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广陵王

[【其它】] 世界上最简单的人生哲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4 08: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阿基米德、迪欧根尼、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优秀的重视精神生命的大家们,使得希腊成为文明的摇篮。“物质都是身外之物”,我们常常这样开口,可能够抽身于世俗的真的不多。包括我自己。但就像楼主所说: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能闪放出很动人的光彩。做个有点灵魂的平庸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19: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明是打小炼成的

                 王文

美国孩子从进幼儿园大班,上小学起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坦白地说,如果以中国的标准来衡量,美国孩子在二年级以前学的文化知识少得可怜,一位数加减法做得不利索的不止一两个人,但学校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却毫不含糊。

小家伙们入学的头几周,老师会带他们去学校的每个地方熟悉环境,教他们该如何排队,领号拿中饭,如何用厕所,如何使用图书馆来借书、还书,以及乘坐校车的步骤、程序、规则,教室里每天的正常运作程序……更是使不厌其烦地再三讲解,组织学生操练。如果在我们这儿,一定会心疼:这么多时间就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了!渐渐地我明白了,正是因为这番苦心,从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中,孩子们学到了许多生活常识,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国低年级小学生与许多手工课、画图课,经常把桌子上、凳子上弄得很乱很脏,美国老师一定让他们自己清理干净,直到老师满意为止。我开始总觉得孩子们磨磨蹭蹭还干不好,不如我手脚利索地一块儿大嫂,五分钟都要不了,但我的助手告诉我:“我们从不在孩子走后帮他们收拾,他们收拾清理干净后才能离开。上手工课往往八点四十五分就歇活了,然后我们会交代他们把自己的书、书包、笔等收拾好,将自己周围的地面清理干净,凳子一定放好在桌子下面,课桌按规定放好,然后在门口排好队离开教室,这一套下来通常会九点钟才离开教室。虽然看来他们的学习的时间少了,但可以想象,每天都如此训练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不会扔一堆垃圾不管,更不会在街上乱扔垃圾吧!”

美国学校还明文规定孩子不许说脏话,如果说了下流话,那就要被直接送进校长室的。老师教育孩子要彼此地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鼓励,尤其是小学经常会开展围绕这类主题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贯穿于阅读、数学和其他任何科目的教育过程中,真正是“寓德于学”。就我所接触的美国小学生来看,很少有谁——哪怕是最自由的高中生——会恶语相向、互相辱骂、人身攻击。老师的示范榜样作用也不可低估,美国老师可以严厉地惩罚学生,但从不允许在人格和自尊心上对学生有任何伤害和侮辱。

美国老师还告诉学生:咳嗽、打哈欠、打嗝、打喷嚏乃至放屁都必须说“Excuse  me”。咳嗽、打喷嚏都必须捂住嘴,老师会告诉小学生这是为了避免细菌传染,当然也是出于礼貌。一桌孩子围着读书、做手工、画画,要用蜡笔或其他什么材料是绝对不允许的远远地伸手去够着拿的,而要很有礼貌地请附近的小伙伴递过来,一如他们的餐桌礼仪。老师总是鼓励孩子们说“Excuse  me,Sorry,Thank  you”,小学老师告诉学生:“这些是magic  words(有魔力的话),用了它们,你就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在美国书店里,关于礼貌用语和举止的书数不胜数,学生潜移默化,礼貌用语自然成了语言的一部分,所以这样的孩子在长大过程中就算不经过“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洗礼也知道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

美国的小学老师管得很严,如果没听到学生用礼貌用语就马上打断学生的话问:“你说Excuse  me了吗?”“你忘说Thank  you了。”“你伤害了你朋友,快去说Sorry,再给他一个Hug(拥抱)。”如有小家伙行色匆匆,企图从老师面前溜过,老师一定会逮住他:“Excuse  me,你不能从人的前面走过,快说Excuse  me。”任何老师看到在校园内大肆奔跑的学生都会喝止住:“只许走,不要跑!”不仅在教室里,在学校的任何地方,学生都不能大声说话,必须用inside  voice(乔生)。许多有经验的低年级老师很会训练学生,他们让孩子学会辨别各种声调的说话方式,让孩子们知道:在户外操场上可以说话声音大一些,而在室内只需inside  voice,甚至Whispe(低语),只要能让老师或同学听到你的声音就行了。老师们也是身体力行,学生声音稍大时,他们会立即制止,制止方式不仅用言语,更会随着环境使用眼神、手势等身体语言。美国教育非常注重这些,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在公共场所大声自顾自说话、大声接电话都是粗鲁、不礼貌的行为。

就拿上厕所来说吧,小学低年级老师一般都定好不同时间段,男女分队而行,将孩子们一起带去厕所。大家坐在厕所旁的过道边,一次安静地轮流入册。等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还人手一本书装模做样地阅读。有时看到小家伙拎着裤子跑出来而没有听到冲水声,老师一定让他回去“补课”。反正一天下来,去哪儿都排队。学生排队等待的时间、次数很多。我经常会觉得这种做法纯属浪费时间,效率不高,可是这些美国孩子长大成人后不用再补“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不需要补习“文明守则”,那么到底谁的时间用得更科学、更聪明呢?

孩子们吃饭更要讲究排队。如果队排得不整齐,老师不会带着孩子们去食堂。到了食堂排队时彼此交头接耳地说话又有被请到“雅座”吃饭的危险,所以只能耐心、安静地排队,拿好牛奶、果汁及主食到规定的餐桌吃饭,只允许非常低声地说话,如果“不会小声说话,那就彻底silent(保持安静)”。小学生们吃饭的时间非常有限,中途如果出点小纰漏,搞不好一顿饭没吃完就得收拾盘子回教室上课了,但美国老师还“狠着心”说:“一顿饭不吃没关系,得让他们记住这个教训!”

不过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知道进出门要注意自己的身后,从不会“砰”的一声把门关上,而是自觉地为后几步的人推住门,直到后面的人走过来为止。小学生们更是以能替老师把门而自豪。

这许多日常细节正是我对美国文化教育感受最深的地方。我在教室里走动时不小心碰到学生,学生会抢着说“Sorry”,学生之间也是如此。我们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美国教室窗明几净,本以为是艺术美化,谁知美国教室真有那么干净,孩子们可以直接在地上爬来爬去,尤其是阅读课,老师坐着摇椅,而地板上围坐一群小学生,坐姿各异,怎么舒服怎么坐,只要在听我讲故事就成。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美国老师的较真,说一不二就把队给排直了,倘若有一两个孩子排不直,决不就此罢休;说好要大家非常安静地做这个活动,那么同学们就得非常安静,否则活动取消,老师也不管孩子们有多失望。

美国的家长对孩子们也是如此要求。学生在校违纪,家长被叫到学校里来往往都会向老师再三强调一句:“孩子的这种无礼行为在我家里也是绝不允许的!”唯恐老师认为他没有家教。正是因为美国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从小一丝不苟的态度,严肃认真地训练文明礼貌习惯,才使孩子长大后不会在家给父母带来耻辱、出外远游让祖国蒙羞。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不文明或不符常规的行为会给他人留下怎样的印象。我们这些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后代,如今飞赴世界各地饱览人文风情,本该是多么惬意的事,但行事为人却常常让他人看不惯,怪谁呢?怪老师没教?恐怕来不及了,还是自己补补课吧。

《大学生》2007年第1、2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20: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0楼sunny_life于2007-03-24 08:34发表的 :
因为阿基米德、迪欧根尼、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优秀的重视精神生命的大家们,使得希腊成为文明的摇篮。“物质都是身外之物”,我们常常这样开口,可能够抽身于世俗的真的不多。包括我自己。但就像楼主所说: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能闪放出很动人的光彩。做个有点灵魂的平庸人!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5 21: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89)会走路的树

程刚

南美洲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卷柏。说它奇特,是因为它会走。卷柏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当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它就会自己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状,由于体轻,只要稍有一点儿风,它就会随风在地面上滚动。

一旦洋溢滚到水分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地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安居下来。卷柏的这种游走常使它丢了性命———游走的卷柏有的被风吹起挂在树上,渐渐枯死,有的卷柏行走在路上会被车轧扁,甚至淘气的孩子把几株卷柏合在一起当球踢……这些卷柏终究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那么卷柏不走就生存不了吗?为此,一位植物学家对卷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挡板圈出一片空地,把一株游走的卷柏放入空地中水分最充足处。不久,卷柏便扎根生存下来。几天后,当这处空地水分减少的时候,卷柏便抽出根须,卷起身子准备换地方。可实验者并不理会准备游走的卷柏,并隔绝一切可能将它移走的条件。不久,实验者看到了一个可笑的现象,卷柏又重新扎根生存在了那里,而且在几次把根拔出,几次又动不了的情况下,便再也不动了。实验还发现,此时卷柏的根已深深地扎入泥土,而且长势比任何一段时间都好,可能是它发现了扎根越深,水分就越充足。

07.03.25

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人也像卷柏一样,为了寻找一个好工作,频繁地跳槽。其实,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学会适应,也许就是生存最基本、最重要的本领了,实验中的卷柏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风流一代》2006年12月(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6 00: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90)一个小男孩的取胜之道

黄小平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哈佛镇,有群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卖爆米花。

一个10岁的小男孩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他除了在火车上叫卖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

结果,他的爆米花比其他任何小孩都卖得好。

——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得更好,创优使他成功。 转自:雨后池塘(www.YuHou.net

当一场大雪封住了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时,这个小男孩便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火车上去卖。

结果,虽然他的三明治做得不怎么样,但还是被饥饿的乘客抢购一空。

——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得更早,抢占先机使他成功。

当夏季来临,小男孩又设计出一个能挎在肩上的半月形的箱子,在边上刻出一些小洞,刚好能堆放蛋卷,并在中部的小空间里放上冰淇淋。

结果,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受乘客的欢迎,使他的生意火暴一时。

——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得更新,创新使他成功。当车站上的生意红火一阵后,参与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个小男孩意识到好景不长了,便在赚了一笔钱后果断地退出了竞争。

结果,孩子们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不久,车站又对这些小生意进行了清理整顿,而他却因及早退出而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得更清醒,一件事在大家都看好时,他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抽身出来。及时抽身使他成功。

后来,这个小男孩果然成了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他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保罗·高尔文。

《交际与口才》2007年第1期

07.03.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12: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孩子缺少的就是这一课:好习惯。支持!
也许很多东西都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卷柏的游走,保罗高尔文的商业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6 21: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经典了,严重的帮搂主顶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08: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5楼sunny_life于2007-03-26 12:54发表的 :
现在的孩子缺少的就是这一课:好习惯。支持!
也许很多东西都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卷柏的游走,保罗高尔文的商业敏感。


谢谢。sunny_life 每日读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08: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6楼bgdps于2007-03-26 21:52发表的 :
太经典了,严重的帮搂主顶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10: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91)花多长时间准备

王悦 编译

美国第28任总统,191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年)拥有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是学术地位最高的美国总统。

  威尔逊从青年时代起就擅长写作,而且富有辩才。曾经有朋友问他,“准备一个10分钟的演讲,大概得花多长时间?”威尔逊想了想说:“两个星期。”朋友又问:“一个小时的演讲稿,要多长时间来准备?”

  回答是:“不超过一个星期。”朋友最后问:“如果是两个小时的讲演呢?”威尔逊自信地站起来说:“不用准备了,我现在就可以开讲。”

      《环球时报》 ( 2007-03-22 第14版)


07.03.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11: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个记号,鼓励一下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7 12: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9楼广陵王于2007-03-27 10:23发表的 :
(91)花多长时间准备

王悦 编译

美国第28任总统,191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年)拥有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是学术地位最高的美国总统。
.......
呵呵,一句话总结更难. 谢谢楼主每日发帖,希望读帖不要给您造成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zwin202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3-27 21: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好人,受益了,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05: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0楼lionking999于2007-03-27 11:42发表的 :
留个记号,鼓励一下楼主

欢迎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05: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1楼sunny_life于2007-03-27 12:32发表的 :

呵呵,一句话总结更难. 谢谢楼主每日发帖,希望读帖不要给您造成压力。

还是那句话..每日一口语与这个贴子,虽然才贴了短短的三个月,已经有几次坚持不下来的想法
当简单不 能简单的事情,当举手之劳轻而易举的事情 能成了习惯,尊守了承诺时。
有种耐性与韧性已经悄然无声的给予了我!

如果大家也受益了,那更是一件值得坚持高兴得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05: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2楼zzwin2026于2007-03-27 21:30发表的 :
楼主是好人,受益了,慢慢看

非常感谢你的读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05: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毕淑敏
第一部分从6岁开始

  和北京一所中学的女生座谈。席间,一位女孩子很神秘地问,您是作家,能告诉我们“强暴”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吗?  

  她说完这话,眼巴巴地看着我。她的同学,另外五六位花季少女,同样眼巴巴地看着我。说,我们没来之前,在教室里就悄悄商量好了,我们想问问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微笑着反问她们,你们为什么想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女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随着我们的年纪渐渐长大,家长啊老师啊,都不停地说,你们要小心啊,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千万不要出什么意外。在电影里小说里,也常常有这样的故事,一个女孩子被人强暴了,然后她就不想活下去了,非常痛苦。总之,“强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但是,没有人把这件事同我们说清楚。我们很想知道,我们又不好意思问。今天,我们一起来,就是想问问您这件事。请您不要把我们当成坏女孩。  

  我说,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我绝不会把你们当成坏女孩。正相反,我觉得你们是好女孩,不但是好女孩,还是聪明的女孩。因为这样一个和你们休戚相关的问题,你们不明白,就要把它问清楚,这就是使科学的态度。如果不问,稀里糊涂的,尽管有很多人告诫你们要注意,可是你根本就不知道那是怎样一回事的时候,从何谈起注意的事项呢?好吧,在我谈出自己对“强暴”这个词的解释之前,我想知道你们对它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女孩子们互相看了看,彼此用眼神鼓励着,说起来。  

  一个说,它肯定是在夜里发生的事。  

  第二个说,发生的时候周围一定很黑。  

  第三个说,很可能是在胡同的拐角处发生。  

  第四个说,有一个男人,很凶的样子,可是脸是看不清的。  

  第五个说,他会用暴力,把我打晕……  

  说到这里,大家安静下来,或者更准确地说,一种隐隐的恐怖笼罩了我们。我说,还有什么呢?  

  女孩子们齐声说,都晕过去了,还有什么呢?没有了。所有的小说和电影到了这里,就没有了。  

  我说,好吧,就算你晕过去了,可是只要你没有死掉,你就会活过来。那时,又会怎样?  

  女孩子们说,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在医院里了,有洁白的床单,有医生和护士,还有嘀嘀嗒嗒的吊瓶。  

  我说,就这些了?  

  女孩子们说,就这些了。这就是我们对于“强暴”一词的所有理解。  

  我说,我还想再问一下,对那个看不清面目的男人,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女孩子们说,他是一个民工的模样。穿的破破烂烂的,很脏,年纪三十多岁。  

  我说,孩子们,我要说,你们对这个词的理解,还远不够全面。发生强暴的地点,不仅仅是在胡同的拐弯处,有可能在任何地方。比如公园,比如郊外。甚至可以在学校甚至你邻居的家,最可怕的,是可能在你自己的家里。强暴者,不单可能是一个青年或是中年的陌生人,比如民工,也有可能是你的熟人亲戚甚至师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也可能是你亲人。“强暴”的本身含义,是有人违反你的意志,用暴力强迫你同他发生性的关系,这是非常危险的事件。强暴发生之时和之后,你并非一定会晕过去,你可能很清醒,你要尽最大的能力把他对你的伤害减少,保全生命,你还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记住罪犯的特征……  

  女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把我可紧张得够呛。因为题目猝不及防,我对自己的回答毫无把握。我不知道自己解释的对不对,分寸感好不好,心中忐忑不安。  

  后来,我同该中学的校长说,我很希望校方能请一位这方面的专家,同女孩子们好好谈一谈,不是讲课,那样太呆板了。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教给女孩子们必要的知识。使她们既不人人自危草木皆兵,也不是稀里糊涂一片懵懂。  

  我记得校长很认真地听取了我的意见,然后,不动声色地看了我半天。闹得我有点发毛,怀疑自己是不是说的很愚蠢或有越俎代庖的嫌疑。  

  停顿了一会儿之后,校长一字一句地说,您以为我们不想找到这样的老师吗?我们想,太想了。可是,我们找不到。因为这个题目很难讲,特别是讲得分寸适当,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毕老师能够接受我们的邀请,为我们的孩子们讲这样的一课,我这个当校长的就太高兴太感谢了。  

  我慌得两只手一起摇晃着说,不行不行。我讲不了!  

  后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在美国纽约访问。走进华尔街一座豪华的建筑,机构名称叫做“女孩”。身穿美丽的粉红色中国丝绸的珍斯坦夫人,接待了我们。她的脖子上围着一条同样美丽的“扎染”头巾。她说,我们这个机构,是专门为女孩子的教育而设立的。因为据我们的研究报告证实,在女孩子中间自卑的比例,是百分之百。  

  我说,百分之百?这个数字真令人震惊。都自卑?连一个例外都没有吗?  

  珍斯坦夫人说,是的,是这样的。这不是她们的过错,是社会文化和舆论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向女孩子们进行教育,让她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在简单的介绍之后,她很快步入正题,晃着金色的头发说,对女孩子的性教育,要从6岁开始。  

  我吃了一惊,6岁?是不是太小啦?我们的孩子在这个年纪,只会玩橡皮泥,如何张口同她们谈神秘的性?  

  还没等我把心中的疑问吐出口,珍斯坦夫人说,6岁是一个界限。在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知性为何物,除了好奇,并不觉得羞涩。她们是纯洁和宁静的,可以坦然地接受有关性的启蒙。错过了,如同橡树错过了春天,要花很大的气力弥补,或许终生也补不起来。  

  我点头,频频的,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究竟怎样面对一双双瞳仁如蝌蚪般清澈的目光,用她们能听得懂的语言谈性?我不知道。我说,东方人讲究含蓄,使我们在这个话题上,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不知道你们在实施女性早期性教育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抑或奇思妙想?  

  珍斯坦夫人说,哦,我们除了课本之外,还有一个神奇的布娃娃。女孩子看到这个娃娃之后,她们就明白了自己的身体。  

  我说,可否让我认识一下这个神通广大的娃娃?  

  珍斯坦夫人笑了,说,我不能将这个娃娃送给你,她的售价是80美金。  

  我飞快地心算,觉得自己虽不饱满的钱包,还能挤出把这个赋有使命的娃娃领回家的路费。我说,能否卖给我一个娃娃?我的国家需要她。  

  珍斯坦夫人说,我看出了你的诚意,我很想把娃娃卖给你。可是,我不能。因为这是我们的知识产权。你不可仅仅用金钱就得到这个娃娃,你需要出资参加我们的培训,得到相关的证书和执照,你才有资格带走这个娃娃。  

  她说得很坚决,遍体的丝绸都随着语调的起伏簌簌作响。  

  我明白她说的意思,可是我还不死心。我说,我既然不能买也不能看到这个娃娃,但是我可不可以得到她的一张照片?  

  珍斯坦夫人迟疑了一下,说,好的。我可以给你一张复印件。  

  那是一张模糊的图片。有很多女孩子围在一起,戴着口罩(我无端地认定那口罩是蓝色的,可能是在黑白的图片上,它的色泽是一种浅淡的中庸)。她们的眼睛探究地睁得很大,如同嗷嗷待哺的小猫头鹰。头部全都俯向一张手术台样的桌子,桌子上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布娃娃——她和真人一般大,躺着,神色温和而坦然。她穿着很时尚华美的衣服,发型也是流行和精致的。总之,她是一个和围观她的女孩一般年纪一般打扮,能够使她们产生高度认同感的布娃娃。老实说,称她布娃娃也不是很贴切。从她颇有光泽的脸庞和裸露的臂膀上,可断定构成她肌肤的材料为高质量的塑胶。  

  围观女孩的视线,聚焦在娃娃的腹部。娃娃的腹部是打开的,如同一间琳琅满目的商店。里面储藏着肝脏、肺管、心房还有……惟妙惟肖的子宫和卵巢。自然,还有逼真的下体。  

  往事,也许是我在纽约的华尔街,一定想买下模具娃娃的强烈动力之一了。  

  非常感谢珍斯坦夫人,我得到了一张娃娃被人围观的照片的复印件,离开了华尔街,后来又回国。我虽然没有高质量的仿真塑胶,但我很想为我们的女孩制造出一个娃娃。期待着有一天,能用这具娃娃,同我们的女孩轻松而认真地探讨性。思前想后,我同一位做裁缝的朋友商量,希望她答应为我定做一个娃娃。  

  听了我的详细的解说并看了图片之后,她嘲笑说,用布做一个真人大小的娃娃?亏你想得出!  

  我说,不是简单的真人大小,而是和听众的年纪一般大。如果是6岁的孩子听我讲课,你就做成6岁大。如果是16岁,就要做成16岁那样大,比如身高1米60——  

  朋友说,天啊,那得费我多少布料?你若是哪天给少年体校女排女篮的孩子们讲课,我就得做一个1米8的大布娃娃了!  

  我说,我会付你成本和工钱的。你总不会要到827块钱一个吧(当天的100美元对人民币汇率)?  

  朋友说,材料用什么好呢?我是用青色的泡泡纱做两扇肺,还是用粉红的灯芯绒做一颗心?  

  我推着她的肩膀说,那就是你的事了。为了中国的女孩们,请回去好好想,尽快动手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8 05: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毕淑敏
(92)第一部分抵制“但是”

  但是——是我们常常用到的一个词。我们原来有一个领导,就因为太爱使唤这个词了,外号就叫“老但”。  

  “但是”的意思,主要是作连词,好像那把皮坎肩的碎皮子缀在一处的彩色丝线。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表示转折语气。   

  我不知道“但是”这个词,刚发明的时候,是不是对于在它的前半部和后半部的分量,一视同仁?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公平的纽带,并不偏着谁向着谁。可惜在长期的运用过程中,“但是”这个词,成了类似音乐简谱中“符点”的标记,把后面半拍的节奏,挪到前面去了。当人们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无论在“但是”的前面,堆积了多少美好的说明,都像碰上盐酸的污垢,冒了些泡沫,就没了踪影。人们记住的总是“但是”后面的转折,如同好不容易爬上高坡,还没来得及喘口匀气,“但是”这个陡峭的下坡,不由分说把你掳住,一下就滑到了谷底。  

  于是,“但是”就几乎成了贬意的先兆。只要一出现,气氛就大变。它成了把人心捆成炸药包的细麻绳,成了马上有冷水泼面的前奏曲。“但是”让你打了个激灵,立马把“但是”前面的温暖忘了,只有抖擞起精神,准备迎击扑面而来的顿挫。  

  “但是”便在这种频频警戒的气氛中,削减了平凡的连结之意,增添了沮丧的灰色意味。  

  其实,所有的光明都有暗影,“但是”的本意不过是强调事情还有另一方面。可惜日积月累的负面暗示,使得“但是”这个预报一出现,就抹去了喜色,忽略了成绩,轻慢了进步,贬斥了攀升。  

  一位心理学专家讲学时说,她主张大家从此不用“但是”,而改用“同时”。  

  比如我们形容天气的时候,早先是这样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  

  今后可以改成: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  

  当你最初看这两句话的时候,好像没有多大的分别。你不要急,轻声地多念几遍,那分量和语气的差异,就体味出来了。  

  但是风很大——会把人的情绪向糟糕那一面倾斜,注意力凝固在不利的因素上。觉着太阳好是件值不得太高兴的事情,风大才是关键。借助了“但是”的威力,风就把阳光打败了。  

  同时风很大——它更中性和客观,好似一个导游小姐,在指点我们注意了某一种情形之后,又把她手中的金属棒,向另一个方向示去。前言余音袅袅,后语也言之凿凿。不偏不倚,公允而平整。它使我们的心神安定,目光精准,两侧都观察得到,头脑中自有定夺。  

  一词之差,它的背后,是怎样看待世界和自身。  

  我们绝不文过饰非,也不夸大其词。好比是花和虫子,一并存在。我们的眼光降落在哪里?  

  降落在花丛中?降落在虫背上?  

  “但是”,是一副偏光镜,把我们的目光聚焦于虫子。花园里花朵很美丽,“但是”把虫子的影子放大。  

  “同时”,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把我们均衡地分散在两方面。花园里花朵很美丽,“同时”,它也提示尚有虫子。  

  “但是”和“同时”,谁更持重和完整,更有利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介和对主观判断的把持,想必会有公论。  

  如此讨论,仿佛和一个简单的连词过不去,有悖恕道。不过,这不单是如何连接上下两句话的问题,在词的背后隐伏着思维方式。 

07.03.28 

  当我用尝试着“同时”代替“但是”以后,一天两天,似也看不出多大的变化。可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比较地多了勇气,因为我的精神得到了补给和呵护。我发现自己比较地对人友善,因为我更明确地发现了他人的长处和优异。我发现自己较为敏捷地从跌倒的地上爬起,因为我看到了沟坎也看到了辙印。我发现自己多了宽容和慈悲,因为我每当意识到不足的时刻,都同时给自己鼓励。


(摘抄....本文有删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8 08: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拥有女孩,一生都拥有了牵挂。小的时候,我也告诉过女儿:为什么人要穿衣服?除了保暖和漂亮,还要掩盖和保护自己的身体,尤其是不能裸露的部分。于是女儿意识里也有了一点自我保护的意识。
现在女儿慢慢长大了,也开始对男女、夫妻、恋人这样的事情开始好奇了,前几天过生日时女儿问我:妈妈,你是为了生我才跟爸爸结婚的吗? 我笑着说:是呀,妈妈认为跟爸爸一定会有一个天真可爱美丽大方的小宝宝,所以就结婚了。呵呵。女儿笑了,接着问:你是怎么认识爸爸的?是在大街上溜达,然后看见爸爸就说你跟我结婚吧,是吗? 呵呵 ,“是的”。她又问:那你为什么找他而不找别的叔叔呢? “因为你爸爸有点傻。哈哈,女儿大笑 。又问:“那你第一次看到他,把他领到哪里去了?”“领到精神病院去了。”女儿笑得东倒西歪。
女儿还经常有疑问:爸爸没生我,怎么会跟我有血缘关系呢? 有天早晨她让爸爸给她拿衣服,爸爸坚决不去,女儿幽了一默:一看就不是我亲爹,我要去做亲子鉴定。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8 09: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家不富裕,但是很温馨。
我不聪明,但是我还很用心。
我还没有合适的位置,但是我并不气馁。
呵呵,但是其实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思维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4:57 , Processed in 0.2084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