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宋公明

[【文史类】] 学士讲谈第1期——孪生的两本《说文段注小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2 09: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之攻,章氏弟子诸家均会有增补,注书因师承而多同也正常,何况本非著书,是读书笔记,则同者更容易多。

不过章氏弟子中应是黄侃一支随学而思中增补为多,章氏诸支在治学关注点上还是有较多差别,或重训诂、或重音韵。

如果上升为一定高度,也许有谁是原著者问题,但实际黄、钱的弟子在这点上并没有真的争议。毕竟读段注、近师源、非著书立说这三点都会产生很多难以依据现在的著作感来推论。

不过,在感觉上,还是黄侃一支在《说文》上给人有所启示多些,弟子也许也多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02: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7楼chaque于2009-06-11 16:42发表的 :


感谢阿哥支持~~

我估计您看懂本文还有一个特大优势,就是您和宋头领都是traditional chinese字体的爱好者,不像我们打字只会simplified chinese!
引用第39楼宋公明于2009-06-11 18:02发表的 :
如今能被chaque、八阿哥兄看懂,真是令人感动的事情了!chaque兄说我爱用繁体,这倒不是一定——这个帖子一部分内容来源于过去写的一篇小文,里面讨论了一些文字学的细节,所以当时用了繁体。这回为了偷懒省事,其他部分也就一律用繁体了。听了仁兄的意见,我把顶楼也转换成简体了。洗心革面,也许这样受众会多一些。
谨以此对小马哥提议“识正写简”表示支持!

敬服Chaque兄目光如炬呵。
可是,公明哥哥居然被招安了——我要劃清界線的說
轉帖幾年前寫的一個回覆,申明一下愛用繁體的理由:四分原因是審美胃口,反對簡潔;三分是ZZ理念,更多理由從略;兩分是職業習慣,廁身學院所做的事情好像就是把簡單的事情用時間與文字將其複雜化,繁體中文與皓首窮經屬性相合;一分是稟性使然,我性格孤僻,更願意標新立異……
小馬哥的「識正寫簡」,我印象中是他對國外華人教育的說法,難道他要在島內也這麼做?

若是為讀者着想,那宋哥哥支持小馬的話,文章彷彿不該轉成簡體,以便「識正」才是呵。不過轉換之後想必大家閱讀要更方便一些。我個人的感受,倒不覺得繁簡兩種字體間會有語義上的艱澀或者流暢的差異,但有時會對語體風格産生頗不同的感受。未審是幻覺,還是筆畫密度不同確會影響意義的傳遞;或者是繁體字所負載的較古老訊息與简体字所代表的劳苦大众趣味會在閱讀時時時提示我存在兩種漢字(漢語)?
呵呵,大家不妨試試,利用word的繁簡轉換功能,把同一篇文章讀兩遍(其中當然還埋伏着另一個「字體」的問題……)。

宋兄這番調整,似乎標目也有要吸引眼球的趨勢。如果是我,可能還會接着將「黄本」「錢本」改成「黄 書」、「錢 書」。

孿生書籍的問題甚有趣味,我這也算是變相幫提帖。
我手頭有一對孿生的書——可稱是「同卵雙生」,據說兩者的異文總共不超過二十行。


這當然可以簡單歸為那一位作者的詭計,與此處有所不同。不過,如樓上五月憶兄提示,「黄 書」、「錢 書」亦可以尋着同一位「母親」(就委屈太炎先生了);只是其身世更加離奇、諸如天各一方、難兄難弟、手足䦧于墻之類的戲份,有着現實的精彩,也堪爲看點。「太炎先生弟子」今年也是文懷沙話題的樞紐之一,「儒分八派」,學生一多,其間從來就會演繹出不少鬧猛情節。聯想到,這兩種書,或者也可以比附漢儒或者更早時候諸家弟子的異說?那麼,其中就有古代著作權觀念與當代書籍責任者之間的一仗可以瞧熱閙了。

又,話說八哥不才,炮製一本「孿生」的書(孿生的The Satanic Verses)也曾經是俺多年以前的夢想之一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6 20: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1楼八阿哥于2009-06-15 02:49发表的 :
敬服Chaque兄目光如炬呵。
可是,公明哥哥居然被招安了——我要劃清界線的說
轉帖幾年前寫的一個回覆,申明一下愛用繁體的理由:四分原因是審美胃口,反對簡潔;三分是ZZ理念,更多理由從略;兩分是職業習慣,廁身學院所做的事情好像就是把簡單的事情用時間與文字將其複雜化,繁體中文與皓首窮經屬性相合;一分是稟性使然,我性格孤僻,更願意標新立異……
.......
宋江本來是“投降派”,受招安也算情理中事。其實版主們原本要求“通俗明白”,我原來的文字還是有點兒“臨深以為高”。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俺就入鄉隨俗,從善如流了。

文字繁簡各有其宜,小馬哥“識繁書簡”的主張的確如同網路評論那樣——有點兒“中庸”,不過中國人就喜歡中庸。其實說白了就是“雙軌制”,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當然還要“兼容並包”。八哥指明這個主張針對僑界,卻忽視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小馬哥其實是隔岸拋個繡球,或許是爲了以此顯示在兩岸議題上“有所作為”——爭取主動權吧?!
中新社香港六月九日电 台北消息: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九日在台北见北美侨界代表时建议可采“识正书简”方式,希望两岸未来在这方面也能达成协议。

  目前,台湾使用正体字(即繁体字),而大陆使用简体字。

  中央社报道,马英九说,过去因为两岸对立,也反映到海外侨社,现在希望大家不必像过去争得你死我活,侨界也能休兵。而在国外有许多中文学校,教台湾来的学生正体字,碰到大陆来的学生,就教简体字。有些正体字大陆人可能看不懂,因此他希望两岸在这方面未来也能达成协议,采用“识正书简”方式。
改成“黃書”是絕對不可以的,因為有歧義,呵呵!

五月憶兄的意見正好和俺想法相左,所以沒有貿然應和。此外,俺也不以為錢黃同門就可以解釋孿生兩本的近似。俺的猜想不好明說,一來是絕緣無佐證,二來是怕率爾唐突前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9 10: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2楼宋公明于2009-06-16 20:14发表的 :

改成“黃書”是絕對不可以的,因為有歧義,呵呵!

五月憶兄的意見正好和俺想法相左,所以沒有貿然應和。此外,俺也不以為錢黃同門就可以解釋屔鷥杀镜慕?啤0车牟孪氩缓妹髡f,一來是絕緣無佐證,二來是怕率爾唐突前賢。

主要是讲课笔记用学术规范衡量有难度。

同时思路在文字训诂方面的影响有时确实存在明显。

一个左传,你讲他讲,差异可能容易些;一段金文,就差异少些;一个或几个文字,则找出更难。印象中只粗翻过其中一书,估计是钱的,也没有特别感觉,文体上风格也不突出。

读而有疑,自然唐突前贤;疑而无佐证,何妨退而存之。我觉得以讲稿归二书也无妨。

说实话:有时挺喜欢那个学术规范不是很明确的时代,那时的互相协作感其实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9: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3楼五月忆于2009-06-19 10:02发表的 :


主要是讲课笔记用学术规范衡量有难度。

同时思路在文字训诂方面的影响有时确实存在明显。
.......
忆兄以为钱、黄同为章氏弟子,因此听课笔记自然相似。一般而言,这种可能性也存在。然而,钱本和黄本却不是一般相似,而是几乎雷同,这可能就不是同源共祖所能解释的了。好比兄弟同父,无妨相似,可只要不是孪生,就不会相似到难分彼此。《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中收录的朱、钱、周三家笔记,虽然是同时记录听讲的内容,但行文却各不相同。因此,钱、黄二本的类似,必定还有咱们不知道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09: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4楼宋公明于2009-06-21 19:19发表的 :

忆兄以为钱、黄同为章氏弟子,因此听课笔记自然相似。一般而言,这种可能性也存在。然而,钱本和黄本却不是一般相似,而是几乎雷同,这可能就不是同源共祖所能解释的了。好比兄弟同父,无妨相似,可只要不是孪生,就不会相似到难分彼此。《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中收录的朱、钱、周三家笔记,虽然是同时记录听讲的内容,但行文却各不相同。因此,钱、黄二本的类似,必定还有咱们不知道的原因。
我知道和见过的还有更奇怪的呢

一位师者借了别的学校的一领域上建树颇高的人的讲课笔记,先出了油印本,作为教材,而当时也不那么强调原作者,后来这教材出版,著作人就成了这位师者。

两位关系现在还是不错,该交流学术还交流学术,也只有几个知道借笔记事件的人知道这些。

有些考证是无法做的,有时作为师者并不很在意自己的讲课笔记,更在意是否能通过交流将一些学术困惑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如果真的考证,这其中的复杂性和判断标准即使全部写出来,也会疑者而继续疑。

钱和后黄二本的类似,这可能真的很难解决,何况当时名家有助教是常见的,不过留下的学术著作权之争也多,《水经注》出现过、《古史辩》派出现过……这些是大致能推出原因的,也有确实难推出原因的。

就这点而言,我觉得是学风和治学旨趣影响下的一些疑案。虽不必为师者讳,但真正的解决如果不能多找出些听课笔记,是很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10: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来学习下公明大哥的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6 12:01 , Processed in 0.36410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