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白草折

[【其它原创】] 北京与北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8 18: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也看到了!!
这样的讨论比较好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9 18: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热闹,几天没在这聊天,心痒手痒。。
我印象的“北京”最早得名是在北宋。
北宋共有四京。以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为东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为西京,以宋州(今河南商丘)为南京,以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为北京。
当然这仅仅是“北京”一名来源而已,最早的北京故址距离今天北京很远。
你问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那是水浒传看多的原因,
《水浒传》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青面兽杨志杀人后刺配所在,当时大名府(北京)在河北省,也不过一个边关重镇而已,而今天的北京在当时或许就像19世纪以前上海,一个小村落而已。如果要谈及以前的繁华,要推至两周时期的燕国了(今天的房山区),今天还有大面积燕国遗址,因此北京别称是燕京,北大校园叫燕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20: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文来凑热闹了。
北宋有四京,我有一点想起来了。上面一文已经说了。
好像赶流行,三家比赛。

辽也有五京:上京、中京、东京、南京、西京。南京即是今日的北京。
金也有五京,金的北京跑到更北的蒙古去了,中都才在今天的北京,另有南京、东京、西京。

若不以全国性的首都论,发现北平的来源是右北平郡,也非常古老,有说战国燕置右北平郡,秦沿袭,有说汉置,待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0 00: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2楼白草折于2007-09-19 20:44发表的 :
一文来凑热闹了。
北宋有四京,我有一点想起来了。上面一文已经说了。
好像赶流行,三家比赛。

辽也有五京:上京、中京、东京、南京、西京。南京即是今日的北京。
.......

呵呵,我也来给多句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0 00: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hong于2007-09-18 14:22发表的 :
呵呵~~~~~~~~好,不错的讨论,受益不少。
不过,偶坚持自己的意见,最主要的证据就是“北京人”——
早在X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
至今还有“头盖骨之谜”。。。

hong姐又在开玩笑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0 08: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车车引得资料,想起了萧峰,呵呵!他不是官拜辽国南院大王吗?後来好像便去「南京」了!不过,记得不是很清楚了。。。。

我想泓兄应该是开玩笑了的,哈哈!仔细看她的帖子,好像也把白草兄的id名打成「百草」了,这让我想起了那个冷笑话,神农尝百草。。。。脸都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0 10: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脸都绿了。。。。 偶脸都绿了。。。。
偶的脸哦,不红?呵呵~~~~~~大家真是玩呢呀。。。。
偶只能说一点:看看偶提供的那书书是正路——当然是关心北京与北平哪个更早(哇哈哈,是北京与北平这两个名称哪个更早,还是现在偶住的北京这个地方的名称中“北京”早还是“北平”早——这可是两个问题哦)——我就是想知道你们到底在讨论啥子嘛。。。。定下来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0 10: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必也正名乎

泓兄有学问呢,有些诗篇还真是写作“百草”,
可不是y兄玩笑所说的“神农尝百草……脸都绿了”之百草”。一次巴斯光年兄戏称“白雪歌”,先以为他认错人了,赶忙声称没用过这个ID,巴兄再补充,才发现自己迟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0 10: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没错,偶就分不清楚梨花与白海棠55555555555

不过,偶知道啥是“京师”——

《春秋公羊传》桓公九年
  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其辞成矣,则其称纪季姜何?自我言,纪父母之于子。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0 11: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看看历史上“北京”啥时候有(先说明啊,《十三经》等等别找了,偶查过了,以下全是“正史”里面记载滴,具体在今天的哪儿,可别问我啊)——

晋书 卷九十二 文苑传

元康初,松滋令吴郡蔡洪字叔开,有才名,作《孤奋论》,与《释时》意同,读之者莫不叹息焉。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

卷一百三十 赫连勃勃 载记
群臣劝都长安,勃勃曰:“朕岂不知长安累帝旧都,有山河四塞之固!但荆、吴僻远,势不能为人之患。东魏与我同壤境,去北京裁数百余里,若都长安,北京恐有不守之忧。朕在统万,彼终不敢济河,诸卿适未见此耳!”其下咸曰:“非所及也。”乃于长安置南台,以璝领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事。


宋书 文帝本纪
(元嘉)二十六年春正月辛巳,车驾亲祠南郊。二月己亥,车驾陆道幸丹徒,谒京陵。三月丁巳,诏曰:“朕违北京,二十余载,虽云密迩,瞻涂莫从。今因四表无尘,时和岁稔,复获拜奉旧茔,展罔极之思,飨宴故老,申追远之怀。固以义兼于桑梓,情加于过沛...

魏书 肃宗纪
冬十月庚寅,以幽、冀、沧、瀛四州大饥,遣尚书长孙稚,兼尚书邓羡、元纂等巡抚百姓,开仓赈恤。丁酉,勿吉国贡楛矢。戊戌,以光州饥弊,遣使赈恤。乙卯,诏曰:“北京根旧,帝业所基,南迁二纪,犹有留住。怀本乐故,未能自遣,若未迁者,悉可听其仍停,安堵永业。

以上全是唐代以前滴,唐宋以后多了去啦,上面大家不是提到各种“五京”吗?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听的,还有啥子“四时捺钵”等等,以下只举个唐代“北京三杰”!


旧唐书 卷一百九十九 富嘉谟传

富嘉谟,雍州武功人也。举进士。
嘉谟与少微在晋阳,魏郡谷倚为太原主簿,皆以文词著名,时人谓之“北京三杰”。倚后流寓客死,文章遗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0 11: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想,应该是讨论「北京这个地方的名称中“北京”早还是“北平”早」。翻看了侯仁之先生「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一书,从此地始建城开始,到成为北方的军事重镇,向全国政治中心过渡。。。当然,建城所在不固定在一处,便不多说了。对这问题一无所知,原不该插嘴的,只是灌个水而已。偶连泓兄引得诸多史文中,「北京」何指都不清楚哩!脸绿之说,乃本人自己想得冷笑话,不是看了帖子脸都绿了,呵呵!最近讲话都会引人误会,得检讨一下!

依泓兄指点,去找了「析津志辑佚」一书,不过,只翻了一下,没细究。惭愧。什么都要搞得一清二楚,实在不容易啊!在这个问题上,只好当个观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0 11: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城所在不固定在一处,便不多说了——关键!!!所以偶有“北京人”之叹噻!
Y兄啊,玩的嘛,别当学问作啊!那就不好玩了。。。。
我曾经在数典发过几本北京相关书,其实偶啥也不知道,别将偶当大虾偶仅仅是将大葱——插在鼻子里装大象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0 11: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0楼yngwie于2007-09-20 11:41发表的 :
呵呵,我想,应该是讨论「北京这个地方的名称中“北京”早还是“北平”早」。翻看了侯仁之先生「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一书,从此地始建城开始,到成为北方的军事重镇,向全国政治中心过渡。。。当然,建城所在不固定在一处,便不多说了。对这问题一无所知,原不该插嘴的,只是灌个水而已。偶连泓兄引得诸多史文中,「北京」何指都不清楚哩!脸绿之说,乃本人自己想得冷笑话,不是看了帖子脸都绿了,呵呵!最近讲话都会引人误会,得检讨一下!

依泓兄指点,去找了「析津志辑佚」一书,不过,只翻了一下,没细究。惭愧。什么都要搞得一清二楚,实在不容易啊!在这个问题上,只好当个观众了!

其实,再深入考证一下,东京(TOKYO)也应该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3 12: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0楼yngwie于2007-09-20 11:41发表的 :
呵呵,我想,应该是讨论「北京这个地方的名称中“北京”早还是“北平”早」。翻看了侯仁之先生「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一书,从此地始建城开始,到成为北方的军事重镇,向全国政治中心过渡。。。当然,建城所在不固定在一处,便不多说了。对这问题一无所知,原不该插嘴的,只是灌个水而已。偶连泓兄引得诸多史文中,「北京」何指都不清楚哩!脸绿之说,乃本人自己想得冷笑话,不是看了帖子脸都绿了,呵呵!最近讲话都会引人误会,得检讨一下!

依泓兄指点,去找了「析津志辑佚」一书,不过,只翻了一下,没细究。惭愧。什么都要搞得一清二楚,实在不容易啊!在这个问题上,只好当个观众了!
yngwie兄高见,偶当初说“北平”比“北京”用名早指的是二者同指一地的早晚,关注的是异名同指的历时沿革,而一文兄所说的北宋之“北京”涉及到一名在历史上的多指现象,这的确属于两个不同问题:一种思路侧重于一个地方历史上的不同称名,一种思路侧重于一个名称历史上所指的不同地方。当然,有时二者是存在联系的,如白草兄谈到的“北平”名称的源头为“右北平郡”(可能更直接的来源是西晋的北平郡)尽管右北平的具体治所在历史上不断变化,但明代取“北平”之名同样反映了古代中原王朝“平定北方、镇守北关”的理念,这不是一种偶然重名的现象。一文兄谈到“当时大名府(北京)在河北省,也不过一个边关重镇而已”,偶查了下:“宋朝时期作为陪都,史称“北京大名府”,更是名扬天下。其城池建制规模宏大,不逊于当时的汴京开封。”《尔雅》:“绝高为京。”《春秋公羊传》;“京者何?大也。”宋大名府不只是个边关重镇,在北宋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3 13: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3楼slough98于2007-09-23 12:16发表的 :

但明代取“北平”之名同样反映了古代中原王朝“平定北方、镇守北关”的理念,这不是一种偶然重名的现象。
这是个事实,感同身受过。
北伐之后,改称“北平”。这在近代一次命名中,还可以看出,其中的不当之处,所涉及的南北之争。我小时,求知、好问,即听人说过,或许还看过写的文章,说:“他们”__孙、蒋,南边人(也非有文化之人),平定(我们)北方?说者当然是北人,言下不以为然,心理也很不痛快。
或许因为拥护“民国”这个体制,也就接受了“北平”的说法,代表和“北京”(四九年后的京师),不同的立场。这一代人,今均已凋零、作古。
新一代人早就自动改口称“北京”。“北平”最后一处余晖,悄然地淡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4 12: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方面肯定有专著,北京历代都叫什么名称,应该都查得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6 22: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阵子在福州路淘了本老的三联书店的旧书,叫《北京乎》,上下册,有很多老北京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9 12: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乎》?
偶给你们看一本《北平考》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23: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hong :白草兄,洪武31年就叫北平哦~~~~~~~呵呵~~~


hong姊,下面引的都是正史,北平出现在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八月。

《明史.地理志》:“顺天府元大都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八月改为北平府。十月属山东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三年四月建燕王府。永乐元年正月升为北京,改府为顺天府。”

《明史.本纪第二(太祖 二) 》:“洪武元年……八月己巳,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庚午,徐达入元都,…… 改大都路曰北平府。征元故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0 08: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是洪武年间叫北平的一共31年,不是洪武爷的第三十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4 02:22 , Processed in 0.27214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