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golden21c

[【辩证轩】] 诚邀各位谈谈国外军校和军工学校的培养及科研训练体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 06: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纳闷,怎么印度人的探月计划会突然比中国快了?

今天在检索资料时发现,我们的高校,尤其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这类军工学校,把自己在探月工程中进行的研究工作都在网上公开了。

以“探月”为检索词,选硕博论文,得到:

6 嫦娥一号卫星微波探测仪的科学定标及测控方案  章慧雅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07-05-15 硕士 0  8
8 IPS理论在探月节能轨道设计中的应用  于锡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07-05-01 硕士 0  2
14 环月航天器轨道预报方法研究  刘冰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11-01 硕士 0  59
16 月震计关键技术预研  胡星星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7-07-01 硕士 0  12
17 深空探测器自主光学导航方案及非线性滤波算法研究  袁健 青岛科技大学 2007-04-20 硕士 0  75
19 小型月球探测器轨道设计  阮开利 西北工业大学 2001-06-30 硕士 0  160
37 星载卫星/惯性深层全组合导航技术研究  谷志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11-01 硕士 3  309
42 月球探测器轨道动力学及其设计  郗晓宁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2000-04-01 博士 3  485
49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制导控制方法研究  蔡艳芳 西北工业大学 2006-03-01 硕士 1  119
55 深空探测器的轨道设计与优化  马文臻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06-05-01 硕士 0  168
56 月球探测器轨道特性分析  白玉铸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11-01 硕士 2  112
59 基于虚拟样机的月球车移动性能仿真分析研究  宋春霞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11-01 硕士 3  162
66 月球车立体视觉标定与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张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6-01 硕士 0  171
67 深空探测器测控通信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王占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6-01 硕士 1  158
68 深空通信中纠错码的仿真研究  王志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6-01 硕士 0  144
69 深空探测器自主任务规划方法研究与系统设计  徐文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6-01 硕士 0  115
70 基于Kalman滤波的月球车视觉导航算法研究  白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6-01 硕士 0  194
71 深空探测器自主规划建模方法研究  陈红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7-01 硕士 0  59
72 月球车导航中计算机视觉的应用  胡智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6-01 硕士 1  172
73 月球车跟踪装置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吕世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7-01 硕士 0  140
74 月球车车体差动平衡机构的设计及分析  孟宪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6-01 硕士 1  160
75 月球车车轮与土壤作用的力学特性分析与测试系统设计  王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6-01 硕士 1  168
76 轮式月球车驱动特性与控制技术研究  孙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4-06-01 硕士 2  174
80 月球射电仪天线特性分析  龚莉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 2006-04-01 硕士 0  27
81 “嫦娥一号”探月飞行器的轨道计算研究  黄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 2006-05-01 博士 8  373
82 月球探测器自主导航与控制方法研究  孙军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6-01 博士 2  489
88 月球探测车立体视觉系统研究  刘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6-01 硕士 0  210
89 分箱体式月球车虚拟样机的设计和分析  王经国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2-01 硕士 0  152
95 月球探测器地月转移轨道测控技术仿真研究  郭磊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3-01 硕士 0  74
98 月球探测器轨道及测控技术研究与仿真  张云燕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3-01 硕士 0  137
99 基于OpenGL的月球探测器可视化仿真  张汉清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3-03 硕士 1  125
106 基于AOS的探月工程通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纪雄飞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3-01 硕士 0  85
126 月球表层媒质的被动遥感机理及厚度反演研究  蓝爱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2004-06-01 硕士 0  51

中国的军工学校和国防科研经费是为全世界服务的!请看尼加拉瓜大学的资料:

2 车载式火炮武器总体技术研究  于子平 南京理工大学 2006-12-01 博士 0  169
3 引信与武器系统信息交联中的光学装定技术研究  王莉 南京理工大学 2006-10-01 博士 0  67
10 复合增程修正弹弹道参数时序探测技术的研究  王俊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01 硕士 0  28
11 半主动式激光近炸引信目标探测与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张跃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01 硕士 0  76
12 机动摩步师步兵班武器装备编配方案研究  郑波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01 硕士 0  90
13 步枪在高原山地条件下使用的有关问题研究  程德贵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01 硕士 0  14
14 数字化火炮反后坐装置控制方案研究  葛春梅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01 硕士 0  48
15 某飞行机电系统探测及处理技术研究  严金根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01 硕士 0  41
16 电磁枪械(轨道式)的有关问题研究  徐跃进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01 硕士 0  52
17 埋头弹火炮内弹道实验与数值模拟  董巧云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11 硕士 0  35
18 某自行高炮武器系统命中概率分析  龙德和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4-01 硕士 0  37
19 随动模拟加载系统的研究  邓一山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4-01 硕士 0  28
21 多管火箭弹引信感应装定技术与飞行时间修正方法  杨会军 南京理工大学 2006-11-01 博士 0  78
22 火炮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杭燚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5-01 博士 0  182
23 中大口径炮弹增大轴向毁伤效能的研究  邢恩峰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5-01 博士 0  66
24 防空弹药二维脉冲修正方法研究  姚文进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5-01 博士 0  89

他们是不是都应该被送上军事法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08: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它行业其实也是如此,最终的专利权都被他人捷足先登拿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08: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探析


美国是进行新军事革命最早的国家,美军是军事信息化建设进展最快的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军队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形成的背景、教育培养的目标、培养体制的基本构成和保障要素这四个方面论述了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

当前,美军在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培养了大量联合作战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

一、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形成的背景

美军将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称为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美军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是指,根据“凝聚式联合作战”的需要,构建与教授联合作战知识体系,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各军种人才联合作战素质的军事院校教育活动。美军建立与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的大背景是世界新军事变革。

(一)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制的形成

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制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经过了约20年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军虽有丰富的联合作战实践,但没有形成相应的联合作战理论,更没有提出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概念。1986年,国会通过的《戈德华特一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催生了联合职业军事教育。这部法律的出台,标志着美军开始由工业时代的协同式联合作战向信息时代的凝聚式或一体化联合作战转变。它在推动美军发展联合作战理论、实施联合教育训练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推动美军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上看,该法律有三条规定最为重要。一是设立“联合职责军官”专业,对这类军官的地位、作用、职能,以及选拔、培养和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实际上,“联合职责军官”就是联合作战军官,包括联合作战指挥官和参谋军官,美军共有这类军官约9000名。以前,在美军法规规定的军官类别中,只有各军兵种军官、后勤军官等类型,未设“联合职责军官”。这一军官专业职位的设立,是导致美军建立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制的直接动因,为美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队伍奠定了法律基础。二是加强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权力,使其负责监督制定以联合作战条令为主体的“联合出版物”。参联会颁发的各种各类“联合出版物”,既是美军实施联合训练和联合作战的条令依据,也是美军各级指挥院校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蓝本。三是赋予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人事管理权,使其有权任命本司令部的各级军官。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负责本战区的联合作战,“联合意识”强。他们要求被任命的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联合作战素质高,这是促进建立和完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制的强大动力。

1987年3月,美国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为了落实《戈德华特一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使美军能培养出胜任未来联合作战的“联合职责军官”,便委任众议员艾克·斯凯尔顿组建了一个“军事教育专家委员会”(亦即“斯凯尔顿小组”)。该小组经过两年对各中高级指挥院校、参联会和各联合作战司令部的广泛调研,对美军职业军事教育系统培养“联合职责军官”的能力进行了评估,最终于1989年4月提交了一份关于军事教育改革的综合报告。该报告认为,美军为了培养高质量的联合作战指挥军官,必须构建一个完善的联合军事教育系统,建立“分为两个阶段的联合职业教育模式”。在第一阶段,各军种中高级院校向学员教授各军种军官必须掌握的联合作战专业知识;在第二阶段,由武装部队参谋学院承训,教授联合作战部队统一部署与运用课程。

根据“斯凯尔顿小组”的建议,美国参联会主席1989年在联合参谋部设立军事教育处处长一职。1990年5月,参联会制定与颁布“联合职责军官教育计划”。后来,又将“联合职责军官教育计划”修订为“军官军事教育政策”文件,于1993年3月正式颁发。该文件不仅明确规定了“两个阶段联合职责军官教育方案”,还提出了一个各军种军官从任命前到升至将级军官的联合军事教育发展框架和一个评估各军种各级军官在接受军事教育后是否达标的程序。

根据参联会颁发的文件,各军种相关院校和武装部队参谋学院于1990~1991学年开始实施两个阶段的联合军事教育计划。1998年,美国参联会主席颁发《参联会主席第1800.01号指令:军官职业军事教育政策》文件,将联合军官教育由两个阶段扩展为全程教育,共分为5级,即任命前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初级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中级联合职业军事教育、高级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和将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2004年8月,参联会主席又颁布新的军官职业军事教育政策,保留了原来的5个教育级别,但将其改名为预备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一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二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单独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和将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美军现已建成比较完善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制,为培养高素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提供了组织机制保障。

(二)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制形成的背景

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世界新军事变革或军事转型。新军事变革或军事转型的实质是,把工业时代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改造成信息时代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过程。美国2003年4月颁布的《国防部转型计划指南》指出,军事转型的目的是“使工业时代的军队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军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也可以说,新军事变革的内核就是四个字,即“信息”、“集成”。前者是说,新军事变革或军队信息化建设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围绕“信息”进行,目的是提高军队的信息力。这是因为,机械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是火力,而信息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是信息力。后者是指,“系统集成”既是提升军队信息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贯穿于新军事变革始终的一条主线。

“系统集成”(A System of Systems)概念是美国参联会副主席威廉·欧文斯海军上将于1996年提出的,目的是使侦察、监视与情报——指挥与控制——精确火力杀伤三大作战职能实现无缝链接,最终把美军建成各类武器装备、各种作战职能、各个作战单元融为一体的作战体系。近年来,美军“系统集成”的思想又有新发展,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提出“大系统集成”(A Family of Systems)论。2002年,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提出这一概念,典型示例是美国陆军正在发展的“未来作战系统”。二是提出“体系结构”(Architecture)论。这一概念开始用于美军开发全军性综合信息系统(如C4ISR系统、C4KISR系统)和全球信息栅格,现在美国国防部决定在军事理论发展、军事人才生成、体制编制改革等其他军事领域推广使用。三是提出“一体化”(Integration)论。2005年,美国参联会主席理查德·迈尔斯空军上将针对现代战争联合程度的新发展指出,必须“使我们的军事能力由联合行动向一体化行动转型”。一体化行动包括军兵种一体化行动、联军一体化行动、国内跨部门一体化行动、国际跨部门一体化行动等。最近,美国海军作战部又对“一体化”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提出“海军一体化”、“军队一体化”、“军事理论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军事训练一体化”和“军事人员一体化”等。“集成”也好,“一体化”也罢,都是新军事变革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灵魂。联合作战只是“一体化作战”的初级阶段。要实施联合作战,特别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必须培养高质量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战争的信息化程度将越来越高。一个国家完成了军队信息化建设,建成了信息化军队,这个国家的新军事变革就会告一段落。届时,这个国家再打的战争便是信息化战争,因为它的军队已是信息化军队,而只有信息化军队才有资格打信息化战争。美国国防部认为,信息时代的战争是“网络中心战争”,而这种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是“凝聚式联合作战”或“一体化作战”。在现阶段,美国军事转型的中心任务是推行“网络中心战式联合作战”能力建设。这种能力建设涵盖的内容很多,但排在第一位的是联合作战人才建设,其中重中之重又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建设。这是因为,以高素质的各级指挥官为主体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不仅是部队“网络中心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更是打赢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如此重要,美军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制,以培养高质量的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

二、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

美军为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建立了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制。那么,其培养目标是什么?查阅很多美军相关文件后发现,由于中美两国两军军事思维的差异,他们确定的目标与我们希望看到的有很大不同。尽管如此,从其颁发的权威性文件中,仍可发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例如,美国参联会主席在其1998年颁发的《参联会主席第1800.01号指令:军官职业军事教育政策》文件中强调,中高级军官应具备很强的认知记忆能力、领悟理解能力、学以致用能力、分析辨别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和评估判断能力。又如,美国国防部2004年11月在一份题为“联合部队及其指挥官应具备的能力”的文件中要求,联合部队指挥官必须掌握指挥控制能力、作战空间感知能力、综合军事力量运用能力、聚焦后勤保障能力和部队全维防护能力。再如,美国国防部在其2006年5月发表的新版《国防部训练转型战略计划》中指出,教育训练转型的目的是,培育指挥官的“联合意识”,使其具备“一体化作战所需的各种能力”。

在美军相关官方权威文件与条令条例中,最接近我们需要的是美军于1999年颁布的《美军高层领导与指挥》条令中所阐明的对中高级指挥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可以肯定地说,这些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军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目标。但也要看到,由于《美军高层领导与指挥》条令的适用对象是一般高级指挥官和军事领导者,所以未述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特质。具体地说,这部条令要求美军中高级指挥官应具备5种素质、19种能力。

(一)洞察素质

具有洞察素质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指挥官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选择正确的时机,对战场情况作出正确的预测。洞察素质的构成要素是分析洞察能力、历史洞察能力、组织洞察能力和作战洞察能力。

1.分析洞察能力。具有分析洞察能力的指挥官不会被一叶障目,而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统观全局。这种能力可使指挥官看到事件发展变化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了解各类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洞察能力源于深厚的战略i战役、战术与技术功底。指挥官要具有分析洞察能力,就必须了解历史经验教训,根据未来的需要考虑当前的行动,熟悉下级部队的情况。分析洞察能力种类繁多,要靠每个指挥官努力学习和实践才能具体掌握。

2.历史洞察能力。为使自己具有历史洞察能力,指挥官必须学习、了解与研究军事历史,特别是历史上著名军事统帅的指挥艺术。学习历史可使指挥官掌握基本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明确目标,提高分析能力,使他们在没法预见与确定本部队将采取何种行动时、在面临捉摸不定的情况下保持镇静。源于历史知识的历史洞察能力是生成洞察素质的源泉,可帮助人们找到共同的参照物,可帮助指挥官通过借鉴历史,解决今天与明天面临的领导与指挥问题。

3.作战洞察能力。深入学习当前的条令,不断研究战争指挥艺术,熟悉士兵与武器的作战效力,可使指挥官具备强大的作战洞察能力。作战条令可为确定作战需求提供依据,战争指挥艺术可为确定哪些事情有可能办到提供判断力,了解士兵和武器可使作战洞察能力用于完成既定任务。因此,掌握作战洞察能力可使指挥官统观作战全局,制定出协调运用作战力量以取得预期战果的作战方案。

4.组织洞察能力。组织洞察能力可使指挥官关心部队的士兵,使士兵积极主动地保养武器装备,实施战斗与战役。任何一支部队的强大的作战能力,都源于指挥官对人员情况的熟悉和深知如何通过明智而有远见的领导,建设凝聚力强和能打胜仗的部队。指挥官可通过对军人职业和部队情况的分析研究,来提高自己的组织洞察能力。

(二)认识素质

英军蒙哥马利元帅指出,“考查一名军官能否胜任高级指挥职务,要看他是否具备迅速认识军事问题本质的素质。”指挥官如果具有认识素质,就能够从整体上系统地思考问题和采取行动。认识素质是指挥官应付复杂局面的第一道防线,能使之把握未来,制定正确的计划,在谋略上胜敌一筹。

1.决策能力。决策是一种很难掌握的能力,但又是指挥官必须进行的最重要的活动。正确地做出决策,离不开综合与分析。综合能使指挥官认清复杂和混乱的情况。参谋人员可为指挥官遂行多种综合归纳任务,计算机也有一定的综合能力。然而,指挥官如果完全依靠别人进行综合,自己不亲自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那是十分危险的。进行分析至关重要,它可使指挥官正确地对待情报,明确所获情报与后勤和作战的关系,最后做出正确决策。决策不只是个简单的逻辑推理或综合分析过程,时间选择也很关键。了解何时应作出决策、何时不应作出决策,同决策本身一样重要。好的决策应及时、明确、前后一致。决策及时,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减少混乱;决策明确,才能使下级更好地按上级的意图去遂行任务;前后一致的决策,可使下属在没有获得新的重要信息或出现新的重要情况时,坚信原来的决策的正确性。

2.预测能力。预测能力是指挥官预见未来的能力,预测涉及的时间有长有短。在联合作战司令部一级,可能长达数年;在营一级,可能只有几个月。预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综合运用各种认识能力,全面考虑可导致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因素。有了正确的预测,才能从未来的需要出发考虑当前应采取的行动。在战役一级,制定战役计划就是一种预测活动。在战术一级,制定各个阶段的战斗计划也是预测活动。和平时期,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或部队发展计划,也都是预测活动。

3.创新能力。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对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作了最明确的诠释。他说,“刻意求新求变,而不墨守成规,乃是统率艺术的主要支柱之一”。创新能力是为解决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别具一格的新方法的能力。它能使指挥官适应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并不拘一格、非同一般地应对这种形势。具备了这种创新能力,就可为解决意外出现的或棘手的军事问题找到答案。掌握创新能力,是成为一名卓越的指挥官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样的指挥官才能做到:在遇到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不仪总能找到解决办法,还能扭转局面,使不利情况变得对自己有利。

4.直觉能力。直觉能力是指直感洞察力。它源于平时就预有准备、善于思考与分析和对重大问题的关注。研究表明,直觉能力是一种通过学习就可以掌握的认识能力。在处理平时或战时瞬息万变的情况时,指挥官制胜的关键首先在于不断排除各种错误的方案,:直到只剩下少数几个最佳方案,然后从中作出选择。在充满不确定因素和情况混乱不堪的战场上,最好是指挥官能凭直觉自然而然地作出正确的抉择,定下正确的决心。

(三)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强的指挥官善于随机应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综合平衡各种相互矛盾的需求,制定各种复杂的作战行动方案。指挥官的专业素质主要由下述四种能力构成:

1.忍耐能力。忍耐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强健的身体和顽强的意志。指挥官只有具备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才能经受住长达数月乃至多年的艰苦训练和战斗的考验。忍耐能力强的指挥官总是精力充沛,孜孜不倦,为人楷模,思路清晰,行动不凡。指挥官关心士兵的疾苦,对部属谆谆教悔,并指导他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忍耐能力。他具备这种能力后,才能做到有耐心、有幽默感、有洞察力,与部队和士兵同甘共苦。

2.冒险能力。冒险是指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敢于采取行动。兵力占劣势的部队必须敢于冒险。冒险不是赌博,而是要求指挥官更加深思熟虑地进行决策。在许多情况下,指挥官只有进行适当的冒险,才有成功的希望。冒险并不能消除风险,而是要求把风险看成机遇。巴顿将军曾多次指出,决不能与畏惧心理妥协,而必须去了解风险,利用风险为自己服务。在他看来,掌握了高超的冒险能力,指挥官就能英勇无畏,勇往直前。

3.协调能力。协调是指挥官为了提高本部队的协作能力而进行的各种行动。初、中级指挥官的协调活动只涉及少量小部(分)队,而高级指挥官的协调活动则涉及处理一支大部队的多项内部和外部事务。协调包括内部与外部协调。内部协调是指训练各级部(分)队令行禁止,外部协调要求友邻部队提供支援。掌握协调能力的指挥官既有目标意识,又有协作精神。

4.判断能力。判断能力对指挥官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使其正确估价本部队的现状,然后找出扬长避短的办法。具有判断能力的指挥官能获得有益的反馈信息,从而使部队不断克服弱点,不断自我完善。具有客观评估本部队现状的判断能力,是优秀指挥官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评估,既可看到本部队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也会起到鼓舞和警示作用。为了有效地运用判断能力,指挥官首先应该认清评判的必要性和可能付出的代价,然后明确评判的目的。

(四)交往素质

要使下属部队和士兵在作战中取得胜利,指挥官必须具备交往素质,掌握多种交往能力。具备交往素质意义重大,它不仅决定着指挥官在进行情况分析和决策时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信息,还决定他能否赢得部属的支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与凝聚力。

1.人际交往能力。指挥官具备人际交往能力,是赢得部属信任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善于与他人交往,才能使自己在部属中树立威信。首先,人际交往能力强的指挥官通常具有自知之明。他们深谙自己的弱点、志向和愿望,并努力使其不对部队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其次,他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行为举止与语言一样重要。由于指挥官对自己有自知之明,所以他也知道别人同样也有各自的弱点。他重视每次人际交往活动,了解其意义,不管这一活动是向下属部队下达命令,还是指挥与敌交战。他知道通过交往可以获取用其他手段无法获取的重要信息。

2.倾听意见能力。为了集思广益,指挥官必须了解公众、士兵、参谋部门、各下属部(分)队和上级所提供的各种情况,并听取它们的意见。具备倾听意见能力的指挥官懂得,重要的不是听取了多少人的意见和听到了多少意见,而是听到的意见的质量。他善于确定适当的人员为自己提供情况,并能辨别哪些情况重要。他在听取他人意见时,总是全神贯注,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

3.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是传达命令和说明意图的主要手段,掌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能力十分必要。另外,指挥官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语言在他人中树立本部队的形象。指挥官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表现在,用简洁、准确、恰如其分、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意图。

4.教导能力。指挥官也是教师。他在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如果不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部属,无异于失职。掌握教导能力的重要性还表现在:教导是指挥官表示对部属关心的有效方式;只有进行教导,指挥官才能把自己要求部属掌握的方法和能力传授给他们;通过教导,可以使广大官兵了解各种作战理论和战法。善于进行教导的指挥官注重尽可能运用“教练”方法。进行“教练”,可以提高教导的质量,加大与部属交流的深度。

(五)信息素质

信息是新军事变革的“基因”,信息力是“网络中心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具备信息素质是指挥官带领部队打赢现在的高技术战争和未来的“网络中心化战争”的重要保障。信息素质包含的信息能力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军要求其指挥官重点掌握的以下三种:

1.信息认知能力。能充分认识信息的重要作用,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广博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对信息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指挥官必须牢固树立信息意识,对信息有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地发现与掌握有价值的信息。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认识和方法,包含传统文化素养、有关信息的基本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外语知识等。指挥官对这些信息知识要有一定深度的掌握。

2.信息需求确定能力。在信息化战场上,信息来源众多,各种信息纷至查来,甚至会出现信息过载。因此,指挥官必须有很强的信息需求确定能力,能在不同情况下很快确定自己需要何种信息。在采取作战行动前,他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了解信息需求。对需要何种信息和哪些信息一清二楚,即明确什么是“必要信息”。这种信息应与任务、敌情、我情、地形、天候和可供利用的时间密切相关;能回答“是谁、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基本问题。二是确定“关键信息需求”。这类信息比“必要信息”更加重要,对作战进程与结果能产生重大影响。三是确定信息获取手段与途径。

3.信息利用能力。指挥官应能将信息转化为情报,善于利用信息遂行各种作战职能,特别是进行决策和拟定作战指导方针,配置作战资源和确定攻击目标的先后顺序,对敌实施精确火力打击和进行作战毁伤评估。另外,指挥官还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和操作各种信息设备,尤其是计算机、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

三、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的基本构成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本身是一个系统,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育培养管理机制、教育培训层次与教学内容、教官、教学方法与教学保障手段等。

(一)比较顺畅的教育培养管理机制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或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由国防部长通过负责人事与战备的副部长和参联会主席实施统一领导。负责人事与战备的副部长负责监督制定与审查全军统一的军事教育训练政策和指导方针。参联会主席是国防部长有关联合职业军事教育问题的首席顾问,负责就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大政方针、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规程等问题向有关单位提出指导性意见,就联合职业军事教育重大动向,定期向国防部长汇报。

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由联合参谋部主任负责组织与协调。该主任担任军事教育协调会议主席,其主要职责是:通过联合参谋部人力人事部,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对各有关院校的教学规模和教官构成进行监督;通过作战计划与联合部队发展部,掌握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与联合训练的配合情况,协调联合教学、联合演习和联合作战条令之间的关系;通过联合参谋部主任办公室,掌握将官的联合教育培训情况。在主任办公室,负责军事教育的副主任具体实施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协调工作,定期审查联合教学大纲与课程,并提出修改建议。此外,他还担任军事教育协调会议的秘书,具体协调各作战司令部、国防部作战支援局、各军种参谋部的军事教育工作。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具体组织实施依托现有军事院校体系、主要在国防大学和各军种指挥院校进行。

(二)着眼全程的教育培训层次与教学内容

着眼全程的教育培训层次与教学内容是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的核心要素。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是其联合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联合作战意识、联合作战思维和联合作战能力的关键步骤。美军培训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教学特点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贯穿全程;由浅入深,相互衔接,各有侧重。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按照指挥军官生长的阶段性发展规律,分为以下五个级别:

1.预备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在这一阶段,主要进行“联合事务”的基础性、介绍性教育,分为任命前和初级两个层次。施教单位主要是各军种的军官学校、候补军官学校、后备军官训练团、各军种初级或高级兵种学校、初级职业军事教育学习班等。

任命前教育是对拟担任军官职务的学员就“联合事务”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中,学员除了解本军种的知识外,还学习美国国防体系结构、其他军种和联合作战司令部作用与使命、美国军事力量和联合作战的特点等知识,课程主要有国家武装力量及其组织结构、军兵种知识和联合作战基础等。

初级教育的对象是少尉至上尉军官,主要为联合部队司令部和联合特遣部队培养具有联合作战素质的军种军官。要求学员掌握与了解联合作战的基本原则,参联会、联合作战司令部和联合特遣部队的组织结构,联合战役的特征,国家军事当局和联合作战系统怎样支持战术级行动,各军种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及其联合使用的协同效果。课程主要有21世纪武装力量的基本任务、各军种部队在联合作战中的作用、联合作战概则和联合战役等。

2.第一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包括军种中级培训和高级培训两个层次,培训对象是少校、中校或上校军官。

军种中级培训的对象是少校军官,强调从参加联合作战的联合部队中军种部队的角度教授联合作战行动,主要目的是增强学员对联合部队中军种部队战役战术运用的理解。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军事能力和指挥体系结构、联合作战条令与联合作战理论、战役级联合作战行动与多国部队、联合作战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程序、联合信息作战、指挥控制与战场空间感知,等等。主要施教单位有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海军指挥与参谋学院、陆战队指挥与参谋学院和海军研究生院等军种中级指挥院校。

军种高级培训的对象是中校、上校军官,主要教授国家军事战略、战区战略和战略规划制定程序;要求学员站在联合作战司令部、联合参谋部和国防部的高度,来考虑如何使用国家军事力量遂行国家军事战略;强调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和联合思维能力,使学员树立“联合观念”。课程内容主要是国家安全战略、国家与国防计划系统与程序、国家军事战略与国家组织机构、战区战略与战役、联合战略领导者的培养等。这种培训主要由陆军军事学院、空军军事学院、海军军事学院、陆战队军事学院等军种高级指挥院校,以及国防大学的国家军事学院、武装部队工业学院和联合部队参谋学院的联合与联军作战系完成。

3.第二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这一阶段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是第一阶段联合军事教育的继续,主要由联合部队参谋学院的联合与联军作战系实施,培训对象是在军种中级和高级培训中发现的有望选任为“联合专业军官”的校级军官。该阶段的培训强调从参联会主席、参联会、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和联合特遣部队司令的角度研究联合作战行动,主要集中于战役计划的拟定与战役作战的实施,包括联合作战部队的部署、使用、维持,以及冲突终止后部队的重新部署。培训目标是,使学员在“完全联合”的教学环境中,加强“联合意识”,树立“联合理念”,掌握“联合观点”,具备联合战役作战指挥能力;从分享和挑战传统军兵种作战的研讨中,解决一体化联合作战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加深学员对联合作战的理解。课程内容主要是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国家军事指导方针与国家军事指挥系统、联合与联军信息作战、联合与联军战略规划等。

4.单独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这一阶段的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与上几个阶段大不相同。后者的培训内容基本上局限于军事领域,限制在联合作战理论与实践范畴。前者的培训内容十分宽泛,突破了军事范畴的局限,延伸到政府部门和其他国家,包括多国联军、国内跨部门、国际跨部门一体化行动;培训对象主要是将在国家高层军政部门、国外有关机构工作的上校和文职官员,或准备提升为将军的上校军官。该阶段的培训与教学都在国家军事学院、武装部队工业学院和联合部队参谋学院的联合与联军作战系进行。

国家军事学院的教学重点是国家安全战略,目的是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及制定和执行国家安全战略的能力,以使他们能够在和平时期、危机时期或战争中,在一个统一的战略计划框架内,综合运用所有国家力量实现国家目标。课程内容主要是国家安全战略、地缘战略、国家力量运用、国家安全政策制定程序、国家军事战略、联合战略领导者培养等。

武装部队工业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员在执行国家安全战略过程中筹措、使用和管理国家战略资源和联合后勤资源的能力。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国家安全战略与国家战略资源、国家计划系统与程序、国家军事战略与组织机构、战区战略与战役等。

联合部队参谋学院联合与联军作战系的教学任务是,对经过挑选的、精通军种业务的校级军官学员进行研究生教育,培养他们制定、执行与管理联合战役计划的能力,教授其参谋业务知识。学员毕业后,大多分配到联合参谋部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担任高级参谋工作。课程内容主要是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军事战略与联合作战,战区战略、战役与联合作战,国内跨部门与多国跨机构行动,联合行动计划作与实施程序,未来联合部队的特点与建设,联合战略领导者生成,等等。

5.将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将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是对高级军官(包括上校和将官)就“高层联合事务、跨部门和多国联合事务”进行的培训,主要由“拱顶石”学习班、将官联合作战学习班和“塔尖”学习班完成。这种培训着眼于最高层次的战略问题,目的是提高学员综合运用各种国家力量达成国家安全目标的能力。

“拱顶石”学习班,由国防大学承办,为期6周,每期学员约40名,培训对象是拟晋升准将的上校军官;教学重点是“联合事务”与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战略、联合作战与领导艺术;主要目标是使学员掌握联合条令阐述的联合作战基本原则,综合运用国家力量诸要素实现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军事战略目标途径与方法,联合行动、跨机构行动和多国行动对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作用。

将官联合作战学习班,是国防部高级军官的继续教育课程,由四个军种的四所高级指挥院校承办,为期两周,每半年举办一期,每期学员18名,都是各军种的少将军官;目标是培养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军种部队司令和联合特遣部队司令的合格接班人;主要课程有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军事战略、国家计划系统和程序、战区战略与战役、信息作战、21世纪军事技术的作用、联合战略领导者培养等。

“塔尖”学习班,也由国防大学承办,培训对象是准备担任联合或联军部队司令的将级军官,目的是使学员认清在不断变化的国际战略环境中的国家安全政策与目标,加强将这些政策与目标融人联合战役计划的能力,掌握先进的作战指挥艺术和直觉决策能力。课程内容主要是联合与联军部队作战环境、组建联合与联军部队的程序、联合与联军部队作战指挥、联合部队司令与国家指挥当局、国家军事战略与国会等。

(三)混成的教官结构、灵活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

高质量的教育培训,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官,合理的教官结构,以实际作业为主、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施与手段。为有效地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美军各级指挥院校都非常注意这方面的建设。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构建混成的教官结构。美军认为,搞好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结构合理、混合编成的高质量教官队伍。为此,美军十分重视构建合理的军校教官结构。美军中高级指挥院校教官结构的混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军事教官与文职教官混编。军事教官是来自部队或军事机关的指挥官或高级参谋军官,一般在院校工作2~4年。文职教官是军方从地方聘用的专家、教授,任教时间大多比军事教官要长。目前,军事教官与文职教官的比例在美军中级院校中大约为2:1,在高级院校中为1:1。二是在军事教官中各军种教官混编。现在的情况是,在军种中级院校的教官总数中,约有10%的教官来自其他军种,其中每个军种的教官不少于5%;在军种高级院校中,来自其他军种教官的数量一般约占教官总数的25%其中来自其他每个军种的教官数量不少于总数的10%。在国防大学各学院军事教官的比例,各军种大体相当,即三个军种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美军还要求军事教官不断提高自己在联合作战方面的受教育程度。美军规定,军种中级院校的军事教官中应有75%受过第一、二阶段和单独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军种高级院校和国防大学的军事教官中,应有75%受过第二阶段、单独阶段和将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

与此同时,美军还对从事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军事教官和文职教官要求很高,他们多数都有硕士、博士学位。军事教官通常还都有丰富的阅历,曾在部队、机关和海外基地任职。文职教官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聘任,他们不是来自退役的上校以上军官,就是地方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或智库的有造诣的专家教授。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美军指挥院校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普遍采用开放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

一是教学活动围绕学员进行。美军各级指挥院校的教学活动一切为了学员,注意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望,鼓励学员的自主创新精神,重视学员的个性化发展。国防大学联合部队参谋学院的教学安排主要包括授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与体育活动,而这四项活动分别占总课时的20%、45%、30%和5%,学员自主活动时间占80%。

二是实行小班研讨式教学。例如,国防大学国家军事学院在承办每期“拱顶石”学习班时,将伞班的40名学员分为4个三军军官混编小班,每小班10名学员,配教官2名。教官主要起指导作用,组织、引导各军种学员进行深入讨论,辅导学员作业。在讨论中,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学员争论,进行思想碰撞,强调个性与创新。对研讨的问题,一般不提供标准答案。成绩评定,如是传统常规思维或与教官雷同的观点,不会得高分。

三是进行对抗模拟教学。这种讨论式对抗模拟(Seminar Gaming)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作战分析实验室”提出来的,现在美军各高级指挥院校已普遍采用。在这种对抗模拟教学中,扮演各种局中人的学员以共同研讨或分组研讨的方式,从所代表利益方的国家利益、目标出发,对危机态势进行威胁评估,评价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代表各方进行分析与决策;决策的后果,由局中人对阵式的讨论来判定,或由教官和退役将军组成的导演组裁定。在这种模拟对抗中,对抗的双方的局中人要陈述为什么采取某项行动,并预计行动的后果;注重针对想定态势作出反应的决策过程,研究在决策过程中起作用和不起作用的各种因素的相对权重,以提高自己的战略指挥与决策能力。

四是参加各种联合作战研讨会。美军各联合作战司令部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联合作战研讨会。例如,美国欧洲司令部每两年举办一次专题研讨会,就将级军官在联合联军作战的指挥问题进行研讨;每年召开两次“联合勇士”系统专家研讨会,研究联合特遣部队的作战问题。由国防大学承办的“拱顶石”学习班、将官联合作战学习班和“塔尖”学习班的将军学员,经常参加这些研讨会。

3.使用先进的教学保障手段。先进的教学保障手段和设施,是各级指挥院校搞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教育的物质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美军十分重视院校教育保障手段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提升教学保障资源的信息化水平。

第一,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美军各级指挥院校为了能进行实际、直观、形象的教学,普遍构置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到20世纪80年代,美军院校的激光、电子模拟器材已经普及。目前,教学设备信息化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院校不仅广泛使用电影、录音、录像、电视、通信卫星和计算机等现代化视听教学系统,还建立了通过因特网与其他院校联通的校园网。例如,美国空军军官学校(美国空军学院)已安装了联接到教室与学员宿舍的卫星通信设备,可以利用最先进的人机对话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第二,使用各种联合作战模拟系统。美军高级指挥院校在对高级军官进行战略决策、战略方案评估、国家危机预测和危机反应等课目的培训时,经常使用联合作战模拟系统,如美军联合仿真系统、联合战区级作战模拟系统等。美军联合仿真系统能提供一个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可描述陆、海、空、天、电和情报作战在联合作战空间内的相互作用。联合战区级作战模拟系统则能提供战区内陆、海、空和电子战部队参与联合作战的作战环境,主要用于在作战决策、预测作战进程和结果、确定部队的最佳编成等方面训练指挥军官。

第三,开发网络化远程教育系统。美军非常重视利用网络化远程教育技术,加强各级指挥院校的网络设施建设,开展电视教学、远程网上教学,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目前,美军已研制成功网上“实时同步授课模式和异步授课模式”,建立了完整、先进的大型开放式网络教育系统平台。为保障该平台的正常运行,各院校大多完成了校园网技术的升级,以及现代远程教育控制中心、多媒体教室、虚拟实验室、教学站点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建成了多种网络课件库、素材库和试题库,用网络联通了院校之间的数字图书馆,大大丰富了网上教育资源。

四、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保障要素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很多保障要素确保其有效、顺畅地运行。

(一)法律政策保障要素

法律政策保障是一种根本性保障,决定着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与生成机制的生存和发展方向。美军在实施一项重要改革或采取一项重大举措之前通常都先立法。法律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因此能保证这些改革或举措的全面贯彻落实。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体制建立之前,美国国会就首先通过了前面提到的《戈德华特一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这一法律颁发不久便被收人《美国法典》(军事法卷),明确规定了“联合职责军官”的主要职责和任职单位。美军联合作战军官的基本职责是“管控与地面、海上和空中力量统一使用的有关事务”,包括:研究与执行国家军事战略、联合作战理论与政策,制定长远战略规划与应急计划,以及在联合作战司令部内指挥、协调和控制各军种、战区的联合作战、联合演习和联合训练等。联合作战军官的主要任职单位是多国部队司令部、参联会联合参谋部、各联合作战司令及其各下属军种司令部、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各高级指挥院校,以及师以上部队作战和情报部门等。由此可见,《戈德华特一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不仅为美军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训体制奠定了法律基础,也为其如何培训这种人才指明了方向。

指导美军如何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主要政策是《参联会主席第1800.01号指令:军官职业军事教育政策》文件。这一政策文件依据《戈德华特一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阐明的原则,详细规定了美军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管理体制、教育模式、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是美军进行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指导方针。而且,该政策文件还根据新情况和新变化每4年修订一次,以参联会主席指令的形式发布,以便使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跟上新军事变革条件下联合作战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新要求。

(二)联合部队训练保障要素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院校教育培训是联合训练的一部分,联合训练包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和联合部队训练。这两者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实施和打赢联合作战,特别是为了提高联合部队指挥官指挥联合作战的能力。而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旨在传授联合作战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实施网络中心式联合作战的理论、原则、规程和方法,着重培养学员的联合意识、战略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助于解决联合作战中模糊而不确定、复杂而多变的非线性问题;后者在于使受训群体演练、熟习与掌握联合作战的实施程序、保障要求和战法,强调解决联合作战中的具体问题,提升指挥官指挥部队实施联合作战的实际能力。

但是,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与联合部队训练相比较,后者比前者与联合作战的实战更贴近。这就要求,虽然联合部队训练和联合职业军事教育都着眼于联合作战,但后者应服从服务于前者,在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中培养出来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应既能组织实施联合部队训练演习,也能指挥部队在战争中实施联合作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应着眼于联合部队训练,培养善于指挥联合部队训练的指挥人才是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目标之一。联合部队训练对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保障作用是:前者的训练目标、内容和要求,为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训全面提供了参照系;前者的训练水平的提高,牵动着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

(三)人事制度保障要素

美军人事制度的内涵包括“联合职责军官”的选拔、培训、使用与晋升。在这里,人事制度保障是指,为了确保各级指挥院校培训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修改军官培训、使用规定,真正做到训用一致,先训后用。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培训“联合职责军官”以来,美军曾多次修改人事制度中有关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选拔、培训与使用的内容,以便做到训用一致,节约军事教育资源,提高受训军官的积极性。

现在,美军人事管理制度规定:只有资深上尉或少校以上、接受过“联合事务”专业的院校培训并圆满完成各项课程、在完成学业后又在联合职责职位上圆满完成一个任期的现役军官,才能成为“联合职责军官”的候选军官,选拔程序为,首先由各军种部长提出候选军官名单,再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提出意见,最后由国防部长审查批准;预期晋升军衔或职务的“联合职责军官”,必须先到相应指挥院校接受相应“联合事务”的培训并圆满完成学业,才能得到提升;晋升为准将的上校军官,除晋升之前的职位是“联合职责职位”或专业技术军官以外,都要参加专门为他们开设的联合作战课程学习班。

(四)条令条例保障要素

联合作战条令条例与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训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这样说,没有联合作战条令条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训就很难进行;联合作战条令条例规定着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训目标、培训范围、培训标准和培训内容,前者为后者提供基本的教学内容;联合作战条令条例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训效果和培训水平。

近年来,美国参联会联合参谋部在参联会主席的领导下,制定与颁发了一系列联合条令条例或“联合出版物”。这些“联合出版物”共有约110部之多,按高低层次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拱顶石”出版物,包括《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和《武装部队的统一行动》两部条令,主要阐述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军事战略和战略级联合作战等高层战略问题。第二类是“重要”出版物,主要包括第1~6系列的纲领性联合条令,即《联合作战人事支援纲要》、《联合作战情报支援纲要》、《联合作战纲要》、《联合作战后勤支援纲要》、《联合作战计划制定纲要》和《联合作战C4系统支援纲要》。第三类是指第三系列(即《联合作战纲要》系列)中的几部条令,如《非战争行动》、《跨机构协调》、《多国行动》和《联合部队的能力》等。上述两类出版物主要阐述各种联合军事行动中的战略和战役问题。第四类“联合出版物”数量很多,主要论述各种各类军种行动中的战役、战术、技术和程序问题。这些联合条令条例是美军总结多年联合训练和高技术战争中联合作战经验教训的结晶,是美军通过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理论基础。

(王保存)




http://www.e-gov.org.cn/xinxihua/news005/200801/8193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22: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点军校深度剖析之一:(原创、谢绝转载)

                             西点军校倡导的“领导力”

   “随便给我找个人,只要不是精神分裂,我就可以把他培养成世界一流的领导者。”——西点军校前校长戴夫•帕尔默将军。

    翻翻西点的辉煌历史就可以知道,这绝不是空口无凭:两位美国总统、4位五星上将、3700名将军占陆军将军总数的40%;当今世界500强企业中1000多名董事长、副董事长、5000多名公司总裁和总经理均毕业于西点军校。而我们的问题是,西点军校与领导人的培养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西点军校能够培养那么多更行各业的领导人凭借的是什么?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两个问题作初步的探究。

    军校的职能是负责为军队输送人才。而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则需要因时、因势而定。

    西点军校自1802年建校,在成立之初由担任美国陆军工兵主任的乔纳森•威廉斯少校兼任校长,建校目的是培养适应工程兵部队要求的工程技术军官。当时西点军校的规模很小、各类资源匮乏、制度很不完善,这种情况直到塞耶担任第四任校长的时候才得到真正的改变。塞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在法国学习了两年,他把欧洲的教育思想体现在西点的教育计划之中,“军事专业学院”的概念初步形成,也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树立了西点精神的核心理念:责任、荣誉和国家。塞耶任西点军校校长长达17年,工作作风大刀阔斧,重新确立了西点军校的办学目标,即面向整个陆军部队培养有知识陆军军官,并重点整顿了西点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奠定了西点长远发展的基础,其创立的“荣誉制度”等构成别具一格的西点传统,被称为“塞耶体系”,而塞耶本人也由于其所推进的开创性改革被尊为“西点之父”。

    但在美国内战后,西点军校骄傲自满,无视武器装备更新引起的作战样式的变化以及美国内战的经验教训,固守陈规,停滞不前。到了1919年麦克阿瑟出任西点第31任校长时,人们评价西点军校“落后时代40年”。在这危急时刻,麦克阿瑟力排众议,强调西点军校应“着眼于军事技术和装备的不断现代化”的原则,并对西点的教学、培养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西点重新焕发了活力,并开始了现代军事教育的探索。而“培养领导者”这一目标是西点军校第40任校长—泰勒少将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提出的,并得到了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上将的支持。应该看到,泰勒的这一提议显然不是出于个人政治表现的需要,因为他对西点毕业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调查,研究后发现:西点学员虽然在战场上表现卓越,但欠缺领导艺术,这反映了西点教学方向上的偏差。泰勒认为:西点军校不应该成为一种培养办事员的学校,而要成为一所进行高等教育、传授军事传统、知识、培养领导才能,造就未来军事领导人才的摇篮。从此,西点开始注重学员领导力的培养。

    那么什么是领导力?西点对领导力的回答是:领导力体现了一个过程,而不是法定的权力。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的行为、追求、价值、能力、品味、风格,必须与追随者的需求、价值、追求相合拍。

    最难能可贵的是,西点军校的所有教官都将此奉为真理,并在西点这一精密的教育机器上将自我价值、信念与国家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综上所述,可以明确这样一点,即西点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众多领导人出身于西点军校,而是体现在它的办学理念、它的价值观和完善的学员培养以及管理体系上。这同时也引出了另外一个重要议题,即无论是大到一个国家,还是小到一所学校,真正体现强大的不是它的硬件设施,而是它的软实力,这才是力量的真正源泉。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事物的发展就像历史,总是由几个关键人物去推动的,而真正照耀人们前进的,永远是思想的光辉。

   说了一些题外话,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即西点军校靠什么能够培养那么多更行各业的领导人?当然,按照许多考察官员的话来说,制度、制度还是制度,诸如教育制度、管理制度等等。不可否认,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确保了西点的教育体系能够按照设定的要求持续而健康的运转,这是管理方所应当重视的一点,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另外一点,即西点军校在激发学员潜能方面作的种种努力。因为学员也是成就西点军校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如果学员没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单靠制度是没有办法保证每个学员都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西点精神的洗礼,用西点的价值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的。这里,就这一点谈几点认识。本文认为,学员主观能动性以及潜能的积极发挥主要来源于西点苛刻的淘汰制度和学员荣誉的监督管理。

   西点苛刻的淘汰制度是让人瞠目结舌的,许多资料都有报道,这里就不再细说了。学员通过淘汰会意识到不认真对待西点要求的严重后果。而西点军校对荣誉问题的监督管理、调查审批和严厉的处罚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西点的荣誉监管体系主要由“荣誉委员会”、“荣誉复审委员会”和“荣誉调查审判庭”等组成。其中荣誉委员会有很大的权力,独立于行政管理机构,在整个荣誉体系中举足轻重,甚至可以左右校方的决策。在西点,每个学员都认识到,荣誉问题比违反纪律更加严重,诚实地付出努力比什么都重要,在西点学习和生活的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想尽一切办法变得更强是过关斩将的唯一出路。

    由此可见,西点的成功不仅仅来自于它建立的完善制度、明确的办学理念、优秀的学员以及高素质的教官和光辉的历史荣誉,还来自于它无时不刻对自身不足的查找和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23: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退役军官的美国参观经历

和中国军队的体制不同,美国陆海空三军的军官绝大多数都不是军校培养的。美国陆军每年要新增近4000名军官,而西点只能培养其中的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的人都来自地方大学中的陆军ROTC项目。美国的军事院校校屈指可数,各军种差不多只有三所院校(初级指挥学院、参谋学院和战争学院),还有一所最高级别的国防大学。几乎所有的军官都是从少尉当起的,他们进入部队服役前要经过兵种学校的培训。我参观过本宁堡的步兵学校。但这些兵种学校根本不是我们概念上的军校,更象一个专业培训机构。

在任何经济发达的国家,兵源都是一个大问题,当兵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但也总会有一批向往军营生活的人(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美军拥有一个完善的依托地方大学培养军官的体系,这就是ROTC。我的书桌上有一只美国陆军ROTC司令部赠送的玻璃杯。上面写着:Army ROTC, The Smartest College Course You Can Take。直译过来:陆军预备军官训练团是你在大学里能参加的最佳课程。参加这一项目的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军提供的奖学金,每周参加一些军事训练,毕业后服现役。设立ROTC的学校覆盖面很广,专业覆盖面也很广,甚至有些中学设有JROTC(少年ROTC)项目。在旧金山大学,我也参观他们的ROTC项目。

我们从来不缺少兵源,但从来就缺乏高素质的兵源。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大学教育还刚刚起步,我们建立了大量军校担负着普通教育(学历教育)和军事专业教育的任务。我们有了各类的专业性的军事学院,地方大学的许多专业在军校中几乎都有。我们培养出了各种专业的军官,从博士、院士到演员、歌手、运动员。还有一些地方的演员、歌手、运动员一夜间穿上军装,享受高级别的待遇,不久胸前便挂上了军功章。

在美军,你在军队中的职位与你的专业和学位无关。军官的基本职能就是指挥与参谋,ROTC培养出来的军官也是担任基层的指挥军官。每个军官都是从少尉当起。美军的军官轮换制度得以实行无外乎两大原因:一是国力强大,地区间差异小,军官家属随军调动不会带来生活上太大的问题;二是军官的职能单纯,学历教育只是素质教育,使他们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从事看似不同实质相通的任务。军官的数量因此可以很少,而素质就会相应的提高。在军官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自觉地攻读地方大学的其他学位。

在美军访问的时候,有时住在他们军营里。将军会住上一个小楼,小楼上就会升起一面印着将星的旗帜。两颗星表示楼里住有少将,三颗星表示住有中将。在许多国家,将军的车前也根据他们的军衔挂着将星。沿途的军人都会向将军的座车敬礼。我当口译,经常坐在上将座车的前座上,目睹着这一切,内心总会有着感慨。在职业化的军队中,将军是一个崇高的称谓,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数量少,更是因为它浓缩了一个指挥军官毕生的奋斗。在将星的背后,你可以去想象他工作过的一个个军营,想象战场上军号声声,想象他们经历过的三级指挥学校和地方大学的学位。

我们的国家还远不够发达。虽然现在我们的大学生面临着失业的困境,我们军校依然庞大;依然在培养各种通用的人才;依然培养着大量的不穿军装的学生。我们的国力还不足以让我们实现所有军官的轮换制度。我们依然看到我们军官平白简单的履历,我们依然看到许多军官在削尖了脑袋往发达地区和总部机关里钻,依然看到安逸的生活让我们不少军官大腹便便,不思进取。更可怕的军官往往变成了某一个部门、某一分队的军官,一辈子不变,致力于拓展部门的权力和自己的利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到美军的时候,我从不羡慕它拥有的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我相信硬件的差距虽然大,总能赶上。我愿意去发现美军的优点,因为真正令人担忧的差距在于人员、特别是军官的素质和创造这些素质的制度,因为时不我待!
(3)精兵是怎样构成的 结构篇

中国的《易经》的一种英文译法是:The Book of Changes。“变”是这个世界不变的主题。从五角大楼到太平洋总部,从训练条令司令部到各级院校部队,所到之处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个“变”字。处于战争状态的美军一直在根据战场的需要做出各种改变,而这些改变又会创造出不同的作战模式,引导着战争的方向。美军的精兵构成是打出来的,因为美军从第一世界大战开始,美国几乎就没有停止过战争。在这样的惯性下,如果没有对手,美国似乎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引领军队变革的两大原因无外乎:需求和技术。

从需求上,美军的任务就是打胜仗,以确保美军的全球利益。在哈佛的时候,美国人第一节课就给我们列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并按其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全球性的美军在全世界设立了五个战区司令部和四个职能司令部。140万现役军人,遍布近40个国家。这样的一支庞大军力改革起来非常困难。1997年第一次参观美国陆军的时候,美军人员送给我一本书《Army 2020》。书中描述了2020年美国陆军建设的愿景,从部队的编成到单兵武器装备,一应俱全。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数字化建设。在本宁堡的陆军技术研发中心,美国的文职科研人员给我们展示过21世纪陆地武士单兵作战系统(Land Warrior),从头到脚的单兵数字化装备。核心的理念就是超越对手的战场感知(battlefield awareness),以达成先机制敌。其他军种也有这样的总体规划。

从技术看,新技术的发展总是会引发新的军事变革。美国鹰派的强硬人物拉姆斯菲尔德下台了,他主导的建立21世纪军队的改革遭遇来自美军内部的巨大阻力。拉氏的好战强硬立场曾令世人愤恨,他曾经的对华态度也曾令我厌恶。但放开这些不谈,我对这位老人对信息化条件下改革美军的思维和决断力却敬佩有加。从国家战略到战争思想,到军事力量的编成,拉氏的思想中有许多闪光之处,会给美军的发展带来动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军的大体制也是战争中打出来的,但那是半个世纪前打出来的。中国军队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裁军,总人数已有显著的下降,部队变得精简多了。但整合的协同效应(synergy)还不够明显,因为我们进行的裁军都还不是根本性的结构调整。大陆军思想、从上一直到团的四大部结构、落伍的大军区结构、层次过多的军师团指挥体系、过多的副职配备等等,非战斗人员占据了我们过多的编制,让我们的军队结构依然笨重,阻碍着我们的精兵建设。而基层部队的官兵为了应付各级机关的检查苦不堪言,甚至弄虚作假。人人都喊忙,忙的许多事不仅没有意义,反而影响战斗力。

长期的和平环境和固定的岗位,使我们的军人的利益部门化、地方化。我们中的许多人可以吃着公款高呼改革,但只要涉及到个人利益就会骂娘。长期的积疾使我们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成本过大,风险过大。

但中国的国力在增强,国际的环境在改变,科学技术在发展,对台军事斗争要抓紧进行。需求和技术要求我们前瞻性规划军队的发展,从根本上进行结构性的变革。不改革的军队是不会有出路的。

我军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中,已经发生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明显的一条就是大陆军观念在减退。脱下军装一年半了,我依然会去关心我曾经服务了二十年的军队的发展,依然会为军队的一些进步和改变而高兴。因为我相信,根本性改革的那一天总会到来。虽已与我无关,但我愿意去期待。
(4) 精兵是怎样构成的 实干篇

去西点前,在国内曾听说西点学雷锋的故事,说西点的墙上画着雷锋的图片,个人主义严重的西点学生被要求“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个故事被我们的媒体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让大家产生了一个误读:连美国人都……,连西点都……。我一直很怀疑这一点,因为我对我们的媒体和政治教育从来就没有什么信心,因为它们总喜欢断章取义地看待外部世界。

到了西点一问,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西点的学生可以选修汉语课,我们每次在西点食堂吃饭的时候,西点都会安排学汉语的学生与我们同桌吃饭,练习他们的汉语(很遗憾,我们的一些军官口音太重,让这些学汉语的西点学生听不懂)。这些学生上课的时候,他们的中文老师(从国内移民过去的华人)跟他们讲起过雷锋,并在教室张帖过雷锋的照片,仅此而已。

中国的将军们在参观美军的时候特别爱问美国人的一个问题是:你们是如何搞政治教育的。开始我把政治教育译成political education。美国人听了并不理解,因为政治是每个人的权利,你不能去统一每个人的政治主张。后来根据美国人的介绍译成了价值观教育。在访问美军各个单位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美军部队的价值观教育无处不在,同行的人经常会悄悄地跟我说:美军的政治教育搞得实实在在,比我们的假大空的那一套要搞得好得多。

美国是一个崇尚实用主义的民族,。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经常短视而急功近利。但在民族价值观的问题毫不含糊。

美国陆军的核心价值观有七条:Loyalty(忠诚)、Duty(责任)、Respect(尊重)、Service(服务)、Honor(荣誉)、Integrity(正直)、Courage(勇气)。

西点的校训是Duty, Honor, Country(责任、荣誉和国家)。

美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的核心价值观:Honor(荣誉), Courage(勇气), Commitment(奉献)。

美国空军的核心价值观:Integrity First(正直为上), Service before Self(无私服务), Excellence in All We Do(凡事优异)

美军对每一条价值观都有具体的书面的解释,各军种的新兵要熟悉军种的价值观。价值观的根深蒂固让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和外籍美国人相信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而美军中有着各种族、各种肤色、甚至各种国籍的人,他们都接受并遵守这些价值观。

在美国我见到过不少中国移民,他们中的很多人告诉我,美国是最好的国家。也有人跟我说,美国人生而爱国,因此他们爱国主义教育很好做。作为社会基石的宗教信仰和个人自由让这个国家有着相对恒定的价值观,二百多年来没有改变。这些话听上去不无道理,然而美国再好,也不是我的国家。

我们的传统价值观过去的几十年中遭到了致命的破坏,政治欺骗让我们失去了对权力的信任。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各种思潮涌入,我们仍处于无序和信仰缺失之中。想要重塑中国人的价值观需要几代人的时间。

中国官场上(军队中也十分严重)有一个令人心寒的潜规则:说了便是做了。我们有太多的人在说,被要求说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说得理直气壮。我们每年都会组织思想学习(经常在风景秀丽的地方举行),每年花大量的时间在搞政治学习。然而这样说教让人失去了信任和信心。我们的军队中有太多的人在做这样的事,本该提升战斗力的政治工作却在阻碍着战斗力的生成和发展。精兵的构成不仅仅应是机构上的缩减,还应是思想上的真正解放和凝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23: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楼上的老前辈致敬!握手O(∩_∩)O哈哈~


制度负责为各方搭建平台,规则决定选拔机制,人才决定整个系统的强弱。

  美国在这三个方面做得都比我们好,是很难被超越的。我们总是说到xxx年经济会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量不代表质啊!我们虽然也有优秀的人才,但大多数都被规则、制度斩于马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 14: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点军校深度剖析之二(原创,谢绝转载):   
                                      校园文化的力量

   “我们需要的是战场上的狮子,要知道由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能够战胜由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美军前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
    而西点军校,其职责就是为美军培养和训练所需要的“狮子”,因而奉行的是一种去大众化的精英教育,这在西点军校的招生机制、专业设置、教学思路以及整个管理体制上,都突出了这一培养理念,而其效能之高,也让人惊叹不已。它所展现的教育体系对于世人来说犹如一架机器,通过各个功能部件的协同运作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适合社会、国家、军队需要的人才,它的精美令人着迷。但应该认识到,我们盲目地尝试用解构机器的方法来仿造或改造其教育机制是注定要失败的(如99年我军事院校建立的学员旅如今以解散而宣告失败,其曾经发挥的唯一作用就是腾出了几个领导位子)。因为学校的教育系统不同于机器,它的产品是“人”。我们虽然可以用建造机器的方法构建教育系统的各个职能单位,但组装在一起就要赋予其生命力。这是因为教育系统不仅要塑造人的才能,更需要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注入到出产人才的思想当中。而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教育系统不具备这种塑造精神和灵魂的力量。
    那么学校教育系统的生命力指的是什么?个人认为就是学校文化。学校的组织框架、功能单位是骨骼,学校文化是其灵魂。西点军校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始终将学校文化建设放在校园建设的重要地位。西点人将学校文化建设内容看做一个复杂的系统,并将核心价值观作为该系统中的一个核心和决定因素。西点人将“责任、荣誉、国家”六字看做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其价值是:帮助军人“在勇气消失的时候鼓起勇气,在失去信念的时候恢复信念,在希望渺茫的时候燃起希望”。
    西点军校确立学校文化建设上的核心内容,是符合文化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的。文化是分层次的。文化表层,是人的衣食住行,是蕴含一定精神的、人的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形式;文化中层,是借助物质以体现精神的风俗、礼仪、艺术、宗教、政治、法律、制度等等;文化核心,则体现了民族的精神、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这三个层次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渗透,彼此混杂的。大体来说,核心映射中层、表层,中层、表层蕴涵核心。所以,确定核心价值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它决定着中层和表层文化的性质、走向和格局。
    而西点军校在建设时,正是以这样一个核心价值观作为主体,结合自身的民族文化和军队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方法和制度。
    比如,西点军校的旗帜、标志、徽章、装潢和纪念品上,常常使用这三个词,同时它被刻在西点的校徽上,印在信笺和文具上,西点的校训在校园里到处可见。西点强调责任感无价,责任无处不在,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合格。学员最基本的责任是遵守和维护西点的校训和陆军制定的各项制度,并对任何违反规章的人和事按照规章的要求予以提示、劝戒或纠正;新生一入学,就要首先接受16个小时的荣誉教育,用具体事例说明珍惜荣誉、争取荣誉、创造荣誉、保持荣誉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以及荣誉感对一生的好处,然后以不同方式将荣誉教育系统地贯穿于4年学习生活的始终,让每一个学员逐步树立起荣誉是西点军官生命的坚定信念;同时,每名学员,都要参加以保卫祖国、捍卫宪法为主题的宣誓仪式,让“国家”成为西点人心中的圣碑。就这样通过价值理念的植入和渗透,使学员克服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在心中重新构筑起以西点精神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让学员自觉不自觉地同化在这种精神中,从而形成“责任无处不在,荣誉重于生命,祖国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理念,逐步具备美国陆军军官应当具备的价值取向。
    而在制度建设上,西点认识到,没有学校文化的大学,好比一部缺少润滑剂的机器,磨合往往出现故障,效率不高、内耗甚多、管理成本也较高。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共同价值观,缺少默契的管理体制、功能单位,能够培养出一群迸射“责任、荣誉、国家”火花的人才。
    因而我们看到,西点军校的校园文化之所以能够成功灌输到学员的思想意识中,正是由于西点的管理层、教官是学校文化的缔造者和坚定的支持者,而我们历史上的“戚家军”、“铁军”也是很好的佐证。
    综上所述,对我们的启示是,文化是塑造民族精神和灵魂的重要渠道,管理层应该建立、宣传核心价值观,身体力行并成为这种文化的拥护者而不是摧残者,否则大学培养的也只是一具具没有“灵魂”的“人才”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5: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几年的实践感觉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科技创新体制问题确实是我们国家许多问题的根本所在,需要我们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树立和推行的,无论军事上还是科学界,教育界,莫不如此,中国其实不缺人才,缺的是良好的体制!欢迎大家继续谈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8 17: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世界军工届占据前几位的美国五大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雷声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它们在2005年世界军工100强中按军品销售额的排名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和第六位
第四位为英国BAE系统公司,我对其中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司主页上的一句话影响非常深刻:“we never forget who we're working for!”,这句话深刻地体现出该公司的价值体系,即政府主导,企业根据发展方向自主建立研发体系,通过多种形式与高校开展合作。可惜这类公司数据保密性强,只能看个大概,希望感兴趣的书友继续挖掘这些公司的体制及做法。
http://www.lockheedmartin.com/index.html
http://www.northropgrumman.com/
http://www.boeing.com/
http://www.raytheon.com/
http://www.gendy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21: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及应用(转载)

 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特别是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国防科研基础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和平崛起需要更加强大的国防作为后盾,这一艰巨任务对我国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应在充分借鉴军事强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速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步伐,不断提高国防产品的研制进度和水平。
   1、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的组成和作用
  概括地来讲,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以及国防科研活动所必需的其他大型科研设备和设施。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要承担国防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预先研究工作中的关键技术开发工作,是国防科研条件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国防大型试验基地是国防系统集成和优化的最主要工程设施,主要承担重大国防科技项目的技术演示验证以及重大国防工程项目的研制试验与验证工作。大型科研设备和设施是体现国防科研能力的主要科研装备。它包括可由众多研究人员共同使用的基础设施、器械和设备,即可以是大规模的网络或计算机基础设施也可以是其他对国防科研或工程活动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器械和设备。
  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对国防科技工业整体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基础性"体现为它是国防专业技术和行业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设施;"关键性"体现在它为国防前沿技术发展和关键技术突破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上;"全局性"体现在它不仅要满足本专业/本行业的需求,同时要考虑跨专业/跨行业以及军民结合的需求;"战略性"体现为它要站在国家的高度满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以及武器装备长远可持续乃至跨越式发展的需求。
   2、国外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总体布局
  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在国防基础能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军事强国占有着较多的国防科研基础平台设施。这些功能先进的设施分布在国有和私有的相关机构中,形成了满足不同的科研需求的完整的国防科研基础设施群。
   2.1军事强国占有绝大部分的国防科研基础设施
  世界绝大多数最先进的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集中在了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等军事强国,这些先进的科研设施催生出了大量高水平的技术产品。作为拥有资金和技术绝对优势的美国,在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方面无疑是最强的。以风洞为例,世界上1/3的大型生产型和科研用风洞设施为美国所有。美国拥有世界上尺寸最大的风洞,世界上仅有几座大规模亚声速风洞,美国就占有3座。冷战结束后,随着主要威胁的消除,欧洲国家开始逐步摆脱美国的束缚,更加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近年来,英国、法国、德国等三个西欧大国不断加紧国防科研基础平台建设,迅速提高国防产品的研发能力。苏联的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绝大部分原苏联国防科研基础设施,依*坚实的基础,俄罗斯的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在世界上仍旧占有重要地位。
   2.2政府、企业和院校构成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三大支柱
  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作为国防基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与国防科研任务的分布基本相当,其中用于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的基础设施大多建设在了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学,而企业则建立有大量的面向系统开发的科研设施。
  由于国家科研基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高风险性,政府科研机构承担了更多的基础型研究,而着眼于未来产品发展的前瞻性应用研究更多地在政府机构进行。另外,为了确保在武器装备采办中成为精明买主,政府直接负责各类武器装备的试验、鉴定工作。
  国防工业界为发展、研究和制造本公司的产品也筹建了一些科研基础设施。波音公司拥有世上最先进、最全面、最综合、规模最大的综合飞机系统试验室。罗·罗公司早在1941年就在达比建造了第一台压气机试验设备。随着A400M军用运输机、"台风"欧洲战斗机、"欧洲鹰"无人机等新一代军事项目的不断推进,与之相配套的科研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高等院校也是国防工业基础研究领域一支重要力量,其科研基础设施同样具有相当的规模。英国克兰费尔德大学航空分院设有飞行试验中心并拥有自己的机场和飞机。法国国立高等航空制造工程师学校拥有物理、信息处理、电子、自动化、冶金和力学、流体力学和气动力学、推进等实验室。
   3、国外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及应用现状
  冷战结束后,面对新的国际安全形势,各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产生了一大批性能更加完善的设施,在新型武器装备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1专业面广、种类齐全
  目前军事强国已经建立起了涵盖所有专业技术领域的品种齐全、配套完善的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国防产品技术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包括了平台结构技术、空气/水动力学、动力系统技术、任务系统技术、材料和制造技术以及武器系统技术等,其中任何一个技术领域的发展都将对产品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结合了各技术领域的发展需求,军事强国重点建立了一批与之研发相适应的重点试验室、大型试验设施、试验基地等。由于技术种类和发展途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各行业在科研基础平台建设的重点也存在不同。
  在飞机结构方面,军事强国建立了冲击动力学研究设施、地面振动试验系统等各类结构强度试验设施; 在气动方面主要有各种风洞设施;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包括了模拟高空试验台、地面和环境试验台等试验设备;"铁鸟"试验设施则构成了机载系统技术的科研基础条件平台;而飞行试验平台和飞行试验基地在各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型号研制以及航空器使用和发展全过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军事强国在舰船领域建设的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主要包括了专门侧重于研究某项舰船技术的重点试验室;用于舰船总体、动力装置、水中兵器等设备或系统测试、验证和评估的人工建造场所;进行水中兵器或者水下系统测试、验证和评估的天然试验所;用于舰船技术或系统研制的试验舰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兵器工业强国拥有许多兵器试验靶场,它们规模大小不一,各具特色,能满足各种兵器试验的要求。此外军事强国还建立了用于其它兵器领域研发活动的设施,包括了用于弹药气动力试验的弹道靶道、研究弹丸外弹道和飞行动力学的风洞等。
  各航天大国纷纷建立起了涡轮发动机试车台、火箭发动机试车台、高空环境试验室、风洞及靶场等地面科研设施。卫星分系统的环境试验是卫星整星环境试验的基础,其主要环境试验设施包括振动试验设施、冲击试验设施、运输环境试验设施、热平衡试验设施和热真空试验设施等。
   3.2规模可观、功能强大
  经过了数十年的建设,目前军事强国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其功能也非常强大,能够充分满足各类国防技术和装备发展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大约有300多座大型生产型和科研风洞。美国空军的阿诺德工程发展中心有航空涡轮发动机试验舱15座。NASA共有覆盖亚声速、跨声速、超声速、高超声速范围的31座风洞和推进试验设施。几乎所有这些设施都能很好而独特地满足特定的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他需求。
   3.3对型号发展贡献巨大
  先进的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对于先进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些设施在一系列最新型武器装备各个研制过程中的测试和试验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船型试验方面的典型例子是泰勒水池对于DDG-51"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贡献。为了装载更多的武器而不增加船长和排水量,在泰勒水池中进行了DDG-51船模试验,验证了DDG-51级驱逐舰的船长比DD-963"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更短,但适航性可以达到相当的水平。此次试验对"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诞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4、平台建设的管理思路和措施
  军事强国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着发展思路,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4.1保证资金投入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基地与基础设施建设(见表一)。从美国海军投入的经费看,用于对舰船科研基础条件平台的现代化改造经费呈上升的趋势,2004财年和2005财年分别为1313.8万和1918.5万美元。美国陆军每年用于基地设施维护运行和通信设施建设的投资高达24亿美元,美国2001财年陆军研究、发展、试验与鉴定预算总额为52.6亿美元,其中陆军试验靶场和设施有1.2亿美元。2006年,美国陆军已批准,动用5亿美元构建新型车辆跑道,即建造"机动车辆技术评估设施"(ATEF)。

表一  美国和英国国防部在研发领域的投入情况

英国国防部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单位:亿英磅)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06~07
07~08

4.4
4.3
4.2
5.1
5
5.3
5.5亿英镑

美国国防部在研发测试和评估(RDT&E)方面的投入(单位:亿美元)

05
06
07
08
09
10
11

688亿美元
694
668
665
724
688
597





4.2设施平台与技术发展相互促进
  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与国防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军事强国在确定科研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了当前以及未来的技术发展对于科研设施的需求重点,从而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
  在最早的航空发动机原型机试验中,由于压气机和涡轮不匹配而引起喘振,并烧坏了涡轮叶片。为此,罗·罗公司于1941年在达比建造了第一台压气机试验设备。以60年代开始研制第一代加力式军用涡扇发动机和高涵道比民用涡扇发动机为标志,进气道-发动机匹配的试验技术和设备得到发展并酝酿建设新的高空模拟试验设备;测试技术向联机自动数据采集、记录和处理方向发展。从70年代开始,性能试验设备已经基本上能满足发动机的发展需要,但对小发动机的性能试验仍需给予足够的重视;适用性试验继续得到发展;但整个试验的重点转向耐久性,特别是低循环疲劳试验。进入90年代,发动机试验设备建设的重点集中在数据采集/分析手段和数据远程传送等方面,主要有计算机辅助动态数据监视和分析系统和综合试验信息系统。
   4.3大力开展科研设施建设国际合作
   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各国针对耗资巨大的特大型科技设施都积极采取多边国际合作的方式建设。为了扩展国际空间站的研究设施,为研究人员提供开展多种生命、材料科学试验的能力,欧洲航空航天和防务公司(EADS)开发了"哥伦布"试验舱。该试验舱的加入称为国际空间站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推动综合电力推进技术在下一代作战舰艇上的应用,英国和法国海军在1999年联合投资在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建造了电力舰技术验证装置(ESTD),主要目的是降低综合全电力推进设备和系统的风险。
   4.4科研基础设施充分共享
  由于航空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分布在不同的部门,而大量基础条件平台是为某个项目而专门建立的,这给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出了挑战。针对这一情况,世界航空科技强国进行了大量的有益尝试,通过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施的潜能。随着未来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独立建设完整的满足所有需求的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体系,跨部门、跨国家的航空科研基础条件平台的联合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目前,NASA开发的风洞技术正在被航空工业界使用,实现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优化新飞机的设计。近年来,欧洲航宇工业正在寻求利用风洞试验技术所取得的进展,进一步缩短飞机设计的过程。2006年4月底,3个国家级航宇研究机构--荷兰国家航宇实验室(NLR)、德国航宇中心(DLR)以及法国国际航宇研究院(ONERA)决定联手,整合法国、德国和荷兰的风洞设施。
   5、国外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及应用最新发展动向
  进人新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防科技水平,世界各大军事强国都高度重视国防科研基础条件的建设和合理配置,未来国防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发展时期。
   5.1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异地同步试验
  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设施,减少重复建设以及设施长途运输所造成的必要支出,未来的国防科研基础设施将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共同形成一个网络化的机动灵活的试验测试体系。美国目前正在开发的"分散环境综合"系统(IDE)将实现结构、气动、控制和推进等学科的集成,通过建立分布式网络环境实现超大规模的并行计算。
   5.2通过设施一体化实现各种功能系统综合试验
  任何一个复杂的武器系统都是由若干个分系统组成的。通常,这些分系统是由不同单位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法并行研制的,直到研制过程末期才进行集成。这时可能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若通过综合测试评估方法将整个系统尽早综合,就可缩短研制周期并使首次飞行中可能发生的综合问题减到最少。随着武器装备综合化的不断深入,综合化的试验设施也将越来越普遍。2005年,美国海军研究署专门建造了一艘960吨的试验舰X艇,用来演示和评估先进高速舰艇技术的水动力性能、结构特性和推进系统效率,其目的就是降低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项目开发的技术风险。
   5.3大力发展数值仿真试验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飞机的研制手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对国防基础科研设施产生着重大影响。未来数值仿真验证技术作为研究重点。就目前发展来看,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力度越来越大,投资额度也在逐年上升。风洞试验是提高它们空气动力学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进行风洞试验也存在着时间周期长、成本高、有些数据测量困难的问题,所以一种被称为"数值风洞"的试验手段悄然升起。(作者: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航空技术所 黄培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22: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军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 世界各国在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标志的军事竞争中, 信息化军事人才的竞争居于首位。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高素质军事人才队伍, 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外军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官方重视, 军制中体现。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把培养信息化人才提高到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战略高度。如美军在《2020 年联合构想》中明确提出: “未来的战争将是信息化战争, 但仅有物质上的优势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正因如此, 美军特别重视信息化人才在部队中的战略构成。目前, 凡是建立和使用C4I 系统的美军部队, 普遍提高科技人员在军官队伍中的比例。如美军师旅指挥机构中技术人员已占30 % , 战略指挥中心的科技人员甚至高达50 %。俄国在重视信息化人才建设方面也毫不逊, 俄总统普京批准的《俄联邦信息安全学说》是俄军进行“信息斗争”准备的纲领性文件, 其中对培养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作出了统一的规定。韩国也在1999 年4 月研究制定了《信息化军队2010 计划》, 并出台了具体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在国防部和各军种实行高级信息化责任官制度建立起层层负责的信息化发展系统, 由国防部次长为首的“韩军信息化高级官员协调会”统一协调, 由国防部次长为全军信息化发展工作的最高负责人。
(二) 军校教育为主, 国民教育为辅。军事院校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 在培养信息化人才方面发挥着主阵地的作用。早在1988 年, 美国国防大学就成立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学院的宗旨是使领导者通过控制信息资源和运用信息技术取得战略优势。1994 年, 该学院又成立了信息战与战略系, 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应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应用、信息战实验室研究等课程。1996 年有36 名学员从该校毕业, 受到部队的高度评价。目前美军院校已把“培养信息时代的职业军官”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基本任务, 在各高、中级院校普遍增设信息战课, 培养学员的信息素质。与美军不同, 俄军没有明确地提出信息战、信息化人才等术语而是沿用传统的“无线电电子对抗”、“电子斗争”等传统术语, 但其性质仍是信息技术。在俄现有的57 所军事院校中, 仅军事通信学院就有6 所, 教育课程设有指挥自动化、通信工程、无线电电子斗争等与信息战有关的专业,为俄军培养了大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军事人才。为了加大培养力度, 俄在其它高级指挥院校也都增设了指挥自动化和无线电电子斗争等重要课程。德军为了培养信息化人才对军事院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取消了联邦国防军心理防御学校, 增设了联邦国防军安全政策学院和联邦国防军信息与通信学院, 重点培养信息战与信息技术人才。印军在培养信息化人才方面更显特殊,从1999 年开始, 印军事情报培训学院增设了黑客技术培训课程, 作为一门必修课对进修军官进行严格考核, 以此强迫学员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外军还重视依托国民教育加大军事人才的信息素质培养。例如: 加强与地方院校的合作, 将相当一部分专业技术军官送地方院校培养; 邀请地方院校的专家、教授到军事院校讲授高新技术课程; 与地方院校共同进行信息战实验课题研究;地方高技术开发公司合作, 在生产和模拟演习中学习地方的先进技术与经验; 直接挖掘地方高科技人才到部队服役等。外军认识到“黑客”是信息战时代实施信息战的高技术人才, 因而公开以招标研制军用计算机病毒的方式招揽此类人才帮助军方增强现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 另一方面在必要时参与攻击敌方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
(三) 部队是基地, 演练培训是依托。目前,外军在部队建设与训练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组建数字化部队, 加强信息化建设。美军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开始组建数字化部队, 计划2006年建成1 个数字化军。韩国已于1999 年组建“反黑客部队”, 作为信息防护的重要举措。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军队也建立了各种计算机网络防护专业分队。信息战攻防部(分) 队的建立标志着信息化建设走向深入阶段, 同时也标志着信息化人才需求和训练的专业化。二是重视信息战演习, 积累信息战经验。外军对此普遍重视。如美陆军成立了早期进入战斗实验室、全纵深同时进攻实验室、乘车战斗空间实验室、徒步战斗实验室、指挥控制作战实验室、战斗勤务支援实验室等6 个实验室进行与信息战有关的训练, 以培养士兵、指挥官的信息捕捉、决策、运用能力。同时, 进行实兵对抗演习, 通过演习, 积累实践经验, 提高信息素质。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制胜能力。目前, 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已经装备了大量以C4I 系统为中心的信息系统, 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集训, 使学员能熟练地使用和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而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的信息变化, 提高战场打赢能力。

摘自《外军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董 健, 赵志昌, 王致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22: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点军校的科学文化教育

   西点军校, 全称为“美国陆军军官学校”(USMA) , 被誉为美国陆军军官的摇篮。西点军校190 多年发展起来的颇具特色的初级军官的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不仅成功地培养了麦克阿瑟、巴顿等军旅将帅, 杰斐逊、格兰特、艾森豪威尔等政坛要人, 而且还培养出了土木工程的创始人马汉、米基, 领导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格罗夫斯将军、火药大王杜邦、机械铸造商斯威夫特以及一大批走上讲台、踏上军旅的赫赫有名的人士。它的成功在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严明的军纪,在于培养目标的明确, 更在于教育思想的先进。其中以“双轨制”为特点的科学文化教育计划充分体现了其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本文将详细介绍西点军校科学文化教育计划, 剖析其特点。

一、西点军校的科学文化教育
   西点军校的教育指导思想是使学员在校期间“力求涉猎未来从事美国武装力量各级和各行各业工作所必需的文、理、工程和军事知识(包括从英语写作、史、地、数、理、化、计算机到心理学和法律等) , 尽量使学员在今后的军事生涯中, 不论做什么工作, 都可以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找到一个现成的起点”, 使之成为具有“创造性、探索性、领导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清晰的表达能力的高素质军官”。为此, 西点军校开展了广泛的科学文化教育, 并使之成为西点教育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其目的是按照军事教育的特殊规律, 对学员进行内容广泛、专业较多的高等文化教育。
   科学文化教育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采用双轨制。双轨制教育计划既规定了必须学习的内容广泛的基础课程, 同时又设置了供学员选择的选修课程。这样, 使学员能够在工程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形成现代军官特有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同时又使学员能够在自己所感兴趣、有特长的学术领域内和专业上钻研得更深更广, 获得较高的学术造诣, 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
   科学教育课程计划有三个主要结构特征: 第一, 核心课程是每一个学员的必修课程, 它们构成了广泛的知识基础。第二, 整个课程分为两个轨, 数学———科学———工程轨和人文———公共事务轨。要求学员在第1 学年末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其中的一个轨。第三, 学员在第2 学年末, 自己决定选择某一研究领域或主攻方向。
   核心课不分理科和文科,不能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是每个学员都必须学习的公共基础课。学员的专业发展方向是由选修课确定的。按教育计划规定,每个学员应学习的选修课为12 门课程,最少不能少于8 门。在选修课中,学校按不同专业要求编成若干课程组,形成研究领域或主攻方向,以供学员选择。西点军校共设有25 个研究领域或主攻方向,选修课程总数约有380 门,包括国际关系、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材料、高等无机化学、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当代美国文学、战争艺术、人文地理与政治地理、革命战争史、20 世纪的大战略、汉语会话、军事心理学等。西点学员在校期间需修完44 门科学文化课程,其中包括核心课32 门,选修课12 门。而在这44 门课程中,公共核心课程24 门,其余为不同轨限定的核心课程。

   近年来,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军事教育发展的需要, 西点军校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首先, 增设新学科, 撤并旧学科。如新建了系统工程系; 撤销了电气工程系、工程系、力学系、地理与计算机科学系, 合并重建了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系, 使学科结构更为合理。其次, 增添新课程, 删除旧课程, 使新课程约占全部课程的1/ 3 。同时, 还对课程比例进行了一些调整, 按照美国国家教育法将核心课设置为31 门, 选修课设为13 门, 课程总数仍保持不变。
   在1998 年2 月23 日, 西点军校推出了199821999 学年《教学计划》(红皮书) 。这一教学计划把培养学员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行动的能力放在第一位, 要求学员毕业时能够学会运用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进行科学的推理, 使用科学技术解决定量分析问题; 运用技术工艺程序和数理论据与原理, 去满足社会需要; 通过正确评价文化和历史, 理解人的行为、成就和思想; 了解人类行为方式, 尤其是弄清楚个人、组织和社会是如何追求社会、政治和经济目标的; 以准确的语言、正确的句子、简明而又连贯的段落, 进行书面交流; 认识道德问题, 并在决策中从道德方面考虑问题; 表现出追求进步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和愿望。

   西点军校这样一种文理并重的科学文化教育是与美国国家教育模式相一致的。有人说, 现在的西点军校基本上是一所“军队开办的地方大学”, 或者说是“一所普通大学和军事学校的结合体”。据美国近年来国家评比证明, 西点军校的毕业生的平均成绩已超过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平均成绩。在招生简章中西点军校自豪地宣称: 美国东部名牌大学的理工课程加军事就是西点。这足以说明西点军校在科学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功。

摘自《西点军校的科学文化教育及其启示》 彭涛 胡志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0 07: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军院校的人才培养


一、外军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军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造就高质量的军事人才。因此,外军院校都有比较明确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美军为例,美国国防部长1998 财政年度国防报告指出,“只有向部队提供美国最优秀的青年男女,美军才能具有驾驭日趋复杂的技术装备、不断加快的战争进程和变幻莫测的世界形势的能力。”《美国陆军军官指南》在论述陆军院校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时,也开宗明义地提出:“陆军领导者的培养与训练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基础.陆军通过教育训练培养有个性、有知识、有专业技能和发展前途的领导者。”
美军认为,当代青年人渴望和追求高等教育,而军队一直致力于确保其军官团体受到特殊的良好教育。因此,二者相得益彰。美军把吸引、选拔优秀青年人才的市场瞄准了大学。美军院校竭力为那些有志于选择军事职业的优秀青年提供一流的高等教育,担任这一任务的院校严格按照国家高等教育的标准,在某些方面甚至高于其标准,注重培养他们作为职业军官所必要的智能、军事领导才能、体能和品德.以便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系统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同时扩展提升他们的文化知识层面。
以上述指导思想为依据,美军大多数院校主要承担军官任职后的军事专业教育,并且贯穿军官终身职业生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适应能力。加上为满足军官追求更高学位和知识层次的愿望,充分利用地方高等教育资源,美军已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稳定、正规化的院校教育体系,并且按照各类院校的教育训练任务分工,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为美军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在军事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美国将帅的摇篮”之称的西点军校堪称典范。这所到明年即将迎来200 周年办学庆典的著名军校,始终遵循“着眼于不断变化的世界,着眼于复杂的未来,着眼于军事技术和装备的不断现代化”的军事教育思想,迄今已培养出了近4000 名将军,三位美国总统。此外,西点还培养出了土木工程的创始人马汉、米基,曼哈顿工程的领导人格罗夫斯,火药大王杜邦等等。正如当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亲临西点军校建校100 周年庆典时赞扬西点的那样:“我们国家任何学校都没有像它这样,在刻着我们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写下了如此众多的名字。”
二、外军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
(一)高度重视军官的高等教育,着力培养高层次军事人才
从当今世界人才培养的大趋势和军事高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将军事人才培养植根于高等教育基础之上,着力培养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是外军院校的普遍做法。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军队都基本上普及了大学教育,普遍要求军官必须达到大学文化程度。在四个拥有百万人以上军队的国家中,美军最早实现100%的现役军官至少拥有学士学位,且其中硕士、博士等更高学历人数比例不断攀升。以美国空军为例,上世纪五十年代装备第一代超音速战机时,军官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员比例还仅占50%;可是到六十年代装备第二代战机时,就提出全部军官尽一切可能获得学士学位;到了八十年代初装备第三代战机时,研究生的比例又迅速上升,1985 年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者占军官总数的30.9%,1999 年更达到56.19%,其中还有9.86%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俄罗斯军官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已达98%,指挥军官全部大学本科毕业,旅以上军官和高级参谋基本上都具有研究生学历。印度军官任职前的预提阶段也要求必须达到大学毕业水平,并获得学士学位,营职以上军官还要求具有硕士学位。
外军军官学历层次的攀升,既满足了外军质量建军的新军事革命要求,也迎合了广大军官个人学技术、谋职业、求发展前途的愿望。
(二)十分强调品质培养,造就优秀军人个性
世界主要国家军队院校都把军人性格、气质、意志等个性心理品质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特别强调人才品质和个性的培养。
美国院校从自身国家价值和利益出发,始终注重教育、训练、激励全体学员模范履行军事职责,并称这种职责的最好表述莫过于西点军校的校训:“责任、荣誉、国家”,它构成了美军院校培养学员性格所做一切工作的基础,并且已经成为美军军官的准则。俄军院校也把塑造学员的精神品质放在教育的首位,非常重视培
养军人热爱祖国、献身国防以及严密的组织纪律、强烈的时间观念、高度的责任心、英勇果敢的性格等。近年来,俄军院校将政治部改为教育工作部,负责开展“社会国家教育”。其主要内容有: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军人职业教育、法制教育和体能教育等等。
(三)建立完善、稳定的院校教育体系
俄军在原苏联时期的院校教育体系最为庞大,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正在不断改革,许多方面正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美军办校几乎和美国的历史一样悠久,加上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达程度非常高,因而形成了一套完善、稳定的军队院校教育体系(如下表所示)。它有下述几个特点,体现了当今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1.美军院校教育体系分为军官任命前的基础教育和任命后的职业教育两个阶段,职业教育又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按照从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从初级培训到高级培训的步骤,贯穿着一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人才成长路线。整个体系内容很广泛、全面,体现了军官进院校学习与到部队任职交替进行的全过程,为军官担任要职一层层地铺平道路。
2. 美军军官任职后的军事职业教育,是一种建立在高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根据军官的岗位职责进行的具有进修性质的培训教育。它把军官有计划的院校教育、循序渐进的岗位任职同因人制宜的在职自学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为军官职业发展的三大支柱。院校教育按照分级设任,逐级培训,层层递进;岗位任职体现晋训结合,职级兑现,学有所用;在职自学促进个人发展,业务进修,提高素质。因此,军官的学习热情很高。军方还经常选派军官上地方大学接受多种形式和多种类型的进修学习或继续教育,比如陆军军官可离职两年攻读高级学位(称为“军官高学位计划”),为军官铺就一张庞大的职业教育网,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遇。
3.整个美军院校教育体系体现了以军官任命后的职业发展教育为主的长远和超前的发展趋势。从时间上看,一个军官从少尉晋升至将军,需要经过8 次院校培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长达7 年。从院校教育任务分工来看,全军113 所军校,其中只有7 所(三军军官学校、三军候补军官学校、海岸警卫队学校)承担军官任命前教育,其余106 所军校全都承担生长军官的岗前培训和现职军官的军事职业教育任务,再加上军队依托地方高等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在职继续教育,可见外军院校教育为广大军官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摘自<<外军院校的人才培养及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16: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楼golden21c于2009-06-18 17:55发表的 :
在世界军工届占据前几位的美国五大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雷声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它们在2005年世界军工100强中按军品销售额的排名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和第六位
第四位为英国BAE系统公司,我对其中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司主页上的一句话影响非常深刻:“we never forget who we&#39;re working for!”,这句话深刻地体现出该公司的价值体系,即政府主导,企业根据发展方向自主建立研发体系,通过多种形式与高校开展合作。可惜这类公司数据保密性强,只能看个大概,希望感兴趣的书友继续挖掘这些公司的体制及做法。
http://www.lockheedmartin.com/index.html
http://www.northropgrumman.com/
http://www.boeing.com/
.......


看了金版的介绍,我简单google了一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五大公司的生产、研发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武器装备领域,其中洛克希德马丁的地位举足轻重。其核心业务是航空、电子、信息技术、航天系统和导弹,而这些都是美军先进技术最为密集,与其它国家相比能够保持最大优势的领域。那么这样一家公司,无疑是非常让人着迷的。但对于我们来说,着迷的不仅仅是它手中掌握的那些科学秘密,更重要的是我们想知道它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使它能够在浩如烟海的科学技术知识中高瞻远瞩、畅行无阻,并将其转化为现实中的巨大力量,而这对优化、改造我们自身的军工系统将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但话又说回来,考察像洛克希德这样一个处于世界之巅的公司,只是单纯地研究它的运作结构、机制对于我们的启发将是很有限的。因为一个高效系统的机制、结构是为它其中优势元素发挥活性而服务的。而对于洛克希德这样一个高效精密系统,它的机构、机制全部都是为充分发挥“人”的活性而服务,忽略“人”以及系统运行环境的因素而只看其结构和机制,无异于盲人摸象,只会产生邯郸学步的后果。因此我们有时说,国外的体制和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国情,为什么?就是因为“人”的“素质”以及系统的工作环境与国外相比是有差距的、不一样的,它们的结构和机制与我们的“人”和实际环境无法对应。所以说,那些借口考察国外先进经验也好,公司、机制也好的家伙就是为出国游山玩水巧立名目而已。真正地想通过学习来提高、改进我们自己,不应盲目学习国外的先进机制、体系,而是应学习国外产生先进的“地方”也就是其先进性的源泉—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体制。考察时,需要将"人“、”体系“、”机制“环境“这四者者联系起来看,大概才能通观全貌。但这样的考察偶是不能一下子全部实现了,这算是起个头,留在以后继续吧。
  
  在这里,我们不妨先把范围缩小一些,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美国军工是一开始就是个巨人?还是慢慢成长为巨人?”,如果它是慢慢地才成长为一个巨人,那么这个问题将有助于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它体系中的哪些部分,以及怎样的机制发挥了作用,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主要因素。限于时间关系,这部分我并没有深入研究,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美国的工业增长以及经济繁荣最辉煌的时期是从1885年到1914年这个阶段,但新技术只是大量地被应用到制造消费品和民用商品上,而不是武器装备,此时美国的军工只是其工业体系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这种情况在第一次世界发生了改变。大战期间,美国是一个武器供应商,通过卖军火,美国相关工业企业发达了。但此时还没有形成大型的武器工业企业。美国真正地军火工业飞跃时期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期间,美国政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帮助许多工业企业转向军品生产,开始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航空工业企业,而到了1940年,美国军工生产赶上了整个欧洲的规模,在1944年达到了高峰。随后而来的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工业体系开始大规模的调整,在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兼并与重组,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稳定、成熟的三级体系,实际上非常类似于武器系统的总体设计。在这个体系当中,最高层次是主承包商,就是金版说得这五家公司,其作用是研发,相当于总体中的制定指标、论证,这一部分同基础科学、理论结合最为紧密。然后是第二级,子承包商。子承包商往往在相关领域有独到之处,处于顶尖地位,可负责制造子系统以及专用零件等。这相当于总体中的技术开发、论证和指标分配阶段。第三级就是供应商,负责提供各种基本零件、元器件、材料等。以上三级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转包协作网络,支持美国军火工业运转。

而在美国军工体系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这些军工巨头在激烈竞争中挺立到今天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在于其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于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而这样一个技术创新体系则依赖于该企业的科技研发体系。在企业的研发体系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级别的研究中心,负责企业的相关基础技术研究、核心技术攻关以及高难技术产品的开发工作,是企业技术发展的领航员,处于企业技术开发的最前沿。而在研究中心之下,还有各个分公司的技术研发机构,复杂本部门领域的具体技术研发工作。同时企业还设有项目小组,负责依据科研、生产情况,集中企业优势力量短时间快速解决问题。在这样一个体系中,企业研究中心的基础研究是关键中的关键,它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地位。你比如说洛克希德的臭鼬工作中心,波音的幻影工作中心,像X-43A(超高速)、F-117都是在这样的工作中心研制出来的。看看吧,基础研究不行,制造什么击落F22的歼十就是痴人说梦!

然而由于武器装备技术更新不断加快,在很多情况下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因此,还有一种研发模式就是强强联手。也就是说合作双方各有个的技术优势,通过合作,一方面可以使双方的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技术互补,实现双赢局面。这种强强联合模式很灵活,可以是公司-公司,也可以是公司-大学,还可以是公司--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联合研发可以在经费不足或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获得技术成果;而同大学以及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则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的研发和生产向更有效的方向转变。而无论哪种模式,其最终目的就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加速实现技术创新。相比之下,我国军工企业的技术研发体系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限于敏感原因,这里就不再阐述了。总之是应用研究大于基础研究,竞争大于合作。

以上是体系上的一些启示,而在运作机制上,第一个启示就是军民两用。美国大型军工企业力争将军品技术与民品技术相结合,以挖掘企业的潜能。第二个启示就是产业集中,对一些军工集团进行兼并重组,以求降低成本。第三个启示就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资源。其方法是当军工企业研发出新的成果时,将成果注入上市公司,通过宣传引起资本市场的注意,吸引资金,另一方面将军品与民品相结合,获取更大的效益,以求延长产业链。以上三个机制在我看来,最终目的实质上都是为了减轻军工企业在成本费用上为政府带来的巨大负担而实行的。

由于军工企业事关国家安全,因此必须是由国家主导其发展,其管理调控内容应深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投资、科研生产、采购等方面,并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和监督体制等。与国外军工相比,我们由于特殊国情的原因,不仅没有进一步整合军工体系,还从原来的工业集团中分出一个装备集团,以求让这两个集团竞争而达到提升服务质量的目的。但从效果上看,并没有什么起色。同时在这两年,我们也开始了民办企业参与到军工科研的政策,具体效果还要拭目以待,但根据一些现有资料看,不成功的例子不少。。一些民间富翁当了冤大头。。

总之,我国军工体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问题多多。而从美国军工体系的发展过程来看,美国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容小视;企业健全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以需求为主导的研发、生产模式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良好的运作机制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而创新则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9: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一文:
美军工复合体背后操纵防务 五角大楼“私人化”
2008年06月27日 09:44环球时报
美国是世界上军费开支最大的国家,每年都把大量的军费付给私人公司,用于先进武器的研发与制造。近日,美国记者尼克·特斯出版的《复合体:军方是如何侵入我们每日的生活》一书,更是尖锐地批评称,由于五角大楼签约的军火商太多,不仅吞噬了纳税人大量的资金,还致使日常生活被军事化,民营经济“五角大楼化”,而五角大楼则被“私人化”。
五角大楼运行依靠私人公司
尼克·特斯25日在美国《反战》网站撰文称,最近几年来,五角大楼的合同商中一直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霸占着“前三甲”的地位。2007年,这三家公司分别从国防部拿到了278亿美元、225亿美元和146亿美元的合同。此外,通用动力、雷神、英国的BAE系统公司等军火公司也是排在前几位的五角大楼军火供应商。
从美国的军费预算来看,最近几年美国国防预算一直保持在53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这还不包括每年为进行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所划拨的专款以及国土安全部、中央情报局等单位所使用的款项。美国战略与预算分析中心分析认为,总体上而言,美国一年用在与军事相关的所有项目上的资金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反战》网站称,仅靠几家庞大的军火公司是无法满足美国防部需求的,还有成千上万家公司在参与美国防与情报部门的业务。
大量民营公司与五角大楼有联系
根据尼克·特斯的描述,大量平常为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的公司,实际上背后都与五角大楼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军方的合同是这些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比如,麦克安德鲁斯和福布斯控股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的著名品牌是“露华浓”,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化妆品公司。但该公司实际上却是五角大楼的重要供应商,2007年从国防部拿到了33.6亿美元的合同。像其旗下的AM通用公司专门为美军提供“悍马”车。美国长青国际航空公司也是五角大楼的长期合作伙伴。自从1975年开始,该公司就已经为美空军服务。伊拉克战争期间,该公司从美空军空中机动司令部获得大量合同,为美军向战场输送人员。2007年,该公司从五角大楼总共拿到了11亿美元的合同。其实,为美国防部服务的美国私人公司林林总总,成千上万,他们因为五角大楼的政策和正进行的战争而大发其财。
军工复合体在背后操纵美防务政策
正如尼克·特斯所指出的那样,由于美国防部的运营需要大量私人公司的支持,五角大楼出现了“私人化”的倾向,即私人公司与美国政界和学界相互勾结,形成一个庞大的军工复合体,从而对美国防务政策形成深远的影响。所谓军工复合体,就是由军事部门、军工企业、部分国会议员和国防科研机构所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军队要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更高的待遇,军工企业要更多的订单,科研机构要更多的科研经费,一些国会议员想让他选区内的军事基地和军工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获选票,正是这些相互关联的利益需求,把军工复合体的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
军工复合体普遍采用“旋转门”制度。这种制度指的是军事机构成员退休后受雇于国防工业,国防工业领导人被安排到国防部重要的位置上,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人员流动。如美现副总统切尼在老布什政府任期结束卸下国防部长职位后担任了哈利伯顿公司的高层职位;而持有联合防务公司一大笔股份的卡莱尔集团,其董事会的成员则包括了老布什总统和前国务卿贝克。这种制度的结果就是利益集团代表直接进入国家权力体系,利用手中权力在外交决策中为集团谋取利益。同时,军工复合体还利用他们操纵或有军工背景的“思想库”影响政府的决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09: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2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6 21: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臭鼬工厂及其启示
      
    臭鼬,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以臭气熏天而著称,据说还是十大人类最讨厌的动物之一;但说到“臭鼬工厂”,可能许多人就不了解了,不知道“臭鼬工厂”为何物。在江湖上,臭鼬工厂是一个组织,类似于古龙、金庸常常讲到的“唐门”,以及温瑞安大侠提到的“神枪会”,专门负责生产、研发各种令人生畏的暗器、武器,与敌对阵时,凭借这些先进的武器,往往可以做到一招制敌。这样的组织,就和传说中的唐门一样,是永远神秘的。我们不知道唐门组织的构成,它的核心在哪里。古龙、金庸以及众多大佬这么长时间都没有为我们揭示,我们也不知道唐门是通过什么样的研究手段,制造出令人生畏的毒药、暗器,我们知道的只是一些和唐门有关的传说以及那些云里雾里的终极武器而已。而对于“臭鼬工厂”来说,也是如此。尽管无数国防科技奇迹在这个组织中诞生,有数不清的文献记载了它所研发的武器的威力和发展历程,但对于这个组织,我们知道的和唐门相比,只少不多。它的来龙去脉,它的研发手段、采用的技术、体系结构总是和天上的浮云一样,让人捉摸不定。但越是如此,越是激起了我—一个好奇心颇重的江湖小菜鸟的兴趣,妄图通过一些江湖文史资料,揭下这个组织的盖头,无奈偶外功平平无奇,内功又非玄门正宗,只能掀起盖头后面的一角,让大家看下后脸吧。
   
  纵观一些江湖百晓生撰写的兵器谱,可以发现,臭鼬工厂在航空领域成绩斐然,如大名鼎鼎的F117, 可以在空中从侦察机迅速变为轰炸机的“猎人杀手”,可以从水下发射的鸬鹚飞机,9倍音速的“猎鹰”等等,它所从事的在航空器领域上的研究和创新,毫不夸张的说,正在开创航空江湖的新纪元。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个组织这么牛叉,它爹是谁?显然,这是一个很中国的问题。中国自古就有“爹是英雄,儿好汉”一说。一个人在江湖上很牛叉,我们往往首先看他爹娘,也就是家门渊源。儿子牛叉,多半是基因和祖传武功了得啊,别人只有艳羡的份,想学是学不来的。如果爹娘不牛叉,那么就有可能是得到了武功秘籍或者某些江湖大佬的指点,又或者是百年难遇的练武奇才,凭借自身的得天独厚笑傲江湖。那么臭鼬工厂属于哪一种,是需要作一番考证功夫的。这里偶就从头谈起。

   洛克希德公司到现在也就只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创立者是一个父亲和他的三个儿子。这爷四个绝对是牛人,因为他们做事情是依据兴趣来做的。虽说公司创立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设计的飞机一个都没有被采纳,经营上负债累累,惨淡无比,可四个人愣是挺住,坚持作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一点对我们那些雄心勃勃试图自己创业的大学生带来的启示就是:
1.创业需要团队;
2.创业团队要亲如父子、兄弟;
3.自己有实现梦想的基础和恒心。
  
  但是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真正带他们走出困境的是创新研发,而创新研发的能力来自于一个叫诺斯罗普的牛人。诺斯罗普担任了洛克希德的总设计师,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的研发工作开始走上正轨,并在20世纪三十年代,凭借改进型运输机在业内一炮走红。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1.领导要有识人、用人之能;
2.要把关键的人才放在关键的位置上。
  
  但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意料,洛克希德刚站稳脚跟,就像苏联一样,分裂了。牛人诺斯罗普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单飞走了,另起炉灶,与老东家分庭抗礼;而洛克希德内部,兄弟同室操戈,开始互相PK。但这个公司最后关头再一次发挥大无畏的勇气,继续挺下去。最终迎来了一个好机会,大财团给他们注资了。借此,洛克希德果断出击,收购他们兄弟开的底特律飞机公司,从而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为他的发展积蓄了力量。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1.关键技术决不能把握在一个人的手中;
2. 死也要死在战场上,不到最后一刻,不要放手;
3. 虽然机会很重要,但它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
4.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

  随后,洛克希德重新任命牛叉的总设计师,并明智的把握了飞机的未来发展方向,开始由木质转向双发、金属制运输飞机的研究上,从而占取了时机上的优势。而在研发过程中,最大的牛人—凯利约翰逊出场了。约翰逊一出场就指出了飞机研制上存在的重大问题,随后被老板看中,送出培训。果然这个牛人一回来就指出公司研发的保命飞机根本就是一垃圾,语惊四座。公司高层对此非常重视,让他回大学对飞机进行改进。这牛人不负众望,自己建立风洞模型对几十种飞机进行测试评估,最终成功研发出公司的保命飞机,一飞冲天。在此基础上,洛克希德凭借自己所占的先机,逐步发展成一个研发、生产的综合大型公司。

  而在二战中,洛克希德靠卖飞机发了大财,约翰逊设计了喷气式动力飞机,并与1944年统率一个小组着手研究,而这个小组就是臭鼬工厂的前身。看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臭鼬工厂之所以这么牛,那是因为他老子约翰逊不仅在技术上是个一等一的高手,在眼光上也是一派宗师的风范。这样的牛人虽然缔造了小组,但他同时将科研、管理的灵魂注入其中,使其能够更加迅猛的发展,由此可见,真正的牛人,不是让别人看到他有多牛,而是告诉别人如何才能做到这么牛。但约翰逊搞得喷气飞机并没有被军方采纳,理由是技术上不成熟,可靠性没有达到实用的阶段。与之相比,英国和德国在喷气式飞机的发展速度上大大领先于美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美国大工业体系的固有惯性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工业体系是一个成熟产品生产配合的过程,一旦一处发生变化,那么这个体系就要处处发生变化以求适应。在战争开始时,美国大工业体系是与活塞式发动机相配套的,而且由于美国在战争之前的20多年中,军备上一直处于一个松弛的状态,没有作技术上的储备,因此即使在战争进行到后期,美国的庞大的工业体系无法为产量不大的喷气式飞机迅速转型,而且美国高层也认为,虽然喷气式飞机虽然性能卓越,但是可靠性太差,量产小的话对战争进程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此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但这种论断并没有阻碍美国对这种先进飞机的研发进程,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因为美国看到了喷气式飞机是大势所趋,及早动手研发将有利于在竞争中占取先机。反观我们国家的大飞机的研发过程,可以说我们是完全失败的,这反映出我们看问题存在近视。即使大飞机技术不成熟,但对一个大国来说是必须拥有的,自己独立研发是为将来作储备,这牵涉到我们自身的工业体系改良问题,对工业的发展是一个促进作用。美国喷气式飞机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是一面镜子,我们需要以此为鉴,不要再嚷嚷什么国防要忍耐,否则战争一旦开始,我们的工业体系跟不上,就会成为血的教训。因此,美国在大力生产和改进活塞式发动机的同时,也开始着手本国的喷气式发动机的研究。此时,牛人约翰逊再次挺身而出,力排众议,接手了这个困难重重的项目,高层也看重约翰逊的能力,安排约翰逊负责喷气式飞机的研发工作。于是“臭鼬工厂”在约翰逊的手中诞生了。约翰逊根据自己对技术的了解,在臭鼬工厂中建立了一种交流机制,使得设计师和工人能够顺利地进行交流,极大地方便了将设计师的思路转变为现实,正是这种机制,使得研发团队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约翰逊担任臭鼬中心的总设计师,负责人,协调者和财务主管,大权在握。而历经千辛万苦,美军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终于在臭鼬工厂诞生了,较之英国和德国的喷气式飞机,臭鼬的飞机更加先进。期间,约翰逊制定的管理细则被总结成臭鼬工厂14条著名的管理条例,这里我们可以参考其中的几条:
1.  项目工程师对自己的项目拥有最终决定权,任何人不能改变他的决定,包括方案,材料、成本的应用
2.  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很强的操控能力,将项目进度掌握在可控范围内。
3.  制造、组件验收、组装、总检查都应该由一个独立小组或个人来完成
4.  所有数据无论证明对错与否都应该白纸黑字保留下来,以供日后查询
5.  设计和制造中所有信息都应当记录在案,并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综上所述,臭鼬工厂的诞生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事业是靠马群推动的。马群中,要有一
匹能力超群的千里马,然后是可供趋势的百里马、十里马。千里马太多会打架,而全是十里马就会跑不动。因此人才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看团队的效率。除此之外,还需要能够组建马群的伯乐,以及具有卓越眼光的领路人。而臭鼬工厂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创新机制、环境的建立和维持远比一两个学术带头人更重要。一两个牛人对团体的贡献不会得到放大和持久,而只有充满创新活力的环境和机制才能早就创新的团队!臭鼬工厂研发喷气式飞机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启示是,落后不仅仅是指科学技术,有时也指我们的眼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7: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5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11: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一文,http://baike.baidu.com/view/365281.html?wtp=tt

臭鼬工厂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下简称洛·马)由原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于1995年合并而成,目前核心业务是航空、电子、信息技术、航天系统和导弹,主要产品包括美国海军所有潜射弹道导弹、战区高空区域防空系统、通信卫星系统、F-16、F-22和F=-35(JSF)等战斗机,U-2间谍侦察机、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C一5系列“银河”大型军用运输机及岸基反潜机P-3系列、C-130系列军用运输机、军用电子系统、飞行训练辅助设备、火控系统和空中交通管制设备等,占据美国防部每年采购预算1/3的订货,控制了40%的世界防务市场,几乎包揽了美国所有军用卫星的生产和发射业务,成为世界级军火“巨头”。
  创新制胜
  2l世纪初,现代国防工业面临着众多挑战,洛·马借鉴了日本 半导体行业在动荡时期的创新发展战略,着手核心业务上的竞争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一举成为美国国防部、 能源部、国家宇航局三大关键政府部门的顶级供应商,不仅在人造卫星制造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更在航空 航天飞机发射方面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对以航空、宇宙和国防工业为主的洛·马来讲,通过每年高达9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其中包括15%用于基础性如纳米技术、机器人等技术的研究,以确保其在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把握未来20-30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正因如此,公司在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制造和产品维护时间等方面制定了非常积极的目标。例如为了达到这些目标,F一35项目小组使用达索系统公司的CATIA和DELMIA解决方案把设计和制造环节集成在一起,从而使其拥有了开发出业界最完善、顶级技术的过程优化工具和航空专业模块,大大促进其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能力。
  洛·马2005年度报表尚未公开,但从2004年355亿美元的销售总额分析,航空系统的产值是1 18亿美元,占整个公司总销售额的33%;电子系统97亿美元,占27%;太空系统64亿美元,占18%;信息技术服务、综合集成系统则各为38亿美元,分别占11%而其中约180亿美元来自和政府签署的合同。
  如今,洛·马的业务定位已调整到以IT产品,而不是航空产品支撑公司的发展,正如副总裁鲍勃·特里斯所说:“我们非常自豪被称为‘平台仓库’,但我们也希望人们意识到,我们公司有50%以上的产品和平台没有任何关系,主要集中在系统集成和IT产品上。”事实上,13万雇员中有2万人是IT方面的专业人员,密切关注着国防和情报部门、国土安全部门以及联邦政府机构的需求。
  很少有人知道,洛·马每年所编写的软件代码数量甚至超过了微软公司。为此,微软公司和洛·马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一些美国政府国防项目上进行合作,如美国海军下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软件和国防部信息安全系统等,帮助美国空军对其位于北美的某大型空间指挥和控制中心进行技术升级,以及共同开拓利润丰厚的联邦政府机构技术服务市场。引领变革与其说洛·马以技术更新引领着军事变革的潮流,不如说其技术贮备和研发能力给予其更多赢战机会,特别是“网络中心战”的战略转移,使洛·马在本世纪初这场由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领导的军事变革中稳操胜券。“网络中心战”的终极全景将各类武器平台通过全球信息网络构成一个整体,在指挥中心,人们能够看到一幅无缝连接的全球范围内的敌我态势图,这就要求军工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同时满足多种需求的武器平台能力。为此,洛·马成功地在战场实验室里研制的传感器、数据链、系统等会在第一时间里被加装到原有的武器平台上,凭着这种技术渗透促成其新的武器平台研发出现了螺旋式发展的趋势。
  与此同时,洛·马将每年研发预算的50%拨给涵盖全公司的科研发展部门,使其得以与桑地亚国家实验室保持平等的研发伙伴关系,从而介入最尖端的机器人技术和纳米技术的研究中,而这些在今天还没有充分为人们所认识的技术很有可能是公司未来的立身之本,并使其在技术领先的状态中影响着武器平台的变革。
  近期,洛·马高层传出声音:“我们不可能在某天晚上醒来后突发奇想地说要进军某个领域。我们需要用良好的表现来赢得客户的信任,必须事先具备必要的能力,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不久,CEO鲍勃·史蒂文斯签署了一项内部投资计划,对所谓的“突破性技术”进行广泛的投资,因为这些技术随时可能成为企业的新增长点,就像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微处理器技术一样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公司对外报道非常谨慎,但通过详细分析研究,可以看到除纳米技术和机器人外还包括特超声学、生物测定学、持续侦察技术(特别是近太空,即20-120千米内太空的利用)、信息融合、无人和自动系统等。
  臭鼬工厂
  谈论洛·马,不得不提及其具有传奇色彩的“臭鼬工厂”(SkunkWorks),素以研制隐形飞机和侦察机而闻名,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F-117隐形战斗机,以及美军绝密航空研制计划,如U-2、SR-71等。
  臭鼬工厂创建于1943年,即航空分公司的预研小组,承载着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初建时洛克希德公司正为美国空军生产第一批实战型喷气式战斗机XP-80,后来,该团队在高空侦察机和隐形战斗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10年前,其工作重点还集中在洛·马的航空部门,并将研发重点放在传统业务上,即为美国防部生产先进战斗机原型和高度保密的航空器平台。如今,洛·马十分清楚,臭鼬工厂从事的创新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的创新,打破条条框框、摒弃墨守成规的行为准则使那里成为富有创造力的精锐人才充分发挥能力实现梦想的天堂,惊人的科研成果不断送往得克萨斯的沃斯堡和乔治亚的玛丽埃塔两个制造中心,一次次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震撼。例如,正在研究的如何将隐身涂料与飞机耐高温材料有机融合的成果,将用于不久问世的F-35生产型飞机上。
  目前,在臭鼬工厂位于加利福尼亚帕尔姆达尔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新型全球远程打击平台的研制,以支持美国空军现役中程和远程打击能力的不足,最终将替代B-lB、B-2A和B-52。其它在研项目还包括替代C-130的新一代隐形战术运输机,用于远程运输和侦察的新一代飞艇,无人航空器和无人战斗航空器等。其中,新一代飞艇将“开创飞行史上的新纪元”,能够携载1814千克的多任务有效荷载在约2万米的高空近似于静止轨道上运行,它的巡航时间远比目前使用的无人机要长:计划研制的原型飞艇在太空的巡航时间为几个月,而基于原型飞艇的作战型飞艇巡航时间则可能长达1年。当然,这种飞艇与卫星最大的不同在于能返回基地完成维修,并可进行任务装备更换。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臭鼬工厂与洛·马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导弹和火控部门首次合作获得了AGM-158(JASSM)项目合同,从而使公司成功进入了国际巡航导弹市场。2001年,这一战略合作不但赢得了美国防部的F一35项目,更给公司带来了历史上最丰厚的回报。
  为此,研发人员充分利用研制F-22等战机的经验,使F-35除了借鉴其包括倾斜的双垂尾、涂覆的座舱盖和遮盖起来的喷气管等技术,在减小雷达与红外线特征方面更技高一筹,别看它体型不大,重量只有10吨左右,却能携带5吨弹药和6吨燃料,续航能力超过1000千米;既能像F-16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又能像F-18战斗机成为航母上的主力;而它可以垂直起降的性能使其装备部队后,将取代目前美国空军使用的F-16和A-10战斗机以及现役的F/A-18和AV-8B鹞式战斗机。正因如此,F-35不仅性能优越,可靠性好,同时降低成本,相对于F-22战机上亿美元的高价,其单机价格仅为2800~3000万美元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巨额定单。
  随着洛·马从以平台为中心业务向系统合成、IT领域和传统业务相结合的新型国防企业转变,臭鼬工厂的影响力日益增加,作为核心竞争力,使公司具备了从平台到系统、从传统到“网络中心战”为主的任何国防项目投标的能力。
  网络中心战
  进入新世纪,随着“网络中心战”明显渗入到军事中的每个领域,特别是美军在自身转型中将核心方向定位在全球信息栅格(GIG),洛·马便大力加强“网络中心战”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并针对未来美国防部采办的所有物品将必须能够组成网络并与GIG兼容,选择在国防部作战开发指挥中心和研究中心附近的南弗吉尼亚成立了“全球视景综合中心(GVIC)”,为国防部“网络中心战”提供测试网络的“基地”。
  该中心拥有4645平方米,建筑与基础设施均考虑到既便于与外界包括政府、工业部门和研究院校的联合,又保护竞争者或政府部门之间的秘密合作,因此它不是一个孤立体,而是能够与洛-马和美军的安全计算机网络连接,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保证“网络中心战”各项测试任务顺利进行。目前,GVIC作为“网络中心战”这艘“旗舰”的节点,与公司的20多个站点实现了连接,将客户和合作伙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承担的业务逐步扩大到进行网络中心战分析、联合能力认证以及综合评估工作。
  由于洛·马是全球范围内唯一采取如此有针对性的大胆投入,公司对GVIC的应用运行寄予厚望,要求他们能够根据用户和合作伙伴的需求调整工作方向。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美军对“网络中心战”的武器装备需求,洛·马正在进行具有长航时、大负载和大空间的无人机开发。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无人机例如美国空军的“捕食者”、陆军的“猎人”、海军的“先锋”以及英国的“不死鸟”等,都必须预先编定任务程序或由控制中心遥控指挥。而由洛·马领导的武装战斗旋翼无人机(UCAR)集团在2005年9月完成了可用于UCAR传感器的机载和地面演示试验,旨在演示能够与有人/无人地面/空中系统自主协作的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可行性,一旦这个项目进入实用阶段,其军事用途以及使用价值将远远超过目前使用的各类无人机,成为“网络中心战”更为优秀的战场“节点”。
  创新中心
  尝尽创新甜头的洛·马在臭鼬工厂基础上于2005年4月,选择萨福克成立了“创新中心”,专为美国执行军事任务和国土安全建立作战概念和“网络中心战”提供解决方案。正如中心首席执行官罗伯特·J·斯蒂芬森所说:“有了创新中心,我们可以在关键时刻帮助客户面对复杂而不可预测的全球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发展综合系统和网络中心战解决方案,帮助形成美国的反应机制。”
  创新中心初期的主要工作包括快速原型制造,联合试验,深入分析先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信息战,联军规划、后勤、监视和侦察,导弹防御以及国土安全等,通过一系列的模型和仿真技术重点研发“网络中心战”的解决方案,向指挥官、政策制定者、作战人员、分析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合作环境,用于评估和试验新的作战概念。同时,还负责洛·马的C4ISR技术开发,就C4ISR和 信息化作战、联合部署、后勤保障、本土防御和安全等方面进行超前研究。
  该中心紧临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美国训练及教学司令部、美国宇航局、美国空军司令部和美国海军的军事设施,通过洛·马内部的全球视频宽带网络与其它中心的27个节点相连,以便使所有子公司都能分享这一个创新中心带来的技术进步。
  创新中心已进行的“全球远程打击”的模拟向人们展示了其目前所能提供的用于全球远程打击的武器平台的设计原型,包括“全球远程打击”所涉及的指挥与控制、战场空间感知、聚集后勤、战场保护,而这一切又通过“网络中心战”加以融合。中心负责人说:我们将战场感知和情报融合成全球态势感知图,从而使美国军队进入了信息化作战的时代,所显现的全球到达、实施重点目标的攻击、动态目标跟踪和全战场巡逻的巡航导弹等态势,明显有助于美国国防部决定其究竟需要怎么样的打击能力,以取代美国空军古老的轰炸机群。
  创新中心目前拥有联合防区外空对地导弹(JASSM)和B-2A模拟环境,2006年还将再建造F/A-22和F-35的模拟环境。科研人员们在这里所进行的实验并不是为了找出能力的差距,而是让客户能够真实地体验新的武器平台的综合性能,从而帮助其作出适当的决定。
  正是这种不断获取最新的技术和公司内部的技术水平移植,使洛-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对各种技术进行整合,将它们应用到产品中去。除了最具代表性的F-35项目外,濒海战斗舰(LCS)的定单,同样展示了洛·马利用其技术优势的制胜法宝。在此之前,洛·马从来没有进行过整船的建造,但它在系统整合方面的技术优势使它能在获得合同后的很短的时间里,就根据美国海军的要求提出了设计方案,并最终在2005年正式与美国海军签署了生产LCS濒海战斗舰的合同。
  LCS濒海战斗舰和F-35项目向人们显示了军火商和美国军方在商业运作方式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军方需要在预算和获取作战能力间找到一种平衡,它希望能花有限的资金获取能够在不同作战环境里完成多种任务的武器平台。洛·马正是充分发挥了自身技术优势,提高研发速度,降低成本,创造了适应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此外,洛·马还为美海军提出了隐身高速攻击侦察艇(CHARC)概念。该艇将携带一系列武器,执行小型舰船防御、濒海反潜作战、扫雷、将特种作战部队投送到热点地区等任务。C H A R C采用小水面线双体船(SWATH)设计,其前驾驶舱人员为2人,采用了现代直升机设计技术,其前部安装一挺20毫米速射机枪,船体前部两侧有4个内置武器舱,每个侧舱内可安装1枚AGM-114“海尔法”导弹或“联合通用导弹”。该艇还可以洛·马新研制的“网火”系统,该系统具备超视距打击能力。
  与此同时,洛·马正在将长11米和12米两种CHARC推销给海军和美特种作战司令部,该艇将主要与LCS配合使用,首艘美海军濒海战斗舰“自由”号目前正在建造之中,预计于2006年底交付美海军使用。
  纵观全球市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目前正处在一个不败的地位,除了可出产更多F-16飞机,手中已掌握的美国和英国近2600架F-35飞机的订货承诺,使这种低成本、多用途战斗机有着光明的未来,并有着丰厚的利润回报,整体上甚至会赶超F-16家族。与此同时,依靠其在海军武器平台、太空情报侦察技术、C4ISR和导弹防御方面的技术优势,公司被认为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几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系统整合厂商。当我们看到近几年洛·马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多项成功时,有谁能否认其世界级军火巨头的地位与能力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1 17: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3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4 20:28 , Processed in 0.23876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