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大学就该吃大锅饭 》
其实作者讲的一些问题也是本人也一直思考的问题。大学乃至整个教育是否适宜将企业的管理思维及其机制引进自身领域?就包括前不久义务教育的绩效工资问题。教师劳动包括大学教师劳动的绩效到底有什么来很衡量量?如何衡量?是否就是权力层拍拍脑袋,胡乱地今天想出几个数据、明天又想出几个数据,美其名为所谓的科学的量化考核。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是否一定要和论文、科研成果的数量挂钩?这些考核机制和模式真的科学吗?要知道科学不仅仅是定量的,科学的精神更是追求真理和真相的,科学精神也并非是世俗功利的。我们教育领域的这些所谓的挂上科学的考评机制和思维模式给我们的今天的教育带来的究竟有哪些好的结果?给我们这个民族及其未来的思想、学术以及整个民族的创新力、生命力能否带来美好的结果吗?欢迎讨论。
大学就该吃大锅饭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05-08 09:25:26 作者: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pqy/200905080040.asp
■知道分子之秋风专栏
大学里教授忙着填表,引起一番议论,有教授也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堕落成“知名填表专家”。看完这些评论,这几年来一直徘徊在心头的结论再度浮现:大学还是得吃大锅饭。
相信很多人看了这话会跳起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改革的一个重要口号就是“打破大锅饭、铁饭碗”。而且,自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后,中国也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且慢,打破大锅饭、铁饭碗真正产生良性效应的地方,仅在经济领域。对于个人享有经营自由,同时也承担经营的全部后果的制度安排有助于经济增长及社会财富积累这一原理,笔者当然不会有任何怀疑。不过,假如把这个原理运用于经济之外的领域,那么几乎不可能不导致灾难性后果。大学教授忙着填表,就是此类后果之一。
不论是司法、教育、政治、行政,这个世界上每种职业、事业,社会的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性质”或“自然 ”(nature),有它自己独特的运转逻辑。这个领域要繁荣,或者哪怕只是要健全地发育,就需要人们在设计制度的时候,如老子所说,“顺其自然”。否则,以此一领域的机制套用于彼一领域,必然导致后一领域的人们行为扭曲,陷于混乱秩序之中。
大学教育当然也是一个有自己的“自然”的独特领域。大学的从业者是大学教师,尤其是以教授为根本。放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教师、教授作为一个群体,与官员、公司员工、律师、农民,肯定大不相同。
比如,学者有了一个想法,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欢迎所有人引用他的观点。但企业发明出一个东西,却会用专利法来保护它,禁止其他企业生产同类产品。形成此一行为模式差异的关键在于,企业经营者追求的目标是看得见的利润。教授心目中最重要的报酬却是学术共同体的认可和赞赏,及自己在整个社会所可享有的荣誉。
因此,在大学出现之前,没有人给学者发工资,但仍有很多人深入地思考、勤奋地写作,哪怕在穷得叮当响之时。他们为人类生产出无数伟大的思想、知识与诗歌。可以说,思想、学术是人的精神自然发动的产物,是所谓“为己之学”。别人不给你钱,你肯定不会替他干活。没有人给你钱,你却仍然会去思考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重要的问题,学者不过在好学深思方面更突出一些而已。这就是人类思想、知识、诗歌生产与传播的源泉。
大学出现之后,学者变成了教授,教授可以拿工资了。为此,教授们需要承担教育工作。但这些工资,却未必刺激了思想与学术的生产,尤其是有效生产。一个人有没有思想,有没有学术上的洞见,跟他有没有收入、收入之高低,没有多大关系。你就是拿出一个亿,也不可能让一个缺乏天赋与兴趣的人变成思想家或学者。
今日大学管理者却似乎相信,可以像管理企业那样管理大学,像激励电子装配工那样激励大学教授。过去二十多年来,大学所进行的改革,基本方向就是大学管理企业化———把大学管理者称为大学经营者可能更合适一些。这个“工程”那个“工程”、“学科建设”、“教师绩效考核指标”等名词,本身就透着扑鼻的商业味。大学教师成了计件工。这样的改革,倒真的让大学热闹起来,让教授们忙碌起来。但就像多位论者所指出的,这种忙碌没有指向学术,没有指向教育。
排除了诸如此类的激励机制,大锅饭制度是最合适大学的。没错,大学教师需要收入。他们也是人,而且,从他们的人力资源投入,从他们对思想、文化、社会的价值来说,他们都是社会精英,所以应当享有足以维持体面生活的收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大学有问题,问题不在大锅饭,而在于大锅饭的水平太低。近年来政府增加了对大学的投入,却采取了商业化模式。这种拨款模式给了教育领域的行政官员以支配教育与学术的巨大权力。这些钱没有刺激教师的教学与学术,反而起到了扰乱作用。比如,在目前的体制下,具有经营领导之特殊才能的教师收入最高,那些有心学术、思想的教师通常不擅此道,其收入低下,心理必然失衡。更不要说, 企业化的激励机制导致整个大学校园的浮躁。
回到大锅饭,大学起码会安宁一些,惟有安宁的大学才有可能出思想、出知识、出人才。据此,社会准备用在大学教师身上的钱,包括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应当基本上以固定工资的方式发放。至于教师们拿了钱干什么,不用旁人操心,教学与学术自有其内在的激励机制。学生中间和学术共同体都有声誉激励机制,有心的教师们自然会在其激励下,追求上进。顺大学之自然,则大学自将繁荣。
(作者系知名学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