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wsbswdx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1月25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5 07: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1874年1月25日——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毛姆诞辰

毛姆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于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2年初,他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一年。在那儿,他接触到德国哲学史家昆诺·费希尔的哲学思想和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新戏剧潮流。同年返回英国,在伦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当了六个星期的练习生,随后即进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为期五年的习医生涯,不仅使他有机会了解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而且使他学会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来剖视人生和社会。他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正是根据他从医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写成的。

  从1897年起,毛姆弃医专事文学创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写了若干部小说,但是,用毛姆自己的话来说,其中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他转向戏剧创作,获得成功,成了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伦敦舞台竟同时上演他的四个剧本。他的第十个剧本《弗雷德里克夫人》连续上演达一年之久。这种空前的盛况,据说只有著名剧作家肖伯纳才能与之比肩。但是辛酸的往事,梦魇似地郁积在他心头,不让他有片刻的安宁,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他去表现,去创作。他决定暂时中断戏剧创作,用两年时间潜心写作酝酿已久的小说《人生的枷锁》。

  第一次大战期间,毛姆先在比利时火线救护伤员,后入英国情报部门工作,到过瑞士、俄国和远东等地。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写作间谍小说《埃申登》提供了素材。战后他重游远东和南太平洋诸岛;1920年到过中国,写了一卷《中国见闻录》。1928年毛姆定居在地中海之滨的里维埃拉,直至1940年纳粹入侵时,才仓促离去。

  两次大战的间隙期间,是毛姆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初期,他写了一系列揭露上流社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道德堕落、讽刺,如《周而复始》、《比我们高贵的人们》和《坚贞的妻子》等。这三个剧本被公认为毛姆剧作中的佳品。1933年完稿的《谢佩》是他的最后一个剧本。毛姆的戏剧作品,情节紧凑而曲折,冲突激烈而合乎情理;所写人物,着墨不多而形象鲜明突出;对话生动自然,幽默俏皮,使人感到清新有力。但总的来说,内容和人物刻画的深度,及不上他的长、短篇小说,虽然他的小说作品也算不上深刻。这一时期的重要小说有:反映现代西方文明束缚、扼杀艺术家个性及创作的《月亮和六便士》;刻画当时文坛上可笑可鄙的现象的《寻欢作乐》;以及以大英帝国东方殖民地为背景、充满异国情调的短篇集《叶之震颤》等。短篇小说在毛姆的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短篇小说风格接近莫泊桑,结构严谨,起承转落自然,语言简洁,叙述娓娓动听。作家竭力避免在作品中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让人物在情节展开过程中显示其内在的性格。

  第二次大战期间,毛姆到了美国,在南卡罗莱纳、纽约和文亚德岛等地呆了六年。1944年发表长篇小说《刀锋》。在这部作品里,作家试图通过一个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与实利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小说出版后,反响强烈,特别受到当时置身于战火的英、美现役军人的欢迎。

   1946年,毛姆回到法国里维埃拉。1948年写最后一部小说《卡塔丽娜》。此后,仅限于写作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同时对自己的旧作进行整理。毛姆晚年享有很高的声誉,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图鲁兹大学分别授予他颇为显赫的“荣誉团骑士“称号。同年1月25日,英国著名的嘉里克文学俱乐部特地设宴庆贺他的八十寿辰;在英国文学史上受到这种礼遇的,只有狄更斯、萨克雷、特罗洛普三位作家。1961年,他的母校,德国海德堡大学,授予他名誉校董称号。

  1965年12月15日,毛姆在法国里维埃拉去世,享年91岁。骨灰安葬在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内。死后,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建立了档案馆以资纪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7: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年1月25日——第一届艾美奖在好莱坞运动俱乐部举行

  11月21日,第33届国际艾美奖在美国纽约揭晓,亚洲惟一被提名入围的中国影星何琳以其在影片《为奴隶的母亲》中的出色表演,摘取了本届国际艾美奖最佳女演员桂冠。

  艾美奖(Emmy Awards)是美国电视界的最高奖项,和电影界的奥斯卡奖一样包含普通奖项和技术奖项。我们通常说的“艾美奖”是指黄金时段节目艾美奖,是由总部位于洛杉矶的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ATAS)颁发。此外还有一个日间节目艾美奖,由总部位于纽约的国家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NATAS)颁发。获奖者在领奖台上说:“我要感谢学院!”他通常是把两个学院都包括在一块感谢了。 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于1946年成立,并在1949年首次颁发艾美奖。路易斯-迈克马努斯 以自己的妻子为模特设计了艾美奖座。艾美奖座的制作者是芝加哥的RC-欧文公司,这间公司同时也是奥斯卡奖座的制作者。最初的时候这个奖的名字叫“伊米奖”(Immy),是早期摄像枪的重要部件———“图像正析像管”(Image Orˉthicon Tube)的绰号。在第一届的颁奖开始之前,由于奖座充满女性色彩,学院决定改名为“艾美奖”,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现有会员大约一万人。这一万多名会员按照不同的领域被分为26个功能组别,包括:动画、艺术指导、选角、舞蹈、摄影、商业、服装设计、导演、电子摄影技术、工程发展、发型设计、照明指导、标题设计、后期制作、音乐、告示、表演、画面编辑、节目编排、混音、声音编辑、特殊视觉效果、技术指导、录像、声音表演、编剧。各个会员分属自己职业特征归属的领域。在此之外,还设有大量节目组别的奖项,如“喜剧系列剧最佳导演奖”、“戏剧节目最佳女主角奖”等,所有会员都能对节目组别进行投票。功能组别的获奖人常说自己很荣幸被同行所认可,这话一点都不过分,因为他是由自己所属组别的会员投票选出,而其他组别无权对该奖投票,这样的投票具有绝对专业权威性。

   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处理每年与艾美奖相关的事务,各个功能组别选出两名代表组成这个委员会。
   艾美奖在每年9月份颁发,所有参选作品必须在上一年的6月1日到本年5月31日之间在无线和有线电视上播出,而且必须让全美范围内至少51%的观众收看到,黄金时段是指每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2点。所有会员都可以进行提名,即使某节目的制作人员本身也是学院成员,也能提名自己参与的节目。所有正式参赛节目必须向学院缴纳一定的费用,个人参赛者需要交纳125美元,而组织参赛则要缴纳450美元。初期提名的截止日期到了之后,委员会将制作一份关于所有参选节目的问卷发给各个会员。每个功能组别的会员针对自己的组别进行投票,所有会员都能对节目组别进行投票。会员将回答好的问卷寄给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恩斯特和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统计。每个组别的前5位成为最终提名节目。本着宁缺勿滥的精神,部分奖项的最终提名有时会少于5名。

   确定了最终提名名单之后,委员会召集会员中的志愿者组成评委团(无报酬)对参选节目进行审查并确定各个组别中的最佳节目,同样的,所有评委都能对节目组别进行评选。这些志愿者通常都是本组别中公认的专家和权威。在1960年之前,所有评委聚集洛杉矶,花两天时间统一观看全部最终提名节目。

   1960年,罗德•瑟林担任学院主席期间希望评委们都能认真观看所有最终提名节目,而不是简单地把票投给自己喜爱的节目。为此,学院将大评委团拆散为各个组别评审小组。

   2000年,学院再次改革了评审规则,允许评委在家中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观看最终提名节目。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像电视评论专家、年老退休的演员、导演、技术专家等都能够成为志愿者评委,原先的耗时费力的集中看片规则制约了他们成为评委的愿望。有评论认为,这些评委中以年老的居多,评审趣味偏向老化,会让大量新锐节目无法获得认可。但是学院认为,更加宽松的评审流程能够确保更多评委真正观看并鉴赏所有最终提名节目。很明显,在学院心目中,为捍卫艾美奖的光辉,确保评审过程的权威真实是第一位的。

   1999年,负责日间节目艾美奖的国家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不甘于自己日渐减少的影响,成立了NATAS国际理事会。该理事会有自己独立的董事会,约百分之六十的董事来自美国以外,代表着全球众多大电视制片商、广播电视公司和节目发行公司。由于管理的原因,理事会总部位于纽约,但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机构,代表着近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家公司和组织。每年11月,国际理事会在纽约举行国际艾美奖颁奖大会,有全球电视业超过一千名重要人物参加。同时,还要举办重要的世界电视会议来讨论广播电视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国际艾美奖的宗旨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制作或播映,高质量电视节目都应该得到全行业认可。每年都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节目入选。
  
   被提名国际艾美奖的电视节目长度不得少于30分钟,分为电视剧、纪录片、艺术纪录片、流行艺术、艺术演出、儿童和青少年节目六大类。每个国家必须在每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中选择两部最好的提名节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7: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54年1月25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区。全州面积32.6万平方公里。州域主体是柴达木盆地。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  

  海西州因地处青海湖以西而名。民国时属都兰县辖地。古为羌地,汉时州境东部为先零卑禾等人部落活动范围,西部属“?羌”驻牧地。唐时隶属吐蕃腊城节度使至宋代。元代,西北地区为甘肃行省沙州路辖区,其余大部分地区为宣政院所属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区。明初,定为安定、阿端、曲先、罕东四卫地,由西宁卫兼管。清雍正三年,编定青海蒙古左右两翼盟29旗,州境划定9个蒙古旗,统归“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辖。民国元年海西地区隶属青海省办事长官。民国19年(1930)改都兰理事为都兰县,辖今海西州全境,直隶青海省政府。
  
  1954年1月25日设立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都兰蒙古族自治区察汗乌苏。辖都兰蒙古族自治区(由原都兰县自治区部分地区设置,相当于县级)、天峻藏族自治区(由原都兰县自治区部分地区设置,驻唐乃亥。相当于县级)、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1953年12月原都兰县郭里峁哈萨克族自治区改称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驻格尔木,相当于区级)。

  1955年12月12日,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改设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都兰县察汗乌苏。原都兰蒙族自治区改设都兰县(驻香日德镇),原天峻藏族自治区改设天峻县(驻热那亥)。同年10月23日建立格尔木临时工作委员会,驻格尔木,属柴达木工作委员会领导。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辖2县及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由自治州直辖的区级行政单位)。

  1956年设立德令哈临时工作委员会,驻巴音河;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辖2县、1工作委员会。1958年撤销德令哈临时工作委员会,改设德令哈县;同年11月设立县级的茶卡工作委员会,领导原属都兰县的茶卡和南柯柯、北柯柯、王家、希里沟4乡。茶卡工作委员会驻希里沟,属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领导;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辖3县、1工作委员会。

  1956年设立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驻大柴旦。辖茫崖、格尔木、唐古拉山(驻温泉)、马海4工作委员会。1957年撤销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改设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仍辖茫崖、格尔木、唐古拉山(驻温泉)、马海4工作委员会。1958年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改名为柴达木行政委员会。

  1959年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驻大柴旦合署办公。撤销茶卡工作委员会,改设乌兰县(驻希里沟);设立县一级的冷湖市临时工作委员会(驻冷湖)。都兰县驻地由香日德镇迁察汗乌苏;天峻县驻地热那亥改名新原;茫崖工作委员会由茫崖迁驻油砂山;唐古拉山工作委员会迁托托河沿。

  1960年以马海和格尔木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地区设立大柴旦市;撤销冷湖市临时工作委员会,设立冷湖市;撤销格尔木工作委员会,以原格尔木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地区设立格尔木市。辖3市、4县、3工作委员会。

  1962年撤销德令哈县,并入乌兰县。1963年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改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由大柴旦市迁驻乌兰县德令哈。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原柴达木行政委员会所属大柴旦、冷湖、格尔木3市和乌兰、都兰、天峻3县划归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领导。自治州辖大柴旦、冷湖、格尔木3市,乌兰(驻希里沟)、都兰(驻察汗乌苏)、天峻(驻新原)3县和茫崖(驻油砂山)、马海、唐古拉(驻托托河沿)3工作委员会。

  1963年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原柴达木行政委员会所属大柴旦、冷湖、格尔木3市和乌兰、都兰、天峻3县划归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1964年撤销冷湖、大柴旦2市和马海、茫崖2工作委员会,将冷湖、大柴旦、茫崖3地区分别设立冷湖、大柴旦、茫崖3镇,由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直接领导。将马海地区划归冷湖镇领导。撤销唐古拉山工作委员会,并入格尔木市。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辖格尔木市及乌兰、都兰、天峻3县。

  1965年撤销格尔木市,改设格尔木县。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辖乌兰(驻希里沟)、都兰(驻察汗乌苏)、天峻(驻新原)、格尔木4县。1966年4月,州府由大柴旦迁驻德令哈。

  1984年5月,根据青、新两省(区)座谈会议纪要,州内哈萨克族群众全部迁回新疆,国务院遂于1985年4月24日批复(国函[1985]60号),将海西州更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5月21日正式更名。

  1988年4月19日,民政部批准(民[1988]行批1号)设立德令哈市(县级),以德令哈镇和乌兰县的怀他头拉、戈壁、郭里木、宗务隆、畜集五个乡为德令哈市的行政区域。

  1999年海西州辖2市(格尔木,德令哈)、3县(都兰、乌兰、天峻)、3个行政委员会(茫崖,冷湖,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共4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的31.23万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海西州总人口332094人。其中:格尔木市 135897人、德令哈市 83585人、乌兰县 36015人、都兰县 57670人、天峻县 18927人、大柴旦(大柴旦镇 4405人、锡铁山镇 3431人、鱼卡乡 1105人)、冷湖(冷湖镇 2185人)、茫崖(花土沟镇 11131人、茫崖镇 5213人、尕斯乡 164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8: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1月2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火星车机遇号在火星的梅里迪亚尼平面成功着陆

  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于格林尼治时间25日5:05分(北京时间13:05时)成功在火星表面登陆。

火星探测大事记

  火星———距地球最近的红色行星,让人类产生过无数幻想。40多年来,苏联、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洲共发起30多次火星探测计划,其中三分之二以失败告终,但研究一直没有排除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1962年11月,苏联发射的“火星1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从此下落不明,它被看作是火星探测的开端。

  1965年7月,美国“水手4号”飞近火星,从距火星1万公里处拍摄21幅照片,发现火星上存在大量环形山,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1%。

  1965年,苏联发射的“探测器2号”与地球失去联系,其探测情况没有公布。

  1969年,美国“水手5号”和“水手6号”再次掠过火星。它们拍摄的200多幅照片表明,火星表面温度比预想的更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达95%,水蒸气几乎难以寻觅。美国“水手7号”也发回126张照片。

  1971年,苏联发射的“火星2号”投下的探测仪器摔毁在火星表面,“火星3号”由于赶上火星沙暴,着陆舱仅工作了22秒钟便与地球失去联系。

  1972年,美国“水手9号”探测器沿火星外层空间轨道飞行,发回7329张照片。

  1974年,苏联“火星5号”环绕火星轨道飞行数天,“火星6号”和“火星7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

  1975年,美国发射“海盗1号”、“海盗2号”探测器。1976年7月和8月,它们的着陆器分别在火星成功着陆。

  1989年,苏联“福波斯1号”和“福波斯2号”探测器在前往火星途中失踪。

  1992年9月,美国“火星观察者”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在1993年8月进入火星大气层前与地面失去联系。

  1996年,俄罗斯“火星—96”航天器发射失败。

  1996年11月,美国“火星环球观测者”探测器发射升空,并于1997年进入环火星轨道。

  1996年12月,携带“旅居者”号火星车的美国“火星探路者”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997年7月4日在火星阿瑞斯平原着陆。

  1998年7月,日本发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预定于1999年10月抵达火星,但上天后厄运不断,2003年12月日本航天机构宣布这次火星探测使命终告失败。

  1998年12月,美国“火星气候探测者”发射升空,但1999年9月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被烧毁。

  1999年1月,美国发射“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它在预定着陆时间过后下落不明。

  2001年4月,美国发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2002年,“奥德赛”探测器发现火星表面和近地表层中可能有丰富的冰冻水,但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

  2003年6月2日,欧洲宇航局“火星快车”探测器发射升空,它携带的“猎兔犬2”号登陆器预定于2003年12月25日凌晨登陆火星,但直至今日地面控制中心仍未与其取得联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8: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47年1月25日
芝加哥著名黑社会头目卡彭死于中风

  

卡彭死了,警察可以松口气了

黑帮·教父——芝加哥王:阿尔·卡彭

  
  掌权时间:1925-1931年

  江湖地位:卡彭时代的黑手党徒风衣下藏着冲锋枪,火并时用手榴弹开路,强硬残忍的作风令其他黑帮胆寒。卡彭亲手干掉的不下百人,侥幸躲过的伏击至少百次。卡彭留给黑手党的3大遗产是:重机枪比冲锋枪好使;要按时向联邦政府纳税;以及做爱时一定要戴安全套。

  当一部分黑手党徒来到芝加哥发展时,这座美国第二大城市迅速取代新奥尔良成为全美犯罪率最高的城市。阿尔·卡彭,是黑手党“暴徒时代”当仁不让的标志。

  卡彭不是西西里人,他出生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但是,当卡彭在10个月内连续干掉322个对手之后,他就升级为第一个非西西里裔的黑手党教父。

  那场载入史册的屠杀始于1924年2月14日,一个充满着玫瑰花香和情人热吻的日子。下午4点,卡彭和他的手下身着警服,冲进一座汽车房。里面的人没有反抗,老老实实地靠墙站成一排等待搜查。但是他们等到的却是一阵疯狂扫射,空气里弥漫着火药和鲜血的味道。14人当场毙命,包括控制城北的教父“甲壳虫”莫兰。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死在卡彭枪下。除了手枪、冲锋枪等常规武器外,卡彭甚至动用了手榴弹和重型机关枪。

  连续10个月清洗行动的成功,全仰仗卡彭的新发明——“G2”小组。这是一个负责搜集情报、进行间谍和反间谍的行动部门。全芝加哥的理发师、酒吧侍者、旅馆服务生、饭店守门人、出租车司机、擦皮鞋的,甚至要饭的,都知道一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卡彭能够又快又狠又准、例无虚发地清除对手,“G2”小组居功至伟。

  除掉对手后的卡彭把目光转向政界。很快,芝加哥法官约翰逊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信:“尊敬的先生,感谢您在选举日给予我的帮助。您竭诚关心此次选举的进行,没有您的帮助,我恐怕无法体面地摆脱困境。谢谢您,老人家!这一点我将铭记终身。盼望同您尽快会面!”而在1928年总统大选时,芝加哥刑警队队长罗特士找到卡彭,请求他不要介入总统竞选。卡彭同意了,作为回报,警方承诺尽量不为诸如谋杀一类的小事骚扰卡彭和他的手下。

  然而,卡彭犯了一个错误:他可以杀人放火,但应当及时按时纳税。向联邦政府缴纳保护费是公民换取监狱外自由生活的唯一途径,联邦税务部门在这方面比黑手党更有经验。一个联邦税务侦探偶然发现卡彭控制的一家赌场隐瞒收入。于是顺藤摸瓜,把卡彭查了个底儿掉,并于1931年把卡彭和其他69名黑手党徒送上法庭。在理论上,他们面临2.5万年徒刑的惩罚。

  卡彭提出用500万美元补偿税款,芝加哥当局同意了,但是被联邦法官否决。卡彭的手下带着枪和成沓的钞票拜访了12名陪审员,但是,正直的法官在开庭前一天任命了新的陪审员。最后,卡彭因隐瞒个人收入罪被判入狱11年。

  监狱中卡彭依然保持了国王的尊严,女人成了他派遣郁闷的唯一嗜好。不幸的是,由于安全防护方面的问题,他染上了不愈型梅毒,彻底变成了太监。1939年,因病获释的卡彭带着500万美元来到佛罗里达,在病床上度过人生最后的8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8: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11年1月25日
中国第一部专门刑法典颁布


1911年1月25日,清廷颁布《清朝刑律》,为中国第一部专门刑法典。

一、总则。规定法例、不为罪、未遂罪、累犯罪、俱发罪、共犯罪、刑名、宥

减、自首、酌减、加减刑、缓刑、假释、恩赦、时效、时例、文例等内容。

二、分则。规定了对36种罪名是:侵犯皇室罪、内敌罪、外患罪、妨害国交罪、

漏泄机务罪、渎职罪、妨害公务罪、妨害选举罪、骚扰罪、逮捕监禁人脱逃罪、

藏匿罪人及湮灭证据罪、伪证及诬告罪、放火、决水及妨害水利罪、危险物罪、

妨害交通罪、妨害秩序罪、伪造货币罪、伪造文书印文罪、伪造度量衡罪、亵渎

祀典及发掘坟墓罪、鸦片烟罪、赌博罪、奸非及重婚罪、妨害饮料水罪、妨害卫

生罪、杀伤罪、堕胎罪、遗弃罪、私滥逮捕监禁罪、略诱及和诱罪、妨害安全信

用名誉及秘密罪、窃盗及强盗罪、诈欺取财罪、侵占罪、赃物罪、毁弃损坏罪。

三、暂行章程。对尊亲属有犯,不得适用正当防卫之例。其中6种处以死刑者,仍

用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8: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1938年1月25日《文汇报》在上海创刊

文汇报有两个。

香港文汇报和上海文汇报可以说是同一祖宗。1947年,上海《文汇报》及《联合晚报》、《新民报》被国民党政府封闭,部分报社同仁一路辗转到了香港,在各界爱国人士的帮助之下,文汇报在香港复刊。解放后,上海文汇报又在上海复刊,所以就形成了两家文汇报,目前,这两家报纸没有任何隶属关系,但大家都在用同一个报头,只不过香港文汇报是竖的,上海文汇报是横着的。香港文汇报,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影响最大的海外华文媒体,在海外、香港,以及内地地位非常高,以中国新闻报道的权威而著称于世,内地各省市的政府重要通告、新闻及海外宣传大多全部在香港文汇报上刊发。

《文汇报》1938年的1月在上海创刊。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我们的报纸曾经有非常辉煌的历史,发行量达到了一百七十万份,在拨乱反正期间我们报纸宣传一些思想改革的总的方针,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有影响的作品。后来讲到的伤痕文学,《伤痕》这篇小说就是《文汇报》发出来的。《文汇报》现在的发行量有四十万份。

上海《文汇报》的发行区域和渠道:上海地区占三分之二,江苏、浙江、发行量比较多。还有就是山东,河南、河北,北京是发行量都是比较大的,北京大概是接近二三万份的发行量。编辑和记者的总量是260人,在北京设有办事处,江苏设有办事处,浙江也有我们的记者站,武汉、西安、广东、山东都有记者站。同时在世界各地14个国家和地区也设有记者站,在联合国,有两组记者,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在巴黎,在东京,在德黑兰、墨西哥、尼泊尔、菲律宾都有记者。

香港文汇报是一份面向香港全社会的综合性大报,也是一份以社会精英为读者定位的香港主流报纸,目前每日平均出版60版左右,除在香港地区发行外,还即日运销中国内地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零售港币6元。

以爱国爱港为办报宗旨,新闻报道公正翔实,及时准确;新闻内容详尽丰富,生动活泼;版面时尚,色彩艳丽,印刷精美。

香港文汇报在中国内地各省市共设立包括北京新闻中心、上海新闻中心、珠三角新闻中心在内的三十个办站机构,拥有一支敬业、勤业的专业记者队伍,其关于中国新闻的报道和评论,经常获得国内外媒体的广泛转载和高度评价。

香港文汇报立足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除香港外,每日还在美洲、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同步出版海外版,读者遍及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香港文汇报正在努力成为一家覆盖全球华人世界,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华文精英媒体。

2003年5月,香港《文汇报》珠江三角洲新闻中心成立,下设广州办事处、深圳办事处和珠海记者站,《文汇报》副总编辑张建华兼任本中心总编辑。

2006年,香港《文汇报》在广东省境内发行两叠24版的“商务精华版”的《文汇报》,周一至周六发行,周日停刊(仅有一次倒扁运动期间没有停),在各个报刊零售点都有销售,人民币3元。一叠主要是报道各地主要新闻和财经地产消息,二叠主要报道娱乐、马经和xxxx。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8: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年1月25日
苏联及东欧5国发起成立经互会


1949年1月25日,为了在经济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并加强彼此间的经济合作,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6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4月在莫斯科举行第一次会议。总部设在莫斯科。民主德国、蒙古、古巴、越南先后加入。经互会宗旨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经济互助,技术合作,交流经验。初期活动主要在流通领域,50年代中期扩大到生产领域。

1989年东欧剧变,经互会走向解体。
  
经互会
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Council for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苏联为首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经济合作组织。简称经互会。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6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建立该组织,同年4月举行第一次会议,正式宣布经互会成立。阿尔巴尼亚于1949年2月加入,1961年12月停止参加活动。随后加入的还有:民主德国(1950)、蒙古(1962)、古巴(1972)和越南(1978),至1988年底共有10个成员国。南斯拉夫于1964年9月与经互会签署协定,参加经互会的一些工作,拥有咨询投票权。老挝、阿富汗、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和尼加拉瓜等国家,以观察员身分派代表参加一些会议。1973年后,芬兰、伊拉克、墨西哥和尼加拉瓜同经互会签有合作协定 。经互会与欧洲共同体于1988年6月25日发表公报建立正式关系。
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联合和协调经互会各成员国的力量,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发展,加速其经济技术进步,提高工业不够发达的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经互会各成员国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福利。
组织机构有:经互会会议(最高权力机关)、执行委员会(执行和管理机构)、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总部设在莫斯科。
经互会建立之初,其主要合作方式是发展贸易,进行科技交流。成员国在双边基础上曾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科技合作协定。50年代中期以后,合作从交换领域逐步扩展到生产领域,强调“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协调各国的经济计划,由双边关系扩大到多边经济关系。60~70年代,根据“国际社会主义分工基本原则”和“经济一体化综合纲要”,经互会建立了一系列国际机构,要求其成员国逐步实现生产、科技、外贸和货币金融一体化。
80年代,经互会推行“长期专项合作项目”,由成员国共同集资在苏联和其他国家建设一些大型工矿企业和能源项目,发展各国企业和科研组织之间的直接联系,并建立合营企业。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和苏联政局发生急剧变化,经互会的作用日渐衰弱。1991年6月28日,经互会第四十六次会议宣布经互会解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8: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1662年1月25日鄭成功军攻荷兰在台湾的热兰遮城。

郑成功(1624~1662)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福建南安人。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 南明隆武二年,1646 ) ,募兵抗清 。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 3 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南明永历帝封他为延平王。十二年,清定远大将军济渡率兵约 3万入闽 ,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十五年,他统率水陆军17万北上。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 4 万余人,军威复振。十八年初,他决计乘侵台荷兰殖民军兵力薄弱、求援困难之机收复台湾。三月二十三,亲率将士 2.5 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在台湾民众的支援下,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 今台南市安平镇 )长期围困 。 此后击败荷兰援军,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郑成功废除荷兰在台湾的殖民体制,建立行政机构,为开发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次年五月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8: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1881年1月25日爱迪生和贝尔成立东方电话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8: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崇智1965年1月25日,病逝于香港。
许崇智(1886~1965),字汝为,广州市人。1911年11月,参与福州起义。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陆军第十四师师长和福建北伐军总司令,挥师北伐。1917年8月,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府参军长,协助孙中山主持军事。同年10月28日粤军光复广州,从而结束了桂系军阀在广东的统治。
  1924年1月,被推为中央监察委员,兼国民党中央军事部长。3月,任建国粤军总司今。
  1925年6月,平息滇、桂、直系军阀叛乱。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被任命为军事部长兼广东省政府主席。
  1939年,迁居香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9: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1954年1月25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区。全州面积32.6万平方公里。州域主体是柴达木盆地。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简称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青海省的西部。北自党金山口经祁连山脉的党河南山、牙马图山至木里达坂山西段,与甘肃省酒泉地区相连。东从木里达坂山东段经木里河、吉尔孟河至布哈河,与本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相邻;从青海南山中段的巴音山经茶卡盆地东端至鄂拉山,与本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相接;南自鄂拉山南段经布青山、巴颜喀拉山和布喀达坂山与本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及玉树藏族自治州分界。西部自布哈茫乃峰经尕斯山、尕斯口接阿尔金山,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接壤。

  海西州域主体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另有唐古拉山北麓高原部分地区。全州东西长837公里,南北宽486公里,总面积为32.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5.17%。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6°06ˊ─99°42ˊ,北纬35°01ˊ─39°20ˊ之间。州内大部分地区在海拔3000 米上下,最高点是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海拔7720米;最低点位于达布逊湖区,海拔2675米。

  海西州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不分明,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全州年平均气温为-0.5C-5.2C度,年平均降水量16.7—487.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353.9—3526.1毫米,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海西州因地处青海湖以西而名。州府驻地德令哈市,距省会西宁市514公里。

  柴达木盆地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约350公里,面积为25.6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78.76%。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封闭型内陆盆地,盆底海拔在2675─3200米之间。四周高山海拔3500─4500米。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盆地最低点位于格尔木市附近的达布逊和霍布逊湖区,海拔2675米。盆地从边缘至中心依次为高山、丘陵、戈壁、平原、湖沼五个地貌类型,呈环带状分布,发育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盆地内有大小河流100多条,湖泊90多个,其中察尔汗盐湖最大。四周边缘山地,有辽阔的高山草场,适宜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山前冲积平原海拔在2800─3000米之间,部分地区水土资源和气候条件较好,适宜发展绿州农业;中部谷地平原,盐湖资源极为丰富,可大力发展盐化工业。

  州境南缘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是长江发源地,唐古拉山口是出入西藏的重要关隘。

行政区划

  1999年海西州辖2市(格尔木,德令哈)、3县(都兰、乌兰、天峻)、6个行政委员会(茫崖,冷湖,大柴旦,昆仑,瀚海,锡铁山行政委员会),共4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 东部三县一市基本为农牧区,西部一市六行委为工矿区。

  州府德令哈市是一座新兴的城市。位于海西州的东北部,海拔2,928米。巴音河纵贯市区,把市区划分成河东、河西两部分。青新公路国道315线和青藏铁路哈(哈尔盖)格(格尔木)段从市区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市区面积7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海西州总人口36.91万人,有汉、蒙古、藏、回、土、撒拉等29 个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为主体民族,人口分别是2.47万和4.1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6.7%和11.1%。州域大部分地区少有人烟,平均每方公里1.16人。


主要山脉  

  1.阿尔金山脉 系蒙古语“阿尔曾”的谐音,意为柏树,包括2条山系: 哈木尔达坂山系,主要山体有哈木尔达坂和哈勒金呼查山; 查汗托罗盖山系,主要山体有查汗托罗盖山,乌兰乌拉山,阿克土塔格山。

  2.祁连山脉 主要山系有: 党河南山系:包括当金山口,夏日哈勒金山,察汗鄂博图岭,古尔班宝日达陇,克普腾蒙克山,傲木荣蒙克山,乌库尔图哈日奴尔根山,奥格图尔乌兰山; 疏勒山系,主要山体有达根德力山,牙马图山,宰力蒙克山,沙果林那穆吉木,岗格尔肖格力峰; 木里达坂山系,主要山体有:英德尔达坂,乌兰达坂,乌兰木里山,木里达坂; 喀克图山系,主要山体有:土尔根达坂,哈勒腾蒙克,哈克图蒙克,果青果尔班夏哈勒根,盖尔哈达; 哈日科山系,主要山体有:哈日科山,哈日赞希里山,查汗哈达山,宝日格山,草芒东山,白尼黑山; 宗务隆山,主要山体有:宗务隆山,达肯达坂山,柴达木山,库尔雷克山,科克西里,布依达乌拉,巴里根山,乌图高山,昆吉勒台山,桃斯图山,布勒石山,蓄集山,贡艾里沟山,阿达尔根山,布格图山,塞冷塔斯日海山,额尔德尼山; 青海南山系,主要山体有:阿尔插图山,阿汗达里山,天峻山,关角山,铜普山,巴音山,橡皮山。

  3.昆仑山脉 主要山系有11条: 尕斯山系,主要山体有:尕斯乌珠尔,尕斯蒙克,乌兰乌珠尔; 莫克欣山系,主要山体有:莫克欣山,古里扎敖包山,尕林格山; 沙松乌拉山系,主要山体有:沙松乌拉,额勒孙蒙克,莫斯图山,巴荣西里山; 布尔汗布达山系,主要山体有:布尔汗布达山,秀沟山,果尔班托来山,诺木洪山,水外蒙克;布克达坂山系,主要山体有:阿尔格山,布喀达坂峰,布喀达坂,古尔班奈吉山;马兰山系,主要山体有:察克里德格蒙克,塔温蒙克,撒日蒙克,伊克蒙克;唐格乌拉山系,主要山体有:可可赛根蒙克,阿格塔音齐肯,岗欠查鲁玛,乌图拉克,雅木乌兰;布青山系,主要山体有:哈日西日格山,布青山,查汗西里,额肯可里根,克次蒙克;可可西里山系,主要山体有:可可西里山,巴音多格日旧,那木齐图乌兰马拉,古尔班博罗集乌拉,察布查山;巴颜喀拉山系,主要山体有:拉日日旧山,牙扎陬山,雅拉达泽山,稍日哦邹山;鄂拉山系,主要山体有:乌兰布拉珞,阿依尕山,哈日乌苏山,哈日哈达山,夏日哈山,哈日尕图山,哈次普山,可可阿达尔根山,夏日乌拉山。

  4.唐古拉山脉 主要山系有4条:唐古拉山系,主要山体有:大、小唐古拉山,格拉丹冬峰,姜根迪如;乌兰乌拉山系,主要山体有:乌兰乌拉山,冬布里山;祖尔肯乌拉山系;西恰日升山系。

主要河流

  呼伦河,亦称阿拉尔河。源头分两支,南支阿拉亚里克萨依河,西支为扎哈拉萨依河,为正源。两支汇集后潜入地下,注入尕斯湖。

  台吉乃尔河。其源为巴音郭勒河,最后潜入甘森湖。

  那棱郭勒河。其上游分三支,正源为乌兰郭勒河,西支为额勒孙苏里吉尔河,东支浑德伦河,最后均注入东台吉乃尔湖。

  乌图美仁河。上游称苏哈河,下游西支称查哈美仁河,东支称乌图美仁河,最后注入西达布逊湖。

  那棱灶火河和大、小灶火河。三条河向北注入西达布逊湖。

  托拉海河。蒙古语,意为胡杨河。

  格尔木河。上游分两支,西支为正源,称奈吉郭勒,亦称昆仑河,东支秀沟河,亦称雪水河。源头分三支,西支呼伦郭勒;东支灭格腾根郭勒,中支雅日东陇曲。东西两支汇合于巴荣西里山和秀沟山的结合部,向北流入格尔木地区始称格尔木河,最后注入东达布逊湖。

  大格勒河、吾龙沟河。 

  诺木洪河。上游称哈伦乌苏,下游称诺木洪河。

  哈日乌苏河。其上游分为5支,即:桑根郭勒,波洛嘎斯坦郭勒,乌拉斯坦郭勒,哈图河,依克郭勒。

  柴达木河。上游分三支,即西支为正源,名为乌兰乌苏河,其上游称作哈日郭勒,向东注入阿拉格湖,流出后始称乌兰乌苏河;南面东支托素河,与乌兰乌苏河汇于巴隆山与鄂拉山的结合部向北流出,称约格柔郭勒;北面东支卡可特河,向西流至宗加──巴隆滩后方称柴达木河,最后注入南霍鲁逊湖。 

  察汗乌苏河。分南北两支,南支拉窝河,北支察汗乌苏河。

  素棱郭勒河。上游分两支,东支为正源,称察察河,其上游南为巴里根河,北为泽格生河,向西流出查查香卡后潜入地下。在阿拉腾布拉格涌出流向南,称卜浪沟河,下游称素棱郭勒河;西支东灶火河,两支汇合向西流注入北霍鲁逊湖。

  都兰河。支流有两条,东支为夏日郭勒河,西支为察汗郭勒河,两条汇合向西南流入希里沟盆地形成都兰湖。

  赛什克河。蒙古语,意为羯山羊河。

  巴音郭勒河。上源名为伊克达坂哈热郭勒,其上游称作为乌兰哈达郭勒,中游称阿日郭勒,流出蓄集峡始称巴音郭勒河,最后注入库尔雷克湖、托素湖和巴尕哈日诺尔。

  巴勒根郭勒河。蒙古语,意为沙柳河,向南注入库尔雷克(克雷克)湖。

  喀卡图郭勒河。下游称作塔塔棱河,蒙古语,意为季节性河。源头名为亚马托郭勒,该河支流较多,其中东支上源为艾力斯台郭勒,两河汇于喀卡图地区东北角后始称喀卡图河,最后注入小柴旦湖。

  鱼卡河。蒙古语意为避寒处之河,发源于哈勒腾蒙克南坡,向西南流入马海地区后接纳从北而来的两条小河一脑儿河和嗷唠河最后注入宗马海湖。

  哈勒腾河。分为两支,正源为大哈勒腾河,发源于奥果吐尔乌兰山西南坡,向西流向。南支为小哈勒腾河,源出哈勒腾孟克北坡,流向北而西。两支以潜流形式汇合于奴呼图地区后,向西注入苏干湖。

  属于祁连山内陆水系的主要河流还有:疏勒河,莫日曲,党河,奥果吐尔乌兰郭勒河,哈夏图河,哈尔赞河,哈日达吾河,哈日古尔哈河,聪果协热格河,岗纳力格河,宰力蒙克河,苏令郭勒河,布哈河,大水河,茶卡水系以及长江上游的通天河等。

气候

   海西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6.7─487.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353.9─3,526.1毫米,为年降水量的5─195倍。全州年平均气温-5.6─5.2℃,区内气温地区差异较明显。年日照时数平均在3,000小时以上,阳光辐射量达628.9─741.3千卡/平方厘米。境内大风日数多,西部地区8级以上大风年均114─117天,东部地区在79─86天,中部较少,亦在30─53天。区域内无霜期在78─131天之间,海拔3,600米以上地区,无绝对无霜期。

历史沿革

  海西州历史悠久,距今两万三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活动,2700年前柴达木盆地的居民创造了著名的诺木洪文化。远古时为西戎地,周至秦为西羌地,汉初为匈奴和羌人活动区域。

  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冬,王莽置西海郡,今海西东部属之;西部属诺羌国。更始元年(公元23年)废西海郡,复为羌地。

  东晋十六国时,州境东部为先卑乙弗部(亦称“乙弗勿帝国”)辖地,西部为吐谷浑辖地,约至北魏太武帝神鹿年间州境全为吐谷浑国属地。南北朝的宋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吐谷浑首领拾寅在白兰(今都兰县诺木洪一带)建立城廓,成为吐谷浑国中心。

  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左右,隋军击败吐谷浑,在其地设立四郡,今海西东部属西海郡,西部属鄯善郡。隋末,吐谷浑复据故地。

  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左右,吐谷浑成为唐属国。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攻灭吐谷浑国据有其地,海西隶于吐蕃腊城节度使。

  宋朝时,海西西北部为撒里畏兀儿(即黄头回纥)地,其余地为吐蕃角厮罗势力范围。

  蒙古太宗元年(公元1229年)时,今海西属窝阔台汗之次子阔端领地范围。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蒙哥汗在河州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今海西东部属其辖地,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设甘肃行省,今海西成为忽必烈之七子西平王奥鲁赤的封地范围。元末顺帝时,在今海西西部设曲先答林元帅府,封卜烟帖木尔为宁王,镇守其地。

  明朝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设朵甘卫,次年升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海西东部属其管辖;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至三十年(公元1379年)间,在今海西东北至西部相继设立安定、阿端、曲先、罕东四卫,由西宁卫兼管。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左右,漠南蒙古土默特部进据海西驻牧,四卫遂之散亡。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漠北蒙古路喀尔喀部进据海西。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顾实汗率和硕特部进入青海,海西成为其部属的游牧地。

  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清廷编定青海蒙古左右两翼盟29旗,今海西州境内有9个蒙古旗,统归于“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辖。清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班禅喇嘛驻牧地向南移往巴彦托辉和岳霍洛依地方(即今都兰县香日德和香加一带),逐渐形成了班禅香家旗。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后,黄河南汪什代海千户部落渐迁入布哈河流域(今天峻县境内)驻牧,当地蒙古簇北前旗(布哈公旗)向北迁入祁连。清光绪车间(公元1875-1908年),沟里,日安两个藏族百户部落迁入今都兰县境内。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7月,海西地区隶属于青海办事长官,民国4年(公元1915年)隶属于甘边宁海镇守使兼管。民国6年(公元1917年)秋,设都兰理事于都兰寺,今海西属其管辖,隶属于甘边宁海镇守使。民国19年(公元1932年)县治迁至希里沟。县境四至为:东至克拉牙壑与湟源县分界,南以鄂敦他拉(星宿海)与玉树县分界,西至噶顺口及勒斜尔乌兰达布逊山脉与新疆为界,北以祁连山与甘肃省分界。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始,哈萨克族迁入海西。民国27年(公元1938年),设立青海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始驻夏日哈,后迁驻察汗乌苏,到民国30年(公元1941年)改称青海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都兰县属其管辖。1946年前后撤销行政督察区,直隶青海省。

  1949年9月上旬,都兰县各族代表到西宁向青海省军政委员会、军管会致敬,请求解放都兰地区;9月26日省军政委员会决定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10月初省军政委员会下达都兰县人民政府科长以上领导干部任命文件,11月初都兰县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从西宁到达希里沟,并布告都兰县人民政府成立,直属青海省,12月迁驻察汗乌苏。

  1952年9月26日,撤销都兰县,设立县级都兰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3年2月,青海省人民政府、省政协委员会联席扩大会议决定,8月8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设立专区级都兰蒙藏哈萨克族联合自治区,9月30日政务院批复定名为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4年1月25日,成立专区级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当时称为海西蒙古族哈萨克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

 1955年5月28日,为了开发柴达木盆地,中共中央决定设立专区级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7月30日在格尔木正式成立,1956年2月更名为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作为省人委派出机构,3月治所迁至大柴旦。1957年4月3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设立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作为省人委派出机构,1958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柴达木行政委员会。

  1959年1月,海西州人委由察汗乌苏迁驻柴旦,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0月31日国务院复文批准合署。

  1963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该行政区域全称为“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1月8日国务院批准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地迁至德令哈,1966年4月,州府迁驻德令哈。

  1984年5月哈萨克族全部迁返新疆后,于1985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资源

  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称。全州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地281处,其中大型矿床72处,中型矿床61处。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约15万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总量的90.78%。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原盐、钾、硼、锂、镁、锶、溴、碘、芒硝、自然硫、铬、铅锌、金、银、石棉、石灰岩等,其中原盐、钾、镁、锂、锶、石棉、芒硝等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溴、硼等储量居第二位。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全州共有草原1.67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06亿亩;宜农土地553万亩,发展农牧业潜力较大。绿洲农业耕地72万亩,盛产小麦、油菜和优质牛羊肉等农畜产品。柴达木枸杞、山羊绒享誉海内外。

经济布局

  1、东部经济区:以德令哈市为龙头,依托青藏铁路和315国道的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特色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盐化工业、建材业、中藏药加工以及商贸、房地产、旅游等产业,培育发展德令哈—乌兰—天峻和都兰经济带,德令哈—乌兰—天峻经济带,以培育和发展制盐业、盐化工、煤炭建材为主,同时发展绒山羊、藏系羊养殖与加工和中藏药材种植与加工。都兰经济带重点发展农牧业综合开发和肉食品加工业,实施香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发有色金属、石墨、硅灰石等资源。

 2、西部经济区:以格尔木市为龙头,重点发展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多金属加工、建材工业、煤炭工业、旅游业和商贸物资流通业。利用地区优势,培育发展格尔木—柴旦经济带,依靠自身优势,积极支持青海油田、盐湖集团公司、西部矿业公司和格尔木农场,推动龙头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多金属加工、煤炭和建材工业,同时开发宝玉石、矿泉水、温泉等资源。冷湖—茫崖经济带,依托资源,大力发展盐化工业,开发芒硝、天青石等资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9: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1996年1月25日,由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第一台64位超级小型计算机,在沈阳通过电子工业部主持的技术鉴定。这项开发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所主持的,它是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4位超级小型机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

  千百年来,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科技与文明互相促进着在其中卷起汹涌的波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回首已经过去的二十世纪,倍受列强凌辱的旧中国民不聊生,曾令多少科技先驱报国无门,是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新天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更是焕发出了无穷的动力。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我们的科技人员也在坚持不懈地求实创新,用他们的勤奋与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奉献着各自的才智,同时也在世界科技与文明的进步史上添上了自己厚重的一笔。 
  中国计算机的历史
  提到中国计算机,就不能不提起华罗庚教授,他是我国计算技术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1952年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时,他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了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三位科研人员在他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1956年筹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时,华罗庚教授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
  我国从1957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机器在738厂开始少量生产,命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4机)研制。在研制104机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并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台小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1965-1972年)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在我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8),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1965~1975年,738厂共生产320机等第二代产品380余台。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于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晶体管计算机并小批量生产了40多台。
  第三代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1973-80年代初)
  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DJS-130小型计算机,以后又推DJS-140小型机,形成了100系列产品。与此同时,以华北计算所为主要基地,组织全国57个单位联合进行DJS-200系列计算机设计,同时也设计开发DJS-180系列超级小型机。70年代后期,电子部32所和国防科大分别研制成功655机和151机,速度都在百万次级。进入80年代,我国高速计算机,特别是向量计算机有新的发展,下面有详细的阐述。
  第四代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研制(80年代中期至今)
  和国外一样 ,我国第四代计算机研制也是从微机开始的。1980年初我国不少单位也开始采用Z80,X86和6502芯片研制微机。1983年12电子部六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DJS-0520微机。10多年来我国微机产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道路,现在以联想微机为代表的国产微机已占领一大半国内市场。
  最具有代表性的高性能计算机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我国在这方面也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高性能计算机独树一帜
  信息技术在二十世纪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是有目共睹的,并且已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在高性能计算机发展中,任何一个国家都坚持研发与产业化并进的策略:一是高性能计算机研究是一个国家行为,由政府投资研究,用于国防、关键经济领域等大规模计算问题;二是高性能计算机公司进行商业化开发,并形成产品,推向市场,形成一个高性能计算机产业。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应该说是兼顾了这两个方面,既有神威、银河在峰值浮点运算速度方面与国外尖端产品并驾齐驱,又有曙光超级服务器系列在产业化方面走出了独创的发展模式。  
  一、神威高性能计算机
  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高性能计算机是一个可扩展的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1999年9月投入运行,2000年7月25日“神威I”面向社会开放使用。该系统峰值速度达到每秒3840亿次,单元处理机384个,主存储器容量48GB,磁盘1.28TB,加上功能完善的系统软件,与国外同时代高性能计算机相比,属于世界领先行列。
神威机系统软件由分布并行操作系统、并行程序设计语言、并行程序开发和支持环境、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科学计算可视化系统组成。自行研制的分布并行操作系统采用Mach微内核技术,并与OSF/1系统保持兼容。并行程序设计语言包括并行C、HPF、OpenMP和Java。并行程序开发和支持环境为用户提供PPME、MPI、PVM和科学计算软件库。
  神威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也是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主要体现在:采用分布共享体系结构,结构上的分布特性保证系统可扩展和可分割,逻辑上的共享特性使系统具有透明性和可编程性;采用消息处理机、高速路由器、及硬件支持的全局操作和同步机制,减少了消息传送开销,提高了并行处理速度;操作系统采用两级分布式结构和多虚空间、多重映射与主动消息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在分布共享结构下操作系统的可扩展性,并实现单一系统映象;采用相关性分析、数据流分析、通讯优化和数据重分布等多种编译优化措施,提高了并行程序的执行效率;支持消息传送、分布共享、结点共享、数据并行编程模型,以满足不同用户开发大规模并行程序的需要;面积大、密度高的印制板和表面安装技术减少了信号传输延迟,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神威机投入使用以来,在气象、石油、药物、航空航天等方面获得了可喜的应用。国家气象局投入业务运行的集合数值预报在神威机上同时运行32个样本,在国内尚属首次,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银河高性能计算机
  1978年以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先后研制成银河-I、II、III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总体水平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为不断打破国际封锁,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经济和军事效益。
  银河-Ⅰ研制开始于1978年5月,于1983年12月研制成功,1984年获中央军委特等国防科技成果奖。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亿次通用电子计算机系统,以向量运算为主,字长64位,是我国当时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巨型计算机系统,被列为1983年全国十大科技成果之首。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巨型机的研制行列。银河-Ⅰ计算机系统分别安装于原石油部物探局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计算中心和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为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银河-II研制开始于1987年,于1992年11月研制成功。银河-II主机为4个高性能向量中央处理机共享主存紧耦合系统,基本字长64位,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首台面向科学/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通用十亿次并行巨型机。1993年10月,银河-II在国家气象中心正式投入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运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5~7天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国家。1995年3月,第2台银河-II在九院九所投入运行,作为“核加速”项目的重要计算平台,在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和改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银河-III研制开始于1993年,于1997年6月研制成功。银河-III采用可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系统性能从每秒百亿次到每秒千亿次,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靠性高。目前银河-III正运行于军内外七家用户,如以银河- III为业务主机的“军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计算建模和数据模拟系统;中期数值天气预报(T106)系统;此外,银河- III还是国防科技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高性能并行处理技术研究实验基地”的核心设备。
  三、曙光高性能计算机
  1990年3月,中科院计算所建立了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智能中心在几年内陆续向市场推出了曙光并行机系列产品,为促进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产业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曙光一号于1993年10月推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全对称共享存储的并行计算机系统,达到了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并行处理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且开拓了在外开放条件下研制并行计算机的新路子。
  曙光1000于1995年研制完成,是国内独立研制的第一套大规模并行机系统,曙光1000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迈上了计算机实际运行速度超过10亿次浮点运算的台阶。曙光1000其升级产品曙光1000A顺利进入若干行业,并出口国外,打破了外国在大规模并行机方面的封锁和垄断。
  曙光2000-I超级服务器于1998年上半年研制成功,开拓了我国研制大型机群系统的路子,总体上达到了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作为863计划的重大成果1999年9月面世,它由82个结点164台处理机组成,峰值速度达到每秒1117亿次,该服务器总体上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如机群操作系统和集成化并行编程环境等已进入国际领先行列。曙光2000II安装在中科院的网络中心,做为我国科技网的科学计算、海量数据库查询和信息服务主服务器,这是当时进入国内市场性能最高的国产超级服务器产品。
  曙光3000是一种通用的超级并行计算机系统,是目前性能最高的国产超级服务器。它兼顾大规模科学计算、事务处理和网络信息服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大装备。该系统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4032亿次,内存总容量为168GB,磁盘总容量为3.63TB。它具有先进的机群体系结构,由70台节点计算机组成,共280个处理机。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在可扩展、好用、易管理和易维护等方面有明显特色,有利于市场推广。
  2000年曙光系列超级服务器共签约销售40多套,占该年度国内同类产品台数25%左右的市场份额。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更以其优良的性价比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迫使国外产品大幅降价,对发展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微机产业化凸现联想、长城
  80年代后期以来,微机(PC机)已成为我国计算机的主流产品,联想集团与长城集团等公司为发展我国微机技术与产品作出了重要贡献。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目前拥有员工9000余人。1999年和2000年联想集团曾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第一名;2000年7月,入选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0财年联想电脑整体销量达到262万台,销售收入284亿元人民币;截至2001年一季度,联想电脑占据中国市场30.2%的份额,已连续18个季度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其中家用电脑占39.6%的市场份额;并连续四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联想昭阳笔记本销量2000年达到11万台,连续5个季度居中国市场销量第一。联想现已申请专利231项,获授权112项。在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联想集团不断加大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体系的建立.目前,已成立了以联想研究院为龙头的二级研发体系。
  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成立于1986年12月,2000年集团资产总额已经超过100亿元,净资产达30亿元,员工12000人,在2001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列第7位(未含深科技)。长城集团控股3家A股上市公司(长城电脑、深科技、湘计算机)和1家H股上市公司(长城科技),直属成员企业近40家。长城集团以“长城0520CH”微机起步,现已涵盖PC整机、电脑零部件、磁头系列、终端系列、网络设备、移动通信、光通信、大型应用系统、网络安全软件等诸多领域,形成年产计算机整机100万台、显示器100万台、硬盘驱动器100万只、多媒体光盘盘片100万片、电源200万台、终端50万台、电子板卡500万块、磁头过亿只的生产能力。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我国的网络发展也是由来已久的。早在60年代初,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课题便开始提上日程,也就有了网络的早期研究与应用。1960年-1964年中科院计算所、自动化所和七机部一院研制成功飞行器缓变参数遥测数据自动收集与处理系统(计算机与无线通信结合的系统)。60年代中、后期建立了卫星地面测控系统(计算机与电话网专线结合的系统)。70年代,计算机通信系统的应用扩展到国民经济领域。80年代以后,局域网开始在国内应用,金融、气象、石化等部门开始率先建设专用广域计算机网,包括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金融电子化等专用业务网。
  80年代中到1993年是中国计算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由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一些学者倡导和推动,为中国计算机互联网的形成和发展,在技术、人才方面准备了条件。如1987年,清华大学校园网建成为我国第一个用TCP/IP协议的校园网;次年,清华校园网通过中国公用数据网CNPAC,开通了Internet电子邮件。1991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DECNET协议,以X.25方式连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LIVEMORE实验室,开通了电子邮件。1989年,中关村地区教育科研示范网(NCFC)立项,由中科院主持、联合北大、清华,在中关村地区建设了连接三个院校网的高速互联网络。
  1993年后,世界各国政府纷纷规划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我国政府也着手规划建设中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1993年12月,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成立,1996年1月,改为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1997年4月,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通过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将中国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出建立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和互联网交换中心。1994年4月20日,NCFC网通过64K专线接入Internet,这是国内第一个直接接入Internet的互联网。在此前后,1990年10月,注册登记我国顶级域名CN。1993年制定了我国的域名体系。1994年5月完成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设置。
  1994年,中国四大互联网开始空前发展。1994年9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建设开始启动;1995年1月,中国电信分别在北京、上海通过64K专线接入美国;1995年5月,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全国骨干网,于1996年1月建成;1998年7月,骨干网二期工程启动,带宽扩至155M。1994年10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工程建设启动;1995年7月,连入美国的128K国际专线开通;1995年12月,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完成;1994年春天,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曙光BBS正式开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Internet上的BBS。1995年4月,中国科技网工程启动,同年12月,中科院百所连网工程完成。1996年9月,中国金桥信息网连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并提供上网服务。1997年,上述四大网实现互连互通。1997年6月组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的规模和应用有了很大发展,互联网用户数每半年增加一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还带动了国内各种专用计算机网向 Intranet、Extranet发展。并且,我国已进行了下一代高速信息网络的规划,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建设了“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NSFCnet”,并与美国Internet2实现互连;1999年到2000年,863-300项目建立了“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CAINONET);中国网通公司于2000年开始建设高速CNCnet等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述一语概括了科技在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我国近几十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已经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进步和方方面面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我国上千万家庭。计算机无疑是我国20世纪最重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相信在国家的支持下,在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下,计算机技术在21世纪将会更加普及和发展,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9: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1956年1月25日 陳雲提出公私合營中需要注意解決的問題

  1956年1月25日,陳雲在第六次國務會上,提出在公私合營中需要注意解決的幾個問題:第一,全行業公私合營工作僅僅是開始,並不是已經結束了;第二,對不雇店員的小鋪子,在政策上要區別于資本主義商業,應該長期保留其單獨經營的方式;第三,公私合營後,原有生產方法、經營方法,應該在一個時期內,照舊維持一下。

1950年10月抗美援朗战争开始后,中国经济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和禁运,尤需挖掘内部的潜力,拉动国内需求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根据陈云的建议,中央把扩大城乡交流摆在1951年财经工作的第一位。由国家投放资金,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动员国营、合作、私营商业各种社会力量,通力开拓流通渠道,特别是鼓励私商长途贩运、深购远销,使他们有适当的利润可图。土产一动,百业俱兴,全国各类物资交流大会此起彼应,盛极一时。正如陈云所说,农副土产品卖出去了,就增加了农民的购买力,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减少或消灭城市的失业现象,城市购买力也跟着提高。商业繁荣,又增加了国家税收,减少了财政上的困难,物价更趋稳定,可以进一步促进正当工商业的发展,使城乡交流更趋活跃。这样环环相扣的结果,证明了“扩大农副土产品的购销,不仅是农村问题,而且也是目前活跃中国经济的关键”。陈云认为,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工业品过剩了,而是工业品不足,所以推销土产,提高工业生产,使两方面能够平稳地交流,是件大事。
  如果再有两年乎稳的交流,改组国民经济这篇“文章就好做了”。在城乡平稳交流中,商业既联系了工业和农业,又帮助了城市面向农村,帮助了农村面向城市。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互为市场,反映了转型期的经济运行具有相当的活力。
  关于国民经济的改组,陈云认为必然是发展与淘汰同时存在。工商业中有发展有淘汰,发展程度和淘汰程度又各有不同,这是正常的,反映了中国经济改组的情况。比如旧轨道上的工业有一部分要转变。因为过去是依赖帝国主义的原料,现在需转向依靠国内原料。淘汰若干不宜于存在的中间商,是不可避免的,这有利于人民经济的全局。总之,中国经济的情况,只能是多数好转,少数淘汰,否则就不是经济改组。但可以肯定,在好转的中间,五种经济成分都会发展,各得其所。既然大家互有发展,就不至于“短兵相接”。这是经济改组中发展与淘汰关系的主要方面。当然,陈云也从另一方面指出,新民主主义经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是不可免”,有时“摩擦”是很厉害的。
  所谓“摩擦”,主要指一些资本家在经营状况好转后,不满足于给政府加工订货获得的正常利润,而是采取非法的手段牟取暴利。这种趋势的增,就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发生严重冲突,导致经济结构内部的矛盾出现一时激化。1952年上半年,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五反”运动,严厉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有力地限制了私人资本主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从当时的情况看,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也不免给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冲击,出现许多私营企业停产歇业,工业生产下降,市场萎,税收减少,失业增多的情况,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再度紧张。为此,陈云领导中财委在“五反”结束后,进行了以调整商业和税收为重点的第二次工商业调整,在新基础上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针对“五反”退补工作给资本家普遍造成压力的新问题,陈云批评了一些地方在计算退补时纠缠“鸡生蛋、蛋生鸡”的错误做法,要求必须实事求是地核减下来;并在税收上提出“先活后收’,“先税后补”的正确方针。经过这次调整,私营工商业在《共同纲领》的轨道上继续发挥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
  “五反”运动后,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商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私营经济的发展相对减缓,比重下降。针对经济转型期不免出现的这一情况,陈云提出:“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速度,要符合于全国及各地经济发展和经济改组的进度,要在经济成分上掌握恰当的比重。这种比重,要足以保证国营经济领导,又能团结其他经济成分。”“我们在零售市场上保持了稳定力量之后,应该给私商以较多的零售地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1952年6月,中财委作出了目前阶段国营及合作社商业在零售上的比重不超过25%的规定,将75%的零售业务让给私商经营。这体现了陈云关于平稳转变一定要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使各方都能得其所、得以维持的思想,同时也显示了党和政府在经济转型的不同阶段,恰当地掌握公私经济比重的历史主动性。
  然而,由于实际工作中国营和合作社商业前进得过快,1952年秋后,在广大区域内形成了公私关系的紧张形势,失业人员大量增加,许多中小工商业者家庭商店及摊贩开始埋怨政府。陈云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商业的指示》,于11月发出。《指示》肯定在经济改组中,某些带操纵性的和为城乡交流所不 需要的行业受到淘汰,这是应该的,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国营商店的零售业务与城市合作社发展的速度走得太快,排挤了私商的零售业务,众多私商小贩亦受到影响而无法经营。 《指示》指出,商业中公私比重的变化固然是不可避免的,但私营商业营业金额的过急下降或过早下降,则一定会增加失业人员,并影响城乡的交流和广大人民的生计。必须深刻地了解:“经营商业的还有为数很大的小商小贩,而依赖私营工商业谋求生活的人更以千万计,再加上城市和农村的手工作坊和家庭副业,牵涉到的人口就更为广大。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采取粗暴的政策,不但不能充分利用私人资本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使之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而且势必打击到广大的小商小贩,并使成千成万依靠私营工商业谋生的人丧失生活来源,而这些人的生活问题,在一个长时期内,又不是国家所包得了的。”为此,必须纠正商业工作中存在的盲目冒进的倾向,立即对公私商业的关系认真地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调整。调整公私商业的方案,应该是保持目前私营商业的一般营业,不使其下降。其目的在于避免店员过多的失业或使失业店员能够转业。在目前保持私商的营业额,不但无害于国营商业的领导,而且可以补助国营商业的不足,也使中小工业家、手工业者和农村家庭副业的产品找到较多的销路,不使他们发生困难。因而,这是目前国家经济政策所必需的。
  由陈云参加八次讨论而制定的这份重要的中央文件,体现了一个深刻的思想,这就是:整个社会经济改组的进度,包括公私经济比重的变化,必须以不影响城乡的交流和广大人民的生计为底线。凡是不顾人民生计盲目冒进的倾向都是错误的,只能使本应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来解决的问,让国家来背包袱,而国家事实上又包不下来,造成被动局面。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中,陈云基本上是这样来把握指导工作的尺度和界限的。在以陈云为重要成员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1952年我国基本平稳地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并在其中积累和发展了相当的社会主义因,为进一步改造国民经济使之转向社会主义轨道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
  在生产关系变革中力求经济结构平稳过渡。1953年,随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我国进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基本还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但发展方向是逐步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经济;通过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私营工商业改造为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这一时期,陈云主要集中精力于编制和组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但他始终关注推行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及由以发生的经济结构转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相适合、相协调,重在防止因各方面经济关系紧张而致破裂,避免引起大的社会震荡,从而为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我国初期工业化建设,是在资金紧缺、资源不足的条件下艰难起步。大规模经济建设一经开始,整个国民经济即进入紧运行状态,粮食供应紧张的矛盾尤为突出。为解决工业建设面临的粮食危机,陈云参与中央的重大决策,制定了粮食统购统销的政策。
  陈云认为,在粮食问题上,国家和农民的关系最难处理。这和与资产阶级的关系不同,是国家跟几亿农民打交道,如果在这件事上出了毛病,后果要严重得多。而处理好这种关系,天下的事就好办了。鉴于粮食供应紧张的状况,经反复比较多种方案,再三权衡利弊,陈云提出必须采取征购的办法。他把当前粮食危机的形势比作挑着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如果继续采取自由购买的办法,不能确实把粮食买到,整个市场就要波动,就会造成人心恐慌,建设计划将受到影。如果采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又可能反对,打扁担。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选择征购的办法。“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
  陈云认为,在工业化建设初期,粮食、油料、布匹等若干消费品供不应求的根本原因,不是这些物品的生产量减少了,而是因为人民购买力增长的速度日益超过这些消费品生产增长的速度。为了避免这些囤积居奇、抢购涨价,只能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办法。这种办法既保证消费品所有者得到了合理的出卖价格,也保证消费者用正常的价格买到一定数量的消费品,无论对于商品出卖者或广大消费者都是有利的。随后,陈云又总结征购中的经验教训,提出采取“定产、定销、定购”的“三定”措施,使农民知道自己生产多少,国家收购多少,留用多少,缺粮应供应多少,基本上心中有数。这既改善了统购工作,又稳定了农民的生产情绪,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在提出统购统销政策的同时,陈云就辩证地分析说:计划供应只能是一种暂时的措施,只要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增加了,消费品的生产增加到可以充分供应市场需要的程度,定量分配的办法就应该取消。但是应该看,农产品增产的速度是缓慢的,取消粮食、油料、布匹计划供应的日子,并不会很快到来。总的来看,计划供应并不是供应数量的减少,它是消费水平提高中的节制,即不能无限制的提高,只能逐渐的提高。这正是显示出国家经济状况的前进,属于经济发展的正常状态。总之,实行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是中国工业化初创阶段的一项重大决策。历史地看,它在农业生产没有很大提高的条件下,在不高的水准上基本满足了初期工业建设对粮食的需要,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穿衣问题。这样,就可以在城乡经济生活方方面面基本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下,逐步地推进经济转型。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展开,陈云提出著名的综合平衡思想。在财政、物资、信贷、外汇四大平衡中,他强调要保持购买力与商品供应之间的平衡,首先承认在短期内要完全消灭商品供应与社会购买力之间的差距是不可能,但这种差额不能过大,过大了就可能发生市场上的抢购现象,或农民不出卖农产品。解决的办法,最根本的是农业、工业和手工业的增产,还要努力在农村中推销工业品,增加农产品出口,适当调整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只有采取各式各样的、适合各地具体情况的不同的办法,才可以保持市场的稳之转向社会主义轨道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在推行工业化和经济转型的进程中,陈云特别关注的仍然是经济运行的统筹安排问题。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进行,私营工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是有若干行业设备有余,工人有余,而任务不足,原料不足。在这些行业中存在着国营与私营的矛盾,大工业城市与其他地区的矛盾,设备先进与落后的矛盾,计划生产与盲目发展的矛盾等。陈云认为,在过渡时期,我国还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国家,对各种经济成分要统筹安排。只管国营不管其他,是会出毛病的。国营工业不是孤立的,我国还有合作社工业、公私合营工业、私营工业,如果只有国营工业有计划,而不将其他工业计划进去,那么计划也是空的。从客观条件看,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以来,国家掌握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工业品,通过统购统销又掌握了大部分主要农产品,这样就具备了对工业生产进行统筹安排的条件。陈云提,解决私营工业生产困难的方针,就是要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半社会主义工业,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在保证社会主义成分不断稳步增长的条件下,对国营、合作社、公私合营、私营工业实行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方针,进行合理安排,把四种工业都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对各种经济成分要有所不同,但对私营工业又要大体上一视同仁。因为所有私营工业迟早都要变成国家的,不能丢掉它。同时,私营工业的工人与国营工业的工人一样,都是中国的工人,不能另眼看待。陈云的这些思想,体现了在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中,仍需注重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延续性,力求把私营工业这部分现代生产力不受到破坏地带入社会主义。
  在改造私营商业方面,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之后,我国市场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国营商业已在批发环节上逐渐代替私营批发商。私营零售商的主要部分也必须依靠从国营商业、合社商业方面进货来维持营业。临于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供求关系全面紧张,市场上始终存在着不稳定因素,1954年7月陈云为中央起草《加强市场管理和改革私营商业》的指示,提出“国家再不能把已经掌握的工业和农业产品的主要货源让给私营批发商”。“正确的方针,必须是充分利用市场关系变化和改组的有利条件,对私营商业积极稳步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一面前进、一面安排和前进一行、安排一行的办法,把现存的私营小批发商和私营零售商逐步改造成为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商业。”陈云始终认为,市场的稳定是进行经济建设的必要前提。在许多商品供不应求造成市场紧张的情况,要继续保持市场的稳定,必须对私营商业数百万从业人员给予生活出路,让其能够继续经营,使他们有饭吃,并使他们的长处、经验、资金、设备得到利用。陈云的这一思想,反映在1955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商业工作和私商改造工作的指示》中,即:对私营商业改造的进展程度,不能仅仅计算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本身的营业额,“应该懂得,工人阶级当了政,必须负责对社会各阶级的生活出路进行适当安排,这样做是符合国家利益,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在上述思想和方针指导下,国营商业采取分配货源、搭配热门货、调整批零差价、逐步统一公私售价等办法,保持私营零售商一定的营业额,使他们能够维持生活。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的经营比重,可在零售方面作适当退让,但必须保持足以稳定市场的营业额。总的来说,由于党和政府对急剧变动的社会利益关系适时地进行动态调整,1955年年底以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是稳步前进,健康发展。
  1956年初,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带动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同农村经济相比,城市经济的构造更为复杂,行业改组和企业改造牵涉到公私劳资、产供销、人财物等方方面面,有大量繁复细致的工作需要周密安排,才能在所有制变革中避免或减少损失。但是,改造高潮的急促到来,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程序,只好先承认公私合营,再来进行清产核资、生产安排、企业改组、人事安排。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在许多地方的行业改组、企业改造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混乱。陈云高度重视生产关系变革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提出“大部不变,小部调整”的方针。他在1956年1月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们要改组工商,但不是每个小厂统统需要改组,也不是所有的商店都要调整。如果轻率地并厂并店,会给经济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私营商业中不雇店员的商店,他们人数很多,铺子很多,经营方法灵活,居民很需要,应继续采取经销、代销方式。如果一律采取对待资本主义商业那种方式,他们的经营积极性会大为降低,给消费造成很大不便。他提出,这种小铺子一部分可以变成公私合营商店;还有一部分,如夫妻店、手工业者、摊贩等,在很长时间里要保留单独经营方式。另外,公私合营后,企业原有的生产方法、经营方法,在一个时期以内应照旧维持不变,以免把从前好的东西也改掉了。这些论述,反映了陈云认为生产经营方式一定要适合生产发展需要、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的一贯思想。同时,陈云还非常注重解决公私合营后一部分小商店、摊贩、挑贩的生活困难问题,保留小业主的房屋等生活资料问;合营企业中的职工 和私方人员的工资福利问题;企业改组中原来的供销关系和协作关系被割断,一些行业中的前店 后厂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手工业的盲目合并等诸 多问题。对这些影响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他都详尽地研究和提出了纠正或解决的办法,要求凡是合并错了的,必须“分开来,退回去”,旨在减轻经济转型不可避免带来的阵痛,以在新的经济基础上尽快地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秩序。陈云提出的上述方针、政策和措施,从公私合营后应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出发,较好地处理了工商业改组中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改造高潮中出现的紊乱现象。
  勿庸讳言,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经济转,进行得过于急促,原定在3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任,仅用7年时间便提前完成了,致使新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很不牢固。但是应该看到,由于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和平赎买的稳妥政策,又在改造高潮中及时提出纠偏措施,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急促转变没有引起大的社会震动,而是保持了工农业生产的增长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在通常情况下是很难做到而在中国基本上做到了。在这个过程中,陈云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弹精竭虑,周密筹划,为社会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9: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91年1月25日 《人民日報》:全國80%的國營企業如期完成第一輪承包合同

1991年1月25日,《人民日報》報道:全國80%的國營企業如期完成第一輪承包合同。在1987年開始的國營企業第一輪承包期間,國家財政收入平均每年增加二百多億元,其中90%是實行承包的企業提供的。目前各地已進入第二輪承包。按“大穩定、小調整”的方針改變了上一輪承包以上年或前幾年平均數作為承包基數的做法,採用資金利用率計算法、效益平均法、基數滾動法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確定承包基數,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又利于搞活企業。為改變承包者的短期行為,新的承包合同書上都明確了以利潤為主的效益指標,以技術改造為主的企業後勁指標,以提高企業素質為主的企業管理指標,進一步強化了企業約束機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10: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817年01月25日——帕斯卡尔一世任第99任罗马教宗。

公元前六世纪末,拉丁语族罗马人建立的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510年,过渡到共和时代。公元前三世纪初,统一意大利半岛。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到前二世纪中叶,通过布匿战争和马其顿战争,征服了迦太基、西班牙大部、马其顿和希腊诸地区,控制了地中海。公元前27年,执政官屋大维称“奥古斯都”(意即皇帝),共和制度瓦解,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公元一世纪和二世纪,帝国疆域西达今英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地,东达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北非地区和苏丹,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大帝国。后期帝国,由于人民反对压迫剥削,起义广泛开展,如高卢地区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亚哥尼斯特运动,给罗马的统治以沉重打击。公元395年,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意大利半岛处于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交织的时期。 “古意大利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族。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的铜器时代,他们穿越北部和东部的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到达意大利,并残暴地迫使许多当地土著部落迁徙他乡。他们起初过着游牧生活,但已经具有制作铜器、使用马匹和带轮子的大车的技能。抵达意大利之后,他们形成了以农耕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成为随后几个世纪其子孙后代的主要生活方式,直至罗马文明的衰落。“古意大利人”是由几个民族构成的,包括萨宾人、翁布里亚人和拉丁人。

  公元前9世纪和公元前8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两个新民族:埃特鲁斯坎人和希腊人。古人认为埃特鲁斯坎人来自东方的安纳托利亚,今天的一些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从起源看,他们似乎不是古意大利人,正如他们的语言也并非印欧语系一样,他们的文明混合了来自东西方的各种因素。著名的维朗诺瓦文明代表了埃特鲁斯坎人的最初发展阶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新领土上所取得的非凡的文化进步。这片新领土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及亚平宁山区和第勒尼安海之间的沿海平原地区。埃特鲁斯坎人居住在独立的、强大的城邦中,城邦之间通常结成联盟。这些城邦最初由一个君主统治,后来变成通过议会和选举出的官员施行统治的寡头政治。埃特鲁斯坎人本来是农耕部族,拥有组织严密的军队,他们用这些军队来统治周边民族,同时他们也喜欢经营商业和从事手工业。托斯卡纳和北部的拉丁姆地区应该是埃特鲁斯坎人最早的定居地。一小部分拉丁人在这片领土的南端生息繁衍,在那里最终建立了罗马城。因此,在埃特鲁斯坎文明鼎盛时期还只是村民的罗马人,与埃特鲁斯坎人的语言、思想和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埃特鲁斯坎人对罗马文化向文明的转化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间的迈锡尼文明时期,希腊人在意大利南部和中部沿海地带纵横航行,随后停滞不前的时期才使得他们的航行告一段落。迫于在西方贸易线路上与腓尼基人的竞争,他们建立了新的贸易基地,接着在公元前8世纪使殖民地得到全面发展。他们最初在意大利的匹兹库萨 (在那不勒斯湾的伊斯基尔岛)建立殖民地,之后又把势力稍微地向北推进到西西里岛的库米大陆以及意大利南部沿海地区。随着与希腊人的接触,埃特鲁斯坎人很快变得更加成熟起来,他们根据希腊文字创造了字母,形成了自己的雕塑及绘画风格,发展了以希腊拟人神为基础的宗教信仰,并精心制定了一套占卜未来的仪式。所有这些后来都被罗马人继承了下来。

  罗马城市建立的日期并不确定,传统认为是在公元前753年,这已经广泛地为考古发现所证实,尽管可能此前已经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里。传统上,罗马人把罗马城的建立归功于英雄罗穆卢斯。他和他的孪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后代。埃涅阿斯是希腊女神阿佛洛狄特(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的儿子,他在希腊人占领特洛伊城之后来到意大利。罗马历史学家提图斯·李维这样描述这个神话故事:这对孪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托,他是罗马东南部阿尔班山区阿尔巴国的国王。国王邪恶的兄弟阿穆利乌斯将国王驱逐出境,还让国王唯一的女儿雷娅·西尔维娅做贞女以阻止她生儿育女(贞女是不准生育的),以防止国王的子孙报仇。但是雷娅·西尔维娅违背了他的约束,与战神马耳斯相爱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当这对双胞胎被遗弃在台伯河畔时,一只母狼哺育了他们,后来又被一位牧羊人发现,他的妻子将他们抚养大。长大后,这对孪生兄弟成为了绿林首领。在瑞摩斯被俘、带给国王阿穆利乌斯后,罗穆卢斯带领手下救出了他,并杀死了阿穆利乌斯。此时,孪生兄弟身世大白,他们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复了王位。兄弟俩离开外祖父,在被牧羊人发现的地方创建了自己的城市。在决定谁来做城市的主宰时,神谕告诉他们要由看到的预示成功的飞鸟来决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只秃鹫,罗穆卢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只秃鹫。后者的数字更幸运,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征兆的人。结果兄弟间发生了争吵,罗穆卢斯最终杀死瑞摩斯,成为新城的国王。他统治了很长时期,死后被接纳到诸神中,成为受人尊敬的战神奎里纳斯。

  在罗马发展为城市、建立自己的政治和文化的过程中,罗马人仿效了其邻近的埃特鲁斯坎文明。意大利现存最早的文字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初罗马城附近的古代城市奥萨客栈大墓地。陶罐上刻画的4个希腊字母表明,刚刚建立罗马城的拉丁人在希腊人采用腓尼基字母后不久就学会使用了这种文字。罗马早期政治是王政时代,国王掌握绝对的权力。他是大立法官、军队的首领、大法官和大祭祀长,其权力仅仅受到来自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议会,由不同部族首脑组成。按照宪法和传统习俗,元老院有权通过或否决国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国王的立法和诉讼。公民大会由罗马的全体男性公民构成,按照亲缘关系分成30组;它授予君主行使权力,而这一点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准。

  随着罗马权力和影响的增长, 财富开始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贵族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的成员,他们控制着大部分的贸易、行政管理和军队,而且只有他们才能够进入元老院或被任命和选举为官员。平民主要是小农场主、劳动者和手工艺者,他们占人口的大部分,在政府中却几乎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罗穆卢斯(在位统治37年)之后,传统上记载还有另外六位国王:奴玛·庞皮利乌斯(在位43年)、图卢斯·霍斯提利乌斯(在位32年)、安库斯·马蒂乌斯(在位44年)、L.塔奎尼乌斯·普里斯库斯(在位38年)、赛尔维乌斯·图里乌斯(在位44年)和L.塔奎尼乌斯·休珀博斯(在位 25年)。在王政时代,罗马极大地扩大了对周边领土的控制。建立王政的明确目的就是提供稳定和安全,而对周边领土的征服就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罗马人似乎对领土和财富并不特别贪婪;他们的征服主要为了防范周边民族对自己安全的威胁。随着领土范围的扩大,罗马人引起了北方强大的埃特鲁斯坎人的注意。公元前6世纪中叶,埃特鲁斯坎人攫取了罗马的政权。一时间,埃特鲁斯坎君王统治了这个城邦,这使得罗马人愤恨不平。终于因为埃特鲁斯坎国王塔尔文强奸了一个贵族的妻子卢克蕾蒂亚,罗马人在公元前509年奋起反抗,推翻了他的统治。尽管强奸卢克蕾蒂亚以及朱尼厄斯·布鲁图斯推翻塔尔文可能是演绎的故事,但塔尔文政权被推翻无疑标志着埃特鲁斯坎政权和文明的衰落。

  罗马人没有再推选出一位拉丁人的君主,而是彻底摒弃了君主政治,建立了共和政体,这预示着罗马势力得到最大扩张时期的来临。罗马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统治。执政官执掌最高权力,由推举出来的两名贵族担当,一年选举一次。他们行使最高权力,创建立法,充任大司法官和军事首脑及大祭祀长,与罗马王政时代的国王一样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他们甚至像君王一样着装,穿着紫色大袍,坐在传统上君王使用的象牙宝座上。不过,他们的权力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他们只执政一年,以后供职于元老院;他们是两人执政,任何一名执政官都可以凭借简单的否决有效地阻止对方的行动或决定。这样,由于执政官没有太多的展示进取心、发挥创造性的机会,罗马政府趋于保守和谨慎。

  在两名执政官之下是两名财务官员,称为度支官。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还出现被了称为普雷艾特的官员。它起初是司法官,后来成为军队长官。另外,根据财富和纳税额来划分公民等级的工作,原是执政官的职责,最终由两名被称为监察员的新官员来承担。

  有效的权势全部集中在贵族手中引起了平民的愤懑。自公元前509年共和国创立到公元前1世纪在凯撒手中结束,这两个阶级之间经常发生严重的冲突,具体表现为贵族对权力攫取不放,而平民也锲而不舍地追求社会和政治的平等。当时,平民生产食物并提供劳动,使得罗马经济得以发展,他们还是罗马军队的来源。可以说,离开平民,贵族就无法生存。公元前450年颁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就试图平息这两个阶级间的斗争。公元前445年,平民获得了与贵族联姻的权力;公元前367年,平民获得当选为执政官的权力,随后获得进入元老院的权力。公元前300年,平民获准参加所有等级的祭祀活动,这使得他们在宗教事务上与贵族享有同等的地位。公元前287年,平民大会的立法和决定被认定对所有罗马公民(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有约束力,这是平民最后在权力和影响上取得的最大胜利。这些改革是在没有战争或流血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阶级间的争斗,却避免了内战的发生。

  在改革政治的同时,罗马人建立起领土霸权。起初,共和国的战争大多是防御性的,但不久罗马人就开始控制周边领土来消弭遭受进攻的威胁。这样,罗马人占领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是地中海世界。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期间,罗马人逐步占领了所有拉丁人和埃特鲁斯坎人的领土。与此同时,他们受到了高卢人的挑战。这些高卢人系凯尔特人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侵入意大利半岛,在公元前387年占领罗马城,将其夷为平地。公元前295年,罗马卷入了与居住在亚平宁山脉的萨莫奈特人的战争,残余的埃特鲁斯坎人的城市、高卢人部落和一些反叛的意大利人的城市也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战争的结果是,罗马在公元前280年控制了意大利中部。罗马人继续南下征服了南部的希腊城市,在公元前265年控制了整个意大利半岛。

  罗马人精于管理被征服的领土,他们使用了开明与独裁相结合的政策。他们通常并不破坏被征服的城市,而是给与它们一定的权力。一些城市,尤其是罗马附近的那些城市,全部被授予罗马公民权。还有一些城市被授予自治权,而另外的则结成同盟。不过,所有的城市都要向罗马缴税并派遣军队。另外,罗马士兵驻扎在部分被征服的地方,其军费由当地支付。在这些地方,罗马得到了实惠,士兵们获得了有价值的财物,并成为该地永久的军事居民。通过这种方式,罗马在被征服的每个地区都保持了一个永久的军事基地。为巩固这些基地,罗马人开始了雄心勃勃的筑路工程。他们修筑的道路质量高,笔直如线,甚至径直穿过山区,确保了士兵和供给可以快速地运抵反叛之地。通过实施授予被征服地区的权力和公民权结合在一起(或者允诺他们在将来有公民权)的政策,建立确保对于反叛地区快速严厉的反应通道,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上创立了一个持久的和平的帝国。

  公元前3世纪,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发生了冲突。迦太基位于非洲北部,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城邦,位于今天的突尼斯附近,拥有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当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扩张时,迦太基人正把他们的统治扩展到北非的大部分地区,他们还控制了从西部利比亚到直布罗陀海峡沿岸和西班牙南部的大部以及科西嘉岛、撒丁岛。这两个民族以前曾经有过零星的接触,但从来没有一方感觉到对方的威胁。当时迦太基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强国,控制了地中海地区所有的商业贸易,很多民族屈从隶属于它,向它提供士兵和给养,而它从西班牙金矿和银矿开采中聚敛了大量的财富。

  公元前3世纪,当罗马的势力到达意大利南端、与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岛的领土接壤时,这两大强国有了接触。公元前264年,罗马与迦太基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战争的焦点完全在西西里岛。罗马人在岛上围攻几座迦太基城市,并凭借自己的海军彻底摧毁了迦太基前来解救的战舰。尽管这次战争没有明确分出胜负,但这是自迦太基帝国建立以来腓尼基人第一次在地中海地区丧失霸权。公元前241年,迦太基人和罗马人签署条约,他们不得不放弃西西里岛,并支付战争赔偿。公元前238年失去科西嘉岛后,迦太基人开始加强自己在欧洲的统治。到公元前218年,他们在西班牙建立了强大的帝国,财富和权力都得到增强。随着迦太基势力的日益强大,罗马人忧心忡忡,他们强迫迦太基人签定协定,允诺其领土扩张不能越过埃布罗河(位于西班牙北部)。公元前218年,罗马人联军攻占了西班牙城市萨贡图姆,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驻防西班牙的迦太基军队在年轻统帅汉尼拔的率领下穿越欧洲。公元前218年9月,他率军穿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在意大利北部打败了遭遇的罗马军队。罗马人在绝望中任命昆图斯·费边·马克西姆斯为独裁者。他采取避免与迦太基直接作战的策略,试图通过不断侵扰他们,使他们疲惫得不堪应战。但当汉尼拔军队在公元前216年到达意大利南部的坎尼并开始在乡村肆意蹂躏时,费边派出8万大军前往迎战,结果全部被歼灭,这是罗马从未有过的惨败。意大利南部的罗马同盟倒向汉尼拔一边,整个西西里岛也都与迦太基人联盟。统治着大部分希腊大陆的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五世,乘机与汉尼拔结盟,在公元前215年开始了与罗马的领土之争。

  形势对于罗马人似乎没有多大希望了,但汉尼拔同样面临军队后继无援和给养的匮乏,这使得他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围攻类似罗马这样的城市。罗马人因而有了反攻的机会。由于殖民地总督普布利乌斯·科内利乌斯·西庇阿的英明战略,罗马人重新占领了西班牙。公元前204年,西庇阿穿越非洲,直逼迦太基城墙之下。汉尼拔被迫离开意大利半岛。当他返回迦太基后,迦太基人重新振作起来并于公元前202年与罗马人展开最后的搏斗。在非洲北部的扎马,汉尼拔第一次被西庇阿及其军队击败。罗马将迦太基变成了一个属国(迦太基城于公元前146年最终被毁灭),从而控制了包括非洲北部的整个地中海西部。

  由于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五世与汉尼拔结盟,罗马兵锋东指,发动了征服菲利普随后征服其他希腊王国(叙利亚、帕加马和埃及)的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使罗马统治了已知的世界。首先,在公元前197年,罗马将军提图斯·奎恩科提乌斯·弗拉米尼努斯在希腊东部的色萨利击败了菲利普,并宣布希腊所有城市为自由城市。叙利亚国王安条克,曾试图从罗马人手中夺取希腊,但是他的军队在公元前189年小亚细亚的马格尼西亚战役中被歼灭。最初,罗马人认为希腊的城市作为自由城市不会对罗马构成威胁,而把自己看作希腊的“保护者”,能够阻止任何对罗马安全构成威胁的集权的产生。但当平定马其顿王国珀耳修斯叛乱(公元前168年)以后,罗马对同盟和隶属国开始实行霸权统治,以防备叛乱的萌生。与此同时,罗马社会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强加给战败国家的赋税和来自被占领城市的战利品,充溢于罗马的国库。在个人生活中,以传统农耕为基础的避免铺张浪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经历着剧烈的变化,人们效仿古希腊时期,把奢华和美好当作地位的象征。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人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帝国是一架巨大的造钱机器,创建帝国是一件极其划算的事情。

  第二次布匿战争造成了巨大的财富不均。罗马城内的财富堆积如山,而成千上万依赖农耕为生的平民,其土地和房屋却被战争损毁。原本富有的人们又发了战争财,变得更加富有,他们把土地全部买下来,以至于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大庄园在罗马农业中居统治地位。这些大庄园为暴富的土地所有者拥有,由布匿战争和马其顿战争后被带回意大利的无数新奴隶来耕种。事实上,公元前2世纪,罗马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劳动力经济转变成奴隶经济。这也造成大量的无业游民涌向城市,大批贫穷、不满和愤怒的罗马自由人就集中在罗马城中。公元前133年,这种情形终于引发了内战。提比略·格拉古在公民大会上被选为保民官,提出拥有土地的数额应限制在640英亩,这样就可以从富豪手中剥夺出大量的土地。罗马富豪和元老院反对提比略·格拉古的改革,他们发动暴乱,一群元老院贵族乘机刺杀了提比略。十年后,提比略的弟弟盖约·格拉古也当选为保民官,他要求公民大会通过与其兄相似的土地法。公元前121年,他被元老院宣布为国家的敌人而自杀身亡,成千上万的追随者也被杀害或处死。这标志着格拉古兄弟叛乱的结束。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罗马平民和富豪之间的冲突仍连续不断,主要表现为出身普通家庭的罗马统帅、执政官盖尤斯·马略(公元前157年—前86年)和出身豪门的罗马统帅、独裁官科内利乌斯·苏拉(公元前138年—前78年)之间的对立。公元前88年,双方的敌对状态引发了内战。马略的军队主要募自最贫穷的阶层,他承诺将战利品和土地分给他们作为服役的代价。这样就造就了一支新型的军队,士兵效忠的不是国家而是他们的统帅。最后苏拉击败了马略,被元老院赋予统治罗马事务的全部权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官。其后几年,他把权力归还给元老院,结束了公民大会的权力。

  苏拉的改革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公元前70年,克拉苏和庞培这两个野心勃勃的人当选为执政官,他们迅速废除了苏拉制定的宪法。由于在亚洲打了胜仗,庞培在罗马大受欢迎,而克拉苏尽管镇压了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起义,却不受欢迎。庞培与其他有前途且日渐重要的将领结盟,这些将领中最得人心的就是出身于贵族世家的才华横溢的统帅盖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100年—前44年)。克拉苏、庞培和恺撒,这三人达成协议,建立了“前三头政治”,这标志着共和国开始走向灭亡。恺撒在北部的法国、比利时和大不列颠南部打了大胜仗,但在他返回罗马之前,“前三头政治”已经不复存在。克拉苏在与中东帕提亚人的战争中死去,而庞培则转而对抗恺撒,怂恿元老院反对恺撒,并将恺撒宣布为国家之敌。在强大忠诚的军队的支持下,恺撒于公元前49年攻入意大利,穿过意大利中部的鲁比孔河,一场新的内战开始了。公元前48年,庞培在希腊的法萨卢斯被击败,不久在逃亡地被埃及人暗杀身亡。公元前46年,恺撒回到罗马,授意元老院任命他为可以执政十年的独裁者。他被授予统治罗马国家的绝对权力,在任何实际需要时可以不受法律和宪法的约束。两年后,他被任命为终身独裁者,集各种权力于一身。恺撒的绝对权力,使他成为绝对统治者、古罗马皇帝、最高统治者,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君主。一些以罗马共和国为荣的罗马贵族,对他的权力极为愤恨不平。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盖尤斯·卡修斯·隆吉努斯和马库斯·朱尼乌斯·布鲁图为首的一群阴谋家,刺杀了恺撒。

  但是,反叛者企图和平回归共和制的梦想却在现实中变成了另外一场长达十三年的残酷的内战。恺撒的追随者们建立了“后三头政治”,他们与那些阴谋反叛者斗争并在希腊菲力皮获胜。“后三头政治”由恺撒收养的甥孙马可·屋大维(自称卡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屋大维)以及恺撒的部下马可·安东尼和马可·艾米利乌斯·李必达组成。然而得到元老院支持的屋大维不久就与在埃及得到女王克莉奥帕特拉支持的马可·安东尼发生了分裂。双方的战争于公元前31年结束,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莉奥帕特拉在海战中失败,两人于次年在亚历山大城自杀。

  战争的结束也标志着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屋大维夺取了恺撒曾经拥有的所有权力,只是在形式上没有作任何关于共和国制度的改变。他确定自己为绝对的统治者,最初他自称为“元首”(罗马的首席公民,这个词就是现代词汇prince的由来),后来称为“奥古斯都”(威严或最高的)。在遗言中,他自诩完成了恢复帝国和平与秩序的使命。他把士兵重新安置在农田里,使第二次布匿战争以来平等拥有土地的梦想几乎变为现实。他将罗马军队由志愿军变成了常备队。这些军队遍及帝国大地,他们把罗马语言和罗马文化传播到欧洲和地中海地区。最后,奥古斯都开始了一个巨大的建筑计划,并充任艺术的保护人,从而使罗马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杰出的作家得到元首本人和其助手梅塞内斯的资助,这些人包括著名的维吉尔(公元前70年—前19年)、贺拉斯(公元前65年—前8年)和奥维德(公元前43年—公元18年)。他们在意识形态上进一步推动了奥古斯都的政治改革,其中维吉尔创作的罗马文学巨著《埃涅阿斯纪》是关于英雄埃涅阿斯创建罗马文明的史诗。奥古斯都还以赞助文学的热情同样慷慨赞助艺术和雕塑。他实施了包括巴拉丁山上的阿波罗神庙和其他各种神庙以及罗马广场等许多大型建筑项目。

  公元14年奥古斯都死后, 罗马经历了一系列的深刻变革。从奥古斯都到图拉真时代(公元98年—117年),罗马统治了北非更多的领土、不列颠的大部分、德国的局部、东欧濒临黑海地区,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北部地区,帝国变得更加强大。在本土,罗马努力建立自己新的准君主统治制度。奥古斯都宣称自己为“罗马的首席公民”,他的继任者们则揭掉了虚伪的面纱,直接称自己为“恺撒”,用以表明他们的皇族血统。奥古斯都死后,罗马的政体更像君主制。尽管奥古斯都由元老院选举出来的做法依旧保持着,但事实上掌权的皇帝在死前就选好了自己的继承人。

  早期罗马的皇帝全都是恺撒的子孙。奥古斯都的继承者是提比略(公元14年—37年在位),其后的继承者是盖尤斯,史称卡利古拉(公元37年—41年在位),其后是克劳狄(公元41年—54年在位)和尼禄(公元54年—68年在位)。提比略和后来卡利古拉的统治证明了皇帝的专横霸道。尤其是卡利古拉,其残暴和疯狂的统治在整个罗马历史上臭名昭著。公元41年卡利古拉被刺杀后,克劳狄被罗马禁卫军拥戴为皇帝,所有共和国统治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当军队可以使皇帝的统治合法化时,那些野心勃勃的将军们就利用他们的军队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在尼禄这位朱里亚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罗马人开始迫害并处死传自东方的新的神秘宗教-基督教的成员。基督教的创始人是一个犹太人传教士拿撒勒的耶稣,他生活在奥古斯都和提比略统治时期,后被罗马人处死,另外两名创始人传教士彼得和保罗也被处死。后者用毕生的心血将基督教从一个犹太人的信仰转变成为希腊和罗马人可以接受的宗教。

   公元68年,驻扎在高卢的军队发动暴乱,尼禄被赶下台。次年,至少有四位皇帝登基,每位都有强大的军队作后盾。罗马进入混乱状态,但将军提图斯·弗拉维·韦斯巴芗(公元69年—79年在位)成功地获得了长久的统治,创立了自己的王朝 — 弗拉维王朝。在他之后,他的儿子提图斯(公元79年—81年在位)继位,之后是图密善(公元81年—96年在位),他开始掀起第二次迫害基督教徒的浪潮。

   公元96年,图密善被谋杀。由于他没有立嗣,元老院推选出自己信赖的涅尔瓦做皇帝。这是被后世罗马史学家称道的五个好皇帝时期的开始,这五个皇帝是:涅尔瓦(公元96年—98年在位)、图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哈德良(公元117年—138年在位)、安东尼·庇护(公元138年—161年在位) 以及马可·奥勒留(公元161年—180年在位)。政权顺利地从一个皇帝传递到另一位皇帝手中,而且每个皇帝都由前任选出和收养,并得到元老院的首肯。这个时期是奥古斯都之后罗马帝国统治最稳定的时期。当马可·奥勒留选择自己的儿子康茂德(公元180年—192年在位)作为继承人时,这一局面才宣告终结。

   在这一时期,罗马的文化、政治和法律得到广泛的传播。罗马人在帝国范围内(尤其在那些还没有城市文化的地区)积极建设大型城市居住区,并赋予这些城市与罗马人同样的权力。上层阶级统治着这些城市,他们因此更加效忠于皇帝。帝国成为罗马官僚控制下的唯一中央集权政府。在文化方面,这一时期与奥古斯都时期同样具有创造力。尼禄时期,生活着罗马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塞内加(公元前4年—公元65年),他信奉古希腊斯多葛派的学说。一个世纪以后,皇帝马可·奥勒留本人也是一个斯多葛派的哲学家。讽刺诗人尤维纳利斯(公元60年—140年)和佩尔西乌斯通过挖掘日常生活、城市堕落和人口膨胀问题,创作出反映罗马文化中道德败坏的讽刺诗篇。塔西佗(公元55年—117年)则可能是最伟大的罗马历史学家。

   在这一时期,与东方的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其贸易通道主要为“丝绸之路”。这条商路沿用了几个世纪,从地中海沿岸延伸到大夏直至中国。公元前1世纪,老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抱怨, 每年与印度、阿拉伯和中国(赛里斯国)的贸易要花费至少一亿塞斯特斯(古罗马的货币单位)。中国《后汉书》记载, 公元166年罗马皇帝安敦(即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派遣使臣到达中国境内。根据一段史料记载, 罗马人一直想直接与中国人贸易,但为安息(帕提亚人)所阻, 因为安息人要保持自己在丝绸贸易上的垄断地位。这段记述为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发现所证实。这些考古发现包括在楼兰和河南发现的埃及衣物和罗马玻璃器,在远东的其他考古发现也间接证明了这点,如在越南南部俄厄发现的马可·奥勒留时期和安东尼·庇护时期的罗马硬币以及同时出土的一面中国汉代晚期铜镜和各种印度文物。

   在这一时期,罗马进行了最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其中包括营建罗马的万神庙和科洛赛姆,后者即罗马圆形大剧场,供角斗士比赛。所有伟大的工程都建造于这一时期,包括大规模的引水系统:罗马城本身有11条引水渠,可将3亿加仑水从周边的山区输送到城市中。在医药方面,罗马人在公元1—2世纪取得了显著进步。盖伦可能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一位医学家,他生活在2世纪末,动脉血液循环是其最重要的发现。

凯撒
   公元前64年至44年凯撒、庞培、克拉苏所在的前三头政治时期,结束了以元老院为权力中心的议会制。
凯撒渐渐消灭了庞培、克拉苏,他也就是凯撒大帝,后人用他的名字凯撒代表罗马国王的称号。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被国内反对派布鲁都(Brntus)和卡西乌斯(Cassius)阴谋刺杀。
屋大维
  公元前43~27他的外甥,也是义子屋大维成为继承人也就是历史上的奥古斯都大帝。他与安东尼、雷必达的统治被称为后三头政治。后来,屋大维消灭了安东尼和雷必达,屋大维成为罗马的第一位正式皇帝,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屋大维皇帝之后,罗马帝国头二百年间的十几位皇帝:
一、提比略(Tiberius公元14~37)这位罗马第二任皇帝曾任命彼拉多为犹太巡抚,在彼拉多任内,耶稣被钉死。
二、加力果拉(Caligula公元37~41),也译作加利古拉。
三、克劳狄(Claudius公元41~54)
四、尼禄(Nero 54~68)亦译尼罗,尼禄皇帝在第一次犹太大起义时,血腥镇压犹太人。
五、维斯帕先(Vespasian公元69~79)亦译韦帕芗或威斯巴仙,这将军于公元67年受尼禄皇帝派遣到巴勒斯坦镇压犹太人起义,尼禄死后的次年被拥立为皇帝。
六、提多(Titus公元79~81)维斯帕先皇帝的儿子,公元70年毁灭耶路撒冷城。
七、图密善(Domitian公元81~96)。
八、图拉真(Trajan公元98~117),在位时两次对外征讨,建立阿拉伯行省,并向东扩张势力到两河流域。
九、哈德良(Hadrian公元117~138),任内加强独裁统治,再次镇压犹太人的反抗。
十、安东尼(Antonia公元138161)。公元一至二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帝国疆域空前广大,北部边界到达现在欧洲的英国、西德、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利亚等地,东边一度达到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埃及和苏丹北部、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西边面临大西洋。安东尼皇帝统治时期,局势仍比较稳定,尚能维持帝国现状。
十一、马可·奥利略(Marcus Aurelius公元161~180),这位皇帝在位时,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已经逐渐消逝。
十二、康茂德(Commodus公元180~192),这位皇帝在位时,已到了公元二世纪的末尾,罗马帝国面临混乱与衰落的时期。但这时离开罗马东西分裂,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而成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时期,还足足有二百年的时间,其事发生于公元395年。
康茂德(Commodus公元180~192),这位皇帝在位时,已到了公元二世纪的末尾,罗马帝国面临混乱与衰落的时期。但这时离开罗马东西分裂,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而成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时期,还足足有二百年的时间,其事发生于公元395年。同时,罗马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罗马教廷的所在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10: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1327年01月25日——英王爱德华三世加冕

爱德华三世 (英文名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兰国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非同寻常的早年生活

爱德华三世是被谋杀的昏君和同性恋者爱德华二世的儿子,生于伯克郡温莎。其母法兰西的伊莎贝拉与情夫第一代马奇伯爵罗杰·莫蒂默合谋废黜爱德华二世后成为英格兰的实际统治者。马奇伯爵获得大量封地(包括著名的登比封地)并在英格兰飞扬跋扈。

1327年2月父王已遭废黜后,爱德华三世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沃尔特·雷诺兹(此人是爱德华二世的宠臣之一)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实权被摄政的太后和其情夫马奇伯爵掌握。然而,爱德华三世很快聚集起实力惩罚杀死他父亲的人。1330年,爱德华三世亲政,立刻下令处死罗杰·莫蒂默并没收其财产。

爱德华三世与百年战争

1336年,为报复法国国王腓力六世侵犯在佛兰德的英国商人,爱德华三世曾下令禁止向法国出口羊毛。由于对腓力六世继承法国王位不满(爱德华是法国卡佩王朝最后一代国王查理四世的外甥),爱德华三世对法国怀有越来越大的敌意。1337年,爱德华三世正式自称为法国国王,而且此后直到1801年,每个英国国王也都自称是法国国王。他旋即联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拼凑一支反法力量。当1338年腓力六世宣布没收他在法国的一切领地时,爱德华的怒气爆发了。1339年、1340年他从法国北部发动了两次失败的进攻尝试;1340年6月,英国舰队在斯勒伊斯海战中却大获全胜。但军费开支过于巨大使爱德华三世无力持续作战。1344年他甚至宣布破产,导致佛罗伦萨的两家大银行倒闭。

1346年,爱德华三世携长子黑太子爱德华卷土重来,在克雷西战役中大败法军。这次战斗是杰出的将领黑太子爱德华初次亮相,也是在此战中,欧洲人第一次使用了火器。到1347年,爱德华三世已攻占法国重镇加来,并准备进军巴黎加冕。1348年,他拒绝了竞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邀请。

1356年英军在普瓦捷战役中再度取得大胜,并俘获了法国国王约翰二世。爱德华三世即与法国贵族(他们各怀鬼胎)签订加来条约,控制了法国北方的大片领土,但承诺放弃法国王位。

1359年爱德华三世再次入侵法国,围攻兰斯,而后更推进到巴黎;在那里,他与法国摄政王太子查理(后为国王查理五世)签署了布雷提尼和约。1360年,他在法国封黑太子爱德华为阿基坦公爵。

1364年查理五世正式即位后,拒绝承认加来条约,爱德华就又开始使用法国国王的称号。但查理五世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对手,他采取了不少有力度的改革措施。同时,在法国出现了迪·盖克兰这样的优秀将领。总之,爱德华三世的战争计划从此就开始失利。他的扩张活动到此为止了。

其他政绩

1348年,爱德华三世统统之下的英国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之一——黑死病。他颁布了一些法令来强迫人们继续劳动。1353年,英格兰国会通过法案,禁止民众向教会法庭上诉及向教皇交纳什一税。大约在1348年,爱德华三世创立了嘉德骑士团。

爱德华三世在位时的另一个主要的敌对目标是苏格兰。早在1333年,爱德华三世击退过入侵英格兰的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1356年他又曾进入苏格兰南部。

爱德华三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他在晚年却变得昏庸,并受到情妇佩雷斯夫人的控制。也是在这时,被认为是异端的罗拉德派宗教改革运动盛行起来。

家庭

配偶:

埃诺的菲利帕,1327年结婚

子女:

爱德华(黑太子) (1330-1376), 嘉德骑士,切斯特伯爵,康沃尔公爵,诺曼底公爵,威尔士亲王
伊莎贝拉(英格兰)(Isabella Plantagenet) (1332-1382), 嫁Enguerrand VII de Coucy, 1st Earl of Bedford
威廉(William)(1335年2月16日-7月8日),早夭
琼(Joan Plantagenet)(1335-1348)
安特卫普的莱昂内尔(Lionel of Antwerp) (1338-1368), 克拉伦斯公爵(Duke of Clarence)
冈特的约翰 (John of Gaunt) (1340-1399), 第一代兰开斯特公爵(Duke of Lancaster).(兰开斯特家族)
兰利的埃德蒙(Edmund of Langley) (1341-1402), 第一代约克公爵(Duke of York)(约克家族)
布兰奇(Blanche Plantagenet) (1342) 早夭
玛丽(Mary Plantagenet) (1344-1362), 嫁约翰五世 (布列塔尼公爵)(John V, Duke of Brittany)
玛格丽特(Margaret Plantagenet) (1346-1361), 嫁John Hastings, 2nd Earl of Pembroke
托马斯(Thomas) (1347).早夭
威廉(William) (1348).早夭
伍德斯托克的托马斯(Thomas of Woodstock) (1355-1397), 第一代格洛斯特公爵(Duke of Glouceste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10: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1755年01月25日——俄罗斯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下令建立莫斯科大学。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Елизаве́та Петро́вна,1709年12月29日—1762年1月5日),俄罗斯帝国女皇(1741年—1762年),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一世之女。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于1741年因宫廷政变推翻伊凡六世而即位。她宣布继承彼得大帝的传统,废除了坏名声的内阁,恢复了元老院,并把权力集中于它。
  这个时期俄国的实权掌握在彼得·苏沃洛夫等人手中。1754年起废除国内关税。设立贵族银行和商人银行,以及组织国际贸易的公司,俄罗斯经济呈现出生机。1755年创建莫斯科大学。1757年设立艺术院。另外一方面,禁止贵族以外的人有土地所有权,同时把伏特加酒垄断权给予贵族,还给予地主任意把犯罪农民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权力。农民处境进一步恶化。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宠爱乌克兰歌手拉苏莫夫斯基。对外政策方面,在七年战争中与奥地利、法国结盟。1762年病逝。皇位由彼得三世继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10: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1787年01月25日——2000名美国起义军攻占军火库,被1200名政府军镇压。

谢司起义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在1786年—1787年发生的一场农民起义。起义领导者是丹尼尔·谢司,是前美国独立战争军官。起义的原因是马萨诸塞州政府对农民的漠视,以及乱收选举人头税等。1786年8月29日,起义军攻击了几座法院,防止法院审判并监禁债务人。9月,600名起义军攻占斯普林菲尔德法院,遭州长詹姆斯·鲍登派遣4400名民兵镇压。1787年1月25日,2000名起义军攻占军火库,被谢巴德将军领导的1200名政府军镇压,起义领袖被俘虏并判处死刑,但不久就被赦免。此次起义使当时美国政界恐慌,不久召开了立宪会议。 因翻譯的不同又一稱為謝式叛變

因翻譯的不同又一稱為謝式叛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10: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1831年01月25日——波兰国王尼古拉一世被国会废黜

波蘭革命

背景
原本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是承認波蘭為一個受俄國統治的獨立王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亦賦與波蘭一部獨立的憲法,使他們有自己的政府、民選的國會、軍隊和法庭;更保障生活的自由和新聞自由,在教育方面,1816年華沙大學成立,也成為了波蘭學術自由的基地。但在1818年以後,俄國統治波蘭政策出現轉變,亞歷山大一世的政策越發保守反動,並開始違反憲法上的條款。其繼任人尼古拉一世更崇尚絕對君權,是一個專制主義者。他準備消滅波蘭所有的自由黨派,引起波蘭人民不滿。


經過
受到法國七月革命和比利時獨立所影響,引發了波蘭人的革命。尼古拉一世原想以波蘭軍隊鎮壓法國及比利時的革命,可是這批軍隊卻於1830年11月叛變,他們佔據了首都華沙(Warsaw),並得到了貴族和學生的支持,成立了臨時政府。他們更因英法兩國對革命的同情而深受鼓舞,然而,波蘭的革命者卻沒有英法得到任何實質援助。最後,普魯士為俄國提供大量援助以鎮壓革命,革命因而在一年之內得到平息,華沙於1831年9月被俄國重新控制。其後沙皇尼古拉一世廢除了憲法,扼殺波蘭人的各種自由,放逐了大批的革命領袖,更將波蘭變成俄羅斯帝國的一部份


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维奇(Николай I Павлович,1796年—1855年,1825年—1855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保罗一世第三子。漫兄亚历山大一世死后无男嗣,次兄康斯坦丁大公放弃皇位继承权,因此被立为俄国皇帝。

1825年,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贵族军官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尼古拉对其采取严厉镇压措施。此后他加强对自由思想和革命运动的镇压,设立了秘密警察第三厅。镇压波兰1830年起义。在1830年,全國霍亂流行,頗有世界末日之感,為撫慰人心,提供一套意識型態對抗法國思想,由他的教育部長烏瓦羅夫提出專制,東正教,民族性理論。民族性是利用當時歐洲的浪漫主義風潮,把俄羅斯人說為上帝選民,最能忍辱。

虽然尼古拉知道有必要对落后的农奴制度实施改革,但却把改革限制在不与贵族利益发生冲突的范围内。实施了币制改革、法典编纂事业和国有农奴管理方式的改革。对外继续推行神圣同盟的宗旨,和梅特涅合作,镇压欧洲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运动。1849年镇压匈牙利民族运动。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与英、法、土耳其发生克里米亚战争。對東方,則東侵黑龍江。他的大將穆拉維約夫得到黑龍江以北的大塊土地。于行将战败时突然去世。也有服毒自杀的传说。

尼古拉一世娶普鲁士的夏洛特公主,俄罗斯名为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 有4子3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4:44 , Processed in 0.2216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