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jaylee

[【讨论】] 医改方案出来了,有谁在里面看出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6 23: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改:公有制+官本位不改就很难成功。某个领导得了大病,比如开一个手术,用好药,报销50万,在我国现有制度下肯定是要报的,如果全改了,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之间就没有灰色利益,这样子的改革在中国很难改,阻力很大。医改不光是医改自己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09: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的,医改首先是要改革社会公平,取消公费医疗,不要搞特殊化,全国医保一卡通,和美国一样,出生就有社保号码,到哪里都是一样,只要是中国公民就统一对待,不要分农民,城市,干部和群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17: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改革的结果:穷人读不起书;住房改革的结果:大家买不起房;医疗改革的结果:大家看不起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7 18: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什么都看不到,,一篇和谐的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9 16: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改革,当然是希望能改得越来越好。这也只能是让大多数人觉得好就好了,不可能让全中国的国民个个都觉得好。
从前大家都没有钱,有钱也没有房子可买,一家几代人挤在一起住着;现在至少让人有一个奋斗目标,你拼搏,你进取,要买一套房子至少不是太困难的事。以前的医疗费用,有单位的都从单位报销;没有单位的,也只能自己花钱医。那时候看病就不贵了?只是没有人这样比较过而已。
个人认为全民医保就能很大程度解决看不起病的问题。在大家收入相同的条件下,享受医保的,生活压力就会小很多。我觉得任何时候都不能说让政府完全承担全民的医疗费用,更何况是现在的政府还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加强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要把全国人民都纳入医保体系中来!其次就是要更大程度地让大家享受医保的好处,真正做到少掏钱多办事,这就要具体修改医保的条款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让老百姓手中都有钱。经济后盾强大了,可以在花在医疗上的钱多了,“看病贵”这个门槛自然也就高了。
关于医院的改革,现在的所谓公立医院,同样是要养活自己的。医院要盈利,这部分费用肯定是要从患者身上获取的。国家如果肯下大力气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那么,医疗费用肯定是能下调部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10: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和城市里低保数量,就知道中国医改没那么简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是100年不许变。
国家的钱分到这么多人手里,也是杯水车薪了。全民医保就是糊弄人的。
医改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要从医院下手,改变医生收入的来源,医生收入依靠药品,国家又不提高医生待遇,不开大处方才怪呢,将药品与医院的收入分离开,切断医生收入与药品销售之间的裙带关系,才能降低医疗费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1 08: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基本原则。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地方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坚持公平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从全局出发,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三)总体目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并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明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细化服务和考核标准。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推动卫生城市和文明村镇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卫生环境。 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和农民工卫生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技术适宜、运转有序,包括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各类医院在内的医疗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有条件的农村可以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加快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优化医院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健康持续发展。同时,采取改善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整合城市卫生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现有一、二级医院及国有企事业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资源,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大医院要与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覆盖就业人口,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到2009年全面推开,重视解决老人和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有条件的地区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系。 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公益性组织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 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要按照国家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缴费责任,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他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务工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积极做好农民工医保关系接续、异地就医和费用结算服务等政策衔接。 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继续探索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经办管理的方式。 (七)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业、提高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集中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我国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用药。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制订基本药物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严格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建立覆盖面广、体系健全、便民惠农的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生产。完善药品储备制度。规范药品采购,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八)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 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的原则,合理确定不同层级政府之间、政府与医药卫生机构之间的职责范围,形成职能明确、定位清晰、综合协调、权责统一的管理体制。 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中央、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承担全国或区域性疑难病症诊治的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县(市、区)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医院、乡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机构;其余公立医院由设区的市负责举办。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科学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卫生机构和各级医院建设和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调整优化结构和布局,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加强区域卫生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衔接。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 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承担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中央统一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和政策,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 (九)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以维护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为核心,逐步建立规范、科学、高效、有序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公共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由政府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人才、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维护公益性质。要严格核定人员编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 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探索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中央政府主要对国家免疫规划、跨地区的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以及有关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给予补助。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 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对中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 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相关经办机构正常经费。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抓紧制订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办医疗机构包括外资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鼓励社会资金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家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加强对社会办医的监管。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 (十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完善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客观反映市场供求情况和生产服务成本变化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及项目、定价原则及方法;省或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劳动保障部门核定基本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的服务成本制定,体现医疗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的服务,实行分级定价。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研究探索按病种等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仪器价格监测、服务成本监审和服务价格定期调整制度。 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药品定价方法,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上市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行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价格制度。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收取药事服务费等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加强医用耗材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价格的控制和管理。健全医药价格监测体系,规范企业自主定价行为。 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 (十二)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完善监管网络,强化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手段,提高依法监管能力,逐步建立政府为主体、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体制。 强化医疗卫生监管。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加强对生活饮用水、职业卫生、食品安全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加强商业健康保险监管,促进规范发展。 加强药品监管。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完善体系建设,严格药品生产、流通、价格、广告和使用的监管。落实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生产的监管。严格实施药品经营管理规范,探索建立药品经营许可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加大重点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加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有效抑制虚高定价。规范药品临床使用,发挥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个人对政府部门、医药机构和相关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加强行业自律。 (十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立足卫生事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健康,逐步建立层次完整、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可持续的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推进医药科技进步。把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以防病治病为中心,努力攻克医药科技难关,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技术保障。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协调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深化医药卫生科技体制和机构改革,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针对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加强医学科研,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广泛开展国际卫生科技合作交流。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全面推进医药卫生科技进步。 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订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逐步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 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十四)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 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加强对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关键环节的监控。 (十五)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立法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比较完整的卫生法律制度。 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工作,明确政府、社会和居民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卫生标准体系,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与协调。加快中医药立法工作。 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切实提高各级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发展和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的能力。加强医药卫生普法工作,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法制环境。 五、着力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立足当前,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 (十六)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促进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协调和衔接。完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明显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十七)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制度等体系,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和配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直接配送覆盖面力争达到80%。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十八)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费用负担减轻,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量明显增加。 (十九)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探索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采取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加大政府投入,规范收支管理,使药品、检查收入比重明显下降。改进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检查结果互认。 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十一)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国务院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地方政府要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二十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指导意见确定的基本方向和框架体系,抓紧制订相关配套文件,进一步深化、细化和实化政策措施,并做好各项制度、政策之间的配套和衔接,协调推进各项改革。近几年要重点抓好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工作。 (二十三)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医药卫生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对一些难点问题要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近期要力争在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以药补医、规范运行机制和卫生投入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各地试点工作,在全国选择部分地方或单位开展试点。中央负责制定试点原则和政策框架,地方负责制定具体试点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鼓励地方继续探索创新,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 (二十四)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的宣传,总结推广好的试点经验,使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改革深入人心,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1 08: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系主任:医改新方案空洞如八股



昨日(10月14日),发改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再次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一些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发改委公布的医改征求意见稿只是提出了一个原则性方向性的方案,许多细节都还有待在一个一个领域中不断加以深化,为此建议发改委应该举行听证会,征求各方对医改的意见。还有专家则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重点不突出 前后矛盾

著名医改专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指出,医改的根本目的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这扭转了过去改革中出现的政策不配套局面,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不过,也有多个曾参与不同版本医改方案起草的专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措辞严厉的批评。

“这是一篇态度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前后矛盾的八股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北大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就征求意见稿向本报记者表示,《征求意见稿》为了平衡各方的不同意见,把不同机构的医改版本中某些截然相反的意见全都涵盖在内,“既要政府主导也要市场化、既要‘补供方’也要‘补需方’,而很多方面其实是不可能并存的。”

刘国恩以医疗服务为例,“医疗服务之前出了很多问题,《征求意见稿》也提到了,但就是不敢说,因为这是人为定价造成了医疗制度和医疗行为的扭曲。”刘国恩说,作为一个改革的指导意见,应该态度明确地突出几个核心原则,而他在《征求意见稿》中看到的大都是类似“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等说了多少年的套话,而没有体现出如何解决当务之急的 “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矛盾。

公益与市场谁主导很模糊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心景军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改委公布的医改革征求意见稿只不过是提出的一个原则性方向性的意见,里面有许多细节都必须在一个一个领域中不断加以深化,如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医疗配置不合理如何解决,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如何解决,药品流通市场不规范等等,这些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细节。

景军认为,从《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医疗卫生制度将重点放在公益性上,即突出公益性的原则,但同时也指出要坚持公平与效益的统一,主张由政府主导,并发挥市场机制的参与,这是文件最大的亮点。

“但说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在世界上连发达国家都还没有解决这一问题。”景军认为,我国目前的现实问题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是顾及公平还是顾及效率。他表示,这种主张公益性的宏图,在中国目前的卫生服务情况下是否可以接受仍是一个问题,因为目前有许多医疗卫生机构在经营卫生服务时都更看重市场效益,一旦把公益作为主要目标,势必就要降低收费标准,而这一现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景军认为,发改委应该举行听证会,而不是简简单单地采用征求意见的方式,否则一旦推出后遭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阻力,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看病贵、看病难无解决细则

对于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景军说,发改委的征求意见中确实还没有看到解决的具体细则。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对于看病贵,新医改的措施大体上有三大思路:第一,采取一些行政整顿措施,强行控制医药价格的上涨;第二,改革医疗机构,恢复公立医疗机构的主导性,强化其社会公益性,迫使它们不追求收入最大化;第三,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三方购买机制,从而在控制医疗服务上涨的同时,引导医疗机构走向社会公益性。

顾昕认为,第一条思路是治标不治本,有时连标都治不了。第二条思路是重要的,但若单纯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行政控制,可能削弱市场竞争,那么原本就没有真正市场化的医疗服务业就会退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为此,顾昕认为,只有设法让民众的大部分医疗费用由第三方,也就是医保机构来支付,才是破解“看病贵”的唯一良方。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董事长李邦良告诉本报记者,意见稿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医院投入的问题,即谁来养活医院。以前我们是靠药品差价来养活医院,草案提到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这些问题既需要制定细则来规范,更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时间表。

作为医药行业的代表,李邦良认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操作起来其实难度很大,和我国的药品生产现状并不相符,因为我国的医药企业集中度不高,生产相对分散,所以要落实定点生产和定点采购操作起来很难。

征求意见稿出台 医药板块波澜不惊

昨日,新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浮出水面。但作为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文件,它的出台对昨日整个医药板块的影响却显得波澜不惊,个股走势不温不火。截至昨日收盘,医药指数反倒下跌了两个百分点。一个重大的政策出台,板块何以无动于衷?

“目前市场依旧处于弱市之中,信心极度匮乏。指望一个征求意见稿就能激活医药板块估计不大现实,现在市场对基本面的变化并不敏感。”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这样告诉记者。此外他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期市场已经提前反应过了,“医药板块08、09年动态估值水平为23倍和15倍,估值排名在各板块中居第四位,而A股的估值仅为15倍和11倍,这表明市场对医药板块已经给予了估值溢价。”

他认为,新医改对行业的影响是一个中长期的效应,短期内还无法集中体现,市场反应不热烈也就不足为怪了。

广发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葛铮也表示,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此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很多内容和原则都是已经定下来的,没有太多新鲜的东西,还有待具体的细则出台才能判断到底谁会受益。

分析人士指出,医药板块短期可能有炒作的机会,但是目前医药企业的估值水平并不低,上涨的空间有限。 (成都商报记者殷玉生对本文也有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3 00: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行内人,我也看不懂, 只是看到了美好的蓝图,但改革的方案呢? 没有,措施呢?据说以后会定。就这样一个美好的框架结构,真不知道发布出来教大家讨论什么。
医改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什么难呢?基层缺乏好的医疗条件,为什么贵呢?好像现有矛盾都集中在了医生的“回扣药”上了。问题有了,那就针对解决呗 。可翻遍了整个方案好像也没找到真正的解决措施。
为了解决这种由医生导致的“看病贵”问题,“新医改”方案进行“收支两条线”改革,让医生的收入和开药检查脱钩。这固然可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虚高的药价,但如果国家的补贴不足以使医生的收入与社会同等人力资本水平的人的收入水平持平,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如果“新医改”后医院继续维持目前的经营模式,并通过收支两条线,彻底杜绝以药养医和灰色收入,同时又没有足够的补偿机制,就会使医生的回报更低。
在我这个小城市,我上班十几年,奋斗到副主任医师,可工资奖金全加起来只有1千多,和同学聚会从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工资 ,知道说出来也没人相信,看着他们有的银行证券、有的电厂、公务员,拿着自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工资福利,你能平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3 05: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医改难度大于国外,国外的模式不能照搬。
医改不仅仅是一项社会福利制度,是一个正常运转的国家一系列制度中一项,这一系列制度要完整的运行起来才会有效果。单一项制度实施那肯定是困难重重的。
举个例:譬如单位职工生育,和医改有关系吗?一个女职工到了生育期,她要分娩假,还有产后恢复假,这都和企业有关联。那么就牵扯到休假制。
另外,中国人口实在是太多了。就是搞医改也不能一视同仁,还得按地区划分,你总不能说江浙一带和西部地区一样的规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5 13: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目前的医疗模式一直在效仿美国,医疗保险这个次就是从美国"引进"的.
有些问题说白了,都是取决于政府在做为方面的态度.
以前常谈的,社会主义好,现在好象比较少提了.全民共享,我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更应该有享有的权力.西方国家的英国,加拿大等,都是实行全民免费医疗,而在中国,为什么偏要去效仿美国呢?
难道纳税人的钱,不足以支付全民的医疗吗?否也,公务员之多,谈天说地之人众也,很多人都是坐着拿着高薪,这种权钱分配的年代里, 完全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的开支.....很多很多......
关键还是得政府有所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5 23: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理我说不出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于我来说更是云里来雾里去想看明白并不容易(不过据传此方案可能要改写)。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医改怎么改也只能接受,不管是被迫还是无奈……
我觉得医改应该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保证医改方案的透明度,应该照顾到大多数的利益;
其次,对医改的主体——医疗机构如何定位。如果医院作为盈利机构参与医改,那么解决老百姓吃药难,看病难就只能是空谈;
第三,如何使全国600万医务工作者积极地投入到医改工作中。作为医改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如果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医改很难落到实处。
我们可以等待,但愿不会等得太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7 08: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一个医保方案也是这样,不过,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方面,有点捣浆糊的感觉了!还是要搞集团利益的均衡,那么在现有的背景下,就不可能搞出一个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了,卫生医疗环境的不和谐,更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排除有些利益集团在这个中间捞取政治和经济的资本,也算是一只无形的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7 16: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医改要重新设计方案了,那样就太幽默了,鼓捣了两年,这么多专家学者,这么多专业的咨询机构,弄出了方案,竟然出了没几天,又要重写。
国家是既要马儿跑的快,又要马儿不吃草。
医药行业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利润丰厚也是必须的,但是在中国被搞乱套了,所以造成药价的虚高。
医药企业喊苦,老百姓喊苦,利润到底被分配到了哪里。
不管医改具体会怎么实施,个人感觉对于中小企业绝对是坏消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7 17: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改来改去,不如小病自己治自己买药,大病随他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8 14: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大方向是正确的,比如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这有利于改变老百姓“看病难”的情况,一些多发病和常见病在基层可以得到解决,不用一个感冒就挤到大医院去。一边是大医院挂号难,一边是基层没饭吃。
但要真正做到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要提高基础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9 12: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患者更在乎的是医疗服务的质量,服务价格优惠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影响患者的选择。新医改方案提出实行社区首诊制,希望患者能够分流。但关键的问题是,基层的医疗服务人员能否赢得群众的信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9 12: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次讨论的医改方案 终于广大人民见面国,一次一次的改,一次一次的是人民的负担加重,我本人认为医院应是为人民服务的,不应该是盈利为目的的,国家应该负起责任,加虽监管,从体制上着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0 18: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勿庸讳言,老百姓对医疗卫生行业颇多怨言。因此,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准和执政理念的新一届党和政府领导集体,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怎么改,万众瞩目;北大、复旦、人大、北师大等知名高校的学者专家也踊跃献计献策。据报道,随着清华方案的出笼。

  方案可以多种多样,最终采纳的只能是一种,也不见得就能原封不动地获选。所以,多位参与方案制定者都表示:“要做好‘返工’的准备,所有方案都可能未通过高层审核,而需要重新进行修正。”这既反映出专家学者的良好心态,又表明医改问题的复杂性,就连他们自己也缺乏一蹴而就的信心。

  当然,复杂归复杂,不容易归不容易,但党和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医改关乎重大民生,清华显然不能没有自己的声音。”这些学以致用、报效国家的高校学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确实令人敬佩,他们敢碰医改这个矛盾交织的焦点、敢啃这块硬骨头的学术热情与勇气,是多么难能可贵!

  可问题是,医改这个事关千家万户、受到普遍关注、几乎人人都有发言权的重大现实课题,与其让几十个几百位专家学者闭门造车,竭智尽忠,为什么不集思广益,交付全民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呢?为什么不能多听听切身利益与即将出台的这项政策密切相关的普通老百姓的声音呢?

我们不否认专家学者在一些问题上具有精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可要知道医改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实操作性问题,不是“象牙塔”内的理论推演所能奏效的。其涉及的问题太多,种种细枝末节是专家学者冥思苦索也难以预料的,即便进行有限的调研也未必能够了解到。专家学者拿出的方案,尽管也会经过了大量调查研究,可到底是不是完善,就连他们自己也缺乏信心,否则就不会说“做好‘返工’的准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0 20: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锻炼注意健康 多花10块钱在健康 总比多花几十倍的钱在医药
改变医生收入的来源(个人经历,我还只是十几岁的时候,颈部酸痛,到医药拍片检查,医生竟然说我颈椎病... 然后给我开药...拍的片子没有给我。经过后来一些列的事情,我才知道自己被耍的。这么小的年龄哪来颈椎病。害得我跑了多少地方。)
你可以试试 一个正常的人 如果到了医院 没病也可以给你开出药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4:43 , Processed in 0.19896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