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ml3kpp

[【文史类】] 中日甲午兵败鲜为人知的另类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6 22: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西方的科技就要学到要点上,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我们现在有些部门就在犯同样的错误,误国误民。实际西方在军事上也曾经翻过类似的错误,法国在一次大战时,生产了大量的机枪,可是运到前线,却没有多少士兵会用,战争结果可想而知。
经验教训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我们今天不能再重走历史上的弯路,踏踏实实搞好科技研究和应用,不要再做表面文章,不要再搞没用的浪费财力物力和人力的花架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3 13: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己之短(水师作战配陆军将领)攻彼之长,何来不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5-4 11: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历史中举出个别的荒唐事件是容易的,正是因为它们看来很荒唐,很罕见,所以才会流传下来。

我在五楼,也肯定了在特殊情况下,出现“礼让先射”的可能性。

问题是,在西欧数千年连绵不绝的大小战事中,这样的事情,你能找出几回?(当然,“过五关斩六将”之类的文学创作除外。)

此外,即使在特殊场合下发生了“礼让先射”这类事情,它的真正的荒唐性,也是需要分析的。个人认为,也一定是指挥官在权衡了利弊之后,才会采取这类特殊行为,不会是有人误解的什么“骑士战法”。

西欧历史上的“骑士”精神,是确实存在的。这种“精神”,在当时封建制度的存在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一部《唐.吉可德》(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充分证明,这类“骑士精神”早已消亡,并成为欧洲的笑柄。用不着等到几百年之后的美国内战。
此外,即使是中世纪的战争,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军事学术。军事指挥者指导战争也是靠军事学术,而不是所谓的“骑士惯例”。

再那某楼举的那个“七年战争”的例子来说,它来自网上流传的一篇文章,叫《绅士时代的战争》,该文的权威性且不论。就来看一下该文观点:
//类似的趣事还有很多,最出奇的一次是在七年战争的一次。法军在路易十五的指挥下,……//

显然,该文是将此例作为“最出奇”的“趣事”来说的,而某楼却引用过来,误将它作为“普遍性”。该文所称的其它“趣事”,是指英国军事指挥者认为,在战争中双方不要互射指挥官,这样,才能给双方军队施展军事技艺的充分自由的空间。英国的军官的这类观点,根本不是什么“礼让”,而是典型的军事学术,就和我国古代宋襄公讲的那些原则是一样的,这类准则在一定的作战方式下,对交战双方都有利。而类似的对双方都有利的准则,直到现在人们一般还是采用的,譬如日内瓦公约对某些杀伤性武器的规定。

顺便说明一下,《绅士时代的战争》这篇文章的观点,也是在解释发生“礼让”这类特殊情况下的学术合理性,而不是认为当时的军事规范是由“骑士精神”控制的。

譬如这段话:
//一般而言总是较弱的一方先开火。首先这是因为较强的一方总是想显现出自己的绅士风度作出礼让。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军队素质较高的一方,往往可以维持较好军纪从而在敌方的火力下保持住队形推进至更好的射击距离再释放排抢。随后在敌人第一次排抢后装弹时刻,再释放火力。这种的打击往往会更有效率。//

这种观点与本人在五楼的观点是一致的。

最后说明一点:《绅士时代的战争》一文中说到的“礼让”这个“最奇特”的事件,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本人手里的几种大部头军史书中对“七年战争”介绍算是详细,但都没有记载文中的这次战事——显然算不上重要战事,自然也不会有这类有趣的记载。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七年战争已经是十八世纪,西方的军事学术已经较为发达,并且也已经涌现了大量的超级军事人物,除了特殊情况,居然有人用什么“骑士精神”来指挥战争,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mlcw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5-4 13: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望看到权威的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5 07: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二楼提供,有点意思,以前都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1 16: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荒诞的故事难道现在就没有了么?花了大量外汇买进来的机器错误使用、不会使用或闲置着,最后生锈成为一堆废铁,其实性质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2 03:35 , Processed in 0.16018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