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kouun

[[小语种资源]] [日语]日语中的汉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7: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日语汉字的特点

一 汉字与日本人的文字生活
  汉字作为现代日语文字中的一种,广泛应用于日本人的文字生活。汉语词在不同单词数中所占的比例要超过和语词,比例为47.5%,它们中的一些词已成为日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语。汉字是表意文字,具有强大的表意功能和造词功能,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汉字被称为是具有优越传达功能的文字,汉字具有了新的生命力。为了了解汉字在日本人文字生活中的作用和现状,我们首先从作为日本社会汉字使用大体基准的《常用汉字表》入手,说明日本政府现行的汉字政策;接着谈一谈与日本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姓名用汉字,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报纸以及公用文中汉字的使用情况,最后探讨一下网络时代日本学校汉字教育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从《当用汉字表》到《常用汉字表》
  在上一节中,我们就知道日语中的汉字最早来源于我国,此外日本还自创了国字。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汉字数量不断增加。如我国后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121年)有9253字左右,梁代顾野王的《玉篇》就有22726字,而到了清代的《康熙字典》(1716年)就有48641字了。日本诸桥辙次(もろはしてつじ)编的《大汉和辞典》就收录了古今中外混合的48902字之多。但除掉古代遗留的现代基本不用的、无助于区别意义的、被别的汉字代替的、发音意义不明的,实际上经常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个。有调查报告称战后国语改革之前,日本使用的汉字约有5678个,但一般认为最多也只有4000个。日本和我国不同,因为汉字假名混写体很发达,所以不需要用很多汉字就足够了。特别是明治以后,日本国民普遍接受了小学教育,而词典、书籍中大量汉字的存在,再加之汉字的笔画和使用方法都比较复杂,学习汉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对在教育中和日常生活中无限制使用汉字进行了反思。当时对汉字的态度基本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汉字废止论,它包括假名使用论,罗马字使用论,新字5使用论;第二种是汉字限制论;最后一种是汉字尊重论。日本文部省对汉字限制论显示出了关心,大正12年(1923年)临时国语调查会发表了1962字的《常用汉字表》作为了国民的常用汉字。又在昭和6年(1931年)修订为1858个字,但这两次所确定的汉字并没有普及到社会一般。昭和17年(1942年),国语审议会列出了《标准汉字表》,并根据汉字的使用程度、机能度、难易度等将其分为常用汉字1134个,准常用汉字1320个,特别汉字743个。同年又废止了这三种的区别,归为一体,共计2669个字。但等到具体实施时,日本已处在战争中了,所以它实际上并未付诸实施。
  战后关于汉字弊害的呼声又重新出现。战后日本首次国语审议会以《标准汉字表》中的常用汉字1134字为中心进行了研讨,并作了一些替换。昭和21年(1946年)11月,《当用汉字表》1850个字被公布,并作为内阁命令向各机构发布。由于这次汉字的使用被严格限制,有些方便、喜欢、习惯的汉字被削减引起了社会的不满,特别是文学家、评论家、一般中年人的反对很强烈。不过日本当时是战败国,同时又被美军占领,所以官署、教育界、出版界大都能遵守这个内阁命令并予以合作。所谓“当用”二字是日常生活当前需要或目前应用的意思,所以当用汉字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当用汉字表》在某种程度上也束缚了日本语言文化的发展。从1972年11月起,国语审议会着手对其进行改革,开始对汉字的实际使用现状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日本的三大报纸,九十种有代表性的现代杂志以及各种法令、公用文等,并且还通过民意测验,调查不同年龄、职业的人对汉字的认识。经过8年大量的调查研究,终于于1981年10月由日本内阁公布实施《常用汉字表》,同时废除《当用汉字表》,表中汉字总数为1945个,其中包括《当用汉字表》中的1850字。新增的95个字,都是使用度、机能度较高,造字能力较强的汉字。其中许多字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搭乗”的“搭”、“陸曹”的“曹”、“偵察”的“偵”、“駐屯地”的“屯”等字,反映了日本民众对国家防卫问题日益关注的时代潮流。“亭、缶、汁、唇、瓶、覇、誘、襟、嫌、雰、塾”等字经常出现在商店的招牌、商品广告以及各种新闻报道中。据说当时日本喜欢钓鱼的人口有2千万,养猫的人家也非常普遍,所以增加了“釣”字和“猫”字。此外,新增加的汉字中有许多都是不宜使用假名的。《常用汉字表》与《当用汉字表》截然不同,它缓和了限制,明确规定此表是有关汉字使用的大体基准,并不是限制汉字使用的限制表。其次还指出它不影响科学、技术、艺术等各专门领域以及各人的汉字使用,也不否定在以往的著作和文书中所使用的汉字;而且人名、地名等也不受限制。但必须指出的是《常用汉字表》的大体基准并不意味着汉字使用的绝对自由化,而是要求人们尽可能根据这个表使用汉字。《常用汉字表》在字体上仍沿用《当用汉字表》的原字体,只是把“燈”简化为“灯”,新增加的汉字原则上采用了已通用的简写体。以前的《当用汉字表》由汉字表、音训表、字体表等三个附表组成;而《常用汉字表》只有常用汉字一个表,表中同时列出字种、音训、例词,是一个综合表。即便如此,表外汉字的书写仍然大量存在,如“迂回”中的“迂”、“楷書”中的“楷”、“拉致”中的“拉”等。此外某些日常使用的汉字如“誰(だれ)、鞄(かばん)”以及“家”的训读“うち”等也未被收入。所以仍有不少人对这种标记规则持批评态度。不管怎么说,从《当用汉字表》到《常用汉字表》都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在日本围绕汉字的争论由来已久,历史上对汉字的限制总是多于对它的合理开放,所以这次《常用汉字表》的制定也可以说标志着日本文字改革历史性的转折。
  汉字表的改革使日本人从旧表的限制中解脱出来,汉字政策朝着比较开放、富有弹性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特别是现代日本年轻人中有讨厌汉字的不良倾向,因此这次改革有助于抵制外来语的泛滥,提高汉字的地位,增强汉字的生命力,充分发挥汉字的优势,使日本的汉字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附:《常用汉字表》和《当用汉字表》的区别
1 《常用汉字表》新增加的95个汉字(表中片假名为音读,平假名为训读)
猿エンさる  襟キンえり  汁ジュしるウ 槽ソウ―  凸トツ―  褒ホウほめる
凹オウ―  隅グウすみ  塾ジュ―ク 藻ソウも  屯トン―  朴ボク―
渦カ うず  渓ケイ―  尚ショ―ウ 駄ダ ―  把ハ ―  僕ボク―
靴カ くつ  蛍ケイほたる 宵ショよいウ 濯タク―  覇ハ ―  堀― ほり
稼カ かせぐ 嫌ケンきらう ゲンいや 縄ジョなわウ 棚― たな 漠バク― 磨マ みがく
拐カイ―  洪コウ―  壌ジョ―ウ  挑チョいどむ 肌― はだ  抹マツ―
涯ガイ― 溝コウみぞ 唇シンくちびる 眺チョながめる 鉢ハチ― ハツ 岬― みさき
垣― かき 昆コン― 甚ジンはなはだ(しい) 釣チョつるウ 披ヒ ― 妄モウ― ボウ
殻カクから 崎― さき 据― すえる すわる  塚― つか 扉ヒ とびら  厄ヤク―
潟― かた 皿― さら 杉― すぎ 漬― つける つかる 猫ビョねこウ  癒ユ ―
渇カツ―  桟サン― 斉セイ―  亭テイ―   頻ヒン―  悠ユウ―
褐カツ―  傘サンかさ  逝セイゆく 偵テイ―   瓶ビン―  羅ラ ―
缶カン―  肢シ ―  仙セン―  泥デイどろ   雰フン― 竜リュたつウ
頑ガン― 遮シャさえぎる 栓セン― 搭トウ― 塀ヘイ― 戻レイもどす もどる
挟キョはさむ はさまる  蛇ジャへび ダ  挿ソウさす  棟トウむね むな  泡ホウあわ
枠― わく 矯キョためる  酌シャくむク  曹ソウ―  洞ドウほら  俸ホウ―
2 《常用汉字表》有,而《当用汉字表》没有的音训。
栄― はえる 危― あやぶむ 憩― いこう  香― かおる 愁― うれえる
謡― うたう 露ロウ― 和オ ―
3 《当用汉字表》有,而《常用汉字表》没有的训读。
膚― はだ  盲― めくら
4 《常用汉字表》中字体改变的汉字。
燈→灯
5、《常用汉字表》附表中新添加的词。
おじ(叔父・伯父) おば(叔母・伯母) さじき(桟敷)
でこぼこ(凸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08: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日本人的姓名和汉字
1 日本人的姓和汉字
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姓都是使用汉字来记录的,但两者相差很大。我国常用的仅有5百个左右,而日本人的姓就有近7万个。如果把相同汉字不同读音的情况也考虑进入,大约有14万个。而且其中的80%到85%都源自日本的地名。江户时代一般只是贵族、士族阶级才有姓,明治8年(1875年)的大政官布告要求平民百姓也必须有姓。于是有取地名的,有取商店名的,还有从汉籍佛典、器物、动植物、天体、方位、官职、古代的姓中选取的,但大部分取的还是居住地或故乡名,所以日本人姓氏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居住地的环境特点作为姓氏。特别是有“田”字的最多。如“山田、治(はる)田、新(にい)田、柴(しば)田、芦田、吉田、武田、位田、本位田(ほいでん)、印田、隠田、藤田、森田、花田、稲田、水田、太田、平田、田中、田井”等。日本人的姓氏充分反映出日本的地形地貌、稻作文化以及日本人崇尚自然的思想。
从词源上看,日本的四大姓氏分别为“源・平・藤・橘”。其中“藤原”来源于奈良县藤原这个地名,“平”来源于平安京的平,“橘”是植物名,“源”是表示事物根本的抽象名词。据说东日本以姓“鈴木・佐藤・高橋”,西日本以姓“田中・山本”的为多,朝日生命调查的前十位依次是“佐藤、鈴木、高橋、田中、渡辺、伊藤、小林、中村、山本、加藤”。此外,富山县的新凑市以怪姓集中而闻名。按照能坂利熊的分类,可分为:
①日常杂货类:籠、車、桶、網、糸、綿、風呂、手丸(てまり)
②食品类:味噌、塩、米、小豆、豆、糀(こうじ)、飴、酢、菓子、油
③与渔业有关的:魚、釣、波、海老、鵜
④数字类:三箇、三歩一、三盃、四日、七軒、八丁
⑤其他:腰、腰巻、袴、石灰、灰、地蔵、菊、甲(かぶと)、牛、苗代、材木、屋根、宮、門
  冲绳较其他地方而言,一字姓和三字姓的较多。如“伊土知(いじち)、伊修院、祁答(けどう)院、慶(いわい)、巴(ともえ)、尚(たかし)”等,据说这是萨摩藩6强行区别出生于其他地方的人所遗留下的痕迹。
2 日本人的人名和汉字
昭和23年(1948年)的户籍法规定用于人名的汉字必须是法令规定的常用简单的文字,在实施规则中规定使用《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或平假名或片假名。但很多时候父母想给孩子起的汉字都因这个规定而无法实现,于是昭和26年(1951年)5月公布了由92个汉字构成的《人名用汉字别表》:
丑 丞 乃 之 也 亙 亥 亦 亨 亮 仙 伊 匡 卯
只 吾 呂 哉 嘉 圭 奈 宏 寅 尚 厳 已 庄 弘
弥 彦 悌 敦 昌 晃 晋 智 暢 朋 杉 桂 桐 楠
橘 欣 欽 毅 浩 淳 熊 爾 猪 玲 琢 瑞 甚 睦
磨 磯 祐 禄 禎 稔 穣 綾 惣 聡 肇 胤 艶 蔦
藤 蘭 虎 蝶 輔 辰 郁 酉 錦 鎌 靖 須 馨 駒
鯉 鯛 鶴 鹿 麿 斉 龍 亀
昭和51年(1976年)7月又增加了下列28个汉字:
佑 允 冴 喬 怜 悠 旭 杏 梓 梢 梨 沙 渚 瑠
瞳 紗 紘 絢 翠 耶 芙 茜 葵 藍 那 阿 隼 鮎
  昭和56年(1981年)10月,在废除《当用汉字表》,公布《常用汉字表》的同时,又公布了《人名用汉字追加表》,补充了下列54个汉字:
伍 伶 侑 尭 孟 峻 嵩 嶺 巴 彬 惇 惟 慧 斐
旦 昂 李 栗 楓 槙 汐 洵 洸 渥 瑛 瑶 璃 甫
皓 眸 矩 碧 笹 緋 翔 脩 苑 茉 莉 萌 萩 蓉
蕗 虹 諒 赳 迪 遥 遼 霞 頌 駿 鳩 鷹
  于是用于人名的汉字共计174个,但其中的“仙・尚・杉・甚・磨・斉・龍(常用汉字字体为辰)・悠”这8个汉字是《常用汉字表》中已有的,因此除去这8个汉字的166字再加上常用汉字1945个,共计2111个汉字可以用于人名。
  平成2年(1990年)《人名用汉字别表》又追加了以下118个汉字。
伎 伽 侃 倖 倭 偲 冶 凌 凜 凪 凱 勁 叡 叶
唄 啄 奎 媛 嬉 宥 崚 嵐 嵯 巽 彗 彪 恕 憧
拳 捷 捺 於 旺 昂 晏 晟 晨 暉 曙 朔 杜 柊
柚 柾 栞 梧 椁 椎 椰 椿 楊 榛 槻 樺 檀 毬
汀 汰 洲 湧 滉 漱 澪 煕 燎 燦 耀 爽 玖 琳
瑚 瑳 皐 眉 瞭 碩 秦 稀 稜 竣 笙 紬 絃 綜
綸 綺 耀 胡 舜 芹 茄 茅 莞 菖 菫 蒔 蒼 蓮
蕉 衿 袈 裟 詢 誼 諄 邑 醇 采 雛 鞠 颯 魁
鳳 鴻 鵬 麟 黎 黛
  平成9年(1997年)又增加了“琉”这个汉字。所以可用于人名的汉字为《人名用汉字别表》中的285字再加上《常用汉字表》中的1945个常用汉字,共计2230个。除了汉字外,人名还可用平假名或片假名,但不包括变体假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户籍法对人名用汉字的读音并无限制,所以日本人在写自己名字时常常都要注明读音。有关人名用汉字读法举例请参看附录三。
下面我们来考察一下男性名和女性名的特点。
  在通称系名字中男性名一般可分为根据出生顺序决定的排行名以及根据官职大小决定的百官名两种。排行名一般为“一郎、二郎、三郎”。还有将“郎”省略的,如“藤太、英二、源三”等。有的借用“次、冶”表示“二”,借用“造、蔵”表示“三”等。百官名有“右衛門、左衛門、介(すけ)(助、輔、祐、亮)、進”等。大部分都是子孙世袭祖先的官职名。当然也有将排行名和百官名重合使用的,如“太郎左衛門、太郎兵衛”等。如今除了“介、助、輔、祐、亮、進”等,百官名已基本不用了。据寿岳章子于昭和50年(1975年)就关西人名用字所作的调查统计,可以发现男性名用字较多的是:
一、  正、彦、司、之、和、夫、博、幸、二、明、弘、郎、治、
二、  隆、雄、俊、也、裕、秀、雅、義、宏、孝
  从上面的用字,我们可以看出男性名多反映出父母望男孩儿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祝愿或表达一种人生理念,如期望他坚强勇敢、心胸宽广、和气正直、诚实值得信赖、富有正义感以及智慧贤明等。在发音方面,“が”、“ご”、“じ”、“ぞ”等浊音基本上都是男性的名字。再从名字最后一个字的发音来看,男性名字大部分都有“お(夫、男等)”;或“し(浩、靖等)”;或“じ(ニ、次等)”;或“き(樹、輝等)”;或“や(也、哉等)”;或“ひこ(彦等)”;或“ろう(郎等)”;或“すけ(介、輔等)”;或“と(誠、人等)”;或“いち(一等)”。
  日本女姓名用字中最特别的结尾词无疑是“子”。此外“美、恵、代、由、真、和、千、幸、久、裕、智、紀、佳、江、理、明、枝”也较多用。不论男女都多用表示幸福、理想等抽象意义的汉字。过去常用的表12属相动物(如“虎、牛”)以及表示喜庆的动植物名(如“松、梅、亀”)汉字的使用率正在降低。古代人名多根据具体事物命名,如男性名常用的“馬子(うまこ)、虫麻呂(むしまろ)、田主(たぬし)”等,现在已基本不用了,女性名虽也不多见了,但像“鈴子、百合子、波子”等还在使用。但从整体上讲,现代男性名还是多选用表祝愿和理念的传统汉字,如“孝行、宣宏、史雄、雄太郎、武”等;现代女性虽像“理恵、由佳、亜稀、里沙、真実”这样取万叶假名式传统双名的不少,但取三字片假名以及西洋化名字的人正在增加,如“あけみ、さゆり、ますみ、安奈、有沙、万里阿”等,女性名用字与男性不同,多用一些表示清纯美丽、可爱活泼、感性丰富、幸福、收获,芳香等意思的汉字。从发音看,女性名很少使用浊音字,大多使用“ら”行音。女性名最后一个发音常为“こ(子等)”;“み(美、実等)”;“え(江、絵等)”;“か(香、佳等)”;“り(里、織等)”;“ほ(穂、保等)”。
人名可以说是反映时代潮流的一面镜子。如日本的年号由昭和变成平成的1989年,当时最热门的人名用汉字就是“平”和“成”,为了表示正处于年号变更的年份,很多孩子就取名叫“和平”或“和成”。现在的日本皇后是历史上第一位嫁入皇室的平民女子,她的名字“美智子”成了当时出生的女孩当中流行的名字;也许是向往皇太子妃纪子、雅子的浪漫故事,那时名字中带“子、紀、雅”的人在迅速增加。另外,每个时期的走红歌星、影星的名字位居该时期命名率的前列。最近几年给男孩起名“拓哉”或“卓也”(两者发音都是“たくや”)的父母较多,这是因为最近一直走红的明星叫“木村拓哉”。就像这样,人名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流行色。当今的日本人大都希望男孩个子高大、体格健壮,所以最受欢迎的汉字就是“太”和“大”,此外象征气魄宏大的“海”和“陸”也颇受欢迎;女孩则期望她既美丽又优雅,因而使用“美”和“優”的很多。强调视觉上的柔和、圆润感的片假名也成为流行时尚,“奈”和“香”取代“子”成为新热点,以“子”结尾的名字已从前三位中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0: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日本的报纸和汉字
  报纸的使命在于向不特定、尽可能多的读者传递新信息。因此,报纸用语要尽可能得通俗易懂,不论多难的内容,也要在高中生能看懂的范围内编写。报纸用语力求易读易懂,它对日语教育以及语言的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于昭和28年(1953年)成立了报纸用语恳谈会,它主要是在日本国语政策的指导下,对加盟的各报社、通信社以及广播等大众媒体制定统一的标记基准,并搜集新闻界对国语政策的意见,力求推进国语的简明化和报纸制作的现代化。报纸作为大众媒体,它的用语首先要严格遵守《常用汉字表》,加盟报社又可根据报纸用语恳谈会上的决定,使用了一些与《常用汉字表》不同的汉字。
1 不使用下列《常用汉字表》中的11个汉字。
謁、虞、且、箇、遵、但、脹、朕、附、又、濫
2 使用下列《常用汉字表》以外的6个汉字(括号里为使用的音训读法)。
亀(キ・かめ)、舷(ゲン)、痕(コン)、挫(ザ)、哨(ショウ)、狙(ソ・ねらう)
3 特别认定的音训读法
個(カ)
  不使用上述11个汉字的原因在于“虞”完全可以用“恐”代替;“遵”在表示“したがう”的意思时是和“順”一样,因此“遵守、遵法”便写成“順守、順法”;“膨脹、濫用”写成“膨張、乱用”;“附”用“付”代替;“且つ、但し、又”是接续词无需写成汉字;“謁、朕”则涉及到报纸敬语使用法的问题。日本报纸在作报道时,原则上是不使用敬语的,但涉及到日本皇室时则不同。以前使用了许多特别难的汉语词,直到昭和22年(1947年)8月当时的宫内厅和报道机关达成一致:在一般用语的范围内使用最高级的敬语,如“玉体、聖体”改为“おからだ”;“天顔、竜顔”改为“お顔”等。后来日本国会开会之初举行的天皇到会的开会典礼上,把“勅語”改为“おことば”,把“朕”改为“わたくし”。现在有关皇室的报道,都使用简明、朴素的一般敬语形“れる・られる”“お(ご)…になる”等形式。
  昭和31年(1956年)日本国语审议会在全会上通过了《汉字的同音代替》,把包含当用汉字以外的汉语词用表中同音字予以替换,已达到精简汉字字数的目的,如用“衣装”代替“衣裳”;用“英知”代替“叡智”;用“億説”代替“臆説”等,共341个词语。在报纸用语恳谈会上,又将其进一步扩展,如用“憶病”代替“臆病”;用“粉装”代替“扮装”;用“一獲千金”代替“一攫千金”等,这无非是为了提高当用—常用汉字的使用效率,去掉不必要的汉字。
  但各大报社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判断,对以上规则或进行了扩展或作了一些改变,如朝日新闻从1989年9月起,又添加了“冤、腫、腎、竪、拉”这五个汉字,又给“巧”添加了训读“たくむ”。读卖新闻在标记由表内字和表外字构成的熟语时,常常将表外字书写成假名,如将“処方箋”写成“処方せん”;将“破綻”写成“破たん”等,并把“安堵”替换为“安心”或“ほっとする”;把“諧謔”替换成“ユーモア”;把“詭弁”替换成“奇弁”;把“燻製”替换成“薫製”等,但总的来讲日本的报纸还是在努力的在用《常用汉字表》内的汉字书写固有词以外的词汇。
(四)日本的公用文和汉字
  所谓公用文指的是国家、国家机关、地方公共团体和其他公家机关以及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在职务上作成的文书。公用文大致可分为法文、公文、记录和准公用文。其中法文包括宪法、诏书、法律、条约、政令、省令、规则、告示等;公文可分为定形公文和不定形公文,定形文书包括命令文、许可文、认可文、判决文、告知文、证书、辞令书等;不定形文包括任意的命令文书、委托、照会、回答、通知通告文书等;记录指的是各种记录、资料类;准公用文包括式辞、祝辞、演说、各种仪式的请帖等。对一般日本国民来说,公用文既是约束他们生活、约束社会的东西,又是保障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依据。下面我们着重从汉字使用规范来探讨和日本国民生活、社会息息相关的公用文中的汉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7: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用文中汉字的使用规范,大致有以下三个。
a.《常用漢字表》
b.《公用文における漢字使用等について》
c.《公用文作成の要領》
  伴随着昭和56年10月1日《常用汉字表》的实施,各行政机关拟定公用文时的汉字使用就有了一个最基本的标准。但在《常用汉字表》的基础上,根据公用文的实际情况,日本内阁官房长官通知中的《公用文中的汉字使用》成为重要的补充。
1 《公用文中的汉字使用》
  (前略)今后,各行政机关拟定公用文时使用的汉字要符合下列规定。
(1)关于汉字的使用
①公用文中的汉字使用,应根据《常用汉字表》的本表及附表。
  此外,字体应是通用字体。
②在根据《常用汉字表》本表中列举的音训写文章时,需注意下列事项:
A.以下的代名词,原则上要写汉字。
例:彼、何、僕、私、我々
B.以下副词及连体词,原则上要写汉字。
例:必ず、少し、既に、直ちに、甚だ、再び、全く、最も、専ら、余り、至って、大いに、恐らく、必ずしも、辛うじて、極めて、殊に、更に、少なくとも、絶えず、互いに、例えば、次いで、努めて、常に、初めて、果たして、割に、概して、実に、切に、大して、特に、突然、無論、明くる、大きな、来る、去る、小さな、我が(国)
  但是以下副词,原则上写假名。
例:かなり、ふと、やはり、よほど
C.以下的接头词,附着的词语是汉字时,接头词用汉字写,附着的词语是假名时,接头词用假名写。
例:御案内、御調査、ごあいさつ、ごべんたつ
D.以下的结尾词,原则上写假名。
例:げ(惜しげもなく)、ども(私ども)、ぶる(偉ぶる)、み(弱み)、め(少なめ)
E.以下的接续词,原则上写假名。
例:おって、かつ、したがって、ただし、ついては、ところが、ところで、また、ゆえに
  但是,以下四词原则上写汉字。
及び、並びに、又は、若しくは
F.助动词及动词,写假名。
例:ない(現地には、行かない。)
  ようだ(それ以外に方法がないようだ。)
  ぐらい(二十歳ぐらいの人)
  だけ(調査しただけである。)
  ほど(三日ほど経過した。)
G.以下词语像( )中所显示的那样使用时,原则上写假名。
例:こと(許可しないことがある。)
  とき(事故のときは連絡する。)
  ところ(現在のところ差し支えない。)
  もの(正しいものと認める。)
  とも(説明するとともに意見を聞く。)
  ほか(特別の場合を除くほか)
  ゆえ(一部の反対のゆえにはかどらない。)
  わけ(賛成するわけにはいかない。)
  とおり(次のとおりである。)
  ある(その点に問題がある。)
  いる(ここに関係者がいる。)
  なる(合計すると1万円になる。)
  できる(だれでも利用ができる。)
 …てあげる(図書を貸してあげる。)
 …ていく(負担が増えていく。)
 …ていただく(報告していただく。)
 …ておく(通知しておく。)
 …てください(問題点を話してください。)
 …てくる(寒くなってくる。)
 …てしまう(書いてしまう。)
 …てみる(見てみる。)
  ない(欠点がない。)
 …てよい(連絡してよい。)
 …かもしれない(間違いかもしれない。)
 …にすぎない(調査だけにすぎない。)
 …について(これについて考慮する。)
(2)关于送假名的附着方式(略)
(3)其他(略)
(4)运用相关事项(略)
(5)法令中的处理
  关于法令中的汉字使用,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内阁法制局的通知。
2 《公用文写作要领》
  《公用文写作要领》是关于如何使用汉字、如何写公用文等基本要求的,是保持《常用汉字表》和《公用文中的汉字使用》之间内容整体性的规范性文件。它的内容分成三大部分,第一是关于用语用字的,第二是关于文体的,第三是关于书写方法的。
(1)关于用语
①不使用特殊用语和古板用语,使用日常一般性简单词语。例如:
稟請→申請、措置→処置・取り扱い、救護する→救う、懇請する→お願いする、一環として→一つとして、充当する→あてる、即応した→かなった
②不使用古老的用语,使用日常惯用的词语。例如:
牙保→周旋・あっせん、彩紋→模様・色模様
③不用难说的词语,使用顺口的词语。例如:
拒否する→受け入れない、はばむ→さまたげる
④避免音读语言,使用耳熟能详的词语。例如:
橋梁→橋、塵埃→ほこり、眼瞼→まぶた、充塡する→うめる・つめる
堅持する→かたく守る、陳述する→のべる
⑤避免使用同音不同义的词语。例如:
協調する(強調するときまぎれるおそれがある。)→歩調を合わせる
勧奨する(干渉する)→すすめる、衷心(中心)→心から
潜行する(先行する)→ひそむ、出航(出講)→出帆・出発
⑥对于由几个汉语词构成的过长的词语,应采用适当的略语。例如:  
経済安定本部→経本、中央連絡調整事務局→連調
⑦对表达不同但意义相同的词语要进行统一。例如:
提起・起訴・提訴、口頭弁論・対審・公判
(2)关于用字
①使用汉字应依照常用汉字表。
A.使用常用汉字表时,要特别留意以下事项。
  外国的地名、人名及外来语用片假名写。例如(部分例词省略):
イタリア、スウェーデン、フランス、ロンドン
エジソン、ヴィクトリア
ガス、ガラス、ソーダ、ビール、ボート、マージャン、マッチ
但是,在外来语中,像“かるた、さらさ、たばこ”这样外来语意识已很淡薄的词语,也可用平假名写。
B.动植物的名称,在常用汉字表范围内的可用汉字写。例如(部分例词省略):
ねずみ、らくだ、いぐさ、からむし
犬、牛、馬、桑、桜
②在常用汉字表中不能表达的词语,依照下列标准进行代替。
A.用平假名代替。例如(部分例词省略):
a. 遡る→さかのぼる、名宛→名あて、佃煮→つくだ煮、艀→はしけ、看做る→みなす、委ねる(和常用汉字表的音训相偏离)→ゆだねる
b. 即使是汉语词,若去掉汉字,也能明白意思,用平假名代替。例如:
でんぷん、めいりょう、あっせん
c. 不能用别的代替,或是替换后不合适的词语,只把常用汉字表中没有的汉字用假名替换。例如:
右舷→右げん、改竄→改ざん、口腔→口こう
  这种场合,如果难读的话,在音读字旁边点上一个点也可以(竖写的场合)。
B.用常用汉字表中同音,且意思相近的汉字代替。例如:
車輌→車両、煽動→扇動、碇泊→停泊、編輯→編集、
哺育→保育、抛棄→放棄、傭人→用人、聨合→連合、
煉乳→練乳
C.用同义的汉语词代替。
a. 使用意思相近的惯用词语。例如(部分例词省略):
彙報→雑報、印顆→印形、改悛→改心
b. 想办法使用新词。例如:
聾学校→口話学校、罹災救助金→災害救助金
剪除→切除、毀損→損傷、擾乱→騒乱
溢水→出水、譴責→戒告、瀆職→汚職
エ.用简单的词语代替汉语词。例如(部分例词省略):
隠蔽する→隠す、庇護する→かばう
牴触する→ふれる、漏洩する→漏らす
破毀する→破る、酩酊する→酔う
趾→あしゆび
②假名应使用平假名,在特殊场合使用片假名(后略)。
(3)关于法令的用语用字
  关于法令的用语用字,若没有特别相抵触的,以“(1)关于用语”和“(2)关于用字”作为基准。(后略)
  公用文的文体原则上使用“である”体,但是公告、告示、布告类以及往返文件(包括通告、通知、展示、传阅的文件、请示、申请、申报、查询、回复、报告等)则尽量使用“ます”体。
  在昭和20年前半期,以简明的词语编写新宪法运动促使公用文以及法令用字用语的平易化进程。以常用汉字表为基础,使用更简单的汉字成为当今日本公用文中汉字使用的最大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07: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网络时代的日本汉字教育
  自1978年东芝公司开始贩卖第一台文字处理机开始,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飞速发展,日本人的文字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使用文字处理机或计算机输入汉字,即使再难的汉字,只要会读就可轻松完成。再加上汉字一看就能明白意义,所以汉字的使用量有增加的趋势。如手写时会尽量避免的笔画多的汉字以及以前习惯写成片假名的副词、接续词、助词等也都逐渐改用汉字来标记了。汉字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笔画偏多,有些字在形体上又很近似,随着文字处理机和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大量减少,所以现在不少日本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已不能正确地手写较难的汉字了,并出现了讨厌汉字的倾向。特别是以前必须熟记的具有特殊读法的词汇,现在可将它拆开逐一输入,所以许多熟语的正确读法也正在被人们所遗忘。面对这种现状,日本的汉字教育观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试从日本学校汉字教育的现状出发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常用汉字表》是日本人汉字生活的基础。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国语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能适当的完成日常语言生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日本文部省制定了小学《不同年级汉字分配表》,共计1006个汉字;中学要求基本会读所有的常用汉字,会写《不同年级汉字分配表》中的汉字并能在句子、文章中使用;高中要求熟悉所有常用汉字的读法,会写并能运用。小学里学习的汉字通常被称为教育汉字,小学一年级要求会读一年级汉字分配表所规定的汉字,逐渐会写;二年级要求会读一、二年级汉字分配表所规定的全部汉字,会写一年级规定的汉字,并能在句子、文章中使用,二年级的汉字逐渐会写。之后的三、四、五、六年级都是如此。由此可见,日本已放弃了以前读写并行的汉字教育模式,把会读放到了更为优先的位置,晚一年才要求会写,即读写分离的汉字教育模式。这充分反映出在计算机普及的当今日本社会,只要会读就行的呼声。机器处理汉字本身就具备字典的功能,它的显著优点在于不用再担心写错字了,如“引卒(引率)、招介(紹介)、睡眼(睡眠)、衷失(喪失)、幣害(弊害)、名剌(名刺)”这些平日常见的手写错误,只要输入整个词的读音,就可以避免了。
果真只要会读汉字就能输入正确的汉字吗?我们都知道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和同训异义词。针对这种情况,文字处理机和计算机都开发了相应的功能。如同训异义的“はかる”,只要输入“いいんかいにはかる”,使用汉字变换健,就会自动变成“委員会に諮る”。但是这种功能并非万能,如本打算输入“水深を測る”,但往往会变成“推進を図る”;本应是“転職を図る”,有时却变成“天職を測る”。许多日本学生为了省力,常常输入一个句子后才一起变换成汉字,于是就出现了下列错误(划线部分错误,括号内的正确):
ご静聴くださいまし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清聴)
 卑怯への旅で、壮烈な最後を遂げた。(最期)
 高波のため、家屋にまで海水が侵入した。(浸入)
上述这些同音异义词,在输入时,就不像同训异义词那样能顺利完成。这是因为“委員会に諮る”这些都是连接紧密的惯用词组,而同音异义词则更多地依赖主观判断,虽然现在日文office 2000系统对容易弄错的同音同训异义词都加注了简单的解释,但这还是需要人脑的判断,而不能全部依赖机器。低年级学生因掌握的音训有限,所以输入难读的惯用词语时,往往要一个一个地输入,有些汉字形体相似,这时还是需要具备对汉字形体上细微差别的辨别能力。特别是一些平时难得一遇的词,不会读是正常的,这时如果利用手写板时,也必须利用鼠标一笔一画地写。因此,即使在网络时代,汉字的读字能力、写字能力,运用能力依旧是日本学校汉字教育的三要素。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对汉字能力的要求反倒更高了。日语文字处理机的出现促使JIS汉字的登场。用机器处理汉字时,把数字和记号组合在一起来表示汉字。与汉字相对的数字和记号的组合称为汉字编码。但这种编码在每个公司之间并不统一,不同类型的机器之间无法资源共享,因此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1976年制定了统一的汉字编码,被称为《交换信息用的汉字符号系统JIS-C-6226-1883》。1983年进行了部分修改,一般简略称为《JIS汉字表》。该汉字表里有各种数字、符号、假名、特殊文字等524个非汉字;有日常频繁使用的2965个第一水准汉字和使用频率较低的3388个第二水准汉字。后经数次修改,现行的第四次标准(97JIS)中,第一水准汉字有2965个,第二水准汉字有3390个,加在一起共有6355个。2000年又确定了1149个第三水准汉字和2436个第四水准汉字,这些新扩充的汉字主要用于标记日本国内的地名和人名。就连常用的第一水准JIS汉字在数量上也大大超出了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数量(1945个)。日本对凸版印刷品中的汉字出现频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是1997年共出现了7165个汉字字,1999年为8474个,其中常见的为3000个,而1976年的总数才4520个。这就意味着常用汉字表以外的数千字都很常用。针对上述这些新的变化,日本学校以及教育界的相关人士强烈呼吁制定新的汉字学习指导纲要,并要在学习指导方法、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
  此外,虽然现在可以通过网络可以收发大量电子邮件,但是在拜托别人、道歉、向上级汇报近况以及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时,大部分日本人还是选择手写。日本写信的形式,在身份关系明确的时代是非常严格的。要根据自己和收信人的身份,选择不同的词语,确定信件开头和结尾时的用语,使用不同层次的敬语,就连署名的位置和文字的大小都有相应的规则和样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写信的形式越来越自由,中、近世时的候文已经消失。但是日本书信在形式上还是很有特色的。它一般由前文(包括开头语、时节的问候语、问候的寒暄语),正文、结语(包括结尾的寒暄语、结束语)、后附(包括日期、署名、收信人姓名)以及补充正文中遗漏内容的副文构成。虽然有些繁琐,但这是人们传情达意的必要手段,这充分反映出能表现自己独特个性的手写汉字依旧很重要。
计算机的飞速普及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环境、社会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一方面要积极利用网络和各种汉字学习软件,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并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网上汉字数量巨大的特点,在学生学习期间应适当地学习一些JIS汉字,优先学习字形和读法,增加学生在视觉上对汉字字形的识别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检索功能,发现一些免费使用的汉字教育网站,如可以反复练习熟语读法和意义的“漢字ヘルパー”等。另一方面要改进教育思想及指导方法。由于学生手写机会的剧减,所以日本有学者提倡汉字教育理念应从“覚える(记忆)”转变为“思える(自己思考)”,即从反复的单纯手写练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们根据课堂进度,独立编写自己的汉字辞典,把各个偏旁部首的意义,即汉字字形和字义的关系等交给学生,让他们能从字形上把握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和探求。汉字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个文字上,而应是语句的学习。因为在输入汉字时,单个汉字用训读,而熟语等固定词汇输入一个词的读音,在速度上要比逐一输入快得多。为了使学生们尽快掌握汉字的写法,除了要加强笔顺规则的说明以外,还让学生们反复跟着老师用手在空中书写汉字(そら書き),并加强形体相近的字的辨析练习和听写练习,并学会主动学习自己身边常用的汉字等等。
总之,日本的学校教育正朝着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具备适合国际化、高度信息化社会的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富于个性,内心丰富的学生的目标迈进。因此学校的汉字教育必然和网络紧密结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更具合理性的汉字教育。用自己的手,用只有自己才划出的线,用自己独特的字形进行反复练习依然是汉字学习的原点。汉字的形、声、义的学习也仍将是汉字学习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我们既不必担心汉字的消失,也不必过分担心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下降。汉字的生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7: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汉字的表意性和造词能力
  我们回顾一下世界的文字发展史,就会发现从表意文字到拼音文字,最终舍弃表意文字统一为拼音文字成为大势所趋。古代的埃及、苏美尔、克里特等表词文字都早已死去,至今健在并广泛使用的表意文字,全世界只有汉字一种了。日本在有了音节文字假名后,为什么没有放弃汉字呢?
  文字不仅是日常信息交流的工具,还具有积累文化的功能。对于引进中国文化并加以吸收利用的日本人来说,带来灿烂文化的汉字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掌握运用汉字的过程,就是提高修养,蓄积文化的过程,所以舍弃汉字也就意味着将与文化绝缘。因此,古代日本人把汉字称为真名,即真正的文字,假名则是假文字。现在仍把汉字称为本字。汉字的表意性、造词能力、简洁性等都成为汉字存在并受到尊重的重要理由。
(一)汉字的表意性
  我国的汉字没有走上拼音文字的道路,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词大多是单音节的。尽管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有增加的趋势,但在古代,单音节词却占了绝对优势。这样,有限的每一个音节就要表示大量的同音词。日语中的同音词和同训词也不少,如果只用假名来标记,那它们的意义就只能从上下文来推断了;而用汉字标记则一目了然。如“とる”根据不同意义可写成“取・採・捕・執・獲・撮・摂”等不同的汉字。汉字这种意思明了、区别明显的特点是与其简洁性紧密相连。日语中的汉语词往往是一字两拍,两字构成四拍词,而且可以构成主谓、动宾,修饰等多种意义关系。这时因为汉字没有内部形态变化,同时也极少附加记号一类的构形成分的缘故,即汉字直接表意。从和语词的分布领域来看,有关鱼类、水稻、树木、风雨等的名称十分丰富,但有关家畜、矿产物、星座、人体内脏器官的词汇很贫乏。抽象概念的名词也很少。汉语的传入给日语增加了词汇,特别是弥补了用和语词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的不足,如“忠、孝、節、義、礼、徳、愛、気、恩、理、百、千、万”等。汉字一字多义,但一个汉字时的意义是抽象且模糊的,但是两字词就可使一个字的意思明确化,给人以具体印象。汉字的表意性就体现在用简洁的形式充分表现细微的差别。日本崇尚人和自然的融合,喜好自然,感觉纤细。如表现雨的就有“陰雨、豪雨、穀雨、山雨、時雨、慈雨、晴雨、梅雨、白雨、暮雨、雷雨、霖雨、小雨、大雨、春雨”等,雪也有“蛍雪、残雪、小雪、新雪、積雪、霜雪、大雪、凍雪、白雪、初雪、飛雪、牡丹雪、粉雪、吹雪、暮雪、夜雪、万年雪、深雪、淡雪、細雪”等几十种。若用和语来表达的话,两个汉字的“豪雨”就要变成“激しく多量に降る雨”这么长的表达,一个“豪”字就代替了三个限制修饰语。若用外来语来表达的话,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对应的词语很难找到。其次外来语给人一种新颖、轻松、大众化的感觉,而只有汉语词才能体现出历史悠久、庄重等传统文化色彩。特别是故事成语,用四个汉字就能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所以汉字强大的表意性就体现在表达意思简洁精炼,可以用简单几个字表达出复杂而丰富的内容,这是和语词和外来语所无法替代的。另外,汉字的独特构造也有利于发挥它的表意性,一个新字往往可以从它的偏旁部首,或是各组成部分推测出一定程度的意思,这虽然不是绝对的,但阅读时却可常常可以提高速度。
  日语中的句子多是汉字假名的混合句。正是由于汉字的存在,才使句子分割的自由度降低,句子长度大大缩短,从而增加句子的易读性;并从视觉上展示了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更易理解。汉字和假名在形体上截然不同,混合书写,较易分清活用词尾、助词、助动词等,从而提高整个句子的表意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7: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汉字的造词能力
  日语中的词汇按词源分类,可分为汉语、和语、外来语、混种语四种。汉语在日语中压倒和语而占据半壁江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汉字具有强大的造词能力。例如:与和语的“動く”相对,汉语根据不同的情况就有“移動、運動、可動、起動、激動、動作、始動、自動、震動、生動、制動、扇動、顫動、他動、動揺、発動、反動、浮動、鳴動、律動、連動”等表示动作细微差别的多个汉语词。这生动地反映出汉字旺盛的造词能力。而且如果用和语表示上面列举的汉语词,往往就会成为多音节词语,缺乏简洁性。如表达“移動”之义的和语“うつりうごく”就有六个音节。此外,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只要理解一个汉字的意义,虽然不能完全正确理解两字以上的汉语词,但也可把握住大概的意义。由此可见汉字具有强大的造语力,表达简洁,表意性强,正是由于这三点汉语才大大优于和语。汉字的造词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方法上。
1 在基干汉字的基础上付着其他汉字造出新的汉语词。如:
基干汉字“行”:運行、紀行、逆行、急行、携行、進行、走行、随行、断行、行為、行進、行程、行動、行路
  不仅可以利用一个汉字,还可以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复合造出很多新词,特别是由两个汉字复合成一个“熟語”更为方便。据统计,二字熟语在所有熟语中约占70%。如:
給食、広報、民宿、録画、声優
这些如果换成和语词,也可表达,但大多数都为五个音节左右的多音节词,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简洁显然比冗长要更具优势。
2 利用接辞造出汉语词
  接头有“抗~、全~、第~、超~、半~、反~、非~、不~、未~、有~”等;结尾辞有“~化、~学、~形、~式、~性、~線、~的、~法”等。下面简单的举一些例子。
抗~:抗がん剤・抗菌性・抗うつ薬
全~:全日本・全大学・全官僚
第~:第一・第二
超~:超音速・超短波・超伝導
半~:半導体・半減期・半健康人
反~:反科学論・反政府・反原発運動
非~:非能率・非活字出版・非自発的失業
不~:不賛成・不器用・不干渉
未~:未開発・未確認
有~:有資格・有意義
~化:一般化・国際化・都市化・民主化
~学:国語学・人文地理学・物理学
~式:最新式・手動式・水洗式
~性:必要性・公共性・爆発性
~線:非常線・放射線・宇宙線
~的:合理的・政治的・感情的
~法:帰納法・仮定法・国内法
  以上这些词多是不易用和语词代替的。如果把“抗がん剤”用和语表达的话,只能用一个句子来说明,不可能如此简洁。
3 用略语造词
  造词能力旺盛的汉字在表达复杂意义时,有时会变得很长。当感到词语过长,念起来不顺口时,可通过省略方式,尽量省略汉字,使整个词简洁化,从而将其改写成缩略语。如“中央教育審議会”缩略为“中教審”;“国立大学協力”缩略为“国大協”;“民間放送”缩略为“民放”等。缩略语的缩略程度以看了汉字能推出一定程度的语义为底线。如“原子爆弾”的略语是“原爆”,即使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看了这两个汉字后,也能推出大概的含义。同样是略语的英语略语,就没有这样的表意性。如“NTT”的全称为“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PPORATION”(日本电报电信公司),如果以前没有接触过,就很难理解。时下比较常见的“CD”其实有三种意义,它分别是“cash dispenser”(现金自动支付机)、“compact disc”(压缩光盘)和“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可转让存款证)的略语,这些都增加了理解英语略语含义的难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新词也不断涌现。汉字使日语词汇变得丰富。汉字恰好填补了日语中表示抽象概念的造词成分很少这个不足。如“意、公、生、性、政、主、権、度、不、法、理”等,这些汉字具有的意义是和语词无法简单表达的。而且它还可与其他汉字结合,表达各种相关意义。有时只要改变汉语词的构成顺序,就可变成一个新词,如“社会”和“会社”、“事情”和“情事”等。用汉语词可以比较容易地代替和语词,如“はかまいり”和“墓参”、“話の題”和“話題”、“人を選ぶ”和“人選”、“流れ出る”和“流出”等。明治维新以后,欧美文化、先进事物不断涌入日本,利用汉字创造的翻译语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这些词汇以抽象的学术用语为主,因为那时的人认为用汉字记录新词显得比较古朴典雅,是一种学问的象征。汉语给人的感觉就是书面语,生硬庄重。二战以后,日本传统的保守性的文化特质得以改变,外来语可直接表音,又可给人以耳目一新、时尚的感觉,因此,用汉字记录的新词逐渐减少,片假名成为主流,汉语、外来语、和语、英语构成的混合词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如“公的介護保険(公共性护理保险)、脳死移植(脑死亡后的器官移植)、地球温暖化(全球变暖)、ネット犯罪(网络犯罪)、環境ホルモン(环境荷尔蒙)、遺伝子組み替え食品(转基因食品)、DNA鑑定(亲子鉴定)、IT産業(信息技术产业)”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7: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如何学好日语汉字

  众所周知,日本汉字渊源于中国文字,日语中汉字使用率很高,很多汉字的形、音、义与我国现在使用的汉字相同或相近。这对我们中国人学习日语汉字来说,有着任何其他国家人民都无法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也许正因为我们熟悉汉字,反而容易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错误。因此,为了学好并掌握日语汉字,笔者认为应充分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 注意中日汉字在形体上的差异
  汉字虽源于我国,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行中日汉字在形体上已有很大差异。日本人认为汉字是从中国借来的,非自创的,所以常常固执地坚持使用古汉语的用字,于是很多人认为日语中的汉字就是我国的繁体字,这常常成为写错日本汉字的思想根源。我国的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民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对汉字加以改造和补充,如日本人模仿汉字的字体自己独创的“国字”。特别是近代中国汉字,日本并没有完全引进,如我国的“氢、氧、镁、铝”等;而日本则以“素”为基础,造出新词,如“水素、酸素、炭素”等,有的则用外来语表示。
  我国的汉字特点之一是字形结构复杂,数量众多,汉字的简化,在古代是汉字字形的自然演变,到了现代是字形的有意识的改革。新中国建立后,以约定俗成为方针,分期分批地对汉字进行了简化。汉字的简化主要是减少笔画,同时适当字数;并对汉字进行了整理。二战后,日本政府对汉字也进行了简化和整理,但与我国方法不同。正因为中日两国各自对汉字作了必要的补充、修改、整理,因而中日汉字之间出现了很多差异。如部分笔画省略后的差异,“气”和“気”、“广”和“広”、“从”和“従”等;字体不同造成的差异,“车”和“車”、“风”和“風”“书”和“書”等;整理异体字形成的差异,“升”和“昇”、“周”和“週”、“挂”和“掛”等。有些日语汉字看起来和我国写法相同,可却有细微差异,对这些容易忽视的汉字写法要特别注意,如“春”和“春”、“户”和“戸”、“真”和“真”、“海”和“海”、“骨”和“骨”等。
  要想正确书写日语汉字,必须认清中日汉字在形体上并不完全吻合。对日本独有的汉字要单独记忆;对中日语共有的汉字要多进行比较,并认真细致地予以区别。有关中日语通用汉字在形体上的区别,请参看第一章第一节第四部分《中日通用汉字字体的差异》。

二 注意中日同形词的差异
  日语中,很多汉语词都与我国同形,但它们的意义用法却未必完全一致。意义用法相同的同形词虽不在少数,但其中也有意义完全不同的,有所出入的,还有语感、语法上的不同。我们既要承认中日共有的同形词给日语学习和教育带来的益处,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它还有招致意想不到的误解的危险性。中日同形词中,二字词最多,此外还有一字词、三字词和四字词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07: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意义上的不同
1 同形异义
这类词的意义与我国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如日语中的“娘”的意思为“女儿”;“野菜”为蔬菜;“湯”为热水、开水、温泉等义;“汽車”为火车;“私”指代第一人称的我。日语中的“看病”表护理(病人);同样的还有“工夫、告訴、進出、検討”等。甚至有些汉字词表达的意义与汉语中的截然相反,如“留守”在日语中表出门、不在家等义。
2 同形近义
  日语中很多汉语词具有和我国相同的含义,但它们又多是多义词,这类具有部分相同意义的同形词最易搞错。日语中的“保険”和我国的火灾保险中的保险意义相同,但我国的还有其他含义,如“这就保险了。”要译成“これでもう大丈夫だ。”;“我不敢保险没问题。”译成“意外がないとは保証できない。”;“照我的话做,保险不会出错。”译成“私の言う通りにやれば、絶対に間違いない。”,即汉语在意义上包括日语。也有日语包括汉语的情况。日语的“注意”和中文中的一样,都有将意志集中在某方面的意思,但日语中还有“戒备,提醒,警告”等义。还有些同形词在词义上既有交叉,又有所不同。如中日的“意見”都有对某事物的看法或想法这个词义,但中文还有认为不对而对人、事不满的意思,日语中还有规劝之义。
(二)语感不同
  语感上的不同是即使查字典,如果没用过的话,也常常会被忽略的,所以对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来说,是很难掌握的,要加以注意。
1 感情色彩不同
词汇除了词义外,附属的感情色彩也有褒贬之分。有些同形词意义基本相同,但附属的褒贬色彩却不同。如中日语中的“深刻/深刻”在表示程度超出一般之义时,汉语中可用于褒义,而日语则是贬义。
汉语:深刻印象。/深い印象。
日语:問題は深刻だ。/问题严重。
  “单纯/単純”这个词在中日语中都是简单,单纯的意思,但汉语中多为贬义,而日语中则是中性词。
汉语:她思想单纯,对人热情。/彼女は大変一本気で、人付きあいにも誠意がある。
日语:頭が単純だ。/头脑简单。
  “雑種”在中日语中的基本意义相同,但在汉语中绝对是个贬义词,而日语中则为中性词。
汉语:他是个杂种。/彼は畜生だ。
日语:彼は日本人とアメリカ人の雑種だ。/他是日美混血儿。
2 词义强弱不同
中日语中都有“反省/反省”和“质问/質問”这两个词,意义也基本相同,但词义强弱却不同。“反省”在我国的语感强烈,只在犯了重大错误时才使用,日语中却可用作日常的反思,如“寝る前に今日一日の事を反省する。(睡前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質問”在日语中的基本义是询问对方并要求解释自己不明白或想了解的事情等,但在汉语中却有强烈责备对方的含义。
3 结合的词语不同
  词的结合能力同词的语法性质有关,与文化背景也很大的关系。如“莫大”在汉语中主要以表示心情的抽象概念为修饰对象;日语中却主要修饰与经济、金钱有关的词语。
汉语:莫大的关心/安慰/鼓舞
日语:莫大な金額/費用/損失
4 语体色彩不同
  文体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如“现在”这个词,在汉语中即可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而日语中的“現在”只用作书面语,口语中用“今”。日语中因为还有和语词和外来语,所以汉语词常常用于书面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07: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语法机能不同
  同形词在使用过程中,因中日语语法体系不同,所以造成了语法机能的不同,下面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1 汉语中是动词,日语中是名词。
例:参考/参考、牺牲/犠牲、关心/関心、损害/損害
2 汉语中是形容词或副词,日语中是动词。
例:紧张/緊張、安心/安心、一贯/一貫、连续/連続、兴奋/興奮
3 汉语中是形容词或副词,日语中是名词。
例:友好/友好、积极/積極、基本/基本、具体/具体
4 汉语是自他动词,日语中为自动词。
例:感动/感動、发展/発展、普及/普及、成立/成立
此外,有些同形词的使用范围也不同,日本的“食堂”即可用于单位内,又可用于大街,还可指家里吃饭的地方。而在我国“食堂”已逐渐被“饭店、餐馆、餐厅”等所代替了,现在基本多指单位里的食堂了。就是单位里的学生食堂、职工食堂其实也和日本的不同,日本的“職員食堂、学生食堂”在用餐时间以外,可以当作会客厅或会议室使用,同时还是学生用功学习的地方。
此外,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因为我国和日本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人生理念、社会构成等的不同,中日互译时,往往不能用简单的词语将其内涵充分展示。如日语中的“先生”常常译成老师。一般来说,日本人一听到“先生”确实会联想到学校的老师,但其他职业的人,如律师、议员、医生等也常常被称为“先生”,对那些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人也常被带有讽刺意味地称为“先生”。其实日语中的“先生”的根本含义应是指那些值得尊敬的了不起的人或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学生”这个词译为学生也并不确切,以日本文部省为首,原则上称小学生为“児童”;中学生为“生徒”;大学生为“学生”。
日语中还有很多惯用语,它们都以固定的搭配表示特定的意义,决不能根据其中出现的汉字去推断,如“足を洗う”的意义为洗手不干,改邪归正,不是洗脚;“猫の額”比喻面积狭小,不是猫的额头;“手がない”是人手不足,没有办法之义,不是没有手。
为了能正确地掌握日语中汉语词的意义,必须避免“望文生义”,从一开始学日语起就要树立不同语言的概念,勤查字典,仔细斟酌词语的真正意义,养成一个讲求严谨、准确的良好习惯。从本科高年级起就要养成查日本原版字典的习惯。同时要通过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注意多实践,这样才能领悟中日汉字的不同意义,特别是语感上的差别。有关中日同形词的差异详见第五章“日汉同形词比较”。

三 日语汉字读音都有一定规律,要熟悉汉字的读音规则
  学日语的人常感到记单词困难。日语单词的来源不一,构成方式复杂。读音方面,既有音读、又有音训混读;同为音读,又可分为汉音、吴音、宋音、惯用音。因而日语单词状况复杂,的确难读难记。要彻底解决记忆日语单词这一难题,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掌握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其实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是有规律的,只要抓住纲目,分清条理,牢记单词并非难事。一般来说日语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是相当稳定的,和语词多读训读,汉语词多读音读。“生”音读为“せい”,在其所构成的许多音读词中,“生”字都读做“せい”,“生活(せいかつ)、生産(せいさん)、学生(がくせい)、先生(せんせい)”等;它的训读是“いき”,在其所构成的训读词中,都读做“いき”,“生き馬(いきうま)、生き字引(いきじびき)、生き恥(いきはじ)、生き別れ(いきわかれ)”等。由此明显看出,日语单词的读音是基本是由汉字的读音决定的。使用两个以上汉字的单词,大部分都单纯地利用音读或训读,也有一些单词利用了音训读法相结合的读音方法。我们学习日语记单词时,不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单记,而要以汉字的音训读法为基础,注意举一反三,用一个汉字带起一串单词。音读有时可能不止一种读法,但总有一个读法是主要的,我们首先要记住主要读法,然后在记其他一个或数个次要读法。训读一般不像音读那样,大多都是一个汉字一个训读法。常用汉字的音训读法祥见附录一。
  有些汉字在构成合成词时常会发生语音变化,常见的有连浊,如“小船(こぶね)、人々(ひとびと)、三階(さんがい)”等;连声,如“反応(はんのう)、三位(さんみ)”等;转音,如“小雨(こさめ)、白雪(しらゆき)”等;添音,如“真中(まんなか)、夫婦(ふうふ)”等;略音,如“旅人(たびびと)、白髪(しらがみ)”。此外,还有音节的颠倒,如“数珠(すう+じゅ→じゅず)、山茶花(さん+さ+か→さざんか)”,对于上述这些语音上的变化,在记忆时要多加注意。日语中还有日本人模仿我国汉字创造的“国字”,国字一般都为训读,需单独记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汉字都有音读和训读,《常用汉字表》中只有音读或只有训读的汉字共有777字。日语中有字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同音异字,如“き(気・樹・汽・木・器・紀・機……)”,这些字也可放在一起记忆;用不同的汉字标记发音相同、意义不同或相近的汉语词,叫做异字同训,这通常需要区别不同汉字所代表的不同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07: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注意掌握意义随读音而异的汉语词
  日语词汇中,有一类文字相同,而意义却随读音的不同而改变。如同一个“音”字,读“おん”表语言上的音,读“おと”表物理上、非人的声音,读“ね”则表音乐、感情上的声音;“品”读“しな”表东西,读“ひん”表风度;“分”读“ふん”表时间或角度的单位,读“ぶん”表部分、本分、身份、程度、种类等,读“ぶ”表十分之一或温度、体温的度数;“一月”读“いちがつ”表一月份,读“ひとつき”则表一个月;“工夫”读“くふう”表想办法、动脑筋,读“こうふ”则表土木工程的工人。有些则是词义相同,语感不同,如“梅雨”读“つゆ”时,多出现在口语中;读“ばいう”时,则多是郑重的文章语。这类词读音读时,大多与汉字字面意义同义或近义,而读训读时,则往往表达其他的不同意义。初学者一般比较注读重音时所表达的意义,而容易忽视读训读时所表达的意义,造成理解上的不准确,甚至误解。
五 音训的难例需要特别记忆
  日语汉字的读法主要有音读和训读,虽然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读音方法,但都利用了汉字的本来字义,此外利用汉字的音读或训读,表示与汉字原义基本没有关系的词语的借用字,如“呑(のん)気(き)、矢(や)張(は)り、素(す)敵(てき)、部(へ)屋(や)、師走(しわす)”等;利用两个以上汉字所具有的意义,来标记一个和语词或外来语的熟字训,如“田舎(いなか)、梅雨(つゆ)、雪崩(なだれ)、煙草(たばこ)”等。它们常用来标记动、植物名、外来语等,这些广泛存在于《常用汉字表》以外的借用字、熟字训需要特别记忆。《常用汉字表》中所列的音训并不包括历史上以及现在社会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的音训,所以与古典、宗教有关的词语,如“帰依、三昧、境内、建立”等也需单独记忆。总之,音训的难例读需特殊记忆,这些词汇往往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各类中、高级日语考试中必考的内容,详细内容请参看第四章“音训的难例”。

  要想学好日语中的汉字,必须在形、音、义这三方面下功夫。牢记汉字的常用读音和正确写法,掌握日语词义的本质,辨析同音词、同训词在意义上的区别,如“いぎ(異議・異義)、しんにゅう(浸入・滲入)、かた(形・型)”等。注意分析复合词的构成,如“春風”是“春”和“風”的复合词,从而掌握它的读音和意义。此外,如类义词、反义词等最好成串记忆。记忆单词还要放在相应的语境中,如朗读句子,阅读短文,汉日互译,用单词造句,做汉字练习,听日语录音,看日语电影,唱日语歌曲等,这样分散反复记忆才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掌握意义随读音而异的汉语词
  日语词汇中,有一类文字相同,而意义却随读音的不同而改变。如同一个“音”字,读“おん”表语言上的音,读“おと”表物理上、非人的声音,读“ね”则表音乐、感情上的声音;“品”读“しな”表东西,读“ひん”表风度;“分”读“ふん”表时间或角度的单位,读“ぶん”表部分、本分、身份、程度、种类等,读“ぶ”表十分之一或温度、体温的度数;“一月”读“いちがつ”表一月份,读“ひとつき”则表一个月;“工夫”读“くふう”表想办法、动脑筋,读“こうふ”则表土木工程的工人。有些则是词义相同,语感不同,如“梅雨”读“つゆ”时,多出现在口语中;读“ばいう”时,则多是郑重的文章语。这类词读音读时,大多与汉字字面意义同义或近义,而读训读时,则往往表达其他的不同意义。初学者一般比较注读重音时所表达的意义,而容易忽视读训读时所表达的意义,造成理解上的不准确,甚至误解。

五、音训的难例需要特别记忆
  日语汉字的读法主要有音读和训读,虽然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读音方法,但都利用了汉字的本来字义,此外利用汉字的音读或训读,表示与汉字原义基本没有关系的词语的借用字,如“呑(のん)気(き)、矢(や)張(は)り、素(す)敵(てき)、部(へ)屋(や)、師走(しわす)”等;利用两个以上汉字所具有的意义,来标记一个和语词或外来语的熟字训,如“田舎(いなか)、梅雨(つゆ)、雪崩(なだれ)、煙草(たばこ)”等。它们常用来标记动、植物名、外来语等,这些广泛存在于《常用汉字表》以外的借用字、熟字训需要特别记忆。《常用汉字表》中所列的音训并不包括历史上以及现在社会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的音训,所以与古典、宗教有关的词语,如“帰依、三昧、境内、建立”等也需单独记忆。总之,音训的难例读需特殊记忆,这些词汇往往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各类中、高级日语考试中必考的内容,详细内容请参看第四章

  要想学好日语中的汉字,必须在形、音、义这三方面下功夫。牢记汉字的常用读音和正确写法,掌握日语词义的本质,辨析同音词、同训词在意义上的区别,如“いぎ(異議・異義)、しんにゅう(浸入・滲入)、かた(形・型)”等。注意分析复合词的构成,如“春風”是“春”和“風”的复合词,从而掌握它的读音和意义。此外,如类义词、对义词等最好成串记忆。记忆单词还要放在相应的语境中,如朗读句子,阅读短文,汉日互译,用单词造句,做汉字练习,听日语录音,看日语电影,唱日语歌曲等。分散反复记忆才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4 17: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现行日语汉字的读音

第一节 音读

一 吴音、汉音和唐音
  汉字的读音主要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法。其中音读是模仿中国古代汉字本来读音的。汉字按音读法读的音又叫字音。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汉字基本上都是一字一音(个别多音字除外),而在日语中,一个汉字有两、三个读音是很普遍的。这是因为日本在和我国漫长的交往史中,同一个汉字,在不同年代、通过不同途径、由不同人士带入的缘故。现代日语中的汉字字音主要有吴音、汉音、唐音三种读法。因此日语汉字音的特点就是在不同体系下对我国古代音的传承上。同一个汉字有被称为吴音、汉音、唐音这三种不同音形,这并不是个别问题,而是诉说着该名称下所代表的不同历史背景这一事实。我们先来举一些典型的例子。

(吴音)キョウ 経文        (吴音)ギョウ 修行
経(汉音)ケイ  経験      行 (汉音)コウ  孝行
(唐音)キン  看経        (唐音)アン  行火

(吴音)ミョウ 光明        (吴音)カく  脚気
明(汉音)メイ  説明      脚 (汉音)キャク 脚本
(唐音)ミン  明朝        (唐音)キャ  行脚

(吴音)ズ   頭痛        (吴音)キョウ 京都
頭(汉音)トウ  口頭      京 (汉音)ケイ  京浜
(唐音)ジュウ 饅頭        (唐音)キン  北京
  以上这些例子反映出日语音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根据中国语音的变化而形成了不同体系的字音。实际上日语的音韵体系和中国的音韵体系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我国的音韵体系非常复杂。最先传入日本的吴音的日本化程度很高,这无非是因为将与日语音韵体系不同的中国语音省略舍弃的缘故。从深度和广度来看,对日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吴音和汉音,唐音只在特殊词语中才可见到。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汉字音除去吴音、宋音、唐音外,还有明治以后进入日本的“现代音”。这种现代音的字很少,对日语并未产生影响,在现代日语中一般都作为外来语处理,并用片假名标记。如“面子(メンツ)、炒飯(チャーハン)、麻雀(マージャン)、餃子(ギョウザ)”等。此外,还有一种日本式的汉字音,这就是惯用音。到了平安时代初期,开始形成,它与汉字在汉语中的原音相距甚远,如“値(チ)、迷(メイ)、立(リツ)、院(イン)、話(ワ)”等等。惯用音将在本节第四部分中祥述。
(一) 吴音的源流
  吴音是最早传入日本的。吴音是在何时,通过什么路线,由什么人带入日本的,在日本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吴音中的“吴”指的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即吴音的母胎音是中国六朝时期长江下游沿岸吴方言区的南方语系字音,大约是从日本的古坟文化时代至奈良时代的初期和汉字一起经朝鲜逐渐传入日本的。在《朝野群载》收录的文章《对马贡银记》中,记载着佛教是在第二十九代钦明天皇时期(公元539年即位)开始传入日本,当时是由一位住在对马岛国的僧尼用吴音来传授的,因此吴音又叫“对马音”。虽然无法断定这是否是事实,但通过佛教传入日本的吴音词汇很多却是事实。如“建立(こんりゅう)、経文(きょうもん)、世間(せけん)、正体(しょうたい)、末期(まつご)”等。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吴音并非中国六朝时期的吴方言字音,它是不同时期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汉字字音的混合体。这时的“吴”既不指江南地方,也不指三国时代的吴国,只是当时日本人把中国称为“くれ”,它的汉字就是“吴”,所以称之为“吴音”罢了。另外,吴音还被称为“和音”。所谓“和音”的发音基本上都是奈良时代的吴音,或许还多少包括些之前的古汉语音。但吴音还吸收了上古音,所以从发音上来看,“和音”只不过是吴音中的一部分。日本《古事记》《万叶集》中的音假名便属于吴音系统,吴音多用于佛教用语、古代事物、官职名称、数字等各方面。如:
数字:一(いち)、ニ(に)、三(さん)、四(し)、五(ご)、六(ろく)、七(しち)、八(はち)、九(く)、十(じゅう)、百(ひゃく)、千(せん)、万(まん)
衣物:緋(ひ)、羅(ら)、瑠(る)璃(り)、草(ぞう)履(り)
食物:毒(どく)、肉(にく)、蜜(みち)、胡麻(ごま)、生(しょう)姜(が)、蒟(こん)蒻(にゃく)
居住:門(もん)、縁(えん)、幕(まく)、鉢(はち)、屏(びょう)風(ぶ)、天(てん)井(じょう)、鉢(はち)、碗(わん)
动物:豹(ひょう)、象(ぞう)、猩(しょう)々(じょう)、孔(く)雀(じゃく)、鸚(おう)鵡(む)
植物:桔(き)梗(きょう)、木(も)瓜(け)、紫(し)苑(おん)、石楠花(しゃくなげ)、枇(び)杷(は)、木(もく)蘭(らん)、蓮(れん)花(げ)
佛教用语及其他:有無(うむ)、餓(が)鬼(き)、功(く)徳(どく)、極楽(ごくらく)、殺生(せっしょう)、成就(じょうじゅ)、地(じ)獄(ごく)、人間(にんげん)、魔(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66yy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1-14 18: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日语和韩语在正式的文件中都要用到中文才能明确真正的意思,否则会产生歧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5 07: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汉音的源流
  汉音是中国北方的发音在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初期直接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主要是在中国的隋唐时期通过儒教及各种汉文典籍传入日本的,可以说是日语中汉语词汇的标准读音,大部分词汇的读音都采用汉音。六世纪末,南北朝被隋朝统一,618年唐灭隋。唐朝的都城在长安,所以政治、文化的中心又回到了北方。日本派了遣唐使和留学生,致力于吸收大唐文化。当时的中国轻视吴音,以长安、洛阳一带的读音为标准音。这些遣唐使和留学生回到日本,也带回了这种习惯。他们把自己在唐都学的新汉语音称为“汉音”,并加以倡导。特别是当时日本通过大化革新,已确立了仿唐的律令制度,在国内的大学寮中设立了音博士,来教授经典中的正确读法,使得汉音在奈良时代就已相当普及了。唐代,汉就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名字,因而作为标准音的长安发音就被命名为汉音,又被称为“正音”。此外,汉音也是逐渐传入日本并发展继承下来的。由于汉音比吴音传入的时间晚,所以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就比较多,准确性也较高,《日本书纪》中的音假名便属于汉音系统。读作汉音的词汇有“唯一(ゆいいつ)、貿易(ぼうえき)、永久(えいきゅう)、福音(ふくいん)、仮説(かせつ)、初夏(しょか)、画策(かくさく)、解決(かいけつ)、文人(ぶんじん)、下流(かりゅう)、経世(けいせい)”等等。
(三) 唐音的源流
  唐音是从镰仓时期到江户时期间传入日本的中国宋代以后的发音。它反映了中国宋代末期的发音,因而又被称为“宋音”、“唐宋音”。它是继吴音、汉音之后传入日本的,平安时代,日本停止派遣遣唐使后,中国和日本的正式交流就此中断。宋代以后的发音主要是靠来往的商人以及僧侣带入日本的。北宋的都城设在河南开封,但随着金、元势力的日渐强大,无力抵抗的宋朝政府迁都临安(杭州),因此唐音主要受到以杭州为中心的南方地区发音的影响。所谓唐音是指唐土的发音,也就是中国音的意思,并非指唐代的发音。由于其使用范围很小,音系混杂,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所以对现代日本语的影响极其有限,大都集中在禅宗用语以及与贸易有关的部分食物、器具等的名称上。例如:
宗教:看(かん)経(きん)、普(ふ)請(しん)、和(お)尚(しょう)、庫(く)裏(り)、知(し)客(か)
食物:饅(まん)頭(じゅう)、羊(よう)羹(かん)、杏(あん)子(ず)、饂(う)飩(どん)、喫(きっ)茶(さ)
器物:鈴(りん)、瓶(びん)、亭(ちん)、金(きん)子(す)、椅(い)子(す)、扇(せん)子(す)、提(ちょう)灯(ちん)、蒲(ふ)団(とん)、行(あん)燈(どん)、算(そろ)盤(ばん)、火(こ)燵(たつ)、緞(どん)子(す)、湯(たん)婆(ぽ)、脚(きゃ)搨(たつ)、暖(の)簾(れん)、甲(かん)板(ぱん)、箪(たん)笥(す)
其他:行(あん)脚(ぎゃ)、胡(う)乱(ろん)、暖(のん)気(き)、栗(り)鼠(す)、納(なん)戸(ど)

(四) 吴音、汉音的分布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日语中,同一个汉字可能兼有吴音、汉音、唐音这三种读音,也可能有其中的两种读音,也可只有一个读音。例如:
百:(吴)ヒャク(汉)ハク
万:(吴)マン(汉)バン
芸:(汉吴)ゲイ
真:(汉吴)シン
汁:(吴)ジュウ
毒:(吴)ドク
草:(汉)ソウ
系:(汉)ケイ
子:(汉吴)シ(唐)ス
請:(汉)セイ(吴)ショウ(唐)シン

  从整体上来看,兼有吴音、汉音两种音读的汉字相对多一些。古代在读熟语时,原则上两个字都读成吴音或汉音,并没有混读的情形。但一个字有两种读音很繁琐,容易搞混。此外,吴音、汉音中也只有一方用得较多,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出现了像“美男”这样,“美”发汉音“び”,“男”发吴音“なん”的吴汉混读词。例如:像“食堂、反逆、莫大、越境”这样前一个汉字读汉音,后一个汉字读吴音;像“今月、内外、言語、凡人”这样前一个读吴音,后一个读汉音。唐音则一般不采用混读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6 07: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音最早传入日本,不仅用于咏颂佛经,还和佛教一起深入日本国民的生活,“正月、人間”以及“一、二、十、百”等数字,这些吴音读法至今还被广泛使用。像《礼记》《五经》等儒教的经文也是用吴音来诵读。但平安时代以后,中文书籍都用汉音来读,特别是江户时代有关儒教的学问兴盛,其教育在日本甚为普及。汉音因此在近代逐步占据了上风。即使同是吴音、汉音,它们也非就是一起通过同一途径传入日本的,再加上随着时光的推移,它们又经历了不同的加工,所以一个汉字就有两个或更多的吴音或汉音读法。例如:“乾”的汉音就有“カン”和“ゲン”两种读法。
  如果传入日本的中国字音都具备相同特点的话,吴音和汉音也不会有显著区别。但事实恰好相反。中国六朝和唐代的发音有显著的区别。而我们都知道在日语汉字的读音中,吴音和汉音是主要的两种音读,其次是惯用音,唐音字比较少。一个汉字应当读哪种音,一般都是固定的。但在词汇中,有些词既可读吴音又可读汉音,并无正确与否之分。例如:“静寂”即可读作吴音的“じゃくまく”,又可读作汉音的“せきばく”;“文言”既可读作吴音的“もんごん”,又可读作汉音的“ぶんげん”等。一般说来,年纪大的人喜读吴音,年轻人喜欢读汉音,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但有些词却只能读作吴音或汉音。有一种通俗的看法认为与佛教有关的汉语读吴音,其他的一般读汉音。这种看法虽然有些片面,但必须读成吴音的佛典词汇的确很多。如:“便宜(べんぎ)、会得(えとく)、会釈(えしゃく)、化粧(けしょう)、天然(てんねん)、知恵(ちえ)、人間(にんげん)、料簡(りょうかん)、無碍(むげ)”等。这些词的读法已经固定,并已渗透到百姓生活中去了。但它们若用到汉文中去,汉学者就会尽量选择读成汉音。如:《庄子・人世间》中的“人間”,汉学者就读成“じんかん”;《后汉书・吕强传》中的“料簡”就读作“りょうかん”。内典(佛典)读吴音,外典(一般汉籍)读汉音,这大概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习惯吧。但即便如此,“人間万事塞翁が馬”、“人間の禍福愚は料り難し”中的“人間”,汉学者还是读作“にんげん”。其实,古汉语的“人間”和佛教用语的“人間”在意义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即使都读成“にんげん”也没有关系、将两者相区别只不过是一些汉语学者的固执己见而已。但是即便是汉语学者在某些固有名词的场合,还是坚持使用吴音读法。如“礼紀”读作“らいき”,“周礼”、“儀礼”读作“しゅらい”、“きらい”。不过即便是固有名词,也会发生变化的。“周易”以前读作“しゅうやく”,现在读作“しゅうえき”;“孔子”以前读作“くじ”,现在读作“こうし”。总之随着时代的进展,日语汉字的语音读法逐渐会发生变化。就连禅语,佛教词汇也不例外。如“無事”现在一般都读“ぶじ”,这实际上是吴汉音混读。同样现代日语中,汉籍中的词语也有读作吴音的,如“論語”读作“ろんご”。
由此可见,日语汉字读吴音还是汉音并无一定规律,纵有规律也不是绝对的。读法是根据传统习惯,读之日久而固定下来的。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吴音、汉音词汇的使用范围。
(吴音)経(きょう)文(もん)、文(もん)書(じょ)、金(こん)色(じき)、今(こん)昔(じゃく)、世(せ)間(けん)、正(しょう)体(たい)、成(じょう)就(じゅ)、殺(せっ)生(しょう)、燈(とう)明(みょう)、末(まつ)期(ご)
(汉音)経(けい)書(しょ)、文(ぶん)章(しょう)、金(きん)銀(ぎん)、今(きん)古(こ)、中(ちゅう)間(かん)、正(せい)方(ほう)、成(せい)功(こう)、生(せい)殺(さつ)、明(めい)白(はく)、期(き)間(かん)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用吴音来读的词汇或是通过佛教传入的或是很早就融入日本人生活的词语。与此相对,具有强烈中文书卷气的熟语或是略感生硬的汉语式词语常读作汉音。但这只是吴音汉音分布的一种倾向,至于日语中有些词多读吴音,有些词必须读作汉音,这除去习惯外并无其他理由。例如:“内”这个汉字一般都采用其吴音读法“ない”,而“参(さん)内(だい)”和“内(だい)裏(り)”却读作汉音的“だい”。“肉”一般都用吴音“にく”来读,它的汉音读法“じく”基本上不用。而“没”则常用它的汉音读法“ぼつ”,吴音读法的“もち”则几乎不用。这些都决定于日本人在使用汉字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习惯。当多读吴音的汉字和多读汉音的汉字相结合构成熟语时,就产生了吴汉混读的熟语。例如(片假名为吴音,平假名为汉音):
応用(おうヨウ)、家内(かナイ)、体力(タイりょく)、埋没(マイぼつ)、唯一(ユイいつ)、下品(ゲひん)、言語(げん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07: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词语用同样的汉字书写,但用吴音读或用汉音读,就会构成含义不同的单词。例如:
人間(吴音)にんげん→人类,人。
(汉音)じんかん→与上天相对的人世、现世。
無人(汉吴)ぶにん→人首不足,人数少。
(吴汉)むじん→无人。
強力(吴音)ごうりき→(给登山者挑东西的)向导或挑夫。
(汉音)きょうりょく→力量大,强有力。
利益(吴音)りやく→(佛的)恩惠,功德。
(汉音)りえき→ 好处,利益。
由上可知,通过汉音和吴音的不同组合,形成了许多日语本土化的词语。但从整体上来说它们的分布情况如下:
1 古老的和音依然读作吴音,转为和语词。
2 佛典大体上仍采用吴音,但有一部分转读汉音。但是通过佛典传入的汉语词汇基本上都读吴音。
3 汉籍逐渐统一读作汉音。因此,儒教书籍、平安朝以后通过汉字籍传入日本的汉语词大凡都读作汉音。
整体而言,音读中读作汉音的最多,其原因是:在历史上汉音一直被视为正统音;明治时期在翻译西方科技、文明书籍过程中所创造的大量汉语词,其读音大都是汉音。
(五) 一字多音
  常用汉字中音读有两种以上读法的汉字约占总数的10%。同一汉字具有几种不同音读法的现象称为一字多音,这里列举一些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多音字的音读法及其实例:
一:いち(吴)いつ(汉)
  第一(だいいち)、唯一(ゆいいつ)
易:い(汉吴)えき(汉)
  簡易(かんい)、貿易(ぼうえき)
依:い(汉)え(吴)
  依頼(いらい)、帰依(きえ)
遺:い(汉)ゆい(吴)
  遺書(いしょ)、遺言(ゆいごん)
右:う(吴)ゆう(汉)
  右翼(うよく)、左右(さゆう)
遠:えん(汉)おん(吴)
  永遠(えいえん)、久遠(くおん)
役:えき(汉)やく(吴)
  免役(めんえき)、役所(やくしょ)
疫:えき(汉)やく(吴)
  疫病(えきびょう)、疫病神(やくびょうがみ)
益:えき(汉)やく(吴)
  利益(りえき)、御利益(ごりやく)
奥:おく(惯)おう(汉)
  奥方(おくがた)、奥羽(おうう)
音:おん(吴)いん(汉)
  音楽(おんがく)、福音(ふくいん)
下:か(汉)げ(吴)
  天下(てんか)、下水(げすい)
化:か(汉)け(吴)
  変化(へんか)、化身(けしん)、権化(ごんげ)
仮:か(汉)け(吴)
  仮説(かせつ)、仮病(けびょう)
家:か(汉)け(吴)
  家事(かじ)、出家(しゅっけ)
夏:か(汉)げ(吴)
  初夏(しょか)、夏至(げし)
画:が(惯)かく(汉)
  絵画(かいが)、画策(かくさく)
回:かい(汉)え(汉吴)
  回転(かいてん)、回向(えこう)
会:かい(汉)え(吴)
  面会(めんかい)、会得(えとく)
解:かい(汉)げ(吴)
  解決(かいけつ)、解毒(げどく)
外:がい(汉)げ(吴)
  外国(がいこく)、外科(げか)
格:かく(汉)こう(惯) 
  格式(かくしき)、格子(こうし)
間:かん(汉)けん(吴)
  時間(じかん)、一間(いっけん)、人間(にんげん)
眼:がん(汉)げん(吴)
  眼球(がんきゅう)、開眼(かいげん)
気:き(汉)け(吴)
  気象(きしょう)、気配(けはい)、湯気(ゆげ)
期:き(汉)ご(吴)
  期限(きげん)、最期(さいご)
客:きゃく(吴)かく(汉)
  客車(きゃくしゃ)、客観的(きゃっかんてき)、客死(かくし)
脚:きゃく(汉)ぎゃ(惯)
  脚部(きゃくぶ)、行脚(あんぎゃ)
久:きゅう(汉)く(吴)
  永久(えいきゅう)、久遠(くおん)
宮:きゅう(汉)ぐう(惯)く(吴)
  宮城(きゅうじょう)、神宮(じんぐう)、宮内庁(くないちょう)
去:きょ(汉)こ(吴)
  去年(きょねん)、過去(かこ)
虚:きょ(汉)こ(吴)
  虚弱(きょじゃく)、虚空(こくう)
拠:きょ(汉)こ(吴)
  拠点(きょてん)、証拠(しょうこ)
漁:ぎょ(汉)りょう(惯)
  漁夫(ぎょふ)、漁師(りょうし)
京:きょう(吴)けい(汉)
  京都(きょうと)、京浜(けいひん)
供:きょう(汉)く(吴)
  供出(きょうしゅつ)、供養(くよ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06: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強:きょう(汉)ごう(吴)
  強制(きょうせい)、強盗(ごうとう)
境:きょう(吴)けい(汉)
  境地(きょうち)、境内(けいだい)
郷:きょう(汉)ごう(吴)
  故郷(こきょう)、在郷(ざいごう)
興:きょう(汉)こう(吴)
  興味(きょうみ)、興奮(こうふん)
競:きょう(惯)けい(汉)
  競技(きょうぎ)、競馬(けいば)
業:ぎょう(汉)ごう(吴)
  営業(えいぎょう)、業病(ごうびょう)
仰:ぎょう(汉)こう(惯) 
  仰視(ぎょうし)、信仰(しんこう)
極:きょく(汉)ごく(吴)
  南極(なんきょく)、極楽(ごくらく)
金:きん(汉)こん(吴)ごん(惯)
  貯金(ちょきん)、金色(こんじき)、黄金(おうごん)
勤:きん(汉)ごん(吴)
  勤務(きんむ)、勤行(ごんぎょう)
兄:けい(汉)きょう(吴)
  父兄(ふけい)、兄弟(きょうだい)
形:けい(汉)ぎょう(吴)
  形式(けいしき)、人形(にんぎょう)
経:けい(汉)きょう(吴)
  経営(けいえい)、経文(きょうもん)
建:けん(汉)こん(吴)
  建築(けんちく)、建立(こんりゅう)
献:けん(汉)こん(吴)
  貢献(こうけん)、献立(こんだて)
権:けん(汉)ごん(吴)
  特権(とっけん)、権化(ごんげ)
験:けん(惯)げん(汉)
  試験(しけん)、霊験(れいげん)
懸:けん(汉)け(惯)
  懸命(けんめい)、懸念(けねん)
元:げん(汉)がん(吴)
  元気(げんき)、元金(がんきん)
言:げん(汉)ごん(吴)
言明(げんめい)、無言(むごん)
厳:げん(汉)ごん(吴)
  厳重(げんじゅう)、荘厳(そうごん)
己:こ(吴)き(汉)
  自己(じこ)、知己(ちき)
後:ご(吴)こう(汉)
  最後(さいご)、後援(こうえん)
口:こう(汉)く(吴)
  人口(じんこう)、口調(くちょう)
工:こう(汉)く(吴)
  工事(こうじ)、細工(さいく)
功:こう(汉)く(吴)
  功労(こうろう)、功徳(くどく)
行:こう(汉)ぎょう(吴)あん(唐)
  行為(こうい)、行列(ぎょうれつ)、行脚(あんぎゃ)
甲:こう(汉)かん(惯)
  甲乙(こうおつ)、甲板(かんぱん)
貢:こう(汉)く(吴)
  貢献(こうけん)、年貢(ねんぐ)
黄:こう(汉)おう(吴)
  黄河(こうが)、黄金(おうごん)
皇:こう(汉)おう(吴)
  皇居(こうきょ)、法皇(ほうおう)、天皇(てんのう)
合:ごう、がっ、か(惯)
  合同(ごうどう)、合宿(がっしゅく)、合戦(かっせん)
今:こん(吴)きん(汉)
  今日(こんにち)、古今集(こきんしゅう)
砂:さ(汉)しゃ(吴)
  砂上(さじょう)、土砂(どしゃ)
再:さい(汉吴)さ(惯)
  再度(さいど)、再来年(さらいねん)
歳:さい(吴)せい(汉)
  歳末(さいまつ)、万歳(ばんざい)、歳暮(せいぼ)
作:さく(汉吴)さ(汉吴)
  原作(げんさく)、作業(さぎょう)
殺:さつ(汉)さい(汉)せつ(惯)
  殺人(さつじん)、相殺(そうさい)、殺生(せっしょう)
雑:ざつ(惯)ぞう(吴)
  雑多(ざった)、雑木林(ぞうきばやし)
惨:さん(汉)ざん(惯)
  惨劇(さんげき)、惨殺(ざんさつ)
示:し(汉)じ(吴)
  図示(ずし)、展示(てんじ)
仕:し(汉)じ(吴)
  仕事(しごと)、給仕(きゅうじ)
施:し(汉)せ(惯)
  施政(しせい)、施薬(せやく)
次:じ(惯)し(汉吴)
  次官(じかん)、次第(しだい)
自:じ(吴)し(汉)
  自由(じゆう)、自然(しぜん)
事:じ(吴)ず(惯)
  事物(じぶつ)、好事家(こうずか)
児:じ(汉)に(吴)
  児童(じどう)、小児(しょうに)
執:しつ(惯)しゅう(汉)
  執務(しつむ)、執着(しゅうじゃく)
日:じつ(汉)にち(吴)
  休日(きゅうじつ)、日記(にっき)
若:じゃく(汉)にゃく(吴)
  若年(じゃくねん)、老若(ろうにゃ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07: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しゅ(汉)す(吴)
  主催(しゅさい)、法主(ほっす)、坊主(ぼうず)
守:しゅ(吴)す(惯)
  守備(しゅび)、留守(るす)
州:しゅう(汉)す(吴)
  本州(ほんしゅう)、三角州(さんかくす)
宗:しゅう(惯)そう(汉)
  宗教(しゅうきょう)、宗匠(そうしょう)
修:しゅう(汉)しゅ(吴)
  修養(しゅうよう)、修行(しゅぎょう)
衆:しゅう(汉)しゅ(吴)
  衆知(しゅうち)、衆生(しゅじょう)
就:しゅう(汉)じゅ(吴)
  就職(しゅうしょく)、成就(じょうじゅ)
拾:しゅう(汉)じゅう(吴)
  拾得(しゅうとく)、拾円(じゅうえん)
重:じゅう(惯)ちょう(汉)
  重要(じゅうよう)、貴重(きちょう)
従:じゅう(惯)しょう(汉)じゅ(吴)
  従事(じゅうじ)、従容(しょうよう)、従三位(じゅさんみ)
柔:じゅう(汉)にゅう(惯)
  柔軟(じゅうなん)、柔和(にゅうわ)
祝:しゅく(汉)しゅう(汉)
  祝日(しゅくじつ)、祝言(しゅうげん)
出:しゅつ(汉)すい(汉吴)
  出席(しゅっせき)、外出(がいしゅつ)、出納(すいとう)
緒:しょ(汉)ちょ(惯)
  由緒(ゆいしょ)、情緒(じょうちょ)
女:じょ(汉)にょ(吴)にょう(惯)
  女子(じょし)、天女(てんにょ)、女房(にょうぼう)
除:じょ(吴)じ(惯)
  除外(じょがい)、掃除(そうじ)
如:じょ(汉)にょ(吴)
  躍如(やくじょ)、不如意(ふにょい)
省:しょう(吴)せい(汉)
  省略(しょうりゃく)、反省(はんせい)
象:しょう(汉)ぞう(吴)
  印象(いんしょう)、巨象(きょぞう)
上:じょう(吴)しょう(汉)
  上旬(じょうじゅん)、上人(しょうにん)
情:じょう(吴)せい(汉)
  情報(じょうほう)、風情(ふぜい)
織:しょく(汉)しき(吴)
  織機(しょっき)、組織(そしき)
色:しょく(汉)しき(吴)
  特色(とくしょく)、色彩(しきさい)
食:しょく(汉)じき(吴)
  飲食(いんしょく)、断食(だんじき)
神:しん(汉)じん(吴)
  神経(しんけい)、神社(じんじゃ)
人:じん(汉)にん(吴)
  人物(じんぶつ)、人間(にんげん)
仁:じん(汉)に(惯)
  仁義(じんぎ)、仁王(におう)
図:ず(吴)と(汉)
  図画(ずが)、図書(としょ)
井:せい(汉)しょう(吴)
  市井(しせい)、天井(てんじょう)
世:せい(汉吴)せ(惯)
  世紀(せいき)、出世(しゅっせ)
生:せい(汉)しょう(吴)
  生命(せいめい)、一生(いっしょう)
声:せい(汉)しょう(吴)
  声援(せいえん)、大音声(だいおんじょう)
星:せい(汉)しょう(吴)
  星霜(せいそう)、明星(みょうじょう)
請:せい(汉)しん(唐)
  申請(せいしん)、不審(ふしん)
成:せい(汉)じょう(吴)
  成立(せいりつ)、成就(じょうじゅ)
姓:せい(汉)しょう(吴)
  姓名(せいめい)、百姓(ひゃくしょう)
政:せい(汉)しょう(吴)
  行政(ぎょうせい)、摂政(せっしょう)
清:せい(汉)しょう(吴)
  清潔(せいけつ)、六根清浄(ろっこんしょうじょう)
性:せい(汉)しょう(吴)
  性能(せいのう)、性分(しょうぶ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07: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盛:せい(汉)じょう(吴)
  全盛(ぜんせい)、繁盛(はんじょう)
静:せい(汉)じょう(吴)
  静寂(せいじゃく)、静脈(じょうみゃく)
精:せい(汉)しょう(吴)
  精神(せいしん)、精進(しょうじん)
石:せき(汉)しゃく(惯)こく(惯)
  石油(せきゆ)、磁石(じしゃく)、十万石(じゅうまんごく)、石高(こくだか)
昔:せき(汉)しゃく(吴)
  昔日(せきじつ)、今昔(こんじゃく)
赤:せき(汉)しゃく(吴)
  赤貧(せきひん)、赤銅(しゃくどう)
切:せつ(汉)さい(吴)
  切断(せつだん)、一切(いっさい)
節:せつ(汉)せち(吴)
  季節(きせつ)、お節料理(おせちりょうり)
説:せつ(汉)ぜい(惯)
  説明(せつめい)、遊説(ゆうぜい)
然:ぜん(汉)ねん(吴)
  自然(しぜん)、天然(てんねん)
素:そ(汉)す(吴)
  素行(そこう)、素顔(すがお)
早:そう(汉)さつ(惯)
  早朝(そうちょう)、早急(さっきゅう)
相:そう(吴)しょう(汉)
  相談(そうだん)、首相(しゅしょう)
装:そう(汉)しょう(吴)
  装飾(そうしょく)、装束(しょうぞく)
想:そう(汉)そ(惯)
  想像(そうぞう)、愛想(あいそ)
存:そん(汉)ぞん(吴)
  存在(そんざい)、生存(せいぞん)
太:たい(汉)た(惯)
  太平洋(たいへいよう)、丸太(まるた)
対:たい(汉)つい(吴)
  対等(たいとう)、一対(いっつい)
体:たい(吴)てい(汉)
  体育(体育)、体裁(ていさい)
大:だい(吴)たい(汉)
  偉大(いだい)、大漁(たいりょう)
代:だい(吴)たい(汉)
  燈台(とうだい)、台風(たいふう)
団:だん(吴)とん(惯)
  団結(だんけつ)、布団(ふとん)
男:だん(汉)なん(吴)
  男性(だんせい)、美男(びなん)
地:ち(汉)じ(吴)
  大地(だいち)、地震(じしん)
治:ち(汉)じ(吴)
  治療(ちりょう)、政治(せいじ)
茶:ちゃ(惯)さ(唐)
  茶色(ちゃいろ)、茶話会(さわかい)
直:ちょく(汉)じき(吴)
  宿直(しゅくちょく)、正直(しょうじき)
丁:てい(汉)ちょう(吴)
  壮丁(そうてい)、落丁(らくちょう)
定:てい(汉)じょう(吴)
  定義(ていぎ)、勘定(かんじょう)
弟:てい(汉)だい(吴)で(惯)
  師弟(してい)、兄弟(きょうだい)、弟子(でし)
殿:てん(汉)でん(吴)
  御殿(ごてん)、殿堂(でんどう)
都:と(汉)つ(吴)
  都会(とかい)、都合(つごう)
土:と(汉)ど(吴)
  土地(とち)、風土(ふうど)
度:ど(吴)と(汉)たく(汉)
  度胸(どきょう)、法度(はっと)、支度(したく)
登:とう(汉)と(吴)
  登場(とうじょう)、登山(とざん)
頭:とう(汉)ず(吴)と(惯)
  路頭(ろとう)、頭脳(ずのう)、音頭(おんど)
豆:とう(汉)ず(吴)
  豆腐(とうふ)、大豆(だいず)
読:とく(汉)どく(吴)とう(汉)
  読本(とくほん)、読書(どくしょ)、句読点(くとうてん)
内:ない(吴)だい(汉)
  内外(ないがい)、境内(けいだい)
納:のう(吴)な、なっ、なん(惯)とう(惯)
  納入(のうにゅう)、納屋(なや)、納得(なっとく)、納戸(なんど)、出納(すいとう)
白:はく(汉)びゃく(吴)
  白昼(はくちゅう)、潔白(けっぱく)、百衣(びゃくい)
拍:はく(汉)ひょう(惯)
  拍車(はくしゃ)、拍子(ひょうし)
発:はつ(汉)ほつ(惯)
  発達(はったつ)、発起人(ほっきにん)
反:はん(汉)たん(惯)ほん(吴)
  反対(はんたい)、反物(たんもの)、謀反(むほん)
伴:はん(汉)ばん(吴)
  同伴(どうはん)伴奏(ばんそう)
煩:はん(汉)ぼん(吴)
  煩雑(はんざつ)、煩悩(ぼんのう)
病:びょう(吴)へい(汉)
  病気(びょうき)、疾病(しっぺい)
貧:ひん(汉)びん(吴)
  貧富(ひんぷ)、貧乏(びんぼ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1 07: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ふ(吴)ぶ(惯)
  不当(ふとう)、不作法(ぶさほう)
武:ぶ(汉)む(吴)
  武装(ぶそう)、武者(むしゃ)
封:ふう(惯)ほう(汉)
  封筒(ふうとう)、封建(ほうけん)
分:ふん(汉)ぶん(吴)ぶ(惯)
  分別(ぶんべつ)、分担(ぶんたん)、五分五分(ごぶごぶ)
文:ぶん(汉)もん(吴)
  文芸(ぶんげい)、文句(もんく)
聞: ぶん(汉)もん(吴)
  見聞(けんぶん)、聴聞(ちょうもん)
平:へい(汉)びょう(吴)
  平和(へいわ)、平等(びょうどう)
兵:へい(汉)ひょう(吴)
  兵隊(へいたい)、兵糧(ひょうろう)
米:べい(汉)まい(吴)
  米穀(べいこく)、新米(しんまい)
便:べん(吴)びん(吴)
  便利(べんり)、郵便(ゆうびん)
歩:ほ(汉)ぶ(吴)ふ(惯)
  歩調(ほちょう)、歩合(ぶあい)、歩(ふ)
奉:ほう(汉)ぶ(吴)
  奉仕(ほうし)、奉行(ぶぎょう)
亡:ぼう(汉)もう(吴)
  存亡(そんぼう)、亡者(もうじゃ)
望:ぼう(汉)もう(吴)
  希望(きぼう)、大望(たいもう)
暴:ぼう(吴)ばく(惯)
  乱暴(らんぼう)、暴露(ばくろ)
木:ぼく(汉)もく(吴)
  土木(どぼく)、材木(ざいもく)
幕:まく(吴)ばく(汉)
  天幕(てんまく)、幕府(ばくふ)
末:まつ(惯)ばつ(汉)
  末代(まつだい)、末子(ばっし)
万:まん(吴)ばん(汉)
  万一(まんいち)、万全(ばんぜん)
無:む(吴)ぶ(汉)
  無視(むし)、無難(ぶなん)
名:めい(惯)みょう(吴)
  名人(めいじん)、大名(だいみょう)
明:めい(汉)みょう(吴)
  明白(めいはく)、燈明(とうみょう)
命:みょう(吴)めい(惯)
  命令(めいれい)、寿命(じゅみょう)
模:も(吴)ぼ(汉)
  模型(もけい)、規模(きぼ)
目:もく(吴)ぼく(汉)
  目的(もくてき)、面目(めんぼく)
有:ゆう(汉)う(吴)
  有効(ゆうこう)、有無(うむ)
由:ゆう(汉)ゆ(吴)ゆい(惯)
  理由(りゆう)、経由(けいゆ)、由緒(ゆいしょ)
力:りき(吴)りょく(汉)
  力説(りきせつ)、腕力(わんりょく)
率:りつ(汉)そつ(惯)
  比率(ひりつ)、軽率(けいそつ)
立:りつ(惯)りゅう(汉吴)
  立案(りつあん)、建立(こんりゅう)
律:りつ(汉)りち(吴)
  律動(りつどう)、律儀(りちぎ)
流:りゅう(汉)る(吴)
  流失(りゅうしつ)、流布(るふ)
留:りゅう(汉)る(吴)
  保留(ほりゅう)、留守(るす)
緑:りょく(汉)ろく(吴)
  緑地(りょくち)、緑青(ろくしょう)
礼:れい(汉)らい(吴)
  礼儀(れいぎ)、礼賛(らいさん)
鈴:れい(汉)りん(唐)
  振鈴(しんれい)、風鈴(ふうりん)
霊:れい(汉)りょう(吴)
  霊感(れいかん)、悪霊(あくりょう)

二 吴音、汉音两体系形成的原因
  汉音是在隋唐时期由日本遣唐使和留学僧侣等传入日本的我国长安、洛阳一带的北方音。据史书记载,日本学者在隋唐时期就有意识地前往我国观摩和吸收科技文化和各项制度。6世纪末,隋朝统一南北朝,国威大盛,日本派往中国的次数与人数都大为增加。隋炀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日本派遣小野妹子及僧徒数十人来隋,隋炀帝派裴世清到日本报聘。第二年,日本派留学生和学问僧八人随裴世清来到中国。这些留学生和学问僧,后来成为转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到了唐代,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首都长安更成为国际性大都会,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朝统制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派遣使者到我国和唐朝修好。自舒明天皇2年(公元630年)至宽平6年(公元894年)间,共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遣唐使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四等官,有时在大使之上置执节使或押使(代表)。这些人是从通晓经史、长于文墨、精通唐朝情况或有一技之长的人中选用的。除了使团成员外,还有不少留学生随行,所以人员很多,初期约250人,后期约500人,最多时达600多人。使团人员利用在唐一年左右的时间,积极学习唐代科学文化知识,并积极开展与唐朝的贸易活动。遣唐使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送留学生和留学僧人入唐学习,接他们学成回国。如吉备真备、玄昉、最澄、空海等都是搭乘遣唐使的船只往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4 05:31 , Processed in 0.43896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