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fllys
发表于 2010-8-2 22:07:59
引用第99楼zxg0931于2010-08-02 11:38发表的 :
关于这个话题,我始终有个问题弄不清楚,即: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生存下来的作物应当是进化的结果,但是,从物种的角度而言,一种物种与原物种存在本质区别时,我们可以说物种是发生了变异。而变异常常给人的感觉是出现了病变导致的,并不一定就是好事。试问变异与进化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一物种与原物种只要有区别就可以称为变异了,有本质区别(若出现生殖隔离),就有新物种形成了。变异可以增加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一直觉得:能生存下来的物种应该是对环境最适应的物种,而不一定非得是最高等的物种。
zs2k
发表于 2010-8-2 23:48:51
33、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1年生草本,高达3米以上,茎直立,粗壮,圆形多棱角,被白色粗硬毛,俗称葵花。性喜温暖,耐旱。原产北美洲,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明朝人王象晋所著《群芳谱》(1621),书中尚无“向日葵”一名,只在“花谱三 菊”中附“丈菊”,“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阳花,茎长丈余,秆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向日”之名,见于文震亨《长物志》(约1635年左右)。1820年谢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处处有之,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说明向日葵在中国已经广为种植。
由于向日葵俗称葵花,一些人误以为古时候的葵花就是向日葵,还常引唐宋诗篇作证。其实是锦葵科蜀葵属的植物,或指蜀葵(Althaea rorea)这个种。《花镜》:“葵,阳草也,一名卫足葵,言其倾叶向阳,不令照其根也。”
欧洲引入向日葵最早记载为1568年,后来进入俄国,并迅速成为食用作物,1779年用于榨油,1860年开始进行高油分选种。
cdscs
发表于 2010-8-3 08:50:50
空心莲子草也叫革命草吧?这个名字好,真的是杀不尽,斩不绝。
可以再说说哪些是人可以吃的,哪些不能吃,能吃,这也就是生物除草,很环保。
zs2k
发表于 2010-8-3 11:55:53
34、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原产北美,现全国广泛种植,块根俗称洋姜,可以食用。在南美的玉米没有传入以前,菊芋、南瓜、向日葵就是北美的主要植物食品。
菊芋进入中国,同欧洲一样,早期作观赏植物引进,后来引进块根较大的品种作食品,但很快失去市场,后来小范围内作饲料或蔬菜,现多种于农家房前屋后观赏。
猪仔虫
发表于 2010-8-4 09:40:07
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latifolia Aubl.
鉴别特征:全株被毛,茎和枝四棱柱形。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2.7cm,宽1~4cm,先端锐尖或钝,基部阔楔形而有下延,上面平滑;叶柄长4~10mm,扁平;托叶膜质,被粗毛。花数朵丛生于托叶鞘内,无花梗;萼管圆筒形,被粗毛,檐4裂;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顶端4裂。蒴果椭圆形,长约3mm,直径2mm,被毛,种子近椭圆形,干后浅褐色或黑褐色。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披散草本,为喜光性杂草,常生于红壤上,见于1000m以下废墟、荒地、沟渠边、山坡路旁或为田园杂草。花果期5~7月。种子繁殖。
原产地:南美洲热带地区;现泛热带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广东南部、海南、香港、台湾和福建南部。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37年引进广东等地作为军马饲料,70年代常作为地被植物栽培,现在已成为华南地区常见杂草,入侵茶园、桑园、果园、咖啡园、橡胶园以及花生、甘蔗、蔬菜等旱作物地,对花生的危害尤为严重。生长繁殖迅速。
控制方法:该种的茎叶稍多汁,不耐高温、荫蔽和脱水,应在开花结果前将其拔除,亦可配合伏耕和秋耕除草,降低其长势和繁殖力。可利用草甘膦或四氟丙酸钠等除草剂防治。
作者:邢福武. 见:李振宇、解焱(主编). 2002. 中国外来入侵种. 北京:林业出版社.
zs2k
发表于 2010-8-4 22:56:48
引用第104楼猪仔虫于2010-08-04 09:40发表的 :
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latifolia Aubl.
.......
属的拉丁名有误。
现在用的是Borreria,拉丁双名为Borreria latifolia
其中latifolia 是阔叶的意思。
zs2k
发表于 2010-8-6 00:14:50
35、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原产地中海沿岸,现全国广泛栽培,为常用调味蔬菜。
其传入中国的时间流行两种说法,一种说张骞从西域带回,据《博物志》记载“张骞使西域还,得大蒜……胡荽”种子归,故名胡荽。石勒讳胡,故晋地称为香荽。 另一种说唐时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原。
在《齐民要术》里,已经记载了颇为详尽的种植胡荽以及制作腌芫荽的方法。因此可以认为南北朝时已经在中国大量种植,其进入时间应该更早。
虽然公认都写作“芫荽”,但各地读音不同,从“元须”到“延虽”都有。证明该植物在永嘉乱之前已进入中国。
zs2k
发表于 2010-8-6 01:10:01
引用第100楼redfllys于2010-08-02 22:07发表的 :
一物种与原物种只要有区别就可以称为变异了,有本质区别(若出现生殖隔离),就有新物种形成了。变异可以增加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一直觉得:能生存下来的物种应该是对环境最适应的物种,而不一定非得是最高等的物种。
引用第99楼zxg0931于2010-08-02 11:38发表的 :
关于这个话题,我始终有个问题弄不清楚,即: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生存下来的作物应当是进化的结果,但是,从物种的角度而言,一种物种与原物种存在本质区别时,我们可以说物种是发生了变异。而变异常常给人的感觉是出现了病变导致的,并不一定就是好事。试问变异与进化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变异是中性的,也是偶发的,不一定就是好事,但同样不一定就是坏事。变异未必都能适应环境,但变异使物种有可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如果连续不断观察,时间间隔相对较小,可以看到很多不适应环境的变异,我们通常称为病变。如果观察的时间间隔相对较大,那些不适应环境的变异因为没有延续而不被观察到,剩下的多数都能适应环境,常常就被称为进化。
常常、通常的意思表明,这只是多数情况,并非所有情况,进化还表明这种变异是有方向性的,即符合一般植物的演进方向,或者符合人为的规定性。比如在人工选择的作用下,从野生小麦到栽培小麦,穗轴不易折断、颖片不紧贴籽粒(裸麦),如果我们把这个叫做进化,那么从栽培小麦到野生就是一种退化。但是,恰恰是这种退化使野生小麦能够自行繁衍,而栽培小麦必须借助人工才能繁殖。
zs2k
发表于 2010-8-7 22:47:29
36、紫苜蓿(Medicago sativa)
苜蓿可指苜蓿属(Medicago)植物,且常常指其中的紫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后者在江浙一带叫金花菜,嫩时作蔬菜。
尽管苜蓿属植物中国有13种,分布较广,但有书作证,我们还是能轻易确定苜蓿是一种外来植物,张骞通西域后随“天马”引进。
现在栽培的紫苜蓿(Medicago sativa),包括逸生的,为同源四倍体,来源于野生二倍体,原产伊朗、安纳托利亚、里海周边。栽培四倍体通常认为在伊朗高原中部扎格罗斯山区演化,苜蓿的名称就来源于古伊朗语aspo-asti,意思是马料,阿拉伯化后变为alfalfa。
公元前5世纪波希战争期间,苜蓿传入欧洲,希腊人称为Medicai,意为来自伊朗的梅地亚(Media),现在苜蓿的拉丁属名即来源于此。
猪仔虫
发表于 2010-8-7 23:06:27
外来植物有利也有弊。地理大发现后引进中国的美洲植物,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巨大增长。
猪仔虫
发表于 2010-8-7 23:07:37
黄槐(Cassia surattensis Burm. f.),苏木科 决明属,原产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及大洋州,我国东南部及南部栽培。
在我们本地早已训化。黄槐作为城镇风景树栽植,农村地区极为鲜见。一年四季常绿,全年开花,一般种植在低地,丘陵下部也可种植。今天拍照时盛花期已过,只有些许花朵。秋冬花开满树,花色鲜黄,十分惹眼。
黄槐是一种小乔木,树高一般在5、6米左右。
黄槐的叶片很象海红豆或蝶形花科植物
黄槐的花冠是鲜亮的黄色
黄槐的花朵属于总状花序,花冠五枚
猪仔虫
发表于 2010-8-7 23:18:38
不好意思,发重复了,有请能删贴的删去现在的109楼。
zs2k
发表于 2010-8-8 00:01:54
请版主删除109楼重复帖。
zs2k
发表于 2010-8-9 10:42:12
37、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原产热带非洲,在世界温暖地区归化。中国分布于广东、香港、广西、江西、浙江、湖南、福建、台湾、海南、云南、西藏(东南部)、贵州、四川、重庆、湖北、甘肃(南部)。
20世纪30年代初从印度支那蔓延入境,在广西被称为"安南草"。因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老前辈曾用它来充饥,故起名“革命菜。”
感觉这种植物到中国时间很长了,比“安南”草更久远。“革命菜”的称呼表明,它在当地已经有相当时间,大家习以为常,同时分布量也较大;《中国植物志》基本上把它当本土植物对待,说明来的时间很久,没有引起重视。
redfllys
发表于 2010-8-9 13:43:34
今天在一个大院里面似乎看到了这个东西。
emppp
发表于 2010-8-9 16:40:45
天啊,越看越觉得心里不是滋味起来,怎么都是外来的,(当然兄这里就是外来植物的列表)只是非常感叹,我们自己的原生态都那里去了,是否在国外也有它们的踪迹?这些外来植物是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的结果?还是植物原本就是一家?
猪仔虫
发表于 2010-8-10 00:40:34
黑板树(学名:Alstonia scholaris)又称象皮树、灯架树、糖胶树、乳木、魔神树等,属于夹竹桃科黑板树属(Alstonia)。原产于原产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爪哇。
我们本地称之为“盘架子树”,现在城镇广泛种植,作为行道树、风景树,可长成参天大树。这种树开花之时,气味非常难闻,路过两旁种植盘架子树盛花时期的道路,有种令人窒息的感觉。甚至有的人对此十分过敏。
盘架子树树形挺拔秀美,多年生终年常绿。这种树在桂南本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甚为罕见,所以逾十五年树龄的盘架子极少。此树争论也较多,只要集中在其花期熏人。
盆架子全株可作为抗疟、发汗、健胃药;根皮可治慢性支气管炎,乳汁可提制口香糖原料。但花香是否有害未见表述。文献记载,盆架子花所散发的气味较浓,主要是其中所含的氧化芳樟醇浓度较高。有市民认为不宜过多栽种。
盘架子树叶片优美,生长有层次如塔状,3-8枚轮生,倒卵状长圆形、倒披针形至匙形。叶子生长方式很特别﹐在同一个枝节上长出四至十片叶子﹐而且环绕成一圈﹐这种叶片生长方式﹐称为“轮生”。
盘架子树木材的材质松软细致,可为黑板材料,故称黑板树。盆架子的树枝或叶子受损伤的时候﹐会有白色﹑黏黏的乳汁流出。那乳汁可是有毒的。
zs2k
发表于 2010-8-10 01:18:54
引用第115楼emppp于2010-08-09 16:40发表的 :
天啊,越看越觉得心里不是滋味起来,怎么都是外来的,(当然兄这里就是外来植物的列表)只是非常感叹,我们自己的原生态都那里去了,是否在国外也有它们的踪迹?这些外来植物是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的结果?还是植物原本就是一家?
1、让兄台心里不是滋味,罪过。不过能有所触动,促使更多人关注外来植物的现状,正是在下发帖的初衷之一,谢谢兄台理解。
2、外来植物历来很多,引入的原因多样,各有利弊,前面0楼、10楼有所表述,请参考。
3、中国现存植物种类(含主要外来物种)2万多种,其中外来的估计不超过1千种。但这几百种植物生物产量巨大,原因在于大面积栽培、以及在农田和城市绿化带逸生。
4、外来植物看上去多,正如0楼所言,是因为人们平常活动范围主要是农田、城镇。要更多看本土植物,需要走远一些。以后有时间再介绍一些本土特有植物,或者对其他生态区产生影响的植物。
5、一部分适应能力强的外来植物,的确挤占了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可以从两方面来加以解决,一是规范引进程序,包括审慎的引种和严格检疫;二是合理安排各种有关的人类活动,包括发展生产、植树造林、城市绿化和生活美化(含个人)。
以上所言纯属个人意见,请多批评。
zs2k
发表于 2010-8-10 01:39:37
引用第116楼猪仔虫于2010-08-10 00:40发表的 :
黑板树(学名:Alstonia scholaris)又称象皮树、灯架树、糖胶树、乳木、魔神树等,属于夹竹桃科黑板树属(Alstonia)。原产于原产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爪哇。
我们本地称之为“盘架子树”,现在城镇广泛种植,作为行道树、风景树,可长成参天大树。这种树开花之时,气味非常难闻,路过两旁种植盘架子树盛花时期的道路,有种令人窒息的感觉。甚至有的人对此十分过敏。
盘架子树树形挺拔秀美,多年生终年常绿。这种树在桂南本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甚为罕见,所以逾十五年树龄的盘架子极少。此树争论也较多,只要集中在其花期熏人。
.......
中国植物志称为糖胶树,鸡骨常山属。(中文名不重要,拉丁名一样就行)
此树在湖南、广东、台湾栽培,在广西西部、南部,云南南部有野生,是否为外来种存疑。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因此有原产南亚的说法。
redfllys
发表于 2010-8-10 09:37:15
校园里面载的石楠,也是花期特别难闻的树。很不喜欢。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