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maobu

[【茶社活动】] 活动  书名接龙【规则修改】(活动结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1 17: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宋朝那些事儿》



作者: 周膺
ISBN: 9787300084749
页数: 332
出版社: 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 26.8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7-9-1

简介:

  历史从来不缺精彩的篇章,然而不管历史是如何的惊涛拍案、乱石穿空,本书作者始终保持着观望者的冷静与超然,或以缜密严谨、不动声色的笔触梳理金匮之盟、烛影斧声的千古谜案,或以淡然难觅踪迹的忧郁铺写画金刺绣满罗衣的盛年景象和盛不下许多欢乐的柔美西湖,它们与杯酒释兵权的大气雍容、熙宁变法的锐意昂然、中兴四将的慷慨悲歌、易安居士的凄凄惨惨戚戚连缀在一起,成就了三百年大宋帝国的沧海桑田。


问楼下的朋友:最能够体现一个男人品味的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17: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赢》





为了使企业永续经营,一定会有需要改革的时候,改革一定要有具体实际的理由与方法。一九七零年代,通用电气的市场定位是大型家电领导品牌。一九七八年的时候,作者主管消费性产品集团后,发现家电业务市场占有率与获利率同步下滑。日本以质量更高、成本更低的产品大举入侵美国。作者不得不提出成本缩减计划,但支持者寥寥可数。于是作者只有雷厉风行,用具体切实的理由与方法推动改革。改革推手通常都只占公司全体员工不到一成,他们普遍上性格急躁、活力充沛,好奇心旺盛,眼中到处都是改革的契机。改革还需要一群阿信,愿意坚忍不拔埋头吃苦。而面对一些排斥改革的人,我们则必须当机立断,即使对方业绩好得吓吓叫,也要把他们赶快淘汰掉,除掉这些革新道路上的绊脚石。免得他们暗中形成反对势力,导致内斗拖累整体战斗力。
本书是由杰克˙威尔许与曾任《哈佛商业评论》总编辑的妻子苏西˙威尔许共同执笔。杰克‧威尔许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台湾称为奇异公司)第八任执行长,他曾被美国《财星》杂志称为「世纪经理人」,也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过去七十五年来最伟大的创新者」。他的现任妻子苏西‧威尔许是现任美国《高速企业》杂志专栏作家。本书繁体中文版由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发行。

                        
              
有声书摘 讯雷下载地址

问:现在炒股还在空仓中,下周一应不应该入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21: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下周一的股市应该是《绝对冰点》
【作 者】老实大和尚
【丛书名】
【读秀号】150000015718
什么是人?谁知道?我告诉你,人,其实不是人,或者说根本没有人,没有未来,没有过去,那么,究竟有什么?有的只是,一段生死,一个永远都打不开的死结!想知道什么是人?跟我来,我来为你解开这个秘密,不过,请安静,真相,就在我身后!


对于未知事件,楼下的兄弟你是什么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0: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未知事件,楼下的兄弟你是什么态度?”
《自卑与超越》
  
译者: 黄光国
作者: A· 阿德勒

副标题: 作家参考丛书
统一书号: 10248-0102
页数: 242
定价: 1.60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1986-9

简介 ······
  阿德勒,弗洛伊德心理学派的泰斗之一。他对于童年境域之于人类精神世界成长的探索独辟蹊径,成为个体心理学派的开山鼻祖。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他的心理学经典《生活对你的意义》(中国译为《自卑与超越》)详细解读了“童年自卑”情结和“男性钦慕”情结对于人类成长的作用,如今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理论的基石之一。


楼下你做什么事情,你爱的人说你很男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8: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做什么事情,你爱的人说你很男人?
当然是《上书救父》这件往事了
【作 者】马萧萧编
【丛书名】
【形态项】 21cm
【读秀号】000005506296
【出版项】 中国和平出版社 , 1998
【ISBN号】 7-80037-742-3

楼下朋友 ,你对亲子代沟有什么话要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9: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了好多还是没办法

楼下你说台湾大选了,能打仗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09: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迷惑与决断》

分类: 行销企管∕经营学.成功典范
作者:出井伸之 / 译者:赵韵毅
编号:kk0189342 定价: 260 元
出版社: 漫游者文化 优惠价:85 折 221 元

ISBN:9789866858260  
出版日:2007年11月9日  
页数: 240 页

失败vs成功,迷惑vs决断
带领SONY关键十年的灵魂人物

SONY是日本精神的象征,也是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日本企业。

80、90年代新力的电子产品风靡全球,walkman销售量高达2亿5000万台,PlayStation系列,销售量高达2亿315万台。然而这个消费电子产品的霸主,2002年股价攀上历史新高之后却迅速坠落。

出井伸之这位在1995年到2005年之间,掌管总营业额7.5兆日币的企业、拥有16万员工的SONY最高经营者,是如何经历这关键十年,如何改造生存机会不到一半的公司,如何在网路时代转型;提出“数位、梦想、小孩”的精神再造计划,最后却只靠蜘蛛人、卧虎藏龙等卖座电影弥补赤字的财务报表……

从全球最成功的CEO到全球最失败的CEO,这位卸任一年之后的SONY前CEO出井伸之,在犹豫跟挣扎中决定写下这本书,“我想我有责任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记录下来。这也可以说是出井伸之的个案研究,对于有志于企业经营的人应该可以当作参考。至于对SONY的后辈们,我想也应该可以作为他们进行下一步发展的踏板才对。



出井伸之

1937年,出生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毕。1960年进入新力SONY工作。1995年起担任总经理,1999年兼任执行长CEO,200年起担任董事长兼CEO,2005年正式卸任。

2006年成立Quantum Leaps Corporation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

赵韵毅

六年级的女生。私立辅仁大学日文系毕业、日本上智大学国际关系论硕士,曾经担任电视台体育记者、驻日特派员,现任职于电子产业。

译作包含《赚钱是最重要的美德》、《世界史图解》、《简报技术图解》、《一个人以上的思考术》、《立体行销》等。


问:离世界末日还有几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10: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世纪》



伟大的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一生




作者:诺查丹玛斯
译者:洛晋 《诸世纪》是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预言未来的长篇四行诗。诺查丹玛斯是一位生活在欧洲中世纪的法国医生,生于1503年,卒于1566年。他以中世纪占星术为思想基础写成的《诸世纪》一书有1000首预言诗,这些诗晦涩难懂,后世有人试图将世上发生的一些事件与《诸世纪》预言诗句联系起来,以求找出预言的灵验之处。诺查丹玛斯也许能够幻视出某人在初期阶段自由决定的行动,或许会发生、或许不会发生的时间的平行线。无论从什么意义上说。人始终不是死海中的一座孤岛,人们的所有行动都会相互影响。 人类似乎总是在重复某种错误。诺查丹玛斯的部分预言诗之所以能正确地预言到相隔一个世纪以上的事件,正是证明了这一事实。倘若我们要回避诺查丹玛斯为人类所预见到的不吉利、黑暗的未来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过去数百年延袭至今的行为模式中解脱出来。在向世界和平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迈进的同时,从饥饿、战乱、悲剧的诺查丹玛斯的中世纪的理性概念中获得自由。  

问题:什么事是你最爱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10: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弈人生 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作者:洪钊 编著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1

博弈论是数学与经济学中的重要课题,实际上,博弈论也是人生与社会中的重要命题。如果离开了人生与社会,博弈论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博弈,博弈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社会中的博弈更是无处不在。博弈论的精髓,就是“策略思维”,策略的选择决定着人生的成败,社会的沉浮,历史的变迁。
人生和历史一样,都是永不停息的博弈。博弈论来源于人生中的策略选择。中国历史人物的人生中,充满和体现了现代博弈论的精神和思维方式。用博弈论来解读历史人物的人生历程,可以使我们理解他们的策略思维和生存之道。

目录:
序章——人生中的博弈精神
博弈是一种生活状态
人生中的策略选择
理性策略与多变的人性
第一章 以小博大并非全无胜算——囚徒要学会抉择
。。。。。
第二章 弱者更要大智慧——不对称的博弈
。。。。。
第三章 蛇如何吞象——边际效用可以无限扩大
。。。。。
第四章 “双赢”为何难以实现——斗鸡的艰难抉择
。。。。。
第五章 致胜的金钥匙——公共知识的含金量
。。。。。
第六章 秩序不是不可改变——做规则的制定者
。。。。。
第七章 甘当副手才有希望——纳什平衡
。。。。。
第八章 优势资源掌握在谁的手中——信息资源的博弈
。。。。。
第九章 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均衡破坏的恶果
。。。。。
跋 策略与规则:冲突永远存在

问题:冲突永远存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11: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冲突时永远存在的,因为非线性的存在。大家介绍文科类,来一个自然科学的
《非线性化学》
【作 者】辛厚文编著
【丛书名】
【形态项】 320 ; 20cm
【读秀号】000000229615
【出版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1999
【ISBN号】 7-312-01111-X / O643.1
【原书定价】 ¥16 网上购买
【主题词】非线性 反应动力学 反应动力学 非线性
【参考文献格式】辛厚文编著. 非线性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9.


非线性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化学反应体系在远离平衡条件下,由体系中非线性过程的作用,所形成的各类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包括化学多重态,化学振荡,Turing空间有序结构,化学脉冲波,螺旋波,孤波,化学混沌和化学随机共振等。非线性化学作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正在形成之中,它已成为化学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非线性化学的实验现象,理论研究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本书可供理工科大学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阅读,也可供自然科学和工程学术领域中的研究人员参考。

Q:你了解科技哲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13: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知半解及其他》

作 者】温源宁著
【丛书名】新世纪万有文库
【形态项】 109 ; 18cm
【读秀号】000000129921
【出版项】 辽宁教育出版社 , 2001
【ISBN号】 7-5382-5934-1 / C52
今天你郁闷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13: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在想念俺的《嘉莉妹妹》啊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嘉莉妹妹》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一九00年。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的芝加哥和纽约。小说主要围绕女主人公嘉莉和赫斯特伍德展开。嘉莉出生在芝加哥附近的农村。她家境贫寒,但她虚荣心很强,向往城市的富裕生活。她较为典型地代表了当时一心想往上爬的美国下层人民。然而,她到了芝加哥后马上就成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陷入贫困和疾病的泥潭。这时,嘉莉意识到贫富的极大差异性:一方面是贫困潦倒,另一方面是朱门酒肉臭。她依靠做工获得她幻想的幸福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她先后成了青年推销员德鲁埃和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的情人。后来,她在纽约偶然成了一位名演员,挤入了资产阶级的“上流”社会。这时的嘉莉发现她原来梦想的生活并不是那么诱人了,相反,她发现自己非常空虚和无聊。德莱塞在此小说中还刻意描写了赫斯特伍德。他是美国上层社会的一个成员。在物质上,他过着优裕富足的生活,但在精神上,他却是个十足的贫困儿。他与妻子和子女缺乏交流,没有感情。因此,他遇到嘉莉后立即“感觉到她的青春与朝气……感到神清气爽,好像在烈日炎炎的夏季突然吹过一阵清凉的春风”(第 117—118页),并对她倾心相爱。他与嘉莉的性关系被发现后,他受到舆论的指责,因此而身败名裂。
德莱塞在《嘉莉妹妹》中描写了蔑视社会和婚姻道德、被认为“有伤风化”的主人公,所以,它的出版可谓困难重重。道布尔戴出版公司虽然最终同意出版,但仅装订了五百五十八本。而且公司没有对此书进行任何促销,所以最初一版只售出去五百册。至一九0二年,美国已对此书禁销。
《嘉莉妹妹》问世早期,美国舆论对此书的评论可分为两大派。《先驱时报》和《内务报》等将德莱塞视为美国的左拉,认为《嘉莉妹妹》是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虽然这些评论也认为在嘉莉妹妹和赫斯特伍德身上缺乏坚定的道德感,但它们总体上是肯定《嘉莉妹妹》的艺术地位的。在肯定德莱塞的批评家中最突出和最早的是H.L.门肯。他指出,德莱塞并不是弗兰克·诺里斯和左拉的追随者,因为他吸取了霍桑、欧文、赫伯特·斯潘塞等对他有用的思想,将“深刻的惊奇感引入文学”。对《嘉莉妹妹》持赞赏态度的还有二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查尔斯·鲍德温(Charles Baldwin)、伯顿·拉斯科(Burton Rascoe)以及F.O.马西森(Matthiessen)等人。鲍德温认为德莱塞是美国最伟大最独特的小说家,在精神上和写作水平上都超过了英国小说家;拉斯科则为《嘉莉妹妹》中的非道德辩护,认为德莱塞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自由思想的倡导者;马西森将《嘉莉妹妹》视为德莱塞生活时代历史史实的记载。另一派以《生活》和《商务报》为代表的评论则在总体上对《嘉莉妹妹》持贬斥的态度。这一派的评论家认为《嘉莉妹妹》宣扬道德沦丧和败坏。它们使用了诸如“现实性太过了”、“使人沮丧的”或者“太一般了”等字眼。对德莱塞攻击得最厉害也最有影响的是斯图尔特·舍曼(Stuart Sher-Kazin)。在《西奥多·德莱塞先生的自然主义》一文中,他指责德莱塞没有真实地描写美国社会和人,而是将人视为动物,“有意忽略小说家的崇高职责——理解和表现人物的发展”。在批评德莱塞的同时,舍曼连整个自然主义文学也一起否定了。在他看来,“现实主义小说表现人的行为,而自然主义小说则表现动物行为”。阿尔弗莱德·卡津(Alfred Kain)和查尔斯·夏皮罗(Charles Shapiro)合编的《气度不凡的西奥多·德莱塞》(1955)一书收集了许多批评文章,其中有门肯、特林、沃卡特等人的文章。这本书是当时较有价值的综合性论集。在英国批评界,《嘉莉妹妹》得到了较高评价。《每日邮报》认为它是美国人写的一部了不起的小说。《捍卫者》指出,《嘉莉妹妹》“真实、敏锐、毫无偏见,它是美国历史上有史料价值的‘文件’”。还有批评家认为,《嘉莉妹妹》“是一部难得的好书,观察准确,笔调富有同情心,充满抒情和戏剧力量”。
至二十世纪上半叶,对《嘉莉妹妹》的批评可谓汗牛充栋、连篇累牍。从方法论上看,这些早期批评大多属于传统历史传记式批评,将作家的作品和社会、生活等同起来。应该承认,这些批评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德莱塞和《嘉莉妹妹》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们存在着局限性:过分强调文学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而忽视了作品的独立性以及它与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对《嘉莉妹妹》进行的文本分析是对传统批评的反拨,但文本分析所采取的细读法虽然弥补了传统批评的不足,却又走向了另一极端:将文本视为脱离于历史和社会的“精制的瓮”。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德莱塞批评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批评方法,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女权主义批评和后结构主义批评。这些新方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德莱塞及其作品的新视角,但同时,它们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它们在微观层面上尽管十分有意义,但在宏观上却表现出力不从心。
鉴于德莱塞作品的复杂性和变化性,笔者拟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化批评和文本分析方法试图对《嘉莉妹妹》进行解读,意在揭示德莱塞与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他虽然拥有自己相对独立主体和特殊经历,对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持批评态度,但他实际上也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共谋,成了服务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的意识形态机构一重要分子。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观已发生重大变化,但这些变化并非革命性的或剧烈的,因为基本的传统价值信条,如新教的工作伦理、聚财伦理和等级伦理依然被那些保守的得利阶层信奉。卡津对当时社会有一段评论:“它已变得毫无生机,僵化、保守,整日希望固守传统,不思任何变革和创新。这里的空气凝固,不利于学术精神的出现。”具有预见性的作家们开始倡导新的进步的思想,但他们仍然摆脱不了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
德莱塞是倡导新的意识形态的作家之一。在创作风格上对传统风格的越界以及对主人公嘉莉对社会、家庭道德越界的展示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批判,但我们不能就依此定论他是一个社会批评家,企图玷污他的国家及其意识形态的危险分子。正相反,他这样做不仅不是为了颠覆,而是为了调整意识形态内部的关系,为进步的和符合新的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摇旗呐喊,在意识形态上巩固当时的政治社会制度。德莱塞在创作《嘉莉妹妹》时正值达尔文进化论和适者生存理论盛行,以生产为主的意识形态正逐渐被消费意识形态代替的时代。消费意识形态“强调花费和物质占有,它削弱了勤俭、节约、自控等传统道德标准”。丹尼尔·贝尔指出,群众性消费“导致了清教伦理让位于消费享乐主义。这种消费享乐主义崇尚享乐和满足的生活方式”。当时的社会文化处于“肆无忌惮的生意手段,如贿赂政客、践踏别人的财产权、过多投资股票甚至敲榨勒索,和倡导‘平等’的社会律法”之间的张力之中。作为一个社会主体,德莱塞毫无疑问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因此,《嘉莉妹妹》一方面表现了嘉莉的追求上进的形象,引起了读者的同情和羡慕,另一方面,又表明了对与嘉莉类似人物的违法和不道德行为的批评和抑制。所以《嘉莉妹妹》这部小说表明,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德莱塞归类为社会批评家或坚持现存制度的保守分子,而应把他看成是对新兴的消费意识形态表现出复杂态度的作家。一方面,他对于代表新的消费意识形态的越界行为表示赞同,另一方面,他又害怕这些越界会破坏社会的稳定,所以倡导对它们进行抑制。
消费意识形态旨在诱导或鼓励人们摆阔性的消费。这种文化所倡导的道德标准是,有钱建豪宅、买昂贵服装、吸引和占有最美的女人在道德上就是正确、有价值的。这时的物品就像鲍德里拉所说的那样已经成为地位的象征,而不是仅仅满足基本的需要。因此,人们应该听从本能的驱使,“作为消费者的人将享乐看成是自己的义务,享乐和满足就像是一种事业”。鲍德里拉指出消费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在于其“倡导的满足、富裕、享乐和‘冲破节俭的旧樊篱’”它使我们相信我们已从英雄的生产时期进入欢乐的消费时期。德莱塞写《嘉莉妹妹》时,美国妇女已开始受到消费主义影响。她们已开始向传统道德标准挑战:她们不再相信“妇女的责任是生养孩子”,“妇女生来就是做母亲的好料子”等信条。相反,她们认为应该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富有性感,痛痛快快地享受性生活。于是,她们“为取悦丈夫,就极力挑选化妆品和具有魅力的衣服,同时,她们不愿孩子干预自己的婚姻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她们把自己同丈夫的性关系不再看成是沿袭生命的手段,而是娱乐的经历。
德莱塞在《嘉莉妹妹》中正是表现了这种消费意识形态。妇女、服装和豪宅已成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有些批评家认为嘉莉妹妹是个淫荡的女人、道德败坏的女人,作者忘记了自己的崇高责任。这样的评论有其一定的道理,但这些批评家忽视了这样的事实:德莱塞以艺术的方法表现主人公对女人、宅第和艺术品的追求,旨在表现他崇尚人的本能和享乐,表现他对新兴的消费意识形态的赞同和宣传。在这种意义上说,《嘉莉妹妹》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颠覆,而是对其进行宣传,因为人们对舒适和享乐的追求无疑会刺激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重新审视消费在小说中的作用,我们不难发现,消费弥补了社会能力的缺乏,并表达了乌托邦式的思变。费谢尔(Philip Fisher)说,德莱塞的作品是一种大众化通俗艺术。在费谢尔看来,德莱塞的作品不仅没有反驳大众意识形态,而且使读者在一个新的消费品世界中感到习以为常。在《嘉莉妹妹》中,德莱塞把婚姻和家庭生活变成了市场主题。当嘉莉乘火车到芝加哥时,小说一反把中产阶级家庭视为远离市场的地方的叙述方法。嘉莉和前来欢迎她的姐姐拥抱时,她感受不到火车上与德鲁埃在一起时的那种充满情爱的气氛。她发现自己被冷酷的现实所包围。汉森这个工人阶级家庭所住的房子并不是远离市场的安全港湾,而是与工厂连在一起的。汉森邀请她来同住,主要是为了使她能为他们承担一些房租,另外,汉森夫妇不愿在享乐或任何与工作没有关系的东西上花钱。他们一点点地攒钱,只是为了实现购买财产的长远计划。他们常常迟迟不愿满足自己的渴望。当嘉莉离开汉森家时,家庭生活与工作伦理已不再是叙述的中心了。本来汉森认为嘉莉来城市工作肯定要得到回报。嘉莉很快发现“挣面包”的想法是荒谬的,而留下一些东西可供出售才是极为重要的。为了逃避汉森家和工厂里周而复始的单调工作,嘉莉发现她惟有自己的身体好出卖以换取德鲁埃那两张软软的、漂亮的十美元绿色钞票。另一个主要人物赫斯特伍德,虽然属于不同阶级,但他的家仍是工作的延伸。他的工作要求他是活生生的广告,他的家庭挥霍消费是他成功和富裕的一面旗帜。嘉莉极力逃避工人阶级生活带来的幽闭恐怖,走出汉森家的公寓,进入推销员德鲁埃的世界。而赫斯特伍德则极力逃避呆板、索然无味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走进有名流交谈的地方。
嘉莉在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脑子里充满了对物的梦想,而不是做苦工。德鲁埃则像伊甸园中的蛇一样,扮演了勾引人的角色。他的绵绵絮语引起了嘉莉对物的欲望。德鲁埃把芝加哥这个城市描绘成琳琅满目的大商场。他自己的外表装束也是一则很好的广告:“那只鼓鼓的钱包,那双锃亮的棕黄色皮鞋,那身漂亮的新套装,还有他举手投足时的那副派头,在她脑海里模模糊糊构筑起一个富有的世界”。(第7页)他好像是物的特使。
过去一般认为,家庭是远离市场的,在《嘉莉妹妹》中,满是消费品的市场成了躲避家庭和工作的避难所。嘉莉于黄昏时分到达芝加哥。当叙述从嘉莉对城市的第一印象移至下班的工人身上时,嘉莉开始渴望享有“卸下工作负担的激动”。劳动者的灵魂在轻轻自语:“我就要自由了。我要到快乐的地方,尽情享受了;那一条条街道,一盏盏街灯,还有那灯火辉煌的宴会大厅,全是为我而设的。那些戏院、礼堂、聚会、安静的大街,飘着歌声的小路——在夜里,这一切都是我的。”(第8页)这种渴望和幻想在嘉莉看到她姐姐那一刻破灭了,因为在她姐姐身上,嘉莉看到的是“生活的艰辛劳苦。”(第10页)虽然嘉莉是来芝加哥工作的,但她却渴望躲避工作。所以,小说将芝加哥分为两个部分:自由的夜晚是消费的时光,而白天是工作的时光。白天冷酷的现实压抑欲望。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变化都是发生在夜晚:如嘉莉与德鲁埃同居,与赫斯特伍德私奔等。即使在晚上工作,那也是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事。
嘉莉到达芝加哥的第一天去求职时,那些大街犹如一堵堵神秘的墙壁,把她排斥在丰富的物品之外。她在市区游荡寻找工作时深感自己微不足道和无能为力,“到处都显示着她所无法理解的力量与势力,使她不知所措。”(第15页)然而,嘉莉并未甘于碰壁,而是积极进取,努力在这个令人难以捉摸的城市寻找立足点。她将这个庞大城市中令人生畏的社会结构降级为可控制的消费话语,将城市看成是个可与她对话的可捉摸的商品陈列柜。她想像不出生产中的劳动者情形,也不问“他们做什么生意,怎样工作,最后是怎样的结果”等。她只是在想像“那些遥远的大人物……整日数钱,穿戴华丽,出入坐马车”。(第16页)对商品和快乐的欲望驱使着嘉莉的行动。她愿意和沉默寡言的姐夫辩论,提出应花钱去剧院,而实际上她当时还无勇气到一家公司去求职。她第一次进一家百货公司时,“她隐隐约约意识到了这个城市都拥有些什么,那就是财富、时髦、安祥和自在——女人的装扮应有尽有。她内心充满了对穿戴和美貌的渴望。”(第22页)商店里的商品激起了嘉莉对一个没有实现的理想世界的渴望。
商品明显弥补了人在社会中的无能为力和无权。在家里,赫斯特伍德是没有权力的,因为他的家庭虽然富裕,极度享受着挥霍性消费,但在社会上缺少权力。既然他妻子和孩子都渴望进入上层社会,即银行家和工业家的阶层,赫斯特伍德在家里的权威性就受到怀疑和挑战。赫斯特伍德的模糊社会地位使他家人产生了他无法满足的欲望。他的无能继而又引起家庭不承认他的家主地位。作为一位权威人士,他对于越来越无法控制和无法理解的世界非常恼火,同时,他也从来没有控制过他的家庭。赫斯特伍德虽然在家里和社会上没有权力,但他的漂亮衣服、干净的亚麻制品、珍宝,使他悠然自得,自我感觉良好。这就弥补了无权力这一缺憾。另外,我们由此可以把他对嘉莉的情感看成是对他失去家庭权威的补偿,而不是浪漫式的爱情。嘉莉在赫斯特伍德眼里明显是个高级商品,可以表明他的身份、地位和权力。例如,嘉莉身上最使赫斯特伍德着迷的地方是顺从:举止上没有任何大胆的表现。生活还没有教会她统治。他初次感到家里开始失控时,自我安慰地想:家里的事由它去吧,反正外面有嘉莉呢。
从上面简短分析中可以看出,《嘉莉妹妹》中的人物总认为商品能够给他们带来满足,但每当获得所求商品时又产生不满足,从而又渴望得到新的商品。科林·坎贝尔在《浪漫主义伦理》中说,消费文化源于对物的不可抵制的欲望。在他看来,传统的享乐主义“将获得物质视为减轻不适的手段”,而现代享乐主义“则将与物的联系想像为引起使人快乐的不适的手段”。也就是说,现代享乐主义者“每当他们接触到现实就退缩,不断地将白日梦向前推移,使它们附属在新的物上,最后又从这些已获得的物上移开”。在谈到消费意识形态的危害性时,帕兰梯说:“消费意识形态不仅伪造出虚假的需求,而且以假乱真。例如,它宣传友谊、爱情、赞同、愉快,为自己和家庭寻找安全,摆脱单调乏味等。这些东西是人们极为关注的。消费意识形态更为有害的地方是它勾起我们挥霍消费欲望之外,还像媒介和其他虚假的意识一样,使人们误以为这些就是自己的真实而又不可满足的需求。”德莱塞表现人物不满足现状、背离传统社会道德标准、追求无尽的物质享受,正是表明了作者对当时旧的生产意识形态及其所倡导的其他行为准则持批评态度,而对于新兴的消费意识形态则持赞同态度。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德莱塞并非我们想像的这么简单。他对于消费意识形态的态度其实是复杂的。例如,他对于那些追求挥霍性消费人物最终穷困潦倒的刻意描写及对嘉莉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后不知所措的表现都说明作者对消费意识形态的怀疑。另外,对于运用不道德手段,尤其那些危害国家制度的手段,德莱塞是采取抑制态度的。例如,他对赫斯特伍德从公司保险柜里偷钱这一举止明显持不赞赏态度。批评挥霍性消费和不利于整个制度稳定的颠覆性行为这一思想在他的后来作品中表现得异常突出。可以说,在《堡垒》(1946)和《斯多葛》(1947)中,他已完全转向对超验精神世界的追求。总之,将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放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中解读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挖掘出新的意义。作为生活在现实中的具有主体性的作家与当时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而不是我们原先所认为的单一性关系。也就是说,作家在受到当时的历史、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的同时,也通过作品对当时的思想及意识形态产生影响,修正和调整意识形态内部的关系。

楼下,人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13: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西方思想家的阐释

【作 者】严春友著
【丛书名】
【形态项】 348页 ; 21cm
【读秀号】000005607240
【出版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5
【ISBN号】 7-5004-5013-3 / C912.1
楼下的兄弟 你认为大家提的问题刁钻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13: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最好的自己》

在台湾出生,现年37岁的李开复博士于1998年加入微软,一手创办了微软在中国的最高研究机构──微软中国研究院。比尔˙盖兹在演讲时会自豪地告诉大家:“微软最优秀的研究院可是在中国”。2000年夏天,他离开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的职位,回到美国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挤身比尔˙盖兹的七大高级幕僚。2005年初,他离开微软,同年7月19日,他加入了网络巨人──Google。微软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司,在那里的工作经历让李开复受益匪浅。李开复博士有机会能和比尔˙盖兹共事,令他终身难忘。但是他却告诉自己,Google和中国的广大市场才是他所追寻的最佳选择。
《作最好的自己》这本书的作者是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书中详述了他在微软与Google的工作经历,也包括了他离开微软而选择了Google的心路历程。本书共两百六十页,上市后高居中国卓越网络书店畅销书排行榜冠军,简体中文版由人民出版社发行。

问:怎样最快的进入深度睡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15: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催眠》
【作 者】张亚编著
【丛书名】
【形态项】 20cm
【读秀号】000005938085
【出版项】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2005
【ISBN号】 7-5427-2328-6 / R749.057-49

你知道睡的最深的是什么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16: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契诃夫的《套中人》

 提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自然很容易使人想起他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契诃夫在短短的篇幅里,以讽刺的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作品开始时光从他的日常生活着手,描绘他在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套子”:晴天带雨伞,耳朵塞棉花,把脸也躲藏在竖起的大衣领里。如果仅仅这样,那么只是孤僻可笑罢了,就让他躲在角落里吧;然而不止如此,他还要把思想臧在“套子”里,这个“套子”就是沙皇政府压制人民自由的文告和法令,他老是一个劲地嚷着:“千万别闹出乱子啊!”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就让他自言自语吧,用不着理睬他。但是问题远不止此。他还要用“套子”去凑别人的思想。更令人诧异的是大家看见他都害怕。就是这么一个古怪猥琐的人,就把大家压得透不过气来,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而且全城都受他的辖制,弄得大家甚至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总而言之,人们对这个神经质的、变态的套中人妥协让步,可以说许多人也被迫不同程度地钻进“套子”中去了。作者在这里向我们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别里科夫并不是达官贵人,他没有显赫的地位和权势,而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员,他在生活中是无足轻重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他不是作为单个的人,而是作为知识界和社会上的一种典型,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人们害怕他,其实是被那黑暗污浊的政治空气压得喘不过气来。当时的俄国,亚历山大三世实行恐怖统治,在俄罗斯大地上警探密布,告密诬陷之风盛行,在社会上确实有许许多多的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作品通过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将批判锋芒直指扼杀一切生机的沙皇专制制度。
  从艺术上着眼,小说最大的特色是讽刺手法的大量运用。首先以夸张的笔墨给别里科夫画了一张惟纱惟肖的漫画,显得多么迂腐和可笑。另外还运用巧妙的对比手法,以他荒谬绝伦的思想和他一本正经的语言构成一种对比,使人忍俊不禁。骑自行车,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他眼里却变成了极为反常的事,他一本正经地指责道: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么“学生就要倒过来用脑袋来走路了”。作品还不露痕迹地运用了反语和丰富的潜台词,极其辛辣地嘲笑了别里科夫,作者写道:“他躺在棺材里,神情温和、愉快,甚至高兴,”瞧!这个“套中人”死了,反而倒有神采了!作者接着指出:原来他“仿佛是暗自庆幸自己终于装进了一个套子里,从此再也不必出来了,是啊!他的理想实现了”。这是何等辛辣的讽刺!作者暗示我们,只有棺材,才是别里科夫应该去的地方,而且这也应当是一切“套中人”最好的归宿。
  小说的开头与结尾也不能忽略。它们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小说是从一月夜两位打猎朋友的聊天开始的,他们本是海阔天空地闲聊,殊不知别里科夫的故事,引起了他们的感慨和深思。开始的轻松宁静和别里科夫的故事的沉闷气氛形成了一种反差,接着又引出了一段皎洁恬静的月色的描绘。这又和别里科夫的故事形成一种反差;大自然是宁静美好的。现实生活又是那么黑暗污浊。于是在那个月夜里,布尔金和伊凡·伊凡内奇浮想联翩,想到生活中的种种套子。作品最后写到伊凡·伊凡内奇再也不能入睡了,他站了起来,坐到门外,点上了烟斗。也许,他想到: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了!小说的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沉睡在自己的世界里,未曾醒过,可谓深!

你一天都在忙些什么?哪些实有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18: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要想变得很会赚钱,除了要有商业知识、理财技巧、和投资策略,这些重要的工具之外,更重要的是一颗很会赚钱的心和脑袋,因为它们决定了你能不能善用这些工具。要知道,有钱人想的就是和你不一样,当你还在想该怎么变有钱的时候,他们早就在努力赚大钱了。还好,你不是唯一会这么想的人,《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的作者哈福.艾克也曾经跟你一样,一直在想要怎么变有钱。可是就在他最低潮的时候,听到了他父亲的一位朋友的一句话,让他的一生完全改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18: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的方法》
  幸福是什么?感知幸福的能力能被培训出来吗?看看哈佛博士泰勒推出的新书《幸福的方法》,你就了解幸福的方法,原来幸福是那么容易达到。是让人关注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如何让人活得更幸福?这就是“积极心理学”,虽然有时候幸福不是不可及的,但是“幸福”可以通过联系后养成习惯。
??在《幸福的方法》这本书中,他用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和传统智慧精华,教给人们提升幸福的指数。比如,他指出,很多成功人士将自己不快乐的理由归结为自己被不喜欢的工作所捆绑,但泰勒认为,这些人并非别无选择,而是他们的决定让他们不开心——将物质与财富放在快乐之上。


问:在幸福快乐的时候,你喜欢音乐吗?喜欢哪一种音乐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19: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民乐小合奏曲四首》
【作 者】刘天浪作曲
【丛书名】
【形态项】 39 ; 26cm
【读秀号】000005375405
【出版项】 江西人民出版社 , 1982
【原书定价】 0.30 元

请问楼下朋友 如果你是达赖,你会怎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23: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楼上的问题:如果我是达赖,我会写下《忏悔录》
(话外音、自己的声音:达赖应该是七十岁的人了吧,瞎折腾。分裂注定不符合历史不顺应民心的,分裂的路已走到了尽头。我想奉劝达赖的最好的一句话:“回头是岸”。)
《忏悔录》
作  者: 卢梭 著,唐祥勇,吴剑,刘慧,熊芬兰 译
出 版 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1


卢梭,法国18世纪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一个伟大的平凡人,一位最勇敢的平民思想家。他性格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蔑视一切同时又需要一切,他睿智但活得苟且,他骄傲但卑微,他坦诚但也有掩饰。卢梭的《忏悔录》是一部的因真实而伟大的精神自传。他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启示我们“懂得光明正大地去享受自己的存在,这是绝对的、甚至可说是神圣的完美。”
卢梭的这部自传是这个世界上一切自传作品中最有价值的一部,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是一个激进的平民思想家与反动统治激烈冲突的结果,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他在书中的确以真诚坦率的态度讲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个方面,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是一部最活生生的个性解放的宣言书,坦率和真诚达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程度,这使它成了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问:你被冤枉时,你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59 , Processed in 0.2129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