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gjqdzzh

[【主题讨论】] 中国更需要钱钟书还是更需要顾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17: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whiteman2006-06-24 16:41发表的“”:
............只有中国社会才有更多的选择权,在中国现存的社会条件下个体可以选择的余地仍然不是很大的,而生活在顾老和钱老时代根本无法选择,除了应和主流声音,个体的生存抉择只能凭个人的生存智慧在迎合中曲折生存。


选择权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是官老爷恩赐的吗?楼上的大谬不然! 一个人有尊严的生存,发表他的意见看法,自由迁徙, 他的人格尊严、财产不受非法剥夺,是作为文明社会的一个公民应当享有的权利。 不是为了要“迎合中曲折生存”,否则 还是个主体意义上的“人”吗?只有在那种非正常的情况下就成了他人的“工具”是“物”有时候则是“奴”。

国人看来是逆来顺受惯了! 悲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4 17: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与忏悔

  “两余之争”所激起的文坛之波绵延不绝,从争论中又引发出一些新的思考和观点,这些新的思考和观点又将引起人们的探讨。至于余秋雨本人是否作忏悔,争论的双方似乎失去了特别的兴致,尽管余秋雨的历史是否清白也曾是一个话题。

  在争论中直接涉及到“文革”问题,不少人义愤填膺地认为,文革之祸为什么要一个文人忏悔?“他们忏悔有什么用,能解决什么问题?”按他们的想法,即使不敢去找那个亲自发动和领导“文革”的伟大领袖,矛头至少也应对准“四人帮”等政界人物,或是某种政治体制。应该说,这些人在谈论这个问题时的出发点是有深度的,也希望在论辩中寻求一个高度,而不纠缠于某个人的经历。然而,他们还是“搔错了大腿”,把论争的问题稿混淆了。余杰对余秋雨提出忏悔问题,只是将“文革”作为一个历史背景。并不是去清算“文革”。他试图通过余秋雨的个案,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局限性,企望在中国让人们对忏悔这样“一个缺失的人文传统”给以正视。这无可非议。政治是政治,思想是思想,政治思想虽然有联系,但不能等同。这里谈到的是在政治上误入歧途,如何在思想上廓清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从荒谬回归到良知。许多有良知有勇气的文化人对自己的文革经历做了忏悔,甚至对有关被伤害的人主动道歉,无论在当时是被迫的、违心的,还是盲从的都作深刻反省。人们理解他们,更敬重他们,因为他们以灵魂之真面对世界,这与硬着头皮顶住的人们在精神上自有霄壤之别。

  对于“文革”的清算岂是用“忏悔”可以解决的吗?这点谁也不信,但也无须为不忏悔开脱。“文革”的发动由其政治、历史、思想等诸多因素促成,很多秘事发生于高层及“宫廷”之内,决不是某人“振臂一呼”,群众即“揭竿而起”,其中多少反复,多少较量,最终以舆论的绝对的“话语霸权”和血淋林的镇压而告一段落。如果对“文革”的清算就是找几个罪魁祸首,那不太简单了吗?“文革”不是二战,是有中国特色的“窝里斗”,除去当时人们的虔诚和盲从外,是不是还有一些贪得无厌的“打砸抢”,冷酷无情的背叛,丧失良知的出卖和功利十足的攀附呢?人性之恶也趁机大大展示了一番。我们难道可以平心静气地听任割断张志新喉咙的家伙振振有词地辩解:“找‘四人帮’去!”而无动于衷吗?且不说法律的制裁,他就不能自我忏悔一下吗?这个要求还高吗?当然,“石一歌”不至于此,不过是思想的攀附者而已,他们都是“奉旨办事”。
  我以为“两余之争”中的所涉及的“忏悔”,并非是指对“文革”的忏悔,让余先生背负“文革”沉重的十字架,而是指余秋雨自身思想灵魂的忏悔,使这位高调文化人在谈论“文化的构架”时多一份审慎和自省。忏悔不应只是西方人的专利,当年鲁迅为了一件损坏弟弟风筝的小事,而心如铅块般的沉重,专门写下《风筝》一文以诉心中的忏悔,令人感慨。余秋雨先生曾积极致力于“四人帮”控制的写作班子,作为文人以文章清洗一下自己的灵魂有何不可,何必一网撒下去,以己度人,声称怕陷入人人自危的局面,好像人人都是“石一歌”似的。总归有些不自然。
  至于对“文革”的清算,那是一个集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两余之争”所能解决的命题,这里只是点到为止而已。还有人在文中叫嚷:要余秋雨忏悔,那末为什么不要陈希同忏悔?不要成克杰忏悔?足以见他们对秋雨先生的厚爱,但却有些瞎起哄之嫌。真是不知所云,大街上找不着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4 20: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近百年的中国来说,相对于钱钟书,当然更需要顾准这样敢于在任何时候说真话的知识分子。

尽管那样太理想主义,但比现在的所谓“主流学术家,经济学家”为既得利益者歌功颂德好千百倍。于之相比,

鲁迅先生确实是太幸运了,他在他那个时代创造了神话,又神话般死去。假如他活到1958年反右派时期......

恐怕其下场也不会好过老舍。

顾准于哲学方面的研究,可谓挑战官方哲学马列主义的权威阿。所以,他必然难以生存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4 20: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针对对方的回帖,最好以理说理,避免直接的称谓、感叹 ,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5 02: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永浩:我跟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聊天,一提社会问题,很多人的反应就是对我说,“我对政治不感兴趣”,我特别讨厌听到这种话,谁他妈对政治感兴趣了?他们这样说显得我很热衷政治,他们很清高。实际的情况是,我是关心社会现实,关心民间疾苦,不是关心什么狗娘养的政治,他们不是不关心政治,而是读了那么多圣贤书,却完全不关心民间疾苦,冷漠麻木还觉得自己特超脱。
我希望所有知识分子都关心社会现实,我瞧不上那些一心关门做学问的知识分子。从这个意义上,我很不喜欢钱钟书这样的知识分子,但是他的一生好像也没干什么卑鄙的事情,所以我也不觉得应该批判他。我“希望”钱钟书这样的人能够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如果他没做,我会遗憾,但不会觉得他一定就“应该”这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5 02: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钱钟书除了对知识分子勾心斗角的精细刻画以及管锥篇等评注外,很难说他对社会的奉献到底有什么-----就像季羡林只是学有专长而并非“一代宗师”一样,钱的“价值”也与“盛名”远远不符;不是因为他选择不同的路,所以就心肠冷,而是“他心肠冷,所以选择了不同的路”---------他的小说里几乎看不到一丁点儿抗战的影子。一切的高尚与激情都成了他金口大牙里的笑料,(比如方鸿渐的父亲实际上应当是相当正面的一个人物,多少有点虚荣心完全正常)。那时壮士和我聊天时也说:的确,看得出来,钱几乎没有什么同情心。
国家领导人出席钱钟书的葬礼,就是我所指的“皇帝的新装”之一,怕被人说看不懂钱钟书、不尊重知识分子。
其实,钱钟书对我们社会的贡献,接近于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15: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多讨论,如15楼的mpsyx,18楼的ryon 都很有见地,本人深表钦佩和感谢! 对于上述二楼的言论以及其他的高见希望斑竹也能给与加分,以增研讨之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5 16: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位都是大家,但处于不同层面,所以列出来比,是不可取的.
钱是学者,其大家的一面还在于学问,学贯中西,打通中外,有人说他不好是从他没有顾的入世精神,批判精神,但学者有这样的精神自然好,无此精神也无须指责.况且钱并非全无精神,只是不是登高一呼而已.
顾准有道德勇气,难得的清醒,但细读他的文章,不难发现一种可怕的内在诉求.这一点不必在这里多言,大家可以自己去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ieshu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6-25 16: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正地说,钱钟书对我们社会的贡献还是不小的,只是不像一些人说的那么不得了而已。他的管锥编,从内容上讲,确实是前无古人,因为宋元明清等古人都不识外文;但是从形式上说,却还是老祖宗的笔记体。钱氏旧瓶装新酒,装的酒还算可以,可能不是甲醇。可是,他的这种海阔天空式的比较研究方法,在他之后有没有人能做,我不知道;在他之前,陈寅恪是明确反对这样做的。管锥编成了“经典”后,钱氏多次非议陈先生的“以诗证史”,不知是什么原因,反正我就不能理解诗怎么就不能证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5 18: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评分 会努力 做到不偏向任何一方,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09: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谈谈潜在的理论预设问题

这是个很有意义的话题,虽是具体人物比较,但需要挖掘出潜在的理论预设,具体说来,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
1,对于民族国家乃至人类来说,思想家与学问家到底谁更重要?或者是思想与学术孰轻孰重?
这是个学界探讨多年也没有形成定论的大问题。甚至关于思想与学术的区别何在都是见仁见智。其实,如果从社会政治文化的常态与非常态的角度来做点前提限定,价值高低的比较可能就更有说服力。
2,知识分子的精神內核。
西方的知识分子一词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19世纪的俄国。一批贵族精英接受了西方现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种对现行秩序的强烈批判意识。这些具有共通精神性的群体在当时被称为知识分子。另一个来源与1894年法国发生了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有关。德雷福斯上尉由于犹太人的关系遭受诬陷,引起了一大批具有社会良知的人如左拉、雨果等的义愤,他们为德雷福斯辩护,并发表了《知识分子宣言》的文章。这些为社会的正义辩护的人士就被他们的敌对者蔑称为"知识分子"。因此,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和参与意识,表现出一种公共良知。问题是,对社会的参与和批判是否只有一种方式,直接的或间接的?
没有具体结论,只是做点分疏,看看是否有助于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23: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可以谈谈潜在的理论预设问题

引用第30楼laodifang2006-06-26 09:48发表的“可以谈谈潜在的理论预设问题”:
........对现行秩序的强烈批判意识。这些具有共通精神性的群体在当时被称为知识分子。......这些为社会的正义辩护的人士就被他们的敌对者蔑称为"知识分子"。因此,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和参与意识,表现出一种公共良知。问题是,对社会的参与和批判是否只有一种方式,直接的或间接的?
.......

除了西方,咱们中国也有士大夫的传统、士人清议的传统,士人冒死进言的壮举,士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曾子不就说“士不可以不弘毅”!

当然也许更多的是文人软骨病的传统, 文人溜须拍马、媚权媚势,搔首弄姿的传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7 01: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老外眼里,中国的知识分子首先是一个爱国者(民族主义者)其次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Most Interlectuals was a patriot first and liberal second.)。在某些愤青眼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一个群体。总之,“知识分子”这个词是个negative含义多于postive含义的词,百无一用是书生,中国的轻儒传统根深蒂固。

客观一些,“轻儒”不无道理,独立人格、自由理想是中国知识分子着实短缺的一种品质。但这种现状也情有可原,理由有二:其一,没有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生存空间,狭小空间里成长出的知识分子们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鸵鸟式哲学。其二,列强瓜分、日本全面侵华,近代中国遭遇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阻碍了已萌芽的中国近代民主意识的发展。要求个人权利的意识被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现实需求所掩盖。
   
个人看来,上述第二个时代背景是导致中国知识分子没有成功实现”思想革命”的重要原因,也是偶解释为什么自由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应者寥寥的主要论据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7 09: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個人認爲此二者皆有明顯的爲人處事方面的缺陷,中國需要兩种人聯合起來:第一种人就是以天下為己任,博古通今,賞罰分明的實力派,歷史上如曹操,毛澤東等;第二种人就是對尖端技術領域了如指掌,能夠為國家的發展創新做出貢獻的求道派。至於上述兩位學者,學問不可謂不高,風範不可謂不高,可是均不能為國家所用,還是比較遺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7 16: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化历史中 流传一个 文人相轻的习惯
探究起来 从社会学和社会学家的角度
顾准 VS 钱钟书
他们都有时代的烙印 可以算社会学大范畴下两个分支
大家如果通读 钱的作品 然后从他成文历史和他个人作品时代看
他的个性是倾向出世:就是说留下思想遗产给后人共鸣
如果做一个比喻 他是一个文化历史世界的宝藏猎人
而顾准的作品更倾向社会现代思潮针对性
但我想如果再过100年  研读的可能性就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有正比关系了



中国近代---现代---当代---80 ---90 ----21S---


从个人看法说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追求纯物质文明vs精神文明
社会学需要引导的 应该关注精神文明
顾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理论 更晦涩
而钱的作品是寄于 文艺考古
ps 我们最近流行的是草根 是美女 是帅哥 是奢靡:)
回头说到鲁讯
记得他曾经说过一个偏激的话
“如果要中国发达起来 就要首先把中国变成一个XXX”(不知道XXX的人可以短信我)
看来鲁讯先生早就预知 这一关中国始终要过的
说的好 我们需要的阳春白学 需要费孝通
但我们更需要草根勇士
谢谢 结论是 需要一个有钱的幽默 顾的深度 鲁的勇敢的草根
其实我乐观的看到 天涯 猫眼 以及更多其他的web2已经提供一个环境
让这样的集团草根最终会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7 22: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更多钟书先生那样的读书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8 20: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是顾准

看钱钟书的名作《围城》,就可知钱之犬儒主义,充满了看透人生无可奈何的经验主义。而看顾准在反右与文革中研究希腊城邦的精神,却充满对民主的理想主义、对现实的怀疑主义及渴望实证的因素。钱钟书是对自己有良心的人。而顾准是一个充满着国家与民族建构良性制度关怀良心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8 21: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需要馒头还是需要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9 08: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现在需要的人太多了。
但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出在教育上,从幼儿小学到中学。在中国,美的含义慢慢被性取代。
悲哀啊!!
国人从小就只知道学习课本的知识,千篇一律,搞的自己都不知自己是谁。
可怜啊!!
中国那么多多的才子,在这样的教育之后,却在听那些干部子弟调遣;
可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23: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察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和社会政治环境的关系,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因为这里头不仅渗透了个体的成败、荣辱,也展现了人性的张扬或萎靡、崇高或卑微;这一切都因为个体的参与而逐渐鲜活、丰满。作为一个中国的当下的知识分子,你成为什么,顾准、龙应台、李敖、余秋雨、梁效、胡适 、钱穆、钱钟书、厉以宁、张维迎、茅于轼、盛洪、朱苏力、贺卫方、甘阳、朱学勤、邓正来、季卫东......................? 你能为你的家国贡献什么?这些不妨也可以成为日常反省的功课。

这想来应当不无意义,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家国负责,更重要的也是对自己负责。苏格拉底不是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的人生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3 15:28 , Processed in 0.16597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