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217|回复: 25

[【文史类】] 中日甲午兵败鲜为人知的另类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4 20: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呢?请楼主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4 20: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代楼主补上吧

中日甲午兵败鲜为人知的另类原因

  说起甲午战争中大清陆军一溃千里的原因,稍懂点历史的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内容无外乎因循守旧,官场腐败,营务废弛,统帅怕死……但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却鲜为人知。
说出来你会不信,那就是“开枪不瞄准”。
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日本军官回忆说,在朝鲜战场上,日本各师团一碰到中国军队就立即卧倒,一动不动。这时候,中国士兵就开始争先恐后地放枪,一枪接着一枪,直到子弹打光。等到枪声渐渐稀少,日本军队就开始冲锋,结果可想而知。
这不是编出来的谣言,也不是手机里“恶搞”的段子。1860年,一位英国军官来华访问。他看到淮军士兵开枪的姿势很奇特。朝前放枪,眼睛往后瞅。他推断这可能是放惯了手铳、鸟铳的原因。
1920年直皖大战,双方动用兵力20万人,消耗子弹几千万发。可几个回合下来,双方死了200多人。真正在战场上被枪打死的也就几十人。这种“恶搞”战争的作法,连外国人都看不下去了。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里逊以“极其恶毒”的口吻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建议中国政府恢复使用弓箭。一来弓箭比较便宜;二来可以对敌人造成真正的杀伤。
后来,蒋介石创办黄埔军校,亲自编写步兵操典。他以极其细致的笔触,异常详细地讲解了射击时的动作要领。他特别强调了“开枪要瞄准”这一关键性的动作。从这一点来说,后来北伐军所向无敌,“蒋校长”是居功至伟的。(资料来自《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此书的作者张鸣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历史学家,他极其善于从细微之处观察大历史,他还著有《历史的坏脾气》)

这不是一段有趣的历史,它更像是一段黑色幽默。它以一种近似荒诞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走过了一条怎样曲曲折折的道路。中国人买来了洋枪洋炮,却没有学到“开枪瞄准”的“步兵心法”。

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是同时起步的。在向列强学习的方面,中国人总是三心二意,半推半就,稀里糊涂,得过且过;而我们东边的邻居却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甚至是矫枉过正。他们推行西餐,推广西装,普及义务教育;禁止武士带刀,禁止蓄发;甚至鼓励与洋人通婚,以“改良人种”。从此,日本走上了一条“全盘西化”的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5 10: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事虽然荒谬,却也容或有之。对新武器的使用和熟悉是有过程的。西人虽对中国军队“恶搞”战争口出毒言,自己却也并不见得高明,西方数百年前早已发明枪炮,打起仗来却长期象冷兵器时代一样列队互射,甚至互相礼让,请对方先射,造成不必要的大量伤亡。这似乎也颇滑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2: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鄙人认为礼让互射并不滑稽,这说明当时西欧的一种现象,我个人认为可以算是一种文明行为,普希金就是在与情人的决斗中去世的。这里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骑士风度。这可以联系到中国的风气,中国人为何会给外国人圆滑世故、时时提防的感觉?我觉得我们应该思考一下,是否可以从中学到些东西。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3-19 12: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以为自称“这不是在恶搞”,你说的事就成了历史了。人,是拥有理智的。那些荒唐的事,除了极其特殊的条件下,是不会发生的。谁要是对这些荒唐行为信以为真,谁个本身就有问题。

象楼主文中所说的那些战争场面,是不会真实发生的。这些说法,不过是某此有着特别目的的人的夸张,甚至是艺术加工。

至于三楼提到了什么“让对方先射”,除了极其特定的场合,正常情况下绝不会发生在文明的西欧。而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类愚不可及的事情,也绝不可以天真烂漫用什么“讲究礼仪”“讲究公平”来加以地美化。不要以为只有中国的孙子才懂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查”,西欧古代的军事学术,很难说比中国古代的军事有什么差距,近代的军事学术更是远远地超过了中国。


设想,当时有只中国军队,听信了三楼的传言,误以为某西欧国家的军队会主动提出让我方先行射击,——就象义和团误以为自己刀枪不入一样——则结果肯定会遭到难以想象的巨大的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20: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It is a process of self-discove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3 21: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楼五楼太可笑了。欧洲近代军人列队互射、甚至礼让先射(这事确曾有之)是“文明行为”,“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骑士风度”,那么中国军队对天放空枪、在一场数十万人的大战中只击毙数百人(假设真有此事),岂不是可以说“体现了中国人对和平的热爱,对杀戮的憎恨”么,何来“圆滑世故,时时提防”之感?四楼的话怎么读都觉得自我矛盾。至于说战争中的骑士风度,中国古代也不少,著名的宋襄公即是,伟大的前秦皇帝苻坚也是,只不过都遭到了失败而已。至于五楼,似乎认为“礼让先射”之事并不存在,并且发挥出什么“若听信了三楼的传言”则会如何如何之语,幽默感固有,却是建立在孤陋寡闻之基础上。“礼让先射”之事在西欧近代战争中屡屡发生,并非奇闻。其中以英国军队表现最为突出。以在下揣测,这其中固然有“骑士风度”作怪的因素,但也可能跟英国是最早的工业国家有关,枪械制造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英国领先,其射程、发射速度、杀伤力都比外国枪械较胜,以致于他们敢于屡屡尝试这种“勇敢”的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走路来的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4 01: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瞄准射击,蒋校长确是居功至伟的。看蒋校长于民国二十二年剿匪训词中,将瞄准射击列为军队教育要点十大点之第一点,即可见一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4 04: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东西了,多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mlcw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4 05: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走路来的于2008-04-04 01:47发表的 :
关于瞄准射击,蒋校长确是居功至伟的。看蒋校长于民国二十二年剿匪训词中,将瞄准射击列为军队教育要点十大点之第一点,即可见一斑。
民国二十二年是不是晚了点啊?

应该找更早的东西为证才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4 19: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borhes于2008-03-23 21:22发表的 :
四楼五楼太可笑了。欧洲近代军人列队互射、甚至礼让先射(这事确曾有之)是“文明行为”,“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骑士风度”,那么中国军队对天放空枪、在一场数十万人的大战中只击毙数百人(假设真有此事),岂不是可以说“体现了中国人对和平的热爱,对杀戮的憎恨”么,何来“圆滑世故,时时提防”之感?四楼的话怎么读都觉得自我矛盾。至于说战争中的骑士风度,中国古代也不少,著名的宋襄公即是,伟大的前秦皇帝苻坚也是,只不过都遭到了失败而已。至于五楼,似乎认为“礼让先射”之事并不存在,并且发挥出什么“若听信了三楼的传言”则会如何如何之语,幽默感固有,却是建立在孤陋寡闻之基础上。“礼让先射”之事在西欧近代战争中屡屡发生,并非奇闻。其中以英国军队表现最为突出。以在下揣测,这其中固然有“骑士风度”作怪的因素,但也可能跟英国是最早的工业国家有关,枪械制造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英国领先,其射程、发射速度、杀伤力都比外国枪械较胜,以致于他们敢于屡屡尝试这种“勇敢”的行为。

呵呵,你相信“礼让先射”的普遍性,我无语……

劝君随便读几本军事历史书籍,你就会发现,所谓“礼让先射”,只有在极小数特定环境下发生(譬如,己方压倒性优势),绝不是什么“屡屡发生”。其实,既然此事“屡屡发生”,阁下何不举出一些欧洲战事中发生“礼让先射”的实例出来?恐怕都是一些小说里的情节为主吧,呵呵。



我还是那句话,相信这类荒唐事的,自己本身也有问题。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5 13: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向以来
打仗就不是什么好事
无论什么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9 01: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看来楼上的大家发言,突然想起来老将为什么要剿共了,原来他在练兵呢!

不知道对不对?
是不是也以剿共为借口,大批的进口武器,征兵呢?不得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1 23: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老大,由于当时火枪的性能,通常都是列队3排,轮流射击,保证射击的连贯性,而不至于有较大的射击真空时间。礼让的情况是正如5楼兄弟所言,不是某些及其特殊情况 是不会出现的,所以通常欧洲战场给我们的感觉就是 两队傻乎乎的列队互相射击,然后一排一排的倒下。

我自己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3 11: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试举一例:欧洲七年战争中,法军在路易十五的指挥下,迎战在荷兰登陆的英军。战役开始后,双方以标准的线形队形对进,在进到相距30码时,英军停止了步伐。英军指挥官突然对法军喊话道:“法国的绅士们,请你们请开枪!”指挥法军的是拉巴杜耶男爵,他马上回应道:“英国的绅士们,请你们先开枪,我们法国人将会屹立在这里。”随后,双方又是一阵礼让,大约就这样耗了半个小时。最后,英国人实在退让不过,终于发射了第一次排枪。而法国人为自己的绅士风度付出的代价是,在英国人的头次排枪后,倒下了500多人。

没有时间去寻找更多的例子,不过想说明一点:西方近代的战争观念是从“骑士战争”延续下来的“绅士战争”,交战的原则是“有限战争”原则,只求战胜对方,而不求多所杀伤;当然这种原则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严重破坏,但在二战后又有所恢复。史家通常认为美国内战是最后一场“绅士战争”。因此在西方近代战争中,“绅士”行为并不罕见,这在中国人看来似乎很可笑、很难以署信,因为中国的绅士战争传统远在春秋后期就被破坏了。不想多引经据典,只想说说:现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多读几本历史著作,就会发现,战争中的荒唐行为俯拾皆是,根本不像五楼认为的那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mlcw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23 18: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borhes于2008-04-23 11:37发表的 :
试举一例:欧洲七年战争中,法军在路易十五的指挥下,迎战在荷兰登陆的英军。战役开始后,双方以标准的线形队形对进,在进到相距30码时,英军停止了步伐。英军指挥官突然对法军喊话道:“法国的绅士们,请你们请开枪!”指挥法军的是拉巴杜耶男爵,他马上回应道:“英国的绅士们,请你们先开枪,我们法国人将会屹立在这里。”随后,双方又是一阵礼让,大约就这样耗了半个小时。最后,英国人实在退让不过,终于发射了第一次排枪。而法国人为自己的绅士风度付出的代价是,在英国人的头次排枪后,倒下了500多人。

没有时间去寻找更多的例子,不过想说明一点:西方近代的战争观念是从“骑士战争”延续下来的“绅士战争”,交战的原则是“有限战争”原则,只求战胜对方,而不求多所杀伤;当然这种原则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严重破坏,但在二战后又有所恢复。史家通常认为美国内战是最后一场“绅士战争”。因此在西方近代战争中,“绅士”行为并不罕见,这在中国人看来似乎很可笑、很难以署信,因为中国的绅士战争传统远在春秋后期就被破坏了。不想多引经据典,只想说说:现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多读几本历史著作,就会发现,战争中的荒唐行为俯拾皆是,根本不像五楼认为的那样。
哈哈,似乎看过类似场面的外国电影,当时就想,进入热兵器时代了,怎么外国人还排着队向前冲啊?

而且,冲的时候不是跑,是在走,走的时候还不放枪,就是很绅士的走,这不是送死吗?

另外,还有乐队奏乐,当时觉得特别好笑与不解。

现在,觉得还真是可能就是这样。

可怜我国早都是以人头来计算战果了,太不人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3 20: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乐队奏乐起步走。

是因为老式步枪,威力小,必须密集射击才能发挥威力。

走得慢是为了提高准确。

而齐步走阵型只是进攻中的一种。鸦片战争,英国打中国也用了很多齐步走阵型。

不过是有很多大炮配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mlcw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26 18: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lijiangjun于2008-04-23 20:28发表的 :
楼上的,乐队奏乐起步走。

是因为老式步枪,威力小,必须密集射击才能发挥威力。

走得慢是为了提高准确。
.......
即使是如此,也有问题。猫着腰总比着弹面小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26 18: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hmlcwz于2008-04-26 18:52发表的 :

即使是如此,也有问题。猫着腰总比着弹面小点吧。
打着鼓,跟着节奏走,如果一个方队猫腰走,那也太怪了吧.走着走着,估计就撞翻几个
欧洲是有这种奇怪的礼让对射行为,但不是普遍行为,有名的,善打仗都不采取这种行为,只是些绅士皇帝,将军的可笑举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mlcw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26 19: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goto1于2008-04-26 18:58发表的 :

打着鼓,跟着节奏走,如果一个方队猫腰走,那也太怪了吧.走着走着,估计就撞翻几个
欧洲是有这种奇功行为,但不是普遍行为,有名的,善打仗都不采取这种行为,只是些绅士皇帝,将军的可笑举动
感觉这种方式被淘汰是必然的。

这种进攻方式是不是冷兵器时代的思维定式呢?还请方家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16 , Processed in 0.3449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