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自鸣
发表于 2015-7-29 09:11:11
34
九章•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九章》最爱此篇,难得的明亮色彩。这首诗或许作于屈原意气风发的时期,也可能更早,就是胸怀大志还在努力学习的时期。因为文献的缺失这些都只是推断。就诗歌本身而论,实在是一首非常适合有志之士用来自我激励的诗。所谓托物言志的写法,屈原竟然应用得如此成熟,不能不让人佩服。
全诗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许多人在年轻时都曾立下过远大的志向,最终坚持下去的又有几个呢?就屈原来说,他坚持了自己独立不迁的人格,虽然理想并未实现,但无疑是榜样级的人物。
自沉前的屈原形容枯槁,有没有想起那神采飞扬的橘树来?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7-30 08:13:29
35
九章·悲回风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而自贶。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於邑而不可止。
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折若木以蔽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存仿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抚佩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邈蔓蔓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吸湛露之浮凉兮,漱凝霜之雰雰。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冯昆仑以瞰雾兮,隐岷山以清江。
惮涌湍之盖盖兮,听波声之汹汹。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氾潏潏其前後兮,伴张驰之信期。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悐。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感物赋诗,是为典范。人之将死,而其章法不乱,这已经超出学作诗的话题,上升到生命修炼高度了。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开篇就先声夺人,和盘托出写作因由,体物写志的手段肇始于《诗经》,在屈原这里可以说已经成熟了,后代当然继续发扬光大。读《楚辞》常常会惊叹后代诗歌使用的许多写作手段居然早就被完美使用,高手还能出新,一般作者就差不多只能模仿了。
许多人写写一生也写不出超越前人的作品,但这种努力本身又是有意义的,因为即便超越不了,自己表达记录自己的生活也是理直气壮的。在古人面前不浮夸,对自己的生活认真,这样的生活态度应该可以了吧。有幸留下几首代表作,那自然更好。
屈原的创作生命后世无人能够重复,太多的诗人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能量,今天似乎少了些,但文脉绝对不会断的。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7-31 06:34:56
36
分别写了《九章》的笔记以后,我又重新把这九篇作品读了一下,觉得最有特色的还是《涉江》与《橘颂》,其他各篇基本上可以视为《离骚》的附庸,与《离骚》一起构成庞大的政治生命图景,这些作品当然也好,但是由于个人不从政,加以如今的政治生态与彼时大有不同,所以与这些作品始终有疏离感。而《涉江》之情景交融,《橘颂》之托物言志,读起来很容易形成共鸣,这就是读者与作品的缘分吧。
屈原作品已经极好,遗憾在于流传下来的还不够多,抛开政治抒情诗,几乎也就只有那组祭祀乐歌了,他一个人将楚辞写成一种代表文体,后代楚人却无能为继(宋玉只得一篇《九辩》),可惜可惜。
一种文体要大发展,只有一个宗师毕竟是不够的。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7-31 07:29:17
37
《远游》到底是不是屈原的作品呢?我倾向于认为不是,但并无确凿证据。我臆测此篇非屈原之作,主要是因为其中的游仙套路与后代的游仙诗太像了,有些段落又几乎完全模仿《离骚》,其中的思想又太像袭用的《老子》。话说回来,这仍然只是无根据的猜测,屈原有可能就读过《老子》也说不定,你不能要求他每一篇都是《离骚》一样的风格。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8-1 06:40:44
38
卜居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这篇我以前读楚辞的选本居然没有读到过,这次读到,有一种震惊的感觉。以前写过一篇小说,里面用了一连串问句,读到《卜居》居然发现语气有相通之处,不由称奇。
这篇是不是屈原写的呢?情绪应该是屈原的情绪,但文气一贯,是高手作散文笔法,让人心中生疑,但还是没有证据。
后代散文从《卜居》、《渔父》中吸取营养应该很多,那种行文节奏与情感的深度契合,彰显了汉语的极致美感,很难说最好的诗和最好的散文到底哪个更好,都好,都让人为母语感到骄傲。
对于个性执拗的忠直之士来说,文中的对比反问其实是为了更进一步阐明自己不随流俗的态度,詹尹的回答颇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实际他应该是懂屈原的。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确定的了,然后怎么选择呢?《渔父》中自有答案。
小鱼之尾
发表于 2015-8-1 09:04:51
引用第3楼两寸小鱼于2015-07-04 14:04发表的 :
楼主有无黄灵庚<<楚辞章句疏证>>一书?最好pdf版.
http://pan.baidu.com/s/1jG1q0CY
小鱼之尾
发表于 2015-8-1 09:05:13
引用第3楼两寸小鱼于2015-07-04 14:04发表的 :
楼主有无黄灵庚<<楚辞章句疏证>>一书?最好pdf版.
http://pan.baidu.com/s/1jG1q0CY
小鱼之尾
发表于 2015-8-1 09:05:13
引用第3楼两寸小鱼于2015-07-04 14:04发表的 :
楼主有无黄灵庚<<楚辞章句疏证>>一书?最好pdf版.
http://pan.baidu.com/s/1jG1q0CY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8-2 08:33:32
39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卜居》里的问题在这里由屈原自己解答了,这是屈原自己的选择,其实也是文学的遗憾。如果他继续活着,也许还能留下更多的精彩作品吧?不能说“屈原以死成就了自己的伟大”,死对于文学,并不是必须的事情。诗人终究是要死的,何必着急呢?也许屈原就和王国维一样,有非死不可的理由,但这终究让人遗憾。
渔父的态度就是一种表面与世推移而实则心知肚明的态度,放到人类的天平上,很难说两种态度哪一种更高明,我自己的话,在俗世沉浮,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做不想做的事,在别人眼中常常是异类。
国人的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总有一天人们要懂得多样化生存的必要性,彼此尊重并能以法理彼此制约,这一天在我们的时代会到来么?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8-3 13:32:16
40
《九辩》系楚辞中又一著名长篇,特分段作笔记。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漻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鵾鸡 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这一段就可以说奠定了《九辩》的地位,在此前的写景之作中,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手笔,所谓划时代的手段,此可为一例。
它并非是简单地铺列秋景,而是将景色、情感与诗的韵律融合到一起,这说起来容易,能做到的其实不多。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沾轼。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这一段仍然极具自己特色,因其身份地位与屈原不同,写的是自己心中的悲愁,故而能感动人。套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只有个性的,才是普遍的。如果不写自己的情感,算不得高手。当然,如果过分纠缠于自己那点情感而不能写出普遍性,同样只能是庸手。
全押“i”韵,把心中不平已经说得荡气回肠。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8-3 13:32:35
40
《九辩》系楚辞中又一著名长篇,特分段作笔记。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漻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鵾鸡 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这一段就可以说奠定了《九辩》的地位,在此前的写景之作中,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手笔,所谓划时代的手段,此可为一例。
它并非是简单地铺列秋景,而是将景色、情感与诗的韵律融合到一起,这说起来容易,能做到的其实不多。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沾轼。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这一段仍然极具自己特色,因其身份地位与屈原不同,写的是自己心中的悲愁,故而能感动人。套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只有个性的,才是普遍的。如果不写自己的情感,算不得高手。当然,如果过分纠缠于自己那点情感而不能写出普遍性,同样只能是庸手。
全押“i”韵,把心中不平已经说得荡气回肠。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8-3 17:49:00
41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臧。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萷橚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羊。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仰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这一段是对第一段的深化,第一段主要写动物,这一段主要写植物。“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由时节转到人,转折之方法实值得学习,哀悼寿数的写法实在过于伤感,想来作者写到此处实在是控制不了,不然不会轻易诅咒自己的。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扬?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于众芳。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心闵怜之惨凄兮,愿一见而有明。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远去。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谓骐骥兮安归?谓凤凰兮安栖?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鸟兽犹知怀德兮,云何贤士之不处?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喂而妄食。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愿自直而径往兮,路壅绝而不通;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以,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桉而学诵。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食不媮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
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心摇悦而日幸兮,然怊怅而无翼。中憯恻之凄怆兮,长太息而增欷。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写到这里还是比较独特的心灵体验,“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尤其能说明寒士不得进见的愤怒,如果在这里拓写一下就结尾的话是不是就可以了呢?因为后边的内容模仿痕迹太重,反而拉低了整体的水平。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8-3 17:50:36
42
何泛滥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忠昭昭而愿见兮,然霠噎而莫达。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窃不自料而愿忠兮,或黕点而污之。尧舜之抗行兮,了冥冥而薄天。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被荷禂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憎愠怆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后之危败。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
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适。谅无怨于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乘骐骥之浏浏兮,驭安用夫强策。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惛惛而愁约。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效。愿沉滞而不见兮,沿欲布名乎天下。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愗而自苦。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宁戚讴[ōu]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无伯乐之善相兮,今谁使乎誉之。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纷忳忳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障之。
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前轻辌之锵锵兮,后辎乘之从从。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计专专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为臧。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如果没有《离骚》,后边这些怎么都能算是一流的文笔,但是因为有了《离骚》,这些看起来就不那么好了,只能算是二流。尤其是最后两句,祝君王身体健康,感觉突然出现让人吓一跳,前面那么多的抱怨好像都是一时发脾气而已。这种收尾与《离骚》相比差了太多太多。
总之,《九辩》最厉害的是写景,由景而及情,抒发贫士失意的悲愁。遗憾在于模仿《离骚》太过,使得只能算一流作品而不能算超一流作品。
贫士失意,有科举之前有之,有科举之后亦有之,如何面对这种困境?还是得用王国维那句话,“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这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学出世之法。不能入世了就学出世,这是道家精神能长期传播的主要基础。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8-4 06:35:35
43
《招魂》已经完全具备了赋体文的规制,初读讶异于其铺陈之气势,再读几遍,就如同读其他一些赋体文一样,感慨形式的单调,这可能也是后来赋体文难以长期发扬光大的原因。此文之佳句,固在“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兮哀江南”,收束全文之至情。这种哀痛,因为融合到绝好的词句中,多少年后,痛定思痛,这种痛苦居然具备了一种美感——痛苦是可以变成美的?这种看法有点病态?换一种角度考虑,如果痛苦已经不能避免,以文艺的方式将之转化成美,是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8-5 08:01:06
44
《大招》在内容上与《招魂》大同小异,区别在于最后一节写楚国贤人众多,君主英明,这太像一种讽刺。正式场合的颂歌美则美矣,然而现实既然已经如此不堪,又何必再粉饰太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样的文字值得警惕啊。一个王朝末代的人还能不能清醒地认知自身的命运呢呢?对于人的考验,乱世总比太平时代来得真实痛切,在乱世的背景下看《大招》或与之类似的形式文,会感叹文字的欺骗作用。读历史的时候,读到那些歌功颂德的东西,心中也要保持一份警惕。
《惜誓》行文流畅,但脱不出《离骚》范围,算不得一流,刘向辑楚辞,所收汉人作品多为拟骚之作,除了《招隐士》一篇独具特色,其他多属模仿级别,难称好文,这大概是因为汉语诗歌的发展逐渐朝着摒弃虚字的方向,而且楚辞中的许多词汇难以在汉语里大量推广,所以最后楚辞就成了绝唱。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8-6 07:49:19
45
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栗。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状皃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这一篇的内容确实是楚辞中较特异的,特别具有诗歌标新立异的特征,所以能够为世所重。有趣的是,短短的诗文如果不借助注解,有很多字连读都读不通,流传下来的名句,恰恰是最容易读懂的几句,因为这几句,后来王维写出过: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归不归这个问题,后来成为了许多读书人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人选择归红尘,有人选择归山林,虽说最终这些人都要尘归尘土归土,但因为曾经来过选择过(有诗为证),所以也还是颇有意思。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8-7 08:17:55
46
东方朔《七谏》整体袭用的是屈原政治抒情的套路,但也还是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谬谏》中有几句颇可观:
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夫方圆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
这种议论,与屈原还是有别的,有自己的特色,即便在今天读来也还是让人警醒的道理。其乱辞云“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所用意象也还算不错。
东方朔生活在一个相比之下可称伟大的时代,写出来的东西仍不免有怀才不遇之感,或许对于文人来说,怀才不遇几乎是理所当然的命运,前段去成都武候祠,想到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受推崇,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完成了文人的理想——文韬武略,遭逢明主,大显身手,死得其所。这样的人,几千年来有几个?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8-8 10:35:24
47
严忌《哀时命》在风格上仍然模仿屈原。
王褒《九怀》虽说情绪不出屈赋,而文辞可称简雅,读着不算累。
刘向《九叹》没有多少自己的特色。
王逸《九思》,《逢尤》颇有七言诗的节奏,他篇不足观,惟最后乱辞有气势:
天庭明兮云霓藏,三光朗兮镜万方。斥蜥蜴兮进龟龙,策谋从兮翼机衡。配稷契兮恢唐功,嗟英俊兮未为双。
整体来看,拟骚作品成就不高,过分模仿而缺少自己的面貌,这当然可以解释为屈原太强或者说模仿者水平有限,然而更深层的原因是文学的走向是朝着远离楚辞的方向,因为楚辞的词汇是生僻的,楚辞的身份可以说是贵族化的而不是平民化或一般知识分子化的,所以后代诗歌主要继承的是楚辞的部分精神,如爱国主义、怀才不遇、游仙追寻等,全面的继承一定是有词汇与身份上的,但这是不可能的。
尽管如此,楚辞依然强大,用“空前绝后”来形容这种文体并不算过分。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8-9 07:50:16
48
《楚辞》选目:
离骚
九歌: 东皇太一 东君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九章: 涉江 哀郢 怀沙 橘颂
卜居
渔父
九辩(宋玉)
招魂
招隐士 (淮南小山)
这种选法是放到不同朝代诗歌阅读经验中的选法,人生苦短,能够隔一段时间就温习一下这些作品,已经是够幸运的了。
秋自鸣
发表于 2015-8-9 07:51:24
49
读此书的最后一条笔记,书中的几处错误:
前言5页,说宋玉“楚庄王时为官”,明显错误。宋玉当生楚怀王末年,主要活动在楚顷襄王和楚考烈王时期。
277页注⑤,“卒”字注当移至⑥。
279页注(15)与290页注⑦不统一。
282页正文“畜凫”句后的句号当为逗号或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