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77|回复: 28

[【经验与求助】] 护理常识(请勿跟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6 00: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心理护理体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心理护理;患儿

  我院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肾病综合征患儿31例,其中25例是学龄期儿童,针对此期患儿的心理特点,加强了心理护理,有效地配合了临床治疗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和孤独感

  25例患儿多为学龄期儿童,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初次住院使他们来到特殊环境的医院,尤其是看到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病室的陈列和陌生的病友,而产生惧怕心理,表现为急躁胆怯和悲伤。患儿这种不良情绪往往影响着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护士必须象慈母一样去关心和安慰他们,向他们说明本病并不可怕,只要配合治疗是能够治愈的,使他们逐渐熟悉和习惯这一新的环境,并向他们介绍新的病友。还可让病愈的患儿介绍他们的治疗好转经过,以消除新入院患儿的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 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肾病综合征治疗初期需要低盐或无盐饮食,这种饮食对那些娇生惯养而又很任性的独生子女或平时饮食习惯偏咸的患儿则难以接受。例1男性患儿,12岁,平时比较任性,入院时高度浮肿,嘱其必须吃无盐高蛋白饮食。表面上患儿很听话,可是治疗一段时间后浮肿却无明显消退,后得知患儿经常偷吃榨菜。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向患儿及家长耐心地解释说明此期有盐饮食的危害。如果继续吃有盐饮食,病情就难以好转,应等浮肿消退以后,再逐渐进有盐的食物。同时配合家长想尽一切办法来增进患儿的饮食,如多吃水果,在菜内加糖、食醋、香油等调味品。

3 消除患儿的戒备心理,并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

  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但长期服用会产生一些较明显的副作用,如向心性肥胖,由于体型的变化,加之其他患儿的嘲讽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当他们得知这些变化是由于激素所引起的,就会拒绝继续服药治疗,这时对患儿的态度要更加热情,用最恰当的语言来安慰他们,向患儿及家长讲明停药的危害,如果突然停用激素治疗,则会前功尽弃,使病情反复。并做到送药到口,避免患儿将药扔下不吃,同时向患儿说明等病愈停药后,所引起的上述表现会逐渐消失,使患儿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寄托,从而完成治疗方案。

4 解除学龄期儿童住院期间的后顾之忧

  由于本组患儿多为学龄期儿童,住院时间较长,对教师及同学的牵挂,及功课考试及升学的担忧与日俱增,加上疾病使身体弱而生活不能自理,表现为抑郁、沉默、焦虑和痛苦,甚至睡不好觉,而产生急于出院的想法。为了避免和减轻患儿的忧虑,必须善于观察分析,掌握患儿的思想和要求,有的放矢地和他们交谈,用耐心地护理去影响他们的情绪,同时配合家长组织他们学习,补习功课,辅导作业,讲故事,做游戏等。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5 处理好医护与家属的关系

  肾病综合征尤其是肾炎性肾病,病程较长,所以当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不见明显好转时,患儿父母可能报怨医生没有尽最大努力,嫌护士动作太慢或操作不顺利,甚至幻想觉得一种灵丹妙药能药到病除,故擅自使用土方、验方;而终止正规治疗。对这种情况,一是要讲清肾病综合征的病程转归特点,使患儿家长对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二是特别要强调应用激素必须按疗程用药,切忌任意停用。并向其介绍因中途停药而致病情反复病例的教训。三是苦练操作技术,做到静脉输液一针见血,尽量减少患儿的身心痛苦。

6 对恢复期患儿的护理

  此期患儿的症状基本消失,有些患儿以为病彻底治好了,可以尽情地玩,饮食不受约束了,甚至把维持量的激素也停服,然而恢复期患儿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是由于此期服用激素药物,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感冒,而感冒和停用激素可使病情加重和复发。因此必须做好出院指导,交待清楚有关注意的事项。包括饮食、激素的减量原则、注意休息预防感冒、定期复查小便等。

作者单位:苍山县医院 山东苍山县 2777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0: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宫及卵巢切除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 子宫;卵巢;切除;心理护理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我科1998年1~12月150例子宫及卵巢切除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0例患者,其中子宫肌瘤10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9例,宫颈癌9例,卵巢囊肿24例,卵巢癌6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8岁。

2 心理状态

2.1 恐惧心理 恐惧是患者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也是护理工作中应该重点解除的心理状态。临床上表现为紧张状态,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纳差、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害怕手术危险、麻醉出现意外、术中、术后疼痛及手术室的陌生环境。
2.2 忧虑的心理
2.2.1 女性患者,在子宫、卵巢等器官切除手术前后,常出现自身脏器的损失感,以及术后女性特征、性功能、生育能力、家庭生活等的损失感,担心手术失去女性特征,减少了吸引力,致夫妻感情破裂,感到精神压力很大。
2.2.2 因患者的丈夫、朋友、同事的影响使患者产生焦虑、悲观心理。据调查,85%的患者丈夫认为切除子宫、卵巢附件会降低性欲,失去女性特征,对妻子做生殖器官手术忧心忡忡;患者的朋友、同事也普遍认为女性生殖器官手术切除会改变女性形象,以上人员对患者的态度加重了患者的精神负担,丧失了自信心。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3.1.1 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患者紧张、陌生感。向患者介绍手术前各种检查、准备的目的,手术的大致过程,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麻醉的方式,术中、及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术后如何克服伤口疼痛及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帮助患者正确对待手术,积极配合治疗。另外,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情况,麻醉的体位,手术使用的无影灯,消除患者对手术室这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3.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必要条件。尊重患者,经常与患者接触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态度和蔼,热情大方、关心患者疾苦,使患者获得亲切感和安全感。另外,护理人员整洁端庄的仪表、敏捷熟练的操作技术可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3.2 解除忧虑心理
3.2.1 进行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知识和性知识的教育,首先让患者简单了解生殖系统解剖知识和一般的性知识。由于受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患者对于性问题既敏感又难以启齿。针对年轻患者及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最为敏感的特点,特别是对于卵巢切除的患者,告诉她们,即使切除了卵巢,其它分泌器官如肾上腺也可分泌少量的雌激素及较多的雄性激素,后者可在外周组织芳香化生成雌激素,可以维持女性特征及性生活的需要,以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提供隐蔽安全的环境,向患者解释子宫切除后月经不再来潮,但对夫妻生活不会有影响,待术后2~3个月,阴道残端愈合后可恢复正常的性生活[1]。
3.2.2 消除患者丈夫对患者所持不正确观点,向患者丈夫说明子宫、卵巢手术后,性生活的美满与否,关键因素之一是丈夫对妻子的态度,鼓励其给予妻子更多的爱与关怀。
3.2.3 做好未生育小孩的患者心理护理,对那些担心手术后没有小孩会影响夫妻感情的患者,要帮助她们解除思想顾虑,不断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从而协调加深夫妻感情。
3.3 消除自卑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1 护理工作者多关心和照顾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开导工作,要让患者懂得生活的意义,为了事业和家庭去治疗疾病,战胜疾病;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治愈情况,若能请已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更能鼓励患者,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3.3.2 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另外,单位领导、同事、亲戚、朋友对患者的关照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他们能经常到病房看望患者,了解一些情况,并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患者治疗,让患者体会到人间充满温情,消除悲观、绝望心理,重新塑造自我。

4 体会

  子宫及卵巢切除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很重要,但心理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手术触及生殖系统,患者对此最为敏感,又难以启齿,加上缺乏特定的医学知识,产生恐惧、焦虑心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内心的想法,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思想顾虑,以保证患者处于一个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计科 广西桂林市 5410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0: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471例老年手术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外科手术病人中,老年病人占有一定的比例,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稳定他们的情绪,对手术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老年手术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5~1997年我院外科手术病人2814例,其中老年病人471例,占总数的16.7%。男性246例,女性225例,年龄60~91岁,平均69.3岁。手术治愈459例,死亡12例,治愈率97.5%。
1.2 心理反应类型 手术对于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由于老年病人文化程度、意志品质、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对手术的心理反应也不一样,大致分三类。
1.2.1 紧张恐惧心理 308例,占65.4%。老年病人来到陌生环境,忍受病痛折磨,对接受手术治疗缺乏心理准备,不了解有关手术治疗的知识,手术对于他们往往有一种生与死的体验,紧张恐惧心理十分强烈。
1.2.2 忧虑怀疑心理 114例,占24.2%。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对于这种手术能否发生并发症或后遗症,能否彻底治愈,忧心忡忡。怀疑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及麻醉效果等。
1.2.3 焦虑不安心理 49例,占10.4%。老年病人考虑问题很多,想到手术本身所带来的结果,对家庭、子女、伴侣的影响,还可能考虑到手术费用的昂贵,有的单位医疗费用控制较严,有的属于自费,医疗费用得依赖他人提供,思想上有一定的压力,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

2 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心理反应,抓住主要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
2.1 老年病人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较为普遍。首先我们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他们来住院,用亲切礼貌的语言详细介绍责任护士、负责医生、同室病友、饮食制度、探视制度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引导和协调病员之间、护患之间关系,鼓励他们适应新的群体生活或发扬互帮精神。其次我们要以通欲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给他们以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2.2 对于忧虑怀疑心理的老年病人,我们要利用术前接触病人机会多的有利因素,把握时机,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想,如要让他想想现在遭受疾病折磨,忍受一时开刀之苦,可免除长期的病痛。对他们的询问和质疑要“百问不厌”,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进行疏导、解释。满腔热情地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邀请术后的患者现身说法,可通过这种交流,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客观地介绍主刀医师的高超技术,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依赖,耐心地讲解麻醉方法及麻醉效果,千方百计地消除病人忧虑怀疑心理。
2.3 遇到焦虑不安心理的老年病人,我们要有极大的同情心,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了解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适当、适时安排家属探视。针对经济困难的事实深入浅出地讲解治疗与手术之间的关系。手术是在其它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手段。手术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使你不再为疾病而担忧,生活能自理,这样可以减轻家庭或单位负担。通过解释和安慰,消除老年病人焦虑不安心理。
  除此之外,我们不应忽视对家属和所在单位方面的工作,主动向他们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使他们愿意出钱支持患者手术。鼓励家属合理安排好工作,关心照顾好病人。使老年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 体 会

3.1 心理护理对于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471例老年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使他们能够心情平静地接受术前准备,逐步过度到能够较为主动、积极地接受手术,并能够在术后积极配合,争取早日康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 在对老年手术病人心理护理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3.2.1 要专心 老年人的认识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常常不能很好地遵守医嘱,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因此,在一些重要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方面,我们必须忠于职守,专心于老年手术病人的护理工作,认识和体谅他们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3.2.2 要耐心 老年人一般都有情绪稳定性降低,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年病人的这些特点,要耐心、恒心,要不厌其烦地劝解帮助他们,使他们能从手术治疗的需要。
3.2.3 要关心 老年人他们的子女大都成家并且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不能始终陪伴在身边,这时特别需要我们给予热情的关怀,认真的照顾。生活上的关心,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态度,会给老年病人增加手术治疗的信心。
3.3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世界老龄人口比例的逐渐上升,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正引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而心理护理正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不仅要有精通的业务技术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为老年病人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周浦医院(201318)
医学文选 1999年 第18卷 第4期 Vol.18 No.4 19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0: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女性绝育术受术者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女性绝育术是常用的计划生育手术,由于受术者皆为健康人,她们对手术过程及预后心存疑虑,在手术前后易出现一些异常心理状态。自1997年元月至1999年7月,我站共施女性绝育术1200例,在术前查体时,我们对受术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进行了临床观察,就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类型进行归纳分类,并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心理问题分析
1.1 忧虑 此种心理状态最为多见,共1100例,占90%,主要担忧以下几方面问题:①术后劳动能力。农民体力劳动强度大,而且她们正处于创业时期,十分担心术后劳动能力受到影响。②术后性生活。由于农村文化素质较低,避孕节育知识尚未普及,许多受术者误认为绝育术后性功能自然丧失,心理负担很重。③传宗传代思想:在1200例受术者中,有643例为双女户绝育术者,其中420例有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思想,没有生一男孩,深为失望,总觉得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后人,表现得忧心忡忡。
1.2 侥幸 有个别受术者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幻想通过一些不正当途径,逃脱手术或骗取假手术证明,此类心态约占4%。
1.3 抗拒 少数受术者由于对计划生育政策不理解,术前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体格检查不配合,拒绝进手术室,甚至对医务人员出言不逊,此类心态占6%。

2 受术者的心理要求
  当受术者决定行输卵管结扎术后,其心理状态即会出现上述某种变化,心理需求也会随之而改变,主要表现以下几种心理需求。①希望被医务人员及其他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尊重,重视;②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了解自己所施行手术的有关知识及预后;③希望获得对所施手术的明确的安全保证,盼望术后各种生理功能不受影响;④超生后的受术者希望术后能取消或减轻对其采取的各种行政和经济的处理措施。

3 对 策
3.1 创造有利于受术者心理稳定的氛围 选择环境安静,室内整洁,光线柔和的房间做为受术者的接诊室。室内适当挂一些人体解剖生理知识和避孕节育手术简要程序的挂图。在工作中态度亲切,言语温和,行为得体,使受术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尽量松驰其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
3.2 心理疏导措施 对受术者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我们都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针对有些受术者对术后性功能可能降低的担忧,我们为其详细介绍输卵管绝育术的机理,使她们认识到施术后人体的生理功能,特别是性功能不会有任何影响,并结合已施术的病例,向受术者宣传施术后机体良好的健康状况消除其顾虑,对于有侥幸、抗拒心理的受术者,我们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地做好思想工作,认真听取其诉说,使受术者将因上述心理刺激而引发的心理紧张情绪得以宣泄,并针对其思想症结做好疏导工作。
3.3 术后心理安抚 受术者在前述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作用下,加之心理特征方面的偏移,术后可能产生一些异常的心理反应,如绝育后因不能再生育而引起的心理上的缺失感或不完整感,以及对术后工作生活方面的担扰。对此,我们都及时对受术者进行心理抚慰,讲解绝育术后对夫妇双方的益处和社会的贡献,并介绍术后注意事项。对术后复诊者,仔细检查,必要时予以妥善处理,使受术者有安全感和可信赖感。
  通过上述心理疏导措施,我站做的1200例女性绝育术受术者皆恢复良好,无一例心身性疾病发生。

作者单位:广西阳朔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参考文献
1 凌文辁,著.组织管理心理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函授大学出版,1986:286
2 李鸣果,金魁和,主编.医学心理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6
医学文选 1999年 第18卷 第6期 No.6 Vol.18 19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0: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前的心理护理
目前,癌症在多数国家中是引起病人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病人知道所患疾病是恶性肿瘤,在心理上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很容易导致病菌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失望,丧失了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尤其经过一段经化疗后,病人的药物副作用大,静脉穿刺困难,或病情反复时,病人更容易陷入紧张、悲观之中,往往不愿继续治疗,这些情绪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识别和监视,促使病情恶化。培养病人的良好情绪,配合化疗进行,是护理癌症病人的当务之急。首先分析和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
1. 恐癌心理,一般病人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都有恐惧心理,认为癌症是"绝症",甚至认为癌症是"判死刑而缓期执行的人",真可谓"谈癌色变"。  
2. 怀疑心理,癌症病人确诊前可有疑癌心理,怀疑自己的病可能是癌症,病人心情紧张,坐卧不安,到处求医,要求做种种特殊检查等等。
3. 悲观失望的情绪反应,病人一旦得知自己患癌症无疑时,便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表现失望多于期待,死亡安排多于生还打算,很少去考虑现实疾病的治疗和处置,心情不安,迟疑寡断。
4. 悲观心理的"社会偶联",病人的亲戚朋友、邻里同事等,一旦得知他患了癌症都不由自主地产生同情心并且抱着"永别"的心情去探视他,甚至过去关系疏远者也纷纷携物相送,以示关爱,然而这样做反而会伤害病人。病人在这种反常环境里,会认为疾病严重,使悲观情绪更甚,形成了使病人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甚至会促使病人绝望。
5. 化疗药物的依赖心理病人经过一阶段适应过程后,承认了自己的"病人角色"心情,较平静,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上。病人对化疗产生盲目的依赖性,单纯追求用量,较少考虑综合疗法(营养与精神疗法)和身体的整体免疫状况,有的病人在口补营养困难、身体虚弱、血象很低的情况下,还一味要求加大化疗药物的剂量,结果产生严重的合并症。
6. 抗药心理 病人害怕化疗药物对身体影响大,自己难以适应化疗药物引起的痛苦,以及对化疗药物的疗效缺乏信心等等。由于上述心理反应,导致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丧失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这种心理状态对药物的疗效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讲究心理卫生不仅能有效地预防癌症,还有利于肿瘤的消退。所以,我们在实施治疗时和治疗过程中,应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
其次:制订一套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
1. 对癌症病人的真实病情要适度保守秘密,以免病人过于紧张与恐惧。对已经知道自己患癌症的病人,应给予科学的解释、安慰与鼓励,使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
2. 对消极失望的病人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上的安慰,做好调养精神与生活的指导,综合治疗癌症的重要意义,以意志与情绪对治愈疾病的能动作用,排除不利于治疗的有关心理、社会因素。
3. 要及时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动,抓住时机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尽量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向病人介绍疾病的特点、化疗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同时还以治愈的病例为典型,激发病人以乐观自信的心理正确对待中解脱出来,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在治疗上看到希望。
4. 要动员病人周围的人关心体贴病人,亲人情感的微妙变化,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如果亲人对他关心体贴,病人的悲观情绪就会减轻甚至消失,反之,病人悲观心理会加重,因此,做好病人亲属的动员工作是扭转病人悲观心理的关键步聚。
5. 在医院,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语言交流。护士的态度要和蔼,举止文雅;对病人要在治病和精神上给予支持,要耐心,细心,要有爱心,护士要经常接近病人,明确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切不可说出消极的语言而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依赖,争取病人的配合。
6. 要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雅、温度适宜的生活环境。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窗台上放一些花草,陶冶病人情操。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病人身心休息,促进病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病人心理治疗效果,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0: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心理护理

福建省医学院泉州附属第二医院门诊眼科(362000)
吴淑莲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一种急病,症状重,视力急剧下降,给患者身心带来了很大痛苦。这类病人的心理因素对病情影响很大,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病情的好转非常重要。现就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6例的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青光眼病人中男11例,女25例;年龄45-75岁,平均60.6岁;单眼发病32例,双眼发病4例;发病至入院时间2-36小时,平均7.8小时。36例病人均眼痛难忍。25例伴有同侧偏头痛及恶心、呕吐。入院时视力感至0.3之间,36例均有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房角狭窄或关闭,瞳孔散大,眼压6.6 1kPa-10.6 1kPa。

2 患者的心理特征

2.1 紧张和恐惧。这是病人最常见的心理状态,由于发病突然,症状重,视力急剧下降,患者害怕失明,对疼痛难于忍受,从而产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2.2 忧虑和担心。由于对病情不了解,患者对能否恢复视力十分担心,对以后的生活忧虑重重,心理负担重。

2.3 急躁和冲动。有些病人性格急躁,情绪容易激动,常与人争吵,大发脾气后引起青光眼急性发作,发病后更加急躁,情绪难于控制。

2.4 孤独和寂寞。大部分患者发病后会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特别是那些与家人不和或亲人不在身边无人照顾的患者,这种感觉更为明显。

2.5 悲观和抑郁。一些已经失明的患者,以及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往往会对治疗丧失信心,产生悲观抑郁的心理。

3 不良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

  临床上发现病人如过度兴奋与悲伤,情绪激动,大发脾气,紧张,思想顾虎等不佳心理因素,可引起血管神经调节中枢失调,引起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睫状体水肿,向前移位而堵塞房角;还可使房水生成过多,后房压力升高,周边虹膜向前膨隆而促使房角关闭,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眼压急剧开高而加重病情。

4 心理护理措施

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成功的前提。由于急性闭角膜青光眼病人的心理特点,对护士的要求和期望很高。因此,护士要做到举止文雅,态度和蔼,多接近病人,尊重病人,认真倾听病人的意见和要求。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善于解答患者的提问,并有高度的责任心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高尚品德,使病人有安全感、信任感及亲切感。

4.2 认真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要根据患者的社会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一,对青光眼认识程度不等,以及社会经历、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的差异等因素,从具体情况出发,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说服、解释,做好思想工作,想方设法解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及忧虑心理。

4.3 协助、鼓励病人建立良好的心态。要让病人了解到不良心理因素对病情极其有害,使病人会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始终处在心情舒畅、生活无忧无虑、心胸开阔以及性格开朗的最佳状态。

4.4 关心、体贴病人。要理解病人的痛苦,视病人为亲人,为他们排忧解难。要通过病区恢复较好的病人情况增强其治病信心,同时做好患者家属工作,使医、护、患及家属密切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4.5 善于引导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特别是对双眼失明,处于悲观、消极对抗甚至拒绝治疗的病人,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和特点,讲述一些盲人的杰出事迹以及顽强战胜病魔的事例,加强疏导,使其树立乐观主风精神,对生活充满信心。

5 结语

  我们通过大量的心理护理措施,使病人克服了不良心理因素,保护良好的心态,从而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好转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0: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妇的心理护理

周 群 张同霞 孙红霞
  山东省莱芜市妇幼保健院 271100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副宫产妇 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日渐体现出来。护士只有掌握每位副宫产妇的心理特点,才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护理,为手术后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1 产妇术前心理分析
1.1 紧张恐惧心理 由于产妇对手术缺乏正确认识,怕麻醉、怕疼痛、怕自己及胎儿术中出现意外,充满紧张和恐惧,甚至不能配合手术。
1.2 焦虑心理 产妇焦虑来自多方面,许多产妇对分娩中出现胎儿窘迫、滞产等原因而需急症手术,缺乏思想准备;手术后又需要较长时间的休养,影响喂奶,腹部刀口腋痕影响美观等,思虑过度,产生紧张情绪。
2产妇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2.1 给产妇创造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心理。
2.2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主动与产妇交谈,耐心说明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如术前需要导尿,向产妇讲清楚,消除恐惧心理,还可以向产妇介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护士的情况,使其对医护、麻醉人员增强信任感,更好地配合手术。
2.3做好家属工作,消除顾虑,病人家属态度对产妇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护士耐心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危险性,使家属理解,更好地配合手术。
3 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3.1 在术中,护士应用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配合手术,严密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及胎心,及早发现问题,果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使手术顺利完成。
3.2 巡回护士始终陪伴产妇,讲明麻醉与术中的必要配合。如术中牵拉脏器或取胎儿时会有不适及牵拉痛,嘱产妇作深呼吸,可减轻不适和疼痛。
3.3 分娩后及时告诉产妇胎儿性别、发育情况以及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开奶、早吸吮,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
4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有助于护士评估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当产妇知道手术室的护士仍然关心地的术后恢复,会很愉快,这种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她早日康复。
5 体  会
5.1 消除产妇的恐惧与焦虑 产妇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术前访视能有效地降低产妇紧张、恐惧、焦虑心理。通过对产妇术前心理护理,使产妇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这样产妇情绪稳定,精神轻松,从身心两方面为主动配合手术做好准备。
5.2 确保产妇在护理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通过对产妇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身心护理,使产妇对护士易产生强烈的信赖感,从而建立了相互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更主要的是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确保母婴安全。
摘自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2,14(4),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0: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心理护理

介入放射治疗,是应用影象设备将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我国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使肿瘤缩小从而获得手术机会,或延缓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临床资料

  肝癌患者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在43~73岁,平均年龄为56岁,所有病人均经临床影象学确诊,治疗方法按常规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法进行。2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32次,其中25例次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7例次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化疗药物常规为5-FU 1g,卡铂400~600mg,吡柔比星40~50mg或丝裂霉素10~20 mg,超液化碘油和哔柔比星混合乳剂10~20ml,以及明胶海绵栓塞剂。


  二、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当患者被确诊为肝癌时,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变化,这些变化常同死亡发生联系,有的出现自暴自弃,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有的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们把生命完全寄托于治疗当中去;另外癌症患者除了面临死亡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和恐惧外,还要忍受癌症的疼痛折磨以及治疗的痛苦。故在介入治疗中表现为精神异常的紧张、恐惧和痛苦。所以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变化,进行认真分析,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可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


  三、患者心理表现

  (一)恐惧型 患者在患病后心理表现为求生欲望加强,对各种具有一线希望的治疗都想去尝试一下,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上。但又怕治疗上带来的痛苦及可能会出现某种并发症的心理变化。

  (二)绝望型 此类表现常发生在晚期癌症患者,他们体质虚弱,情绪低落,丧失了治疗信心,有的甚至想拒绝治疗,但是考虑到家属的心情而勉强配合。

  (三)悲观型 癌症是公认的难治性疾病,患者在患病后精神上,心理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的心理表现。患者来治疗时,一付愁眉苦脸,心情极度不快。


  四、护理体会

  以上几种心理表现,如不及时进行疏导,往往给治疗上带来极大的不利。

  (一)术前心理护理 作为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心理,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应具有深厚的同情心和理解。并以高度的同情心安慰家属,首先使患者家属克服悲观情绪,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另外,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简单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药物的副作用及防范措施与注意事项,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以取得密切配合。

  (二)术中心理护理 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反应及时处理,主动关心体贴和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多作解释以防止患者情绪波动,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总之,术中适时的关切询问、简单亲切解答询问,尽量用语言安慰病人,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平衡,使手术顺利进行。

  (三)术后心理护理 我们把对患者的同情和关怀延伸到介入室之外,通过随访,了解患者使用造影剂及化疗药物后的反应,经过相互交谈加深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理解、信任、完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五、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来说是整个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方面,它不但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还可以使患者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介入治疗。

  作好心理护理,应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和患者进行交谈后,摸清患者的情绪波动种类,才能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变化,对症下药,作好主动、细致的思想工作,以解除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如精神紧张、心理恐惧、悲观失望、绝望情绪等,使介入治疗尽可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0: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宫圭切除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医院 郭东晓

  子宫全切除术是妇科一种常见手术,是根治子宫肌瘸、子宫恶性肿瘤、严重功血等疾病的主要手段,为了能积极配合医生,顺利度过手术难关,减少病人的紧张焦虑、恐惧、绝望等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将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针对病人紧张情绪和对手术的顾虑,向病人耐心解释。比如子宫全切后是否影响性生活,通过解释使病人明白,术后性生活不受影响,不影响女性特征等。
1.2术前禁食。术前夜及术日晨测血压、脉搏、体温,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
1.3 术前夜常规口服镇静类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这对控制情绪很重要。
1.4术晨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2术中的心理护理
2.1 接病人时认真做好各项查对制度,如床号、年龄、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等。
2.2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向病人讲解麻醉方式及在术中如何配合医生等。术中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尿量、出血量等,如输血时认真做好输血各项查对制度。
2.3 医生、护士在台上要密切配合,保持安静,因硬膜外麻醉时病人意识清楚,不要毫无顾忌地说“拿刀来”等语言,不要谈与病人无关的家常闲语,以免病人疑虑,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
2.4 术毕,向病人讲解手术情况,使其感到心理安慰。
3 术后护理
3.1 病人送回病房,立即测血压、脉搏,检查管道是否通畅,询问病人术中感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只有取得病人高度信任,才能更深入细致地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疏导病人。
3.2 术后鼓励病人早翻身、早活动,尽早拔导尿管,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病人消极心理,及时观察病人心理变化及情绪,因人而异帮助他们解除心理上遇到的困难。
3.3 同时,家庭亲友的配合,单位领导的支持,亲人的关怀和照顾,往往是患者最大的心理安慰。尤其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消除悲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4 体  会  做好心理护理,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积极稳定的职业L1态以及相当程度的知识要求,正确运用交流技巧,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并对错综复杂的心理作出正确评估,才能对症下药,切实为病人解决问题,使患者早日康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0: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健康的培养和自我管理
l·心理健康的培养
首先,应从胎儿期的心理健康开始,孕妇应保持情绪稳定,保证给胎儿的良好影响。
孕期母亲严重焦虑、高度紧张、情绪波动等心理困扰,均会导致孩子成长后情绪不稳定。
易激惹或多动。其次是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能获得母爱及有依赖感的婴幼儿,对其情
绪及智能有利健康发展;培养开朗、进取的性格和适应能力十分重要。第三,是童
年期的心理卫生,发展心理学称此期为“第一反抗期。由于童年期兴奋过程占的势、好
奇心强、自由活动能力增强,表现反抗心理。父母和老师应理解童年期孩子的正常心理
状态,通过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增强儿童分辩是非的能力。第四,
青春期及青年期心理卫生。青年人随着生活领域战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同社会接触交往
更加频繁密切。父母、老师应引导他们,青年人自己也应学会正确看待自己、人生和社
会,锻炼克服困难和充满信心的顽强性格。第五,中年期心理卫生,应经常调整心理平
衡,避免因各种矛盾引起心理上的较大波动,怪善厂控制自己的情绪,办事不操之过急
坚持实事求是,适应社会、第六,老年期心理卫生。应积极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脑力劳
动或体力活动,保持较广泛的兴趣,与亲朋故友保持社交联系并交结新朋友。为老人准
备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以利于保持乐观情绪和安度晚年。
2,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
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是指个人为维持心理健康的需要自己所进行的健康活动。包括
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处理为改进个人生活环境和维持个人心理稳态而采取的一切
行为与措施。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比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范围更大,更突出心理健康的
促进和自觉性。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是健康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人需要健康,健
康需要自我管理。社会心理卫生实践应教育服务对象加强自我心理健康管理,增强自我
心理健康意识和提高自我心理健康能力。鼓励服务对象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心理健康活动。
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包括:
l。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医学知识:这是自我心理健康管理的基础,如世洛修养、处
理人际关系等。
引培养良好的性格,提高心理素质:主要指个人应付、承受及调节各种心理压力的
能力,如情绪是否稳定、愉快,意志是否顽强、果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反应是否适
度。
3。改变不良行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这是免除一些疾
病的根本方法,如生活规律、经常运动、不吸烟、少饮酒、戒毒、戒赌,胸怀坦荡,工
作生活有张有弛等。
4)创造良好的小环境;主要指家庭的物质、心理环境,如生活、学习。休息和娱乐
条件,家庭成员问和睦相处、关心照料等,这对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5)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制定心理健康计划(目标、措施),并做好定期自查,以
大存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0: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紊乱状态及造成心理紊乱的原因

l、心理紊乱状态表现
(l)心理问题:表现为心境和情绪方面产生一定的波动,其思维保持逻辑性,人格
保持完整性。心理问题指近期内发生的、反应强度不甚剧烈的和内容尚未淡化的心理紊
乱状态。
(2)心理障碍:表现为心理波动较大,可出现思维逻辑错误或间长期的精神折磨而出
现人格缺陷,指初始反对剧烈、持续时间久、内容充分淡化和自身难以克服的一种沉重
心理负担。
(3)心理疾病边缘:似见为注意力涣散、好幻想、意志力减弱、自我评价过于偏离常
忐、社交和人格方面改变等。常有不典型的异常心理现象,是心理紊乱的最严重状态。
2、造成心理紊乱的原因
  造成心理紊乱的原因按性质可分为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在心理卫生实践中,应
从服务对象的心理紊乱病因综合体中找出经常的和起主要作用的原因。实际上,很少见
到单因素产生心理紊乱的案例,且各类原因也不是同等地发生作用。所以,还应进行对
主要因素与从属因素的关系作出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0: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护理的目的及程序

(1)心理护理的目的: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具体说来,就是:
1)解除 病人对疾病地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2)病人的心理需要:
A、躯体需要、是指生理病理的需要。如对空气、休息与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B、感情的需要:由于陌生环境,接触新异的检查与治疗,与亲友分离所致,需要亲人探视与关怀 ,医护人员同情与关心。
C、受尊重的需要: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
D、被接纳与社交的需要、适当的活动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迅速消除陌生感。
E、精神上的需要;有事业心的人,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上的成就。
F、提供信息的需要:了解疾病的知识,自己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及作用。手术效果,主管医生、护士水平、预后等
(3)心理护理程序:即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及反馈功能的过程。,综合即指要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处理病人的心理反应;动态是指心理护理应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变化进行护理;决策是指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作出心理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反馈是指采取措施以后的结果可以反过来产生影响;根据问题地变化进一步制定决策。心理护理按照护理程序作为护理实践中的工作方法,能够保证病人得到完整的、连贯的、具有专人负责的管理。护理程序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估计:即收集主、客观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和列出心理护理诊断。
②计划:在列出心理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后,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决策,即心理护理计划。
③执行: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施。
④评价:即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过达到,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反应;再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
  通过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准确掌握病情和有关护理问题及心狸反应,在交谈过程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交谈时要注意具有合适的环境、时风地点(僻静);和谐的气氛,使病人感到亲切,愿意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困难;护士要注意仪表,并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心平气和地进行交谈。一注意谈话技巧十首先自我介绍,说明交谈的目的,让病人自己叙述,护士主要是倾听以估计病人的反应和语有表达能力。为了使病人能畅所欲言,在交谈中可给以鼓励,希望他继续叙述,同时观察病人的非语言行为。在交谈中注意对病人尊重。对沉默寡言者应多启发,对兴奋多言者不能厌烦要善于引导。
  在收集主、客观资料时要了解病人疾病方面的情况,还要了解病人日常生活情况,如饮食、排泄、休息、睡眠、自理能力、爱好、认识能力,对自己疾病伪看法、应付能力、存在的思想问题,家庭角色关系,人际交往等情况。
   在交谈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外观、反应情况,病人的警觉状态,并连续观察,有意识地发现是否存在否定诊断的迹象。以及执行护理措施后的效果等。
   护士应掌握一定的体检技能,包括常规生命体征及各系统的检查(望、触、叩、听、嗅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了解病情变化。
     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时,应有明确的针对性,是应针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心理护理问题泪标应包括具体的达到的结果及时间。
   在制定心理护理计划时确制定协助病人达到目的的具体计划及护理措施,即护嘱
(4)心理评估泡括行为及精神状态两方面:
①行为:行方的发生可分为两类即言语狩为和非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是指说的话,非言语行为是指姿势。动作、面部表情和声调等言语以外的行为。以行为为中心,再分析其他心理评估方面。
②精神状态:
A.一般外表包括表情、衣着、修饰、任何特殊的容貌·。
B.动作包括手势、步态、身体动作的协调、抽搐、颤抖、狞笑、咬指甲、绞扭自己的手、轻踏
脚步,不自主移动,精神动作障碍。
C.情感包括无表情或外观表现恐惧、生气、忧郁、得意、攻击、愤恨、焦虑。
D.心情是指对方主观描述自己的感受。个人显示的心情是否适合当时情境。
E.言语和沟通包括声调、说话速度、自发性、连贯性、咬字、言谈间隔、潜在的反应(既回答前的歇息)、装腔作势、沉默(此项为评估如何说话而不是说话的内容)。
F.思考过程和内容包括先入为主的偏见、关联性、妄想、人格解体、强迫思想——幻想,语言的逻辑性。
G、大脑感觉中枢包括:(a)对人、地、时、环境的定向感;(b)对近期和远期的记忆和回忆;(c)计算能力和数学记忆力(顺背和倒背7和3的倍数);(d)一般常识(著名的领导人物、地方、事件、距离);(e)抽象思考能力,如解答一般性迷语;(f)知觉的曲解,如幻觉、错觉。
H、人格形态:依赖的或独立的,多疑的或接受的,自大的或自卑的,防卫的或开放的,控制的或松弛的。
I.其他心理方面评估:(a)动机:个体是否提出有关病情、治疗、护理或一般性的需要,要求和希望;(b)个人能力:是否能辨别个人的长处、语言能力、自我意识、创造力、特殊兴趣,与他人沟通的能力;(c)价值与信念;(d)生活方式;(e)正常应付能力:遇到困难如何处理,费时多久才能渡过难关。
J、心理测验:目的在区别器官性与精神性异常、测验智力和评估精神病理学、精神神动力学、人格和感觉。从护理的目的而论,护理工作者应重视个体的心理评估,而给以作出护理计划。心理测验分为客观的和投射的。客观的心理测验是质的评估,总括职能倾向和兴趣测验,智力测验(魏氏成人智力量表)。及多重人格量表测验。投射的心理测验是测验对刺激的反应、反射个体的幻想和个人适应能力。如完成句子测验,画人像测验等。
(5)心理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对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发展及精神方面健康问题的说明,这些问题是属于护理职责范围以内,能用护理方法解决的。护措诊断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1986年召开的国际护理诊断会议上决定的,是用人类反应型态作为护理诊断分类依据。另一种是按功能性健康型态来分类。有关心理反应方面的护理诊断常见的有:
A、社交障碍:个人社会交往不足、过多或无效。
B、社交孤立:个人经受到了孤独,并感到是被人强加予的消极或威胁的状态。
C、角色紊乱:个人感受自己的角色有所改变,受到干扰,有角色冲突。
D、父母不称职:父母不能创造,个能促进抚育子女个长发展的良好条件的状态。
E、家庭应付能力低下:家庭原来有效的功能因经受应激原的挑战而处于失调的状态。
F、精神困扰:对个人的希望、信息、对社会的准则的看法发生紊乱、内心冲突、精神空虚、产生怀疑,行为和情感的异常表现。可以是对各种健康问题。情境和矛盾的一种心理反应.
G、思维过程异常。由于性格和智力的应付机制障碍所引起的认知活动异常,如思想意识、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问题的解决、判断和理解方面受到干扰的状态。
H、调节功能受损:个人不能改变其生活方式或行为,以适应其健康状况的变化。
I、绝望:个人处于自认为走头无路,没有能力活动的状态,凡事被动、反应降低、感情淡漠。
J、个人应对无效:在个人面临生活需求和角色责任时,其适应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障碍,自诉无力应对。
K、防卫性应对:基于自我保护型态,个人处于反复表现错误的、过分自信的自我评价状态。这种自我保护型态是为了防卫,对肯定自我利益所感到的潜在的威胁。
L、无效性否认:有意或无意地企图否认对某一事件的认识或意义,来减少有害于健康的焦虑或恐惧的状态。
M、不合作(特定的):病人表示愿意合作,但以后由于某些因素影响而没能执行,自己也无力设法减少或消除妨碍获得成功的因素。
N、决择冲突(特定的);当面临选择与危险、失取,或对个人生命价值的挑战有关的竞争性行为时。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无法确定的状态。
O、睡眠型态紊乱:因睡眠混乱(中断或不足)引起了不适,或干扰了生活方式。
P、蜈乐能力缺陷:个人处于对娱乐和活动的刺激不能产生兴趣、参与感降低的状态。由于没有活动而抑郁,诉说无聊。
Q、自我形象紊乱;个人在感知自己身体形象方面受到干扰。由于身体部分缺失或丧失功能,或有认知或感受的改变。在情境方面由应激引起或其他心理社会因素引起。
R、自尊紊乱:个人对各自我或自我能力的评价或感觉是消极的;表现自我否定、犯罪感。
S、情境性自我贬低;一种自我消极的评价或感觉,是以前自我肯定的人在个人失败或情况变化时出现的反应。
T、感知改变;个人处于所接受的刺激有量或型态方面的改变的状态,伴有对这些刺激的减弱、夸大、曲解或损害的应。
U、疼痛: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或不舒服的感觉。
V、预感性悲哀:在实际失落前发生的、种悲哀反应状态。
W、焦虑:一种模糊筋不适感,其来源对个人来说通常是非特异的和不可知的。焦虑本人不能识别威胁。
X、恐惧:由于一种被认为是危险的明确来源所引起的惧怕感。
(6)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诊断:
①焦虑:焦虑是应激引起矛盾冲突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也是由于一种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或预期的威胁而导致的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每个人焦虑的行为表现都是既复杂而又有所不同部。一、焦虑所弓!起的行为表现有内在反应和外在反应两方面:
A、内在反应:(a)大脑知觉(感受)受到威胁后,经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束传到肾上腺髓质;(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呼吸加深,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并使血糖升高;(C)下视丘促进脑下垂体活动。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其他生理改变;皮肤苍白,口干,出汗,排尿及排便增加,瞳孔扩张、食欲降低或过度进食,酷嗜(酒、香烟等),恶心与呕吐,甚至引起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胀气与暧气,失眠或嗜睡,疲劳,秃发,头痛或腹痛,停经,剧渴,口吃。抽搐,肌肉痉挛,心脏神经官能症(心绞痛)等。
B、外在反应:当个体面临威胁时,表现出某些行为来应付面临的威胁。一般有两种行为表现。一种是面对威胁、抵抗,来进行反抗的表现,不管结果是适应的还是无效的。另一种表现逃避行为,以不安的情境退出的反应。以上两种行为表现是焦虑所引起的心理改变。常见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种。(a)愤怒:是一种个体试图去对抗威胁的应付机转。可直接地、含蓄地或间接地表达。(b)否认;是以逃避方式来应付引起焦虑的刺激。(c)伪装快乐:以否认的方式为其应付机转。逃避令人感到痛苦的情境;(d)专心于迫取某种括动:应用理智,试图脱离引起焦虑的情境之中;(e)哭泣:是个体处于无助或优伤的状态,哭泣可以帮助驱散一些与焦虑有关的挫折感。也有的个体由于无法解决压力而哭泣;(f)罪恶感:这种焦虑反应常表现在个体在做某件时才导致此种挫折,而引起心理压力排情境。(g)抑郁:一种强烈的悲伤、颓丧或不愉快的感觉,常是伴随焦虑而来表现;(h)角色失败;焦虑可以促使角色失败,而角色失败的个体也有可能产
生焦虑;(i)无法有效地运用支持系统:正处于焦虑的个体、有可能无法识别并有效地向支持系统求助。与有意义的他人缺乏互惠的关系,以此表达个体的挫折感。
C、影响焦虑的因素。护理人员在评估个体焦虑行为时,应分析其影响焦虑的因素,个体受到威胁经常与三种基本心理状态有关,即无助感、隔离感与不安全感。在分析影响焦虑因素时应注意,诱发焦虑行为的刺激可能是一个,也有可能是几个。评估焦虑时应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威胁是真实的还是想像的。个体的反应是适应的还是无效的,个体的反应是轻度、中度或重度的焦虑,焦虑反应之程度可根据其敏感度、感官反应、知觉反应不向来划分:轻度焦虑指个体能够去注意到大部分发生的事情。中度焦虑指个体注意发生了什么事的能力受限。重度焦虑指个体无法注意到环境中发生了什么事。甚至有可能陷入惊慌状态,对周围人、事、物混乱、淡漠,全无反应。
D、消除焦虑的方法。病人的焦虑是影响正常诊疗护理和预后的重要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产生焦虑心理特点、采取各种措施以消除或减轻焦虑以保证良好的诊疗和护理效果。消除方法有以下几点,可根据病人情况作为参考。
    首先应明确焦虑产生的原因,以采取适当的对策。要使病人了解诊疗护理的必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等。应尊重病人自己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使其感到自己不是完全依赖别人的病人,而减轻其焦虑、要消除病人的寂寞感、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交往和鼓励病人之的交往,可产生积极效果。应尊重病人人格,使病人感到被尊重,并消除既往与现在个人角色之间的差距,以适应“病人”这一新的角色,冲谈这一消极心理。要使病人受到良好的治疗、医务人员的良好技能、充分的信心、亲切的态度、有助于消除焦虑。设法分散病人的焦虑心理,合适的消遣活动可以分散病人对焦虑问题的注度力,可使用药物解除焦虑,对不易缓解的可给予安定。及时治疗及护理引起焦虑的疾病和各种问题。
②疼痛:疼痛的心理学问题,1979年疼痛国际研究会把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联系或用这种损伤来描线的不舒适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这个定义显然考虑到有两种因素:陕痛与机体的绒织题伤相联系(与身体器官的物理,化学损伤或病变造成的结果有关)·另外疼痛与某种心理状态相联系(疼痛是一种感觉,同时又是一种不敷服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油此看来,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生理状态。由于疼痛作为一种感觉即没有确定适宜刺激又难以精确地确定发生的部位,而更多地是一种心理体验、心理感觉或心理状态。因此,对疼痛较难测量又不易确定疼痛的绝对指标。
A.疼痛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意义: (a)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通过疼痛的反馈作用,才能使机体回避可能损害机体完整的危险刺激。如刺伤、烧伤、烫伤,如果痛觉将对机体造成不良后果(b)疼痛是身体异常极态的一种警报。人在身体不适时常常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同时可以有某他躯体和情绪反应,这样就促使人们及时寻求相应的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延续病情。(c)疼痛还可以是一种心理防御性症状,可称为转换性疼痛反应,来表达一种隐蔽的及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心理矛盾冲突。或在无意得中不能实现的欲望。这种状况容易在癔病性格的人发生。(d)疼痛的情绪反应可以成为一种恶性刺激,由于疼痛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反应可造成植物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改变,容易造成心理应激状态·,从而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出汗,肌张力增高,血液系统变化。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紊乱等,持续出现,时间过长就会造成身体的损伤。
   由于疼痛所伴随的是消极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会造成疾病的恶柱循环。对疾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B·疼痛的心理护理:由于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原因比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除了对机体的组织损伤给以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外,采用心理治疗护理也有显著的效果、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疼痛治疗中心。其治疗方法除了适当的镇痛药物以外,主要择用各种形式的心理治疗护理措施。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方法:(a)催眠暗示疗法:由于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以产生或增加痛。但采用良好的暗示也可以消除疼痛,特别是催眠状态下的暗示、可以使病人放松、消除病紧张。焦虑情绪和提高病人的痛阈,这样就可以取得减轻疼痛或终止疼痛的效果。(b)生物反馈疗法和松弛疗法:借助于电子仪器或训练引起松弛反应,达到心理的放松和安静,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常用的有渐进性放松疗法,自身训练疗法,如气功、超觉静坐等,此外,肌电反馈治疗、脑电反馈治疗、皮肤电反馈治疗也可应用;(c)行为自我控制治疗:医护人员及家属参加病人的自发调整,防止病人替换性疼痛症状的出现,如对病人的适当积极行为表现给以正面的积极鼓励和关心,对于病人不恰当的疼痛表现不予积极鼓励和关心,这样可以帮助病人培养健康有益的行为,以利于矫正不恰当的疼痛行为表现。这种替换性疼痛常常是臆病患者的癔病性反应或抑郁症的痛痛反应。据国外某疼痛中心统计,因疼痛就诊的患者最后确诊为抑郁症者占87%,而用抗抑郁剂以后疼痛均经解。(d)其他:对慢性疼痛病人进行注意力转移,创造积极愉快的环境与情绪。注意消除消极的环境因素等,对缓解或消除疼痛也很重要。
③恐惧:恐惧是由于一种被认为对自己有威胁或危险的刺激所引起的唐若不安的情绪状态。恐惧所以不同于焦虑而在于本人能识别这种威胁和危险。是病人经常对各种健康问题、情境或矛盾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
A.常见原因:病理生理方面,由于躯体部分残缺或功能丧失。伤残、突发危、急、重症性疾病,疾病晚期等均可弓起恐惧。情境方面,由于对住院、各种新异检查、治疗、麻醉、手术、疼痛等的恐惧。对陌生人及环境,失去亲人及缺乏知识感到恐惧。年龄因素方面,儿童期多因黑暗、陌生人或因受他人影响而发生恐惧。青春期多见于转换学校,在社交和智力方面的竞争、以及考虑独立生活问题时造成恐惧。成年用多因婚姻、妊娠要当父母而恐惧。老年期多为退休、功能丧失,预感到衰老面临死亡而产生恐惧。
B.诊断要点:直接叙述感到的威胁和危险,可以是巳存在的、潜在的、或想象的。对于一件有威胁的事、物或人有控制不住的害怕、紧张感。在恐惧时可出现脉搏和呼吸进快、血压升高、不安、双手发颤、出汗、提问题多、唠叨。说话时声音发颤或音调改变等。
c.护理目标:通过一些措施帮助病人找出合适的应付方式、以达到维持心理平衡。并鉴别有效的和无效的应付行为。
D.心理护理:设法减少或消除引起恐惧的促成因素。( a)对环境陌生:护士应缓慢而平静
地介绍环境,环境中应光线柔和,避免各种刺激,尽量按照住院前的生活规律制定计划,鼓励其对情境逐渐掌握;(b)在个人受到各种刺激时:护士尽量与病人在一起直到恐惧消失(也可倾听病人诉说或保持安静),也可以进行抚摸,必要时间抱紧病人有助于维持镇定,可能时由家属守护身旁;(C)在对自尊心有威胁时: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感到无助、愤怒等),对其正确的估计予以支持,对正常的应付机制加以表扬;(d)儿童的各种恐惧:护士应促供表达恐惧的机会和学习如何健康发泄悲愤和悲哀向儿童解释疾病和疼痛,提供控制恐惧的方法,帮助父母理解儿童恐惧的心理状态与解决办法,共同作好儿童心理护理;(e)进行保健教育与指导:在病人恐惧感有所好转时,提出值得注意的行为问题以引起今后注意,并指出正确的适应性行为。指导病人控制恐惧的方法,利用某些活动分散恐惧的强度;对进行各种治疗,手术前作较切合实际的介绍以减轻恐惧和消除不息反应;( d)松弛方法。如听音乐、呼吸练习、松弛术、引导幻想、催眠、读书及参加各种活动等。
④悲伤:对已存在的、已觉察到的和预感到将要出·现的丧失亲人或重要事物(包括身体的附属部分、财物、自尊、工作、理想等)时的一种心理反应状态;悲痛·心情可表现哭泣、懊丧、忧愁、愤怒等,也可有饮食习惯的变化。睡眠及做梦方面的改变及活动社交的变化,对工作的重视不如以前,并可有行为发展上的退化现象,严重者可表现抑郁、否认、强迫病、幻觉、妄想、恐怖症,甚至有自杀念头、行退缩为和冷漠行为。
A、胡理目标:(a)使个人对生活抱有希望;(b)个人能够表现出他的悲伤;(c)个人可以陈述死亡或丧失对他的意义;(d)由其他主要亲属分担他的悲伤(e)参与与对未来作出决定;(f)对其他尊要亲属表现关心。
B、心理护理措施:(a)首先应估计悲伤的原因、促成因素和估计对个人反应,如缺乏支持系统、否认、震惊、愤怒、抑郁、内疚、恐惧、依赖、无力、悲伤、患病史、人格结构、与丧失的人或物之同关系的性质;(b)尽量减少或消除原因及促成因素,促进信任关系及个人的价值感;支持个人和家庭的悲伤反应;促进家庭团结及相互支持;鼓励本人分散其关心。帮助找到支持力量(亲密朋友);(c)促进每个反应的悲伤行为、如否认,开始支持随后增进理解。隔绝,指定时间听取个人和家庭意见,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抑郁,通过个人和家庭交谈。积极提高自我价值。愤怒,为减轻愤怒,允许哭泣、听取和表示关心。内疚,促进直接表述情感,寻求消除内疚的方法,如将话题转向未来;(d)允许表达悲伤的情感;鼓励个人和家庭进行生活回顾,重新评价以往生活经历,并是他们具有新的意义;(e)识别潜在的病种性悲伤反应:如妄想、幻觉、恐怖感、强迫症转换性癔整、自杀迹象、困难的哭泣、对环境失去控制、绝望、无助状态。对有潜在的病理性悲伤反应的个人给以咨询。(f)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安排:对孤独、抵制、愤怒等的表现现应说其后果。彻指易个人及家庭能摆脱过去,面向未来,建立的生活目的。对病理性反应进行理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0: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卫生的标准及各期年龄的心理卫生
目的即保持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心身疾病与行为缺陷的发生,促进个体心理对环境
的适应与调节能为一。
(1) 心理卫生标准;根据马斯洛(A.Maslow)提出的10条标准为:
A、有充分的安全感。
B、充分分解自己微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C、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D、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E、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
F、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G、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H、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I、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J、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要。

(2)各期年龄的心理卫生;
①胎几期:母体健康状况、情绪状态及匈惯嗜好及外界环境均对胎儿有极大影响,因此需
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A·预防母体发生疾病,尤为重要的是在妊娠早期防扛感染凤疹、巨细胞包涵体病等,以防
止胎儿畸形的发生。
B、避免母体接触有毒物质,如铅、汞、甲醇,锰、一氧化碳等。禁止接受各种致畴的药
物,如抗癌药、性激素、镇静剂、四环素、氯霉素、磺胺等。
C、避免母体接触有害物理因素刺激,各种放射能、超声波、剧烈的振动等都对胎儿有不良
影响;而优美的音乐、腹壁的抚摸等对胎儿发育均是有利的。
D.母亲应保持稳定的情绪,孕母的极度不安会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而减少子宫和胎
盘的血流量。易造成流产。
E.孕母应戒除烟酒嗜好,尼古丁和酒精可使胎儿的运动减少及形成畸形或低体重儿。
②婴幼儿期。
A.注意防病保健。预防各种神经系统感染及颅脑外伤,以免发生脑损伤、精神发育不全,
性格异常与语言障碍等。
B·供给足够的营养素,尤为蛋白质,它对机体的发育、智力及免疫功能均很真率。母乳喂
养有利于婴儿的身心健康。
C.加强各种习惯、行为的训练,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
遗尿发生;语言行为的训练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能促进小儿发展观察力、注意力及思维能力等;
父母的示范作用,使小儿模仿成人学习、劳动及其他行为;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小儿以愉快的感
受与良好影响;父母感情不和,对小儿过于溺爱或严酷,容易造成小儿精神障碍的不利因素形
成病态人格。
③学龄前期。
A·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纠正夜惊、遗尿等不良习惯。
b·加强体育锻炼及游戏活动,有助于脑的发育及智力成长,并可以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
语言、知识及培养良好的品德。
C,给予丰富的情感支持,培养儿童的认识能力,在舒适的心理环境中,促进敏感好问、善
于观察、勤于思考、富于想象与创造。
④学龄期:
A·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教育儿童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关心集地帮助消除然拒、疏远、
冲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B·注意人格的完善,教育儿童规律地学习与生活,培养纪律性与责任感,训练其顽强的意
志,使之活泼地成长。
C、防止不良行为。如说慌、怯儒、孤僻、骄横等不良行为,应加做教育。
⑤青少年期:此期身心发展变化迅速,学习、工作、生活等困扰较多,容易发生心理冲突,此
期的心理卫生在人生是十分重要的。
A.尊重“成人感”,尊重其自尊心与独立性,信任其独创,辅助其经历学校、家庭,顺利地步
入社会。
B.进行早期性教育,消除对性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性烦恼,提倡正常的异性交往。
C·促进人格发展,激励群体正常交往,指导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方法与道德行为准
则,提高对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与调节能力。
D.防止不良嗜好的形成,如吸烟、嗜酒、赌博等不良习惯,要进行正面教育。
(6)成年期:此期由于家庭工作的繁重负担、困难较多,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此期的心
理卫生十分重要。
A.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增强自我控制意机,在交往中应真诚、友好,避免非原则争议,
对己严格、对人宽厚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生活和工作均有促进作风。
B·家庭和睦、夫妻和谐。既是个人身心健康。生活幸福愉快的基础,又是事业成就的有力
保证。
C.自我激励,促进事业上的成就欲,是成年人心理活动的主流。个人生活幸福是事业成功
之辅助,力争事业成就是人生意义所在。
D.注意身体卫生保健,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与家庭的繁重与困扰,精力与体力均有程度
轻重不同的逐步下降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应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身体及预防保
健,如发生疾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7)老年期:
A.加强防病治病,注意卫生保健,不要过于敏感,要现实地看待自己的身体与疾病。
B.控制自我意识;善于适应离退休生活,解决好各种矛盾,使自己情绪安定、生活愉快而
丰富充实,发展兴趣,加强活动,对社会继续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平衡。
C.保持家庭和睦,愉快地渡过晚年,家庭的感情关系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现独
是对老年人健康的极大威胁,家庭的人际冲突是引起老年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均应注意避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0: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治疗的方法

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通过言语、表情、态度、姿势、行为和周围环境因素去影响、改变
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等。从而改善其大脑及神经系统的机能,减轻或消除导致
病人痛苦的各种心理应激状态、消极情绪和异常行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
(1)精神分析治疗骨即通过移情分析、自由联想,梦和失误的分析等技术,深人到病人的内
心世界,发掘潜抑在人的无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冲突,让病人领悟其中真义、使病状自然消失。
  ①移情分析:治疗者和病 人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关系,治疗者虽然不是亲人、但是由于亲切
感人如似亲人,这样从病人的移情是友爱的或是敌对的来了解过去的情绪反应进一步引导出
痛苦经历,压抑已久的不愉快心理冲突全部发泄出来,以达到解除病人心理负荷的目的。
  ②自由联想:鼓励病人无拘无束毫无保留地进行倾拆,治疗者循循善诱。挖掘病人内心深
处心理矛盾冲突和痛苦之源,被压抑的情绪、欲望与冲动得以疏导,精神创伤、心理障碍得以排除。
  ③释梦:梦的内容象征性地显示了无意识的某些信息。从分析梦可以获得病人压抑于无意
识中问题的线索。
  (2)行为治疗:又称为行为矫正疗法或称学习疗法,即把各种心理病态和躯体症状都看作
是异常行为,通过学习来调正和改造,而建立新的健康行为来代替。
   ①系统脱敏法:首先了解病人焦虑和恐惧是由什么样的刺激引起的,将所有的焦虑反应由
弱到强按次序排成“焦虑层次”。教会病人松弛方法,使病人感到轻松甚至安睡。再把松弛反应
逐步地有系统地和焦虑阶层的刺激反应由弱到强同时配对出现,形成交互抑制情况,由弱到强
循序渐进,最终把由于条件反射(即学习)而形成的最强焦虑予以消除〔脱敏)。临床上多用于治
疗恐怖症及强迫性神经症等。
  ②厌恶疗法:临床上多用于戒烟戒酒及其他不良行为。如用电击或催吐吗啡引起个体的
痛苦反应;并配合酗酒进行,使其受到心理刺激,从而对酒厌恶而消除了不良的酗酒行为。
  ③自我调整和自我训练法:如使用渐进性松弛法,交替收缩或放松骨骼肌群。感受四肢的
松紧、轻重、冷暖的程度,从而取得松静的效果.
(3)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以病人自己起主导作用,病 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感
受,治疗者不必解释和劝导。不必干涉和控制,只是表示理解、同情和乐于倾听,病人就会感到
自己是自由的、安全的、再不会有恐惧和焦虑,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和责任感,并能发现自己的
问题,进行自我指导、自我克服和自我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催眠暗示治疗:使病人进入催眠状态,治疗者借助言语暗示,用以消除患者的病理心理
和躯体障碍。劳物诱导法可见阿米妥钠后,病人出现深而规则的呼吸,但仍能保持对答交谈。言
语诱导法即在光线暗淡的治疗室,病人安静躺在床上,全身松弛、闭上眼睛。治疗者用单调的语
言促进催眠状态,也可用滴水声或节拍器声起到催眠作用,在催眠状态下暗示治疗作用主要
由于催眠造成了一个特殊意识阈非常狭窄的状态,可以使病人无批判能力地接受治疗者的指
令——暗示。从而使暗示作用效果大大加强。暗示法可借助于电流刺激或电针等方法,并用语
言的强化进行治疗。临床上对心身疾病、癔症性截瘫、意症性失语等均牧到良好效果。
(5)生物反馈治疗:应用现代设备,有间隔地不断提供给人特殊生理过程的信息(如肌电活
动、皮电活动、皮肤温度、心率、血压、脑电等)。这些过程受神经系统的控制,这种生物加工的信
息,称为生物反馈。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心身疾病,如用于心血管系统的生物反馈训练,对高血
压病人可用血压生物反馈来训练病人自我调节血压的下降。对心律不齐的病人可用脉搏的生
物反馈来改变心律不齐的症状。生物反馈还可用来消除疼痛,调节肌肉松弛。生物反馈治疗即
通过电子仪器将肌肉、 脑电、心律等电活动放大并译成以视觉或听觉形式显示出来,多次训练
达到松弛、调节的作用。
(6)音乐治疗:音乐具有生理、治疗、感情、道德认识、集中注意力、记忆、智力等效应,音乐
治疗有物理和心理两大作用机制。物理——生理作用,音乐是有规律的弹性机械波,经由感官
施加能量及运动形式于人体,引起体内相应的活动改变,如镇痛、催眠、解除紧张的效果。心理
——行为作用。音乐能使人怡情悦性、陶冶性情、塑造美好的性格,美妙的音乐激起人的美感与
想象(包括色彩、形象的联想),改善和调节情绪。积极的情绪可通过内脏活动的最高中枢系统
来改善机体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0: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学与心理护理

一、语言学的概念
  语言是人跟人互通信息,用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成系统的行为方式。研究人类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科学,称语言学。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交际工具,它好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操、道德、文化、修养等状况;广义地,也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与道德水准。
  护士在护理工作实施中,语言是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反之,若运用不当,语言又可成为导致心因性疾病的因素。因此,护士必须重视语言学的学习与修养。
二、语言特征分析
(一)语言的规范性
  语言的规范,指的是语言要符合语言学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体现在语音、语义与语法的规律性方面。语音是首要的。语言的本质是声音,而且发出声音是让他人听的。既要听,就让人听清听懂,才能交流思想与情感。因此要求护士的语音应是唇音、齿音、舌音、腭音清晰可辨。护士要使用普通话语系,不要操方言,免得病人听不懂或听不清。不过,遇见同乡的病人,适当操用方言也是便于工作
的。同时,护士也应去了解与学习工作所在地区的方言、俚语,以便减少交谈中的困难。语义要使用准确,应言能达意。一般要求护士应尽量用医学术语(外加通俗解释)来交谈,同时,语义要明晰朴实,不附加更多定语与形容词。讲话血口语化,不要文章化,不然,病人会听得很费劲,影响交流。
  语言交流应符合语法要求,而且要有系统性与逻辑性。护士在向医生或护士长报告工作情况、反映病情,或向病人交待诊治与护理意图时,或向病者家属叮嘱事情时,都应当把人物称谓、时间概念、空间关系及其间的联系说清,把一件事情的起始、经过、变化、演续与结局讲朋。同时,在符合语法要求的前提下,要注意语言简洁精炼,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语言的情感性
  护士对病人的语言要富有情感性,首先取决于护士的情感控制与调节。护士一进人工作状态,就应激发自己的情感,使之处于愉快而冷静的心境之中,才能油然产生同情病人、信任病人、尊重病人的情感与情绪。护士切不应把个人生活或家庭中的争执纠纷带来的不良心境,延迁到工作情境中来,向病人迁怒发泄。
  其次,才是护士的语言表象能力问题。一般要求语言的声音要轻一些、语气要温和一些、话语速度要慢一些,并且要适当配合于手势和表情,这样也才能显现护士的温文尔雅和对病人的体贴关切。
(三)语言的道德性
  语言的表达要符合伦理学的道德原则、规范与范畴的要求。语言的道德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严肃性:是指语言的情感表象应具有一定的严肃性。要使人感觉到说话的人端庄、大方而又高雅;在温柔的语态中要带几分维护自尊的肃穆,才能体现出是“同志式”的交谈。与之相反,说话声调娇滴滴或者很粗鲁,手脚动作太多,矫揉造作,都是不严肃的表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护士应有高尚的伦理观、良好的政治素养、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足够的生活经验。
  2.高尚性:主要是指语言的内容上应具有高尚性,护士同病人谈话的内容,应只限于医疗护理工作方面,或围绕病人的疾病治愈与康复,不应谈论病人或自己的私生活情况,如朋友、爱人、家庭、亲友等。护士在病房或其它任何场合都不得同病人嘻笑打闹,更不得同病人说粗鲁、下流、庸俗。污秽的话。当听到病人发出不高尚的语言时,应立即严厉止,严肃批评,切不可听之任之、处之泰然;若不出言制止,病人就会误认你接受了他的意思。此外,同病人交谈时,不涉及非议他人,尤其不应谈论医护人员之间的是非,以免破坏团结。护士在病人面前褒贬某人某事时,不可过分渲染,不然有损自身尊严。
  3.保密性:护土在同病人交谈中’谈话的内容范围要严格注意保密。涉及党政军高级干部的病情故然要绝对保密。就是普通病人的病情也要保密,不要向无关的人透露。不该
自己去告知病人的事情,切不可去好心多嘴转告。如对癌症的诊断、突变的化验结果、重大诊治措施的决定等,护士都应守口如瓶。
三、语言在心理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护士在临床实践的全过程中,都离不开要同病人说话,只要说了话。这种语言的刺激就会作用于病人,不起治疗作用,便起致病作用。因此.护士要学习掌握语言艺术。
(一)说话的基本态度与说话内容要则
  讲究礼貌是同病人谈话的最基本的态度,这不仅是自身文明的表露,而且也是尊重病人的表示。一个面生的病人,见面时只要你尊敬他,相互间就会有亲近感,就有了交谈的基础。讲礼貌首先要有恰当的称谓,如“老王”、“老杨”或“老王同志”、“老杨同志”,有的人也可称其职务.其次,要有服务于病人的谦恭态度、有文雅的举止、可亲的笑容、友善的语气等等。如果没有良好的基本态度,对病人冷淡、怠慢、鄙薄、轻视,不但不能进行交谈,而且也会使交谈失败。同病人说话,从技巧上要掌握以下几点:
  1.针对性: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情境、不同问题来选择谈话内容与方法。不能漫无边际、漫无目的滥说。
  2.教育性:谈话内容要充满教育性因素,主要围绕安心住院、服从治疗、配合医护、遵守院规来谈话。
  3.科学性:在交谈病人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时,要严谨,要有科学依据,切不可主观臆断。胡猜瞎想。
  4.通俗性:说话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不要说得很深任神秘,不要故弄玄虚。
  5.艺术性:说话要风趣、幽默、婉转、圆润,才能引人人胜、激动人心,才能使病人转悲为喜、转怒为欢。但要同滑稽、虚假、流气相区别。
(二) 说话的开头
  年青的护士或实习护土初次接触病人时,不知说什么好,表现尴尬与腼腆。怎样开口同病人说话呢?当见到病人时,话未出口,先要微笑。然后,可从询问姓名、人院时间,有何自觉不适等开始。随情境找话题,说一些可使病人感到宽慰的话,如针对病人结实的身体(如说:“那么结实的小伙子,还得病?”)、长得漂亮好玩的小孩(如说:“你小孩的眼睛长得好大呀:”)、精致的手工艺品(如说。“你绣得好漂亮”)、少见的物件(如说;“你这录音机真好呀”)、好看的书画(如说。“这本小说写得很好”)等等进行交谈。在交给病人新到的信件、报纸、告知电影消息等,都是交谈的机会。也可从询问病情的转归、饮食的好坏、服药的效果与反应开始交谈等。总之,开头说话要随机应变,不可千篇一律像背台词一样同病人交谈。
(三)对病人谈话时护士应做的事
  1.对病人说话或听病人说话时,要注视对方的眼睛或面部,以表示真诚地倾听病人的说话,同时,这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不敢直视对方,是羞怯的表现;有意不注视对方,是冷淡的表现;从头到脚巡视一遍,是审察的表现;面无悦色的斜瞅,是鄙视对方的表现;斜眸而微笑,是向对方传情
的表现;不注视对方而以目横扫周围,是监视对方的表现;凝眸对方而眉飞色舞的微笑,是轻浮的表现;只注意手中活计不看对方说话,是怠慢的表现;看完病人后突然一笑,是讥讽的表现;突而圆眼瞪人,是警告与制止的表现;当病人伤感时突然皱盾,是同情对方的表现;伴随病人一起微笑,是会意的表现。总之,护士应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病人讲话,不卑不亢,只带浅淡微笑即可。
  2.听病人说话时,不要随意发笑,也不要频频点头赞同,因为这些行为是轻浮与虚伪的表现。当然,加赞同与附和病人的讲话内容时,微微点头表示同意也是可以的。
  3· 病人正在说话时,护士不穿插嘴打断谈话。无意中插话或有意出言制止病人说话,都是极不礼貌的举动,极易损伤病人的自尊心。一定要听完病人的话后,再讲话,才显得稳重有礼。当病人有不满时,要向他解释;当病人有忧时,要出有劝慰,当病人诉说苦衷时,要给以同情。当病人悲痛
时。要好言安抚;当病人受挫折时,要婉言疏导。总之,病人把话说出来并且说完,他心里才舒畅,然后护士再说一些宽慰性的话,他就会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
  4.遇到交谈困难的人,要灵活对待。如对听力差的病人,说话时可以靠近病人耳朵或说话声音大一些,而对一般病人就没有必要咬耳贴腮、高声疾呼了;对说话困难的人,要耐心细心倾听,切不可表示不耐烦或反问他(如说:“你说什么?”)更不可讥笑病人说话,或重复学病人口吃的发音,对过于羞怯的女人,不要哗众取笑逼迫同你交谈;对胆小的小孩,用童腔与他谈话,不要用“打针”来威胁他说话;对有口鼻疾患说话困难而又有恶臭气味的病人,护士不要回避他,不得有半点厌烦。
  5.说话时,护士的外部心理表露不要过于丰富。如果面部表情过于丰富。手势过多、动作过大,病人一见就会生畏与生厌。说话时,护士的面部表情应平和一些、举止要文雅一些,双脚平肩宽而立,双手前握而自然下垂,固定站立而不来回走动,这就使病人觉得你是一位稳重而端庄的护士。
  6.护士在同病人谈话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寻查病因、实施治疗、了解思想、接受建议、征询需求等,要带有目的性来谈话,不要单纯地闲聊。
  7.在选择谈话对象时,要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性格、不分面孔等,都一律对待,即同样亲切、热情。切不可对异性青年、穿着华丽、长相漂亮、能说会道的病人就亲近;而对同性的老年、穿戴扑实、长相丑陋、生性寡言的病人就疏远。对病人一视同仁,平等以待是有高尚。医务道德的表现。
  8.同病人谈话是一个学习机会。可以通过谈话学到病人言语过程的音调、用词、语言表象及外部表情等技巧。同时,同人交谈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发与暗示。以促进自己心理的发展。
(四)诱导病人说话的技巧
  诱导病人说话,既是一种语言艺术,又是掌握心理规律的艺术,但要做到也是不难的。护士的心境必须是冷静而积极的,态度必须是诚恳与信任的,注意力必须集中于病人的面部和讲话内容,以表示你很愿意听他讲话。当病人讲到一个段落时,可用“晤!” 来反应,以表示听到或听清了他的讲话;也可用“嗷” 来回答,表示探究与期待;还可以在说话间歇中作简短的提问,病人会觉得你喜欢听他讲话,并可把话题引向预定的方向。要注意,期待不是催促,探究不是猎奇。有的病人说话口干,送给他一杯水喝,可以鼓励他继续说话。有的病人说话过于激动(如哭泣),适时给予安慰,也可诱使他继续说话。
(五)谈话的结束
  要想结束谈话,应在病人的话题告一段落时,说一些安慰体贴的话之后,或者可说一些结束的话,如:“好吧!这次谈到这里,以后再说好吧?”或者把话题引向较短的内容,作简短交谈后,再结束谈话。不可突然中断谈话,更不可在冷场之后,无缘无故的离开病人,因为,这是易使病人暗中生疑的做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0: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学与心理护理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
  在美学的专著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美学”定义。一般认为,美学是一门揭示美的本质、阐明美的客观标准,培养人们具有正确审美观点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哲学科学。
  什么是美?即美的本质是什么?古今中外都得不到统一的答案。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现实事物必须先有某些产生美的客观条件,而这些条件必须与人的阶级意识、世界观、生活经验这些主观因素相结合,才能产生美。
二、护士的美学要求
  作为一个护士,应该是美的形象与美的象征,才能激发病人的美感,从情感上感染病人,使他们生活在美的情境里保持良好的心境,以利于健康的恢复。
  (一)形式美
  形式美是重要的美学范畴。在审美活动中,人们首先接触的是形式,如果美的形式立使唤起了人的美感,便有助于对内容的接受,因此,它不仅是内容美的表达,而且也是审美评价的重要要求,过去由于极左的思想影响,把形式美当作形式主义来批判,这是极其错误的。
  其实,形式美的情感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护士眼装的洁自、干净、合体。给人以纯洁、高雅、明快、真诚之感;衣领、衣边、腰带的平伙与整齐,给人以端庄、稳重、安定、平静之感。形式美的都是朴素的,朴素的就是美的。露于用沿外卷曲的头发、艳丽的高衣领、咯咯作响的高跟鞋等,显然这种打扮同护士工作的性质和病房幽静环境是很不协调的、不朴素的。朴素并不能同服装的脏、乱、破等同起来,后者恰好破坏了形式美。同时,病人见到了穿肮脏破烂衣服的护士,会有害怕与厌恶之感.
  (二)行为美
  行为是塑造心灵的途径,也是显示心灵的表现。一个护士,一心一意为伤病员服务的内在思想感情,都要通过行为表达的。
  1.走路:护士走路的步态要快速而轻盈,以显示紧张、负责与饱满的情绪,相反,走路慢慢吞吞、一步三扭、边走边呼小调,就显得懒惰、松散、,怠慢与失职。病人见到走路都不稳的护士,便难以产生信任之感。
  2.站立:护士在病室、办公室、走廊等场合站立时,要端正、笔直、双脚乎对而站、双手自然下垂或双手握于腹前(不要插人衣袋),这样显得稳重与平和。把手插入衣袋,给人以游闲之感;扭腰歪站,给人以懒散之感,站时抖肢晃腿,给人以轻佻之感;站时收、腹弯背,显得精神萎靡。在病房里,有的护士半站半靠床,坐病床上,或坐在办公桌上,这都是不允许的。
  3.动作:护士在工作中的一切动作都要轻巧,不要发出令人不快的响声。要柔和,不要增加病人任何痛苦,才符合行为美与心灵美的要求。音响过大与动作粗暴都会给病人带来不快与痛苦,护士应当切切注意。
  (三)影响护士美的形象的习惯与行大
  1.以生理性因素为主的行为:打呵欠是精力疲惫的表现,不要在病人面前发出声响,·可以闭口或用手捂嘴打呵;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保护性反射,不要面对病人咳嗽,要手帕捂嘴咳;打喷嚏,也是鼻粘膜受刺激后的保护性反射,注意不要面对病人,要用手帕捂鼻;打嗝,是隔肌痉挛,暖气是胃排气,都要注意回避病人。
  2.不良习惯:不少护士有许多不太引起注意的不良习惯,如挖耳道、抠鼻孔、用小指甲剔牙齿、提拉裤子或裙子、隔着衣服抓痒、抓股摸腹、搔头、用舌舔手指来翻纸页、用手擦擦鼻涕、随地吐痰、把指关节按得发响等等,都应及时纠正。
  3.对待病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如查房时,过多注视、评论和抚摸病人漂亮的服饰,目不转睛地注视异性病人;议论模弄病人烟盆、打火机、床头牌等;随便接受病人送的小物品(如画片、书签等);随手抓病人的东西吃;任意向病人借钱、借粮票,或随便托病人购买物品(如买衣服、买肉、买自行车等)。以上“小节”行为都要注意避免,以免影响工作和损害护士的道德形象。
  4.直接影响护士道德的行为:护士不得对异性病人追求相爱;在工作期间,若病人有求受表示,应严加拒绝。对病人的财物要妥善保存,不得丢失,更不得挪用。病人向护士诉说有关病情的隐私,护士要守信保密,不得当笑料信口传播。
三、心理护理中的美育因素
  美育,是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文学艺术和借助大自然的、现实生活中的美去教育人们,以激发人们的美感,陶冶人们的心灵,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使之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热爱美的事物,厌恶丑的东西,并鼓励人们参与文学艺术、音乐等实践,以发展其表现美的才能,从而不但使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且也使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在心理护理中,也要注重贯穿美育因素,用美来熏陶病人的心灵,以激励其对生活美的追求,进而更好地同医护合作,树立信心,战胜疾病,早日康复。
  (一)指导病人阅读文学作品
对于慢性病人或急性缓解期病人,只要有一定文化程度,便可指导他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是通过生动精粹的语言,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自然、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创造典型的形象与性格,可使人们从中获得知识,又可得到情感感染的满足。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崇高形象和描述的英雄行为,都可让病人学习与效法,以坚定意志,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正确处理好疾病带来的各种矛盾。
  (二)为病人提供音乐欣赏
  音乐艺术,是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来塑造美的形象的艺术形式。
  音乐是一种有节奏的、和谐的音响,人们都喜欢接受。优美的音乐可调节人们的情感、坚定人们的意志、陶冶人们的情操、唤起人们的良知、激发人们的情绪鼓、舞人们去战斗、工作与生活。
  护士有计划地安排病人听音乐,可以丰富住院生活的内容,使病人心情舒畅愉快。近年来,医学家们已经把音乐用于临床治疗疾病或手术麻醉,并收到奇效。英国剑桥大学口腔科治疗室,用音乐代替麻醉成功地拔牙200多例,病人不感痛苦。在美国,有人用音乐来治疗脱发,萎缩的毛囊得到了恢复。欧美等国家用音乐治疗忧郁型精神病和躁狂型精神病,取得良好效果。日本一疗养机构对假性痴呆老年患者用音乐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音乐能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发挥一定影响作用,有人研究认为:听小提琴协奏曲,能使血压降低10~20毫米汞柱,并有促进食欲作用。瑞典的医学研究者证明:对老年人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乐曲,可以增强记忆,能推迟衰老。
  尽管人们对音乐疗法的机理尚在研究,但一般认为,音乐以其带特殊的旋律性、节奏性与艺术表象性的音调、音强和音色的声音,通过听觉器官及听觉传导道路传至大脑皮质,使得皮质功能得以调整与整合,进而调节其他器官功能。看来,音乐疗法的作用机理是复杂的。不管如何,音乐疗法是值得推广的。
  (三)观赏美术作品
  观赏美术作品,可使病人在形象上与色调上得到美的感受,体验到健康与欢快的情感,从作品体现的意境和表现的思想情绪中,加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激发病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可有计划安排病人看画报、小画书。在娱乐室内或饭堂内可适当张贴或悬挂各种美术作品,以供病人观赏。
  (四)组织好病人看电影、看电视
  看电影、看电视不仅可以起娱乐作用,也可像文学作品一样给人们美的享受与启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0: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娩过程的心理护理

分娩过程由三个产程组成。即从规律宫缩开始到窗口开全为第一产程;从空口开全到胎儿娩出为第二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为第三产程。在产科临床整个分娩过程中,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心理分析
  由于产妇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孕产次的不同.所以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
1.l恐惧、紧张心理
  不论是初产妇或经产妇均存在。初产妇来自亲朋好友之传说.以及目睹其她产妇的表现,经产妇则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其中以高龄初产妇且文化程度较高者为多、她们往往敏感多虑,对自己能否正常分娩持怀疑态度。另外一种初产妇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妊娠及分娩的一般常识,由于官缩所致疼痛呈进行性加剧.始料未及,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以至于大吵大闹。
1.2忧虑、烦躁心理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妇在忍受分娩阵痛的同时,一方面期望尽快结束分娩,另一方面对自己能否生一个理想的孩子.感到忧心重重和烦躁不安。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此次住院以初产妇自居,隐瞒其婚前作过人流甚至是多次人流手术病史者.担心对此次分娩有影响而感到不安。
2心理护理
  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时恰当的心理护理。首先,医务人员要仪表端庄,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巧柔和.操作准确.尊重产妇,热情接待.以礼相待,并为其保守秘密,同时保持整洁、舒适的环境。
2.1第一产程心理护理
  助产人员与产妇密切接触.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通俗易懂地向她们讲述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及时解决她们提出的问题和需要,这样可以加深双方的感情.使产妇感到亲切信赖.消除对分娩的恐惧紧张情绪。使其精神愉快,情绪稳定。以造成良好的心理因素。对吵闹不安者.要更加热情,细心、耐心的照护与安慰.并激发其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指导作深呼吸,指导或帮助按摩下腹部及腰防部,以减轻症状.避免过多地消耗体力、鼓励产妇离床下地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促进产程.鼓励产妇利用宫缩的间歇时间,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供给足够的饮水,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2.2第二产程心理护理
  在第二产程中,助产人员要更加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解释.给产妇安全的感觉.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官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作屏气。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使产妇对我们更加信赖,以取得密切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2.3第三产程心理护理
  胎儿娩出后,当产妇知道自己所生孩子无论理想与否,均可引起情绪激动.表现为沮丧或兴奋,这两种情况可直接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其对子宫收缩的调节,导致富缩乏力而大出血。此期,一方面给予它缩剂加强宫缩.预防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安慰,嘱其不要过分激动,从而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导致产后出血。
  总之,在产科临床分娩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她关系到母婴康.家庭的幸福。也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0: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临产妇的心理护理
妇女临产前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此时加强产妇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产妇产前心理变化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 心理状态的变化
   (1)紧张与害怕孕妇预产期临近的时侯,她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看着医生、助产师严肃的面孔及看到临产妇疼痛的表情,常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
   (2)烦躁与不安一般临产妇对宫缩疼痛不能忍受,特别是宫缩较强的产妇,常大喊大叫,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助产人员,希望淘气的宝宝快快来到人间,尽早结束分娩。
   (3)担心与盼望一对夫妇一个孩子,产妇躺在床上时,她们担心分娩是否顺利,孩子是否健康,助产人员技术上是否过硬,态度对自己亲近一点,更希望有丈夫和熟人陪伴在身边。
  2 护理体会
   (1) 要热情接待每一位临产妇,一举一动要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照顾她们,关心和爱护她们,使她们对陌生的地方不感到陌生,就象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医务人员就象自己的亲人一样。
   (2)对临产妇进行全面检查,认真观察产程、宫缩持续时间及问隔时间、胎头下降情况及胎心
是否正常、临产妇的精神状态、大小便情况,都要一丝不苟,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她们提出的要求,要尽量、耐心地去满足,使其懂得只有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持体力,才能保证胎儿的安全娩出。
   (3)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值班大夫,针对情况及时处理,有分寸地向产妇说明情况,不要惊慌失措,要有条不紊地去处理,避免给产妇造成不必要的思想负担,遇见心理状态不平衡的产妇,我们要从各方面着手实施心理护理,使她们顺利地度过这一难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0: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期妊娠引产病人的心理护理
中期妊娠引产病人人院后,由于对引产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对手术又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她们普遍存在恐惧心理,怕疼痛、怕出血、怕手术效果不佳,她们往往顾虑重重,精神紧张,情绪不安,对这种病人,医护人员应该热情大方,和蔼可亲,努力使她们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医护人员必须充分发挥职业语言“解除恐惧心理,恢复良好心态”的特殊功能,通过情感和语言的交流,使病人对医疗环境、手术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做到身心愉快、自愿合作,为治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针对病人的特殊们况开展心理护理
  当前,大量中期妊娠引产病人属计划外妊娠,她们往往是经动员来医院引产,因而有些人思想不通,情绪低落,甚至满腹怒气,对抗情绪强烈。对这类病人除了切实做好常规护理,防止产后出血、保证手术安全之外,应以亲切的语言,关切的态度,通过说服教育,使之认识到执行计划生育这一重要国策是每一公民的神圣义务,从而自觉配合做好引产手术。
  未婚先孕妇女在中期妊娠引产病人中占较大比例。对这类病人,除了常规护理外,还应以崇高的道德观去教育她们,给她们说明引产、流产对身体的危害以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劝导她们自尊自爱,遵纪守法,提高道德修养。当然,对于那些因涉世未深,上当受骗或因一时冲动而致受孕者,我们更应谨慎对待。她们大都沉默寡言、情绪抑郁、心情紧张。我们要有职业同情心和责任感,关心体贴她们,用医务人员特有的温暖去抚慰其心灵的创伤,同时也应教育她们从中吸取教训。
   妊娠合并症引产病人的心理护理尤其重要。她们当中有些人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而这些病本身就可能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何况还合并妊娠,这类病人常因道听途说对病情的严重性有所了解,因而思想特别紧张。我们不仅要详细了解其现病史及生育史,而且要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作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保持沉着冷静,切不可形露于色,要以自己的言行给病人以信心和安全感,尽可能取得病人的密切合作。
  中期妊娠引产病人的情况干差万别,她们的“心理状态也因人而异。但是中期妊娠引产病人的心理活动自有其共同的规律。医护人员应该从她们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出发,仔细观察,分析各种病人的具体表现(包括病史、家庭情况以及临床表现等),做到对症护理、科学护理,从而提高心理护理的效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0: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危孕妇心理特征及护理
1、高危孕妇心理特征

(1)疑虑心理:主要担心本次妊娠是否顺利,胎儿发育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情况,是否会发生难产或其它意外等。
(2)紧张心理:如有前置胎盘等,担心会不会大出血,产前出血会不会危及胎几等,会不会引起胎几死亡。
(3)依赖心理:如产道畸形,胎位不正或内外科疾病,则认为反正早晚要剖宫产,产前检查只要胎儿好就行了。
(4)恐惧心理:如胎儿胎心、胎动异常、好高症等。担心胎儿会发生意外,担心用药治疗会影响胎几发育,害怕胎儿畸形,担心恐惧分娩所带来的疼痛等。
2、高危孕妇的护理
  加强高危孕妇的宣教工作很重要,解除恐惧、紧张心理,避免语言不慎造成孕妇误解和情绪紧张。指导她们孕期应该注意什么,避免什么,使他们对自己的高危因素有一定了解、有信心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和预防,对高危孕妇的护理,应是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在围产期中采用高危评分法,分析可能引起的孕妇、胎几和新生儿发病、死亡的各种固素,及时识别这些因素,确定高危的程度。对高危妊娠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要使高危孕妇了解有病不治亦可影响胎几,要恰当掌握用药剂量、时间、给药途径。如贫血、好高症的早期经过治疗,可以转危为安。左侧卧位简便易行,对治疗、控制好高症可以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对臀位及其它胎位不正的孕妇,要适当地纠正胎位。高危孕妇多虑敏感,除进行必要的检查外,还要指导孕妇进行自我监护,提高自我监护能力。同时也应重视家庭成员及丈夫的作用,取得他们的配合,对治疗、纠正高危因素有其积极作用。如教会丈夫听胎心,孕妇数胎动,变被动保健为主动保健。孕妇情绪变化会影响激素分泌和血液化学成分变化,从而对胎儿产生影响。丈夫要协助妻子控制好情绪,保持心情乐观和愉快。良好的心理护理,合理监护、治疗,开展一系列必要的转化工作,即可将高危妊娠转化为低危或无危。使高危孕妇顺利、安全地度过孕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9 15:38 , Processed in 0.2029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