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宋公明

[【文史类】] 学士讲谈第1期——孪生的两本《说文段注小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8 22: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15楼hpudqx于2009-06-08 19:19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8 22: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乱发个言:
《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里所列的目录有的时候并不可信。倒不是工具书本身的错误,而是有些期刊杂志本身就存在目录与实际内容不符的情况。
具体到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问题,曹先生是对是错,好像还得靠杂志本身来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8 23: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钱玄同


钱玄同钱玄同(1887年-1939年1月17日),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现代文字学家,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曾主张废除汉字。

目录
1 生平
2 家庭
2.1 兄
2.2 子女



生平
早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在日本拜见章太炎(炳麟)于《民报》社,章太炎介绍他加入同盟会,同时听章太炎讲文学音韵学。结识的许多章门弟子,后来都成了著名学者,包括黄侃、鲁迅、周作人。回国后,1913年到北京,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附属中学国文、经学教员。后又长期在国立北京大学兼课。1917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为会员,兼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常驻干事,致力国语运动。

钱玄同从1913年到北京高等师范执教,连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任专任教授二十余年。他讲授的课程,以音韵学为主,还有“说文研究”“经学史略”、“周至唐及清代思想概要”“先秦古书真伪略说”等。并长期任国文系主任。1917年,他向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投稿,倡导文学革命,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 1918年至1919年的《新青年》杂志,钱玄同是轮流编辑之一。在这期间,他曾动员鲁迅给《新青年》写文章。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就是钱玄同催促他写出的头一篇作品,并且头一次用鲁迅作笔名。如众所周知,《狂人日记》不但是篇白话文,而且是攻击吃人的礼教的第一炮。 钱玄同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也是很显著的。他所著的《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学校最早的音韵学教科书。数十年来,影响颇大,迄今仍为音韵学家所称引。

当代许多音韵学家如罗常培、魏建功、白涤洲、赵荫棠、王静如、丁声树等或是他的学生,或受过他的教益。名史家黄现璠曾是他的研究生。钱玄同对于“经学”创见甚多。他有两句名言:“考古务求其真,致用务求其适。”他发表在《古史辨》上讨论上古历史和儒家经书的文章,独见很多,影响很大。郭沫若对钱玄同在古史研究方面的一些观点非常赞赏,说:“这些见解与鄙见不期而同,但都是先我而发的。”他早年积极宣传汉语改用拼音文字,曾采用国际音标制定汉语拼音字母。后来他和赵元任、黎锦熙等数人共同制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1935年他抱病坚持起草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可以说,中共建政以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钱玄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做过很多奠基工作,他称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驱。


家庭


钱恂,曾任清朝出使荷兰大臣和意大利大臣,主持湖北自强学堂。

子女
钱三强是著名物理学家。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C&variant=zh-cn

黄侃

黄侃,逊清光绪十二年(西元1886年)生,中华民国二十四年(西元1935年)卒,湖北蕲春人,生于四川成都。初名乔馨,庠名乔鼐,后更名侃,字季刚。晚自署量守居士。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

生平
先生幼承家学而聪颖过人。四岁,从江叔海(瀚)先生问学。五岁,随父翔云公诣武侯祠,祠壁悬楹联甚多,归后,即能朗声背诵之。七岁,翔云公聘于江宁尊经书院,先生留家。值家用告罄,奉生母周孺人之命,肃书白状,即于书末缀一诗云:“父作盐梅令,家存淡泊风。调和天下计,杼轴任其空。”(翔云公曾署四川盐茶道,又曾任蜀地它职,前后历二十年,清风峻节,守法爱民,蜀人称为青天而不名。)宜昌王鼎丞(定安)先生咤为奇才,以女许字。

1903年,先生15岁时考入武昌文华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校即与同乡田桐、湖北黄安(今红安)董用威(即董必武)、湖南桃源宋教仁等同学议论时政,批评当局,宣传反清、反君主专制等革命思想,因此被开除学籍。后以故人之子的身份去见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其父黄云鹄曾与张之洞相往来),张赏识其才,乃资助其官费留学日本。不久,先生即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906年前后,先生曾先后在《民报》上发表《哀贫民》、《哀太平天国》等一系列文章,鼓吹革命。其在《哀贫民》一文中,以家乡农民为例,叙述了劳苦大众在残酷的封建制度压榨下,过着“羹无盐、烧无薪,宵无灯火,冬夜无衾”的悲惨生活状况,对贫苦农民寄以无限同情。文中还明确指出:“富人夺之而我乃贫”,提出要解决贫富不均,必须革命。值得称道的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先生年方十余,能注视农村实际,提出农民问题,鼓吹农民革命,的确是难能可贵的。1907年,先生又在《民报》第18期上发表《论立宪党人与中国国民道德前途之关系》一文,历数立宪党人“好名”、“竞利”,指出他们讲立宪,“无非希冀权位,醉心利禄而已矣!”政治上的堕落,势必给国民道德带来极坏的影响,以致亡国。文中还论及革命党人要在道德行为上同立宪派泾谓分明,否则“德不逮而民无援”,国事将不堪问,这既是对改良派的针砭,也是对革命派的砥砺,同时也正是先生的性格、精神和做人标准的自白。

1910年,由于同盟会的活动,国内各地革命力量蓬勃兴起,湖北革命党人函促先生回国举事。先生回国后,再三分析当时的情势,先生吸取湖南起义失败的教训,认为举事时机尚未完全成熟,当务之急是做好宣传发动的准备工作。于是,他深入鄂皖边孝义会中发动群众,并将孝义会改组为“崇汉会”,到农民群众中组织演讲,宣传民族大义和中国危急情状,听众常聚集千余人。他的足迹遍及鄂东蕲春、黄梅、广济、浠水、英山、麻城以及皖西宿松、太湖等两省八县的广大穷乡僻壤,号召人民组织起来,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推翻满清之统治,成为著名的群众领袖。

1911年初,武汉文学团体“文学社”成立,社员都是新军和社会各界的革命中坚,黄侃不但力举其事,而且还亲自审定了会章。同年7月某晚,文学社机关报《大江报》主笔、先生同乡詹大悲设便宴款待黄侃,并与之商谈时政。酒后,先生针对当时一些改良派提出的什么“和平改革方案”,愤然提笔为《大江报》撰写时评,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署名“奇谈”。大悲叫绝!次日,此文见报,震撼江城,清廷惶惧,很快以“宗旨不纯,立意嚣张、淆乱政体”的罪名,查封了《大江报》,并将詹大悲及该报副主笔何海鸣逮捕入狱。由于詹大悲在狱中坚持说时评系自己所作,故先生得以脱险。 《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一著名时评,大大激发和鼓舞了革命新军及各地人民群众的士气和义愤,成为后来著名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先生为人,爱憎分明,尤重大节。1915年,章太炎因反对袁世凯而被幽禁在北京钱粮胡同某宅内,先生闻悉后,曾两次晋京探望,后来索性以“研究学问”为名,搬入章师被禁处。但未过多久,便被警方逐出。先生气愤至极,以绝食表示抗争。其时,他的另一位尊师刘师培(后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于1915年在北京召集学术界知名人士开会,动员先生等人拥戴袁氏称帝,话未说完,先生即起立?目,严词拒绝之,并气愤地说:“如是,请先生一身任之!”说完拂袖而去。到会的众人亦随之而散。

先生和董必武不仅是老同学,而且是好朋友。他尤其推崇董必武的斗争精神,积极支持董必武的革命活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为解决会议代表的住宿问题,董必武曾找他联系。他便亲自写信给当时在上海法租界博文女子学校任校长的夫人黄绍兰,让参加中共“一大”的毛泽东、董必武等十名代表以“北京大学暑假旅游团”的名义,住宿在博文女子学校。

先生一向为人正派,从不趋炎附势。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时期,其同盟会故友多系国府显贵,他耻与往来。惟有居正当时受蒋介石软禁,形单影只,不胜苦楚,旁人躲之不及的时候,他却常至居正囚地,与其谈心解闷。后来居正东山再起,复登高位之后,他竟不复往见!居正念他的友情,亲赴量守庐诘问他为何不再来玩,他正色答道:“君今非昔比,宾客盈门,权重位高,我岂能作攀附之徒!”

先生师事国学大师章先生太炎,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历任北京大学、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改名国立中央大学,1952年改名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金陵大学等校教授,以及国立武昌大学校务维持会主任。一生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章太炎以太平天国为例,谑封先生为“天王”(太炎先生所封“五大王”为先生与钱玄同、汪东、吴承仕、朱希祖)。

1917年,胡适海外学成归国,任教北大,与陈独秀、钱玄同等人共同发起新文化运动,暴得大名。胡适的横空出世,使先生生平最得意的、寄以厚望的高足傅斯年很快倒向了新文学阵营。据说先生每次上课,总要先骂一通胡适,才正式讲学。

先生曾与胡适同在北大讲学。一次宴会上,胡适偶尔谈及墨学。先生曰:“现在讲墨学的人,都是些混帐王八!”胡适赧然。先生又骂道:“便是适之的尊翁,也是混帐王八。”胡适大怒。先生却大笑道:“且息怒,我在试试你。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谈论墨学? 我不是骂你,不过聊试之耳!”举座哗然大笑。

先生个性轻狂,一生结婚九次,报刊曾有“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之说。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曾回忆黄侃骗婚黄绍兰一事,致其一生流离失所,直斥黄为“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小有才适足以济其奸”。

先生年近五十,仍不著述。1935年,先生五十大寿,太炎师亲赠先生一副对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成好著书。”,希望先生能写作,同年10月8日,先生因饮酒过量,吐血而死。太炎师因联句竟成谶语,悔痛不已。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3&variant=zh-cn

不知道这两个词条撰写的咋样,偶大老粗先认识一下章太炎的这两个弟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23: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muling于2009-06-08 22:54发表的 :
胡乱发个言:
《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里所列的目录有的时候并不可信。倒不是工具书本身的错误,而是有些期刊杂志本身就存在目录与实际内容不符的情况。
具体到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问题,曹先生是对是错,好像还得靠杂志本身来决定。

言之有理,多谢指教!其实已检国图《教育今语杂志》,《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不误。
http://res4.nlc.gov.cn/index_mg_ ... amp;channel=750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0: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用心之作 虽然很深很难懂

呵呵 某人是看了也不懂 偶是不懂也看

希望以后的学士讲谈能像“兔头上的虱子”一样

吸引大众的讲谈 其实就是个“故事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0: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教授级别,俺要认真听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1: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看了几篇,很无奈的是我这个理学方向的,勉强能看懂个大概,但是又说不出具体的感受,只是觉得,公明哥哥的文章,很有深度,俺继续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1: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1(reader) 装模作样

财神姐目光如炬,这都被看出来了,我刚刚脑子走神了一下,去看剪彩的那个场面去了,越看越觉得正在剪彩那个穿白色衣服的美女就是财神,盯着看了半天呢!
不好意思,教授,下来我一定好好听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停云于2009-06-06 23:10发表的 :
呵呵,被短信弄得睡不着了,上来逛逛,是一定要顶顶公明哥哥的大帖滴。


昨日没能细读三爷的帖子,方才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

黃焯先生對該書一直非常重視——1983年,曾將其小女1931年手抄的《說文段注小箋一》等書寄贈學生

——这个,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家学”

.......


完全一门外,偶然逛到这儿,发现了点疑惑,特拈出来与停云兄商榷

其小女”这三个字似乎有误吧

印象中小女是旧时对人谦称自己女儿,用法当与犬子、家父(母)、贱内、拙荆相类,均是对别人指称自己的女儿、儿子、父母和妻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3: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楼红尘摆渡客于2009-06-09 11:45发表的 :
偶然逛到这儿,发现了点疑惑,特拈出来与停云兄商榷:“其小女”这三个字似乎有误吧 印象中小女是旧时对人谦称自己女儿,用法当与犬子、家父(母)、贱内、拙荆相类,均是对别人指称自己的女儿、儿子、父母和妻子。
.......
兄观察入微。词典中,“小女”的词义有如下几项:

————————————————————
小女 

(1).女儿中之年龄最小者。《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 霍光 夫人 显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吴王 夫差 小女名曰 紫玉 ,年十八,才貌俱美。”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 安居 难违;乃见其小女曰:‘公既频繁有言,不敢违公雅意。此女最小,常所钟爱。今为此女受公一小口耳。’因辞其九人。”

(2).年幼的女儿。 唐 杜甫 《北征》诗:“牀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

(3).对他人称己女的谦词。《西游记》第二三回:“故夫比我年大三岁……三小女名 怜怜 ,今年十六岁。” 清 李渔 《意中缘·赴任》:“老先生,晚生原为寻女而来,小女既不在,就该转去了。”《红楼梦》第三回:“ 如海 又説:‘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

(4).女儿对父母尊长自称。《西游记》第九四回:“那公主走近前,倒身下拜,奏道:‘父王,乞赦小女万千之罪。’”
————————————————————


的确,1、2项多见于书面语,3、4项多见于口语。兄的疑惑不无道理。

停云兄这里的“小女”一词,直接来源于顶楼贴出的文自成《一件珍贵的邮件包书纸》原文中。揣摩文义,则应指“女儿中之年龄最小者”。

恕我无礼,抢先代答一下吧。如果说得不好,请停云兄来补充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4: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錄標注,力求清楚明白

大伙都说看不明白,这可真说明我的表达能力不够好
现在把文中关键几处用红色加粗字体标出,大家看看这几处,或许略知梗概。
再加上目錄標注,力求清楚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5: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汗,都太客气了吧。
引用第29楼宋公明于2009-06-09 13:46发表的 :

恕我无礼,抢先代答一下吧。...


啥抢先代答?明明老兄才是正主嘛!

我是直接复制老兄的主楼,一字未改。。。
引用第0楼宋公明于2009-06-05 22:08发表的 学士讲谈第1期
2、“黃本”源流

“黃本”的源流,看起來也很清晰。首先,它出自黃焯先生自述的早年從學黃侃而“與聞講肄,積久得千余條”的聽課筆記。我們有理由相信,黃焯先生對該書一直非常重視——1983年,曾將其小女1931年手抄的《說文段注小箋一》寄贈學生(文自成《一張珍贵的郵件包書紙》)。

.......

这里的“其小女”没什么问题,印象中别处也有这样的用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8: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1楼停云于2009-06-09 15:09发表的 :
汗,都太客气了吧。
啥抢先代答?明明老兄才是正主嘛! 我是直接复制老兄的主楼,一字未改。。。
客气没关系,礼多人不怪
知道仁兄复制了我的,所以咱就当仁不让,挺身而出了。
可人家毕竟是点名问您老兄,结果半路杀出程咬金,我还是有些失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8: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个帖,表明我看了。。

只是太深了。。

这个。。。

我再重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11: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啊。。。
虽然看到有点晕,支持中,俺教初中数学。。。。。也来熏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11: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朋友反映看不懂,有点意外,因为我这样一个工科学生,看后居然觉得意思很显豁。

是不是有点像不同人对霍金《时间简史》的反应?不少物理学家抱怨看不懂,但还有些商人反而觉得一下子就看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15: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5楼chaque于2009-06-11 11:46发表的 :
很多朋友反映看不懂,有点意外,因为我这样一个工科学生,看后居然觉得意思很显豁。

是不是有点像不同人对霍金《时间简史》的反应?不少物理学家抱怨看不懂,但还有些商人反而觉得一下子就看明白了。
跟在chaque學士後面附議一下:文義很明瞭呵。比況《時間簡史》,看來我算是一個學物理學出身的商人讀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16: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6楼八阿哥于2009-06-11 15:54发表的 :

跟在chaque學士後面附議一下:文義很明瞭呵。比況《時間簡史》,看來我算是一個學物理學出身的商人讀者。

感谢阿哥支持~~

我估计您看懂本文还有一个特大优势,就是您和宋头领都是traditional chinese字体的爱好者,不像我们打字只会simplified chine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16: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比较文学,需考证多种古籍资料,保持其字体的“古色古香”,我个人觉得是很有必要的。说个题外话,近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各类合同协议上经常喜欢把自己的姓签成traditional chinese的人,往往对文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喜好,与他们打交道,送套《四库全书》比送《金牛图》什么的要管用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8: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能被chaque、八阿哥兄看懂,真是令人感动的事情了!chaque兄说我爱用繁体,这倒不是一定——这个帖子一部分内容来源于过去写的一篇小文,里面讨论了一些文字学的细节,所以当时用了繁体。这回为了偷懒省事,其他部分也就一律用繁体了。听了仁兄的意见,我把顶楼也转换成简体了。洗心革面,也许这样受众会多一些。
谨以此对小马哥提议“识正写简”表示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3 04:43 , Processed in 0.44499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