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853|回复: 26

[【文史类原创】] 何谓:“天人合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 12: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观点,一般认为是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基本思想之一, 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生存与繁衍的需要,使中华民族特别注重“天”与人的关系。先民身处天地之间,祈望着风调雨顺,物产丰盛,于是萌生“天”与人亲合的意愿。“天”成为中国人最崇拜的自然对象。当人们遭受不幸时则呼天抢地,反之,对于危害生命的暴行则斥为“暴殄天物”。在理论上如《庄子》所说:“人与天一也。”《淮南子.泰族训》指出:“天之于人,有以相通也。”而董仲舒将儒家伦理神学化也提出“天人一也”。至宋代理学家张载概括说:“天人合一。”

  影响中国文化的三种“天人合一”观:代表帝王权力的反生态观、儒家的伦理生态观和道家的自然生态观。这三种“天人合一”观在中国文学与美学中都有表现,取向并不一致,需要梳理区别,去伪存真,激活其中有益的成分。

  儒家的“天人合一”,仁山智水的伦理生态观;儒家以生为荣,宣称“与天地合其德”,宋代理学家张载概括“天人合一”,其理想是建立一种和睦相处的人伦生态环境。

  道家的“天人合一”,“以天合天”的自然生态观;道家崇尚自然无为。庄子说:“人与天一也”,向往人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生态境界。

  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也是“天人合一”观的一种形态。董仲舒关于“天人一也”的说法,实际上是为帝王统治之术寻找理论依据,古代帝王以“天人合一”为名,行破坏生态之实,其实是一种反生态观。自称天子的霸道权力观,导致反生态的灾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3: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天人合一就是死,

然后还有个声音,据说是那个“天人合一”的人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3: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出 天人合一 兄谈一下何谓“天人合一”不就得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3: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喝酒误事啊。才发现这次调整版块,版规弄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14: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醉乡常客于2007-11-01 13:50发表的 :
喝酒误事啊。才发现这次调整版块,版规弄丢了。

啊?还真是的。。。醉总要下罪己诏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3: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4: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robertchrs于2007-11-02 13:27发表的 :

可能是版块调整的时候沉下去了。你来了就好了,快找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 07: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不及天人兄,我来谈谈。我对本文的直接印象是杂乱,许多问题都说的不深,至少让人难以理解。尤其是把天人合一化简为生态和伦理的问题,真是有些糟蹋了传统思想。
先说楼主文章的问题吧。首先,把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上推到原始社会就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原始社会的事我们能知道多少?即使是夏朝的事我们又能知道多少?我们现在许多似乎知道的事情,除了传说,就是想当然尔。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连夏商周的断代问题都搞不定,更不必说原始社会了。就本文说把,你凭什么就说“生存与繁衍的需要,使中华民族特别注重“天”与人的关系。”这就有比较了,为什么中华民族就特别,其他民族就不特别,仅仅是由于自然原因吗?“先民身处天地之间,祈望着风调雨顺,物产丰盛,于是萌生“天”与人亲合的意愿”,同样是这个原因,在别的地方可以产生上帝的观念,而在中国则会产生天的观念,其背后肯定会有更为深刻的原因,也有许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惜楼主对前人的成果了解的不够。因此才仅仅把天视为自然对象而已。
  接下来的问题也不少。“代表帝王权力的反生态观”是什么意思?我确实不懂,相信大家也不懂,还是让楼主说明白吧。而在分别讲儒道天人合一的时候,也让人不明白,儒家是要建立“和睦相处的人伦生态环境”,我的理解,楼主要说的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吧,这和楼主所说的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好像还不好分别。尤其是楼主认为道家的天人合一说的就是“人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真的让我哭笑不得,老子这么说了吗?庄子的本意是如此吗?真的如此,庄子只是一个生态老农而已。
  楼主关于帝王反生态的言论,论据真的不够。
  好了,我开始正面回应。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天的理解绝非仅仅就指的是自然而已。冯友兰先生曾提出,古代天的涵义至少有五种。自然之天只是其中之一。古代的天人合一观因此也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特色。
  在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孟子的尽性知天,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以及易传的天人观为代表。天被视为人的价值之源头和人实现超越的根据。在宋代,天则被理性化为天理,成为人德性的根据。天人合一也被具体化为理一分殊的基本架构。当然这也只是泛泛而谈吧。
  道家的天人合一更重视对人本性理解的自然化,重在说明人在法天之下的自由和逍遥一面。(这也是浅浅而谈)。没办法,谁让这个题目这么大呢。当然,在老子和庄子那里,天人合一还是不一样的。于老子,天是人好效法的对象。天是“大”的。而在庄子那里,更强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于庄子,人才是中心。
  最后,还是劝楼主多看看别人的论述。仅仅把天人合一理解为生态的概念,在发表文章的角度上看很有新意,但却很难揭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 09: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开头便说: “天人合一”的观点,一般认为是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基本思想之一, 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生存与繁衍的需要,使中华民族特别注重“天”与人的关系。先民身处天地之间,祈望着风调雨顺,物产丰盛,于是萌生“天”与人亲合的意愿。

其实,原始社会时期的先民心中只有原始思维,还未发展到理性的层次,对于,心中并没有”天“、”天神“等普遍、一般化的本体概念。这些概念的出现已经是人类思想的一个进步,因为它们并不是从人类一开始便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 09: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只是说了一个天人合一渊源,而具体到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怎么产生的,楼主却没有说明白。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说明白的,尽管其中有后人推测的成份。
  首先需要说明,天人合一思想形成的前提是人对天理解的理性化,而非神性化。如果天也像上帝那样不可理解,天人合一思想是无法孕育的。
  天人合一思想孕育在中国独特的人文环境里。在中国先民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进程中,其中有几件“大事情”值得关注。其一是,商周之际的巫主要职能演变为祭祀,却不再从事古巫的活动,而且其活动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巫史的其地位则在不断的下降。与此相对的,则是人理性思想的逐渐壮大。其二,传统的卜筮,筮逐渐在取代卜(龟甲不易得),而卜筮经验则逐渐被整理为《易》。《易》的突出特点是强调数,因此《易》很容易被系统化和哲理化、逻辑化。其三,周代的祭祀活动越来越具有理性化和人文化的色彩,在由自然宗教向伦理宗教转变。以上三点可见,在中国,原始宗教较早的淡出了人类舞台的中心。与此同时,中国古人对天的理解也在经历着重大的变化:商人认为天是高高在上,喜怒无常,其赏罚举动也无规律可言,其意志更是人所无法推测的;而周人则赋予了天以道德属性,进而认为天命无常,认为天的赏罚与人的活动有直接的联系,陈来教授谓之“天民合一论”。由此,人应该尽人力来获得天命,实现天人的贯通。
另外,中国古人对天的理解在商周之际就有秩序化和自然化的倾向,比如老子就把天和道(规律)相提并论,强调人要法天道,与天为一。至此,先人对天的理解已经很大程度上被理性化了。天人合一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考辩该词汇的出现固然重要,但这个词汇没有出现,并不代表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没有出现。恰相反,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要比董仲舒和张载的时代要早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 22: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请天人兄指正,也请大家批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 22: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醉乡常客于2007-11-01 13:50发表的 :
喝酒误事啊。才发现这次调整版块,版规弄丢了。


自请处分吧,哈哈.

或者请我喝酒一次也可以,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 23: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xinghuit于2007-11-03 22:25发表的 :
有请天人兄指正,也请大家批判。

呵呵,看到这个帖子好多天了,没敢说话,怕引起争论。指正云云,愧不敢当。

我只说一句吧。我虽然起了这么个id,但是我不是“天人合一教”的信徒。我是“理性清明”者(自封的,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00: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hufucopy于2007-11-03 22:27发表的 :
自请处分吧,哈哈.
.......

已经自罚五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09: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合一的概念应该是这样的:人身是一个小天地,对应着宇宙的大天地。宇宙星体的运行同时也影响着人体的小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09: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医和气功的角度去体验、理解天人合一,可能会有新收获,只咬文嚼字是难得其精髓的,中华文化几千年,博大精深,如果不用东方人的思维,只一味去分析,是不得要领的。

另外,我觉得楼主的说法,尽管有错误之处,但有些提法很有新意,带有原创的苗头在里面,不能太简单地全盘否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09: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可以是也应该是“哲人”“贤人”以及“文化保镖”们弄文化与权力之潮而举起的一号彩旗,看上去是游戏性的逞能,实际是臣服小民而标榜“大人”的招牌。“天人合一”,唬人骗人之谓也。巴赫金说词语是思想和形象的硬化,可见“天”也可以有更丰富的更活络的表述,如“历史”、“人民”、“正义”、“规律”、“国情”等等。这是深陷博大精深的弇陋者不能知晓的,也是善假博大精深的阴暗者不能明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10: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何言哉。

合一就合一吧,还分天人?可见我们都未合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15: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wumweicao于2007-11-04 09:02发表的 :
天人合一的概念应该是这样的:人身是一个小天地,对应着宇宙的大天地。宇宙星体的运行同时也影响着人体的小天地。
    让人想起董仲舒的人副天数:唯人獨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節,偶天之數也。形體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聰明,日月之象也。體有空竅理脈,川谷之象也。心有哀樂喜怒,神氣之類也。觀人之體一何高物之甚而類於天也,物旁折取天之隂陽以生活耳。而人乃爛然有其文理。是故凡物之形莫不伏從旁折天地而行,人猶題直立端尚正正當之。是故所取天地少者旁折之,所取天地多者正當之,此見人之絶於物而參天地。
  您看是不是有点机械。把人比喻做小宇宙还可以,若当真了,就有些许问题。
  “天何言哉。合一就合一吧,还分天人?可见我们都未合一”
  合一不是把不同的东西搅成一锅粥,“和而不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谓对立统一,没有对立,那来的统一,那来的合一?合一也可以指天人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和谐,相互作用的关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15: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老师大大阿哥是这样认识“天人合一”里的“天”的:
http://dsasc.blog.sohu.com/35244012.html

“天人合一”之我见(序)
          -----学习《黄帝内经》的一点体会
           2006年8月21日 于加拿大多伦多
  
    中医的精髓之一是“天人合一”,我们也一直在讲“天人合一”,可究竟什么是“天”?古人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天”?这个“天”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不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又怎么能真正理解古人的思想并进一步悟出古人留给我们书后面的巨大精华和宝贵的财富呢?又怎么来运用“天人合一”的道理来更好地治病和养生呢?
   《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运六气”里的各种解释都是配六十甲子的,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在《易·系辞传》里有:“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在《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中有:“鬼臾区曰:臣稽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这里的七曜就是讲的七颗星:日(太阳)、月(太阴)+“金、木、水、火、土五星”。

   在《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中有:“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帝曰:夫子之言岁候,其不及太过而上应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灾眚变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动,其亦为之变乎?”。

   经研究和反复思考,我个人认为,古人当时所研究的“天”的概念是:“[日、地、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在这个系统里,古人进行了很多的探索。

   我的理由如下:

  地球: 围太阳公转一周要365天=一年
  月球: 绕地球一周相当于30天
  金星: 围太阳公转一周224.7天,即8圈/5年
  木星: 围太阳公转一周要11.86年,相当12年
  水星: 围太阳公转一周88天,即4圈/年
  火星: 围太阳公转一周687天,相当于两年
  土星: 围太阳公转一周29.5年,相当于30年

   求1、5、12、2和30的最小公倍数,则为60。

   也就是说,每过六十年,几乎(基本上)这些星球又回归原位。

   此外,从上述《黄帝内经》的经文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古人早已知道“金、木、水、火、土五星”对五运六气的影响,并已有相当的研究。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得出如下的结论:

  1)古人当时对“天”的概念是在“[日、地、月]+金、木、水、火、土五星”这个系统里;
  2)如果我们对“天”的概念要扩大到整个太阳系乃至于太阳系以外(如银河系等)显然不能再套用六十甲子的概念了;反之,若我们研究的“天”的概念缩小了,也无需六十甲子的概念了。
  3)我们伟大的先哲们早在上古乃至于太古时代就已知道金、木、水、火、土五星及地球是围着太阳在转的。也就是说,他们早就确立了“日心说”。

注:有香港学者提出六十甲子来自于“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我认为是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1:04 , Processed in 0.7258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