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462|回复: 199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2月02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 00: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伯兰特-阿瑟-罗素逝世
伯特兰·罗素(1872-1970)Russell, Bertrand Arthur William(Third Earl Russell)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72-1970 国籍:英国
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本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生于英国威尔士莫矛斯郡特雷莱克一个贵族世家。父母是思想激进的自由主义者,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祖父罗素伯爵是辉格党(自由党前身)著名政治家,在xxx女王时代曾两次出任首相。罗素年幼时,父母相继去世,他是在祖母照管和教育下长大的。家庭的自由主义传统和祖母的独立不羁的性格对罗素思想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罗素的童年很孤寂,他经常在家中荒凉失修的大花园里独自散步冥思,是大自然、书本和数学把他从孤独和绝望中拯救出来,特别是对数学的迷恋,成为他的主要兴趣。罗素一生兼有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重身份,以追求真理和正义为终生职志。作为哲学家,他的思想大致经历了绝对唯心主义、逻辑原子论、新实在论、中立一无论等几个阶段。他的主要贡献首先是在数理逻辑方面,他由数理逻辑出发,建立起来的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对真理的求索中,罗素从无门户之见,善于向各方面学习,善于自我省察,不断修改自己的观点。但他又从来不是关在书斋里不问世事的学者。从青年时代起,他一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追求并捍卫社会主义。
生平记录
1872年5月,罗素生于英国曼摩兹郡的特雷克一个英国自由党贵族的家庭。
1880年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
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后在该学院讲逻辑和数学原理。大学前三年,他专攻数学,获数学荣誉学位考试的第七名。第四年转攻哲学,获伦理科学(当时的哲学)荣誉考试第一名。
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接着改学哲学。
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毕业后曾游学德国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政治和经济学院任讲师。
1895年曾两次访问德国,研究\"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同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交谈过。
1903年发表《数学原理》一书,并以论文《几何学基础》获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
19O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910年任剑桥大学讲师。
1914年又任该校三一学院研究员。同年加入工党。
1916年重新在三一学院任教。他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
1920年来华讲学,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其讲稿:《罗素五大讲演》曾在中国出版。罗素回国后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书中讨论了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1927年,罗素和夫人布拉克在英国彼得斯费尔德市附近创办一所私立学校,名友前希尔学校,实验他的教育理论,是当时英国的进步主义学校之一。
1935年离婚后,布拉克独自办到1939年。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和“爱的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品格的发展,而“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是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并深信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1948年11月20日,在对威斯敏斯特学校学生的一篇演说中,罗素令人震惊地指出,美国应该先发制人,用核武器彻底摧毁苏联,因为这样的后果要比苏联研制出核武器后爆发核战争好得多。但是之后罗素改变了看法,认为核武器裁军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并从此致力于核裁军运动。
1949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荣誉研究员。其间,他多次去美国讲学、访问和演讲。
1954年4月,针对氢弹爆破成功,罗素进一步意识到核武器将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于是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除了爱因斯坦在临终前签字外,约里奥·居里、汤川秀树和李诺·鲍林等多位科学家都在宣言上签字。
1950年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婚姻与道德》》)。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于1967年5月成立了一个民间法庭(后被称为“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1966年他与萨特等人组织\"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1968年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
1970年抗议以色列发动中东战争。
1970年2月2日卒于梅里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于1967年5月成立了一个民间法庭(后被称为“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  
主要著作
《论几何学的基础》 (1897年)
《莱布尼茨的哲学》 (1900年)
《数学原则》 (1903年)
《数学原理》 (3卷,与怀特海合著,1910年至1913年间完成)
《哲学问题》 (1917年)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 (1914年)
《逻辑原子主义哲学》 (1918至1919年)
《数理哲学导论》 (1919年)
《心的分析》 (1921年)
《物的分析》 (1927年)
《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 (1940年)
《西方哲学史》 (1945年)
《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 (1948年)
《我的哲学发展》 (1959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00: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07年2月2日,俄国化学家德米特利-伊凡诺维奇-门捷列夫(1834-1907)逝世
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生在西伯利亚。他从小热爱劳动,喜爱大自然,学习勤奋。
1860年门捷列夫在为著作《化学原理》一书考虑写作计划时,深为无机化学的缺乏系统性所困扰。于是,他开始搜集每一个已知元素的性质资料和有关数据,把前人在实践中所得成果,凡能找到的都收集在一起。人类关于元素问题的长期实践和认识活动,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他在研究前人所得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元素除有特性之外还有共性。例如,已知卤素元素的氟、氯、溴、碘,都具有相似的性质;碱金属元素锂、钠、钾暴露在空气中时,都很快就被氧化,因此都是只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有的金属例铜、银、金都能长久保持在空气中而不被腐蚀,正因为如此它们被称为贵金属。
于是,门捷列夫开始试着排列这些元素。他把每个元素都建立了一张长方形纸板卡片。在每一块长方形纸板上写上了元素符号、原子量、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然后把它们钉在实验室的墙上排了又排。经过了一系列的排队以后,他发现了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性。
因此,当有人将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看得很简单,轻松地说他是用玩扑克牌的方法得到这一伟大发现的,门捷列夫却认真地回答说,从他立志从事这项探索工作起,一直花了大约20年的功夫,才终于在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律。他把化学元素从杂乱无章的迷宫中分门别类地理出了一个头绪。此外,因为他具有很大的勇气和信心,不怕名家指责,不怕嘲讽,勇于实践,敢于宣传自己的观点,终于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为了纪念他的成就,人们将美国化学家希伯格在1955年发现的第101号新元素命名为Mendelevium,即“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00: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1848年2月2日,美墨战争结束
美墨战争(1846年~1848年)
1835年美国煽动墨西哥德克萨斯地区的种植园主叛乱,并入美国。墨西哥出兵镇压,美国派兵占领德克萨斯,并攻入墨西哥,5月美国对墨宣战。
1846年5月18日,泰勒率美军南下占领马塔莫斯,9月攻占蒙特雷,11月占领萨尔蒂约。同年6月卡尼率美军1700人西进,夺取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1847年2月,泰勒部在布埃纳维斯塔击溃墨西哥总统圣安纳率领的墨军1.4万人。3月,美军在总司令斯克特率1万美军在墨西哥湾韦拉克鲁斯登陆,29日,美军攻占韦拉克鲁斯。4月18日,美军击溃总统圣安纳主力和参谋部,5月5日,美军占领普埃布拉,逼近墨西哥城,8月美援军赶到,美军在康特列拉斯再次击败墨军。双方进行和谈,9月7日谈判破裂。9月8日,美军向墨西哥城发动进攻,被击退,12日,美军占领城外高地,炮轰城墙。14日美军攻入墨西哥城,16日控制全城实行军管。10月墨西哥总统被免职。
1847年11月11日安约当选墨西哥临时总统,1848年1月双方开始和谈。2月2日双方签定和约,墨西哥割让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上加利福尼亚。1848年6月12日,美军撤出墨西哥城,战争结束。
美国通过这场规模不算很大的战争夺取了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跃成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国,世所罕见。墨西哥丧失了大半国土,元气大伤。美国从此获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00: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罗素(1872-1970)逝世

伯特兰·罗素(1872-1970)Russell, Bertrand Arthur William(Third Earl Russell)

简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本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生于英国威尔士莫矛斯郡特雷莱克一个贵族世家。父母是思想激进的自由主义者,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祖父罗素伯爵是辉格党(自由党前身)著名政治家,在xxx女王时代曾两次出任首相。罗素年幼时,父母相继去世,他是在祖母照管和教育下长大的。家庭的自由主义传统和祖母的独立不羁的性格对罗素思想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罗素的童年很孤寂,他经常在家中荒凉失修的大花园里独自散步冥思,是大自然、书本和数学把他从孤独和绝望中拯救出来,特别是对数学的迷恋,成为他的主要兴趣。罗素一生兼有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重身份,以追求真理和正义为终生职志。作为哲学家,他的思想大致经历了绝对唯心主义、逻辑原子论、新实在论、中立一无论等几个阶段。他的主要贡献首先是在数理逻辑方面,他由数理逻辑出发,建立起来的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对真理的求索中,罗素从无门户之见,善于向各方面学习,善于自我省察,不断修改自己的观点。但他又从来不是关在书斋里不问世事的学者。从青年时代起,他一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追求并捍卫社会主义。

所获奖项: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生平记录

1872年5月,罗素生于英国曼摩兹郡的特雷克一个英国自由党贵族的家庭。

1880年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

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后在该学院讲逻辑和数学原理。大学前三年,他专攻数学,获数学荣誉学位考试的第七名。第四年转攻哲学,获伦理科学(当时的哲学)荣誉考试第一名。

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接着改学哲学。

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毕业后曾游学德国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政治和经济学院任讲师。

1895年曾两次访问德国,研究"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同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交谈过。

1903年发表《数学原理》一书,并以论文《几何学基础》获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

19O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910年任剑桥大学讲师。

1914年又任该校三一学院研究员。同年加入工党。

1916年重新在三一学院任教。他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

1920年来华讲学,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其讲稿:《罗素五大讲演》曾在中国出版。罗素回国后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书中讨论了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1927年,罗素和夫人布拉克在英国彼得斯费尔德市附近创办一所私立学校,名友前希尔学校,实验他的教育理论,是当时英国的进步主义学校之一。

1935年离婚后,布拉克独自办到1939年。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和“爱的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品格的发展,而“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是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并深信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1948年11月20日,在对威斯敏斯特学校学生的一篇演说中,罗素令人震惊地指出,美国应该先发制人,用核武器彻底摧毁苏联,因为这样的后果要比苏联研制出核武器后爆发核战争好得多。但是之后罗素改变了看法,认为核武器裁军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并从此致力于核裁军运动。

1949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荣誉研究员。其间,他多次去美国讲学、访问和演讲。

1954年4月,针对氢弹爆破成功,罗素进一步意识到核武器将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于是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除了爱因斯坦在临终前签字外,约里奥·居里、汤川秀树和李诺·鲍林等多位科学家都在宣言上签字。

1950年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婚姻与道德》》)。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于1967年5月成立了一个民间法庭(后被称为“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1966年他与萨特等人组织"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1968年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

1970年抗议以色列发动中东战争。

1970年2月2日卒于梅里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于1967年5月成立了一个民间法庭(后被称为“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 

主要著作

《论几何学的基础》 (1897年)
《莱布尼茨的哲学》 (1900年)
《数学原则》 (1903年)
《数学原理》 (3卷,与怀特海合著,1910年至1913年间完成)
《哲学问题》 (1917年)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 (1914年)
《逻辑原子主义哲学》 (1918至1919年)
《数理哲学导论》 (1919年)
《心的分析》 (1921年)
《物的分析》 (1927年)
《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 (1940年)
《西方哲学史》 (1945年)
《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 (1948年)
《我的哲学发展》 (1959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00: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1885年2月2日,米哈伊尔·伏龙芝出生
米哈伊尔·瓦西利维奇·伏龙芝(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Фрунзэ,1885年2月2日—1925年10月31日),苏联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共产党人、军事家、统帅。他于旧历1月21日出生于比什凯克一个来自比萨拉比亚的罗马尼亚农民移民家庭,1904年入圣彼得堡工业学院就读,并同年于此加入布尔什维克党组织。
1905年革命运动中伏龙芝因参加工人运动,被沙皇政府驱逐出圣彼得堡。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莫斯科委员会派遣伏龙芝到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和舒亚组织纺织工人政治罢工与工人代表苏维埃,领导了纺织工人战斗队支援莫斯科无产阶级十二月起义的红色普列斯尼亚区街垒战。1907年3月被沙俄政府逮捕,1907年-1910年两次判处死刑,在社会舆论与工人抗议的压力下,改判为10年苦役,终身流放。1915年8月从西伯利亚流放地潜逃入赤塔,进入一家布尔什维克当地的周报任编辑。1916年受布尔什维克党派遣到沙俄军队开展革命工作,在西方面军领导党的工作与明斯克地方工作。
二月革命后伏龙芝当选为明斯克民警局局长、西方面军前线委员会委员、明斯克苏维埃执委、明斯克和维尔诺省农民代表苏维埃主席。1917年8月任明斯克区革命军参谋长,领导当地镇压科尔尼洛夫将军叛乱。同年9月去莫斯科附近的纺织工人城市舒亚,当选为当地苏维埃主席与党的领导人。十月革命时组织了一支由舒沃与伊万诺沃纺织工人与拥护革命的士兵的2000人的队伍支援莫斯科十月武装起义。1918年春季伏龙芝当选为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省苏维埃执委会主席、省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省军事委员。1918年夏天参加镇压莫斯科左派社会革命党叛乱以及雅罗斯拉夫尔反革命叛乱。此后任雅罗斯拉夫尔军区政治委员,领导组建苏俄红军工作。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伏龙芝于1918年12月任东方面军第4集团军司令,次年3月起任东方面军南军队集群司令,下辖第4集团军、土耳其斯坦集团军,4月10日起又编入第1集团军与第5集团军),指挥了击破高尔察克白军的布古鲁斯兰、别列别伊、乌法战役。7月任东方面军司令,指挥了解放乌拉尔。8月任土耳其斯坦方面军司令,歼灭了高尔察克军队南集群,打通了与中亚革命者的联系。1920年当选为全俄苏维埃中央执委与俄共土耳其斯坦委员会委员。1920年9月,伏龙芝被任命为南方面军司令员,击破了弗兰格尔白军对顿巴斯的进攻,成功地强渡锡瓦什湖全歼克里木半岛的白军,这标志着国内战争大规模战斗行动的胜利结束。
1920年至1924年任革命军事委员会驻乌克兰特派员指挥乌克兰与克里木的武装部队、乌克兰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乌克兰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乌克兰经济委员会副主席。1924年3月苏联共产党中央任命伏龙芝为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与副陆海军人民委员,以削弱托洛茨基对苏联军队的掌握。同年4月兼任苏联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军事学院(现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1925年1月苏共中央解除了托洛茨基的军事职务,由伏龙芝接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与陆海军人民委员。1921年当选为俄共(布)中央委员,1924年起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伏龙芝在苏共中央的领导下,开展了苏联的军事体制改革。国内战争结束后,1921年列宁在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当时国内经济及其困难,工业总产值不到1913年的四分之一,而红军兵力达到了550万人。伏龙芝提出了常备军与民兵相结合的国防体制,到1925年红军人数仅有56.2万,但整个国防力量并未削弱。
1925年10月29日伏龙芝住院治疗胃溃疡,死于手术台上。
其著作编成《伏龙芝选集》各卷出版。
他为中亚各国脱离沙俄的统治有很大的功劳。苏联成立后,苏共曾把吉尔吉斯的首府比什凯克市改名伏龙芝,以纪念他的功劳。但吉尔吉斯从前苏联独立之后,又把名称回退了。但伏龙芝仍被比什凯克纪念,市中心的一座博物馆与一条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帕米尔一座高山以伏龙芝的名字命名。
在俄罗斯,伏龙芝仍是荣誉的象征。陆军第二步兵师以伏龙芝命名。莫斯科一座地铁站称“伏龙芝站”,并立有伏龙芝雕像。俄罗斯最高军事学院仍以其名字命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00: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69年2月2日──中国数学家熊庆来逝世

熊庆来

  熊庆来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现代数学的耕耘者,为我国数学教学和研究作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不愧为数学界的一代宗



  熊庆来,字迪之,清代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息宰村。他自幼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再加上非凡的记

忆力与天才的语言接受能力,常令教育过他的中外教师惊叹不已。191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云南教育司主持的留学比利时公费生,但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只得转赴法国,在格诺大学、巴黎大学等大学攻读数学,获理科硕士学位。他用法文撰写发表了《无穷极之

函数问题》等多篇论文,以其独特精辟严谨的论证获得法国数学界的交口赞誉。 

  1921年熊庆来学成归国,先后在云南甲重工业学校、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大学、西北大学、 清华大学担任教

授和系主任。他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近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和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3所大学的数学系,

以及中国数学报。培养了华罗康、陈省身、吴大任、庄圻泰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数学家。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赵九章、钱伟长

、彭恒五等也是熊庆来到清华大学后培养出来的学生。这期间他潜心于学术研究与著述,编写的《高等数学分析》等10多种大学教材

是当时第一次用中文写成的数学教科书。

  熊庆来在“函数理论”领域造诣很深。1932年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了瑞士苏黎世国际数学家大会,后到法国普旺加烈学院从事

了两年数论的研究,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此间,熊庆来写成了论文《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

纯函数》,该文中定义的无穷极,被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又称“熊氏定理”,被载入世界数学史册,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

地位。

  作为一位学者,熊庆来自早期从事教育工作起,就把培育人才当作头等大事。对于有培养前途的穷学生他总是解囊相助。著名的

物理学家严济慈,因得到熊庆来资助才得以出国深造。为资助严济慈,当自己经济拮据时,熊庆来不惜让夫人当去自己御寒的皮大衣

。华罗庚青年时代,因家贫念完初中就无力继续上学,熊庆来在看了他发表的《论苏子驹教授的五次方程之解不能成立》论文之后,

发现华罗庚是一个数学人才,立即把他请到清华大学,安排在数学系图书馆任助理员,破格任助教工作,后直接升为教授,并前往英

国留学,终于把他造就成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熊庆来既是千里马又是伯乐,除自己在数学研究领域内攀登上科学高峰之外,还着意

提携后进,让后者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上另一个数学高峰,为我国数学界创建了一种识才、爱才、育才的优良传统,他的慧眼卓识是

我国科学家的典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缪云台、龚自知、方国瑜等人的推荐下,熊庆来接受云南省主席龙云的聘请,出任云南大学校长,为云

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的云大,只有3个学院,39个教授,8个讲师,302个学生,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不高。熊庆来利

用抗战初期各方人才大量涌入昆明的机会,广延人才,延聘了全国著名教授吴文藻、顾领刚、白寿彝、楚图南、费孝通、吴暗、赵忠

尧、刘文典、张奚若、方国瑜等187名专任教授和40名兼任教授,还延聘了一些外国教授,使云大成为与西南联大同享盛名的又一处

著名专家学者荟萃之地,教学质量因此跃入全国名牌大学之列,被吸收进《大英百科全书》之中;他把云大扩充成5个学院,18个系

,3个专修科,1个先修班的多学院、多学科的综合大学,学生人数达1100多人,1939年又创办了云大附中;他还不断充实图。书教学

设备,使图书馆藏书达十余万册,理科各系都有比较完善的实验室和标本资料室,医学院拥有附属医院及解剖室,农学院有实验农场

,数学系在东郊凤凰山建立了天文台,工学院有实习工厂,航空系有飞机3架,这在全国高校中是罕有的;他亲自作了《云南大学校

歌》,制定了“诚、正、敏、毅”的校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诚实、正直、聪敏又有坚毅的学习精神。在熊庆来任校长的12年里,

云大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日新月异,被认为是云南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l949年熊庆来在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会议期间,不幸患脑溢血而致右半身瘫痪,但他并未向病魔屈服,以顽强的毅

力用左手学会写字,艰难地投人数学研究工作。1957年熊庆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不顾台湾当局的引诱与威胁,毅然回到祖

国,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以及全国政协委员。耄耄之年的熊庆来以残而不废之身“尽瘁

于祖国的学术事业”,并培养了杨乐、张广厚两位国际知名的数学家。1969年2月2日熊庆来去世,长眠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00: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96年2月2日,中国民主党派领导人李沛瑶被害
李沛瑶(1933-1996.2.2.),广西苍梧人。其父为李济深。1952年入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系学习。1957年毕业后,任江西省南昌航空学校教师。1958年后,历任国营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技术员、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8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年任政协江西省委员会常委,民革江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7年当选为民革第六届中央委员。1988年任政协江西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民革江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民革第七届中央副主席。198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部长。1992年当选为民革第八届中央主席。1993年3月任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6年2月2日遇刺身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00: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基伟同志

1997年2月2日 秦基伟同志逝世


  秦基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军委原常委,原国务委员,国防部原部长。

  秦基伟同志1914年11月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区秦罗庄。秦罗庄全村人家都姓秦,是一个世代租种罗姓地主庄田的穷苦山村,故名秦罗庄。秦 基伟8岁丧父,10岁又失去了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孤身一人守着祖辈留下的破草屋苦捱时光。
  小小年纪,挖野菜、砍柴卖、放牛、打短工,什么苦事秦基伟都做过,在孤苦的生活环境中顽强成长起来,养成了勤劳、能干的品质和刚毅、勇敢的性格。村里有家外来户剥削致富,为富不仁,秦基伟常在深夜到他家门口,不是在门上靠个稻草人就是放块大石头,次日天明富人开门,要么被吓一大跳,要么被砸得皮破血出。小伙伴们常在一起劳动、玩耍,他常说:“将来,我一定要让那些地主恶霸倒过来走路,看他们还敢不敢欺负咱们。”革命一兴起,秦基伟就参加了儿童团、少先队,1927年加入义勇队,参加了黄麻起义。这年,他刚刚13岁,被乡亲们誉为“红色少年”。
  秦基伟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1月,秦基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营二连连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在著名的黄安战役中,城东嶂山阵地失守,他率部护卫着总指挥徐向前直奔火线,指挥部队夺回了阵地。在开创川陕苏区的斗争中,任方面军警卫团团长、红三十一军第二七四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随后参加长征和西路军行动,在西路军任总部四局长。1937年1月,率少数作战部队掩护西路军总后勤部,在冰天雪地里艰难行进,被敌骑兵分割包围于甘肃临泽。他协助总后勤部部长郑义斋指挥坚守,苦战数日,终于突出重围。西路军失利后,经历九死一生回到延安。
  抗日战争爆发,秦基伟受命以“游击战教官”身份只身前往山西太谷一带组织抗日武装。不到一月就组织了300余名各界爱国青年攻下太谷县城,夺步枪17支,打出了“太谷抗日游击队”旗号,任总指挥,率队上了太行山,开始了创建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1937年1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支队组成,对外称“秦赖支队”,秦基伟任司令员。到1938年春,秦赖支队发展到五千余人,在17个县内建立了拥有百余万人口的游击 根据地,威震晋中。4月,参加粉碎日寇晋东南九路大“扫荡”战斗。此战之后我党组建晋冀豫军区,秦基伟任第一(晋中)军分区司令员。
  1940年6月,秦基伟调任一二九师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1941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带领军民渡过了抗战最艰苦的时期,被誉为不怕苦的“咬牙干部”。每战必亲临前沿侦察、指挥。1945年8月,他身穿便衣,腰插菜刀,夜闯太行山下小根村日寇炮楼,老区人民说他像走亲戚一样就炸飞了炮楼,称他为“秦大胆”。后任太行军区司令员,率领部队和民兵展开大反攻。攻打临城时,敌人火力强大,我军伤亡极重,他亲自端机关枪压制敌人的火力,掩护部队冲入敌阵夺取胜利。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河南博爱王卜昌地区成立,秦基伟任司令员。为配合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他率部强渡黄河挺进豫西,楔入八百里伏牛山,连克县城15座。尔后攻洛阳,战南阳,克郑州,参加淮海决战。
  1949年2月,九纵队整编为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五军,秦基伟任军长,参加了渡 江、两广、解放大西南战役。
  1951年3月,经三次请缨,秦基伟率领被改编为志愿军的第三兵团十五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14日,开始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十五军是坚守上甘岭的主力部队,面对美军6.2万余人、118辆战车、350门大炮、3000多架次飞机以及投下的200多万发炮弹、万余枚炸弹,十五军坚守上甘岭40余天,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把美军牢牢钉在上甘岭前,打得骄横的侵略者只好再在谈判桌前低下头来,从而加速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进程。
  1953年6月16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了秦基伟。
  1955年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
  1975年10月秦基伟调入北京军区,先后任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司令员。
  1981年,受中央军委委托,秦基伟成功地组织了著名的华北实兵实弹战役大演习。
  1984年国庆35周年,秦基伟担任了大阅兵总指挥。1988年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授予上将军衔。
  1988年,秦基伟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副委员长。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   
  1997年2月2日,秦基伟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00: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罗素(1872-1970)逝世

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Russell, Bertrand Arthur William(Third Earl Russell)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72-1970 国籍:英国

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本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生于英国威尔士莫矛斯郡特雷莱克一个贵族世家。父母是思想激进的自由主义者,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祖父罗素伯爵是辉格党(自由党前身)著名政治家,在xxx女王时代曾两次出任首相。罗素年幼时,父母相继去世,他是在祖母照管和教育下长大的。家庭的自由主义传统和祖母的独立不羁的性格对罗素思想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罗素的童年很孤寂,他经常在家中荒凉失修的大花园里独自散步冥思,是大自然、书本和数学把他从孤独和绝望中拯救出来,特别是对数学的迷恋,成为他的主要兴趣。罗素一生兼有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重身份,以追求真理和正义为终生职志。作为哲学家,他的思想大致经历了绝对唯心主义、逻辑原子论、新实在论、中立一无论等几个阶段。他的主要贡献首先是在数理逻辑方面,他由数理逻辑出发,建立起来的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对真理的求索中,罗素从无门户之见,善于向各方面学习,善于自我省察,不断修改自己的观点。但他又从来不是关在书斋里不问世事的学者。从青年时代起,他一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追求并捍卫社会主义。

所获奖项: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学科成就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分析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生平记录


1872年5月,罗素生于英国曼摩兹郡的特雷克一个英国自由党贵族的家庭。

1880年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

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后在该学院讲逻辑和数学原理。大学前三年,他专攻数学,获数学荣誉学位考试的第七名。第四年转攻哲学,获伦理科学(当时的哲学)荣誉考试第一名。

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接着改学哲学。

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毕业后曾游学德国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政治和经济学院任讲师。

1895年曾两次访问德国,研究"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同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交谈过。

1903年发表《数学原理》一书,并以论文《几何学基础》获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

19O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910年任剑桥大学讲师。

1914年又任该校三一学院研究员。同年加入工党。

1916年重新在三一学院任教。他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

1920年来华讲学,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其讲稿:《罗素五大讲演》曾在中国出版。罗素回国后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书中讨论了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1927年,罗素和夫人布拉克在英国彼得斯费尔德市附近创办一所私立学校,名友前希尔学校,实验他的教育理论,是当时英国的进步主义学校之一。

1935年离婚后,布拉克独自办到1939年。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和“爱的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品格的发展,而“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是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并深信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1948年11月20日,在对威斯敏斯特学校学生的一篇演说中,罗素令人震惊地指出,美国应该先发制人,用核武器彻底摧毁苏联,因为这样的后果要比苏联研制出核武器后爆发核战争好得多。但是之后罗素改变了看法,认为核武器裁军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并从此致力于核裁军运动。

1949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荣誉研究员。其间,他多次去美国讲学、访问和演讲。

1954年4月,针对氢弹爆破成功,罗素进一步意识到核武器将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于是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除了爱因斯坦在临终前签字外,约里奥·居里、汤川秀树和李诺·鲍林等多位科学家都在宣言上签字。

1950年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婚姻与道德》》)。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于1967年5月成立了一个民间法庭(后被称为“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1966年他与萨特等人组织"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1968年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

1970年抗议以色列发动中东战争。

1970年2月2日卒于梅里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于1967年5月成立了一个民间法庭(后被称为“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  



评价罗素

  罗素学识渊博,通晓的学科之多大概是20世纪学者们少有的。而且,他在哲学、数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他的哲学观点多变,以善于吸取别人见解、勇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而著称。早期是属于新实在主义的,晚年逐渐转向逻辑实证主义。




主要著作

《论几何学的基础》 (1897年)
《莱布尼茨的哲学》 (1900年)
《数学原则》 (1903年)
《数学原理》 (3卷,与怀特海合著,1910年至1913年间完成)
《哲学问题》 (1917年)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 (1914年)
《逻辑原子主义哲学》 (1918至1919年)
《数理哲学导论》 (1919年)
《心的分析》 (1921年)
《物的分析》 (1927年)
《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 (1940年)
《西方哲学史》 (1945年)
《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 (1948年)
《我的哲学发展》 (1959年)



城市:罗素
罗素Russell
罗素位于新西兰的北岛。历史名镇拉塞尔可以经公路到达,但是更方便的是可以在派希亚乘坐迷人的渡船到那里。在捕鲸和商贸时代,拉塞尔是太平洋著名的地狱之门;后来它成为了新西兰的第一个首都城市。今天,他是度假小镇,有许多商店,餐馆和酒吧。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拉塞尔灿烂的历史,可以参观鲍姆帕利尔剧场和博物馆。基督教堂依然承受着来自毛利人战争带来的伤痕。在码头,你可以驾船去猎取青枪鱼、金枪鱼和鲨鱼。在长长的海滩附近,是一个无可挑剔的游泳场地。
实用信息:人口大约1140,有信息中心,往返派希亚的轮渡服务,往返奥普阿的轮渡服务。

在罗素(Russell)
Activities (13)
住宿 (27)
交通 (2)

开车离罗素(Russell)近的其它城镇:
派希亚 (Paihia) (15 minutes)
怀唐伊 (Waitangi) (17 minutes)
凯利凯利 (Kerikeri) (30 minutes)

乘火车离罗素(Russell)近的其它城镇:
罗素 (Russell) does not have any rail stations.

乘飞机离罗素(Russell)近的其它城镇:
罗素 (Russell) does not have scheduled passenger air services.
最近的飞机场在凯利凯利(Kerikeri) (30 minute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00: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35年2月2日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
<img></img>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

  1935年2月,我党在上海文化界的领导人之一田汉同志创作电影剧本《风云儿女》还没有完成,就突然被敌人逮捕了。

  田汉身在监狱,眼望牢房的铁窗,日寇铁蹄践踏我国土的惨象和东北抗日义勇军英勇搏斗的情景,不时在他脑中闪过,怒火在他心里燃烧。就这样,《义勇军进行曲》那火一般的诗句,开始在他的脑海里奔腾起来,可是,往哪写呢?手上?衣服上?都不行,写下来也无法传递出去,无法交给党组??/span>

  正当他心急如焚的时候,突然在牢房的一个墙角捡到一个香烟盒。就这样,《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被写在那张巴掌大的烟拿纸上,又经过一双双忠实可靠的手传到党组织负责人夏衍同志那里。

  聂耳得知田汉被捕的消息,他很快找到接替田汉工作的夏衍,激动地说:“听说田汉先生的《风云儿女》有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请交给我谱曲好吗?”没等夏衍回答,他又坚定地说:“请交给我干,我想田先生一定满意的!”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聂耳细读着歌词,胸中怒潮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他心底产生,一串串音符从他的笔端流泻到纸上。《义勇军进行曲》就这样创作出来了。


<img></img>

电影《风云儿女》剧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00: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熊庆来像

1969年2月2日 我国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逝世



  熊庆来(1893.9.11~1969)中国数学家,云南省弥勒人,字迪之。1911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1915~1920年先后就读于法国格伦诺布尔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任南京东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1931年再次赴法学习,专攻函数论,获博士学位后于1934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任云南大学校长。1949年出席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遂留在法国从事数学研究。他于1957年由巴黎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他主要从事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1930年他在清华大学当数学系主任时,从学术杂志上发现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方面的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让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在他的培育下,华罗庚成为闻名世界的数学家。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如数学家徐宝禄、段学复、庄圻泰,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钱三强、赵九章,化学家柳大纲等均是他的学生。在60年代,他已70多岁,还抱病指导两个后来也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年轻人,他们是杨乐和张广厚。所以他既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同时也是识千里马的伯乐。中国数学界的一代宗师熊庆来

  熊庆来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现代数学的耕耘者,为我国数学教学和研究作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不愧为数学界的一代宗师

  熊庆来,字迪之,清代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息宰村。他自幼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再加上非凡的记忆力与天才的语言接受能力,常令教育过他的中外教师惊叹不已。191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云南教育司主持的留学比利时公费生,但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只得转赴法国,在格诺大学、巴黎大学等大学攻读数学,获理科硕士学位。他用法文撰写发表了《无穷极之函数问题》等多篇论文,以其独特精辟严谨的论证获得法国数学界的交口赞誉。 

  1921年熊庆来学成归国,先后在云南甲重工业学校、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大学、西北大学、 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和系主任。他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近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和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3所大学的数学系,以及中国数学报。培养了华罗康、陈省身、吴大任、庄圻泰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数学家。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赵九章、钱伟长、彭恒五等也是熊庆来到清华大学后培养出来的学生。这期间他潜心于学术研究与著述,编写的《高等数学分析》等10多种大学教材是当时第一次用中文写成的数学教科书。

  熊庆来在“函数理论”领域造诣很深。1932年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了瑞士苏黎世国际数学家大会,后到法国普旺加烈学院从事了两年数论的研究,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此间,熊庆来写成了论文《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该文中定义的无穷极,被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又称“熊氏定理”,被载入世界数学史册,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作为一位学者,熊庆来自早期从事教育工作起,就把培育人才当作头等大事。对于有培养前途的穷学生他总是解囊相助。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因得到熊庆来资助才得以出国深造。为资助严济慈,当自己经济拮据时,熊庆来不惜让夫人当去自己御寒的皮大衣。华罗庚青年时代,因家贫念完初中就无力继续上学,熊庆来在看了他发表的《论苏子驹教授的五次方程之解不能成立》论文之后,发现华罗庚是一个数学人才,立即把他请到清华大学,安排在数学系图书馆任助理员,破格任助教工作,后直接升为教授,并前往英国留学,终于把他造就成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熊庆来既是千里马又是伯乐,除自己在数学研究领域内攀登上科学高峰之外,还着意提携后进,让后者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上另一个数学高峰,为我国数学界创建了一种识才、爱才、育才的优良传统,他的慧眼卓识是我国科学家的典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缪云台、龚自知、方国瑜等人的推荐下,熊庆来接受云南省主席龙云的聘请,出任云南大学校长,为云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的云大,只有3个学院,39个教授,8个讲师,302个学生,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不高。熊庆来利用抗战初期各方人才大量涌入昆明的机会,广延人才,延聘了全国著名教授吴文藻、顾领刚、白寿彝、楚图南、费孝通、吴暗、赵忠尧、刘文典、张奚若、方国瑜等187名专任教授和40名兼任教授,还延聘了一些外国教授,使云大成为与西南联大同享盛名的又一处著名专家学者荟萃之地,教学质量因此跃入全国名牌大学之列,被吸收进《大英百科全书》之中;他把云大扩充成5个学院,18个系,3个专修科,1个先修班的多学院、多学科的综合大学,学生人数达1100多人,1939年又创办了云大附中;他还不断充实图。书教学设备,使图书馆藏书达十余万册,理科各系都有比较完善的实验室和标本资料室,医学院拥有附属医院及解剖室,农学院有实验农场,数学系在东郊凤凰山建立了天文台,工学院有实习工厂,航空系有飞机3架,这在全国高校中是罕有的;他亲自作了《云南大学校歌》,制定了“诚、正、敏、毅”的校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诚实、正直、聪敏又有坚毅的学习精神。在熊庆来任校长的12年里,云大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日新月异,被认为是云南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l949年熊庆来在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会议期间,不幸患脑溢血而致右半身瘫痪,但他并未向病魔屈服,以顽强的毅力用左手学会写字,艰难地投人数学研究工作。1957年熊庆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不顾台湾当局的引诱与威胁,毅然回到祖国,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以及全国政协委员。耄耄之年的熊庆来以残而不废之身“尽瘁于祖国的学术事业”,并培养了杨乐、张广厚两位国际知名的数学家。1969年2月2日熊庆来去世,长眠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00: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熊庆来(1893.9.11~1969)中国数学家,云南省弥勒人,字迪之。1911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1915~1920年先后就读于法国格伦诺布尔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任南京东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1931年再次赴法学习,专攻函数论,获博士学位后于1934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任云南大学校长。1949年出席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遂留在法国从事数学研究。他于1957年由巴黎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他主要从事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1930年他在清华大学当数学系主任时,从学术杂志上发现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方面的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让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在他的培育下,华罗庚成为闻名世界的数学家。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如数学家徐宝禄、段学复、庄圻泰,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钱三强、赵九章,化学家柳大纲等均是他的学生。在60年代,他已70多岁,还抱病指导两个后来也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年轻人,他们是杨乐和张广厚。所以他既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同时也是识千里马的伯乐。中国数学界的一代宗师熊庆来

  熊庆来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现代数学的耕耘者,为我国数学教学和研究作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不愧为数学界的一代宗师

  熊庆来,字迪之,清代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息宰村。他自幼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再加上非凡的记忆力与天才的语言接受能力,常令教育过他的中外教师惊叹不已。191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云南教育司主持的留学比利时公费生,但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只得转赴法国,在格诺大学、巴黎大学等大学攻读数学,获理科硕士学位。他用法文撰写发表了《无穷极之函数问题》等多篇论文,以其独特精辟严谨的论证获得法国数学界的交口赞誉。 

  1921年熊庆来学成归国,先后在云南甲重工业学校、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大学、西北大学、 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和系主任。他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近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和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3所大学的数学系,以及中国数学报。培养了华罗康、陈省身、吴大任、庄圻泰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数学家。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赵九章、钱伟长、彭恒五等也是熊庆来到清华大学后培养出来的学生。这期间他潜心于学术研究与著述,编写的《高等数学分析》等10多种大学教材是当时第一次用中文写成的数学教科书。

  熊庆来在“函数理论”领域造诣很深。1932年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了瑞士苏黎世国际数学家大会,后到法国普旺加烈学院从事了两年数论的研究,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此间,熊庆来写成了论文《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该文中定义的无穷极,被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又称“熊氏定理”,被载入世界数学史册,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作为一位学者,熊庆来自早期从事教育工作起,就把培育人才当作头等大事。对于有培养前途的穷学生他总是解囊相助。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因得到熊庆来资助才得以出国深造。为资助严济慈,当自己经济拮据时,熊庆来不惜让夫人当去自己御寒的皮大衣。华罗庚青年时代,因家贫念完初中就无力继续上学,熊庆来在看了他发表的《论苏子驹教授的五次方程之解不能成立》论文之后,发现华罗庚是一个数学人才,立即把他请到清华大学,安排在数学系图书馆任助理员,破格任助教工作,后直接升为教授,并前往英国留学,终于把他造就成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熊庆来既是千里马又是伯乐,除自己在数学研究领域内攀登上科学高峰之外,还着意提携后进,让后者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上另一个数学高峰,为我国数学界创建了一种识才、爱才、育才的优良传统,他的慧眼卓识是我国科学家的典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缪云台、龚自知、方国瑜等人的推荐下,熊庆来接受云南省主席龙云的聘请,出任云南大学校长,为云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的云大,只有3个学院,39个教授,8个讲师,302个学生,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不高。熊庆来利用抗战初期各方人才大量涌入昆明的机会,广延人才,延聘了全国著名教授吴文藻、顾领刚、白寿彝、楚图南、费孝通、吴暗、赵忠尧、刘文典、张奚若、方国瑜等187名专任教授和40名兼任教授,还延聘了一些外国教授,使云大成为与西南联大同享盛名的又一处著名专家学者荟萃之地,教学质量因此跃入全国名牌大学之列,被吸收进《大英百科全书》之中;他把云大扩充成5个学院,18个系,3个专修科,1个先修班的多学院、多学科的综合大学,学生人数达1100多人,1939年又创办了云大附中;他还不断充实图。书教学设备,使图书馆藏书达十余万册,理科各系都有比较完善的实验室和标本资料室,医学院拥有附属医院及解剖室,农学院有实验农场,数学系在东郊凤凰山建立了天文台,工学院有实习工厂,航空系有飞机3架,这在全国高校中是罕有的;他亲自作了《云南大学校歌》,制定了“诚、正、敏、毅”的校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诚实、正直、聪敏又有坚毅的学习精神。在熊庆来任校长的12年里,云大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日新月异,被认为是云南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l949年熊庆来在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会议期间,不幸患脑溢血而致右半身瘫痪,但他并未向病魔屈服,以顽强的毅力用左手学会写字,艰难地投人数学研究工作。1957年熊庆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不顾台湾当局的引诱与威胁,毅然回到祖国,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以及全国政协委员。耄耄之年的熊庆来以残而不废之身“尽瘁于祖国的学术事业”,并培养了杨乐、张广厚两位国际知名的数学家。1969年2月2日熊庆来去世,长眠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00: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58年2月2日中共中央提出“全国大跃进”的口号
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我们的行动口号--反对浪费,勤俭建国!》。社论根据南宁会议的精神,提出了国民经济“全国大跃进”的口号,指出“我们的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副业也要大跃进。”

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社论在分析了当前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后,再次批评了反冒进,说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对整个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名为“冒进”,实为反跃进。社论对什么叫“跃进”作了解释,认为跃进与冒进有原则的不同,它是在群众运动的高潮中,千方百计,打破常规,采取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技术,以比通常快得多的速度,迈大步前进。社论要求打破一切右倾保守思想,苦战3年使全国大部分省区基本改变面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00: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基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军委原常委,原国务委员,国防部原部长。

  秦基伟同志1914年11月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区秦罗庄。秦罗庄全村人家都姓秦,是一个世代租种罗姓地主庄田的穷苦山村,故名秦罗庄。秦 基伟8岁丧父,10岁又失去了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孤身一人守着祖辈留下的破草屋苦捱时光。
  小小年纪,挖野菜、砍柴卖、放牛、打短工,什么苦事秦基伟都做过,在孤苦的生活环境中顽强成长起来,养成了勤劳、能干的品质和刚毅、勇敢的性格。村里有家外来户剥削致富,为富不仁,秦基伟常在深夜到他家门口,不是在门上靠个稻草人就是放块大石头,次日天明富人开门,要么被吓一大跳,要么被砸得皮破血出。小伙伴们常在一起劳动、玩耍,他常说:“将来,我一定要让那些地主恶霸倒过来走路,看他们还敢不敢欺负咱们。”革命一兴起,秦基伟就参加了儿童团、少先队,1927年加入义勇队,参加了黄麻起义。这年,他刚刚13岁,被乡亲们誉为“红色少年”。
  秦基伟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1月,秦基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营二连连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在著名的黄安战役中,城东嶂山阵地失守,他率部护卫着总指挥徐向前直奔火线,指挥部队夺回了阵地。在开创川陕苏区的斗争中,任方面军警卫团团长、红三十一军第二七四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随后参加长征和西路军行动,在西路军任总部四局长。1937年1月,率少数作战部队掩护西路军总后勤部,在冰天雪地里艰难行进,被敌骑兵分割包围于甘肃临泽。他协助总后勤部部长郑义斋指挥坚守,苦战数日,终于突出重围。西路军失利后,经历九死一生回到延安。
  抗日战争爆发,秦基伟受命以“游击战教官”身份只身前往山西太谷一带组织抗日武装。不到一月就组织了300余名各界爱国青年攻下太谷县城,夺步枪17支,打出了“太谷抗日游击队”旗号,任总指挥,率队上了太行山,开始了创建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1937年1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支队组成,对外称“秦赖支队”,秦基伟任司令员。到1938年春,秦赖支队发展到五千余人,在17个县内建立了拥有百余万人口的游击 根据地,威震晋中。4月,参加粉碎日寇晋东南九路大“扫荡”战斗。此战之后我党组建晋冀豫军区,秦基伟任第一(晋中)军分区司令员。
  1940年6月,秦基伟调任一二九师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1941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带领军民渡过了抗战最艰苦的时期,被誉为不怕苦的“咬牙干部”。每战必亲临前沿侦察、指挥。1945年8月,他身穿便衣,腰插菜刀,夜闯太行山下小根村日寇炮楼,老区人民说他像走亲戚一样就炸飞了炮楼,称他为“秦大胆”。后任太行军区司令员,率领部队和民兵展开大反攻。攻打临城时,敌人火力强大,我军伤亡极重,他亲自端机关枪压制敌人的火力,掩护部队冲入敌阵夺取胜利。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河南博爱王卜昌地区成立,秦基伟任司令员。为配合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他率部强渡黄河挺进豫西,楔入八百里伏牛山,连克县城15座。尔后攻洛阳,战南阳,克郑州,参加淮海决战。
  1949年2月,九纵队整编为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五军,秦基伟任军长,参加了渡 江、两广、解放大西南战役。
  1951年3月,经三次请缨,秦基伟率领被改编为志愿军的第三兵团十五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14日,开始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十五军是坚守上甘岭的主力部队,面对美军6.2万余人、118辆战车、350门大炮、3000多架次飞机以及投下的200多万发炮弹、万余枚炸弹,十五军坚守上甘岭40余天,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把美军牢牢钉在上甘岭前,打得骄横的侵略者只好再在谈判桌前低下头来,从而加速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进程。
  1953年6月16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了秦基伟。
  1955年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
  1975年10月秦基伟调入北京军区,先后任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司令员。
  1981年,受中央军委委托,秦基伟成功地组织了著名的华北实兵实弹战役大演习。
  1984年国庆35周年,秦基伟担任了大阅兵总指挥。1988年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授予上将军衔。
  1988年,秦基伟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副委员长。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   
  1997年2月2日,秦基伟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00: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1996年2月2日
中国民主党派领导人李沛瑶被害

<img></img>

李沛瑶同志(中)在人大会议主席台上(1995)

  1996年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沛瑶被其警卫杀害,终年63岁。这一事件引起人们对社会治安问题及安全感的极大关注。
1996年2月2日 李沛瑶不幸遇害



    1996年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沛瑶被其警卫杀害,终年63岁。这一事件引起人们对社会治安问题及安全感的极大关注。



    李沛瑶同志,广西苍梧人,1933年1月1日生于香港。1957年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专业毕业。1957年至1958年任南昌航空学校教师。1958年至1987年历任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技术员、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1年后,历任民革江西省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副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劳动部副部长,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李沛瑶同志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新一代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李沛瑶同志是著名爱国将领、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李济深先生的儿子。李沛瑶同志与李济深先生虽然成长于两个迥然不同的时代,但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为国家统一、中华振兴而奋斗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李沛瑶同志自小受父亲的熏陶,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他逐步走上了民革中央和全国人大的领导岗位,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同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在合作共事中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李沛瑶同志是在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将这一制度载入宪法之后,走上民革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领导岗位的。他虽然长期从事技术工作,但由于熟悉历史传统以及勤奋学习和深入研究,使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深刻的理解。他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民革本身就是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个共同目标团结奋斗的产物。他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要经受两个考验,一是同共产党长期合作的考验,一是担负起参政党历史责任的考验。这就要求民主党派从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上都要转变和发展,围绕参政党的性质和职能来搞好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他多次强调,民革要充分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参政党,就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增强组织活力,建立健全参政党的机制,也要善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认真研究和解决在自身建设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他认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革作为参政党的基本职能,这个职能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也越能体现民革自身存在的价值。参政议政就是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献计献策,提出可供决策参考的建议。民主监督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有组织地开展,当前要着重在反腐倡廉、立法执法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履行监督,当好共产党的诤友,并接受共产党的监督。



    李沛瑶同志言行一致,对民革的工作非常投入,非常热爱。为从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把民革建设成适应时代要求的参政党,李沛瑶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创了民革工作的新局面。1992年以来,在他亲自带队和组织下,就智力支边扶贫、抑制通货膨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区域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等重大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很有价值、见地深刻的建议。这些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他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李沛瑶同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知识分子代表。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地走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大学毕业后,他自愿下到基层,接受锻炼,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整整干了30年。他虚心向工人学习,与群众打成一片,受到工人们的尊敬和赞扬,被树为“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的典型”。他刻苦钻研业务,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过《锻造、冲压工作技术问答》等专著,是一位在冲压、设备电气等方面造诣颇深的专家。他参加过多种新型飞机的研制和设计,主持完成了多项较大的技术革新项目,多次被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技术革新能手”等称号。他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与工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培养了深入群众,实事求是的思想和工作作风。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出差回厂看望同事,工人们握着他的手仍亲切地称他“李师傅”。在担任劳动部和全国总工会领导职务期间,他提出,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并且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从事劳动部和工会的具体工作,必须从这个根本点出发。他对劳动用人、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等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意见。他特别注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劳动保护问题作了深入研究,一再强调要高度重视生产安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的当天,他带队上街宣讲,解答问题。他对危害人民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和各种不正之风极为痛恨,力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依法治理。并且身体力行,坚决斗争。2月2日凌晨,当罪犯进入居所行窃时,他进行了严厉斥责和教育,当罪犯持刀行凶时,他虽年过花甲,仍与凶残的罪犯进行英勇搏斗,不幸牺牲。他的英勇精神和浩然正气,永留人间!



    李沛瑶同志作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十分关心祖国统一大业,曾就祖国统一问题发表过不少文章和讲话,表达盼望和平统一的殷殷之情。他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宣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他利用父辈的关系和影响,广泛联系台湾和海外亲友,沟通感情,介绍国内情况,为祖国和平统一做了大量工作。他曾致电台湾国民党领导人,提出遵循孙中山先生遗教,加强两岸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建议。他在遇害前两天,还主持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纪念江泽民主席关于台湾问题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的座谈会。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严正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的图谋。他一贯认为中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



    李沛瑶同志十分重视对外友好工作,他曾多次率团出访,广泛接触各方面人士,为加强同各国议会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沛瑶同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著作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以致用,不尚空谈。他对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为人厚道,敬业乐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作风正派民主,生活俭朴。



    李沛瑶同志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是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努力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使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亲密的战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失去了一位卓越的领导人,国家和人民失去了一位好干部、好领导,是国家和人民无可挽回的损失,举国为之惋惜和悲痛!沛瑶虽逝,但他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与世长存!

(人民网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00: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37年2月2日王以哲被杀,东北军分裂
1937年2月2日晨,东北军军官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发动事变,枪杀了东北军主和将领王以哲,他们因王以哲主张和扣压张学良的蒋介石讲和而心怀不满。何柱国、丁学忠等因事先避入杨虎城公馆,幸免。周恩来闻讯后,严厉批评杀王的错误,并和刘鼎等到王以哲家吊唁;随后,到新城和杨虎城商议。

  3日,驻防渭南前线的东北军得知王以哲被杀,立即向西安开拔,声称要杀孙铭九等,为王以哲将军报仇,周恩来派刘澜波到渭南说明情况,劝以大局为重,维护东北军团结。

  因东北军西撤,4日,国民党中央军开进渭南。西安局势紧张。周恩来决定将博古、叶剑英、李克农等大部同志撤到三原红军驻地,他本人留在西安城内。

  6日,杨虎城率部离开西安,撤往三原。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从西安向分州撤退,同日,东北军第一0六师师长沈达、骑兵师师长谭自新等致电国民党,向蒋介石投降。东北军高级将领纷纷要求东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00: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13年2月2日,世界最大的火车站--纽约中央火车站开始启用。它的门厅给人深刻的印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00: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连仲(1893.2.2-1990) 字仿鲁,河北雄县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抗日名将。孙连仲的父亲孙保安,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三个儿子中排行第二;幼在私塾读书,稍长,于里中开设面店。其兄与弟皆从事农业。孙保安积得资本后在雄县南关经营钱粮行,生意兴隆,获利颇丰,购置田产四百余亩。孙保安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孙连仲是第二个儿子。孙连仲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此后的生活教育,完全依赖母亲及哥哥的抚养帮助。他的哥哥孙连喜,系清末武秀才,是当地绅士中有影响的人物。弟弟孙连宜,长大后掌管自家的钱粮行,继而早亡。
  
孙连仲七岁入私塾,后入保定旧制学堂读书。他读书很努力,寒暑不辍,不旷课,不请假,博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但孙连仲对武术技击,更感兴趣。他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清末明初,社会动盈,青年中颇流行“从军报国”的思想。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即1912年2月,北洋军第二镇派孔祥标到雄县招兵。时年十九、并已与同邑苏姓女子结了婚的孙连仲秘密赴招兵处报名应募。其母闻讯,命他的哥哥孙连喜赶至招兵处婉劝,以家道富实,田产年年增加,不但不必去当兵,而且家业尚需他帮助料理为词,要他回家;同时托雄县县长王瑚代为向招兵处交涉除名。孙连仲表示:“男儿应立志报效国家,岂能终老田园与草木同腐?从军之志,不可更改!”其兄为之感动,放弃劝说而归。入伍后,孙连仲被编入第二镇八标二营八连为学兵。清帝退位后,北洋陆军各镇改为师,孙连仲隶王占元的第二师之下。此时孙已调入炮兵营,并由学兵升为正兵。1914年,袁世凯亲信陆建章的京卫军被派往陕西镇压白朗起义军,行军前在各旅成立炮兵营,从他部调选人员,孙连仲被选中,来到了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炮兵营充任班长。有一次,冯下连检查,适逢孙连仲所在连的连长正在考问士兵“五十二条精神训条”(此为冯玉祥为部队所规定)的内容,就悄悄站在后面听。不料长时间无人主动回答,最后孙连仲站了起来,不仅流利地背诵了一遍,还头头是道地讲解了一番。孙连仲从此为冯玉祥所赏识。
  
孙连仲颇具军人胆识,性格忠厚,作风朴实,然诺必行。军旅生活中既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又于作战取胜和地位升迁后毫无骄色。因此,同阶青年军官与之友好,士兵拥护。这些,都为他地位的不断上升创造了条件。
  
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后,当时驻在四川的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与云南护国军在泸州、叙州(宜宾)间作战。孙连仲在龙头山一役中,曾一人扛起二百三十八斤的山炮,带领士兵抄后路袭击护国军,一炮击中对方阵地,给冯军带来暂时胜利。冯玉祥擢升他为炮兵营第一连连长。
  
1917年,第十六混成旅已回驻京津之间的廊坊,冯玉祥一度调离该旅。张勋复辟事件发生后,段棋瑞要冯玉祥返回部队任旅长。冯未到达前,一群少壮军官酝酿对“辫子军”作战。当时群龙无首(原任旅长杨桂堂亦不在部队),孙连仲乃联合孙良减、韩复榘、石友三、刘汝明、佟麟阁等共十二位连长,在万庄一带阻截张勋军,并追击至永定门。冯玉祥复任旅长后,孙连仲被提为营长。孙当营长时,在一位师范毕业的同乡帮助下,读了一阵《左传》、《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然而“只会念不会讲”,自觉收获不大。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任命孙连仲为炮兵团长。孙曾以自己缺乏学历,未进过中学而稍露怯意。冯鼓励他说:“论带兵打仗,大学生也不如你们,中学生更不用说。”继又许诺:“将来我会让你们进陆军大学。”当年10月底,冯玉祥以陆军检阅使兼第十一师师长,移驻北京南苑,集训练兵,孙连仲随其前后,颇为倚重。随着冯玉祥军事力量的发展,出现下一批他所亲信的少壮将领,孙连仲、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等,被称为冯的“十三太保”。
  
1924年秋,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新头目,贿选总统曹锟。事变之前,冯玉祥提升孙连仲为卫队旅旅长,管辖手枪团、学兵团、炮兵营三个单位。孙亲自率手枪团化装为接运粮饷部队,由古北口潜回北京。10月22日晚,孙连仲的参谋长王德晋宴请曹锟的卫队团团长张汉臣。当张、王等人饭后打牌寸,孙连仲指挥手枪团包围了总统府,缴收警岗枪支,派兵接替了警位。其时曹锟卫队团官兵多在酣睡中,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全体解决。事变后,孙连仲调任国民军第一军炮兵旅旅长。不久,冯部扩军,孙又升任了骑兵第二师师长。
孙连仲对部队训练抓得很紧。平日练兵时,他经常深入营连直接检查示范,与士兵一起操练演习;作战中,他与士兵生活上同甘共苦,所以博得了部下爱戴。他对于军纪也要求甚严,恪守冯玉祥为国民军提出的“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的要求,因而得到驻地群众的称赞和支持。
  
1925年,孙连仲部随同国民一军在京津地区活动,曾参加国民军一、二、三军会战天津之役。在攻打韩家墅、杨柳青时,孙连仲亲率部队冲锋十余次,从上午8时战至午后,未能克敌。适第二军邓宝珊由南路夹攻杨柳青,配合孙连仲部迫敌向天津败退。1926年初,孙连仲师驻山海关。时奉直已达成谅解,不久奉系张作霖与直系吴佩孚以五十万兵力联合进攻国民军。1926年4月,国民军撤至位于居庸关与昌平之间的要隘——南口,以劣势兵力抵抗奉直精锐达四月之久。后因寡不敌众,回退绥远,并打算以西北为后方根据地,养兵待战。南口大战时,孙连仲师奉派参加攻打山西。及南口战事失利,国民军进攻山西之计划遂告失败,孙连仲率领部队随同绥远部统兼第—卜二师师长蒋鸿遇经包头、五原到达宁夏。当时孙连仲的部队仅剩一千多人,乃整饬队伍,与蒋联合马鸿逵,驱逐地方小军阀张兆钾、孔繁锦退回甘肃。
  
1926年9月,冯玉祥从苏联返国,举行“五原誓师”,宣布响应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当时,河南军阀刘镇华奉吴佩孚之命围攻西安已达数月之久。守卫西安的是国民军杨虎城、李虎臣部。杨、李屡电求援,急如星火。冯玉祥接受李大钊建议,全力南下援陕。孙连仲此时已接任了蒋鸿遇的第十二师师长,冯玉祥又加委他为“全军总执法”,对旅长、道尹以下,均有权处置。但孙由宁夏入甘肃后,擅自往陇南收编了孔繁锦部,继入汉中以图发展国民军势力。冯玉祥为此电责其“率部火速援西安”,孙才率部队参加了解西安之围呐战斗。11月28日,在孙良诚、刘汝明、孙连仲等人的协同作战下,刘镇华主力败于猴儿寨,加上其总司令部被袭,刘只好率其镇嵩军东撤、西安之围乃解。
  
1927年5月1日,冯玉洋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接受武汉国民政府领导。第二集团军东出参加北伐后,孙连仲率部在豫西南一带作战,先后进击直系于学忠,改编了阎德胜的部队,追击过向四川流窜的吴佩孚。嗣后移驻唐河、确山,解决了直系旧部靳云鹗的部队,占据了乎汉线,靳只身逃往上海。
  
蒋介石、冯玉祥合流后,孙连仲为冯的第九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十四军军长,进驻新乡。不久与鹿钟麟对调,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并任蒋、冯“北伐军”的京汉前线总司令,率韩占元、秦德纯、冯治安、庞炳勋四个军,在漳河沿岸与奉军作战,激战二十六天,屡挫奉军杨宇霆指挥的部队,伤亡敌军以万计。奉军虽竭全力一再增援猛攻,均不能得逞,京汉、陇海两线战况得以稳定,蒋、冯于整个战局遂得从容调度。孙连仲部在接受通电嘉勉及奖励后,以激战过久,疲劳特重,奉命往郑州整补休养。
  
1928年5月,孙连仲部调陕西绥靖地方。此前一月,甘肃发生了马仲英领导的“河州事变”,动乱日益扩大。冯玉祥即命孙连仲就近移师入甘。孙于7月入甘,于9月以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名义率部打败了自武威进攻永登的马廷剿,并一举攻占了古浪、武威。马于9月底退走青海乐部。马廷勃是甘肃回军早期著名人物马安良之子,曾归服国民军,此时加入了马仲英的反冯活动。连年作战,孙部兵力由两万人减至一万左右。为了补充兵力,孙连仲在甘肃广为招募,整顿操练。
  
同年9月,国民党中央决定设立青海省。这是时任行政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的冯玉祥为巩固实力采取的一项措施。12月,孙连仲在兰州先行就任青海省主席。省府委员五人,孙之外有建设厅长马麒、民政厅长林竞、财政厅长郭立志、教育厅长郑道儒。未赴青海视事前,经甘肃财政厅长张省三的夫人介绍,孙连仲与前清端王载漪之孙女罗毓凤结婚,婚礼于1929年元旦举行。此后孙的军旅生活,罗多时相随,颇尽内助之力。抗日战争中,罗毓凤曾创办伤兵救护医院、难童教养院、眷属工厂,并参与组织军队俱乐部活动,亲自为官兵演京剧,军中一时传为佳话。
  
1929年2月,孙连仲到青海履任。青海地区向为甘肃回军势力马麒、马麟所盘踞。他们对孙之主青,明迎暗拒。尤以马麒次子马步芳与旅长马子乾等,军事上威胁最大。冯玉祥为使孙连仲顺利进入西宁,确立对青海的统治,乃用釜底抽薪的办法,电调马步青旅开往潼关,委以该处警备司令职务;又调马子乾旅驻湼源;马步芳的第四混成旅则令驻循化、巴戌。孙到青海后,以其第九十一旅驻乐都,第九十二旅、第九十三旅及直属部队移驻西宁附近,控制局势。
  
除军政事务外,孙连仲也希图间津青海建设。青海地处偏僻,土地广袤,加以交通不便,内部各地以及全省与外界的联系困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孙下令修筑公路,以利开发,又提倡栽树、修渠引灌。困任期短暂,成效不著。
在青海,孙连仲注意拉拢当地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希望建立较山和睦的关系。他看到伊斯兰教阿訇在回族、撒拉族群众中很有号召力,便以发扬伊斯兰教的名义,令各县成立“回教促进会”,并由哲政府拨款八万元,修建各地清真寺,开办“阿訇训练班”,想控制伊斯兰教阿訇,防止其联络群众“造反”。
  
1929年2月,驻湟源的马子乾旅受人唆使鼓动,发动了讨孙战争,进攻西宁。事初起时,孙连仲力避战事扩大,下令招抚,无效后,始令安树德、鲁崇义两旅进剿,但提出“要捉活赵云,不要死子龙”。这是因为马子乾系马麟家族成员,孙怕引起更大事端。进剿不到半月,俘虏了马子乾。然而由于士兵未执行上级意图,将马打死了。为安定马麒家族并防止回、汉民族间对立情绪的增长,孙亲自迎接马子乾的灵柩于西宁城外,并主持了追悼会。此举取得了马麒的谅解。
  
是年8月,原甘肃省主席刘郁芬奉命东调,就陕西省主席一职。孙连仲接任甘肃省主席。孙入甘后不久,青海大权落入了马麒、马步芳父子手中。他们因此对孙具怀感激之情。后来“西北诸马”中最有实力的“青马”,从此走上了大发展时期。
  
蒋介石召开所谓“编遣会议”后,冯玉祥和蒋的矛盾更加尖锐,积极准备与蒋的武装决战。陕甘两省的冯系将领,纷纷厉兵秣马。孙连仲为使其部士饱马腾,不甘落后,征收甚重,计得现金七十万元有余。正遭大旱之灾的甘肃人民,因此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这是甘肃民间多年来对冯玉祥及其国民军颇多微词的一个重要原因。
  
1930年4月,东调的孙连仲被任命为冯部第八路军总指挥。他率领高树勋的第十二师,连同骑、炮、工兵等部队经陇东、陕西到河南,留雷中田师驻防兰州,维持后方秩序。孙连仲对这场即将掀起的蒋、冯战争的看法是:西北军实力不够,后方地方军阀势力未完全削平、民变、土匪活动时有发生,仗还不到打的时候。如果孤注一掷,打败了连退处都没有。但多年养成的对冯玉祥的服从性格,使他还是遵从命令全力投入了战斗。孙部入豫后,驻防漯河、太康、归德及安徽亳州等处。6月,孙部与蒋方的何成浚、朱绍良部激战,打败了何、朱。此时孙连仲电请冯王祥允许他南下攻取武汉,冯来电阻止,要孙进攻杞县,以解亳州之围。解围后,孙又提出南进,冯仍不允,要他东进解商丘之围。商丘解围后,交给孙殿英守备。7月,战场形势开始转向有利蒋方,冯军在陇海线上奋力支撑,希望能依托郑州扭转战局。但原先支持冯玉祥的阎锡山见大势已去,令其部队撤出主要战场,冯军独木难支,退往豫北。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拥蒋,并派大军入关参战,冯军失败已成定局。10月,冯玉祥离郑州北去。孙连仲率部到新乡,西北军拥鹿钟麟为总司令,孙为副总司令,高树勋、张自忠师归孙指挥。鹿、孙请刘骥去向冯玉祥请示下一步怎么办,冯回电只四个字“西望长安”,意思是带部队向西开。这时,鹿钟麟亦准备离部队去天津,孙连仲赶到火车上去弥留,无奈鹿执意要走,并请孙收拾西北军残局。孙怏怏而归后欲说服邓队西退,但部下都不愿意。孙也明白,大战前西北军几乎倾巢出动,陕甘地盘实已放弃,西退也是绝路一条。乃于思危再三后派田镇南、李显堂、冉寅谷为代表,赴郑州谒见何应钦,表示愿意服从中央,军队静候改编。10月18日,在新乡发出通电,声明今后“拥护中央,和平统一建国,决不参加内战”。
  
孙连仲接受蒋介石改编后,被委为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不久,孙率部开往山东济宁一带整编就食。第二十六路军下辖第二十五师(孙自兼师长)、高树勋的第二十七师、关树人的第一骑兵师。
  
当时山东省主席是韩复榘,同孙连仲交情较深。孙到山东后,韩打起了如意算盘,企图利用孙的力量壮大自己。孙此时亦有与韩互为依托的想法。但蒋介石认为,韩复榘野心大,反复多变,故对其时加防范;而孙连仲勇于作战,忠于上司,一旦拉过来,定当甘为驱使,所以对孙极为笼络。蒋派曾任冯玉祥部参谋长的曹浩森去济宁做孙的说服工作;继而分批邀请孙部将领到南京一一召见,赠款甚厚。孙连仲派其军需处长兼秘书长袁其祓等赴南京谒蒋,蒋介石亲自设宴款待,席间对孙颇多称赞。蒋怀柔备至,孙连仲渐为感动,遂决意为蒋效力。
  
1931年初,孙连仲奉命开往江西,以江西清乡督办的头衔率领第二十六路军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4月初,第二十六路军由乐安、宜黄向东韶、小布进攻,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并以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经过激烈的战斗,使孙连仲部损失了约一个旅的兵力。同年7月,蒋介石亲自出马,指挥三十万大军向中央苏区进犯。孙连仲部改番号为第二军团,属右翼集团军总司令陈铭枢指挥。红军组织第三次反“围剿”作战,采取运动战术,“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取得了六战五捷的胜利,毙伤和俘虏敌军三万余人。在这次“围剿”中,孙连仲部连接打了败仗,损失惨重。另外,孙部官兵多出身于西北,不习南方水土,营中疟疾、赤痢流行,死亡日有发生。加上红军的政治瓦解,军心日渐不稳。适孙连仲本人患牙疾,乃请假赴南京就医,并请求蒋介石将其部队调离驻地宁都,找一适当地点休整。孙走后,部队交参谋长赵博生(中共地下党员)指挥。
是年12月,赵博生和第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率领一万七干名官兵举行了著名的宁都起义。蒋介石对孙连仲辖下发生如此重大的事件十分震惊,立即派陈诚陪孙飞返宁都(起义部队已开往苏区),收拾残局。由于打内战的需要,蒋拨款重建了孙的部队,并恢复第二十六路军称号,但编制缩小。这段时间,蒋介石对孙连仲不如前时那么重视了。
  
1932年春,高树勋第二十七师奉命驻防宜黄一带,突遭红军的围攻,高弃城而逃。宜黄之败,使孙部实力又减。作战失利,士气消沉,孙连仲为巩固部队和取得蒋介石的谅解,主要请求撤其江西清乡督办和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名义,将所部分并为一个师,以充实人数,健全战斗组织。蒋介石接呈后准去其江西清乡督办,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仍保留,原有部队并编为第二十七师及一个独立团,师长由孙自兼,池峰城、冯安邦分任旅长。正当孙连仲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的时候,蒋介石得到吉鸿昌与红军秘密联络的密报,深恐再发生“宁都起义”那样的事件,故抢先下手,把吉的第二十六路军缩编为第三十师,归孙指挥。孙认为蒋这样做是使自己绝处逢生,感激之至。
  
1932年3月,孙连仲在金溪县浒湾驻防,迎战红军林彪部。孙亲临前线指挥,与红军展开拉锯战。红军终以不克而退,孙部进驻永丰。蒋介石旋发表他为第四十二军军长,仍兼任第二十七师师长。1933年7月,蒋在庐山设训练团,自兼团长,委孙为团副,教育长为陈诚。训练团结束,孙连仲返防后率部攻占宁都、赣县。同年9月,驻湖北麻城之第三十军张印湘部不稳,蒋介石乃调张任第四十二军军长,发表彭振山为第三十军军长,命孙连仲以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名义前往整顿。孙积极整训该部,又一次得到了蒋的称许。
  
1934年初,孙连仲率第三十军再到江西,驻永丰,蒋又将第二十七军、第四十二军划其指挥。是年,孙连仲参与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第二年初,又奉命率部到湖北追击红军贺龙、萧克部,10月,孙部调往苏北地区,总部驻淮阴,全军分驻宿迁、涟水、泰县、东台、如皋、南通等处,从事修筑国防工事以及导淮工程。孙在各师提倡举行工作竞赛,进展顺利。在同年11月举行的中国国民党“五大”上,孙连仲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西安事变”后,孙连仲部驻河南信阳、确山一带。及“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孙部于7月12日接到北上增援命令。日本扩大对我国的侵略,使孙连仲义愤填胸,情难自己。他曾与宋哲元恳谈,鼓励宋应战,决不可妥协自误。部队北上出发前,孙召集本部高级军官会议,在会上慷慨陈词说:“日本蓄意侵略我国已久,现国家命运已至最后关头,吾人须以全力报效国家,挽救危局,以尽军人天职!”全体军官听后至为感奋。全军乘平汉路火车北上,行进途中,曾接宋哲元电报要孙暂缓前进,将部队停于彰德(安阳),以免刺激日军。孙连仲电告蒋介石请求继续北上,获准后挥师到保定。
  
平时整个华北战场的态势是:7月中旬,日军入关部队已达五个师团,兵力约十万人。26日,宋哲元拒绝了日本方面的最后通牒,令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在丰台、廊坊、天津车站等处击败日军。但中国军队在南苑作战失利,佟麟阁、赵登禹壮烈殉国,日军乘势包围北平。月底,平津相继失陷。
  
华北战场形势空前严峻,蒋介石命孙连仲为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刘峙)兼第一军团司令。8月10日,孙部与日军河边旅团在良乡西南之窦店对峙。15日起,战斗日趋激烈,孙将全部兵力投入,迭予日军重创。由于敌军炮火猛烈,孙部阵地被摧毁。不得已乃行后退。8月下旬,转进至马头镇、琉璃河一线。时日军已占南口,敌指挥官板垣征四郎指挥三个师团向平汉线进攻。9月15日,固安失守,孙连仲率部由琉璃河转进,在涿县与敌激战。嗣以关麟征、万福麟等部战败南退,孙部在涿县处突出地位。日军正面进攻多次不逞后,采用从左翼迂回包围战术,孙部池峰城师在坨里附近南大寨山区被敌突破。孙部被迫转进冀西南,保定失守。
  
是年10月,日军川岸师团直扑山西娘子关,直接威胁太原。中国军队决定组织娘子关战役,以阻击日军。此时,孙连仲部正撤至娘子关附近,奉命参加这次战役,担负总预备队任务(参见娘子关战役)。
  
川岸师团以一部攻击娘子关正面,而王力则进攻娘子关右侧的旧关。旧关地理位置重要,关系这次战役的成败。由于中国军队在旧关一带布防薄弱,所以敌军一举占领了该地。第二战区副司今官黄绍玻焦急万分,立即下令中央军第三军曾万钟增兵反攻,决心收复。不料日军增援部队赶到,情况十分危急。此时,孙连仲率第二十七师赶赴前线,他严令部下沉着作战,相机歼敌,屡败日军,把战局稳定了下来。由于敌军继续增援,惨烈的拉锯战争展开了。激战两周后,敌军集中炮火猛轰孙部阵地,掩体工事被摧毁;加以人右友军伤亡过大,无力配合,且先行转进,孙部被迫弃守。娘子关失陷了。
此后,孙连仲率部撤到阳泉。部队前段作战中伤亡过大,除冯安邦的第二十七师外,其他两个师已无战斗力了。但他一腔抗日热情,仍命令冯固守阳泉,说:“无命令后撤,就要把你枪毙!”孙、冯是连襟,孙治军之严,亦可由此见一斑。不久,阳泉、太原相续失守,孙连仲部经晋南开往河南。
  
在华北保定地区作战中,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峙畏敌如鼠,怆惶逃遁河南,时人讥之为“长腿将军”。蒋介石为树军威,撤刘峙之职,而以孙连仲代之。但孙所辖之军仍是原有部队,几番激战,伤亡甚大。他到河南后立即派人到豫东、鲁西一带招募兵员,还吸收了不少从家乡河北逃亡出来的青年学生,在许昌设立干部训练所,培养干部,充实下级军官队伍。
  
1938年春季,日寇的精锐部队板埴师团、矶谷师团、小米内旅团等,兵力共约五万多人,企图沿滓浦线南下攻占徐州。当时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负责指挥徐州一带战事。蒋介石于徐州方面告急时,也认为在战略上有加强第五战区之必要,乃仓促檄调第一战区驻河南补充训练尚未完成的汤恩伯军团与孙连仲第二集团军星夜增援。
  
第五战区长官部判断,恃战胜余威、骄狂分万的矶谷师团长一定不待蚌埠方面北上敌军的增援呼应,便要直扑台儿庄,以期一举攻下徐州,抢先夺取打通津浦路的大功,故调兵遣将,张网以待。除以孙连仲部正面迎敌外,又派汤恩伯潜行南下拊敌之背,协同孙部包围日军而歼灭之。
  
3月19日,孙连仲接到命今后,立即指挥部队东调,指定参谋人员先行赴徐州以北地区选定前进指挥所。同时命令池峰城第三十一师进驻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构筑工事,掩护他部陆续集中。第二集团军完成后的布防概况是:台儿庄城寨由第三十一师一八四团防守;该师其他部队一部分防守台儿庄以西七里之范口村及以东约三里之官庄,准备协同台儿庄核心之作战;另一部分沿大运河南岸布防。池峰城在城寨外指挥。第二集团军的第二十七师、第三十师和第四十四旅陆续集结于贾汪东北和台儿庄以南地区。总司令部设在距台儿庄城寨五公里处。
  
3月22日,池峰城师进驻完毕。次日,由峄城南下之敌进犯台儿庄,中国军队还击,形成对峙状态。刘兰斋率骑兵从台儿庄北门出击日军,乜子彬旅长率第一八三团跟进,在康庄与日军骑兵遭遇,出击部队边战边退,诱敌深入。第一八三团在獐山与日军激战至晚。同日下午,敌机多架在台儿庄一带低空飞行,进行侦察扫射、一场喋血大战即将展开。24日晨,日军三个联队约五六千人,在飞机、坦克、重炮配合下,向台儿庄猛扑(参见台儿庄战役)。临战之际,孙连仲亲赴前线调令下属:“面临强大的敌人,我们只能依靠地形挡住它,再利用夜里的小突击拖住它。没有命令,决不撤退厂战斗中,日军摧毁了台儿庄北城墙,从突破口冲了进来。池峰城亲率敢死队与敌拚杀。李宗仁闻报,明令以十万银元奖赏。但敢死队员一致表示:“只要抗战,不要银元!”当晚,池峰城身先士卒,率队夜袭敌阵,在第一八六团配合下,杀出一条血路,将从突破口冲入日军全部消灭。此后连续数日,敌军仗其优势武器装备,利用白昼作战。中国军队坚决抵御,同时摸黑夜袭,消灭敌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29日凌晨,孙连仲召集军、师、旅长及炮兵团长会议,重申固守台儿庄之志。并指出:当面之敌似在待援中,我以钳形攻势当可聚歼之;第三十一师仍须独自为战,以利外线组织战斗。
  
战斗延续到4月3日,日军攻占了台儿庄的东南门,侵入城寨内百米,同时掷催泪瓦斯弹。台儿庄三分之二的地方为日军占领,中国守军死伤十之七八。孙连仲的部队据守南关一隅,死拚不退。这时,李宗仁来电话,严令第二集团军守至次日拂晓,等待汤恩伯军团前来增援。孙大义凛然地说:“长官有此决心,我第二集团军牺牲殆尽不足惜,连仲亦以一死报国家。”旋集合可用之兵,包括炊事兵、担架兵都一并参加,组成一个敢死队,于午夜袭击敌人。这时,池峰城来电话请示可否撤退至运河南岸,孙连仲命令说:“士兵打完了,你自己填上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过河者,杀无赦!”池部乃以必死之决心,逐屋抵抗至4日黄昏,将敌增援部队击退。
  
4月6日,中国军队完成了合围任务后,全线出击。日军矶谷、板垣两师团阵脚大乱,狼奔豕突,渐向北撤去。孙连仲部与友军内外夹击,横扫残敌。台儿庄战役以中国军队的全胜而结束。此役中,孙部武器虽劣,但官兵勇于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弥补了这一点。近战时大刀发挥了很大威力。孙部官兵还用十二枚一捆的束集手榴弹炸毁敌军坦克。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孙连仲的部队伤亡严重,但仍在运河东岸参加了掩护徐州国民党军大部队撤退的军事行动。接着奉令撤到信阳、许昌一带休整补充。武汉弃守后,孙部退驻南阳。
1939年夏,孙部进驻唐河、桐柏等县。旋对豫南敌人之大本营信阳,展开全面进攻。激战四日,进占信阳。次年,孙部配合张自忠第三十三集团军在湖北枣阳、宜城地区对日军作战。这一时期,第二集团军原来的两个军缩编为一个军,第四十二军番号撤销;又把刘汝明第六十八军、曹福林第五十五军编入建制。但实际上孙对这两军的经济、人事皆不能过问。蒋介石曾要孙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接替鹿钟麟的冀察战区总司令的防务。孙以华北部队不是自己的旧属,难于驾驭;另外对在华北地区要与八路军打交道,怀有疑惧,因而连电蒋,谦辞不就,蒋乃改任庞炳勋前往。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对孙素有敬意,建议调孙为其副司令长官,于1942年冬初到任。次年5月,日军向鄂西大举进犯,孙连仲在宜昌、沙市以南地区组织抵抗失利后,又在长江西岸石牌进行阻击,取得胜利。继沿江反攻,宜昌、宜都间江防态势全告恢复。此役对稳定重庆形势,颇有关系。蒋介石因此来电奖勉,并升任孙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长官部仍设湖北恩施。同年11月,孙连仲组织领导了常德会战,驱逐进占常德之敌。继克复湖南南县、安乡、津市、澧县王家厂,湖北枝江、松滋、公安等地。此次战役,亦很激烈,孙部师长许国璋、彭士量、孙明瑾牺牲。
  
1945年7月,蒋介石命孙连仲改任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主持华北军事,由河南向北进攻,并嘱其负责将来在华北对八路军作俄事宜。为了表示对孙连仲的信赖,蒋同时委孙为河北省主席兼国民党河北省党部主任委员。孙在重庆组成了河北省政府后,又到西安筹组第十一战区长官部。接着,一班人马到新乡,开始指挥军事北进。
  
日本投降后,孙连仲受命为平津地区受降主官。9月9日,孙派前进指挥所进驻北平,安排受降事宜。10月9日,孙本人由新乡飞抵北平。次日,在故宫太和殿主持了受降典礼。北平群众二十多万人聚集在殿前及天安门广场观礼。当敌酋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官根本博等向孙连仲俯首呈上降书,并文献出他们视为最珍贵之物的“武士道”军刀后,欢声雷动,震撼占城。
  
抗战胜利后,孙连仲对国民党接收大员满天飞、贪污之风蔓延的现象十分不满;蒋介石嫡系军队在接收战略物资时的跋扈自私以及对非嫡系部队的歧视,亦使他十分不快。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曾欲插手华北地区接收事务,抢先向乎津地区派出办事处,到处张贴布告。孙连仲气愤地表示自己不想在华北干了,对何应钦说:“别人想干,我不想干。为什么不叫愿意的人干呢?”并将此意报告蒋介石。蒋为安抚孙,一纸手令,第一战区的办事处全部撤销了。
  
尽管这样,孙连仲仍不能安心华北军政事务,因为国民党政府的各部、各委员会,在平津都设立了办事处。这些办事处的人拿着第十一战区的“封条”到处去“接收”,其中“一些人把东西往家里接收”。孙被他们架空了,却又担着“接收”造成的后果的责任。另外,北平市长熊斌、天津市长张廷锷,皆为蒋介石所派,名义上由孙“指导监督”,但多各行其是。总之,孙连仲认为“一切都乱了”。
  
1945年10月,第十一战区所辖的第三十军、第四十军和新八军共四万五千多人,奉命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下旬侵入磁县、邯郸地区,遭到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的人民军队的痛击。30日,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阵前起义,归向人民阵营。31日,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在漳河以北旗杆樟、辛庄、马营一带遭到大败,马法五及其部下二万多人被俘。鲁崇义的第三十军此役中也遭到重大损失,不久拨归胡宗南指挥,这样,孙连仲所能直接指挥的部队几乎没有了。以后凋归第十一战区的第九十三军、第九十四军、第十六军皆各有背景,人事黜陟和兵力运用,孙均不能干预。他抱着勉为维持现状的思想,在任内坚持了两年。其间第十一战区于1947年3月改为保定绥靖公署,孙任主任。
  
是年4月,孙连仲就通过陈诚向蒋介石表示:“想要加强华北的军事力量,应当将察(哈尔)、绥(远)的部队调河北。为达此目的,最好将傅作义调任华北‘剿匪’总司令。”孙连仲“知难而退”的原因足他考虑自己主持华北军政事务以来,往往一筹莫展,处境艰难。更深刻的原因从宏观方面讲,孙系一职业军人,长于军事,不善主蚊,任青海、甘肃主席,均为时不长,其于国民党官场交际,缺乏手腕,河北省主席一职对他压力甚大;华北军事力量的调动,孙因此寸失去实力,亦指挥不灵。客观方面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大大削弱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失败后已改为“重点进攻”,孙瞻念前景,不愿在无权力运用、束手坐困的情况下为华北战场国民党军的失败承担责任。11月底,蒋介石莅北平视察,孙又次当面向蒋提出辞去自己在华北的本兼各职,终获蒋的同意。12月,孙连仲被凋往南京出任首都卫戍司令。1948年6月,奉令特派山总统府参军长,掌管军令宣达、文件承转及总统府行政事务。
蒋介石于1949年1月引退后,孙连仲亦辞职到上海暂住。2月,孙往溪口见蒋,蒋告以陈仪被扣事。3月,孙偕夫人罗毓凤飞往台湾。孙在台初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56年1月退役;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后由蒋介石提名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还曾任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1990年8月14日,孙在台湾病逝,享年九十七岁。
  
孙连仲有子女八人,长子湘德、长女惠书为苏氏所出;子鹏九、鹏程、鹏万,女少茹、幼茹、小茹;均为罗氏所出。子女皆受高等教育或留学。女少茹曾在意大利音乐学院深造,1963年获法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2-2 00: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2月2日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空前的一次会战,这次战役历时160天左右,苏德双方投入战斗的兵力达200万以上。战役以德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大弯曲部以东约60公里处,是苏联欧洲部分的东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及水陆交通枢纽,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和石油转运站。
  
  1942年7月17日,德军在顿河河曲发动攻势,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了。德军发起连续性的猛攻,力图突破顿河防线,而苏军进行了顽强的反击。8月23日,德军付出惨重代价后才突破顿河防线,渡过顿河河曲,开始直接攻击斯大林格勒。在这紧急关头,苏联最高统帅部命令该城守军采取一切措施守住阵地,消灭逼近伏尔加河的敌人。
  
  在苏联军民的英勇狙击下,德军的锐气受到严重挫伤。到9月13日,德军才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双方开始了更为激烈的城区争夺战。德军为了侵占这座名城,又从高加索调来大量军队、飞机进行强攻和轮番轰炸。然而,英雄的苏联军民,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保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近两个月的斯大林格勒争夺战中,苏军击退德军700多次冲锋,使德军始终无法攻占全城。
  
  战争进行到11月中旬,德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苏军的积极防御战术,再次粉碎了希特勒的侵略计划,并为苏军全面反攻赢得了时间。由于德军伤亡过重,苏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开始超过德军。在这种形势下,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组织力量进行反攻。1942年11月19日拂晓,苏军开始大反攻,向德军阵地发起攻击。22日夜间,苏军强渡顿河成功。23日,几支苏军在卡拉奇会师,形成了对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包围。
  
  1943年1月10日,苏军以50门大炮向包围圈内的敌人猛轰。德军开始全线崩溃。苏军指挥部命令被围德军投降,但遭拒绝。1月22日,苏军再次发动全线进攻。德军第六集团司令鲍卢斯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请求希特勒投降,未获同意。希特勒为给鲍卢斯打气,于30日下令授予鲍卢斯元帅军衔,给第六集团军的117名军官以各晋升一级等奖励。但是,无论希特勒怎样封官晋爵,也无法挽救德军的败局。2月2日,苏军生俘德军9万人以上,被围的33万德军全部歼灭。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至此结束。德军在会战中伤亡约150万人,占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1/4。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对苏德战场,乃至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折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00: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07年2月2日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逝世
<img></img>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 (D.I.Mendeleev 1836-1907)
  俄国化学家1836年2月7日生于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一位中学教师家中,幼年丧父,孩提时受被流放的姐夫的影响,爱上自然科学。1850年考入中央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后于1855年任敖德萨中学化学教师。1857年任彼得堡大学讲师;1859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去法国和德国海得堡大学实验室做研究工作。1860年被邀参加著名的卡尔斯鲁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1865年获博士学位,晋升为化学教授并兼工艺学院教授。1890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93年任俄国度量衡局局长。

  门捷列夫一生在化学上贡献甚多,最大贡献是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他在前人纽兰兹等人的研究基础,于1869年编制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它包括当时已发观的63种元素。该表按原子量排列科学地给未发现元素留下空格,对一些怀疑的元素原子量打上问号。同年3月18日,他委托门许特金在俄国化学会上宣读《元素的属性与原子量的关系》论文,指出:(1)按元素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元素明显出现周期性;(2)原子量值决定元素的特征;(3)可预测某些末发现的元素,或修改某些已测的元素原子量的错误。同时公布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不仅在于预测元素,修正原子量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结束了几百年来无机化学研究的零乱琐碎的局面,把各种元素的大量知识系统化起来,可构成一个完整而统一的体系。

  此外,门捷列夫还研究气体的压力、温度和体积间的关系,发展了克拉普龙工作,确定pV=nRT 方程。1860年还发现气体的临界温度和液体热膨胀的经验公式。1865年提出溶解的物理化学过程,认为溶液存在水合物,为近代溶液理论奠定了基础。

  门捷列夫的代表作《化学原理》是他编写的大学化学教科书,一版再版,影响颇大,曾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他一生获得荣誉甚多,曾获英国皇家学会戴维奖,英国科普利奖等。1955年化学界为纪念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氏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

  应该指出,门捷列夫晚年态学术上也有墨守成规、跟不上时代之处。例如他反对阿累尼乌斯的电离学说,不承认电子的存在等。虽然如此,他的光辉业绩和治学的严谨和谦逊态度,永远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08:34 , Processed in 0.2749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