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公明 发表于 2007-6-6 20:20:46

《藏传佛教神秘文化——密宗》读书笔记

暑假准备去西藏旅游,所以找了本书来补课。顺便作一点读书笔记。不知道有无读完的耐心。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 密宗》

【作 者】尕藏加著
【丛书名】
【形态项】 298 ; 20cm
【读秀号】000000553060
【出版项】 西藏人民出版社 , 1996
【ISBN号】 7-223-00944-6 / B946.6
【原书定价】 ¥18.80 网上购买
【主题词】密宗 宗教文化(学科: 研究 地点: 西藏)宗教文化 密宗(学科: 研究 地点: 西藏)
【参考文献格式】尕藏加著.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 密宗. 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6.

作者简介

   尕藏加: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常任研究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研究方向为藏传佛教历史、宗派、密宗以及现状。 学术成果主要有《人类奧秘大开放——藏传佛教密宗》、《西藏宗教》、《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雪域的宗教》、《藏传佛教与雪域高原》等专著,以及《中国佛教基础知识》、《雍和宫——藏传佛教著名古寺》、《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宗教·儒学》和《市场化与基层公共服务——西藏案例研究》等合著,用藏汉两种文字发表50多篇论文。

内容提要

   本书对藏传佛教及其密教的历史渊源、各派代表人物、著作、教义和修持仪轨等进行了概要而通俗的叙述,同时对在藏传佛教影响下形成的文化习俗和建筑、艺术作了生动的饶有趣味的介绍。

《藏传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绪论:藏族宗教文化的历史进程

一、苯波教的漫长岁月

藏族先民早在旧石器时代就生息、劳作在青藏高原。
藏族古史《柱间史》记载:“东、党、赛、莫,即四大宗族是雪域藏地最早出现的人类。”
以后依次由玛桑九兄弟、二十五小邦、十二小邦或四十小邦统治。

《柱间史》记载:“赛苯波、玛苯波、东苯波、奥苯波等十二名有识之士正在祭献神灵。”这是约公元前四世纪藏族地祭献神灵的情形。“苯波”二字出此。以上十二苯波,集酋长与巫师于一身。
苯波教基本上限于青藏高原。
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

约当公元前四世纪藏族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王国及其赞普(国王)诞生了。
标志原始社会解体,统一的奴隶社会开始形成。
自古迄今,藏族一直自称“吐蕃”。
吐蕃王朝自前四世纪左右开始形成,至九世纪中叶濒于全面崩溃,十二、三世纪时巳经不复存在。
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与唐朝大帝国是同一时代。
苯波教作为藏民族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自始至终伴随着吐蕃王朝的整个历史进程,并发挥重要作用。

苯波教三个阶段:

1.多苯时期,大约从聂赤赞普(约公元前四世纪)至第七代赞普赛赤赞普期间。
法术而巳,原始的巫术性质。

2.恰苯时期,大约从土贡赞普(约公元前三或二世纪)至松赞干布赞普前后。
归功于土贡赞普的开明措施
拥有高超实践法术

3.居苯时期,大约包括松赞干布(公元七世纪中叶)经藏传佛教的“前弘期”和“后弘期”的整个过程。
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a.早期居苯,从松赞干布至赤松德赞赞普时期。
正式拥有了第一部自己的理论经典。

b.中期居苯,大约从赤松德赞(公元八世纪)至朗达玛赞普灭佛前(公元九世纪中叶)。
苯波教和外来佛教之间的斗争处于最激烈的时期
出现了苯波教徒直接偷译佛经的现象

c.后期居苯,是从朗达玛灭佛以后至藏传佛教“后弘期”的整个过程。
吐蕃王朝彻底崩溃
苯波教徒大解放,继续改译佛经。
苯波教因此拥有了自己编纂的《大藏经》,即苯波教的《甘珠尔》和《丹珠尔》。
佛教源源不断地传入藏族地区,苯波教受到强大冲击,渐失正统。

目前藏区,除个别偏僻处外,几乎看不到纯粹的苯波教的存在了。

二、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

“前弘期”:
公元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至九世纪中叶(朗达玛灭法),长达二百年。

0.史传佛教正法在吐蕃诞生之始:
吐蕃王朝第二十七代赞普拉托托日年赞时(约当公元五世纪),印度人班智达洛生措(慧心护)及译师里弟生将《旃檀嘛呢陀罗尼》、《诸佛菩萨名称经》等经函,以及小型佛塔等佛教用品带到了吐蕃。
尚未出现佛事活动。

1.以松赞干布在位时(公元七世纪中叶)作为佛教正式传入吐蕃本土的开端比较妥当。
迎请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汉地的佛教大师学僧译经。
号称新建了一百零八座佛教寺庙,实有十八座。
还没有本族的出家僧尼。
依旧由苯波教一统天下。


2.赤松德赞(775―797年在位)时期,吐蕃赞普才开始亲自参与井开展弘扬佛教的大活动。
迎请堪布菩提萨埵和白玛迥乃(莲花生)大师。
二位大师传授使鬼神附体“圆光法”——密宗的特异功法第一次在藏地公开传授。
佛教初胜苯波教的标志:
a.修建桑耶寺(774年动工,778年竣工)
b.为七位藏族人首次剃度授比丘戒,史称“七试人”或“七觉士”。
本族僧侣很快发展到三百多人。
佛教传入吐蕃以来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译经活动。

3.赤祖德赞(815—841年在位)时期,是吐蕃佛教发展的鼎盛阶段。
赞普敕令核订旧译佛经和编纂佛经目录。
创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九层金顶的乌香多宫殿(兼作寺院)。
法定每七户人家供养一位僧侣。

4.朗达玛赞普(841―846年在位)时,遇到了有史以未第一次最大的法难。
赞普亲自发动声势浩大的抑佛运动
佛教组织彻底粉碎
吐蕃王朝大一统全面崩溃,很快吐蕃王朝分裂成一系列小邦

“后弘期”:
十世纪末,在藏族地区又开始出现大批出家僧侣和重建寺院的热潮。可视为“后弘期”的开端。
主要特色:诸派纷起、密教盛行,以及活佛转世的出现。
规模空前。
藏传佛教的发展时期。

绝大多数宗派是从公元十一世纪中叶至十二世纪初之间产生或形成的。
a.藏历第一饶迥火鸡年(1057年),阿底峡的弟子仲敦巴·嘉威琼乃修建热振寺作为据点,由此产生噶当派。
b.藏历第一饶迥水牛年(1073年),昆贡却杰布修建萨迪寺作为据点,由此产生萨迪派。
c.藏历第二饶迥铁牛年(1121年),克朱穹波南觉修建香雄寺作为据点,由此产生香巴噶举派。
d.同年,米拉日巴的弟子达波拉杰修建达拉岗布寺作为据点,由此产生达波噶举派。
e.公元十五世纪初,最后一个宗派格鲁派产生。

宗教团体与世俗界之间建立密切互惠的联盟关系。
开始靠拢中央王朝。

格鲁派脱颖而出。
1642年取得西藏地方世俗统治地位后,许多宗派寺院无奈改宗格鲁派。
成为藏族社会势力最强大、影响最深远的教派。
六大格鲁派寺院:西藏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和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
四大活佛系统:达赖、班禅、章嘉、哲布尊旦巴。

藏传佛教从公元十三世纪后期开始向外传播。

今日国内,藏传佛教遍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新疆等地,
藏、蒙古、普米、裕固、土族、纳西等许多民族的绝大多数群众。
国外,诸如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克什米尔、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的部分地区,以及欧美的不少国家。

三、活佛转世

大乘佛教“三身”或“三佛”之说:

1.“法身”:此处之“法”或“法性”,即人们先天具有的如来藏、真心、本觉,以此为成就佛身之因,故又名法身佛或法佛。

2.“报身”:亦称报身佛或报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分为证知与享受所谓佛境的报身,以及为适应十地菩萨需要而呈现出来之报身。

3.“应身”:亦称“应身佛”,此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随三界六道之不同状况和需要而现之身,如释迦牟尼之生身等。

藏传佛教观点:法身不显,报身时隐时现,应身(化身)则随机显现。

所以,一个有成就的正觉者,在他活着的时候,可以有若干个“化身”,在各地‘利济众生”。他圆寂后,‘转生”或‘转世”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了。
十地菩萨为普渡众生而变现之色身,最终在人间找到了依附之物体,即“活佛”。

1193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临终前口嘱他要转世,开创活佛转世之先河。

目前,凡是称为活佛或喇嘛的高僧,究其根源或来历皆为诸佛菩萨的化身。

活佛的职则也要同菩萨一样,利乐世间众生。于是每一位活佛的最高理想是解脱自己,然后为了众生的利益,抛弃这种解脱而又重返人世。故活佛转世制度也不可中断。

四、密宗文化

密宗文化在藏传佛教中处于核心地位。

当公元七世纪佛教正式传入藏土之际,印度佛教巳经发展到开始盛行密宗的阶段。

“前弘期”莲花生大师:
来藏前曾是印度佛教密宗大学那烂陀寺的一名学僧。他的佛教思想是龙树“中论”系统,同时又精通密宗咒语,通晓深奥的仪轨。公元八世纪中叶应藏王赤松德赞的邀请来到藏土,同苯波教巫师们斗法,最后取得胜利。

“后弘期”阿底峡尊者:
来藏前曾是印度佛教密宗大学那烂陀寺、超戒寺等的住持,德高望重、名扬四海。于1042年由西藏阿里地区的古格王降曲奥邀请到西藏西部,开始了对藏传佛教的整顿,重振密宗的正统地位。为藏传佛教密宗第一中兴人物。

藏族高僧大德们也付出了的长期而具有创造性的艰苦劳动。

宋公明 发表于 2007-6-7 00:59:12

第一章佛教密宗的由来及其特点

一、密宗的由来

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诞生。

印度佛教四个历史时期,即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和密宗佛教时期。

1.原始佛教:也就是早期佛教,大约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至佛祖释迎牟尼圆寂后一百年左右,是佛教的最初传播阶段。
2.部派佛教时期,大约从公元前370年至公元150年,是佛教派别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3.大乘佛教时期,大约从公元一世纪中叶至七世纪。大乘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初期大乘(约一世纪中叶至五世纪)、中期大乘(约五世纪至六世纪)、后期大乘(约六世纪至七世纪)。
4.密宗,又称密教,印度后期佛教的一大特色。现在又有许多一般的通称,诸如“怛特罗佛教”“秘密佛教”“真言乘”“金刚乘”“持明乘”“密乘”“果乘”等。

公元七世纪中叶之后,印度教融合当时印度的各种学说(包括佛教)而复兴。密教是大乘佛教与印度教结合的产物。

A、初期杂密

密咒最早还是发源于婆罗门教,
释迦牟尼在世时尽量禁止密咒在佛教学说中出现,
后来加入佛教的外道人数渐多,他们习用咒语治病。
至部派佛教时,如法藏部,推崇目犍连,盛说鬼神,咒法渐行。

佛教密宗的思想萌芽见于《阿含经》。

“杂密”:
1.认为唱诵巴利文《律藏》和《长阿含经·大会经》等中某些简单经文,依此功德就可除灾招福,此为明咒信仰。
2.以特定的文字、语句为特征,冥想身此有关的深刻含义,以期达到精神统一的陀罗尼。
这些明咒、陀罗尼被称作“真言”。

密教由大日如来(摩诃毗卢遮那)传授给金刚萨埵(又名金刚手、持金刚),是为付授密法的第二祖。
释迎牟尼圆寂后八百余年,龙树菩萨出世,开南大铁塔而亲自向金刚萨返面授密乘,是为第三祖

密教的萌芽早在原始佛教时期就巳存在,只是没有得到发展
至部派佛教时期,密教已经积累了许多素材用大乘佛教时期,密教已经有了部分理论性的东西。

B、后期密教

中世纪,佛教徒竭尽全力将后期大乘佛教逐渐向密教化方向发展。

那烂陀寺:
印度王舍城北面仅有几公里处,是云集当时各派学僧的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公元七世纪初,那烂陀就开始重视密教中的陀罗尼,并编纂了密教根本典籍《持明咒藏》,还形成了设置坛城的礼仪,坛城中已
出现供奉的神。断然采用了专长神秘仪式的印度教的宗教礼仪。
从此成为七世纪后半叶密教传承中心。
龙树菩萨在该寺出家
中观派部分学者在中观自续派中加入了瑜伽行学说,从而创立和发展了瑜伽中观自续派学说。富于佛教及外道思想,方法形式自由活泼。这是后期大乘佛教逐渐密教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超戒寺:
恒河南岸的小山上,波罗王朝第四代达摩波罗王(76―829年)崇佛所建,并以王的尊号命名为毗俱罗摩尸罗寺(一般称超行寺或超戒寺或超岩寺),其规模超过那烂陀寺。
在该寺学习毕业,成绩优秀者,国王授予“班智达”(大学者)的学位,有重大成就者又称为“守门师”
成为以密教为中心的著名寺院,许多杰出密教学僧都出于该寺。其中阿底峡于公元十一世纪进藏传法
后来超戒寺的崩溃,也标志着整个印度佛教的灭亡。

密教的理论体系:

1.《大日经》
公元七世纪后半叶左右产生,对前面密教学说进行系统结集,又称《大毗卢遮那经》。
“大日”两宇,意为“大光明”,是佛陀相状之一,有时理解为伟大的太阳。
传说《大日经》是由大日如来,即大毗卢遮那佛所讲。

(佛经中有这样的说法:
密教与显教相对,是大乘佛教的判别。
显教是如来应化身(释迦牟尼)的随机方便说法,
密教是如来报身(大日如来)自受用报身所说内证自觉圣智之法。)

密教理论经典,是最高大法、顿悟法,也是易行道。在历程上是速成法,在目的上是究竟法。

思想:即身成佛、即事而真。
源于《华严经》“事事无碍”,井参照了“梵我一致”的印度教的核心思想,
一切有情众生要在自己的思想(心)中找到正觉,究极而言自己的心是清净的。

作为“行为”法门,它包含一个灌顶仪式和参禅姿势,以及密印和曼陀罗的祭仪,这一切就是为了引导学习者体认与大日如来的同一性。
尤其禅定在密教中成为一种方法或途径,只有在禅定中亲眼见到如来,通过如来的力量才能达到究竞涅槃地。
其修习者应当通过他的禅定成为毗卢遮那佛。

2.《金刚顶经》
上限在七世纪后半叶左右,下限不晚于八世纪中叶。
是一部瑜伽密典,属于瑜伽行派系统,是以“心识说”为中心思想而发展起来的,但其中含有浓厚的大乐思想。
其祭仪身行为从属于禅定,换句话说,其学习者被引导到超越祭仪的外表形式的层次,虽然这时还细述曼陀罗的制作过程,但学习者
已经达到某种内在的体证(瑜伽)。

瑜伽(Yoga),含义是依于调息等的观行法,观梵我一如之理,以合于梵而与梵相结。
到了佛教中,采用此法,依于“止”及“观”之观行,与正理合一相应的情态,便称为瑜伽。
密教中的瑜伽法,则受了瑜伽外道影响,以为瑜伽即可达成出世间的一切目的。
通过瑜伽法的内证经验,即可达到佛的境界而称即身成佛。
密教对瑜伽赋予很高的特性。
因此,从密教的修炼次第来讲,《金刚顶经》在内容上比《大日经》更高深、更全面一些。

《大日经》的系统被称作“右道密教”或“真言乘”,其曼陀罗被称为“胎藏界曼陀罗”。
《金刚顶经》系统的称为“左道密教”或“金刚乘”,其曼茶罗被称为“金刚界曼茶罗”。

这两经系统的密教叫‘纯密’,它通过曼茶罗的组织,把印度的俗信统一于佛教的中心部位。
二者中,真言乘是理论性的,因为缺少实践的一面,所以没有振兴起来。
到八世纪,印度密教大师因陀罗菩提以后,仅剩金刚乘流行。

由于密教的盛行,大乘佛教附属于密教。
密教则把大乘佛教看作初步阶段,被称为“经言乘”或“波罗蜜多乘”,
密教自身则是高级阶段,名为“真言乘”或“金刚乘”。

3.《时轮经》
迟至1040年才获得或问世,在印度流行时间较短,注疏较少。
可能是阿提瑜伽现存唯一的重要著作,一部包括无上瑜伽在内的密教最高大法。
后来阿底峡尊者入藏,他在西藏宣讲《时轮经》,使之在西藏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
从藏传佛教的角度讲,《时轮经》比前两部经典更加重要。
其修习者在他的身体里面看到全宇宙,时间相等地以呼吸过程的形式潜藏在身体里面。
对如此理解的时间的禅定思维,产生了这个新法门的名物――时轮乘。

吕澂先生指出:
密教发展到最后,还有所谓“时轮乘”。
他们特别崇拜的是本初佛,认为释迦牟尼之上还有最初的佛,是那个最初佛发生一切的。
同时,他们还对人的生理作了很多研究,提倡用瑜伽的方法来控制身体内部的所谓“有生命的风”(相对外部自然界的风说的),就可以使人的生命不受时间流转的影响,而得长寿,以致于脱胎换骨,变人身为佛身。

根据藏传佛教的传承,密教可分为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


      |—————————————事部—————————初期的杂密
      |
      |——胎藏乘(界、部)———行部———
密教——|                        |——————中期的纯密
      |——金刚乘(界、部)——瑜伽部———
      |
      |——时轮乘—————无上瑜伽部—————————后期的密教


密教最重视法统的师承,金刚上师是师师相承的大日如来的代表,必须是修法有成的瑜伽行者。
传受密法,必须有金刚上师(秘密阿阇梨)的灌顶。修持密法的仪轨,还须请金刚上师的加持。
密教是心法,必须师弟秘密授受。

总之:
密教很重视修行实践,仪轨复杂、繁琐。
对设坛、供养、诵咒、灌顶(入教法仪式)等皆有严格规定,由阿阇梨(导师)秘密传授。
他们认为,众生如果依法修“三密加持”——即手结印契(特定的手势)、口诵真言(咒语)、心观佛尊——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相应,即身成佛。

到了十一二世纪,伊斯兰教军队深入,东印一隅的密教的大师们四处逃脱,其中许多经克什米尔进入西藏避难,部分则逃至尼泊尔一带。
公元十三世纪初,伊斯兰教军队烧毁超戒寺,密教乃至整个佛教在印度本土绝迹。

钱一文 发表于 2007-6-7 08:42:43

  密宗最有意思的是欢喜佛了,我第一次见到还是初中时,看得我面红耳赤,热血澎湃,呵呵。。以前从未想象一个寺庙中,一个朝圣的清静场所还有这种似乎不雅的东西。宋兄这次去西藏一定要看看,其实北京的雍和宫和故宫里,也都有这类佛像,在西藏据说每寺皆有?现在对其稍作介绍。

  欢喜佛是藏传佛教密宗所供奉的神像,大多是双体的,男女合抱呈交媾状态,而且姿势各异,或坐或立,或蹲或踞,在蒙藏地区的寺院里,几乎每寺皆有。男为法王,女为明妃。
  从佛教教义讲,欢喜佛并不是宣扬色情,而是表现了佛以大无畏大愤怒的凶猛手段摧破魔障,从内心发出喜悦的境界。比如马头金刚拥抱明妃多罗菩萨,金刚以马头为饰,浑身发赤,背上生起威严光焰,表示大忿怒、大威猛。其与明妃交媾状态说明他已经将魔障用威猛气势和智慧手段彻底战胜。这在一般人看来,的确难以理解。
  关于欢喜佛的来源,传说众多。在清代,人们认为欢喜佛由内蒙起源,说一位有远见的高僧看到青年男子都到寺院当喇嘛,妇女没有丈夫,影响到种族的繁衍。于是高僧便塑了男女合交的欢喜佛,说佛教也讲男女情爱。从此寺院里就有了欢喜佛。塔尔寺的传说是,修行者听从了神灵的意旨,与牧羊女结合,成了欢喜佛,南海观音还对凡人们说:“他们是欢喜佛,至高至尊。”因此人们塑起了欢喜佛。显然,这些传说恐怕是由一些没搞清原义的汉族文人想象出来的,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实际上,欢喜佛源起于印度原始的性力崇拜,传入西藏后盛行起来是与一些上层僧人采用双身修行法有关。

宋公明 发表于 2007-6-7 11:54:13

引用第2楼钱一文于2007-06-07 08:42发表的 :
  密宗最有意思的是欢喜佛了,我第一次见到还是初中时,看得我面红耳赤,热血澎湃,呵呵。。以前从未想象一个寺庙中,一个朝圣的清静场所还有这种似乎不雅的东西。宋兄这次去西藏一定要看看,其实北京的雍和宫和故宫里,也都有这类佛像,在西藏据说每寺皆有?现在对其稍作介绍。

.......
嘿嘿~~以前在颐和园佛香阁上还看见过呢!
只知道这是密宗最高深神秘的修行方式,“不思量,自难忘”,一文兄放心!

hufucopy 发表于 2007-6-7 12:26:53

引用第2楼钱一文于2007-06-07 08:42发表的 :
  密宗最有意思的是欢喜佛了,我第一次见到还是初中时,看得我面红耳赤,热血澎湃,呵呵。。
.......


初中有如此强烈的性觉醒,性意思,性XXX。。。。真神人也。。。

宋公明 发表于 2007-6-8 00:59:20

二、密宗的特色

佛教除了大乘和小乘两大派别外,内部又有显、密之分。


显教
密教
来源
释迦牟尼
毗卢遮那(大日佛、法身佛)
途径、方法
公开宣道弘法,教人修身近佛
重视传承、真言、密咒,以求即身成佛。
悟道
修持
经、律、戒、论
经、律、戒、论
三密
颂、赞、法、咒、仪轨、瑜伽、契印
行、住、坐、卧四种威仪

行、住、坐、卧四种威仪
“观想”
严格按照次第,步步升级
慢行法
即身成佛,很难掌握
速成法
意义
弃世之道(包括放弃物质身体),求得智慧,知晓现象世界的不善和无常,以求提升。
凡是已有都视为固然,积极利用(包括物质身体),以求提升。

密教之所以比显教深奥的原因主要在于实践修炼上。

六大元素:
地、水、火、风、空——色法(物质元素)——胎藏界(理、因)
识——————————心法(精神元素)——金刚界(智、果)

色心不二,统摄万有,又存在于众生心中,佛与众生体性相同。(二元论)

法尔六大:宇宙万有的本性和根本作用。
    a.地性坚,有保护万物的作用;
    b.水性湿,有摄受万物的作用;
    c.火性暖,有促使万物成熟的作用;
    e.风性动,有长养万物的作用;
    f.空性无碍,有不起障碍的作用;
    g.识性了别,有决断或判断的作用。

法尔六大(固有的六大)————能生
随缘六大(随缘而起的六大)——所生

“六大法体”也是“六大法身”(佛的真身)。
宇宙万物无一不是“六大法身”的各别显现。
“六大”构成的万物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有着诸佛菩萨的灵性。(万物有灵论)

真言、明咒,即咒语。
属于“三密”中的“口密”或“语密”。
初见于《梵书》、《夜柔吠陀》。
密教咒语有五种来源:如来说、菩萨说、二乘说、诸大说和鬼神说。
密教认为,咒语是圣音,系父音与母音结合而形成的神圣声音,密教仪轨中象征阴阳两性。

A、象征阳刚之气的金刚 金刚:
系密教术语,梵音为跋折罗(Vatra),意译金刚,即金中最精最坚之金刚石。
金刚杵,金刚所造之杵,亦名金刚,古代印度兵器,后来演为密教法器。
男根的象征。
坚固不坏义,是超越大乘的教法,是究极上根者始能接受的教法。
大乘的空,在金刚乘里成为金刚,众生心乃至如来藏无不是金刚。

金刚萨埵两手各持金刚杵、金刚铃(铃象征阴性或女性),有时还抱着‘谢苦帝”(明妃),以胜初佛(第一位佛)的地位出现,成为一切佛菩萨的根源。
由胜初佛产生的一切存在无不是金刚。
由胜初佛转化的五佛、五菩萨,更被附加了许多配属的菩萨和诸神,也都是金刚不坏,并赐给最高的地位。
胜初佛转化的原动力是什么?金刚乘采取性力主义的思想作了回答。
这种思想,自然地造成极端的大乐思想。

B、阴阳的特性:方便身智慧

大乘教义,发菩提心与利他的大悲乃为修习佛道的主要纲目。

般若,空性的智慧。是阴性或金刚女,即般若母、佛母得名的由来。
大悲,利他的方便。犹如男性的种子。
由般若和方便所修成的菩提涅槃,即由阴阳两性的结合所象征的大乐。

“大乐”是指修炼中获得的超越世俗的圆满美妙的感觉,以智慧与方便结合修炼而达到的高境界。
大乐的涅槃,一方面虽然意味着般若空的阴性,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般若与方便融合的阴阳两性。
可见在他们的心目中,阴性就是大乐的根源。

真言乘学说(怛特罗思想):
大约始自七世纪,因陀罗菩提《密集》。
把小宇宙(人体)视同大宇宙(自然界),而相信大宇宙必能显现于小宇宙。
宇宙以及万事万物的演化,都离不开阴阳两性。
而阴阳两性可在人(特别是瑜伽行者)的肉体上反映。
在现实世界,般若智慧是阴性,大悲方便则为阳性;
同时,此二性必在瑜伽行女和瑜伽行男的对立中实现。
所以,最终解脱不能离开现实社会,必须在现实欲望中实践、觉悟,方能到达彼岸。

肉体就是反映出森罗万象的曼陀罗。
人的身体的左侧有阴性神经,右侧有阳性神经。交会处,就是性央,不通此路,即无法得到大乐。
因此,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必须透过这一关,达到菩提心的脑髓后始能完成菩提。
特别注意,这里所说的交会与凡夫纵欲的欲情不同,万不能在通路上下降菩提心(即射精)。
怛特罗乘认为,一个真正修炼到家的行者,为了菩提的实现,可以聘请一位十六岁左右的少女作为修炼对象的般若女(印、大印)。象征性的,一般没有真人其事。

C、通向圣洁之路 金刚乘的基本目的和佛教的其它派别无异,不在于个人死后的继续存在,而在于结束自我的幻相和实现一种超越“我”和“他”的统一状态。

密教的方法具有某种独一无二的特征,它为了把任何好坏事物都用于这一目的,而具有丰富的修持方法。超越了善和恶的界定。
认为操纵善恶势力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智慧和慈悲均为方便。
莲花生心中的金刚宝为象征物。
我们自身的解脱和一切众生的解脱就是目的。
身纯洁和无分别的心的彻底统一则为其结果。

修行道路有艰难性或冒险性。
因此,密教将信仰(信仰“目的的存在”)作为一切宗教活动或行为中的关键
祈祷发愿和仪轨,被当作将思想引向最高智慧次第的手段,是一种起到极其重要作用的辅助手段

一名金刚乘信徒的行为无疑是相当不正统的。
他把一切都作为实施手段而运用于生活之中,不排除诸如吃、喝、睡、排泄和性欲(如果不是僧侣的话)等这类动物行为。
贪与欲的力量不是要被抛弃,而是要被遏制。
身、语、意的任何行为、任何表现、任何感觉、任何梦遇都应被用于这一目的。

我们应该依靠自己个人的努力。
a.扼制贪欲
b.慈悲
c.认真的自我意识
d.智慧

智慧和慈悲彼此之间互相影响。
慈悲——布施——减少自我——智慧上升——觉悟“我”“他”分别之妄——慈悲增加

涅槃寂静:
藏传佛教指出,既然一切事物,没有不变的存在和绝对独立的实有,那么我们应该破除对任何事物的渴求与执著。
假如能够果断地消除这种渴望与执著;就可以超脱一切而得解脱,即涅槃寂静。
意为对贪、嗔、痴等的息灭。
“涅槃”是一种超越时空、超越苦乐的神秘经验。

“涅槃”四种特性:
常,永远能正视无常;
乐,永远离开轮回苦;
我,真实、自在;
净,没有惑业,永远断除烦恼。

hong 发表于 2007-6-8 08:42:04

文文是大情種你们不知道吧?切~~~~~~~~~~~他最留恋的是在雨中与前女友散步。。。。他自己说的啊,好像就在我那个《我的幸福观》里?反正别扁偶就是啦!

宋公明 发表于 2007-6-8 19:15:28

第二章藏传密宗的兴起、发展及其现状

一、藏传密宗的起源

公元四世纪,赞普拉托托日年赞时,佛教(含密宗经典、供品)传入。
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迎请异域佛教大师译经,多为密宗经典。
公元705年,赤德祖赞即位执政,遣人到印度取经。遇佛密、佛寂,获记密宗经典。
公元754年,赤德祖赞又遣四人向唐玄宗取经。又向五台山附近的和尚尼玛问法。所获大多密宗经典。

吐蕃积极引进佛教之际,正是印度和唐朝盛行密教的时候,故吐蕃所获多属于密教经典。

至七世纪,包括那烂陀在内的许多著名寺院开始重视佛教密宗,在印度形成一股崇尚密教的思潮。
公元八世纪初,汉地密教开始兴盛。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来华直接翻译、弘传密教。(密宗于843年“会昌灭佛”后渐衰)。

莲花生大师:
藏传佛教密宗的开山祖师。
邬杖那国的王子,其父是密教金刚乘的创始人。
擅长密教咒术。
八世纪,赤松德赞按照菩提萨埵的建议,邀请大师入藏传法。
创建藏传佛教第一座正规寺院――桑耶寺
宁玛派自称是莲花生大师所开创,推尊为至上本尊神。

赤祖德赞时期,吐蕃显、密二宗空前兴隆。

赞普朗达玛继承王位后,彻底灭佛,史称“佛教法难”或“达玛灭佛”。
佛教仪轨在藏地中断近一个世纪,史称“百年黑暗时期”。

藏传佛教以此为界,分为“前弘期”(自佛教传入吐蕃至朗达玛“灭佛”)和“后弘期”(佛教复兴至格鲁派形成)。

“前弘期”传播内容,主要有佛密论师所传的事部和行部、法称论师所传的瑜伽部密法。
无上瑜伽部密法、宁玛派教法,将佛法判为九乘:
1.声闻乘
2.独觉乘
3.菩萨乘(2、3乘属于显教,化身佛所说)
4.事部
5.行部
6.瑜伽部(4、5、6乘为密教外三乘,报身佛所说)
7.大瑜伽部
8.阿耨瑜伽部
9.阿底瑜伽部(7、8、9乘为密教无上内三乘,法身佛所说)

宁玛派自称所传即后三乘,尤其偏重于第九乘阿底瑜伽,即“大圆满”教授。
“大圆满”密法主张一切众生现前(?)离垢的明空觉了。也就是说生死涅槃一切法,皆本具于此明空觉了之中。由了知此心性本来无生无灭,具足一切功用。安住在这种见解上,远离一切善恶分别,渐次消灭一切无明错觉。最后证得永高一切戏论的究竟法界。

aquoibon 发表于 2007-6-8 22:13:46

引用第2楼钱一文于2007-06-07 08:42发表的 :
  密宗最有意思的是欢喜佛了,我第一次见到还是初中时,看得我面红耳赤,热血澎湃,呵呵。。以前从未想象一个寺庙中,一个朝圣的清静场所还有这种似乎不雅的东西。宋兄这次去西藏一定要看看,其实北京的雍和宫和故宫里,也都有这类佛像,在西藏据说每寺皆有?现在对其稍作介绍。

  欢喜佛是藏传佛教密宗所供奉的神像,大多是双体的,男女合抱呈交媾状态,而且姿势各异,或坐或立,或蹲或踞,在蒙藏地区的寺院里,几乎每寺皆有。男为法王,女为明妃。
  从佛教教义讲,欢喜佛并不是宣扬色情,而是表现了佛以大无畏大愤怒的凶猛手段摧破魔障,从内心发出喜悦的境界。比如马头金刚拥抱明妃多罗菩萨,金刚以马头为饰,浑身发赤,背上生起威严光焰,表示大忿怒、大威猛。其与明妃交媾状态说明他已经将魔障用威猛气势和智慧手段彻底战胜。这在一般人看来,的确难以理解。
  关于欢喜佛的来源,传说众多。在清代,人们认为欢喜佛由内蒙起源,说一位有远见的高僧看到青年男子都到寺院当喇嘛,妇女没有丈夫,影响到种族的繁衍。于是高僧便塑了男女合交的欢喜佛,说佛教也讲男女情爱。从此寺院里就有了欢喜佛。塔尔寺的传说是,修行者听从了神灵的意旨,与牧羊女结合,成了欢喜佛,南海观音还对凡人们说:“他们是欢喜佛,至高至尊。”因此人们塑起了欢喜佛。显然,这些传说恐怕是由一些没搞清原义的汉族文人想象出来的,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实际上,欢喜佛源起于印度原始的性力崇拜,传入西藏后盛行起来是与一些上层僧人采用双身修行法有关。
.......

本人也对这个东东非常感兴趣。這個歡喜佛說來話長,他與印度流行的神祇毘那夜伽有關。毘那夜伽,梵語為vin鈟aka,是伽內沙Ganésa的名字之一。伽內沙就是印度大神湿婆的儿子,据说庆生那天没有请哪位大神,那位大神一生气就把小孩的头给切了,湿婆派他的得力助手去给儿子找个头代替,那个助手不知怎么就看上因陀罗的大象了,还经过一番苦斗把大象头给切了下来,拿回去安在了小孩头上,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毘那夜伽形象-象头神。他是印度非常流行的神祗,书上说他是文学之神,但一般老百姓也有把他当财神来供奉的,加上他有降魔功能,基本上就是一个印度版的关老爷。每年他的生日,印度人就会把他抬出来游街。在佛教中,他是个恶魔,从他的名字上也可以看出来:词根vi-ni表示障碍,整个名字就是“制造障碍的人”。但同时他也有降魔意味,因为他的名字也可以解释成“为不祥制造障碍的人”。为了让他能转换成这种降魔者,另一个故事就出现了。毘那夜伽是湿婆1500儿子中年龄最大的,湿婆还有1500个女儿(严重超生!),最大的那个叫扁那夜伽,相传是她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特意来降伏毘那夜伽的。於是观音想方设法吸引他,最後两人结婚,他们的形象就成了现在的欢喜佛。(喘口气,好累)密教後来传到日本,变成东密,欢喜佛也变成了欢喜天,全称大圣欢喜天 Daishokangiten。下面就帖一张去年在这里的一个佛教博物馆拍的实物,超可爱的。当时还拍了一些曼陀罗胜乐金刚米乐日巴之类的,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一一传上来。

stanleysan 发表于 2007-6-9 01:36:12

据说上海的静安寺是属于"东秘"

宋公明 发表于 2007-6-9 09:55:24

二、藏传密宗的新旧之说

时间上划界:
“前弘期”内翻译的密宗经典为旧密法(宁玛派独传),
“后弘期”内翻译的密宗经典为新密法。

印度班智达弥底进藏为界,在此以前翻译的所有密教经典属于旧密法,
藏族大译师仁青桑布开始翻译的密教经典都归入新密法。

弥底大师:
印度班智达。
“后弘期”开始之际(公元十世纪末),由古格王拉喇嘛益西沃的侄子拉德邀请到阿里。
由于尼泊尔译师死去,没能翻译任何佛经。
在后藏的达那一户富人家放羊,弟子赎出后,邀请到多康丹玛地区。
曾授声明学,撰写《语言的工具》。

仁青桑布大师(95一1055年):
“后弘期”开始之际的一位藏族高僧,大翻译家。
出生在阿里,前往克什米尔学习佛学。
返回后,得到古格王拉喇嘛益西沃的赏识,延请高僧合作翻译了密教中的一百零八部怛特罗。

三、密教的隆盛与宗派林立

“后弘期”

阿底峡尊者(982-1054):
德高望重、名扬四海的密宗大师,曾任那烂陀寺、超戒寺等的住持。
藏传密宗的第一中兴人物。
阿里地区古格王降曲奥于1042年邀请到西藏西部。
开始对当时藏传佛教进行整顿。
1054年在拉萨西南的聂塘寺内示寂,终年七十三岁。
在显、密两方面都有极高造诣,重振密宗在西藏的正统地位。
《菩提道炬论》阐述了显密不相违背和修行次第的重要性,是贯通显密的不朽力作。

密宗在藏传佛教中占显著地位,其理论依据:
a.藏传佛教认为,在显宗要达到佛陀境界必须经历无数劫世界的三世(显宗之道),漫长而艰苦。如果选择密宗之道,修行者甚至在一世(生)中即可获得佛陀境界。
b.修习密宗,首先要研习显宗的《般波罗蜜多经》,将显宗核心经典般若经置于密宗初其阶段。
c.《时轮经》包括无上瑜伽在内的密教大法。在印度产生较晚(约在1040年),在藏区出现也很晚。据说最先由阿底峡尊者在藏宣讲,逐渐传播,空前发展,成为藏传佛教各派共同推崇的最高密法理论。唯独在藏传密宗中完整地保存着。

修习密教中,诸多宗派相继产生:
噶当派——三士道
萨迦派——道果法
噶举派——大手印
希解派——坟墓瑜伽
觉囊派——他空见及其六支瑜伽法
格鲁派——显密贯通
宁玛派——大圆满

宋公明 发表于 2007-6-11 01:02:49

四、历代藏族密宗大师

A.毗卢遮那(公元八世纪)

出生于尼木地方根加巴果家族,名号为巴果。
“前弘期”初期的著名藏族密宗大师
在桑耶寺剃度受戒,“七觉士”或“七试人”之一。
印度留学,亲近一位密宗金刚乘大师。
印度人命名为毗卢遮那,意为“遍照护”、“大光明”。
返回吐蕃后,受到显宗学僧和苯波教徒阻挠,遭遇生命危险。
转入地下秘密译经。
最后藏王赤松德赞不得不把毗卢遮那流放到康区(今四川藏族地区)。
遭王后蔡邦萨引诱故事,见《五部遗教》(王后遗教)。
后来主要在今四川阿坝藏区的嘉绒一带隐居修炼。至少也有四五年的时间。
宁玛派将该派的始祖一直追溯到印度密教大师莲花生、无垢友,以及毗卢遮那大师。

B、卓弥释迎益西(993-1075)

后藏芒喀地方人.
“后弘期”初期一位密宗大师、大翻译家。
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传的十位僧人,派遣亲教师和轨范师各一人前来芒喀地区弘法。
卓弥释迪益西就在此时出家。
后来前去印度学习佛法,在印度及尼泊尔共待了十三年。
在东印度,从弥图达瓦上师的弟子受无上本续的“道果”法。
归来后首先在后藏建立了木古垄寺,作为在后藏弘法的基地。
又在拉哲山岩潜心修习。
迎请印度高僧嘎雅达热班智达到木古垄寺,获得《喜金刚》、《金刚帐》、《桑浦扎》、《惹里》、《四阿惹里》等续(密教)及《密诀宝露》(即“道果法”)诸法要论的传授。
六十三岁,他才将密法“道果法”传授给前来学习的徒弟。
弟子中长于要门者三人,长于本续者五人,得成就者七人。如玛尔巴大师、贡却嘉布(萨迪派的创始人)、释迪琼乃(宁玛派的著名高僧)
同时又是一位大翻译家。使甚为深奥的《般若波罗蜜多》经得以弘传。
建立了如何讲授父续(在金刚乘中主要以论述幻身或现分方便生起次第的经典)和母续(是以阐述智慧空分为主的佛教密宗经典)等密法的教规。
享年八十二岁。

C、玛尔巴却吉浩哲(1012-1097)

“后弘期”初期的著名密宗大师,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创始人。
1012年生在西藏山南地区洛扎秋切的卓窝隆拍萨村,家资丰足。
在卓弥释迪益西大师前学习三年。
到印度向那若巴上师、益喜宁保(智藏)、拜希瓦桑布(寂贤)或称古古热巴大师、麦哲巴大师、空行母哲泽顿登、乞丐瑜伽师学习。
第一次赴印度求法十二年,第二次六年,第三次三年。在印度求法留学达二十一年。
玛尔巴大师没有受戒出家,四十二岁那年,在家乡娶达麦玛(无我母)为妻,生有七个儿子。
大师将独特的往生夺舍法传授给自己的大儿子塔玛多德。此子早逝,夺舍法从此中断。
弟子中四位最著名,号称“四柱子”:
俄敦却多(传授本续及其那若六法)
堆促敦旺额(传授往生法)
藏绒梅顿钦波(传授光明法)
米拉日巴(传授脐轮火法)

D、米拉日巴(1040-1123)

噶举派的第二代祖师。
藏传佛教著名的瑜伽师、密宗大师、苦行僧和道歌家。
拉堆贡塘人,祖姓为琼波。
青年时向宁玛派学僧学习密法,向苯波教大师处修习诛法咒术及降雹法。
施放降雹法术,将伯父亲友等三十五人杀害。即“咒杀怨家多人”事件。
深自忏悔,立誓学习佛教正法。
三十八岁那年在西藏山南洛扎亲自拜见玛尔巴大师。
经过六年的苦行磨炼,至四十四岁才获得师父的全部密法教授。
然后弃世入山静修,开始了修炼与游方生涯。
先在后藏贡塘的吉绒山顶隐迹九年,后往岗底斯雪山一年。
后来他一直游方于深山大泽,在远离人迹的石窟岩洞中修行,即身证得“殊胜悉地”。
弟子达波拉杰,后来创立了达波噶举,迅速发展,实际上囊括了整个噶举派。

E、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

第一个采取活佛转世制度的宗派。先后建立了几个活佛转世系统,其中黑帽系和红帽系最为著名。

1.都松钦巴(1110-1193)
噶玛噶举派创始人,达波拉杰弟子。
三十三岁时终于拜见达波拉杰,在此学习佛法三年,返回故乡,于1157年他在西康昌都类乌齐附近的噶玛地方创建了噶玛拉顶寺(或称噶玛丹萨寺),形成噶玛噶举这一噶举派。
1189年他在拉萨附近的堆垄地方兴建了楚普寺,与噶玛拉顶寺并称为噶玛噶举派上、下二寺。
享年八十三岁。
临终时口嘱他要在人间转世,让教法继承者到时寻访认定。

“黑帽系”活佛:即噶玛巴都松钦巴大师创立的噶玛噶举活佛系统中的直系传承,历史最为悠久。
《土观宗派源流》记载:“虽然传说都松钦巴曾戴黑帽,后遂称为黑帽派,但实际上是在噶玛拔希时才受元帝赐身职官的黑帽,从此以后,历代转世大德始有黑帽系之称呼。”

2.噶玛拔希(1204—1283)
出生在康区哲垄丹却秋地方一户贵族家庭中。
全名为噶玛拔希·却吉喇嘛,“拔希”系蒙语,意为“轨范法师”。“吉喇嘛”系藏语,意为“法师”。
前往西藏卫地(前藏)求法的途中,遇都松钦巴大师的再传弟子邦札巴,被认定噶玛拔希为都松钦巴大师的转世,给他灌顶授一切教诫,不久,又为他授沙弥戒,取法名为达尔玛喇嘛。
后来拜楚普寺的噶托巴绎巴本和江芒普瓦为师,数年苦修,授最高戒——比丘戒,取法名为却吉喇嘛。
公元1253年,忽必烈在南征云南大理途中,亲自看到噶玛噶举派的势力影响,遂召请噶玛拔希赴绒域色都(今四川嘉绒藏区)相见。然后游方内蒙、甘肃、宁夏等北方各地传法。又奉诏去蒙古和林会见蒙古大汗蒙哥。赐给金印、白银等许多贵重物品。同时特地赠送一顶金边黑色帽子,成为这一派活佛传承的标志。
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兄弟相争,阿里不哥兵败。噶玛拔希因支持阿里不哥的嫌疑罪而入狱。
1264年获释,途经甘肃、青海、四川等藏族地区进行传教。
1270年,返回西藏楚普寺。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享年八十岁。
藏传佛教史上第一位正式转世的活佛,被认定为噶玛噶举黑帽系第二世(代)活佛。
临终时,将法位依托给其弟子珠托郭坚巴井留下遗嘱:“从远方拉堆方面,必出一继承黑帽法统的人;在他来来之前,你当作为佛的代理。”于是将金边黑帽加在邹坚巴头顶上,旋即示寂。

3.让琼多杰(1284—1339)
出生在后藏贡塘的扎普龙雪地方。
五岁时,被噶玛拔希的著名弟子郭坚巴认定为噶玛拔希的转世、噶玛噶举黑帽系第三世活佛。
七岁时随从堪布贡丹喜饶出家,受沙弥戒。
1331年,元朝皇帝元文宗邀请让琼多杰进京传法,由于路途遥远,未到北京前皇帝已去世。
随后懿璘质班继皇帝位。让琼多杰又于1332年应邀进京传法
又为元顺帝、皇后及大臣们进行密宗灌顶、讲说佛法。
1334年,即将返回西藏时,顺帝赐予“遍通教法噶玛巴”之诏书、国师之印和金册等。
途经佛教圣地五台山、宁夏、甘肃和青海回到西藏楚普寺。
1336年8月又应元顺帝诏进京传法,并兴建了一座噶玛噶举寺院。
1339年6月14日,因病圆寂于北京,享年五十六岁。

4.乳必多杰(1340—1383)
生于西藏工布地区
三岁时,认定为让琼多杰的转世灵童,被接到楚普寺继承法位。
十八岁时,受比丘戒。
此年,受到元顺帝的邀请,1358年从楚普寺启程。
次年抵达青海宗喀地方时,刚满三岁的宗喀巴大师由家人陪问前来拜见乳必多杰,乳必多杰为宗喀巴授了近事戒,取名为贡嘎宁波。
1360年,抵达北京传法
1364年动身返回西藏。
享年四十四岁。

5.德银协巴(1384—1415)
四岁学习密法。
七岁出家,取名却贝桑波
二十岁受比丘戒。
后来应明成祖诏,于1406年到达南京,受封“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四大大善自在佛领大下释教”,简称“大宝法王”,还赐玉印、大银翘宝七百颗。德银协巴之名,就是明成祖当时赐给他的“如来”的藏语意译。
从德银协巴受封为“大宝法王”之后,此封号遂成为历代噶玛噶举黑帽系活佛的专用封号。
1408年从南京返回西藏。
年仅三十二岁。

6.通瓦敦丹(1416—1453)
‘神重”,年长后云游藏区各地讲经说法。
享年三十八岁。

7.却札嘉措(1454—1560)
其时西藏政局很不稳定,大活佛仍安心地从事佛法。
终年五十三岁。

8.弥觉多杰(1507—1554)
1516年应丽江王沐大王的邀请,到过云南丽江讲授噶玛噶举教法。这是噶玛噶举在云南丽江地区的最初传播。
二十一岁时受比丘戒。
三十一岁时才回到楚普寺。
终年四十八岁。

9.旺秋多杰(1555—1603)
传曾游历全藏区和不丹,还受到锡金国王的邀请。
四十九岁。

10.却央多杰(1604—1674)
在楚普寺受戒出家
其时,正是噶玛噶举派与格鲁派之间争权夺利的时期。
曾到云南丽江的沐大王(土司)府上避难。
后经斡旋,1663年终于从丽江返回楚普寺。
这时,西藏的一切政教事务都由格鲁派的五世达赖掌管。噶玛噶举派也受达赖喇嘛的监管。
终年七十一岁。

11.益西多杰(1676—1702)
年仅二十七岁。

12.绎曲多杰(1703-1732)
1731年,应清朝皇帝的邀请,绎曲多杰与红帽系第八世活佛一起前往北京。
1732年,两位活佛先后在北京圆寂。
享年二十九岁。

13.杜堆多杰(1733-1797)
发掘许多秘密伏藏,兼懂兽禽语言。
晚年在楚普寺附近隐居专修密法。
享年六十四岁。

14.塔却多杰(1798-1871)
一位学识渊博的活佛。
享年七十三岁。

15.喀觉多杰(1872-1923)
非常聪慧。
享年五十一岁。

16.日必多杰(1924-1981)
十三岁开始云游尼泊尔、印度、不丹。
1954年,来我国内地参观访问。
1958年,携带许多珍贵宗教用品和宗教经典,率领不少僧侣悄然逃往印度。后来得到锡金皇宫的邀请前往锡金。
1962年,在锡金首都附近建造一座寺院,成为驻锡地。
曾三次去美国传教,1981年11月5日病故于美国,享年五十七岁。

17.赤列多杰(1985- )
全名为伍金卓堆赤列多杰。
1985年5月1日出生在西藏昌都地区昌都县拉多乡巴果山区的一个贫苦牧民家庭,原名叫阿波嘎嘎。
包括他在内共有十个兄弟姐妹.
1992年5月,八岁。被认定为为噶玛噶举黑帽系第十六世活佛的转世灵童。
1992年6月15日,被迎到楚普寺。8月2日在拉萨大昭寺剃度出家。
目前,正在楚普寺,专心修习噶玛噶举派教法。

F、嗜玛嗜举红帽系活佛

十四世纪产生至十八世纪中断,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1.札巴僧格(1283-1349)
出生在今四川甘孜藏族地区。
往拜见黑帽系第三世活佛让琼多杰,受比丘戒,修习噶玛噶举密法。
入德钦登寺,专心静修,成为高僧。
1333年创建乃囊寺,为噶玛噶举红帽系活佛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名气渐广,引起元朝皇帝注意,赐封灌顶国师之称号。同时赠一顶红色僧帽,即红帽系活佛名称的由来。
六十七岁。
临终时,札巴僧格向众多弟子作了极为详细的口嘱。

2.喀觉旺布(1350-1405)
三岁时能说出知晓他人内心之言语;
六岁时自称是札巴僧格的转世,为乃囊寺僧迎请培养。先后拜黑帽系第四世活佛乳必多杰为师,专门学习了噶举派的最高大法
《般若六法》和《大手印》等密法。
成为学识极为渊博的著名高僧,任过黑帽系第五世活佛德银协巴的导师。
五十六岁。

3.却贝益西(1406-1452)
幼年相貌英俊、头脑机灵,被喀觉旺布大师的门徒们认定为喀觉旺布的转世灵重。
小时候得到法王德银协巴的关心和培养。
后来又得到明朝皇帝赠送的佛像、法器等许多贵重宗教用品。
后半生云游藏区名地,宣讲佛法、利益众生。
享年四十七岁。

4.曲札益西(1453-1524)
幼年时被迎请到当地的康玛寺,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
1462年,拜见黑帽系第七世活佛却札嘉措,由他赐法名为曲札益西,还赠一顶红色僧帽,正式认定为红帽系第四世活佛。
得到地方官仁蚌巴敦悦多杰的大力支持,于1490年兴建了羊八井寺。建成之后,成为红帽系活佛的驻锡地,以及红帽系的主寺。
终年七十二岁。

5.官却延拉(1524-1583)
6.却吉旺秋(1584-1635)
格鲁派的大发展时期,噶玛噶举派危机关头。
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
其后的第七、第八、第九世活佛也如同前两世一样无声无息。

10.曲朱嘉措(1733—1791)
五岁时,被认定为红帽系第九世活佛的转世灵重,遂取法名为曲朱嘉措。
是第六世班禅班丹益四的同母异父兄。六世班禅的另一位哥哥也是一位活佛,即仲巴呼图克图(又名洛桑金巴)。这三位活佛的一个侄女又是当时香巴噶举派的寺庙活佛,即桑顶寺的女活佛多杰帕姆。
1780年,六世班禅赴京庆贺乾隆皇帝七十大寿,不幸在北京患病圆寂。当时担任扎什伦布寺总管的仲巴呼图克图,遂将其财产据为己有。曲朱嘉措愤愤不平,井记恨在心。
勾结尼泊尔的廓尔喀人,导致廓尔喀军队于1790年第二次入侵后藏,洗劫扎什伦布寺,同时还赶走后藏的大批牲畜。
1791年清军进藏击败廓尔喀侵略军,曲朱嘉措畏罪自杀。
乾隆皇帝下令今后禁止红帽系活佛转世,并勒令羊八井等红帽系寺院及其僧人改宗格鲁派。红帽系在藏区消失。

G、女密宗大师――一玛久拉珍(1049-1144)

著名的女密宗大师,创立女系觉域派,为藏传佛教尼姑团体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岁开始她就在母亲身边学习藏文。
八岁时,玛久拉珍可在一天之内将《般若八千颂》诵读二遍,而且能领会其要义。聪明才智广为流传。
十三岁丧母,+六岁时丧父,二十岁丧姊。
十六岁在约日札唐寺内亲近一位叫鹅西坚的喇嘛,主攻般若经。又相继拜一些著名学者为师,系统修习。受到诸位大师的密宗灌顶,很快掌握了大乘佛教般若性空思想。
二十三岁时,遇见来藏传教的印度班智达巴札亚。结为夫妻,生有二子一女。
长子陀巴桑智后来成为玛久拉珍的得意门徒,为觉域派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三十四岁,与家庭彻底脱离关系,重新投身于宗教事业。
主要依土帕丹巴桑杰,研习希解派的哲学思想,日臻成熟。
形成自己独特的密宗修炼方法,被誉为女密宗大师。从此开始传教生涯。女系觉域派随之成立。
培养了大批尼姑学者。
享年九十五岁。
被后来僧众奉为智慧空行母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在玛久拉珍的巨大影响下,在雪域高原终于诞生了女活佛。

第一世女活佛叫杰增却吉卓美(?-1489):于1439年创建了著名的桑顶寺羊卓雍湖西南一座陡峭的山顶上。桑顶寺成为历代多杰帕姆女活佛的驻锡地。
第二世为贡嘎桑姆(1490-1533)
第三世年札桑姆(1534-1574)
第四世鸟坚措姆(1575-1584)
第五世喀觉贝姆(1585—1640)
第六世丹增德庆赤列措姆(1641-1707)
第七世却卓旺姆门(1708-1752)
第八世格桑德庆旺姆(1753-1802)
第九世却央德庆旺姆(?-1856)
第十世阿旺仁青贡桑旺姆(1857-1897)
第十一世阿旺洛桑土丹却央贝姆(1898-1937)
第十二世德庆却吉卓美(1938-?)目前,担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人大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

windtrace 发表于 2007-6-11 17:40:52

看不出他们对男女关系还是比较接受的

宋公明 发表于 2007-6-11 19:04:08

五、活跃在当今世界的藏传密宗

国内——

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盛行

格鲁派:较大寺院内专设密宗学院。
色拉寺(西藏拉萨市北郊)
拉卜楞寺(甘肃夏河县城西郊)
塔尔寺(青海四宁西南二十六公里处)

(格鲁派,比较冷静、稳重;其余宗派更突出对密法的执着追求或实际修炼。)

觉囊派:
龙加寺(青海果洛州甘德县)

噶举派:
八蚌寺(四川甘孜州德格县)

宁玛派:
桑耶寺、敏珠林寺(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
多杰扎寺(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昌果乡)
噶托寺、白玉寺(四川甘孜州白玉县)
佐勤寺(甘孜州德格县)

藏区之外:
山西五台山的藏传密宗佛塔及其修行洞
河北承德的外八庙
北京的雍和宫、西黄寺内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

国外——

外蒙、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拉达克、欧美

宁玛派:
郭金贡桑曲林(比利时人贡桑,1973年,布鲁塞尔市。欧洲第一座宁玛派寺院,后在希腊雅典又创立一座)
宁玛派坐禅中心(塔唐活佛,1969年,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附近的山坡上)

噶举派:
噶玛噶举佛法中心(原称“虎尾坐禅中心”,创巴大师,美国佛蒙特州)

萨迦派:
传教中心(美国的西海岸湾、西雅图和纽约,以及英国、法国)

格鲁派:
欧美(特别在美国)

zhishi 发表于 2007-6-11 19:57:32

我认识一位宁玛派的活佛(或者金刚上师?),密宗给人感觉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密宗是佛教中不多的保留实修法门的一支.这里所谓的实修法门是相对于念经等法门而言,指通过类似于气功的手段,对身体进行锻炼.
   密宗很神秘,经常给人些比较怪异的印象,比如楼上各位提到的男女关系等.
   还有一种甘露丸,各位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查查它的用处,他的组成,有所谓五香:上师的大小便,精液月经鼻涕等组成.
   藏医 不知道和密宗的关系如何,据说有很多神奇之处,.可以治疗很多其他方法难以治疗的疾病.
   总之密宗的文化确实很神秘,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宋公明 发表于 2007-6-11 20:07:55

第三章藏密四级独立门户之金刚大法

四部(四续):事续、行续、瑜伽续和无上瑜伽续。

据克主杰大师(1385―1438年)所著《密宗道次第论》

一、外境动功

事续(外境动功):以外境修行为主的一种法门或一种功法。藏密仪式时表现于外面的形象动作皆属之,包括诵持陀罗尼、印契法、观佛、供养诸尊等密法威仪。

1.差别

A.各部差别
a.世间部:有财部、药叉部、其余世间部
b.出世间部:佛部(如来佛部)、莲花部、金刚部

B.总事续
a.秘密总续
b.苏悉地续
c.妙臂问续
d.后静虑续:修行处所之相、我之真实、明咒之真实、大之真实、住火静虑、住声之静虑、声后授解脱之静虑、趣入修明咒之仪轨、护摩仪轨、灌顶仪轨。(十事)

2.灌顶

A.华鬘灌顶
B.水灌顶
C.冠灌顶

3.受戒。

A.共戒:前行、戒律
B.不共戒

4.修道

A.有念诵静虑(四支念诵)
a.加行
b.正行
c.结行

B.不持念诵静虑
a.住火静虑
b.住声静虑
c.声后能给予解脱静虑

C.善承事已修悉地法(修益智延寿等)

二、内外相透

行续(内外相透):内外修行并重的法门或功法,是一种以内心与外表行动相一致的修炼法门。理论依据是《大日经》。

1.显宗经典之差别:毗卢遮那现证的菩提经。

2.修道之次第:

A.为成修道之器而举行灌顶
B.成道之器已净三昧耶及律仪
C.住三昧耶先修承事:有相瑜伽、无相瑜伽
D.善承事巴修成就(诸悉地)

总之,行续部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竞,同时以随机的方便普渡一切众生。

三、阴阳双运

瑜伽续(阴阳双运):以内瑜伽为主,其中包括方便瑜伽和智慧瑜伽。以配合行续的方便为究竟而融摄世俗,以如来作在家相的大日为中心,以金刚手为其护翼,主修内心方便瑜伽,或以修能知能证深广胜二谛和合相应无二之定为主。以《金刚经》《理趣经》为代表法典,以内心观想为重。

A.根本经:主要讲说修世出世成就之共方便
a.金刚界品――显示如来及如来种性之道;
b.降三世品―一显示金刚种性,即不动部;
c.遍调伏品――显示莲花种性,即弥陀部;
d.义成就品――显示成满有情欲乐之宝种性,即宝生部。

B.学道之次第,又分为五点:
a.四印之训释
b.差别
c.次第
d.印定之所为及胜利
e.如何印定之相

总之,瑜伽续是一种较高层次密法,修行者需要多种灌顶(主要为金刚阿阇黎灌顶)。在修行方法上,运用了瑜伽中的方便和智慧的功能,方便的特性是慈悲,智慧的特性是空性,方便为瑜伽中之父续,而智慧为瑜伽中之母续。因此,又可称为阴阳双运之瑜伽。

四、圆融无分别

无上瑜伽续(圆融无分别):依凭两性结合来修炼的一种高层次的瑜伽,即实践瑜伽。其中包括无二瑜伽、智慧瑜伽母和方便瑜伽父。藏传密宗所独有的一种高级密法。著述多分歧,产生诸多流派。

1.二续之分别。主要从理论上分别瑜伽续和瑜伽母续。

瑜伽续————方便续————空行父续(同义异名)
瑜伽母续———般若续————空行母续(同义异名)

2.主我之分别

A.破除他宗

B.安立自宗

C.修所诠义
a.能成熟之灌顶续
b.成熟不退护三昧耶及律仪续
c.正修自体起满续
d.近因行续

藏传佛教各派几乎全以无上瑜伽部作为最高修习法门。

宋公明 发表于 2007-6-12 20:53:34

第四章藏密三位一体之秘密修持法

藏传密宗认为人体本有许多奥秘和潜能,只要通过不懈修炼,就可发挥潜能,迅速与宇宙沟通,天人一体,进而即身成佛。

尤其强调三密加持(三密为用):
1.手结印契(特定的手势和坐法,即身密)
2.口诵本尊真言(咒语,即语密)
3.心观本尊神(佛)
能使自己的身、语、意“三业”清净,与本尊佛的身、语、意相应,即身成佛。(速成法)

密宗自称是受到法身佛大日如来的亲自传授,其教义理论概括为“六大为体”“五佛五智”“四曼为相”“三密加持”等。其中“三密加持”为基础性的支柱法门。

显宗的任何派别,其修持方法除了采用禅定止观法门作为凭藉以外,其余教义学说都大体上依靠智慧和思维而得到。
密宗则有“三密”作为理论依据,重于实践,修法具体,使修行者容易快速成佛,而且方法多样,以几乎有求必应、无所不能的姿态出现。

一、身密

主要特性则是“手印”,即手结印契。
手印,简革说来就是指两手手指相互交又挽成不问的各种各样的形状。
早在古印度婆罗门教中就已流行,后来才被佛教密宗吸收并得到空前发展。
数以千计,每种都有特别涵意和作用。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出版《佛教造像手印》,收集三百八十七种。

身密的最终成就主要通过结手印、坐势,以及修气、修脉、修明点和拙火等修持方法来达到或实现。

1.手印:
外通宇宙,内通脏腑。最终能与法界已经成就的诸佛菩萨的身密气息互相感应,同时自身也就贯通诸佛菩萨的神奇功能。
藏传密宗认为,人的右手代表佛陀,左手代表众生,合掌的手印表示佛陀身众生结为一体。而合掌是藏传密宗手印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手印。

2.坐势(跏趺坐):

A.全跏趺坐(大盘座、双盘膝、金盘):两足脚背分搭于左右大腿之上。
a.降魔坐:先以右足搭左股,次以左足搭右股
b.吉祥坐:先以左足搭右股,次以右足搭左股

B.半跏趺坐(单盘膝、银盘)

全跏趺坐难度大,初学者先以“人盘坐”(以两腿交又成人宇形的自然盘膝坐法)开始练习,接练“地盘坐”(半跏趺坐)

身密还有气、脉、明点等修持方法。

3.三脉:

藏传密宗认为人体内有二千七百条“灵热”流通之脉,而“灵热”为保持生命之气(或风)。
根据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广论),人体内共有七万二千条脉,其中主要的有一百二十条,特别重要者有二十四条,最切要者有三条,即中脉、左脉和右脉,以“三脉”著称。三脉中又以中脉为人体“灵热”通过的主要脉道,最为关键。

A.中脉:人体正中,脊髓中间,成一拇指粗的直管。内红外白,又说其色为蓝。由海底至头顶。(海底指肛门前的一片三角地带,如果是女性的话,海底就是子宫。)

B.左脉和右脉在中脉两旁,相距很近,与中脉平行,
左脉:内外均红,下通至右睾丸。
右脉:内红外蓝,下通至左睾丸。
(女性左右二脉则下通子宫。)
左右二脉与中脉在海底轮、心轮、眉间轮会合。

4.七轮:
A.海底轮,脊柱底处,即在生殖器与肛门之间,相当于会阴的位置。此轮为人体一切能量之中心,可以唤起灵火(即拙火);
B.生殖轮,生殖器的根部,相当于内会阴,主管卵巢、睾丸、前列腺、性腺等;
C.脐轮,肚脐内,相当于下丹田处,主管胃、脾、肝、胰、肾上腺等;
D.心轮,人的胸部内,相当于中丹田位置,主管心脏、肺脏、胸腺等;
E.喉轮,内喉根处,主管甲状腺、扁桃腺、喉腺等;
F.眉间轮,眉心稍上处的正后方脑内,主管脑下垂腺;
G.顶轮,在头顶的正当中,即百会穴处,主管松果腺;为以上六轮之总统帅;即总管人体所有脉轮,三脉都在此处会合。
拙火从海底轮升起,贯穿各脉轮,在顶轮会合,修炼者可得无比安乐。

5.气:
气是人体各种潜能的总称,在人体中无处不在。
A.命根气,在胸部心轮,其颜色为黄色,主管呼吸,支撑生命
B.上行气,在喉部或喉轮,其颜色为紫色,主管吞咽,还可分隔身体和灵性;
C.下行气,在海底轮,其颜色为桔红色,主管解毒东F泄;
D.平行气,在腹部或脐轮,主管消化和营养的输送
E.遍行气,主要在生殖轮,遍及整个人体,其颜色为梅红色,主管养的分解身吸收。

6.明点:
人体生命能量的凝聚点,指精液、血液或内分泌物,在密宗经典中称作真精、真水。
在宏观宇宙中存在明点,称为外明点;
作为小宇宙的人体中存在明点,则叫作内明点。
明点又是产生气的基地,在人体中明点主要在中脉之中。

脉、气、明点三者在人体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修炼三者,唤醒沉睡在海底轮的灵能之热,从海底轮逐轮上升,最后在顶轮相会合,进入禅定。至此这种热能就像甘露一般散布全身各部,证得“心灵妙明”之大安乐境界。

二、语密

语密,声密、咒语、真言。

大部分咒语是一连串的真言,本无意义。
因此,念诵咒语,只须注重音声,不必究其意义。

咒语共包括三种至一百零八种真言,一般都要以三、七或一百零八的倍数来念诵。

藏密修持者在修习静坐时,使用特音能帮助他进入静心的禅定之中。什么人应该持用什么特音,最好由上师亲自传授。如无上师,可以随着个人适应的频率,去找出自己的特音。持之一心不乱,同样获得应有的效果。

特音中最重要的为唵、阿、吽三字,最常见的则为唵、嘛、呢、叭、咪、吽六宇真言。

发音与否,持续与否,因人而异。

1.三字总持(三字明、金刚颂):唵、阿、吽。
其意义在于对无限长时间和无限大光明的呼唤。

三字明
属性
功能
位置
效用

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
形而上天部的声音
无穷、无尽
头顶
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发

宇宙开辟、万有生命生发的根本音
物理世间的地部的声音
无量、无际
(喉?)
打开内脏脉结,清理腑脏宿疾

万有生命潜藏生发的根本音
人部的声音

丹田(心?)
震开脉结,启发新的生机。健康长寿

大圆满功法的修持者,开始必须至少念足六十万遍。
三字明,是印度梵文声母的总纲。三个宇的发音,组合成为一个咒语,便是普贤如来的三字根本咒。

东密、藏密共传的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便概括了“唵”字与“吽”字的咒身。至于其中“嘛、呢、叭、咪”四字之音,都是“阿”部音的变化妙用。

2.“精、气、神”与“唵、哈、嘿”

A.唵,代表精之声。
B.哈,代表气之声。
C.嘿,代表神之声,

三、意密

意密是运用意念去观想(冥想、想象)。

藏密宇宙观的重要特点是将宇宙人格化。并认为宇宙就是大日如来,以如来的表象来表现宇宙,认为万物都是大日如来的本质属性。也即万物之总体皆为大日如来,而我本身也是大日如来,观想我和大日如来为一体。

1.五宇严身观:把地、火、水、风、空分别观于自身的腰下、脐轮、心上、眉间、额顶五处,使修持者自己与宇宙、以及佛菩萨产生一体感。

2.观想根本上师(上师相应法)

3.观想木尊佛

4.五相成身观
五相:
A.通达本心
B.修菩提心
C.成金刚心
D.证金刚身
E.佛身圆满,

藏密身、语、意三密的修持,特别是观想的修持,是为了入定(梵语称为三摩地、三昧、三昧地)。入定是佛教密法修持的最高法门和最高境界。藏密一切法的目的就在于入定。

宋公明 发表于 2007-6-13 20:05:35

第五章藏密人佛合一法

佛,只具有某些抽象的最高级的德性,而难以身世俗的信徒接近,但他又能变化(或化身)为菩萨。
菩萨,是梵文音译的略称,全称为“菩提萨埵”,意思是“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等,地位仅次于佛。放弃了涅架之乐以留在世界上帮助解脱其他众生。

人佛合一法,藏密称“本尊法”。
任何佛或菩萨均可成为本尊(神)。
每位修持密法的人都必须拜一尊(或几尊)佛(或菩萨)为本尊神。

“本尊法”修炼方法:修持者手结本尊手印,口念本尊真言,观想本尊于自己对面虚空,并放光罩住自己,再移到自己头顶之上,放大光明,与自己融合为一。

修持者要将自己的身、语、意同本尊的身、语、意一致,即修持者在修炼中将自己的一切言行举止均与本尊(神)一模一样。如此,修持者就会获得“本尊即我,我即本尊”的人佛合一之特异功法。

一、阿弥陀佛本尊修习法

六道轮回中人道最为殊胜。
密宗虽称“即身成佛”,但仅靠修持者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获得成就的,还必须凭借外部力量。如人佛合一法(本尊修习法)便是借助本尊力量修持成佛。

阿弥陀佛本尊修习法,是藏传密宗的人佛合一法(本尊观想法)之一。

二、象征的奥妙

胜乐金刚的象征:

背景是火,象征任何欲望所产生的东四都在此处会焚烧得一干二净;
站在莲花座上,象征高出于无常的世界,就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莲花之上有太阳,象征空,即心的光明境界。
有四个脸。
白脸属息灾,黄脸属增益,红脸属钧召,蓝脸属降伏。
每个脸上有三只眼,照顾一切有情,
在头顶左上方,有半月白色,象征人类的幸福。
每个脸的上方,有五头骨作冠,身着虎皮,两者都象征着勇武。
头顶上是双金刚.作为两法完成的象征。

身体是蓝色的,因为胜乐金刚属于神佛的金刚类,其装饰是五十个人头和人骨念珠;两者象征着不永久性。

十二只手臂,象征十二个真理,是用来克服十二种缘起的约束。
第一双手臂拥抱他的明妃,右手持金刚,左手持铃。
第二双手臂长开象皮,象征无明巴被消灭。
第三双手,右手持斧,左手持盛满血的人头骨,一切武器象征作恶和无明都被毁灭,而血则象征快乐。
第四双手,右手持金刚柄月形刀,左手拿一端是钧一端是金刚套索。
第五双手,右手持三又乾,左手持玛哈布拉玛(大梵大)的四个头。
第六双手,右手持手鼓,左手持人骨棒,其上端有一个金刚、一个头骨、两个人头(一黑一红),下端有一个花瓶和莲花。
头骨和两个人头,象征三个脉,以与人体一千七百二十小动脉对比。
花瓶象征任何耗费的东西都在此处。

两条腿。
右腿伸着,象征教义已经传播开了。
左腿则弯着,象征对快乐的接受。
这两条腿同时又象征着方法身智慧。
右脚下是趴伏着的恐怖者,其两只手拿棒,第三只手拿手鼓,第四只手拿三叉戟。降伏了他就等于降伏了愤怒。
左脚下是时间符号女,她仰面躺着,两只手拿着棒,第三只手拿一人头骨作成的碗,第四只手着人骨杖。这时胜乐金刚将她踩在脚下,象征着将一切色欲给完全控制住了。

胜乐金刚的明妃是金刚帕姆(藏语称多杰帕姆),红脸,有三只眼。
她的右手拿着月形刀,以便杀死一切恶者,并钩住一切善者。
手拿着人头骨作成的充满血的碗,作为快乐以献给胜乐金刚。
她以五十个人头作装饰,则象征佛教经典的要义
还以人骨念珠作装饰,象征获得六种修道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藏传密宗是一种有力地控制产生比概念思想更为深刻的意识境界的科学??????

修持者可以通过自己心中最崇奉的本尊,而把无节制的贪和欲改造成为没有污点、最为纯洁的崇拜。

三、心身光明

无上瑜伽部认为,修炼人体中的气脉以及其他各种瑜伽的目的,在于证见人体中最细风心或心吐“光明”。

最细风心(本来身心),被认为潜在于细身心层下(在藏传密宗中将人身分为粗身和细身两大部),为生死涅槃、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之本性。
最细风(智慧气、不坏气、光明气),实际上是指藏密中的所谓“离戏明点”之运动,也就是说最细风聚集而成为离戏明点。

凡夫身中,最细风依凭脉中的不坏明点而潜藏着,它是全身一切气的本源。
不坏明点则身藏有无明烦恼种于的阿赖耶识和合,住藏在中脉之中,以心轮为本位,其内蕴藏最细风心。藏密称为:在凡夫肉团心中住于本觉光明,即名曰:“菩提心”。

藏传佛教一些宗派认为:
光明是思想(心)之力量的典型特征(性相),而空则形成了其本质。

对于心或光明的掌握或修炼,是藏传密宗的最高大法,也是藏密中最不易把握的甚深密法。
必须拜一位金刚上师(或根本上师)来具体指导修习。

A、根光明

a.根光明(根本光明、母光明),本来就潜伏在众生的根身之中,不管其人是否修法证觉,在特定的时刻总会自然显现。

b.实际光明(理光明),是指有情众生之心本来具有的本性。

c.死亡光明,是指人临终之际至死后来生之间(即“中阴”期间)自然显露的一种心的状态。

《密宗道次第广论》中指出:“谓众生生命之形成,是从自性光明生无明,由无明生空,从空依次生风、火、水、地四大,由四大集起色身,当人临命终之际,神、识、气身四大肉身分高,逆出生的次第而渐次收摄:地界入水中,水界入火中,火亦入风界,风界入心中,心入于心所,心所入无明,此入光明中,如是三有灭。当心识乍脱高四大肉身的束缚时,一切藉四大而生的粗细妄念失其所依,得以暂时止息,从而呈露出来受妄念遮蔽时的心地光明。伴随四大的依次收摄,及周身气向中脉、心轮内凝缩,在主观心识中现为种种光亮境相,最后呈现心光明,这一过程一般说为临死八相。”

B、道光明

道光明(子光明),是指修持者在修炼过程中,由瑜伽调心所知见体证的光明。

a.通义光明:通过瑜伽修习,了达心吐本来无生,与佛教显宗尤其中观派关于心吐的见地相一致者。通义则是显密共通之意。
b.密义光明:由修习密法生起、圆满二次第,以及双运道、睡眠禅定等所体认的光明。
c.觉受光明:依法修习掸定,修定达到了知光明、领受澄湛之心光。
e.眠薄光明:依凭觉受修习睡眠禅定,在睡梦中能够灭除昏昧,保持心吐明空,然梦中尚出现粗细尘境。
f.眠重光明:由于功力的增进而在睡梦中只显现光明并恒久保持。
g.喻光明:根据身心不二的原理,从修身入手,如修习宝瓶气、金刚等等气功,渐渐将气入住于中脉,于所生寂静掸定之高念心上,尤其在内见如月之光后所体认的光明。或修习拙火定,双运道而产生的最胜空乐不二的觉受上体认的光明,以空乐为喻。
h.实义光明:不仅将气入、住、融于中脉,临死八相完全显现,而且最后所呈露的如问黎明晴空相上所证见的光明,这才是真正的心光明。

C、果光明

果光明,修习瑜伽而得大成就后,使所修根光明身道光明完全契合无间,并证得密教菩萨道之第十三地,即金刚持地,此刻巴是即将成佛之时,至此其光明完全开发,穷彻心源,所证光明。

人的心实际上是一种空,也就是说人的心是一种没有内容的最纯洁的智慧。
为了获得这种状态,藏传密宗修持者需要付出很长时间的修习或冥想。

宋公明 发表于 2007-6-14 19:38:37

第六章藏密神圣礼仪

藏传佛教具备全面系统的宗教礼仪。每一宗教活动,都要按照礼仪进行。每年、每月,甚至每日都有不同的礼仪。

一、接受神力——威仪

威仪是藏传佛教礼仪中较明显区别于其他佛教礼仪而独树一帜的一种宗教礼仪。

藏密威仪中又以灌顶威仪最具特色。它包含着“授予神力”的神秘意义。必须经由传法师金刚上师给受法人举行“灌顶威仪”。
宗喀巴大师《密宗道次第广论》:“欲成闻修大密之器,要得清净灌顶,是故灌顶即是成就根本。若无灌顶,纵能了达教义精进修习,终不能得殊胜悉地(成就)。非但有不得大悉地之失,纵得诸小悉地师资,亦惧堕那洛迪(地狱)。”

灌顶威仪,即用圣水浇灌受法人的头顶,以祛除修持者无始以来身心的无明烦恼之垢秽,引出本来具有的阿吐清净心。灌顶同时,上师还给修持者授予真言、秘印、秘意(明);选择本尊(神);赐法名;授记(秘密经文)。
此后,除了灌顶等特殊仪轨必须由金刚上师主持指导外,密宗修持者可以自行修习密法。

修持者需要接受多次不同等级的灌顶:
1.瓶灌,消除初入藏密者的那种坚固执着的凡夫心理,第一次开发修持者的佛性。
2.密灌,第二级灌顶,经此掌握脉、气、明点的修习方法。
3.智慧灌顶,第三级灌顶,对前一级密灌的进一步发挥,也就是藏密“双身法”的修习。
(以男性的脉表义“方便”,男性的气表义“智慧”;以女性的脉表义“智慧”,女性的气表义“方便”。倘若男女双方均经过第一、二级灌顶而获得成就者,在第三次智慧灌顶时,可发挥脉、气、明点的功能,由二性脉相触、气相合、明点相融。这就是智慧与方便的双运,彼此互利,迅速获得最高成就。)
4.名词灌顶(格鲁派)、大圆满(宁玛派)、大手印(噶举派),第四级灌顶,最高级灌顶。在这一灌顶阶段,修持者距离藏密的极果,只有一尘之隔。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修持者已经是肉身的圣者,而不是待悟的凡夫。

二、心诚则灵―一磕长头

动作:行者站立后将双手合十井置于头顶,紧接将手印置于喉际,再置于心际,然后散印,俯身双手著地,向前平伸推出;即五体均着地,又再合掌于顶,后起身立正。如此循环,多多益善。同时可以默念(或出声诵)六字真言等圣咒或赞颂词。

正统的磕长头法:修持藏密时磕长头,实际上是一种大礼拜的形式。
其要求比较严格,所礼拜的对象除佛教三宝外,还有更重要的金刚上师。
一般情况下每次磕三次长头即可,但有时多达几百、几千甚至上万。
磕长头在藏密修持中已成为所有仪轨的开始和结尾的组成部分。

普通的磕长头法:既有信仰的一面,又有健身的一面。没有时间、地点、对象等条件的限制。

转经,即围绕一座寺院、一座佛塔、一座佛殿、一座神山等,从左向右转一圈或几圈,甚至上百上千圈。
藏区规模最大、路程最远、人数最多的正规转经路就形成于圣城拉萨。从大昭寺外围作为起点,最后又在大昭寺门前结束,将拉萨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下密院、尼姑庵等许多圣迹都纳入转经路之内。徒步转经一圈需要二三个小时。

三、舍己为人――一发菩提心

菩提心:“菩提”意为“觉”;“心”则同时指思想身心之意思。
第一阶段在于培养“四无量”(四梵住),即一慈二悲三喜四舍。

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志愿自度度他、自觉觉他,叫做发大心,又叫做发菩提心。”

修持者在发菩萨愿之前,应该下决心获得六度。
1.布施
2.持戒
3.忍耐
4.精进
5.禅定
6.智慧

密乘瑜伽之宗旨在于止的定心中观空性而见证菩提心,这与显教止观其实同一义趣。

宋公明 发表于 2007-6-16 17:15:27

第七章藏密特异信仰

一、神奇的六宇真言信仰

六字真言,源于梵文,现由六个藏文字母组成,是一种咒语,也是一种发声法。

唵(weng):表示佛部心,念此字时,必须身体要应于佛身,语要应于佛语,意要应于佛意,也就是说要身、语、意相应,身佛成为一体,这样才能获得成就。
嘛呢(ma ni):意思是如意宝,表示宝部心,这个宝贝又叫嘛呢宝,据说它隐藏在海龙王的脑袋里,如果得到这个宝,入海就会有各种宝贝前来会聚,进山则各种珍宝也能无所不得;所以又叫“聚宝”。
叭咪(bei mi):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比喻佛法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永远纯洁。
吽(hong):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成就一切,普渡众生,最后达到佛的境界。

季羡林考证:所谓六字真言,原文是梵文。含义是:“唵,摩尼宝在莲花中,吽!”
密宗认为属于密宗莲花部,其缘起即莲花生菩萨祈往极乐世界所唱的六字圣歌,后来藏传佛教将六宇真言定为观世音菩萨的明咒。
视为一切佛教经典的根源,循环往复不断念诵,即能消灾积德、功德圆满而成佛。

A、六字真言为什么会出现在西藏
吐蕃第二十七代赞普拉托托日年赞时(约公元333年),藏族地区确实获得了包括六字真言。
松赞干布时期(公元七世纪中叶),迎请了大师学僧翻译佛经,六字真言真正输入吐蕃,介绍给藏族人民。
只是从十一世纪起,这一咒语在西藏的重要性和声望才得以骤增。西藏佛法的复兴者阿底峡尊者写了一篇关于这一咒语的小品论文。娘惹·尼玛悦色(1124或1136—1204年),发现的莲花生上师的第一部传记《桑林玛遗教集》最后一些章节里记载了六字真言咒语的功德
《玛尼宝训集》这部文献巨著终于在十三世纪问世,这是一部有关论述这一咒语的文献汇编,一般认为是由松赞干布写的。

B、无边无尽的功德

藏传佛教,奉观世音为普渡藏土教徒的主尊菩萨。

1.极乐世界的情景

2.六字真言与观世音菩萨

六字真言,乃是诸佛思想之聚集,八万四干经论的精英,五部佛主身秘密主之心要。这六宇每宇都是陀罗尼咒之聚合,善业身功德之本源,利乐成就的根本,善趣与解脱的大道。

3.六字真言与六道轮回

六字真言中的每个宇能够解除一道轮面的灾难。

唵:对诸天神除死亡之苦
嘛:对非天除争执之苦
呢:对世人除生老病死之苦
叭:对畜牲除役使之苦
眯:对饿鬼除饥渴之苦
吽:对地狱除冻灼之苦

唵字使人具有五明,
嘛字使人产生慈悲,
呢字引人脱离六道,
叭字为人消灾息苦,
咪字为人烧掉魔障,
吽字使人功德圆满。

C、圣字功法

藏密发声功有顺、逆之分,顺者为正音,逆者为变音。六字真言为正音。
一般要柔和,可取中等发音,有时也可默念或小声念。一般发声时间长,效果就好。
藏语发声有回旋性和颤性,这是它的特点,较其它语言有很大优点。

六字真言发声法从健身方面说,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法,同时也是开发人体特异功能的方法之一。???!!!

二、功德的源泉——对佛教三宝的信仰

佛教三宝
佛:是指已觉悟的人,特指佛教创始人释迎牟尼,也泛指普渡众生的十方一切佛。
法:是指佛教正法,特指释迎牟尼所说的对治贪欲等八万四千种烦恼的教法汇总。
僧:是指信奉佛陀教法的僧团,特指继承或宣扬佛教教义的出家僧众。

僧侣可视为指导人们准确无误地认识“佛宝”和“法宝”的领路人。

要皈依三宝,必遵循三学,即戒学、定学和慧学。

公元八世纪,赤松德赞继承前辈弘扬佛教的事业,雪域高原上出现的第一座大僧院桑耶寺。“七试人”(七觉士)剃度并受比丘戒。标志佛教三宝被藏族信徒全面接受。

绝大多数藏族信徒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口诵六字真言外,就念诵“敬佛教三宝”的颂词:我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
它已成为藏传佛教寺院中所有仪轨的开始,每天早晚,僧众都要在各自私宅的供坛前念诵三次上述发愿词,同时配以磕拜三次。

三、人神之媒介——对喇嘛的信仰

喇嘛,即“无上者”“上师”等,原是教内最高的僧侣。

1193年,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噶玛噶举支系创始人都松钦巴首创活佛转世。喇嘛开始特指“活佛”。

凡是称为活佛(喇嘛)的僧侣,究其根源皆是诸菩萨的化身。

蒙语称活佛(喇嘛)为“呼毕勒罕”或“呼图克图”。

广大藏族信徒看来,喇嘛(活佛)所行无不是善,所言无不是真理。喇嘛(活佛)是绝对信仰对象。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藏传佛教神秘文化——密宗》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