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读书沙龙主题——《论语》闲谭
《论语》闲谭沙龙的目的:1、通过对《论语》的探讨,走近孔子,进一步了解孔子。认识儒家,分享这份珍贵的东方文化遗产。
2、通过这次沙龙的探讨,让书园会员了解书园学士对《论语》的理解,让会员知道书园的魅力在于有认真读书做学问的学者。
3、通过这次沙龙的探讨,推进新启动的品味书香读书工程。
沙龙主持人:停云
特邀嘉宾:天人合一、swb、fenglong88 、宋公明 、oliver197411、哲人王、parivraj 、chaque、zm799、苏鲁支、yngwie、绝缘体、tiantian、燕说、sonia6949、行健
(特邀嘉宾排名是按照《希望各位能鼎力支持最新一期读书沙龙关于论语的讨论》帖中跟帖顺序和回复沙龙邀请函的顺序复制。)
沙龙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由主持人停云决定。
本次沙龙不提供参考书籍,只提供参考书单,已经委托天人合一整理。
参与沙龙的书友如发主题帖请注意选择主题分类为“读书沙龙”。
读书参考版面与《论语》主题相关的帖子:
1、 请列举《论语》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作者:宋公明
2、历史学家朱维铮:于丹不懂论语【转贴】
作者:zm799
3、 《论语》中的人物品藻
作者:swb
4、 《论语》及孔子研究偶见书目
作者:天人合一
5、《论语》、《老子》会通试说
作者:宋公明
6、李泽厚:不要拿《论语》掩盖我们最需要的东西
作者:aπολλωv
7、《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作者:bs3033
8、学界王小波或者王朔?——我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作者:yngwie
9、 《论语》讨论帖之一:书目篇F
作者:停云
10、 《论语》讨论贴之二,争论篇
作者:xinghuit
11、 《论语》可以乱讲吗
作者:sdwpj
12、 《论语》里的君子和小人
作者:gdzhousq
13、 [转贴]我不反对于丹,我反对糟蹋《论语》
作者:zousc
14、 【转贴】读《论语》的方法
作者:reader
学术妙笔与《论语》相关的帖子:
1、读《论语》的一点感想
作者:shami
2、 清谈《论语》
作者:beforeo
3、 《论语》外編看孔子
作者:yq228
4、 ——非赶热潮,讨论《论语》之建议
作者:hong
5、 (原创首发)我看“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
作者:justice
6、 徵集翁方綱《論語附記》(论语附记)
作者:任真
7、 愚看于丹现象之胡言乱语--从群体心理学一角的胡说
作者:愚夫
8、愚某看于丹现象之胡言乱语
作者:愚夫 第一个期盼…… 我想如果和第三期不冲突的话,那应该可以开始了吧 颜回和子路
前几天家里网络断线了,刚刚恢复。最近正看李零的《丧家狗》,才看了几章,颇多感慨。
以前读《论语》,总觉孔子很偏心,颜回这个学生,除了安贫乐道,实在没见有什么能耐,论辞令外交不如子贡,武功肯定不如子路,文采也不见称道,也没见干过什么实事(可能死得早罢,还没来得及表现)。孔子就是最喜欢他,夸奖说“回也不愚”。看来肯定很多人都认为颜回很笨,所以孔子要强调他不笨,这哪像夸人?不笨有什么好显摆的,既能为圣们高弟,不笨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才对,放在颜回身上却成了夸奖。仔细想来,颜回应该平时很是低调,也没有什么特异才能可供表现,对人都是“不违如愚”,别人说他傻,他也不大介意,更不要说还击了。大约无论哪个世代,这种发自本性的谦虚低调都不被认为是美德,却往往被理解成无能的表现,颜回这么老实,恐怕难免被人欺负吧。可能孔子出于仁心,一方面看出这学生只是生性低调,不爱表现自己,其实很有悟性,“闻一而知十”,另一方面也有替他抱不平之意?所以要反驳众人“颜回是傻子”的论调,就强调“回也不愚”。
年岁渐长,慢慢领悟到,颜回确有过人之处,因为他心态着实地好。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个穷读书人,每天带着米饭和清水到老师家里来读那些于经世致用、发财致富毫无用处的大道理,这样下去,必是一日穷困甚似一日,他却总是没有怨怼,也不和同门争强好胜,被别人耻笑为愚也不反驳,只是潜心读书。这样好心态,实在难得。
李零老先发一议论,说颜回不如子路。“吃苦,很多人能做到,特别是待在穷乡僻壤,从没见过钱的人。人最怕的,其实还不是穷,而是人比人。人比人,气死人。谁能经受这种考验,才是真君子。《子罕》9.27.:子曰:‘衣蔽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这才是真君子。”(《丧家狗》,第106页)
李零老先高见,于我心有戚戚焉。心态好的前提还是他(她)可以心态不好,强自心宽,心里可能还是有所不甘的。根本不以穷困为意,穿得破衣烂衫,站在时髦装束的人跟前,心里没有半点不舒服,根本就不觉得这样有什么,这确实比受穷更难做到。子路这样的境界,确实高过颜回。
这样看来,我宁愿相信颜回是真地很无能,除了心态好没有别的什么优点,所以孔子要额外照顾这无能的学生,要十分地夸奖他。人总得有点可夸之处吧。子路可能就是能干得过分了,德行也很出众,所以孔子总要骂他,挑出他的短处,希望他更加完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个道理,原来也适用于老师的苦心。
今天有点感想,随意写来,不成章法,凑个热闹,希望抛砖引玉,得到各位国学造诣精深的学士们指点。如有错误疏漏之处,请多多包涵 刚才忽然想到,颜回和子路都死得很早,不过子路死得更惨,为了戴好帽子,被人剁成了肉酱。颜回应该是死于贫困无依,天天吃那么少,肯定营养不良。他在老师家里的时候总吃那么少,孔老先见了肯定心疼,有时候也会把自己吃的肉给他,但是颜回肯定不愿意总让老师救济,没钱交学费就很不好意思了,怎么好意思每天吃老师家里的肉。所以,子路和颜回,都是被孔老先害死的。颜回如果不成天学那些大道理,学些经世致用之道,做个小买卖什么的(反正没什么大智慧,不读书也没什么可惜的),至少能够每天吃肉,不至于营养不良而死。子路如果保持武人本色,打不赢先跑,以后再来报仇,也不至于为了戴好帽子被人剁成肉酱。都是听信了孔老先的迂腐道理,要“先正冠”,结果被人剁得这么惨。孔老先后来很伤心,很久没有吃肉,不知道有没有内疚(应该是有的,不然不是圣人)
颜回和子路,都是追随丧家狗的殉道者。但如果没有子贡这命好的家伙靠钱财和嘴皮子辛苦传道,恐怕他们殉的道,也未见得能传到后世。
读书人和殉道者同悲
論語一臠
論語之名,衆説紛紜。章太炎謂“《論語》為師弟問答,乃亦略記舊聞,散為各條,編次成帙,斯曰‘侖語’”,最爲精良。仲尼之道,一以贯之。论语之言,殊途同归。今試嘗一臠,索論語所言之“學”,得64処,略加點串,附記于下。治論語之學,至《正義》《集釋》已集大成,雖有漢簡唐卷后出,亦有學者作箋。云不敢竊人之說,亦無能聚訟佐鬬,故只于偶有心得處絮言一二,以期抛磚引玉。 其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所用白文徑取《集釋》)
1.有:通“又”。傳世文獻多作“有”,而金文“有”、“又”互見,者(氵尸)鐘:“(惟)戉十有九年。”盂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
2.志:意也。
3.立:通“位”。《論語 衛靈公》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此章可作“己欲立而立人”之反例,此三処“立”之義相同。
4.惑:疑也。敦煌唐寫本亦作“或”,二者相通。
5.天命:蔡侯鐘“天命是辶匡”。又作“大命”,毛公鼎“膺受大命”。《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又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是以君子方能知而畏之。《中庸》之“天命”與此已有不同。
6.從:通“縱”,放。集釋引天文本論語校勘記曰:“唐本、津藩本、正平本均作‘縱心’”。今觀敦煌卷子多作“縱”。或以“心”字斷句,集釋所引甚詳,並引翟灝《論語考異》曰“……六朝人讀從字為放縱之縱,故唐宋人引此文多作‘縱心’,實非經旨”。今觀《論語》所載“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亦可見孔子不以君子為不欲,乃不可踰矩也。未必不合經旨。《禮記 曲禮上》亦有“欲不可從”,此“從”便為“縱”,欲不可放縱蓋因常踰矩也,縱欲而不踰矩是以能人所不能。
7.矩:通“巨”,規巨。 停云兄主持的沙龙,理当来捧场一下!
不过,对主持人略有些疑议。闲谭虽不好流为八卦,但像停云兄的帖子,可能另开立一专帖来讲论语好些,不然,这麽个谈法,不仅足以使我等望而却步,hpudqx 兄也要不满意的。这种金砖怕引不出假玉来,哈哈! 前几天有个从国外回来朋友跟我聊中西文化的差异,很受启发。在西方文化中,殉道是被体制化的,殉道者可以去做修道士,也会在世俗的体制中得到认同。不是说这种认同对他们本人是必需的,但这毕竟是社会承认的机制。在中国,殉道者后来渐渐被学而优则仕的巨无霸体制绞杀了。颜回和子路,殉的是真道,丧家狗的道,才是真道,虽然追随殉道的人,代价惨痛。到得后世,想要殉道的人,可能已无从识别道之真伪了。
《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会写字的奇人季遐年(以下叙述都是从网上引述),自小儿天家无业,总在寺院里安身。每天跟着和尚在寺院里吃斋,和尚倒也不厌他。一个会写字的人到底奇在何处?奇就奇在他字写的好却有很多的怪癖和举动:“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了去,但凡人要请他写字时,他三日前,就要斋戒一日,第二日磨一天的墨,却又不许别人替磨。就是写个十四字的对联,也要用墨半碗。用的笔,都是那人家用坏了不要的,他才用。到写字的时候,要三四个人替他拂着纸,他才写。一些拂的不好,他就要骂、要打。却是要等他情愿,他才高兴。他若不情愿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他又不修边幅,穿着一件稀烂的直裰,靶着一双破不过的蒲鞋。每日写了字,得了人家的笔资,自家吃了饭,剩下的钱就不要了,随便不相识的穷人,就送了他。”他到一个朋友家去,一双蒲鞋沾了好多泥,拿人家想办法让他换鞋,他来气了,没有进门而且一顿挖苦:“你家甚么要紧的地方!我这双鞋就不可以坐在你家?我坐在你家,还要算抬举你。”施御史的孙子来请他去写字,他对他们的怠慢不高兴,不高兴不去也就罢了,可是他去了,去了之后却不写字,而是一顿教训:“你是何等之人,敢来叫我写字!我又不贪你的钱,又不慕你的势,又不借你的光,你敢叫我写起字来
我看这季遐年,就有子路的风骨。但他是以字为道,不是以儒家经义为道。孔老先的道,并不在死书中,而在这风骨之中 主持人及诸位学士好!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1、象《论语》这样的国学经典适合哪些人学习?需要什么国学基础才能学好?
2、一个没有国学基础的理工科学生如何学好《论语》?(请同为理工科的停云先生回答)
3、有什么办法让那些无法直接读懂《论语》的人,学习到《论语》中的真善美?
谢谢! 被邀请来闲谈,但是自己读《论语》又不精,近日看《示儿编》,觉得其中谈论语多有新见,贴出来大家讨论。特别是下面的几则。
貧而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較之《史記·仲尼弟子傳》、《後漢·東平王論》,皆曰「貧而樂道」,多一「道」字,必是脱文。
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豈尚未聞道者?苟聞天下之有道,則死亦無遺恨矣。蓋憂天下如此其急。
老彭
「竊比於我老彭」,按《大有》卦「匪其彭」,陸音:「步郎反。子夏作『旁』。」老彭,當讀如「匪其彭」之「彭」者,音旁,旁側也。欲自比於老子之側,蓋謙辭也。老子,古之好道者,宜孔子之所自比。嘗考諸《曾子問》,有記孔子聞諸老聃者屢矣。《家語》亦曰:「孔子問禮於老聃。」此誠孔子欲自附於老子之側之驗也。舊説以老彭為彭祖,然六經所不載,聖人所不道,非夫子之願比者,今不取。
聞韶
人皆以聞《韶》不知肉味為喜之之辭,吾獨以為怒之之辭,何也?曰食旨不甘者,悲而不知也;曰發憤忘食者,怒而不知也;曰在齊聞《韶》者,亦怒而不知也。未聞有人喜而不知者矣。蓋《韶》,帝樂也,齊,侯國也,夫子在齊忽聞侯國僭作帝樂,又至三月之久,是以怒而不知肉味。故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非怒辭而何?
子樂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此三句非夫子之言,乃當時記事者之言也。繼之以「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云者,乃是夫子因子路行行,遂指其胷中之病而為是言。則「子樂」當作「子曰」,聲之誤也。曰、悦,聲相近。寫者既誤以為「悅」,又轉「悦」為「樂」故也。既以由也為不得其死,又何樂之有?
引用第10楼hpudqx于2008-03-13 08:34发表的 :
主持人及诸位学士好!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1、象《论语》这样的国学经典适合哪些人学习?需要什么国学基础才能学好?
2、一个没有国学基础的理工科学生如何学好《论语》?(请同为理工科的停云先生回答)
3、有什么办法让那些无法直接读懂《论语》的人,学习到《论语》中的真善美?
谢谢!
hpudqx兄咋这么客气,呵呵。其实俺只是理科出身,早已离开了理工。
我先谈些个人看法,以继续抛砖引玉。
1、学习人文类的书籍和学习理工类的书籍,可能会存在这样一个不同:后者会优先考虑真,或者以真假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前者不会以真为决定的唯一标准,甚至可以不作为一个标准。所以,对于像《论语》这类书籍而言,首要的是阅读和体悟本身,而不在于区分好或坏。
2.我觉得任何一本书,它本身都不存在着排斥读者,或者挑选读者的问题。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去读。当然,这其中有些可能会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具体到《论语》,我想一般受过标准的基础教育的人士都可以开始阅读。至于想知道学好需要多少的基础,这类问题往往仅在于对“好”的理解究竟如何,这也会受到个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端看个人兴趣了。
3.所以对于如何去学,和怎样读懂的问题,我想真正有效的办法还应该是多读多思,勤查勤问。
hpudqx兄提到学习到《论语》中的真善美这个问题,最为精彩。我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悟吧。 贤弟于小学向来究心,所示心得之一,瞩目训诂,皆有所据,如此闲谭,亦可谓慎矣。
然窃以为犹有未安者,请略辩之:
3,立犹建树,谓学有所成也。不烦破字读之。(说文云:竖,立也。树竖音义通。树即植。方言:植,立也。)此章言学。古者学以至人、术以进道,故孔子亦始学而终天行。若训位,反觉隔滞。
6,皇侃读从为纵,里堂已非之。郑云:从,顺也。顺心,所欲不逾矩。义亦足畅,不烦破字也。
7,矩乃巨或体,不宜破字读之。
既曰“闲谭”,Dasha来点儿十分“闲”的
既曰“闲谭”,Dasha来点儿十分“闲”的,转贴旧日读书札记,请诸友豫目:今天读里尔克的德语注释本,读到里尔克在日记里写的一段话,很有趣,兹援引直译如下:
Da 引用第12楼停云于2008-03-13 11:22发表的 :
学习人文类的书籍和学习理工类的书籍,可能会存在这样一个不同:后者会优先考虑真,或者以真假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前者不会以真为决定的唯一标准,甚至可以不作为一个标准。所以,对于像《论语》这类书籍而言,首要的是阅读和体悟本身,而不在于区分好或坏。
.......
停云兄这段话可以引发哲学问题:什么是真?真只有一个标准吗?是不是逻辑真值符号代表的“真”才是唯一的真?那我们说“我刚才说的是真话”时,这里边的“真”是什么意义的?
“诗的真实就是形而上的真实,与它不相符合的物理真实就应被视作谬误。”
——维科:《新科学》 引用第4楼sonia6949于2008-03-12 20:18发表的 :
颜回和子路
前几天家里网络断线了,刚刚恢复。最近正看李零的《丧家狗》,才看了几章,颇多感慨。
以前读《论语》,总觉孔子很偏心,颜回这个学生,除了安贫乐道,实在没见有什么能耐,论辞令外交不如子贡,武功肯定不如子路,文采也不见称道,也没见干过什么实事(可能死得早罢,还没来得及表现)。孔子就是最喜欢他,夸奖说“回也不愚”。看来肯定很多人都认为颜回很笨,所以孔子要强调他不笨,这哪像夸人?不笨有什么好显摆的,既能为圣们高弟,不笨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才对,放在颜回身上却成了夸奖。仔细想来,颜回应该平时很是低调,也没有什么特异才能可供表现,对人都是“不违如愚”,别人说他傻,他也不大介意,更不要说还击了。大约无论哪个世代,这种发自本性的谦虚低调都不被认为是美德,却往往被理解成无能的表现,颜回这么老实,恐怕难免被人欺负吧。可能孔子出于仁心,一方面看出这学生只是生性低调,不爱表现自己,其实很有悟性,“闻一而知十”,另一方面也有替他抱不平之意?所以要反驳众人“颜回是傻子”的论调,就强调“回也不愚”。
.......
“回也不愚”,恐怕应该和另一句话对看——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长》)
换句话说,孔子的意思其实也就是“宁武子不愚”。
孔子自己说是“知其不可为”,李先生也说孔子自感那时候“邦无道”,所以见到颜回这样“道不行”的学生,不免惺惺相惜要赞赏他了——“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夫子慨乎言之矣。 谢谢公明兄指教:)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可谓愚。 论语是非常上口的书,带古文的书就觉得论语和史记陶冶情操了。但是从论语本身,觉着其中表达的思想从逻辑上比较混乱。比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君臣父子等等,这些说法的排序有点弄不清楚。孔子的思想或想法或做法到底是个体系呢,还是什么呢?学者们常提儒学,儒学与论语上的孔子思想是一码事吗?
心中的困惑,请教一下,谢谢! 引用第7楼停云于2008-03-12 22:54发表的 :
3.立:通“位”。《論語 衛靈公》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此章可作“己欲立而立人”之反例,此三処“立”之義相同。
.......
云兄以小学说经,究元抉疑,至为钦佩!
鄙见一事与兄未合,录奉哂正:
合《卫灵公》此句与《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观之,《论语》分别“位”“立”二字甚严。“位”为名词,职位、官职。“立”为动词,立于位也。《卫灵公》“不与立”者,“与”谓许可。
“三十而立”,或当从古训为宜。兄读“立”为“位”,则需援引官制、史实证明春秋男子三十岁上下方可任职就官。这个似乎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