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谈谈“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我来谈谈“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前今年教育界流传过一句话: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接触到的大多数老师,提起这句话来就脸红脖子粗地愤愤然:这像人话吗?老师是神仙吗?朽木也能雕出花来吗?火气之猛,大有逮着说这话的人杀之而后快的劲头。
但我对这句话很是赞同,感觉它说到了点子上。
先从这句话提出的时代背景来看。前些年(甚至一直到现在)教育界流行一种怪现象:在老师眼里,学生三六有等,而学生一旦被判了“坏”,如同打入了地狱,在学校里,在老师们的心里永世难得翻身。老师们俨然成了法官,多的是对学生的匆匆判定,少的是对学生尤其是对所谓“坏”学生的教育转化。其实说白了,就是教育者不再承担教育学生的天职了,好的留,“坏的”弃。
不过也有少数的老师不做法官,那些被一般老师判为“坏”的学生,经由他们不辞辛苦千方百计的调教,最后成了好学生。两相比较,少数老师的可贵不言而喻。而大多数老师或懒得教育坏学生,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招,缺乏教育智慧)。也正源于此,多少原本可以挽救的“坏”学生真的坏了下去,给家庭,给社会带来多少或许可以避免的祸端。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其振聋发聩,其言辞恳切,天地可鉴!
常言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联系这句话产生的背景,我们没有理由不举双手赞成。
许多老师的反对,盖源于断章取义。他们只从后半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角度来考虑,显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被教好的,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是人所共知的真理。可他们忘了将前后两句话结合起来理解。这话类似互文,意在提醒老师们要会教,善教。尤其对那些“坏”学生,更不要漠视,不要放弃。毕竟,教育者的最大成就感应该是教好了“坏”学生。如果教师“教亦有类”、知难而退、拈轻怕重的话,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意义了。
举个例子说,“只有不会管的家长,没有管不好的孩子”这句话,不就是说家长要会管孩子,善管孩子吗?再比如,“宽是害,严是爱”不就是说不要过分宽容孩子,要严格要求孩子吗?这些话能从任何半句来理解吗?
另外,以我“小人之心”来推测,这大多数老师闻之即怒,谈之色变,很可能自己就属于爱将学生三六分等,漠视“坏”学生的主儿。这句话揭了他们的疮疤,戳了他们的痛处,当然要无理搅三分的反击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句话的提出就更见其必要了。 如果教师缺少了虚心听取意见的宽容之心,缺少了认真反思的工作习惯,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就很难有什么提高了。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学生的情况自是不同以往,教育环境也是迥异于以前。社会发展了,情形改变了,教师也应该顺应世变,以宽宏的胸怀多方借鉴,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首先,本书园著名教育工作者兔教授一再强调该著名论断的不当之处。
其次,作为教师,即使认为该著名论断是对的,进而把精力放在某几个不上路的学生身上,对其他的学生也很不公平。 所谓无风不起浪,面对批评,我觉得反思自己才能提高自己。
学生中有几个所谓“坏的”“不可雕的”?精力该放在需要改变的学生身上。公平是指平均用力吗? 教育者做的是传道授业的工作,不可轻易抛弃“某几个”。 只谈理念,只会凭空给老师增加压力。理念再好,实行起来也是有条件的。
这里面有个资源分配的问题。比如小学,如果一个教师带的学生不超过20个,只要这个老师有责任心,没理由带不好。可是,现在的班普遍都是50人,甚至有60、70的,那教师只能象牧人一样,谁走出圈子就赶回来,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了,那还有多少精力去管学生好不好?教师也是人,精力也是有限的。那种把教师抬到精神祭坛让教师累死的行为,事实上是一种精明到残忍的算计。
中学以后的学习,跟学生学习能力、条件、性格、习惯有很大关系,而且正值青春期,比较叛逆,教师的作用已经不是那么显著了。 引用第5楼一问于2009-04-28 09:14发表的 :
只谈理念,只会凭空给老师增加压力。理念再好,实行起来也是有条件的。
这里面有个资源分配的问题。比如小学,如果一个教师带的学生不超过20个,只要这个老师有责任心,没理由带不好。可是,现在的班普遍都是50人,甚至有60、70的,那教师只能象牧人一样,谁走出圈子就赶回来,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了,那还有多少精力去管学生好不好?教师也是人,精力也是有限的。那种把教师抬到精神祭坛让教师累死的行为,事实上是一种精明到残忍的算计。
中学以后的学习,跟学生学习能力、条件、性格、习惯有很大关系,而且正值青春期,比较叛逆,教师的作用已经不是那么显著了。
如果拿这句话向老师施压,认为教师是万能的,任何学生的不肖都归咎于教师,那是不对的。孔老先生早就说过“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吗。我反对的是某些教师动辄将学生打入冷宫,判死刑。
我国的班容量大确是大问题。教师很累,很难。 小孩的成长所受的影响,来自三个方面:教师、家庭、朋友。影响力从前到后随着年龄渐次递增,后两方面的影响比教师影响更大,至少是持平。
比如,现在有些家长对子女非常娇宠,对小孩根本没有教育,只一味护着、宠着,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这样的小孩根本没有是非观念,如果先天无灵性,教师有再大本事也是白搭。等到青春期后期,孩子的个性形成,行动独立程度也大了,朋友的影响会大于教师和家庭,这两个变成了只是他获取知识和吃饭睡觉的地方。当然,若果父母能变成他的朋友,那又是另一回事。
教师如果连这点都没概念,把自身的作用无限扩大,实在是说不过去。 这话听起来有些道理,这涉及到要针对学生个体特点实施特定教育方法和策略
问题是现在的一个老师得管多少学生啊,要这样全体老师还不累死,再说就拿这点工资,凭什么要把我们这些老师累成这样啊, 我在“下层”(乡镇中学)呆过很长时间,耳闻目睹了好多教师不把学生当“人”,随意打骂侮辱学生的事情。好多人退休离职时的水平,与起初毕业从教时的水平相当。教语文的不读书的大有人在。研究教育规律,探索教育真谛的少之又少。叫我说,教师待遇是不高,教师工资是不多,但要是给那些在教师队伍中混饭吃的人们,显然是太可惜了。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实际并不乐观,(学生多,待遇低等),但从事教学,多务点正业,多反思,提高自己,是应该的。
可能我的从教境遇有些与众不同,所以才有了支持“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看法。
教师是一种职业,同其他任何职业一样,都有做的好的人,也有做的不够好的人,这缘于人本身的差异性。所以,我们不能苛求。 我是这样认为的。 引用第10楼go2peking于2009-04-28 16:54发表的 :
教师是一种职业,同其他任何职业一样,都有做的好的人,也有做的不够好的人,这缘于人本身的差异性。所以,我们不能苛求。 我是这样认为的。
教师与育人关系密切,往往与未成年者打交道,还是谨慎的好,误漏少的好。 好,其实各行各业都可以引用此话。
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会领导的领导。哈哈
没有不好的百姓,只有不好的xx。
没有不好的xx,只有不好的xx。
老师,呵呵,什么啊,就是一职业吧。 老师要做好老师的本分,学生要做好学生的本分
老师不是神
学生要靠老师的引导而改变,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
楼主的话可能只适合一对一教学吧 老师不是万能的,教育学生是家教、群体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一个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老师可不能包罗学生生长的全部,能作好学校教育,老师能尽职就难能可贵,“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给老师扣上多大的紧箍咒呀,当然这是老师的教育目标,但有点纯理想化了。如若把群体教育、家庭教育都强加给老师,老师有那么大的权限吗?教师有那么大的神通吗?是老师的失责?还是家教、群体教育的缺失?我不能完全赞同楼主的那分主张,这句话本身的内涵和外延就有冲突了。 觉得这个论断充满了极端和偏执的思想,完全不讲究经济规律
第一资源就那么多,老师经历有限,照顾了差生,好学生怎么办
第二学校考核怎么考核,要是以差生转换率考核,还是整体班级和尖子生数量平衡考核,要求老师无原则付出是不可能的,学校考核制度没有侧重配合,这样建议就是空气
第三差生都是老师教的???没有社会资源配套,要老师劳作,就像让老师做永动机,那是违反社会自然规律的
最后说一句:
老师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学校有什么配套资源保障就干多少活,要老师无条件的照顾差生,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教师,我更愿意由这句话引发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心力下的够不够多,还有教育教学专业本领够不够强。对比自己以前(刚刚参加工作的几年,没有走出农村教育的几年)对学生犯下的错(也可以说是罪过),应该不怨及学生的“不务正业、不学无术、心理异常”等,应该提高自身的教育本领,向着“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终极理想迈进。
又及:
前几年接触到王晓春先生,他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今天怎样做教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等书让我醍醐灌顶,深深感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盲目性有多大,不善于反思,不善于科学地做教育。专业本领的提高太重要了。
每个孩子都是个例,是具体而复杂的,教育好他们固然单靠教师一己之力不易达到,作为教师,我愿意肩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不瞒诸位,我已没了铁饭碗,从体制中出来了。正在弄自己的课外教育。初衷之一在于那里人数多,常常痛惜于眼睁睁看着学生被耽误。
孔子说过“因材施教”,这句话没错。
有人不适合学数理化,适合杀猪、屠牛,但是我们大学能因这个材去施这个教吗?
也就是说,大学扩招之后,以前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或者说适合去中专学职业技能的学生),他现在来读大学了,但是我们又不可能为了这少部分“蒙混”进来的极少数同学,把教学目标改为“职业技术教育”噻!
所以说,“因材施教”没错,的确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但是我们当老师的,没有“因材施教”的权力和自由。
要怪的话,只能怪教育部,或者就只能怨自己进错学校了,趁早退学另换一所学校或专业为上! 引用第17楼1073于2009-04-29 23:46发表的 :
孔子说过“因材施教”,这句话没错。
所以说,“因材施教”没错,的确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对的,孔子都既然说过的,那还有错吗?!现在我们是在探讨孔子还是我们现实社会的我们,我从不否认先人们的哲学道理,他们只是我们的启蒙,我们有没有茅塞顿开的时候?有没有我们进化的地方?
“因材施教”的历史背景怎样的?我们现在的教育背景如何?同否?好有一点的是,“因材施教”对主体来说是对的,但要明白,这是是纯粹单向的,为什么要教学互动?那才是双向的,我们的努力不能只是单向的付出的,还要有逆向的补偿的,人——教师——教——学——成——人才有序,
所以何不补偿“因教而学”呢?!学生自己的不适应教学而来怪罪于万能的教师?社会的公理公平何在?都在付出,凭什么教师的付出才是教不会的学生呢?学生的人还有的人都在哪呢?学生人才辈出多的是,懂得混迹社会的人为什么都不在教师的行列,而是在说教教师的行列?
所以说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可能会是神,最后才的仙!
探讨而已,也是牢骚而已,不尽之处,洒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