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fenglong88

[【文史类】] 读博耳赫斯小说札记(不定期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10: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决斗》

一个人怎样才能确保自己不断地进步?

答案一:不断地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在不断追求中去完善自我。

答案二:为自己找一个决斗的对手。

选择第一种做法的人往往要承受孤独的压力,在不同的空虚与充实的轮回中努力前行,体会高处不胜寒的寂寞,金庸笔下的独孤求败当为个中翘楚。

选择第二种做法的人在争斗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有对手在,所以危机感成为了促进自己进步的动力。这时敌对的双方既可以保持前进的动力又避免令人难耐的孤独。在这个状态中的双方表面上是在敌对,其实却是在共生。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博弈状态下所产生的平衡的益处!深谙此道者,当非苏秦莫属。相反,这种平衡一旦打破必然对双方均有损害,庄生白垩之喻当属此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11: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搅一下园士,当初看读博耳赫斯小说散文集(浙江出版社版)时,不时想起老钱(钱钟书),认为都是"学人"小说,不知园士有无这个感觉?好用比喻/隐喻,也把他和村上春树归在自己喜欢的一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4 11: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TO 华莱士

不知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物"羊男"是否受了博尔赫斯小说《想像中的动物》植物羊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12: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agun6722006-11-24 11:45发表的“”:
打搅一下园士,当初看读博耳赫斯小说散文集(浙江出版社版)时,不时想起老钱(钱钟书),认为都是"学人"小说,不知园士有无这个感觉?好用比喻/隐喻,也把他和村上春树归在自己喜欢的一类

倒是没有兄的这种感受。只是觉得博耳赫斯的叙述虽然奇特但实际上他的重点决不是在卖弄知识和叙述上的技巧,而是在于体现他对社会的认知。个人认为:他把自己制作的谜展现给世人,其实是希望世人看清谜面下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9 10: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fenglong88于2006-03-27 15:12发表的 :
这个贴本来就是自娱自乐的。没想到会有回复。

刚才看了一下我收录的小说书目没有找到《幻想动物手册》, 既然华兄有意指教,还请兄赐教在那里能找得到。抑或是华兄自己也“幻想”了一把?

现在有机会了.
<<幻想动物手册>>来了,
台北: 志文出版社1979版<<想象的动物>>
请诸位移趾: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436878(求书帖)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440790(购买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6 13: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叛徒与与英雄的主题》

人类社会中往往要求出现卓而不群的人物,但如何认定某个人物是杰出的人物呢?这样的标准恐怕很难统一下来。所以每个人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然而因为是个人的行为自然每个人心目中的英雄不会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也不会完全一样。人眼中的英雄是这样的,其实如果我们把历史看作一个人的话,我们就会认识到,即便是历史也不例外,历史是人的历史,它所记载的只是一种人看法,所有的历史事件都被打上了人的印迹才能发行,对于英雄的认识又何尝不这样呢?

叛徒与英雄似乎是两个极端对立的称号,但有的时候这两种称号却往往集诸一人之身,普罗米修斯是众神眼中的叛徒,却是人类心目中的英雄;布鲁诺是宗教裁判所判决的异端,却是科学史上杰出的先驱。有时候,创业时的英雄往往成为了守业的叛徒。有时候,敌方的叛徒未必不是我方的英雄。这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矛盾,其实是说不清的。真正可谓是蹈了庄子的“木、鸡”的覆辙。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历史需要英雄,人们需要英雄,社会需要英雄,只要有个英雄满足这些需要,又何必管这个“英雄”的真伪呢?

也许每个人都具有叛徒与英雄的两面性,就像“两面国”中的“两面人”那样,只不过他们用的是“浩然巾”,我们用的是“浩然气”、他们是在刻意为之,我们不自觉而已。类言之,似乎真相一直存在,但我们却永远无法发现,因为我们只不过是历史舞台上的群氓,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在出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13: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决斗(另篇)》
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那面会有些嫌隙,既然是嫌隙,自然不是什么大事件,或许是一个眼神,或许是一个语气,或许是一次舞会……总之,造成嫌隙的原因都不是些大行为、大动作,甚至有时当事人也不记得是为什么,更别说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了。但嫌隙既生,自然不得不面对,然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生活中自有“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智者,然而也不乏“睚眦必报”“积怨成仇”的斗士。

这篇小说所反映的无疑是后者的危害。生活中的争斗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往往可以分出暂时的胜负,但不会有永久的胜利。当两个之间的争斗被旁观的舆论夸大,当事人则成为了被观众支配的演员。但当这种争斗被放到以更大的范围中去考量的话,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在一个民族的战争中,这种“个人之间的争斗”则会称为外敌嘲风、愚弄,甚至是娱乐的对象。而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身死人手,为天下人笑”了。

凡是习惯于“窝里反”的斗士,都应该看看这篇小说,其实如果学学蔺相如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就好了。如果有人说这篇小说要比《廉蔺列传》高明,我也不会反对,因为人们往往听不进去正面的忠告,却只接受老子受伤后的教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 11: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可以培养出不同性格的人群,爽朗者,有之;豪迈者,有之;谨慎者,有之;朴实者,有之……然而,不同的地域除了赋予人的性格之外,也会促成其短处,因此上。爽朗者未必能免于毛躁,豪迈者往往忽视细节,谨慎者那面不擅进取,朴实者大多不擅言辞……

性格和特征,在同地域的人身上,往往容易因彼此的熟悉和适应而被忽略。只有当一个人远离故乡之后,这些内容则逐渐现露出来。面对新的生活,有人入乡随俗,与时俱化,而有的人则乡音无改,敝帚自珍。

博尔赫斯的这篇小说《南方》就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南方的后裔,他在极力且吃力地保持着“家世”“财产”之类的故乡情怀。而突发的意外,使他几乎死去,在他康复后如梦境般的经历中,透露出了“南方风气”在他身上的觉醒——与其活着,活在过去的虚荣和未来的幻想之中,还不如在无厘头的生活中死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 13: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意志安魂曲

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篇小说也一个即将受死的人的自白。在这一番自白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文明人,怎样成为了一个纳粹分子。

在偏执和狂热的情结之下,人的良知是那样的渺小。不由得让人想起电影《钢琴家》中那位偷偷收留钢琴家的德国军官。不过,个人认为电影中安排那位军官在最后求救,减弱了他的形象。

虽然清醒并有理由辩解,但却选择沉默着接受惩罚,堂而皇之地死去。勇敢地承担错误,冷静地面对死亡——这就是德意志的安魂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08:30 , Processed in 0.2628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