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4-30 23: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不经意看到了这个帖子,讲的还都是我专业范围内的东西,有的还是我的研究方向,不得不插几句嘴啦!
最有意思的就是朱异对梁武帝的解释:"天子万福".平上去入,全部具备了 我学音韵学的时候听的是这样一个版本:梁武帝问周舍什么是四声,周舍也是拍马屁,说“天子圣哲”就是四声。这个故事出自《南史•沈约传》:“约撰《四声谱》,自谓入神之作。武帝雅不好焉。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然帝竟不遵用约也。”在网上搜了一下,“天子万福”的例子好像是出自《文镜秘府•天卷•四声论》:“梁王萧衍不知四声,尝从容谓中领军朱异曰:‘何者名为四声?’异答云:‘天子万福,即是四声。’衍谓异:‘天子寿考岂不是四声也?’异曲同工,谁先谁后大概也说不清楚啦。
2。孝感方言:声调五种
阴平 44, 阳平 22, 上声 53, 去声 12, 入声 22 这个不知道是引用谁的资料,肯定是错了。根据赵元任等1936年的调查,50年代方言普查以及相关专家(我不算专家拉,算个初学者)近年来的调查,孝感地区,除了汉川是四个调外,其他的县市均为六个调,平、去声均分阴阳,再加上声、入声一共六个调。鄂东、鄂东北地区方言(江淮官话黄孝片)的声调大概都是这样的格局。当然这一区方言的归属是有争议的,我自己也有不同的看法,不再赘言。
关于楚语,必须搞清楚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古楚语,可能有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苗瑶、侗台等语的底层,这方面我的太师父有专文详述;另一个是赵元任等学者所称的“楚语”,特指鄂东地区的方言。我的看法是二者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取得名字相近罢了。宋兄亦为湖北人,希望今后能多多交流:)
最后再谈谈入声。其实我们所说的入声往往有两指:一类是入声韵,指有塞音韵尾-p,-t.-k等的那一类韵母,一类是入声调,它来源于中古入声调,在现代方言中独立成一个调位。在有些方言中入声韵和入声调是重合的,比如粤语;但是在更多的方言中,可能有入声调,而无入声韵,也就是说有入声这样一个调类,但是并没有相应的塞音韵尾。一般认为这些没有塞音韵尾的入声调都是由有塞音尾的入声发展而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