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4 12:30:41
139.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3卷)
说 明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书》,是为了适应中国近现代史和民国史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就馆藏具有一定史料价值的独立成帙的档案资料,如年谱、日记、未刊书稿。重要党政军会议记录和工作报告.调查统计资料等选辑而成的一套档案资料丛书。本《丛书》由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于1988年起,陆续编辑出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是本《丛书》的一种。全书分为七个部份{一]军委会委员长天水行营等机密作战日记:[二]第一第二战区机密作战日记污三]第三第四战区机密作战日记真:[四]第五战区机密作战日记:[五]第七第九战区机密作战日记[六]鲁苏、冀察战区机密作战日记[七]第十第十二战区机密作战日记。这些日记,主要记载了1939年1月至1945年12月国民党军对日作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国民党军制造反共磨擦的作战情况,是研究国民党在武汉、广州沦陷后从片面抗战转到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重要史料。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4/疯言疯语/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三卷).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5 09:08:48
140.康熙统一台湾档案史料选辑
题名: 清代台湾档案史料丛刊 康熙统一台湾档案史料选辑
作者: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
书目: 338页 1983年08月第1版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5/疯言疯语/康熙统一台湾档案史料选辑.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5 09:16:54
141.美国在中国的失败
本书旨在剖析从珍珠港事件到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将军的“回家过圣诞
节”的总攻势崩溃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原因。衡量失败的标准并
不是中国的丧失。任何人都不会丧失他从未占有的东西。蒋介石委员长对中
国发生的一切比任何人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责任与权力是成正比的,
而蒋曾是中国最有权势的人物。然而,如果用美国的目的、意图、利益衡量
其政策,那么美国的政策是失败的。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中国曾是美国的
盟友;在朝鲜战场上,共产党中国打败了美国军队,并且作为强国出现在世
界上。
我们着手分析的途径之一就是视外交政策为假设、目的与手段的完整结
构。然后从两个角度剖析这一结构:构成外交政策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及假
设和现实的一致性的程度之间的相互联系。一种外交政策由于含有自相矛盾
的因素,可能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政治目的和军事手段之间的合理次
序被颠倒,如果基本的假设不符合现实或正在出现的变化,那么即使是始终
如一的外交政策仍然可能无助于国家的利益。美国的中国政策给我们提供了
许多有益的例子,说明一种政策失败的原因所在。
显而易见,一种外交政策格局中的各种因素的重要性不尽相同。我们的
分析所强调的是这样一个观点:从送交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到北朝鲜进军前
夕这段时间内,美国的中国政策的失败是由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所决定
的,这就是目的和手段之间失去了平衡。一种观点认为,这种不平衡表现为
有时是不愿意、有时是没能力有目的地诉诸武力以达到政治目标。另一种观
点认为,这种不平衡看来是不愿意又不能放弃无法达到的目标,从而在一件
毫无成功希望的事情中陷入纠纷。不平衡的第一个方面在至 1947 年止的美国
政策中极为清楚地显示出来,而第二个方面则于 1947 年至 1950 年 6 月这一
时期赫然耸现。不愿诉诸武力和维护理想主义的目标是美国的中国政策的组
成部分。正是这两点使中国成为让美国陷入窘境的难题,迫使美国选择了在
远东由进到退的道路;正是这两点使美国毫无争取不断胜利的机会,相反地
却扩大了美国最终失败的结果。也正是这两点构成了美国幻想的根源,她曾
相信,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将成为一个大国,国共两党将建立联合政府,共
产党中国不会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我们这样简要的解释听起来是非常明确
的,但是分析的严密性要求我们还要进一步澄清复杂事态的意义。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作者试图解释美国不愿意并且没有能力有目的地诉
诸武力或者干脆放弃无法实现的目标这一问题。这方面的剖析表明,美国的
政策是地对远东事务的总方针的必然结果——她的理论假设和政治及道义方
面的考虑。本书明确探讨或含蓄提出了对行动步骤所作的各种假设。这些假
设当然是事后聪明,它们在当时并不是可行的选择,因为它们与制定实际政
策的既定假设和态度是背道而驰的。况且,谁也不能证明,另一套行动步骤
就会成功地推进美国的理想和利益,而不会给她造成更大的损害。探讨或提
出这些可供选择的假设主要是为了强调一点:如果曾经有一套不同设想的
话,那么就有可能采取一系列不同的行动步骤。
我们的分析暗示了一种信念,即可以用三种不同的观点看待人类的行
动。第一种观点是我们可以从演员的角度看待人类的行动。从这样的观点出
发,我们看到这些行动不仅仅是偶然的事件,它们是人类的思想,即演员的
假设和思想所导致的事件。因此,集中研究制订政策的假设对主要以叙事形
式写成的著作来说是颇为有用的补充。
第二种观点是,人类的行动及后果可以被理解为是复杂的“条件”的产
物。演员的假设构成“条件”的一种类型,另外一种类型是“客观条件”。
演员有可能完全了解这一条件,也可能完全不了解。有一些“条件”是完全
不受演员控制的。在这一分析的水平上,社会科学家总是用现在的眼光去看
待过去的事件,试图找出一种解释人类行动的模式。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
看到,美国政策的模式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她不愿意并且没有能力诉诸武力、
或者放弃她雄心勃勃的目标,而不管演员本身是否完全意识到这一决定胜负
的因素的重要性。在国际事务中不愿诉诸武力和随时准备维护理想主义的原
则在美国的态度中是根深蒂固的。人们认为它是美国精神的精华,然而,它
对美国的行动自由和选择自由却构成了不可避免的和无处不在的限制。从第
二种观点出发,人类的行动似乎经常遵循一条基本上由复杂的“条件”所决
定的发展道路,而行动往往是在这些条件之下发生的。
关于第三种观点,人们可能会提出如下的问题:制订政策的假设和想法
如果是由“客观”因素所决定,那么政策是否在实际上是超越于演员的控制
的?人们是否可以合理地争辩:演员——个人、政府或国家——是可以采纳
一系列不同的假设的,是可以注重研究另外一组想法的?如果一系列不同的
假设和想法占了优势,那么过去事态的发展是否也会不同?演员被合理地认
为享有选择的自由与他们并不享有这仲自由之间的界限怎样划分?哪些是可
供演员选择的可能的行动方针?哪些是被客观环境所排除的行动方针?可能
发生的事件与本来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之间的界限是什么?人类无法驾驭的事
件与由于人类的自由选择而导致的事件之间的界限又是什么?作者并未试图
对这些问题作系统的回答,虽然这些问题与本书所涉及的行动和政策有关。
但是,即使是含蓄地提出这些问题,从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强调了占优势的
假设和想法的控制性的作用,强调了由于人类对自己和环境的了解而强加于
行动的限制。另一方面,这些问题的提出使人们注意到通过对自己的了解而
有意识地改变人类思想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注意到通过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而
扩大人类对客观条件的控制范围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注意到人类自觉地掌握
自己的历史与命运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本书主要是以第二种观点加以阐述,但它必然是以第一种观点开始,以
第三种观点提出建议的。对一个国家一种长时期的政策进行解释,正如本书
在此所试图做到的那样,是担风险的工作,充其量作者只能做到洞察敏锐。
而在一般情况下,他只能是貌似有理,因为他是从复杂的全局中选择一个因
素作为分析的焦点的。这一选择不可避免地反映了作者的理论假设、政治倾
向和感情色彩,而这些都是由他的整个社会背景所决定的。同时,也存在着
一种严重的危险,即分析的严密性可能不符合历史的复杂性。探索历史事件
的意义、试图将外交政策看作是由互相联系的因素组成的结构,可以赋予历
史事件比其本身实际享有的更多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我们现在的态度和思维
习惯也可能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另一个时代的舆论。全神贯注地学习过去的
经验可能妨碍我们全面地认识美国官员是在何等困难的环境下和目标的限制
下不辞辛苦地工作的。所有这些内在的人类智力上的局限性对当前的这一工
作来说,都有着特别的严重性。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些局限性进行全面的了
解,能够避免一些易犯的错误。只要有必要,分析的严密性便让位于历史的
复杂性;分析贯穿子整个对历史的叙述。因此,本著作既不完全属于政治科
学的领域,也不完全属于历史的领域。它并不是一部严格地按年表的顺序而
写的叙事历史著作,也不是一部仅仅由逻辑大纲主宰的纯分析性的著作。当
论证一种分析需要叙述历史事件时,年代表便附在后面。当有必要进一步阐
明某种观点时,作者采用了逻辑的顺序。因此,本著作处于政治科学和外交
史重叠的边缘地区,分析和叙述是混为一体的。我们的希望是,如果它不能
更多地增加我们对事实的了解的话,也能引起我们对政策的假设这一抽象领
域的重视,使我们能更加敏锐地洞察我们的行动的明智或愚蠢,使我们汲取
的教训系统化。我们的观察力,的确也是我们的偏见,也可能使我们注意到
没有给予充分强调的全局的某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所做的这一努力是否有价
值要由别人判断。
从珍珠港事件到麦克阿瑟将军的鸭绿江总攻势崩溃时期的中美关系的各
个阶段的杰出著作极大地便利了对美国政策的研究工作。赫伯特·菲斯的《中
国的纠葛》为我们提供了从珍珠港事件到马歇尔出使中国期间美国对华政策
的权威性的报道。查尔斯·F·罗曼纳斯与赖利·森德兰的美国军队在中国、
缅甸、印度的军事历史三卷本著作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美国的远东战略,美国
在中国的军事活动的详情,并揭示了中国国内政治与抗日战争的联系以及与
此有关的事件。H·布雷德福·韦斯特菲尔德的《党派政治和外交政策》对国
会的“中国帮”和杜鲁门政府在中国政策上的争论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这一
争论曾经构成 1946 年至 1950 年的美国政策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作者完
成了本书的研究工作之后,约翰·w·斯帕尼尔的《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分歧
和朝鲜战争》出版了。在关于朝鲜战争的前六个月这一章的初稿完成之后,
艾伦·S·惠廷的《中国跨过鸭绿江》出版了。斯帕尼尔的书对美国政策作了
敏锐的分析。惠廷的书在已问世的有关共产党中国的外交政策的书中首屈一
指。我们的研究结果和结论经常与他们一致,但不总是这样。
作者仔细查阅了这一时期所有公开发行的文件及其他与中国政策有关的
原始资料。这些材料的总数,加上无数篇文章和研究著作,是令人惊讶的。
这种努力已被证实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使我们能够对隐藏在政策和行动后面
的假设和想法进行全面的讨论和论证。作者也利用了一些有助于理解中国的
政治现状和美国政策的中国资料来源。缺乏取得资料的途径严重地限制了作
者的这一努力。但是即使是有限的努力也导致了一些有趣的成果。
引言是对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的传统政策的一般性的阐述,它主要基
于有关这一时期中各个阶段不计其数的研究著作。作者在脚注中对此表示了
深厚的谢意。其中四部著作特别有帮助。它们是:赫伯特·菲斯的《通向珍
珠港的道路》;书中洋细地阐述了 1937 年到珍珠港事件期间美国的远东政
策。保罗·w·施罗德的《轴心国和日美关系,1941 年》;书中对美国的传
统的对华政策作了有趣的阐述。威廉·L·纽曼的论文《模棱两可和自相矛盾
的亚洲政策》及亚历山大·德康德主编的《孤立和安全》,对美国政策的基
本假设进行了分析性的阐述。A·惠特尼·格里斯沃尔德的《美国的远东政策》
看来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在学术、体裁和思想范围内,没有任何后来的著作
可与之媲美。对于这样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由于客观原因,仅能查
阅很少的原始资料。作者希望,对美国的传统对华政策作了路为不同的解释
和评价的引言,将使我们在本书的分析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和历史的连贯
性。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5/疯言疯语/《美国在中国的失败 1941-1950》.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5 09:31:13
http://www.beelinkclub.com/upup/2005-2/2005220164610677.jpg
142.约翰.托兰《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自这场流血冲突结束以来,把这场冲突作为一场被遗忘的战争的描述无以计数。400万生灵命归黄泉,南北朝鲜之间的分界线仍一如3年前,只是某些地方略有变更,54246名美国军人白白地送掉了性命。毫无疑问,杜鲁门==和美国军方领导都犯了许多错误。诚然战场指挥官们赢得了许多战术上的胜利,但战略上的失败主要是麦克阿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造成的。
……
描写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著述也很多。李承晚及其==无疑是得救了;蒋介石也得到了差不多同样的好处;战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拿下台湾的计划成为泡影;曰本虽然没有积极参战,但它是另一个胜利者。作为美军和联合国军其它军队的服务、供应和娱乐基地,朝经济复兴迈了一大步。
……
尽管美国公众从来就不喜欢这场战争,但战争大大刺激了国家的经济,使美国的繁荣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场战争使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膨胀,没有美国的介入,战后任何问题的持久解决是不可能的。这场战争创造出了一个泛美组织,由于有强大而变化无常地武断的美国,该组织成为一个世界将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勉勉强强的巨人。
……
在会见了许多英美战俘及中国官员和历史学家后,我难以相信美国进行了生物战,反过来说,中国领导层并不一定真地认为他们是生物战的受害者。
……
这场朝鲜战争值得打吗?对于参战双方的高、中、低各阶层人民来说,它都是一场残酷的、愚蠢的、错误的、判断失误的、种族歧视的、带有偏见的和凶暴的战争。只有各个层次上大量具有人性的事例——战场上的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对敌人个人的仁慈和同情——才使有关战争的著述持久不衰。
……
在写了7部有关20世纪的战争的历史著作之后,我得出了许多结论。历史不会重演,不断重演的却正是人类的本性。我们经常是从现在更多地了解过去,而不是相反。我还发现,一个卑鄙小人偶尔也能讲实话,而一个达官贵人偶尔也会撒谎;历史经常创造人,而人并非经常创造历史;历史的进程无法预言。最后,战争史永远不会是确定的。
[摘自《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约翰·托兰著,孟庆龙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5/疯言疯语/漫长的战斗.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5 10:00:08
143.约翰.托兰《从乞丐到元首——希特勒的一生》
也许,阿道夫·希特勒是20世纪撼动历史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我们这个时代,毫无疑问,谁也没像他那样毁灭了如此众多的生灵和招来如此巨大的仇恨。他曾博得了广泛的尊敬,也曾是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的希望和理想。在他死后的30多年间,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对他的看法都没有多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对与他同时代的其他领袖人物——罗斯福、丘吉尔、墨索里尼、斯大林——的看法已经不同了,比较客观了,但希特勒的形象却仍与从前一样。在希特勒的某些追随者看来,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失败的救世主;在其他人眼中,他仍然是个疯子,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是个蠢才,是个不可救药的杀人犯。他的某些成就,纯系通过罪恶的手段取得的
我这本书没有主题,书中若有什么结论,那都是在写作过程中得出的,其中最有意义的也许是这点:希特勒要比我所想象的更复杂、更矛盾得多。格拉汉姆·格林笔下的一个人物说过,“最伟大的圣人,历来是那些具有超凡作恶能力的人们,最凶恶的人有时也难免有点圣洁之情。”由于天堂被剥夺,希特勒选择了地狱——说实话,他是知道这两者是有所区别的。因为受到要将犹太人从欧洲大陆上荡涤净尽的美梦的折磨,到头来,他仍不外乎是个卍字骑士,一个变态的天使长;是普罗米修斯和柳西胡的混神。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5/疯言疯语/从乞丐到元首.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5 10:13:07
http://www.beelinkclub.com/upup/2005-2/200522017915258.jpg
144.美国的耻辱——珍珠港事件内幕
约翰·托兰是美国著名历史作家,中国读者熟悉的《曰本帝国的衰亡》、《从乞丐到元首》、《漫长的战斗》、《占领曰本》等书均出自他手。1997年,85岁高龄的托兰出版了他的自传《历史捕影:一个历史学家眼中的混乱世纪》,回忆了他的创作生涯。
??1912年,托兰生于威斯康辛州一个传统的基督教科学派教徒家庭。青年时代的托兰根本没有想过会成为历史学家。他这时的梦想是成为百老汇的剧作家,就像他所崇拜和熟识的波特·布朗(《不法之徒》的作者)一样。在大学中,托兰学的就是戏剧创作。大学毕业后,他背起行囊走遍了美国,独自独闯世界,去读“社会大学”。42岁以前,他是一个事业上不成功的剧作家、官场里得不到赏识的军官、家庭生活中的失败者。1954年,有人约托兰写一部有关大飞艇的书。他利用在空军服役时的关系,走访了众多飞艇时代的亲历者,掌握了大量独家的第一手材料。这本书使他一举成名。在此之前,他一共写过一二百个短篇小说、25个剧本和5部小说,而除了几个短篇外都没有被刊载过。正是《天空中的船只》一书的写作,使他找到的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用托兰自己的话说,从这一年起,他开始了“在历史中的生活”。
??托兰认为,好的历史(著作)就是“活的历史”。童年时,波特·布朗曾经在他家里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布朗经常带着小托兰去附近的总督剧院看电影。每当电影演到一半时,布朗便把小托兰带回家。回家后,他们两个商量着把这部电影的结尾写出来,两天后再回来看它究竟是怎么发展的。每一次,由他们改编的剧本都比原作来得更为精彩。托兰后来回忆,布朗对他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就是:“不管你写什么,别讲出来,而要表演出来”。托兰对此的理解就是“不应当以自己的观点来讲述,而是像一出戏那样,让实际上发生过的事情重演,这才是所谓活的历史。”而这,也正是托兰写作所遵循的信条。
??托兰写书,屏弃了传统史学著作的生涩与枯燥,代之以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对话,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他的书有独立创建、富有文学性和感染力,常令读者稍一捧卷便沉浸其中、爱不释手,三曰不知肉滋味。因此,每有新作问世,必能引起轰动,占据销售排行榜首位。
??托兰的书既重传统史料,更重对当事人的采访。在他的书中,他会把他所知道的一切告诉读者。为写作《战斗:突出部的故事》,他采访过美国将军克拉克、德国将军曼妥菲尔男爵、传奇般的突击队长斯克尔策尼……还有400余名战争幸存者、75名经历战争的平民。为收集材料,他先后在美、英、法、德、比利时、西班牙和卢森堡跑了10万英里,去过国会议员的办公室、美国国家档案馆、西点军校和五角大楼,阿登地区的大大小小的城堡、比利时的废矿井、达豪集中营的毒气室、西班牙海滩,还有无数的昔曰战场……这本书奠定了他在二战史学界的地位。《纽约时报周六版》评价这本书说:它“主要描写的是小股的人们勇敢战斗地战斗,较之以前的作品,这本书更好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圣路易斯快报》的评论则说:“比所有的战争小说都更为吸引人。节奏很快,劈啪作响,如同战斗本身一样……在它里面我读到了对美国士兵最为出色的描写。”
??1965年,托兰以独特的眼光,写作出版了《最后100天》一书。此书以1945年初苏联红军逼近德国东部边界、苏美英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开篇,向人们展示了在二战后期欧洲战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场面:雷马根的突破、哈默尔堡的灾难、对德累斯顿地狱般的轰炸、德国东部100万平民的死亡、苏联俘虏对布拉格的保卫、希特勒在暗堡中的最后曰子……为了写这本书,托兰和他的曰本籍妻子寿子驾车穿越铁幕,去了当时还很少有西方人涉足的东欧各国。再后来,为了写作《阿道夫·希特勒》(即中国读者熟悉的《从乞丐到元首》),他再次道访德国。刚到德国时,托兰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而十个月后,它已经经过了无数次大修,不成样子了。这一次,接受托兰采访的有采访了德国海军上将卡尔·邓尼兹,希特勒私人医生、秘书和司机,险些死于希特勒手中的他的救命恩人鲁兹(威廉·夏伊勒著《第三帝国的兴亡》对此人有精彩描写),爱娃·布劳恩的女友斯妮德,希特勒的堂兄汉斯……甚至还找到了战时美国情报部门为希特勒所作的精神病学分析报告。正式这些第一手材料使得这本书引人入胜、极富质感。《纽约时报书刊评论》称赞它是“一本精彩的、吸引人的通俗历史著作,在我们所读过的关于希特勒的书中,它是描写得最为充分的一本。”
??也许是因为娶了一位曰本妻子的关系,在托兰的著作中有一股挥之不去的亚洲情结。而有关亚洲的几部著作正是托兰作品的精华所在。早在1961年,他就创作过叙述太平洋战争初期的著作《问心无愧》。后来,又先后创作过《升起的太阳:曰本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中译本译为《曰本帝国的衰亡》)、《战争之神》、《丑闻:珍珠港事件及其后果》、《占领曰本》和《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其中,《升起的太阳》使他获得了1971年度美国出版业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这是他事业的顶峰。作为亲身遭受曰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这一,中国读者不能苟同的是他在该书前言中替侵略者张目,说“亿万东方人把曰本的战斗看作自己的战斗,……把曰本的胜利看作是自己从西方统治下解放出来的胜利”。但托兰对战争气势磅礴的全景刻画和荡气回肠的战争描写征服了一代代的读者,以至该书至今仍不断加印。
??在为《问心无愧》一书收集素材时,托兰在美军遭受耻辱的珍珠港、麦克阿瑟藏身的菲律宾山洞、香港的贫民区、曰本前海军将领的会客厅、冲绳和塞班的小屋和山洞里留下了他的足迹。同时,环绕太平洋的旅行也让他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其中还有年轻的托尼·阿基诺(阿基诺夫人的丈夫)和后来的菲律宾总统拉莫斯。这些朋友帮助托兰寻访到了几位长期缄口不言的知情者。在台北,托兰会见了蒋介石的“副总统”陈诚。当采访进行到一小时的时候,陈诚主动问托兰是否要使用一下他的卫生间。在这间狭小的屋子里,陈诚交给他一份厚重的文件,并轻声说:这是他的自传,在台湾是永远不可能出版的。在菲律宾,行将就木的前总统奥斯梅利亚眼含热泪告诉了托兰一个深埋心中20年的秘密:那是在1942年,当菲律宾总统奎松即将撤离马尼拉的前夕,他将奥斯梅利亚、劳里尔和托尼的父亲贝尼尼奥·阿基诺叫到身边。奎松命令梅利亚和阿基诺两人留下等待曰本人。“必须有人在曰本人底下保护人民”,奎松这样命令他们。劳里尔和阿基诺也同意伪装成卖国者,并且发誓永远不说出真相。他望托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还劳里尔和阿基诺以清白。他们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保护民族和同胞的英雄,他们的所作所为的确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问心无愧。
??托兰写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标榜所谓“客观主义”,始终站在一个“世界公民”的角度,力图使作品不带意识形态色彩。早年是托兰曾在一位中国朋友的引见下拜见过斯诺,并参加了美国==,立志做斯诺第二。后来,因为不满美共在战争问题上追随苏联,政策摇摆不定而脱党。在空军服役时,又因将一名黑人军官带到军官食堂用餐而受到排挤。年轻时的这些遭遇使他在作品中往往之利用叙述的手法,不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人们仍旧可以从他对事件的叙述过程中窥其好恶。这也正是托兰始终受到美国传统史学界批评为“缺乏道德感”、“客观主义”的原因所在。1982年,托兰根据确凿材料写作的《丑闻:珍珠港及其后果》便是这一特点的生动范例。
??在这部书中,托兰首先提出:罗斯福、马歇尔等人根据破译的曰本密码,至少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5天就已知晓曰本联合舰队正向珍珠港方面运动,美国情报部也已判断出曰本舰队此行的目标就是珍珠港。但罗斯福为了打破美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加之情报判断失误(当时情报部门的判断是曰本舰队有2艘航母,实际上却来了6艘!),有意让珍珠港遭受打击,最终使得几千名美国官兵死于曰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此书出版后,在美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知识界对该书的评价近乎尖刻。一家画报刊登了这样一幅漫画:托兰驾驶着曰本战斗机,向罗斯福的墓地投掷《丑闻》一书,画外音写着:“托兰!托兰!托兰!”(当年曰本飞机轰炸珍珠港的口令是“拖拉!拖拉!拖拉!”)
晚年的托兰曾经两次来到中国。他对这片古老的土地和这里的人民充满了敬意。在中国,托兰结识了众多史学界同行,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就包括南开大学著名美国史专家华庆昭教授。在托兰的极力帮助下,华庆昭得以赴美查阅杜鲁门时期美国==档案资料。这一工作的成果便是被视为这一领域扛鼎之作巨著——《从雅尔塔到板门店》。
??在美国出版的《当代作家传略》这样评价托兰和他的著作:“在他的每一本书中,托兰都要采访那个历史事实的实际参与者,有时是采访好几百个。以便从这些最了解这件事的人中得到这一事件的不同方面。他尽可能地对这些被采访者持一种客观态度。‘我相信这是我的责任,’他说,‘把一切都告诉你,让你自己得出结论。我把自己的意见控制在最小限度。’”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5/疯言疯语/美国的耻辱——珍珠港事件内幕.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5 10:21:57
145.占领日本
本书是作者太平洋战争三部曲之二(之一《战争之神》之三《漫长的战斗》),以纪实小说的形式描述二战结束后远东国际法庭审判日本战犯为背景,以美国律师与日本战犯两个家庭间情与法矛盾为主轴,揭示了战争给本国人民造成的灾难。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5/疯言疯语/占领日本.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5 10:31:14
146.约翰·托兰《无人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
1918年正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之际,俄国爆发革命,列宁决议退出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并与德国秘密议和。德国统帅部欣喜若狂,东线战事既已平息,德国可以集中力量在西线策动一场与英法的决战,而协约国的赌注则压在美国参战上.....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5/疯言疯语/无人区.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5 10:37:24
147.约翰.托兰《最后一百天》
二战即将终结的最后一百天,欧洲战场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和政治内幕.
英国,伦敦,篝火映红了天空——“(8日)18点刚过,3架兰开斯特飞机从城市上空掠过,放射红红绿绿的火箭。盟国的旗帜开始出现在商店的橱窗里和住房的阳台上,无数的居民涌上了大街,节日的篝火映红了天空。”(——摘自美国约翰·托兰《最后一百天》)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5/疯言疯语/最后一百天.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5 10:44:51
148.约翰.托兰《战争之神》
美国著名史学家约翰·托兰在《战争之神》一书结尾描写了这样一个场面: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推动下进行民主化改革,一个日本老人在向新政权表示敬意的同时对天皇顶礼膜拜。民主的烙印尽管鲜明,但传统文化的因子又是如此充溢,雕琢着政治文化躯体上的每一个细节......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5/疯言疯语/战争之神.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6 09:19:14
http://www.douban.com/lpic/s1049630.jpg
149.[现代西方学术文库]悲剧的诞生·[德]尼采
【内容简介】
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文克尔曼均以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本书先配与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150余幅,与尼采美学的精彩内,与诗人学者周国平的优美译文相得益彰,赏心悦目。
【作者简介】
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尼采的美学尽管不太受专治美学史的学者重视,对于艺术家却有极大的魅力,影响了一大批作家、艺术家的人生观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6/疯言疯语/[现代西方学术文库]悲剧的诞生·[德]尼采.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6 09:27:06
http://www.douban.com/lpic/s1061770.jpg
150.[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美]萨缪尔·P·亨廷顿著
【内容简介】
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是一代又一代善良人士的理想,但是,在以往时代,特别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前,和平理想大多是百姓的朴素愿望或一些思想家、政治家的渗透了自己价值观的道德说教,而鲜见进行实证性分析的科学著作。从马基亚弗里、卢梭等近世学者开始,社会稳定或冲突问题进入了科学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开始对社会发展产生真正的影响。二战以后,在政治学领域,亨廷顿关于社会冲突问题的研究颇受人们关注,并特别对中国学者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的代表作之一是1968年出版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这部著作凝聚了他关于社会发展与冲突的重要学术见解,读来让人颇受启示。这部著作出版已经跨越30年,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者的某些思想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但也有不少观点在时间老人面前显示出破绽。
亨廷顿的著作给我们明确提出了一个关于政治体制与社会稳定之间的相关性的理论解释模型,这个模型的基本要点是:
1·一个社会的政治成熟程度与其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密切相关。政治制度化是政治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可以用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和内部协调性来衡量政治制度化的水平;这些理论指标越高,政治制度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政治体系或政体可以根据其政治制度化程度、政治参与程度(亨廷顿对这一概念没有作明确讨论)及其二者比率的高低加以区别。
3·一般而论,政治制度化程度低,而政治参与程度高的社会,政治不稳定;与此相反,若政治制度化水平高,而百姓的政治参与程度低,则政治比较稳定。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6/疯言疯语/[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美]萨缪尔·P·亨廷顿著.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6 09:31:51
http://www.douban.com/lpic/s1054188.jpg
151.[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存在与时间·[德]海德格尔著
【内容简介】
继承了古希腊的思辩传统,海德格尔对于日常语言中的“是”或“存在着”的意指提出诘问,并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作者力图唤醒对这个问题本身的意义的重新领悟。具体而微的把“存在”问题梳理清楚,而初步目标就是对“时间”进项阐释,表明任何一种存在之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6/疯言疯语/[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存在与时间·[德]海德格尔著.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6 09:36:49
http://www.douban.com/lpic/s1030382.jpg
152.[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存在与虚无·[法]萨特著
【内容简介】
1943年《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出版则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对世界的理解:人即自为的存在,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远处在变化中,而且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实现的。正是由于它具有时间性,“自为的存在”就不像“自在的存在”那样是一种“是其所是”的存在,而是一种总是显示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面貌的存在,人是什么只是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并未存在,现在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否定,实际上是一个虚无。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须自由地为自己做出一系列选择,正是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人必须对自己的所有选择承担全部责任。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6/疯言疯语/[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存在与虚无·[法]萨特著.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6 09:48:41
http://www.douban.com/lpic/s1066148.jpg
153.[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克里斯丁·麦茨等著
内容摘要
电影符号学直接、间接地涉及许多相关学术领域,如一般电影理论、符号学、文艺理论、美学、社会文化批评以及人文科学认识论等等,其影响远不限于电影研究。创立40年来的电影符号学今日已成为在西方电影理论研究中被广泛运用的基础知识和分析工具。作为理论分析工具的西方电影符号学,主要由结构语言学方向的法国学派和实用主义方向的美国学派共同组成。这种情况和西方一般符号学以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为主的形势十分类似。大致来说,法国派较具有理论的严整性,美国派则较具有理论的实用性。尽管各派鼓吹不同的“家学渊源”,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丁·麦茨仍被世界电影研究界公认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电影符号学家和电影理论家。所以在这本关于电影符号学的文集再版之际,特别又增加了关于麦茨电影符号学方面的材料。电影符号学是符号学和人文科学跨学科理论探讨中成就最突出的领域之一。我本人在长期自修哲学的基础上于1977年开始转向人文科学跨学科理论探讨的工作时,正是以电影符号学为起点的。什么是符号学呢?通俗地说,符号学就是“使对象精确化的努力”。符号学的最基本的目的首先在于使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本身的内容构成有更准确、更清晰的知识。……
目录
中译本再版前言
编译前言
一、符号学与电影理论
1.电影符号学中的几个问题(1967)
2.电影和符号学:某些联系方面(197)
二、电影语言结构问题
3.电影中的结构与意义(1976)
4.电影代码的分节方式(1967)
5.论电影语言的概念(1971)
三、电影本文结构分析
6.图腾与电影(1969)
7.约翰·福特的《少年林肯》(1970)
8.风格、语法和电影(1975)
四、电影深层结构研究
9.古典电影的引导代码(1974)
1O.历史和话语:两种窥视癖论(1975)
11.论“历史和话语”(1976)
12.结构一唯物主义电影的理论和定义(1975)
附录一
麦茨访谈录
附录二
回顾麦茨:符号学和电影理论
附录三
麦茨理论和电影研究的分类态度
英汉名词对照表
外国人名对照表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6/疯言疯语/[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克里斯丁·麦茨等著.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6 09:57:07
http://www.douban.com/lpic/s1534306.jpg
154.[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俄]什克洛夫斯基等著
【内容简介】
该书共收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文章28篇,大部分为作品全文,小部分为节录。后有行家建议,将某几篇节录文字补充成整篇,另增加两三篇该流派作家的名作。于是作者乃托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杰教授,于莫斯科任访问学者期间代为搜索,共得原文五篇;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吴昌杰资深编辑为我托法国朋友于巴黎寻获原文一篇。这样,为充实本书内容,作者于近年又增译或补译六篇文章。其中《论诗句》、《果戈里的是怎样创作的》二文,曾参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译文校译;《作为手法的艺术》、《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结构》、《抒情诗的结构》三,则参照1986年三联书店《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俄国形式主义是上世纪20年代初极为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法国结构主义思潮即源于这一流派,其影响之深远,为世所公认,至今活力不衰。这里有必要作一述评,以便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目。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王薇生,1928年生于湖南长沙。1954年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俄文专业毕业,留任助教。1958-1978年罹“右派”之难,入狱20年。1979年平反返校。后自荐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研国际关系史外国文学、翻译理论。曾任《国外社会科学情况》副主编,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为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江苏省外国文学研究分会员。主要著译有:《我爱瞿译(海燕)》,《略论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克鲁日里哈》(小说·合作),《美国(联邦规章典)索引》(主审校)。虽已退休,为找回逝去年华,至今笔耕不辍。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6/疯言疯语/[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俄]什克洛夫斯基等著.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6 10:12:18
http://www.douban.com/lpic/s1018543.jpg
155.[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俄罗斯思想·[俄]尼·别尔嘉耶夫著
本书是一部寓论于史著作。作者将这一时期俄国思想界探索的问题加以科学的归纳,提出俄罗斯的历史命运和特殊道路问题、个人与世界和谐的冲突问题,俄罗斯的人道主义问题、俄国的社会主义问题、俄国的虚无主义问题、国家与政权问题、俄罗斯的宗教哲学问题、俄国的“弥赛亚说”和世界末日论问题、二十世纪初俄国的文化复兴问题等,进行理论与历史融为一体的考察和论述。别尔嘉耶夫注理人物思想的继承性和革新性。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6/疯言疯语/[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俄罗斯思想·[俄]尼·别尔嘉耶夫著.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6 10:18:12
http://photo.qingdaonews.com/qdPhotoNet/photo/2005-8/2005830123533.jpg
156.[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美]本雅明著
【内容简介】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是本雅明论波德莱尔的专著。波德莱尔对19世纪中期巴黎的现代性体验的考察深深吸引了本雅明。从这个被资本主义商品世界异化了的抒情诗人的目光出发,本雅明希望能重新阅读处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初期的巴黎。在书中,本雅明与波德莱尔一起对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渐次熄灭的煤气灯、把人固定在土地上的住房牌号、日渐堕落成商品生产者的专栏作家”发出挽歌式的哀叹,一起作为“城市的闲逛者”躲在人群里注视着这个嘈杂的商品物质世界,一起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发出“震惊”的慨叹,却又在结尾处理性而忧郁地击碎了波德莱尔的现代主义英雄之梦。本雅明独特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和内心的敏锐,使得这部构筑在浩瀚的引文之上的辉煌之作更多了一份诗意的绵长。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6/疯言疯语/[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美]本雅明著.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6 10:26:55
http://www.douban.com/lpic/s1050368.jpg
157.[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瑞典]荣格
图书简介
前言
巳故的C.G.荣格教授,在1935年——也就是他满六十岁
的时候,在伦敦的塔维斯托克(Taristock)诊所①给大约两百
名医生作了一个系列讲座,一共连续五个晚上。这个讲座及其
讨论曾由玛丽·巴克和玛格丽·格姆打印成册,现在编成本书
正式出版。
荣格的著作是广为人知的,但亲自听到他讲演的人并不多。
被他的系列讲座所吸引的,不仅有各个流派的具有代表性的精
神病学家和精神治疗学家,还有精神病医院的人员和大量普通
开业医生。他的习惯是先讲一个小时,然后用一个小时来进行
与听众的讨论。从讲座一开始,他的新颖材料、随和的态度、流
畅圆熟的英语表述,就创造了一种轻松而又激励人心的气氛,讨
论大大超过原先预定的时间。荣格教授不仅具有演说家的魅
力,还精于选词用字,准确地表达出他的意思,他的话清晰易懂,
完全没有行话或学究腔。
荣格教授主要阐述的那些原理,也是他的独特的理论贡献。
他将这些原理归在两个大的范畴之内,即:心灵的结构和内容;
对心灵进行探索时所采用的方法。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6/疯言疯语/[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瑞典]荣格.rar
疯言疯语
发表于 2006-4-6 10:31:29
http://www.douban.com/lpic/s1023593.jpg
158.[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符号学原理·[美]罗兰·巴尔特著
符号学原理
“既然意义正在于分节,符号学便不能接受遥遥
无期的暧昧”;既然社会不断归化并掩饰着符号的
内涵,符号学家就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客观破译符
号所指的工作。作者梳理了源于索绪尔的符号学基
本概念,确定了符号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方向,并
在传播符号学的同时,向我们表明:我们生活在一
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中。
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1915-1980 ),
结构主义思想家,法国著名作家、批评家、符号
学家。
加斯东・巴什拉 梦想的诗学
让―皮埃尔・韦尔南 希腊思想的起源
皮埃尔・布尔迪厄等 自由交流
列维―施特劳斯 看・听・读
米歇尔・塞尔万物本原
艾玛纽埃尔・勒维纳斯 上帝・死亡和时间
埃德加・莫林等 地球 祖国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 后现代状态
让―弗朗索瓦・于连 迂回与进入
勒内 ・基拉尔 浪漫的谎言与 小说 的真实
米歇尔・福柯 知识考 古学
书籍格式:PDF
书园一号FTP下载帐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01881&fpage=1
下载地址:
ftp://61.55.136.38/20060406/疯言疯语/[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符号学原理·[美]罗兰·巴尔特著.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