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jsphsz

[【主题讨论】] 下跪是否能让国学“站起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1 10: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先正名一下如何?哈哈~~~~

在下一直坚持认为,把诸子百家的学说当成学术研究的对象来加以复兴,则几乎没有什么社会意义,因为人文学科的学术研究,大多、而且可以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再加上有关当局几十年来刻意让下一代人与传统文化切割,把传统的东西归入落后、封建的遗留,所以,所谓的国学热,只不过是几个严重脱离社会实践的文人所发出来的微弱的呐喊而已。

相通过复兴诸子百家的学术研究来复兴传统文化,得先从社会的文明礼仪、道德规范的矫正做起,这个需要当局的扶持,更需要媒体的引导。孤零零的一本《弟子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1 10: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parivraj于2007-07-10 17:03发表的 :
ps. Yngwie老兄究竟是研究孟子的还是研究金庸的呢?

pps. 我的私心,是想着“国学”热一下,“光大”或者“中兴”了,还可以拆骨还父拆肉还母(比如经学“国”那么一下,回来还叫经学,也算是跟海峡对岸的“传统”叫法合流);见了这朝着弟子规的一跪以及近来的一些争论,却不禁害怕:再过一阵,恐怕咱们的“国学”就成了气球了,呵呵。

兩者俱無研究也。哈哈!小時候跟著大哥看租書店借來的武俠小說,大了些,有能力自己買,便到舊書攤把金庸小說搜了個全。他的小說在這兒算很受歡迎的休閒讀物,流動性也大,可以找到很多品相佳,價格便宜的「舊書」。看得次數不少,要不熟也難!其實,不少詩詞典故還都是第一次從金庸書裡讀來的,只是,不知道「武俠小說」算不算「國學」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1 11: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国学我的态度一直是很矛盾的,同时也在不断调适。从专业上来讲,自己学得又是国学当中最冷僻的那些部分,除了同行以外,就算一样是传统学科里的近行,大家彼此都不能很好交流,更不用说跟我自己最亲密的同学朋友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专业就是专业,这不是生活。我不能把自己认为最神圣的专业覆盖掉我生活的其他部分。因为这些学问对别人而言,纯粹只是一些似乎闻所未闻,我个人陶醉的东西而已。
国学这个大囫囵物,也是这样。国学并没有包涵这个社会的一切,王国维对于中国的历史研究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但一定要在文化史上相比,也未必比民乐前辈刘天华高出许多头去,更要推开去,说不定还不能说比袁隆平对中国人的影响更大。但即便如此,王国维还是无法抹杀的。
不去跟社会上林林总总的各科各学去比,就在国学自己这个小框架里,我还是蛮赞同李零讲的,现在中国的传统学科,大多是在西学的底子上又重建起来的。王国维如是,陈寅恪如是,赵元任先生就更是如是了。现在把季羡林先生也列入了国学大师之林,季先生是真正在德国喝了洋墨水,操老外之戈矛杀回来的了。
所以我自己的看法是,国学的发展不需自大,想把它变成中世纪欧洲的神学一样;也无需焦虑,如果传统学科是必然走向灭亡的,那只是我们个人的不济,人亡政息,跟这门学科没干系。所以只要安贫乐道也就可以。至于社会上的鼓噪,凡是有关国学的,我个人是一概不太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1 18: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诸君何解??

---------------------------

邓家令郎命名礼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07-07-08   浏览次数 25  字体 大





   
             邓家令郎命名礼



  人生教化,始自命名。《礼记》于接子命名皆有述。前人卜筮斋戒隆礼,所以生教化也。中华文明于人类历史煌煌数千年,得道于有礼仪。礼仪因君权日升日重而渐偏渐坏,终至于百年尽失矣。灵根既断,迷茫于物欲,天之生人岂类于动物哉?
  人类共和,必循礼道。中华复兴,兴礼为始。人生大礼,起于命名。命名之礼,大本于天。从此人生有灵有自矣,为天地之心矣,为万物之长矣。
  广东认真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良平君得子,欲归宗认祖于天地祖先。珠海平和书院院长洪秀平君力倡,始有此命名礼之行。此亦为千年第一回也。子曰:天之于人犹父子。天人之伦,夫子早已道明。然往昔君权阻隔,自谓天子奉天承运,民不得直面上天,此所以民权不畅也。今君权去而天人无隔,夫子之大愿遂矣,天人之大伦明矣,人皆为天之子矣,人皆可作天民矣!
  孔子2558年,岁在丁亥,夏历516日,西历630日,此礼行于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一家酒店。邓良平之母,邓良平夫妇,邓良平夫妇之长女次女,邓良平弟弟一家,邓良平妹妹一家,与于此礼。观礼者:平和英语学校校长洪秀平先生、香港城市大学教授范瑞平夫妇一家、广州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及其子女、广州亚加达外语学院覃毅健院长父女、杭州平和英语学校校长易凡夫妇一家、南航集团外贸公司总经理曾子强先生、美国康永华律师事务所董事长康永华律师、《看世界》杂志总编辑周琪、资深记者报人刘清总编辑、著名律师曾珊夫妇一家等30余人。
  主礼者申自强,相礼陈锦荣。
                     申自强翌日记于珠海平和书院
                           


仪程

一、告上(礼仪师读。)
告于上苍:
天爱中华,使之生礼文明。礼文明者,天下文明也。今天下争文明独行,礼文明绝迹。世人争物夺利逞欲而不能自拔,哀哉!舍礼文明而何救?
今邓氏家族得子,发奋行命名礼,兴中华礼文明。此子也,既受生于邓氏夫妇,承续于邓氏家族,亦受命于天,承命于天造也!
天命於穆,祈永赐斯族!

二、告祖(子父邓良平对祖先位行礼,告于祖。)

三、迎子(父接子,母抱子出,来宾肃立迎。)

四、命名(母抱子向父行曲膝礼,父还推手礼。父执子手命名。父将其名邓浩歌书于《论语》封页,《论语》成为儿子的第一本书。)
  “浩歌两字出于李白诗: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常相待。

五、认定(礼仪师念。)
  
《诗》云:天生烝民。
  《书》曰:民罔非天胤。”“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子曰:天之于人犹父子。(《论衡.雷虚》)
  命曰:尔乃天之子,尔乃天所生。
  
天之生命,天之心性,天之智能,
  
在尔身,在尔性,在尔行。
  
尔乃天之子,尔乃天所生。
  
在天之下,在天之内,在天之中。


六、指认(父母向子指认父母、姐姐、长辈、天地、四方。)



  
贺成(来宾致贺讲话。)

http://www.pinghesy.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2 10: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说“国学”

目前,关于“国学”,学术界已经炒得沸沸扬扬,似乎“国学”便是爱国,就是正统,恨不得国人个个都通。近阶段央视更是推波助澜,出个“百家讲坛”多少也让普通百姓能够了解《论语》是怎么回事,三国应该怎么读。这当然是好事。百花齐放当然很好,但象张森校长那样下跪推行,如果不是作秀,那又该怎样解释呢?
“国学”原本是相对“西学”而来的,原本也应该是学术上的正常争议,现在国外也还是这样,存在论、解释学、后现代等等,各行其是,又有谁能说我这一家是真理而其他的都是狗屁。
“国学”的所有理论,都是产生在封建时期,自从“五四”打倒孔家店以来,其境况是每况愈下,虽有几个夫子老先生声嘶力竭的推销,但影响甚微。反而是现在,又有那么一些人起来推行“国学”走向复古,有学术研究上,我们也无可非议,但是说在儿童开始,便得学习“弟子规”之类的,则太过矣!!!
孔子的理论固有其独到的地方,特别是《论语》,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但究其基本,是“仁”、“天道”、“正名”、“克己复礼”,最有成就的也就是政治学说和伦理学说,也可以说是维系封建社会之纲,这当然重要,怪不得有人慨叹“孔学亡矣,天下乱矣!”但其理论恰恰是“民主”的绊脚石。要民主必倒孔,几千年的历史都说明了这一点。社会进步了,我们还有必要死守老规矩,从小读“弟子规”吗?
每个理论都有一定的社会生存基础,是和社会相适应的,不论从西方的哲学发展还是从东方(或是中国)的哲学发展都可以看到这一点,如果“国学”有当今社会还能生存,那也就用不着那些孔门弟子去费力推销了。
我不反对国学有学术上的研究的存在,也不反对学点儒家的伦理道德,社会集体是离不了一些基本规范的,但不是照搬旧的一套,如从小读“弟子规”。而是适当地整理出适合当今社会的伦理规范。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倡导国学者当也应以此为师也,大可不必担心国学的没落,便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试看美国,他的根又是什么呢?我想,最主要的或许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吧。
再次声明,本人并不反对国学,有不当处,请仁者多多体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4 21: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经病太多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4 21: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钱一文于2007-07-08 19:29发表的 :
最重要的是政府的表现,民间闹得再欢,也是白扯。。
如果把国学放在和英语一样重要的地步。。。。
要挑文文的漏洞了。
  政府对于“国学”不爱惜吗?这几天大规模祭孔,祭皇帝,声势都不小,但总让人绝对不太对味,甚至别有……。我的意思,传统文化的复兴,根在于其与大家当下生活的契合点,在于她不仅是能给人提供一个仪式,而是能赋予现代人之生活的更为超越的意义。否则,她就只能是文物,是博物馆中的摆设(列文森的说法)。
  我始终认为,课堂化的国学教育效果是不会好的。当前,能和英语一样重要的大学课程,只有政治课吧,但是这些课的效果呢?其投入和产出太不协调了。把国学放在和英语一样重要的地步,至多也就是增加了一门新的,不太切合实际的必修课而已。
  对于国学之推广,我也只能做一愤青而已,毕竟现在我们和传统相联系的根已经被切掉大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13:23 , Processed in 0.1462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