sweden瑞典兰德大学

93 Univ Birmingham UK英国伯明翰大学

93 Univ Roma - La Sapienza Italy意大利罗马大学

95 Humboldt Univ Berlin Germany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95 Univ Utah USA美国犹他大学

97 Nagoya Univ Japan日本名古屋大学

97 Stockholm Univ Sweden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

99 Tufts Univ USA美国塔夫茨大学

99 Univ Bonn Germany德国波恩大学(附大中华区排名)

153-201台湾大学

202-301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

302-403香港城市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

404-502吉林大学、台湾成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4: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教育的商品化、市场化,完全可以成为人才培养的最佳选择”
“商品化、市场化的大学教育”,那不是真正的大学教育,那是职业技术培训;同时也不是培养人的教育,而是培养材的培训。举凡教育,首先担当的职责是育人。技术培训的职责是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培训专业技术的人才。其对象是市场性、服务性的受培训的主体。技术和知识作为培训的商品,买卖自由、平等。而大学教育重要职责是探求真理、传承人类文明和文化的知识、能力和智慧(因此研究人类自身而超越民族、政党组织、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等,才产生学术的必要性)。育人是首要的职责。它与市场、社会的眼前需要,保持相当的距离。如果一个民族尤其像中国这样缺乏理性和信仰文化传统的民族,将大学教育的商品化、市场化,那将是灾难性的。90年代开始的天真的教育产业化的教育发展决策和行为,今天正在吞食其发酵的苦果。

我们今天的许多大学,并不具有真正大学的本真意义。存在的问题很多很多。政府对大学教育投入完全是控制式功利主义的、大学教育没有体现自身存在的内在价值。人为地划分所谓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其划分的依据无非是投入的经费。几所重点大学的得到的经费的比例是所有众多非重点大学经费之和还要多,但和西方大学或港台大学或民国时期的大学相比的差距还在。为什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是在办大学办教育,而是在搞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4: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功利化,功利资本化。知识、资本、商品、权力与学术,融为一体,在效率的旗帜下,使得大学成为名利的丛林。大学的人为重点化在此背景下,各种明目的工程、课题,产生大学的学阀、权霸垄断。走穴的学术精英凭借自己成名前自己琢磨的几个东东,到处招摇;嗷嗷待哺的几家权威核心的学术期刊,依靠这些身缠万贯的学霸们名利喂养。外表异常华丽和繁盛,内里细看一片空虚和腐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06:07 , Processed in 0.1970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