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5251|回复: 186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1月25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5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890年1月25日——娜丽·布莱完成绕全球一周旅行,历时72天6小时11分14秒
娜丽·布莱(Nellie Bly,1864年5月5日-1922年1月27日),原名伊丽莎白·简·科克伦(Elizabeth Jane Cochran),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科克伦的米尔斯(Cochran's Mills),绰号“萍可”(意指粉红色。这绰号可能源于她接受施洗时穿的浅粉红色洋装)。
科克伦以其笔名娜丽·布莱广为人所知。身为早期的调查记者,她开创了隐秘采访之先河。显然她更改了自己的姓氏,在Cochran之后加了一个e,使其变为Cochrane。
《匹兹堡电讯报》的两性专栏要求她写一份对编辑的凶狠驳斥,这篇优质的报告使得编辑主动给予不抱任何期望的的科克伦一份工作:让她进入报社成为一名记者。那位编辑又从史帝芬·福斯特挑了一首流行歌曲中的主要角色作为她的笔名:娜丽·布莱。
娜丽·布莱 1880年代晚期从事采访写作前,娜丽·布莱曾发表过几篇研究报告。之后她离开《匹兹堡电讯报》,前往纽约市。在此她受聘于约瑟夫·普立兹以煽情报道著称的报纸:《纽约世界报》。上任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写篇关于布莱克韦岛上女精神病院的故事。她让自己接受精神病患的待遇,并坚定的暴露在病院的可怕环境下采访,这种以秘密采访的方式完成的报道不久便成为她的标志。
1890年祝贺娜丽·布莱完成环游世界所发行的交换卡片(正面)1888年,有人建议《世界报》模仿儒勒·凡尔纳的著作《环游世界八十天》,派一位记者绕全球一周旅行,娜丽·布莱很自然的成为不二人选。1889年11月14日,她离开纽约,展开长达24,899英里的旅程。在离开霍伯肯后72天6小时11分14秒,于1890年1月25日她抵达纽约。当时这是最快环绕全球的世界纪录,虽然几个月后这纪录即被乔治·法兰西斯·崔恩(George Francis Train)打破:他在62天内完成了旅程。
在环游世界的旅行中,她不仅造访了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其他地方,也造访了儒勒·凡尔纳的家乡,以及书中描写的布林迪西、可伦坡和旧金山。同时她还是第一名独身完成环绕全球的女子,因而成为各地女性的楷模。
1895年,娜丽·布莱嫁给了百万富翁罗伯特·西曼,并暂时退出新闻界。1904年丈夫去世后,娜丽·布莱接手他公司的管理业务。晚年她重拾旧业,于1913年编写有关女性投票权的报道,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欧洲东线报道战况。
57岁时,伊丽莎白·“萍可”·科克伦因肺炎去世。
在纽约市布鲁克林有个小型游乐园以她为名,主题便是“环游世界80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00: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6年1月25日——意大利数学家、力学家拉格朗日生于意大利都灵
拉格朗日1736年1月25日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的都灵。父亲是法国陆军骑兵里的一名军官,后由于经商破产,家道中落。据拉格朗日本人回忆,如果幼年是家境富裕,他也就不会作数学研究了,因为父亲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为一名律师。拉格朗日个人却对法律毫无兴趣。
到了青年时代,在数学家雷维里的教导下,拉格朗日喜爱上了几何学。17岁时,他读了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介绍牛顿微积分成就的短文《论分析方法的优点》后,感觉到“分析才是自己最热爱的学科”,从此他迷上了数学分析,开始专攻当时迅速发展的数学分析。
18岁时,拉格朗日用意大利语写了第一篇论文,是用牛顿二项式定理处理两函数乘积的高阶微商,他又将论文用拉丁语写出寄给了当时在柏林科学院任职的数学家欧拉。不久后,他获知这一成果早在半个世纪前就被莱布尼兹取得了。这个并不幸运的开端并未使拉格朗日灰心,相反,更坚定了他投身数学分析领域的信心。
1755年拉格朗日19岁时,在探讨数学难题“等周问题”的过程中,他以欧拉的思路和结果为依据,用纯分析的方法求变分极值。第一篇论文“极大和极小的方法研究”,发展了欧拉所开创的变分法,为变分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变分法的创立,使拉格朗日在都灵声名大震,并使他在19岁时就当上了都灵皇家炮兵学校的教授,成为当时欧洲公认的第一流数学家。1756年,受欧拉的举荐,拉格朗日被任命为普鲁士科学院通讯院士。
1764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文,要求用万有引力解释月球天平动问题,他的研究获奖。接着又成功地运用微分方程理论和近似解法研究了科学院提出的一个复杂的六体问题(木星的四个卫星的运动问题),为此又一次于1766年获奖。
1766年德国的腓特烈大帝向拉格朗日发出邀请时说,在“欧洲最大的王”的宫廷中应有“欧洲最大的数学家”。于是他应邀前往柏林,任普鲁士科学院数学部主任,居住达20年之久,开始了他一生科学研究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分析力学》一书,这是牛顿之后的一部重要的经典力学著作。书中运用变分原理和分析的方法,建立起完整和谐的力学体系,使力学分析化了。他在序言中宣称:力学已经成为分析的一个分支。
1783年,拉格朗日的故乡建立了"都灵科学院",他被任命为名誉院长。1786年腓特烈大帝去世以后,他接受了法王路易十六的邀请,离开柏林,定居巴黎,直至去世。
这期间他参加了巴黎科学院成立的研究法国度量衡统一问题的委员会,并出任法国米制委员会主任。1799年,法国完成统一度量衡工作,制定了被世界公认的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的单位,拉格朗日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1791年,拉格朗日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又先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综合工科学校任数学教授。1795年建立了法国最高学术机构——法兰西研究院后,拉格朗日被选为科学院数理委员会主席。此后,他才重新进行研究工作,编写了一批重要著作:《论任意阶数值方程的解法》、《解析函数论》和《函数计算讲义》,总结了那一时期的特别是他自己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1813年4月3日,拿破仑授予他帝国大十字勋章,但此时的拉格朗日已卧床不起,4月11日早晨,拉格朗日逝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00: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1554年1月25日——巴西圣保罗市建立。
圣保罗最早是印第安人的村落。1554年1月25日,葡萄牙殖民者来到这里,发现其地理位置理想,便大兴土木兴建城镇,因这一天恰好是天主教纪念圣徒圣保罗的日子,便将这座城镇命名为圣保罗。1711年圣保罗设立市。1822年,巴西在这里宣布独立。到1880年,圣保罗仍只是一座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4万的小镇,但到19世纪末期,因附近地区大面积种植咖啡和外国移民大量涌来,城镇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到1940年城市人口已超过130万。据有关报道称,圣保罗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
圣保罗给人的印象是一派十分繁华的景象。从飞机上俯视这座南美洲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全市6.4万条街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市区许多建筑物高达三四十层,如圣保罗州银行高32层,在160米的楼顶建有一座电视塔;意大利大厦高41层,顶端建有餐厅和瞭望台,凭栏远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圣保罗市商业十分繁荣,商业区主要集中在迪雷塔大街、“十一月十五日”大街、圣本托大街、安东尼奥·普拉多广场和共和国广场一带。共和国广场中心的花园里,设有工艺品集市,有出售宝石、古董、木雕、皮货、邮票、硬币、名画的摊位,每逢星期日,圣保罗市民和外来游客纷纷涌到这里,使集市变得水泄不通。市中心地区有一个占地2.7万平方米的大市场,商品繁多,种类齐全,而且价格较低廉,一天到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另外,1600多家大小饭店、餐馆分布全市各个角落,但主要集中于市中心、富裕阶层聚居的东南区和消费水平较高的西区。巴西素有“咖啡王国”的称号,咖啡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8,而圣保罗附近地区是巴西的重要咖啡产地,市区大街小巷各类咖啡馆比比皆是,一天到晚顾客盈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00: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1627年1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玻意耳出生于爱尔兰的利斯慕尔。
玻意耳(Robert Boyle)英国化学家和自然哲学家。伦敦皇家学会创始人之一,由于研究气体性质而闻名,是近代化学元素理论的先驱。
玻意耳出生于爱尔兰的利斯莫尔。幼年就聪慧过人,有超人的记忆力和非凡的语言才能。当时他还经常参加一些著名科学家的聚会,去听他们就一些科学问题的讨论,但他主张“实验决定一切”。
1661年6月18日玻意耳公布了他的实验结果--“空气是可以压缩的”。而且这种可压缩性与加在气体上的压强成简单的反比关系。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玻意耳定律,这个定律因为在14年后又为法国科学家马略特独立的发现,故用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命名,称为玻意耳-马略特定律。
1657年当他听到葛利克所做的实验后,便着手设计他自己的抽气泵。在精明强干的助手R.胡克的帮助下,他成功地制造了抽气泵,得以进行了许多开拓性实验。由这种空气泵获得的真空一度被叫做玻意耳真空。1668年后他移居伦敦,埋头从事化学实验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他是第一位收集气体的化学家。此外,他在1662年发现:空气不但可以压缩,而且这种可压缩性按一简单的反比关系随压强而变化。如果将一定量的气体置于两倍压强之下,则气体的体积减少一半;如果压强增大到3倍,气体的体积就减少到三分之一。反之,如压力减小,气体则膨胀。这个反比关系被称为玻意耳定律。
他改进了盖利克发明的真空泵,利用它进行了一系列气体性质的开拓性实验。例如,他曾将真空泵放在屋顶,水管放在地面的大水罐内,发现当水银气压计指示29英寸时,水不可能被提升到33英尺以上。1660年他将实验结果汇编成册,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涉及空气弹性及其效果的新物理——力学实验》。他用实验论证了空气是有重量和弹性(当时玻意耳称之为弹力)的物质。论证了空气对于燃烧、呼吸和传声是必不可少的。论证了压强对水的沸点的影响,指出当使周围的空气稀薄时热水就能沸腾起来。论证了细管中液体的上升(即毛细现象)是和大气压力无关的,这与当时的观点截然相反。论证了真空中虹吸失效。还研究了空气的比重、折射率等等。这本书引起了耶稣教徒的诘难,认为其中有诈。玻意耳在助手R.汤利的协助下做了实验,通过实验不但证实了“空气的弹性有能力作出远远超过我们需要归之于它的事实”。
他最重要的化学著作是1661年发表的《怀疑的化学家》,此书标志着近代化学从炼金术中脱胎出来。从玻惫耳开始化学被看做是一门理论科学,它不再是经验记忆。因此,恩格斯说:“是玻意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对旧的元素概念的清除,是玻意耳对近代化学的第二个贡献。他认为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土、气、火、水四元素”理论和帕拉采尔苏斯的医学化学家们的“盐、硫、汞三要素”学说,都不能看做是化学元素,只有那些由复合物分解后,得到的最终产物才能被看成为元素。他还差一点成为化学元素磷的发现者,1680年,他从尿中提取了磷。但是在此之前大约5~10年问,布兰德(Brand,H.1630~?,德国化学家〕先于玻意耳作出此项发现。究竟谁先发现了磷,发生了激烈争论,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者对其发现保密所致。玻意耳坚决主张一切实验成果应该清楚而迅速地予以报道,以便让其他人重做、证实和受益。从那以后,这一主张就成为一条公认的科学原则。玻意耳运用实验主义的哲学来研究物质以及使其所能发生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玻意耳堪称化学之父。然而,这项改革并不彻底,直到一个世纪后的拉瓦锡才彻底完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00: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1504年1月25日——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完成大卫巨像雕刻
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抓住投石带,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的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为了艺术品的保护,《大卫》原作被放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中,同时在市政厅门前还矗立有一座复制品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欣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0: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24年1月25日
第一届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开幕


1924年1月25日。三块金牌的得主挪威人陶列夫-豪格成为在法国沙莫尼举行的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上的英雄。许多其他项目由斯堪的纳维亚人所垄断。查利-杰特劳在1500米速滑比赛中夺魁为美国捧回了一块金牌。现代一些奥林匹克运动会已包括了冬季竞赛项目,但是单独举行冬季奥运会这还是第一次。沙莫尼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冬季比赛已获准称作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0: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4年1月25日 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逝世

  王稼祥(1906年--1974年1月25日)。

安徽泾县厚岸村人。原名嘉祥,又名稼啬。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生平

1925年9月在上海大学附中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进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读书。同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0年3月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

1931年1月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和《红旗》、《实话》总编辑。

1931年4月被派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11月,在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外交人民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4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负重伤。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0月参加长征。

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拥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会后,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组成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9月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政治部主任。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1937年6月,由于伤情恶化,去莫斯科治伤。11月,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1938年8月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兼八路军总政治部代主任,负责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1939年1月,兼任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

1941年任中央研究组副组长。

1942年6月,同陈云负责领导中央军委直属系统的整风。

1943年7月,他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

1944年伤病复发,脱离工作。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46年再次去苏联治病。

1947年5月回国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城市工作部部长、宣传部代理部长。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首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

1951年起,长期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在此期间,他参与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外交方面的许多重大决策,并在对外工作中提出了许多正确看法。

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和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他是第三、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73年被选为中共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长期从事的外交工作被污蔑为“三和一少”的投降主义路线,遭受到严重的迫害。1974年1月25日在北京逝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0: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1587年1月25日 民族英雄戚继光病逝

  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人民进行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抗倭斗争。指挥这场斗争的就是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
  戚继光是山东莱芜人,1528年11月12日出生于将门家庭。他自幼立志从戎,酷爱军事,中过武举。1553年,他被派往山东担负从海上防倭的重任,后来又调到浙江镇守宁波、绍兴、台州。到浙江以后,他积极组织新军,进行严格训练,取得了慈溪、台州大捷,全歼了侵犯浙江的倭寇。后来,倭寇到福建沿海骚扰,戚继光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抗倭前线。他率领军队插进倭寇的大营,乘敌人不备,把倭寇全部消灭。从1562年至1566年,戚继光和俞大猷一起,率领军队肃清了福建和广东沿海一带的倭寇。1567年,由于北边鞑靼南犯,戚继光被调到北方训练边兵,前后共有16年的时间,不仅使边地出现了太平景象,而且使都城北京的安全也有了保障。
  戚继光不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爱国名将,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制造专家。他一生在军事上有不少创造发明,其中之一便是地雷。早在嘉靖42年,戚继光就发明了一种叫做“木发?FDDC?”的火器,曾经炸伤倭寇数百人。不过这还是地面上的武器。埋在地下的地雷是戚继光53岁时发明的,当时叫“自犯钢轮火”。万历8年4月,戚继光当时任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总兵官,已是独镇一方、统兵十多万的大帅了,但仍亲自研究和改进武器。《戚少保年谱耆编》第12卷载:为了防止鞑靼和朵颜等卫的入侵,戚继光在“沿边台墙之下,择其平广虏可集处,掘地埋石炮于内。中置一木匣,各炮之信,总贯于匣中。而匣底丛以火药。中藏钢轮,兼置火石于傍,而伏于地上。虏马蹑其机,则钢轮动转,火从匣中出,诸炮并举,虏知其所自”。明朝人把这种埋在地下、不用人工点燃、让敌人自己踏上就会自动爆炸的新式杀伤武器,叫做“自犯钢轮火”。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雷。戚继光发明地雷是1580年,比欧洲人发明地雷大约要早300年左右。
  在戚继光的一生中,有30多年是在战场上度过的,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抗倭的战场上度过的。这位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抗倭名将晚年竟遭到排挤。1582年,主张改革的内阁首辅张居正逝世后,朝廷内反对改革的人便活跃起来。他们诬蔑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同党,到处散布流言,对他进行中伤。这时,北方边防已经平定下来,明朝廷便把戚继光调任到广东镇守,实际上是将他闲弃在一边。长年的劳累和精神忧郁戚继光得了肺病,1585年他旧病复发,得旨允许回乡养病。1587年1月25日凌晨去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0: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1月25日是杰出的苏格兰诗人彭斯的诞辰。他所写的诗强调表达瞬间的经历和人的感情,摒除一切理念化和概念化的虚饰。他出生于艾尔郡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在田间劳动,平生仅受过很少正规教育;但却能博览群书,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及至各国文学,无所不知。1786年他在基马尔诺克镇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主要用苏格兰方言写的诗集》,引起轰动,即应邀去爱丁堡,成为名士贵妇的座上客。他的诗才似乎表现在他的讽刺诗中,但使他蜚声世界的却是他为许多著名的曲调编写的歌词。

苏格兰农民诗人彭斯

彭斯是充满了泥土气息,不折不扣的农民家庭出身的诗人。他的一

生的光阴,差不多都花费在苏格兰乡下的田地里。务农生活虽然使他很

辛苦,但他自幼就热爱劳动和土地,屡次将他积蓄起来的钱全部用在农

庄上,虽然蚀光了也毫不踌躇,因为他始终不愿忘本。正如他在一首向

他的毛驴贺年的诗里所说:

多少次我们一同辛苦干活,

跟那疲惫的世界争夺!

在不少日子里我曾感到焦灼,

怕我们会倒地不起;

你想到能活到这么大年纪,

还能勤苦不息!

诗人的家庭和他的童年生活,他自己在留下来的日记里曾说得非常

清楚:“我一出世就是一个很穷苦的人的儿子。我父亲结婚很迟,我是

他的七个子女之中的长子。在我六七岁时,我父亲是爱耳附近一位小财

主家里的园丁。若是他的环境不曾有什么改变,我一定不免要成为什么

农家一个小打杂的了。但是我父亲却渴望他的子女们能一直留在他自己

的身边”。

彭斯家庭的穷困。还可以从他兄弟的一则回忆里看出来。“在一个

狂风暴雨的早上”,诗人的二弟吉尔勃这么写道:“这时罗伯特刚出世

只有九天或十天,在黎明之际,屋顶的一部分忽然倒下来,其余的也摇

摇欲坠,因此我母亲和罗伯特就不得不冒着风雨,被抬往邻人家里暂避,

他们在那里住了一星期,直到家里房屋修理好了为止”。

由于家里穷,彭斯小时几乎没有机会读书,他只能在农作的余暇,

到离家一里以外的一家学校里去念书。教师茂杜讫本身就是一个十八岁

的青年。彭斯直到十四五岁,他的学校教育还只是半工半读,这就是说,

一到收割和播种的时候,他就要辍学回家下田去帮忙了。因此到了十五

岁,他已经是一个老练的小农夫了。

彭斯的学校教育受得很少,他的对于故乡传说和民歌的知识,全是

从他母亲那里得来的。在十六岁时,彭斯已经写出了他的第一首情诗:

《漂亮的尼尔》,这是为了田里的一个女伴而作。彭斯在自己的日记里

曾经写着,这女子很会唱歌,彭斯握着她的手给她拔去手掌上的荆棘小

刺时,他说他的心弦震动得象五弦琴一样。

彭斯的诗,大部分是用苏格兰的方言所写,而且这正是他的作品的

精华,只有一小部分是用通行的英语写的。彭斯虽然不曾明说他不喜欢

英语,但他正如每一个忠实的苏格兰人一样,热爱他的故乡,热爱故乡

的土地,语言和流传在这土地上的无数传说,歌谣和故事。彭斯的诗,

有许多是古老民间歌谣的改作,或是旧歌新词。经他润色过的苏格兰民

间歌曲,无不注入了新的生命,同时又保存着原有大众喜见乐闻的格调。

彭斯是一位真正生活在田间的诗人。他的诗不是坐在城市书房里的民间

文学研究家的作品。

彭斯的父亲劳苦了一生,一七八四年因肺病去世。彭斯的乡下种耕

生活也无法维持自己和家庭,在一七八六年,他决定离开苏格兰到辽远

的西印度群岛去谋生,因为有人介绍他到牙买加的一个林场去当记账

员,但是旅费却要自己筹划。旅费并不多,只要船资九镑左右就够了。

可是彭斯哪里拿得出这一笔旅费?他的田地主人汉密登倒是个有心人,

一向知道彭斯喜欢写诗,这时使向这个二十七岁的佃户提议,何不把他

所写的诗凑在一起,印一本诗集,托人四处推销,这样岂不是可以筹到

了旅费?汉密登先生愿意代垫印刷费,彭斯自然高兴的答应了,因为这

是一举两得之事,那一个诗人不愿自己的作品印成诗集?汉密登为这事

奔走甚力。三个月之后,这就是一七八六年七月三十一日,我们大诗人

的处女作,第一部诗集:《诗集,大部分是用苏格兰方言写的》居然出

版了。据后人的考证,这部现在已价值巨万的彭斯第一部诗集的初版本,

一共印了六百册,事前已推销了三百五十册左右,其余的出版后也很快

就有了主顾,因此不仅汉密登所垫的本钱能够收回了,还使彭斯获得了

约廿镑的收入。

旅费有了,彭斯的牙买加之行自然可以实现了。哪知就在他筹划行

装期间,由于这本诗集的出版,使得彭斯结识了一批新的知音。就由于

这一点新的发展,他的牙买加之行忽然又取销了——这对彭斯自己和苏

格兰来说,可说是万幸之事。因为西印度群岛不过少了一个无足轻重的

事务员,英国文学史上却多了一位大诗人了。

这件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位名叫布莱克洛克的老诗人,也是苏格兰

人,双目已盲,住在爱丁堡,在当地的文人中间颇有影响力量。这时读

到了彭斯新出版的诗集,觉得是一个可造之才,便在这年十一月间,托

人写信给彭斯,劝他到爱丁堡来走走,表示不仅可以使他有机会接近当

代许多文人,而且还有机会使他的诗集再版一次。大约是后一项动议最

使彭斯听了高兴,因为他曾经向原来的印刷人接洽再版,被拒绝了。于

是在十一月二十二日,彭斯就单人匹马(据他自己在日记上说,这匹马

是借来的)向爱丁堡出发去闯世界了。

彭斯的爱丁堡之行,是成功的。他的诗集果然有人愿意再版了,而

且一纸风行,使他获得了五百镑巨款的收入。他在名誉上的收获更大,

周旋在爱丁堡当代文人和上流社会之间。谁都想结识一下这位充满泥土

气息的乡下诗人。自然,有些高贵的仕女们不免象看猴子一样的看他,

但彭斯毫不以为意。这正是我们诗人的性格最伟大之处,他丝毫不曾被

城市繁华和客厅文土的荣誉所吸引,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一尘不染

的离开了爱丁堡。

彭斯的诗,在文字上有苏格兰方言和英语的分别。在性质上,也约

略可以分成三种,即短小抒情的爱情诗,采用民歌民谣形式歌咏苏格兰

田野生活和民间传说故事诗,此外还有一种是具有强烈正义感和嘲弄伪

善顽固分子的讽刺诗。在后一种的作品里,他曾经歌颂过苏格兰历史上

民族英雄们,又向当时法国大革命寄托了他的同情。不用说,彭斯最大

的成就,乃是他承继了苏格兰方言文学的传统,用乡间的土话所写出的

那些歌颂土地和勤劳生活的亲切真实的作品。

彭斯在私生活上有一个缺点,就是太喜欢喝酒,这和他一向在生活

上受尽了折磨有关。可是就因为他经常喝酒,得了一种风湿病,最后竟

在这上面送了命。彭斯生于一七五九年一月二十五日,死于一七九六年

七月二十一日,年纪很轻,只活了三十八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0: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1981年1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作出裁决

1981年1月25日, 特别法庭庭长江华宣读特别法庭判决书。判决书确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犯罪活动前后达10年之久,殃及全国各个地区和领域,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受到严重的危害,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给各族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
  
  判决书详细列举了江青等10名主犯的犯罪事实,确认江青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首要分子。江青和她所组织、领导的反革命集团在十年动乱中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颠覆政府、残害人民的罪行,都负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张春桥同江青一起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在十年动乱中,张春桥是向人民民主政权实行夺权的肇始者和煽动者、策划者,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特别法庭根据江青等10名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别判处江青、张春桥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王洪文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姚文元有期徒刑20年,陈伯达有期徒刑18年,李作鹏有期徒刑17年,吴法宪有期徒刑17年,黄永胜有期徒刑18年,邱会作有期徒刑16年,江腾蛟有期徒刑18年,以上 7名罪犯均剥夺政治权利5年。
  
  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审判由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于1980年11月20日正式开庭。 1983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对江青、张春桥原判处死缓减为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宣布《判决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25 00: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1533年01月25日——英王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结婚。



关于这位英王,有一连串有趣的“六”(本人原创):结了六次婚,才生出一个儿子,后称詹姆斯六世——只当了六年英王就病逝了。

詹姆斯六世之后,亨利八世的两个女儿先后任女王:“血腥的玛丽”当了五年的女王,然后,伊丽莎白当了很久的女王。

安妮·博林是伊丽莎白的生母,是亨利八世的第二个妻子。

英王亨利八世死于1547年(要吾死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0: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定名(1937年)-----

1937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25日开始用新华社名义向全国发布新闻。社长为博古,社址设在延安城内。初期每日播发2000字左右的新闻稿。
新华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1934年10月,红色中华通讯社随中央红军长征。1937年1月,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的决定,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

  1940年12月30日,新华社创办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西柏坡新华社总编室旧址
1944年9月1日,又开办了对国外英语广播。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晋绥、晋察冀、山东、华中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相继成立分社。当时,由于敌人的分割封锁,新华社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对外发布新闻的唯一渠道。
位于太行山区涉县西戍村的新华社总社编辑部旧址
1946年5月,新华社总社改组机构,同时向各主要战场派出随军记者或记者团。之后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部队陆续建立前线分社和野战军总分社,在各兵团和军建立分社和支社。1947年3月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新华社留小部分人员组成工作队,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转战陕北;大部分人员转移到河北省涉县坚持工作。此时《解放日报》停刊,新华社担负着中共中央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的任务,成为党中央指导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华社逐步统一和调整了全国各地的机构,成为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华社在强化国家通讯社职能的同时,开始建设世界性通讯社。1983年经党中央批准,新华社加快了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步伐。目前,新华社与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被称为“世界四大通讯社”。
  70多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华社的职能也在逐步加强和拓展。新时期新华社的职能主要有四项:一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二是国家通讯社;三是消息总汇;四是世界性通讯社。目前,我们履行上述四项职能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主要是公开报道(包括通稿、专线稿、专稿)和参考报道;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兴起的网络、信息和音频、视频、手机短信等报道;三是社办报刊。这三种形式的报道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在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积极影响国际舆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华社工作始终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过100余篇新闻稿件,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也都为新华社撰写、修改过大量稿件,瞿秋白、博古、杨尚昆、廖承志、胡乔木等曾先后担任过红中社和新华社的主要领导职务。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新华社工作作过许多重要指示。1955年,毛泽东同志要求新华社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195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新华社要向着世界大的通讯社的方向努力”;粉碎“四人帮”重新工作后,小平同志视察了新华社并作“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题词。1991年,在新华社建社6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为新华社作了“努力学习,深入实际,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的题词,并到新华社视察。1995年1月12日,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了新华社党组的工作汇报,指出:新华社播发的新闻不仅对国内舆论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舆论也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央要求把新华通讯社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世界性通讯社,使之同我们国家的地位和名望相适应。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新华社工作给予了高度关心和重视。200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到新华社视察,传达胡锦涛同志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六项指示精神,对新华社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为新华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25 00: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wsbswdx于2008-01-25 00:03发表的 :


1627年1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玻意耳出生于爱尔兰的利斯慕尔。
玻意耳(Robert Boyle)英国化学家和自然哲学家。伦敦皇家学会创始人之一,由于研究气体性质而闻名,是近代化学元素理论的先驱。
玻意耳出生于爱尔兰的利斯莫尔。幼年就聪慧过人,有超人的记忆力和非凡的语言才能。当时他还经常参加一些著名科学家的聚会,去听他们就一些科学问题的讨论,但他主张“实验决定一切”。
.......

严重地质疑你帖出的图片。

波义耳时代,还只有画像,现代一般人印象中的波义耳都是戴着假发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0: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1941年1月25日 日军制造潘家峪惨案,死难者1200余人
1941年1月25日,日本侵略军在冀东地区进行扫荡时,包围了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村,集中屠杀村民,焚毁全村房屋,被杀害者1237人,烧毁房屋1000间。潘家峪位于冀东丰润县城东北60里处。惨案发生前全村有220户人家,是丰润县联合抗日民主政权的常驻地。1941年1月25日拂晓,驻唐山、滦县、迁安、丰润等地的日伪军联合出动,突然包围了潘家峪村。日伪军先是逐户搜查,强迫群众到村西的大坑,然后开始屠杀。当时站在墙上的日军用步枪、机枪对准人群猛烈扫射,并同时放火焚烧老百姓的房屋。宅院中的群众除少数死里逃生外,其余的人全都惨遭杀害。日伪军射击后,仍不死心,又向尸体堆扔手榴弹,炸得尸骨横飞。日伪军还在村内四处搜索,将抓到的群众32人在南崖集中杀害,点火焚尸。有30多名妇女在白薯窖中被日军奸污后,也惨遭杀害。潘家峪惨案是在侵华战争中实施“三光政策”的一个具体罪证

1个不能忘记的历史 1个屈辱的过去 在提醒着我们 日本鬼子欠我们的血债太多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0: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4年1月25日
南非医生巴纳德首次将第二颗心脏植入人体获成功

  

巴纳德医生正在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巴纳德
巴纳德(1922~ )

Barnard,Christiaan(Neethling)

南非医生。1922年11月8日生于南非西博福特。1946 年毕业于开普敦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53年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1953~1956年在开普敦一家医院任外科医师。1956~195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心胸外科,并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开展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及外科大手术后的重症监护工作;设计了沿用至今的人工三尖瓣及主动脉瓣;首创大血管完全转位和三尖瓣畸形的手术治疗技术,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效果大为提高。1967年11月3日他领导的小组把一名死于车祸者的心脏移植给一位心脏病人,手术十分成功,但因用免疫抑制剂破坏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患者术后18天死于肺炎。以后移植成功率逐渐提高。1974年12月3日进行世界上首例并位心脏移植术 。参与筹建美国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医院心脏移植中心等。著有《常见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冠心病须知》、《人体机器》、《南非剖析》等。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近代管理理论奠基人之一。代表作:1938《经理人员的职能》,开创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揭示了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经后人进一步发展,形成管理学领域的组织管理流派,对当代管理学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现代管理学领域,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rving Barnard)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他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犹如法约尔和泰罗对古典管理学的贡献。一般来说,管理学的时代划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古典管理学、现代管理学、当代管理学。按照这三个时期的代表性学派,也有人称其为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系统管理时期。巴纳德属于第二个时期(即行为科学时期)的代表,而德鲁克属于第三个时期(即系统管理时期)的代表。在汉语中,“现代”与“当代”的区分并不严格,有时往往混同。从学理上看,巴纳德的贡献,主要是理论上的贡献,尤其是组织理论上的创新。而德鲁克的贡献,主要是管理艺术上和文化上的贡献,尤其是对管理实践的洞察。所以,巴纳德是“现代管理理论之父”,而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二者之间有着一定差别。
在哈佛完成自己的大学生涯,虽然因为他在预科阶段就放弃了自然科学和数学,所以无法参加学校要求的自然科学考试,拿不到规定学分使他最终和学士学位擦肩而过。毕业后进入AT&T公司,并受到公司重用,后来离开AT&T。
作为一个ceo他不是太成功,但是作为一个理论家的贡献则是非凡的。30年代,巴纳德经常到大学演讲,最有名的,就是在波士顿应哈佛校长洛维尔的邀请去进行的八次演讲——《经理人员的职能》就是在这些演讲的基础上写出来的。这本书给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使他成为社会系统学派的开山祖师和首任掌门。尽管有来自不同方面的种种批评,但热衷于理论思维和人性讨论的专家们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哈佛大学的众多知名教授如亨德森(Lawrence J. Henderson)、霍曼斯(George C. Homans)、梅奥(Elton Mayo)以及克伯特(Philip Cabot)等人,都对这本书以及巴纳德思想中的哲学内涵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邀请他参加了国家研究委员会工业协会论坛。和梅奥共同主持霍桑试验的罗特利斯伯格(Fritz J. Roethlisberger)承认,他关于组织的想法,受到了巴纳德极大的影响。而决策学派的泰斗西蒙(H.A.Simon),则坦陈自己和巴纳德在思想的承继关系。由于巴纳德在组织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他最终获得了七个荣誉博士学位,这或许能足以弥补他未能获得学士学位而受到的“心灵上的创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0: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1月25日美、英、荷共同研制的红外天文卫星升空

   1983年1月25日,红外天文卫星由美国德尔它3910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射入900公里高度太阳同步圆轨道。
  


“红外天文卫星”(IRAS)

  该卫星由美国、英国和荷兰3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设计和研制而成。飞行目的是观测地面望远镜看不到的8至120微米间4个波段内的天空红外源,探测恒星、电离氢区及分子云、以及其他星系远红外,以期发现新的红外天体,并绘出整个天空红外天体图。卫星本体为圆柱体结构,起飞重量约为1050公斤。卫星顶部装有一架812公斤重的红外望远镜,功率500瓦,设计寿命200至300天。星上主要观测仪器是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的液氦致冷红外望远镜,可绘制整个宇宙空间的红外源图。

  该卫星升天后的新发现计有: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存在3个尘埃粒子环、行星际空间飘游着尘埃纤细云(科学家命名为“红外圆谷”)、五颗新慧星、银河中心呈气体和尘埃状等。

  1983年11月10日,红外天文卫星由于液拟致冷剂消耗殆尽,于21日结束工作。

  观测红外辐射天体的天文卫星。这类天文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用红外望远镜对宇宙空间的红外辐射源包括太阳系天体、恒星、电离氢区、分子云、行星状星云、银核、星系、类星体等进行普查,并在普查基础上绘制红外天体图和对选定的天区和红外辐射源进行专门的观测。红外天文卫星一般选用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上最主要的专用观测仪器是大型红外望远镜,此外还配备有电子计算机磁带记录器遥测遥控设备和向地球发回观测数据的通信天线和转发器。1983年1月25日荷兰、美国和英国合作,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IRAS)。卫星重1076公斤,取900公里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倾角约99°,周期103分钟。卫星装有一台重810公斤的用液氦致冷的大型红外望远镜,焦距为5.5米,初级反射镜直径60厘米,焦面上共有62个红外探测器。卫星还装有低分辨率红外分光计、短波和长波光度计等。它于1983年11月10日因液氦致冷剂消耗殆尽而停止工作。10个月的观测结果发现:①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 3个都绕太阳旋转的尘埃粒子环,它们可能是小行星之间相互碰撞或与彗星碰撞所形成的碎片;②在行星际空间有巨大的飘游的尘埃云;③第一次通过卫星发现5颗新彗星,并借助卫星观测估计出它们的轨道;④在宇宙空间许多地方正在形成新恒星;⑤数十万个以上新的红外辐射源。这些发现增进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并推动了红外天文学的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0: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物理海洋学家毛汉礼1919年1月25日生于浙江省诸暨县
  

(1919~1988)

  毛汉礼,中国物理海洋学家。1919年1月25日生于浙江省诸暨县。
  毛汉礼1943年浙江大学毕业后,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任助理员。1947年去美国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进修海洋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51年申请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无理阻挠,暂留该所作研究副教授。后经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据理力争,美国政府被迫准予离境。1954年8月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等职务。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先后担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家科委海洋组成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山东省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会常委,青岛市科协副主席等职。被列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知名科学家。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毛汉礼勇于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在国家历次制定海洋科学规划时,积极发表文章,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与建议。在执行“12年科学发展规划”时期,他主持了“规划”中国内首次大型海洋调查——“渤海及北黄海西部海海洋综合调查”;继又以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技术指导组组长身份,全面参加领导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资料,并将这些资料编辑出版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汇编》、《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海洋图集和潮流图集》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报告》。这项工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嗣后,他又组织领导了国家规划中的许多重大海洋调查研究课题,诸如“黄、东海大陆架综合调查研究”、“黄、东海环流结构与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等。这些调查,为中国海的自然环境和海洋科学的不断开拓与发展打下了基础。
  毛汉礼为发展中国海洋科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他领导的研究室共推荐了30多人出国留学,培养出各类高科研人才60多人,有些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科学家。他晚年虽然患病,但为完成国家对外学术交流任务,曾多次赴美、加、日、澳、德、法等国开会、考察和讲学。著、译作丰硕。几十年中,他在国内外发表了40余篇论文、报告,出版了数册专著、译作。1957年他与日本著名海洋学家吉田耕造合作的《一个大水平尺度的上升流理论》,被同行公认为是研究上升流的经典著作之一。他组织领导的科学院重点项目共完成论文30余篇,其中《东海环流结构中的两个主要分量》和《黄、东海水文物理学的调查研究》两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博得好评,分别获得1985年中国科学院一等奖和二等奖。他翻译出版了100多万字的英、美经典海洋著作,为培养海洋科技人才提供了教材。1988年11月22日,病逝于青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1: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利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普里戈金1917年1月25日生于莫斯科
  

  比利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普里戈金,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17年1月25日生于莫斯科,1929年定居比利时。1942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博士学位,1947年任该校理学院教授。1962年任索尔维国际物理和化学研究所所长。1967年兼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统计力学研究中心主任。他曾任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长。美国科学院外国通讯院士。
  普里戈金的研究领域是非平衡热力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1947年他提出最小熵产生原理。后来集中研究远离平衡现象的规律,并于1969年提出耗散结构理论。由于在这一领域的贡献,197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普里戈金领导的布鲁塞尔学派是国际上著名的非平衡统计物理学派之一。这个学派30多年的研究工作,使非平衡热力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形成科学体系,并在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经济等领域找到了应用。他的主要著作有《化学热力学》、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导论、《非平衡统计力学》和《非平衡系统中的自组织》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1: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著名的钢铁结构纪念塔——埃菲尔铁塔始建于1887年1月25日

  法国著名的钢铁结构纪念塔——埃菲尔铁塔,位于巴黎塞纳河畔的马尔斯校场北端。1889年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和在巴黎举办万国博览会而建造。塔因设计人法国建筑工程师A.G.埃菲尔而得名。1887年1月25日始建,1889年3月31日建成。现为巴黎的象征。

  
Eiffel Tower


  塔基平面为方形,长100米,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4座塔墩为水泥浇灌,塔身全是钢铁镂空结构, 总重9700吨, 由 1.8万多个部件组成, 250万个铆钉连结。原高300.52米,为当时的最高建筑物。A字形铁塔具曲线型轮廓,拱形门高40多米, 4个巨大的支架在塔身中央逐渐收分成方形,在离地面 276米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在离地56.63米、115.73米、276.13米处各设有望平台,供游人欣赏巴黎全景。平台上有咖啡厅、餐厅、音乐厅等设施,有电梯与楼梯通往顶部,楼梯有1710个台阶。1956年,在塔顶加建了广播发射装置,塔高升到320.75米。1981年起用3年时间对铁塔进行大修,铁塔减重1000多吨。埃菲尔铁塔是近代建筑工程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755年1月25日——俄罗斯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下令建立莫斯科大学

莫斯科大学

  俄罗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全名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校址在莫斯科。1755年由教育家M.B.罗蒙诺索夫倡议并创办。旧址在莫霍瓦街11号,1812年焚毁,1817~1819年重建。1953年9月,在莫斯科西南的列宁山上建成新校舍。32层的主楼包括55米的尖顶在内,总高240米,顶端是五角星徽标;两侧为18层的副楼,各装有直径9米的大钟。整个建筑气势轩昂。全校设16个系,50多个专业,云集全国一流的科学院院士、教授和博士,学生3万名左右,包括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拥有4个天文台,3个博物馆,1个面积近50公顷的植物园,还有各种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以及广场、运动场、体育馆、剧场、大礼堂等。总占地面积320公顷。强调大学要成为科学教育中心,以本国语教学,培养出一流的学者和专门人才。学校最初设法律、医学和哲学3系,后增设数学-物理系,并将哲学系扩充为历史-语文系。附设有2所文科中学、一所师范学堂和一个印刷社。创办后的50年间,为俄国唯一的综合大学。19世纪初期,已形成主要由本校毕业生组成的较强的教学力量。19世纪30年代后加强学术研究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建立新型的科学研究机构。 该校曾培养出不少杰出的人才,如教育家K.D. 乌申斯基,诗人M.U.莱蒙托夫,作家I.S.屠格涅夫,A.I.赫尔岑,文学批评家B.G.别林斯基等。许多科学家,如“俄罗斯航空之父”N.E.茹科夫斯基、实验物理学奠基人A.G.斯托列托夫等,都曾在该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为苏联国立大学,并得到迅速发展。1940年获列宁勋章,并以罗蒙诺索夫的名字命名。1955年获劳动红旗勋章,在苏联科学教育界占有重要地位。现设有力学-数学、计算数学与控制论、物理、化学、生物、土壤、地质、地理、历史、语文、哲学、经济、法律、新闻、心理学等15个系。还设有亚非各国问题学院、社会科学教师进修学院和高校教师进修系、研究生部、高校预备部,以及核物理、天文、力学、人类学4个研究所。共有280个教研室,400余个实验室,100余个专用教室,12个教学科研实验站,1个计算中心,1个植物园,4 座天文观象台,3个博物馆(自然地理、动物学、人类学) ,1座藏书约700万册的高尔基图书馆。共设460个专业 ,分别在日课部、夜课部和函授部进行。夜课在历史、语言文学、经济、法律、心理和新闻6个系开设,函授教学只在新闻系进行。日课部学制5年,夜课和函授部学制6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6 15:25 , Processed in 0.18070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