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6-18 22: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点军校的科学文化教育
西点军校, 全称为“美国陆军军官学校”(USMA) , 被誉为美国陆军军官的摇篮。西点军校190 多年发展起来的颇具特色的初级军官的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不仅成功地培养了麦克阿瑟、巴顿等军旅将帅, 杰斐逊、格兰特、艾森豪威尔等政坛要人, 而且还培养出了土木工程的创始人马汉、米基, 领导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格罗夫斯将军、火药大王杜邦、机械铸造商斯威夫特以及一大批走上讲台、踏上军旅的赫赫有名的人士。它的成功在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严明的军纪,在于培养目标的明确, 更在于教育思想的先进。其中以“双轨制”为特点的科学文化教育计划充分体现了其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本文将详细介绍西点军校科学文化教育计划, 剖析其特点。
一、西点军校的科学文化教育
西点军校的教育指导思想是使学员在校期间“力求涉猎未来从事美国武装力量各级和各行各业工作所必需的文、理、工程和军事知识(包括从英语写作、史、地、数、理、化、计算机到心理学和法律等) , 尽量使学员在今后的军事生涯中, 不论做什么工作, 都可以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找到一个现成的起点”, 使之成为具有“创造性、探索性、领导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清晰的表达能力的高素质军官”。为此, 西点军校开展了广泛的科学文化教育, 并使之成为西点教育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其目的是按照军事教育的特殊规律, 对学员进行内容广泛、专业较多的高等文化教育。
科学文化教育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采用双轨制。双轨制教育计划既规定了必须学习的内容广泛的基础课程, 同时又设置了供学员选择的选修课程。这样, 使学员能够在工程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形成现代军官特有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同时又使学员能够在自己所感兴趣、有特长的学术领域内和专业上钻研得更深更广, 获得较高的学术造诣, 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
科学教育课程计划有三个主要结构特征: 第一, 核心课程是每一个学员的必修课程, 它们构成了广泛的知识基础。第二, 整个课程分为两个轨, 数学———科学———工程轨和人文———公共事务轨。要求学员在第1 学年末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其中的一个轨。第三, 学员在第2 学年末, 自己决定选择某一研究领域或主攻方向。
核心课不分理科和文科,不能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是每个学员都必须学习的公共基础课。学员的专业发展方向是由选修课确定的。按教育计划规定,每个学员应学习的选修课为12 门课程,最少不能少于8 门。在选修课中,学校按不同专业要求编成若干课程组,形成研究领域或主攻方向,以供学员选择。西点军校共设有25 个研究领域或主攻方向,选修课程总数约有380 门,包括国际关系、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材料、高等无机化学、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当代美国文学、战争艺术、人文地理与政治地理、革命战争史、20 世纪的大战略、汉语会话、军事心理学等。西点学员在校期间需修完44 门科学文化课程,其中包括核心课32 门,选修课12 门。而在这44 门课程中,公共核心课程24 门,其余为不同轨限定的核心课程。
近年来,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军事教育发展的需要, 西点军校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首先, 增设新学科, 撤并旧学科。如新建了系统工程系; 撤销了电气工程系、工程系、力学系、地理与计算机科学系, 合并重建了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系, 使学科结构更为合理。其次, 增添新课程, 删除旧课程, 使新课程约占全部课程的1/ 3 。同时, 还对课程比例进行了一些调整, 按照美国国家教育法将核心课设置为31 门, 选修课设为13 门, 课程总数仍保持不变。
在1998 年2 月23 日, 西点军校推出了199821999 学年《教学计划》(红皮书) 。这一教学计划把培养学员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行动的能力放在第一位, 要求学员毕业时能够学会运用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进行科学的推理, 使用科学技术解决定量分析问题; 运用技术工艺程序和数理论据与原理, 去满足社会需要; 通过正确评价文化和历史, 理解人的行为、成就和思想; 了解人类行为方式, 尤其是弄清楚个人、组织和社会是如何追求社会、政治和经济目标的; 以准确的语言、正确的句子、简明而又连贯的段落, 进行书面交流; 认识道德问题, 并在决策中从道德方面考虑问题; 表现出追求进步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和愿望。
西点军校这样一种文理并重的科学文化教育是与美国国家教育模式相一致的。有人说, 现在的西点军校基本上是一所“军队开办的地方大学”, 或者说是“一所普通大学和军事学校的结合体”。据美国近年来国家评比证明, 西点军校的毕业生的平均成绩已超过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平均成绩。在招生简章中西点军校自豪地宣称: 美国东部名牌大学的理工课程加军事就是西点。这足以说明西点军校在科学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功。
摘自《西点军校的科学文化教育及其启示》 彭涛 胡志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