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sdwpj

[【文史类】] 《论语》可以乱讲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4 00: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成熟的人以标新立异作为吸引眼球的手段

不成熟的文化则以追捧标新立异为乐

有了不男不女的超女和我型我秀,自然就有了乱七八糟的人文现象。或者说,超女、我型我秀、乱弹都是同一内在指导思想的不同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11: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原则上虽然不评分, 但是反映当前社会文化事件的主题贴应该得到鼓励. 谈到论语, 且不论文化名人还是文化人名. 如果大家能就转贴中具体文化的论述展开讨论, 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11: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的主流解读是与当时社会的状态息息相关的。
于丹的解读如此“火爆”只是以为它的“无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sdwpj2007-01-20 11:26发表的“”:
于丹的名曰“心灵之道”的这一章比上一章更为混乱,主要是逻辑上的混乱。如果于丹4岁就开始学逻辑,就不至于这么混乱了,可见西学有西学的长处。?
.......
恩恩~基本同意 今晚才翻的书,发现她说话没什么逻辑,经常讲着讲着就是故事对故事了,不知道她想表达个什么主旨,或者直接偏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23: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丹可以取个更时氅的书名--------水煮论语!

《论语》可以乱讲吗?乱讲了又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23: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稷下之学后,中国的学朮一直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套路。于丹趟水,是恶搞自已!当教书匠挺不错的,为何这般不甘寂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4 03: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然又搜到这个帖子,很久以前看过,今天又看,还是觉得批评满可以换一种更有建设性的方式的。

又看到楼上有版主说到“具体”的讨论,觉得以前在读书中文发的关于这个帖子的一些评论可以改改拿过来,再增加些东西,毕竟这边还没有讨论得多具体呢。而那些字在那边并没有多么具体的回响,在这儿倒可以试着“求其友声”。

这个评论到现在还是我看到的评得最细的一个,但其所采取的方式跟那些空泛的斥责一样地让我别扭。前面驳斥于丹对于论语的解释的有些部分我在网上看于丹书的时候也注意到了,比如“民无信不立”,确实属于曲解,但他挑的很多其它的地方则未必能如此绝对下判断,总体思想方面的批判似乎也没有必要。另外,他连于丹用句易经里的话都要刁难说不是论语里的,其严格程度“令人发指”,相信自古至今没几个经学家过得了他这关的,而我们也正好看看他的盾有多么结实。

从具体解释看,一方面,这毕竟是由讲课记录改的通俗解说,有些语体解释和原文有些不太对应的,似乎不该过分挑剔(虽然出书时候可以改,但不多改动也可理解),比如非说她解释“事君数”的时候用的“有事没事”是解释“事”,就实在太尖刻了些,而“跟在”(日常口语中的)和他说的“服事”我倒不觉得差得很多。另一方面,他的一些意见我不知道是否有根据,而即使有根据,也并非定论,对于丹未必能构成攻击。比如“言寡尤”他认为“尤”是“过错”的意思,那么朱子集注引程子曰“尤,罪自外至者也”他也一块批了。“女为君子儒”那句说“利”是于丹的私货,而集注引谢氏也说“君子小人之分,义与利之间而已……”,可见这私货也有供货商的。“周而不比”句,他的解释似乎不见得好,而于说也是从集注来的。我只有集注纸本在手边,略举几个,其他注疏不在家里电脑上,引不了。好在集注虽然也有错,却不太会有人说朱子“乱讲论语”,如毛西河等人骂了半天,集注还不失为一个好的本子。

当然,在这里引集注,并不是为的说于丹的书就有它那样的价值(我也不是要说于丹在学习、讲说论语时在多大程度上和集注有关系),而主要是要说该文作者所谓的“正解”未必有根有据,而于丹的“曲解”则未必是向壁虚造;再进一层,则是即使“正解”真的都在该文作者这边,该文的作者未能找出于丹说法的源头(就比如说朱子程子。我也相信我举的这几个里就有能够追溯到更早的注疏的)来作系统的批判,则说于丹“乱说”至少是不合适的,他的“正解”也需要更多的辩护才能站得住脚。

而如果他的辩驳也有问题,如何能摆出一副得了“正解”的样子来“批评”人呢?至多五十步批评百步罢了。

人家于丹是摆明了“六经注我”的,所以采取了“冥想”而不是搬书的解经方式,也不注重文句解说而标榜“心得”。这种做法自然是容易出问题也出了问题,容易被批评也可以批评的,但是批评者需要首先有足够稳固的立场。如作者的批评,打着“正解”的旗号——或许我们可以进一步说他主张“我注六经”?——却缺少对于“正解”的论证,几乎以“我认为”三个字打遍天下,那么我就看不出他的“批评”究竟有多少客观的价值(他的反驳当然有说得对的地方),与于丹的天马行空(或者“乱讲”)又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了。

于丹的解说是有缺憾的,我也希望她能够做得更扎实一些,或者有更扎实的人来做更进一步的事。但是即使现在这个样子,我也不觉得这么多唾沫星子横飞的评论以及那么多人的跟风起哄就真的多么对、多么代表了真理和正确的解释方式,并且能够对社会、学术、风气产生多么好的影响。如果那么多人都反对的话,我希望至少先有一个心平气和而又有理有据有节的反对意见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4 09: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心武、易中天、于丹是否正确理解、讲解了《红楼梦》、三国、《论语》和《庄子》,我觉得这并不重要。
看过这些书的老百姓是非常少的,大家通过这些人的讲解开始对这些书产生兴趣,开始读这些书,这才是最重要的。
专家、学者们不应该只专注于研究和著书立说,也应该将自己的心得通过更有效的媒体传播给大众。自己不去传道授业解惑,而一味地批评他人的工作,至少是不够厚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4 18: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7楼hpudqx2007-03-14 09:00发表的“”:
专家、学者们不应该只专注于研究和著书立说,也应该将自己的心得通过更有效的媒体传播给大众。自己不去传道授业解惑,而一味地批评他人的工作,至少是不够厚道的。

如果仅就论语庄子来说的话,市面上好的注本、译本不少了,而专家学者们能做的其实大半仅限于此。

术业有专攻,他们又大多身在象牙塔,要像于丹那样谈“心得”,恐怕是失于“迂远而阔于事情”者多。用老套文学评论的说法,他们没有生活,用现在传媒的眼光看,可能就是不符合大众口味。

而今天我们当然也不能再期待从事其它更现代更市场化的行业的人有像过去士人那个样子的古典基础。

从这个角度讲,像于丹、易中天、乃至将要讲玄奘的钱文忠,这样既是学界中人,受过比较高等的教育和古典的熏陶(我想至少可以说到这个程度),而人到中年,又参与了很多社会事务和市场运作的,确实是给大众讲古典的比较合适的一批人——尽管他们的讲法必然不能用严格的学术规范来衡量。

从于丹等人的成绩和不足当中,我们可以来总结,来检讨,来寻找更为合适的人选,但这个普及的路径,我觉得并没有太多的错误。

那么还是回到引文上来,上面说了学者们可能失于迂阔,另一方面,这次于丹事件里面站出来批评她的,似乎大部分是网民,然后就是那十个多的博士,真正研究论语或者儒家哲学的专家学者则几乎是沉默的(我在傅佩荣教授的新浪blog上看到他讲论语庄子的连载,即使我们把它理解成一种对抗式的回应,这种对抗也仅仅是隐藏的。他的讲解高过于丹这样的观点似乎仅仅是网友的意见——而那当中又掺杂了很多主观臆断)。我觉得这种沉默并没有什么不好,不管我们把它解释成研究者们对于进一步的大众化不感兴趣(已经有了很多注译的好本子,他们的本分到了),还是认为他们对于让于丹赚了钱牙根痒痒却碍于专业业余之辨不愿拉下脸,他们至少没有在非学术的谩骂当中火上浇油(我不排除有人在网上用化名骂的可能性啊,呵呵),被n多人糟蹋了的学术规范似乎在这里起了一些作用。

当然,如果有专家学者挺身而出,愿意做普及的工作,像傅佩荣教授那样,那也很好,我当然也希望中国大陆上再出几个聚众讲学的程朱陆王。但时代和人文环境真的跟过去不一样了,台湾能出傅佩荣教授这样的人,在我的理解,是有以前几十年那些老先生的讲学作为基础的,那么他做得比大陆现在的好,也就毫不奇怪(但也是个例罢了)。而大陆呢?那几十年里,我们有的只是打倒一切的革命运动,再接下去就是市场经济的浪潮,人文之不讲也久矣,怎么可能一开始就做得很好呢?而如果说科普在中国还因为过去热过一阵而有一定的地位,很多院士还能致力于这项工作,人文普及可是一点传统都说不上,要那些专家放弃出专著写论文的时间来搞普及,固然可以有金钱名誉的诱惑,也有遭冷遇甚至挨骂的风险;另一方面,鉴于中国目前并不发达的人文研究以及学术界并不良好的风气,我觉得那些最好的专家还是在象牙塔里多努把力出些像样的成果为好,不怎么样的专家呢也尽量做些实事,不要出来招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4 19: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担心论语,不担心于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4 20: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谁是谁非,从大家积极参与的热情来看,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渴望与需求可见一斑,但愿我们通过这样的争论,走近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这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也可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4 23: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东西要学会取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9 01: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然看到的关于楼主所引长文作者的介绍,新华网上的:

塞外李悦:男,文艺评论家、剧作家,素有“塞外鬼才”之称。13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出版过长篇小说《漠王》、《千金公主》。根据他的剧本拍摄的电影《婚礼上的刺客》,电视剧《大清蒙古王》、《活出个样儿》、《唐人街的故事》受到观众好评。其中《活出个样儿》荣获第二十届电视剧飞天奖及1999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论语〉可以乱讲吗——批评于丹》一文发表于天涯论坛。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7-02/08/content_5712411.htm

那儿还有照片可看哦。

虽然他获了那么厉害的奖,可我一点都没听说过,惭愧啊,呵呵。

他那些书啊电视剧本啊的作品,都是很严谨的作品,还是也用“我认为”打遍天下的呢?从名字看,这里面有民族历史剧,也有海外华人题材的作品,要不“乱讲”其实很难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9 13: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出名了,有人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ozimo1234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3-22 18: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于丹论语固有谬误,其能火起来亦有其身份背景和炒作的成分.
但其所形成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潮,还是值得肯定的!因此瑕不掩瑜.
毕竟文化的传播,须照顾到百姓的素质和社会现实,须以百姓能接受的程度为前提.
于丹论语心得的成功,可以看成是顺应了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可谓时势造英雄.另一方面,这股热潮的掀起,确也有于丹的贡献所在!
不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2 20: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故中国当代知识精英之一的王选教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过一段话:当一位真正有创造力 的科学家经常出现在电视中或见诸报端,说明他(她)的创造力已经接近尾声了。反正我是通过这个节目才知道王选教授的形象的。
    于丹等如果继续以老面目频繁出入“学术超女(男)”的行列,也当属于此列。当然我们不要抱酸葡萄心理对待她们,而要静观其言、细读其书,才能看看她们是否是真学问、真学者、真教授,方能盖棺定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ibeilo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3-23 00: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古人的意思,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的,不要勉强别人非要同意一个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unll10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3-23 13: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古人的哲学,我们又能了解多少?
  时代的不同,思想的局限性和这种时空交流时的局限性都无法言语
  也许,任何一个人来讲论语,讲古人的哲学文化,都会有不同的领悟吧,谁讲都有谁的理解方式,重要的是不要单凭自己的理解来讲,还是要多考证,多交流,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精深文化才不至于在如今这个时代被歪曲
  于丹讲了,影响怎么样我们暂且不说,但总有好的地方,至少我们的文化还有的讲,对很多国家来说,已经是很难的地宝贵财富了,作为华夏子孙,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国际社会背景下,应该多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积累了五千年的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4 10: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其实并不难读,孔子的思想是非常实用的,但谈不上深刻,也不系统,有些内容甚至可说非常肤浅。只是论语使用的是三千年前的语言,记载又过于简单(可能当孔子的学生想到要拼凑这么一本语录时,对孔子很多话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只得简单提一提),古汉语本就有多义的特点,造成一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这也不奇怪,所谓“乱讲”,只是对论语多种理解中的一种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21: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本来多半是杜撰,为什么后人就不能乱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1:39 , Processed in 1.4763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