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779|回复: 23

[【其它原创】] 大学生就业的“城市情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9 17: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我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一方面,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择业目标过于集中,只愿意去经济发达的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另一方面,在部分中、小城市和城镇乡村,不少社会地位和收入都不错的岗位却无人问津。于是有人说,大学生找工作是“宁要大城一张床,不要小市一套房”,笔者将此称为大学生就业的“城市情结”。 正是该“情结”,成为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就业的“城市情结”在于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而不愿意到艰苦的中西部地区工作。笔者经过深入探讨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教育投资与回报预期失衡
  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公、自费并轨,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实行收费制度。对于受教育者来说,高等学校收费水平的逐年提高意味着学费占教育成本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正因如此,大学生特别是来自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承受了重重压力。不论是他们个人还是其父辈,都对上大学寄予了无尽期望,希望通过上大学来改变命运。而这些期望最终的落脚点就是毕业后的就业,这意味着高昂的教育投入使大学生们的回报预期必然提高,读大学的高投入使得大学生理所当然期望有好的回报。但如果选择中西部地区就业,他们的付出和回报很难匹配一致。教育投资与回报预期的失衡,使大学生在就业时首要考虑的就是留在大城市。
  第二,功利主义价值观影响大学生择业
  “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是大学生择业时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大城市,难以为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公平竞争、自由发展的社会机制。而且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地区行政制度往往不透明,讲究人情关系。个人的发展前景与“人脉关系”联系更紧密,而与个人能力的相关性较弱。大城市是移民城市,制度改革较为完善,竞争相对公平,个人能力与自身的发展前景具有较强关联性。对大学生而言,选择在大城市就业,个人才能更有机会得到施展,自我价值更容易实现;同时能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这种“双丰收”被视为最明智的选择。
  第三,“精英意识”左右择业取向
  长期以来,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的认知和评价予以很高的价值期望,而没有顾及到社会其他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上大学被视为踏入精英行列的象征,即使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今天,这种对大学生精英化的看法仍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家庭,上大学就是脱离农村、走向上流社会的“龙门”。对这部分人而言,大学生就是精英,就应该在大城市过富裕的高质量生活。受这种片面思维的误导,一些高校毕业生不但在择业过程中过高设定期望值,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而且在面对地域选择时,不能冷静地思考自我的职业发展道路,一味认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而不顾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自己的个性特质。
  第四,大学生对事业、成就的偏执渴求
  毋庸置疑,大学生对事业的追求和成就的渴望很强烈,这种追求和渴望首先就体现在对职业的选择。其中,机遇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最关键因素。相比较而言,经济发展迅速、拥有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经济发展前景的大城市才能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机遇,让大学生们有成长和成功的空间。在他们看来,即使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像北京、广州、上海等一些大城市还对落户做了严格限制,都是能忍受的。因为他们相信依靠自己的能力,仍有发展的机会。对他们而言,如果选择在艰苦的中西部地区工作则意味着成功的机率大大降低。在这种偏执的思维影响下,他们宁愿留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成为“北漂”、“南漂”一族,也很少考虑去中西部地区发展。
  大学生就业的“城市情结”问题发人深省,在当前的形势下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不断完善国家的就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艰苦地区就业。应该看到,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中、小城市在城市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正不断完善。与大城市相比,相对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了很多高校毕业生,成为毕业生择业的一个热点。但要使大部分城镇招聘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淡化户籍在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由选择中的约束作用,降低人才流动成本,以实现毕业生择业的地区分流。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小城镇而言,应进一步采取优惠措施,吸引毕业生前往就业。可根据地区特点及毕业生特性,想方设法下功夫降低求职者就业成本。
  第二,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定位。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盲目随大流,这反映了一些大学生的职业目标不明确,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大学生的求职表面看来集中在毕业前夕,实则不然,它需要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进行自我规划。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职场的通途也必将由完备的生涯规划造就。当前大学生必须重视生涯规划,明确“什么是我要的”、“什么是我喜欢的”,“什么是我擅长的”,并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出准备。而其中特别不能忽视的是,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可闭门造车,在规划的过程中还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及需要。
  第三,高校应指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念,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理性择业。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各种专业人才辈出,一些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无法找到心仪的岗位;而与此同时,一些艰苦地区、行业求贤若渴,却少有毕业生问津。究其原因,大学生的定位偏差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应该看到,随着高学历人数的不断增加,如今的大学生已失去了往昔的“精英”光环,而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停留在旧有观念,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估价。在当前的职场上,高校毕业生必须及时转变就业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观念上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第四,大学生应该降低就业期望值。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虽是高素质人才大显身手的大舞台,但这里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对求职者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初出校门的大学生不从自身实际出发,只为了能留下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宁愿去从事完全陌生,甚至对自己毫无价值的行业,结果只能是失败。反之,在艰苦地区,许多岗位正虚席以待,为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职业目标,对择业的地区选择不可盲目随大流,需在综合分析自我状况的前提下做出明智选择。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不能简单地归罪于大学生的“城市情结”。只有在社会关注、政府扶持、学校指导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拓展大学生的择业视野,开创广阔的职场空间,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tar255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7-1 00: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跟在专家后面糊弄人。
以前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现在觉得这样宣传是放屁。
为啥?
因为,这样的宣传,没有说明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第一是城乡差别。城市里看病只出10%还嫌贵,那乡下呢,100拿出来也不够。城市随便找个工作,农村遍地是失地农民。国家凭什么抽空农村支援城市?
第二是地区差别。上海三百分可以上不错的大学,而安徽呢,山东呢、湖北呢?明明是国家出钱办的大学,怎么就成了各地的私立大学了呢?国家凭什么把各种好处只送给北京、上海?
第三,为什么不见高官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广大农村、最需要的西部去就业呢,只是叫穷小子去呢,叫平民子弟去呢?国家凭什么把底层人往偏远地区赶?
所幸的是,这种无良的宣传,已经没几个人信了。上山下乡的大潮已经让一代人受骗,今天,再也不会骗到人了。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我们毕业去西藏的几个人,分为两类:一是去捞资本的,一两年后光荣返回,并提升入牛叉位置。另一类是有处分在身,不得不去啊。
国家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得从根子上废除可耻的工农、城乡二元结构,废除束缚人的户口制度,平衡城乡的待遇,调节京、沪、穗与其它城市的地位与待遇……总之,应当真正的让人平等起来,而不是任由这种种人为的制度制造更多的不平等!!!!
所以,让这类狗屁宣传见鬼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5: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只能说每个人都应该在个人,家庭,国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tar255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7-1 18: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02: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很多人的家在农村啊,能走出来是全家的希望,怎么会不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17: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hhhlhaaa于2008-07-02 02:23发表的 :
哎,很多人的家在农村啊,能走出来是全家的希望,怎么会不能呢


虽然我屏蔽了3楼的发言,但我可以借着他和你的思路来问问写文章的人:


为什么要走出来???

很多持有文中“理智”观点的人,都是“粗粮野菜有益健康”者。

我还可以举很多例子——几乎任何一个自然风景区的土著居民都想离开那里,没有谁会考虑那里的空气、风光、水土……

其他的就懒得说了,会严重影响我今晚吃高脂肪有毒垃圾食品的食欲。

文章的本意可能是好的,可惜,太没有说服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3 18: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主义能实现吗?我觉着不能。真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没有了,人的本性也就消失了,人类就该灭亡了。
城乡差别能消除吗?恐怕就象共产主义一样只是一种幻想。城乡差别只能减小(条件是党和政府有切实可行的政策,而不是只喊口号),不能消除。发达国家也同样有城乡差别,只是不像我们这么突出。
我是医生,我知道自己如果毕业时能在大城市大医院,水平肯定比现在高很多,如果我当村医,水平肯定比现在差很多。我有朋友从美国回来,说美国的乡村医生,考执照之前和城市的大夫是一样的培养过程,但十几年之后,水平比我们还要差很多。但付出也比他的城市同行少很多。
我说这些其实是想说,如果社会相对公正公平,那你的付出和收获就基本相当。到那时,你就不会觉得城乡差别是那么可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4 11: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大城市无可厚非。你试想一下,在经济不发达的省份,诸如河南,真正能提供给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多少呢?这些人聚集在这些地方,那简直是人才的浪费。

人人都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毕业之后很少有人想回去自己落后的家乡工作。不能说现在的大学生责任感不强,更重要的是想脱贫致富在作祟,现在的人都很现实。再次,毕业生不会一次性完成就业,更多的是通过不断的择业来实现的。即使现在好多人涌现那些大城市,但真正能够呆下去的人还是很少一部分,这就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再配置。

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机会大,前景广阔,工资水平高,这些都是吸引毕业生前往的条件。仅仅把这些发达的地区作为自己考虑对象的话,这种思想本身就有很大的盲目性。因为这边的竞争激烈,也就意味着有很多人无法顺利找到工作,资源就会闲置。第二,虽这些地方工资相对比较高,但也要看到与之相应的生活水平,不同地方可比性不足。

国家一味强调大学生要树立责任意识,鼓励毕业生前往西部、中部这些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去,鼓励大学生在基层就业。大学生马上就要融入社会,也要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不是一句口号就可以解决的。国家是否也要考虑健全相应的政策,真正使得大学生既能发挥聪明才智,又能不会生活所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4 13: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haoer2000于2008-07-01 15:27发表的 :
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只能说每个人都应该在个人,家庭,国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可以没有公平,但不能没有公正。
公平自下而上的,而公正是自上而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4 13: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1楼star2550于2008-07-01 00:08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4 13: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slgcyt于2008-07-23 18:27发表的 :
共产主义能实现吗?我觉着不能。真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没有了,人的本性也就消失了,人类就该灭亡了。
城乡差别能消除吗?恐怕就象共产主义一样只是一种幻想。城乡差别只能减小(条件是党和政府有切实可行的政策,而不是只喊口号),不能消除。发达国家也同样有城乡差别,只是不像我们这么突出。
我是医生,我知道自己如果毕业时能在大城市大医院,水平肯定比现在高很多,如果我当村医,水平肯定比现在差很多。我有朋友从美国回来,说美国的乡村医生,考执照之前和城市的大夫是一样的培养过程,但十几年之后,水平比我们还要差很多。但付出也比他的城市同行少很多。
我说这些其实是想说,如果社会相对公正公平,那你的付出和收获就基本相当。到那时,你就不会觉得城乡差别是那么可恨。

通过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理论来分析,我认为差别不能消除,而且必需存在,只有这样都会使得整个社会的熵减小。但是,需要考虑这种差别是什么差别。城乡差别在什么地方?是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如果政府对所有人采取公正的、合理的待遇。城乡哪个又会更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4 13: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醉乡常客于2008-07-02 17:59发表的 :


虽然我屏蔽了3楼的发言,但我可以借着他和你的思路来问问写文章的人:


.......

我觉得楼主并没有想说服谁,却说明了一个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4 1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个人,没有人生的目的,这必然导致盲从。
政府,是否起到一个“公民自己的政府”所起的作用。
想想古代懵学所教导的是什么,现在的幼儿园教的又是什么?方向是错误的,再好的马车也到不了目的的。
而造成这个的仅仅学生的家长、学校吗?我觉得不是,而是一个更大的系统——政府。从一个生物人一上社会人的过程,需要确定正确的人生、职业方向和向这个方向的进步。如果教育只帮助了后者,所导致的后果比楼主说的还会严重,何时突现仅仅是时间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12: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二元经济决定了只能在城市找工作,回农村能做什么,如果农村也能发挥所长,会不回去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13: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今年的毕业生,看了楼主的文章,多少觉得有点像很多有所谓的杂志上面的文章一样,有点套话得感觉。

正常的人都是趋利的,既然我们国家决定发展市场化经济,那就不要指望用“高尚精神”去让人上山下乡,毕竟那个时代已经不再了。

很现实的问题,我就是从广西的某个偏远贫困县读书读出来的,我从小接受的观念就是不断努力地去读书,考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就是这么一步步读到城市来的。我父母是乡村教师,有固定工资,在我们那边算是中等收入吧,但是供养我和我哥哥上学还是很吃力的。

好了,现在毕业,回到县城小镇小城市工作?

第一:国情问题。在中国,一个县城小镇或者小城市能有多少企业公司?能有多少工作机会?我们县城就是一个电解铝厂而已!就算有好工作,可能没人问津吗?早就被跟领导有关系的人内定了,而且被抢得很激烈!

第二:成本问题。我奋斗了十几年,耗费全家的精力,才来到城市上学,毕业了要我回去小城镇工作?那里工资能开多少?我们那边1500算高了的!而且关系错综复杂,没有背景很难有什么发展。我想,更多跟我情况差不多的人更愿意继续在城市里找工作,这样更有希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14: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生就业多选择城市并不是大学生们的错,事实上在中国农村与城市之间巨大的福利差距造就了这一客观事实。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看似庸俗,令人不齿;但这是目前所处的社会,及其制度造成的必然结果,看看这个最近的报道。法院的判决(本应该是公正公平的),但农村人口的人,意外死亡赔偿不过十数万,而城市人口的赔偿一下就提高到二三十万,相差不是一点两点。
  从未来家庭及子女后代的发展角度来讲城市的境况也要比中小城市和农村要强的多;看看北京地区大学的录取比率及对本地学生分数的优惠就可见一般,说什么北京地区本地学生的素质要比国内其他地区的高有可能是事实,但这从根本上就破坏了现有高考制度的公平,因此拥有北京户口对于考取北京地区大学可以说对大多数北京本地学生有莫大的帮助。
  从这些人就业后的发展前景上来说,优秀的企业及条件好的政府单位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因此,大学生毕业后选者留在大城市工作没有错,不要因为多数大学生选则在大城市工作而给这些城市造成了就业等压力就把责任推卸到大学生头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9 10: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收入问题;
收入后的消费问题--生活水平 生活条件 生活资源
工作条件
................
要保持平常心太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0 07: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出,大家对lz的文章反应很大,不过,对大学生而言,还要注意在超级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尽管机会多,但生活成本高,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可能二三线城市可能要稍好一些,特别是生活成本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0 07: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自身竞争力不足的话,或者没有破釜沉舟的意志的话,可能你还不能企望你的未来收入会高于生活成本。在超级大城市生存,要学会很多很多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amelli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9-13 17: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刚毕业一年多,一番分析比较后,我还是选择留在了城市。我们中的很多人拼了命也要留在城市,不愿意回到自己曾经出生、生活的农村或是偏远地方。
不愿回去有几个原因:
1. 城市里竞争虽然大,生活水平虽然高,但是就业机会比起农村来多得多。如果回去,我们又加入了父辈们的队伍中,既然这样,何必当初还要选择读大学?
2. 不是因为我们瞧不起自己的出生背景甚至是自己的父辈而不愿意回到原来的地方,但社会现实让我们无法面对当初从原地出来时的骄傲(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因此,为了自己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们在城市奋斗着。
3.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只要肯坚持,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就是一个成功的奋斗者。这是我时常鼓励自己的话语。再困难也要继续顽强生存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4:10 , Processed in 0.2120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