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4531|回复: 97

[【读书进行时】]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9 21: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21: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尤其是想要阅读书的人。说得更具体一点,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这里所谓“阅读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就和过去历史上每一个深有教养、智慧的人别无二致。

1、主动的阅读
  阅读有主动、被动之对比,我们的目标就是:第一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阅读的艺术在于尽可能掌握住每一种讯息的技巧。在任何案例中,成功的沟通都发生于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刚好被读者掌握住了。作者的技巧与读者的技巧融合起来,便达到共同的终点。
  拿同样的书给不同的人阅读,一个人却读得比另一个人好,首先在于这人的阅读更主动,其次,在于他在阅读中的每一种活动都参与了更多的技巧。

2、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地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这样我们就可以粗略地为所谓的阅读艺术下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凭着你自己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从只有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体会,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
  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与为增进理解而阅读,其间的差异不能以道里计。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两种阅读的目的。
  第一种意义是我们自己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的东西时,凭我们的阅读技巧与聪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会贯通了。这样的读物能增加我们的资讯,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因为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的理解力就已经与他们完全相当了。
  第二种意义是一个人试着读某样他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就是比阅读的人高上一截。这个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能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
  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我们会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有两种状况:第一是一开始时不相等的理解程度。其次,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虽然不能说全盘了解,但总是要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21: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想要增进阅读的技巧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阅读层次的不同。一共有四种层次的阅读,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
  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skimming systematically)的一门艺术。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也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这样的阅读,如比较阅读(comparative reading)。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21: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在儿童具备纯熟的阅读能力之前,至少会经历大约四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被称为“阅读准备阶段”(reading readiness)。专家指出,这一阶段从出生开始,直到六七岁为止。阅读准备阶段包括了几种不同的学习阅读的准备工作。身体方面的准备,包括良好的视力与听力。智力方面的准备是要有起码的认知能力,以便孩子能吸收与记住一个字,与组成这个字的字母。语言上的准备包括口齿清晰,能说出一些正确的句子。个人的准备,则包括能与其他孩童一起学习的能力,保持注意力,服从等等。
  在第二个阶段,孩子会学习读一些简单的读物。这个阶段要结束时,小学生应该就能自己阅读简单的书,而且很喜欢阅读了。
第三个阶段的特征是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所用的方法是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揭发”不熟悉的字眼。除此之外,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学会不同目标与不同领域的阅读法,像科学、社会学、语言艺术等等。他们学习到除了在学校之外,阅读还是一项可以自己来做的事——他们可以因为好玩、满足好奇心,或只是要“扩大视野”而阅读。
  第四个阶段的特征是精练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学生开始能消化他的阅读经验——从一本书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个主题上,对不同的作者所提出来的观点作比较。这是阅读的成熟阶段,应该是一个青少年就该达到的境界,也是终其一生都该持续下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21: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人阅读的层次。检视阅读一共有两种。本来这是一体两面的事,有经验的阅读者已经学会同时运用两种步骤。不过此刻,我们还是将二者完全区分开来。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什么时候会用到检视阅读呢?有两种相当常见的情况。
  第一,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这本书。你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否值得做分析阅读。但你觉得,或只要你能挖掘出来,书中的资讯及观点就起码会对你有用处。
  其次,让我们假设——常会有这样的状况——你想要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时间却很有限。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做的就是“略读”(skim)整本书,或是有人说成是粗读(pre-read)一样。
  略读的习惯应该用不着花太多时间。下面是要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l)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概念了。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完成这四个步骤,你对一本书已经有足够的资讯,让你判断是想要更仔细地读这本书,还是根本不想读下去了。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一本难读的书抱着高度的期望,以为它能启发我们,结果却只是在徒劳无益地挣扎而已。有一个很重要又有帮助的阅读规则: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可能会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至少将这本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才行。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之后的了解——就算只有50%或更少——能帮助你在后来重读第一次略过的部分时,增进理解。就算你不重读,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也比什么都不了解来得要好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21: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主动阅读是比较好的阅读,是需要努力,而非毫不费力的阅读。主动阅读的核心就是: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只要是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阅读的艺术就是要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l)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如果你有读书时提出问题的习惯,那就要比没有这种习惯更能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俗话说:“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也鼓励你“写出言外之意”。不这么做,就难以达到最有效的阅读的境界。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去写下来。
  为什么对阅读来说,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其次,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做笔记有各式各样,多彩多姿的方法。以下是几个可以采用的方法:
  (l)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0 11: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0 20: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真不错,也是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电子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08: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6楼的朋友说的没错,“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 这不仅对于读书,学习也是如此。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但是,读书方法又有些特殊。不同的人对于同一本书,会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同一个人对不同的书,也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这正是《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要阐述的。

当我到书店买书或到图书馆借书时,首先要用到检视阅读的方法。先看书名,书名能吸引我的,我才会把它从书架上抽出来翻看。然后,快速翻看前几页,特别是目录页,了解该书介绍的主题。如果是我感兴趣的主题,我会继续随机地翻看中间的一些篇章,从而决定是否买下或者借阅此书。
读书时,也会因书而异。一些轻松不怎么费脑子的书,我也会以较快的速度来阅读,因为这些书只需要了解大概的意思就够了,而不必去深究每一段话,甚至每一个字句的意思。

如果需要仔细研究某一本书时,首先仍然应该检视阅读,了解书的主题和结构,记住难点和重点。然后分析阅读

如果要深入研究某一个问题,比如学生学习一门课或者老师要备课,此时就需要找来相关的几本书,分析比较相关的内容和主题。这就是阅读的第四种层次主题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3 10: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4: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及其规则: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 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 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 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 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 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 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作者在这一篇用七章的篇幅介绍了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的方法。在此,我只是简单地将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及其规则罗列出来。我在阅读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即第十、十一章)时,脑子里始终在思考BBS的看帖和回帖的礼貌规则。虽然读书的过程与看帖、回帖的行为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我相信认真学习这两章,将会增进论坛朋友们之间的交流,减少误会,减少无谓的争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4: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在一般的交谈中,必须双方都很有礼貌才能进行得很好。我们所想的礼貌却并不是一般社交礼仪上的礼貌。真正重要的是遵守思维的礼节。如果没有这样的礼节,谈话会变成争吵,而不是有益的沟通。
  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

受教是一种美德
  受教不能与卑躬屈膝混为一谈。一个人如果被动又顺从,可能就会被误解为他是受教的人。相反的,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训练,却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修辞的作用
  站在叙述者或作者的角度来看,修辞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说服对方。因为这也是最终的目标,所有其他的沟通行为也必须做到这个程度才行。相对的,在读者或听者的立场,修辞的技巧是知道当别人想要说服我们时,我们该如何反应。

暂缓评论的重要性
  第九个规则: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上述三种意见代表了所有的评论立场。以为所谓评论就是要不同意对方的说法,这是非常普遍的误解。毫无理解便同意只是愚蠢,还不清楚便不同意也是无礼。
  每位作者都有被瞎批评的痛苦经验。这些批评者会认为自己不需要阅读,只需要评论就可以了。对于这样的批评,根本不知从何答起。你惟一能做的是有礼貌地请他们重述你的论点,再说明他们对你的非难之处。如果他们做不到,或是不能用他们自己的话重述你的观点,你就知道他们其实并不了解你在说什么。这时你不理会他们的批评是绝对有道理的。他们的意见无关紧要,因为那些只是毫无理解的批评而已。只有当你发现某个人像你自己一般真的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时候,你才需要为他的同意而欢喜,或者为他的反对而苦恼。

避免争强好辩的重要性
  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如果你知道或怀疑自己是错的,就没有必要去赢得那场争辩。
  大多数人会以赢得辩论为目标,却没想到要学习的是真理。把谈话当作是战争的人,要赢得战争就得为反对而反对,不论自己对错,都要反对成功。如果他了解到,在与作者对话中,真正的好处是他能从中学到什么;如果他知道所谓的赢只在于增进知识,而不是将对方打败,他就会明白争强好辩是毫无益处的。

化解争议
  理性是人类表达同意的力量泉源。人类的兽性与理性中不完美的部分,则是造成许多不同意的原因。不过在人是理性的程度之内,这些理解上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从误解而产生的不同意见只是外表的,是可以更正的。
  我们认为知识是可以沟通传达的,争议可以在学习中获得解决。除非双方相信透过相关证据的公开,彼此可以借由理性来达成一种理解,进而解决原始的争议议题,否则争议只是毫无意义的事。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本章摘要
  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
  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规则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求读者要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这样这个议题才不只是被说出来,而且会解释清楚。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4: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作者与读者争辩并希望读者也能提出辩驳时,一个好的读者一定要熟悉辩论的原则。在辩论时他要有礼貌又有智慧。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当你透过对一本书的诠释理解,与作者达成了共识之后,才可以决定同意他的论点,或是不同意他的立场。

偏见与公正
  现在我们来谈谈你读懂了一本书,但是却不同意作者的状况。要作到理想化的辩论就必须满足以下三种条件:
  第一点,因为人有理性的一面,又有动物的一面,所以在争辩时就要注意你会带进去的情绪,或是在当场引发的脾气。
  第二点,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一场好的辩论是不会为假设而争吵的。譬如作者明白地请你接受某个前提假设,你就不该因为也可以接受相反的前提假设就不听他的请求。
  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派别之争几乎难以避免地会造成一些盲点,要化解这些盲点,应尽力尝试不偏不倚。当然,争论而不想有派别之分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在争论时应该多一点理性的光,少一点激情的热,每个参与辩论的人至少都该从对方的立场来着想。如果你不能用同理心来阅读一本书,你的反对意见会更像是争吵,而不是文明的意见交流。
  在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他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说明:
  (1)你的知识不足(uninformed)。
  (2)你的知识有错误(misinformed)。
  (3)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读者不能任意使用这些评论,除非他确定能证明这位作者是知识不足、知识有误或不合逻辑。一本书不可能所有的内容都是知识不足或知识有误。一本书也不可能全部都不合逻辑。而要作这样评论的读者,除了要能精确地指认作者的问题之外,还要能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论点才行。他要为自己所说的话提出理由来。


  作者和读者的交流是“单工”的,读者从作者的作品中获得信息,大多数情况下,作者却无法获得读者的反馈。论坛中网友们在帖子中的交流却是“双工”的,至少是“半双工”的。因此,为了园地的和谐,为了网友之间更好的交流,在看帖和回帖时,更应该注意以上两章提及的规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15: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chihowang于2007-04-23 10:54发表的 :
http://www.cyberspacei.com/great ... ad/h2r_contents.htm
(英文的内容)

谢谢提供信息!

怎么不能评分了:“评分超时,你不能对此帖进行评分!”以前好象是任意时间的帖子都能评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 23: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获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4 16: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下来慢慢品!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ywin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5-8 01: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还有另一著作‘如何听,如何说’,应该也是好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0 19: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提供书下载,谢谢.另外希望楼主继续降每章节的读书笔记发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1 09: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chagny于2007-05-10 19:05发表的 :
希望提供书下载,谢谢.另外希望楼主继续降每章节的读书笔记发出来

此书的最后两章还未读完,届时我会将我认为值得推荐的章节介绍给大家的。

第三篇主要介绍的是不同种类的书籍的阅读方法,我不准备做摘抄。

若需要此书的电子版,可以在短信中告诉我你的邮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2 09: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是很重要的,
但是方法更重要,
这样我们才能够事半功倍,
这确实是一本好书,
值得好好学习,细细品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8 05:27 , Processed in 0.49628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