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whiteman

[【问道台】] 指导中小学的教研室有存在的必要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5 20: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事物都是矛盾的两面,
但要记住: 存在即是合理
处理好得好,教研室可以起到以老带新,传帮带的作用,促进共同进步,以提高教学质量.
不过笔者所说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是人性的弱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08: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主题贴,很有现实意义。大家可以仔细观察,冷静读贴,在这当中能让教育界朋友受益,也能让非教育界的朋友有所收获。它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这个主题贴讨论的主题,而印证了当下中国的最基本的为人处世方法:做得好,不如“拍”得好。

我想这个超越,就是对于所有生存在国有单位的人们具有普世价值。敬请大家铭记在心,包括我自己。但同时,我们也有必要看到社会上贤君的可能存在或者真实存在,也有必要看到社会一定是向前发展的。

大家应该向henry2000888 君学习做人的方法:敬重上级,学习上级的升龙术,做个听话的良民,轻轻地把学术、学问乃至真理放在一边,顺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志,即使有违科学的做法,我们也不要提出异议,而要欣然接受上级的权威,在教学上如果误人子弟,不关我们的事情,在科研上出现差池,也有上级承担着,浪费的国家钱财,损失的集体的事物,只要服从上级,只要溜须拍马,从领导和上级的开恩中向上攀升,不需要实事求是,知识和科学是不需要良心的,我们的道德只存在于听从上级的安排,尽管有心胸开阔的上级(如教研员)可能也会接受我们的意见,但是还是保留自己的看法在内心深处,不需要科学精神,需要的是对于领导的迎合,这样,就能让我们自己的人生一路顺风,不会树敌,而且永远滋润。

就这样,学术上的事情,衍变成了社会的生存准则、升官秘笈。正是在这样的话语背景下,我们在学术上的进取变得毫无价值,在业务上的孜孜以求变得轻如鸿毛,在这样的人生观的取舍中,我们还能奢谈什么发展、什么进步呢?看看新闻,听听身边人的叙事,我们突然会明白:在我们中国的某些角落,原来如此!

但是,我还是相信,在我们的上级、在我们的领导中还是有虚怀若谷的人存在,也有人乐于看到年轻人的超越,也乐于看到年轻人的成长。所有优秀的领导,一定有优秀的下属,有善于倾听比领导更出色的专家提供的咨询意见,才有完善的措施出台、才有我们社会这么些年的进步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08: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敬请大家看看我在下面引述欧阳静茹兄的中国“专家”一例,具体大家可以移步去看看欧阳静茹兄的贴子:《身为副研究员水准,竟如此传播国学经典》(原贴地址: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83567
目前央视10套热播易中天教授的诸子百家,于是顺便找几本诸子百家的书跟着看看,其中关于荀子的书有好多,检索到两本随便比较了一下差别有的还挺大,感觉有些作者的古文基础和文学水平不是一般的低,翻译也不推敲,随意性很大,其中安继民编著的《荀子》一书(中州古籍出版社 , 2008 )中对劝学一篇的第一段看了实在令人受不了,这就是国家级副研究员的水平,瞧瞧吧?这样子传播国学经典,先秦诸子死了也不瞑目啊,附上该书的第一页供大家评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09: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做人上,我绝对认为henry2000888君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在社会上可行,我对他的看法佩服至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09: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whiteman于2009-04-26 08:39发表的 :
这个主题贴,很有现实意义。大家可以仔细观察,冷静读贴,在这当中能让教育界朋友受益,也能让非教育界的朋友有所收获。它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这个主题贴讨论的主题,而印证了当下中国的最基本的为人处世方法:做得好,不如“拍”得好。

我想这个超越,就是对于所有生存在国有单位的人们具有普世价值。敬请大家铭记在心,包括我自己。但同时,我们也有必要看到社会上贤君的可能存在或者真实存在,也有必要看到社会一定是向前发展的。

大家应该向henry2000888 君学习做人的方法:敬重上级,学习上级的升龙术,做个听话的良民,轻轻地把学术、学问乃至真理放在一边,顺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志,即使有违科学的做法,我们也不要提出异议,而要欣然接受上级的权威,在教学上如果误人子弟,不关我们的事情,在科研上出现差池,也有上级承担着,浪费的国家钱财,损失的集体的事物,只要服从上级,只要溜须拍马,从领导和上级的开恩中向上攀升,不需要实事求是,知识和科学是不需要良心的,我们的道德只存在于听从上级的安排,尽管有心胸开阔的上级(如教研员)可能也会接受我们的意见,但是还是保留自己的看法在内心深处,不需要科学精神,需要的是对于领导的迎合,这样,就能让我们自己的人生一路顺风,不会树敌,而且永远滋润。
.......


whiteman君在这里埋汰我,抗议啊!

俺只是说对待教研室的那些上级和研究员,俺们首先要尊重,其次要学习,最好和他们成为朋友,俺前面说了:俺的大前提是保障教学质量,不耽误孩子!

您非要把一套很好的建议无限的外推,推到一种很可笑的境地,来达到您的辩论目的,这点我觉得不是解决问题的好的态度!

俺的建议条件有这么几个框架:

第一保障孩子教学
第二保障自己在上级的评审前有个好的公平的环境
第三保障自己和谐的同事上级的关系

这几个框架就决定了我们做事的边界,而不是您在这里无限外推的诸多怪像:


轻轻地把学术、学问乃至真理放在一边(这是whiteman君自己外推的做法,属于极端的思维模式,失败的处理问题办法),
顺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志(这是whiteman君自己没有体会顺从和和谐上级关系的区别,自己按照自己所谓理解来描述),
即使有违科学的做法,我们也不要提出异议,而要欣然接受上级的权威(这是whiteman君在忽略了孩子教育的大前提做得概念偷换),
在教学上如果误人子弟,不关我们的事情(教学上面问题肯定是你自己能力的问题,不要想把责任推到领导身上,而且我保证领导之所以为领导就是人家撇清责任的能力要大大超过你whiteman君这样思维喜欢走极端的朋友,到时候人家肯定跑的比你快),
在科研上出现差池,也有上级承担着(呵呵,这里whiteman君又是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领导责任是用人不察,你的责任是能力有限的问题了),
浪费的国家钱财,损失的集体的事物,只要服从上级,只要溜须拍马(浪费不浪费这个不是您来决定,这事要上级机关调查走组织程序,所以这里whiteman君又在梦想自己期待的结果,这样思维已经不止一次表现出顺我者昌的极端思维模式,再说组织上还有交学费这种说法,领导嘛总比我们聪明),

从领导和上级的开恩中向上攀升,不需要实事求是,知识和科学是不需要良心的(您不需要向上攀升,不需要给自己营造良好环境,您whiteman君一切为公,真可惜,这样的单位不让你来做领导真是可惜,弱弱的问问,那你whiteman君还在那里呆着干什么,有喜欢受不称职领导打击的爱好,喜欢被混饭吃的领导,谁说科研不需要良心了,是您whiteman君自己杜撰的吧,夹带私货啊),
我们的道德只存在于听从上级的安排,尽管有心胸开阔的上级(如教研员)可能也会接受我们的意见,但是还是保留自己的看法在内心深处,不需要科学精神,需要的是对于领导的迎合(我们的道德不是到处拿出来炫耀宣扬的,因为这不是你whiteman君说了就一定比您whiteman君的领导的道德更高尚,道德是大家看着您自己做出来表现出来的,是要靠别人来评定和传播的,而且whiteman君你的对领导评论只是您自己的一家之言,呵呵!组织上我们教师职责一部分就是要服从领导管理,最基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我想大家都知道吧,你不服领导可以,走正规的组织路线,搞倒领导,你来做领导,这不是更好,何必在这里在别人背后说坏话呢,这也不是什么道德高尚的表现吧!记住:

来说是非事必是是非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09: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2楼whiteman于2009-04-26 08:45发表的 :
敬请大家看看我在下面引述欧阳静茹兄的中国“专家”一例,具体大家可以移步去看看欧阳静茹兄的贴子:《身为副研究员水准,竟如此传播国学经典》(原贴地址: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83567


大家知道,组织上和用人上面都有交学费和容忍错误的说法,所以副研究员的水准:

第一任何人都有出现错误的机会

第二任何人都不能保障自己一定在稳定的最高水准的状态

第三国学经典本来就是有诸多视角和误读的,因为我们时代位置和心态都不是当时,所以有错误是可以容忍和正常的,只要争鸣纠正了,错误的人承认了错误,大家又学习到了新的东西就够了

毕竟,人家学术错误不是那种大是大非你死我活的错误,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不是更好吗?

俺是这样看副研究员也有头晕的时候,也有打盹的时候,出了很低级的错误只能说他自己做人做事不严谨,把人家打倒在地踏上一只脚,让他年年天天都活在这个错误里面,那是这些批评者不厚道不懂事的问题了,整个事件性质就演变成为人和人的虐待争斗问题了,这就超出问题的界限了!

什么事情不要超过限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10: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whiteman君有个思维倾向,我这里要点一点

对待不喜欢的事物,whiteman君基本思路是对抗和消灭

我建议大家可以看看国际大事:

原先北约欧盟在步步进逼俄罗斯,俄罗斯自叶利钦和普京上台初期大概将近十年时间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但是前年开始俄罗斯这个大熊开始玩起了组合拳,眼花缭乱十分解气

第一俄罗斯高调宣布要参加北约和欧盟的入盟谈判,这样的庞然大物,北约欧盟是进退两难,俄罗斯自己玩起了加入对手阵营的游戏,思路就是:对抗成本太高了,那我们就成为朋友,欧盟是首鼠两端进退两难

第二俄罗斯玩起了能源大棒,断气断油,这些都是要用自己的实力

所以,我对whiteman君的建议就是:

与其在这里喋喋不休讨伐教研室,倒不如加入教研室,积极搞好上下级关系,把教研室的走向或者规则导向有利于多数青年教师的方向,大家看这样是不是也是个思路啊!

欢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10: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90年代,本人曾在教研室呆过几年。那时的教研室,无非是为了一个中心——考试。名为提高教学质量,实质就是为了各类考试。平时很清闲,期中和期末忙得很。无非就是收各种各样资料费、考试费。每学期几次各个学校的统考、测算、评比、排名。各县教研室大都是确实是一些有背景的准老年人养老的地方,乡镇教育办公室也是这样。关于听课,计划安排,也是有的。但听什么课,如何听课,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教研室的人也都明了个中奥妙。说是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无非就是热闹,看你的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但最终结果还是拿成绩分数说话。教研室不是研究的机构,而是一个为应试教育起着打手作用的养老机构。直到今天,还没有什么改变。想一想,今天的大学里面的督导机构在某些方面,又有多大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0: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嘛总比我们聪明

有这句话,我们还有什么话可以说呢?最后还是落到了做人和权力上。
===========================
来说是非事必是是非人

反复强调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呢?不能用来认证自己的观点吧?
henry2000888在论坛发过不少言论,每一件事情,都让你陷于是非之地,是这样吗?而真的有是非,难道也是压倒对方辩论的杀手锏,是不是?否则为什么一定要强调你用的词语“记住”?逻辑上这样说,显然没有必要。我只感到,henry2000888君有点气愤了。唉。。。。。

=====================
另外谈谈“前提”

henry2000888君敏感让他的话风走向了极端,可能触痛你的什么痛处。我的大前提不是在文中说得非常明白了吗?我的前提:尊重领导,尊重长辈甚至同辈。请你再看看我写的。我曾经对陈晓涛老师的指责其实立场与你完全一致的,你去看看那个旧贴。当时我连他对教研员的批评也一同反对了。

我所讲的是对领导在业务上比如说决策等上面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我们也要指出来,而不是因为他是领导而不反对、不提出异议。在文章中已经说了,把人格尊重和业务水平分开,而你一定把这两者扯在一起,混淆了谈话的界限。对领导业务上的不足或者说有错误,我想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说不说的问题,而是用何种方式说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有良知的领导肯定会接纳的。反应肯定没有像henry2000888君那样激动和不安。

如果在公开场合,激烈批评和指责,这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有可能显示这个人在政治上的幼稚,有可能是个性上张扬,有可能上挟私攻击等等。找到一个领导会接受的方式,指出他的决策或解决中存在的问题,我想应该是可以做的。

===========================
何必在这里在别人背后说坏话呢

henry2000888君的敏感让他想到了,我在这里说坏话。我这是按照版规在讨论,没有指名道姓某个人,针对的不是个人,而是某种现象。henry2000888君想必在其他论坛也看过,像我这样发点议论,如果算是“在别人背后说坏话”的话,那么新华网论坛里的杂文,会让你看到怎么一幅景象呢?

说实在的,我到教学版来发贴,主要是充着财富来的,也冲着版主宽厚才来的,我在茶馆发的贴太多,想想到教学版发个贴,说不定得些财富之类的。

我这人有点感性,不像henry2000888君思考那样严谨。看到网上某文章、某新闻,听到朋友谈到什么,就可能立即也发个贴赚些钱币。

我想henry2000888君发过很多贴,我想赚财富的意识可能与我差不多,所以你说”何必在这里在别人背后说坏话呢“,我说,你真的言重了。

===============
在这里埋汰我

这个“埋汰”,也真的言重了。在我的文中,你可能读出了对你的不敬。如果是这样,那说明,我语文学得不好,表达能力真的不好,太感性。其实,从开始一直到现在,我对你henry2000888君,充满敬意,因为你谈的是真正的做人,这是一种大智慧,而不是普通的学问。读你的文字,真的,我有一份敬意在心里,因为你谈的是真心真意的话,是让人受益一辈子的话。

你24楼的一些话显然与我真实的内心相差太远,我真的没有想到你任何的坏,我谈的是那种现象。

========================
小结一下:
看来以后还是靠转贴赚些财富了,再也不说随感式的话了。超星没有大的变动,其实我也不用赚多少钱。怕引起大家误会,看出可能我不曾想到的弦外之音。我这人在园地发了太多的随感式的话,从今天打住,不要被虚拟币迷住,不再谈随感,免得引起误会,伤了大家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12: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whiteman 君,您看来是要转换一下思路,不要把什么事情都用自己视角看,这样很狭隘

“来说是非事必是是非人”

我为什么反复说,因为这是站在领导角度看自己下属说是非事情,这样的人基本上会被领导看做是非人,自己事情如果没有做好而且搬弄是非,那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啊,我这话是很多事情和管理书籍的经验总结,你自己却把这样的总结看做是针对自己的言论,呵呵,谁敏感谁知道啊!


何必在这里在别人背后说坏话呢

【您自己文章里面说得:业务指导性质的单位,不以业务水平为支撑,而靠权力、权威来获取别人的臣服,这是要沦为人们的笑柄的。在中国,不学无术的人有多,混饭吃、骗饭吃的太多。我印象至深的是dspcan 君,他的一言既出,就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他说:“个人意见,先别说怎么改,先把混饭吃的,误人子弟的败类清除出去,教育系统需要对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进行清洗!”(地址在: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 ... ;toread=&page=1)据自己的在中小学的朋友说,有的教研员水平之差,令人咋舌,他举某教研员,在解释某些问题上的错误,让人笑掉了大牙,当然大家都沉默,知道人家有来自权力的“权威”,私下就极度鄙视其才学。

当初我指责陈晓涛老师,认为他与教研员在全体教师前激辩,有点大不敬。其实,这需要勇气,对于敢于挑战权力下的权威,针对的是学问、学术,而不是人身攻击,应该提倡。个人的成长,个人的发展,现在的社会不同于以往,已经有了更大的空间。退一步说,从事教学,也不是唯一的选择,现在尽管有人喜欢教书,但也有人喜欢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所以辞职走了的,也不乏其人。】

别人水平不高也不是您在这里感慨什么【私下就极度鄙视其才学】。这样的知识分子的酸气,我想新时代大可不必了

我很多帖子里面说过:很多单位领导不是靠着才学上位的,人家有人家长处上级单位既然提拔了这个领导就说明这个领导满足了上级机构的需要,这就是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whiteman 君怎么老是陷在自己怪圈里面,才学是上级机构要求一线教师的官面上的条款,您怎么能把这个要求条款来要求领导选拔呢,这里不是您说了算的事情啊,自己不能控制得事情何必要这样高调来感怀呢?


【我这人有点感性,不像henry2000888君思考那样严谨。看到网上某文章、某新闻,听到朋友谈到什么,就可能立即也发个贴赚些钱币。】
我能赚这个钱币是因为在醉版和golden21c照顾下,俺赚的钱财都求到了些管理经济类的人生类的小书自己在版主教诲下面读了园地照顾给我的好书好文章,俺脑子也不是浆糊所以能喷一点,俺自己也有些不大不小的经历,所以能立刻发帖分析赚钱,这不是您来攻击我目的的理由吧!


【我所讲的是对领导在业务上比如说决策等上面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我们也要指出来,而不是因为他是领导而不反对、不提出异议。在文章中已经说了,把人格尊重和业务水平分开,而你一定把这两者扯在一起,混淆了谈话的界限。对领导业务上的不足或者说有错误,我想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说不说的问题,而是用何种方式说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有良知的领导肯定会接纳的。反应肯定没有像henry2000888君那样激动和不安。】

俺这里说给您那些言论是担心,您的眼睛不能很好完成您的指导领导的苦心,领导何等样人一般往往在您年轻的眼睛里面读出了您对领导学术水平的不屑和鄙夷,这样您自己给自己找事,这对您人生历练是个负资产啊!我的意思就是说领导面前装也要装出尊敬领导的学术水准的样子,至于怎么提意见不是这个贴能言尽的了

【有良知的领导肯定会接纳】
您这句自己就把自己心理小九九都漏了,领导都是有良知的,领导不接纳就是我们办法没有到位,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13: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henry2000888在论坛发过不少言论,每一件事情,都让你陷于是非之地,是这样吗?而真的有是非,难道也是压倒对方辩论的杀手锏,是不是?否则为什么一定要强调你用的词语“记住”?逻辑上这样说,显然没有必要。我只感到,henry2000888君有点气愤了。唉。。。。。】

俺最近作为毛桃特别嘉宾为他的主题帖子做枪手,所以俺在某些帖子里面就要争论是非,而且毛桃为我评分十个财富讨论二战,为了这十个财富,拿人钱财自然要卖力辩论,就是要在帖子里面做个是非人啊,嘿嘿

还有在职场里面是非曲直本来就不是以我们意志为准,我们何必为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情烦恼呢?

教研室都是饭桶又怎么了,饭桶能做教研员能做领导说明我们这个学校比较宽容比较体谅员工,在饭桶手下学术上面他要靠着您这样的专才啊,要是他是专家,那看您的刺还不是一看一个准,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转换一下思路,领导业务上差点,那他在事务上往往就会不那么嚣张和专断,我们是不是还是有点福利的啊!

欢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14: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whiteman君

推荐一部书籍,看完我想您再看教研室那里的风云就是很轻松的了,本论坛也推荐过:



公司名利场

 作者: 俞雷
  ISBN: 9787508609508
  页数: 176
  定价: 25.0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7-09
 大多数情况下,你要想成就你的事业,把你的专业做到最好,你就不得不去面对公司里面的种种“坏人”。所以,若是想在一家公司干出点名堂来的,恐怕也不仅仅取决于你的专业知识,更多程度上,取决于你对付坏人的能力。但知识分子的不同处在于,他们固然也会以直报怨,让对手付出惨痛的代价,但他们更懂得“义”的使命。 本书剥掉“口号式”管理“理念”的画皮,教你任何管理学和人力资源专家都不会也不敢告诉你的职场生存法则。


 职场是个缩小了的名利场,再华美的说辞,也逃不出名和利两个字。司马迁早把这些都说得很透彻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找工作时的彷徨与无奈,入职时候的幸福憧憬,工作了几年是跳槽还是待在原地的徘徊,碰到“透明天花板”时的无奈,四十岁时思考的“一切是否可以推倒重来”……无论你是职场新人,还是高层管理者;无论你是外企白领,还是国企领导,都是职场这段人生的主角。
  混迹于职场十多年,做过员工,做过领导,也做过老板们的幕后师爷,多重角色让作者能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既大又小的空间:以史为鉴,“从宋代的官僚体系看组织管理”,探究“崇祯式的领导危机”;以人为本,分析“畜牲公司和最佳雇主的差异”,调侃虚有其表的CEO;由表及里,看透“年会:一场名利的夜宴”……行文或风趣调侃,或深刻解析,从管理的角度探究人性,从人性的角度思考管理的方向。
  让职场现出它的本质,让管理更有的放矢,让我们一起感受乐趣与苦闷同在的公司名利场上的是是非非。


俞雷,1972年生于杭州,曾任职于世界500强企业的玛氏中国、莎莉中国和欧莱雅中国,现在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他有超过12年丰富的市场营销和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历任销售代表、销售主管、高级客户主任、省经理、大区经理、全国销售总监、战略发展总监、总经理等职。他是《销售与市场》杂志的专家团成员、《中国商业评论》企业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也是国内公认的营销领域的顶级专家。 俞雷著有《最糟糕情况下的营销》(2003年,与陈宁合著)、《20位跨国企业营销经理10年征战录》(2002年,合著)。他的书籍和文章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俞雷一直用“船长”的网名担任中国营销传播网的营销管理论坛版主,是营销领域最知名的网络版主。他在网上的文章点击量在中国所有管理网站中无人可以比拟。



前言/VII
  公司政治
  任何管理的本质问题都是对利益的管理。每个人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本身也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准则。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并以此作为管理的逻辑,在你满足了员工利益的同时,你才能达成绩效,达成管理的目的。管理本身,也正是一种利益的交换。 任何把“为公司利益着想”、“为老板利益着想”喊得震天响的人,都很容易被戳穿“画皮”,他们这些人只要没了薪水,跑得比谁都快。 对名利的追求毋庸讳言,正是名利,让管理变得有章可循。
  职场:缩小的名利场/003
  称谓的暗喻/006
  年终奖面面观/009
  年会:名利的夜宴/014
  走近公司政治/018
  30岁的踯躅/021
  来电惊魂话猎头/025
  利益管理/030
  企业文化
  不少公司喜欢把企业文化做成漂亮的口号标语贴在墙上,但它却从没落在员工的心里。“企业文化”是个具有高度迷惑性的词语,真正的企业文化,其实根植在企业员工的各项行为之中,它是一种企业的风气,一种企业的习俗,并不是墙上那些漂亮的字眼。 企业文化是你做的,并不是你说的。
  “畜生公司”和“最佳雇主”的差异/037
  CEO的“皇帝新衣”/040
  总监的“谎言”/044
  职场道德的里子/049
  傻根公司的酒文化/054
  员工第一/057
  执行力和企业文化/061
  职场潜规则
  懂不懂得职场潜规则,是区分你是一个职场“菜鸟”还是“老人”的重要标杆。它是企业制度背后看不见的东西。你要做一个称职的职场人士,就不仅要读懂有文字规定的东西,更要读懂那些没有文字规定的东西—这可能决定了你在职场中的成败,决定了你能站得多高、走得多远。
  MSN上的阴谋/069
  差旅标准小考/073
  绯闻中的公司/077
  泯灭个性的“团队”/081
  没完没了的会议/084
  跳槽季节话跳槽/087
  虚有其表的CEO/091
  “疑人论”的本质/095
  招聘的吹牛体系/099
  CC狂和Report迷/102
  为什么一团糟还能管得好/106
  职场如官场
  职场少不了明争暗斗,哪怕是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也难逃其争。职场之所以像官场,是因为它们都实行的是层级制的管理,以最高领导作为权力中心,进行权力的分流。 职场和官场一样,公司政治的本质,正是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博弈与权力的分配与抢夺过程。
  “空杯心态”的本质/111
  炒人的博弈/115
  江山易打,副总难当/119
  老板大了都想做皇帝/123
  公司叛徒/127
  企业需要一个好教练/131
  白银谷》里的中国商业智慧/136
  以史为鉴
  中国的历史,留给我们宝贵的“管理学”财富,中国的历史,也从来都是一场君君臣臣争斗的历史。如同当权者喜欢看《资治通鉴》一样,当今的管理者,也完全可以在历史中看透这些名利的博弈,看透组织管理的本质。
  崇祯式的领导危机/147
  士的精神和职业经理人的使命/152
  为什么每家公司都有职场奸臣/158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忠臣/161
  从宋代的官僚体系看组织管理/165
  企业里的士大夫/170
http://baike.baidu.com/view/1202427.htm



为什么叫"公司名利场"?2008-03-10 06:52   《镜花缘》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君子国的一个买东西的人和一个卖东西的人发生了争吵,原因居然是买的人嫌便宜,卖的人嫌贵。来自唐朝这个商品经济发达的朝代的人,对这样的事情当然是叹为观止,认为是和谐社会典范,但这样的例子也只能发生在《镜花缘》中,现实中这种没有任何私利作为底线的讨价还价,是不可能有最终的解决方案的。私利看似可恶,但却是商业社会之所以存在的一个基础。

  我们现今的管理,几乎也有着这种"镜花缘"的影子。这种管理,造成了企业内部假话、空话连篇,官僚化严重,好端端的一个企业,刚刚做到一定的规模,看起来倒更像个衙门。

  这种情况的出现,那些伪善的管理"思想"的推波助澜可谓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团购订单,也为了迎合雇主单方面的一相情愿,一大堆的伪管理书籍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与公司共命运》……这些书无一不单纯宣扬雇主单方面的利益,利用文字来给单纯的员工洗脑。但遗憾的是,雇佣行为本身就是商业社会交易的一部分,不顾他人利益的最终结果便是交易的解除。这些蒙人的东西,注定是管理的倒退和庸俗化。

事实上管理早就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最重要的一点是所谓的"全球化3.0",这个时髦名词的含义是在互联网时代,个人(尤其是知识员工)的能力正在不断地增强。这种增强不断地在挑战"个人必须服从组织"、"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之类的传统观念。

  我们也总是存在这样的一种观念,认为至少有一种能对人进行管理的最佳方式。这几乎是每本管理学著作的基本论调,但事实上这种方式并不存在。每一位员工都有各自的利益出发点(对名利的追求),而管理,事实上也正是这样的一种交易:满足员工的需求,获得组织所需要的绩效。那么,所谓的对人的管理也应该越来越像一项营销工作,营销不能简单地要求对方来干什么,而是首先要问:"你需要的是什么?"是安全,还是社交?或者是自我实现?我们的管理任务也不是一种简单的对人进行管理,而是对人的需求进行管理,并通过对需求的管理来达到管理的最终目的-绩效。正如德鲁克所言,我们的任务不是管人,而是领导人,我们的目的是要让每个组织成员的长处和知识得以充分体现。

  "公司名利场"的本意,也正是要剥掉那些口号式管理理念的"画皮",让职场现出它的本质,让管理更有的放矢。

  首先,每一个人工作的出发点和每一个雇主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私利,没有这个基础,雇佣交易不会达成。而一个好的交易,显然也是对双方有益的,员工获得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雇主获得绩效并最终创造利润。

  其次,管理是一种基于需求的行为。尽管我们认为工作的出发点是名与利,但每个人的具体需求还是不尽相同的,那么,我们的管理也必须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个员工的生计和职业生涯必须维系于组织,但这在知识经济时代显然已经过时,对知识员工的管理,更像是乐队指挥对乐手的管理。乐手固然是组织的一分子,但并不代表他不能单独演奏。知识员工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因为知识本身只属于他们,不属于组织。我们的管理,也需要演变成对平等的合作伙伴的领导。

  最重要的一点是,可能的确不存在一个唯一正确的组织形式。组织也不是一个绝对的东西,而是一种让人们能富有成效地在一起工作的手段。而对"名"与"利"的不断解剖,正是为了获得富有成效的组织形式,尽管这种组织形式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18: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当中能让教育界朋友受益,也能让非教育界的朋友有所收获。它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这个主题贴讨论的主题,而印证了当下中国的最基本的为人处世方法:做得好,不如“拍”得好。】

我不知您的这个结论有什么样本支持,还是您自己在感性世界里面自己幻想的,还有我极端的不同意:中国的最基本的为人处世方法:做得好,不如“拍”得好。

我觉得该变成:
中国的最基本的为人处世方法:做得好,还要“拍”得好。

您的潜意识里面把做和拍对立起来,好像做得就不能拍,拍好的就是做不了,我觉得这个论断基本是错误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

(对自己来说,自己可以专门做也可以专门拍,或者两个都做,没有必要把两个都对立,这有点楞!对别人来说,别人愿意做还是拍是自己的选择,你无权干涉人家在法律框架内采取任何方式来做事,而且有鄙视别人拍的时间多拿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无论是拍还是实事都对自己更好,是不是?)

我们资源来源于什么?

大家自己分析,一部分是自己实力本事,一部分是你在的这个组织给你的所有支援,我们做事讲究什么是单打独斗还是调动一切资源来做好事情,这个我想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另外好的员工是能管理好自己的上级,让上级运用资源帮助自己做事,我们在组织里面是干什么的,干活还是闹内讧?我想这点大家也是有公认的结论!

欢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09: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whiteman 君

【henry2000888君敏感让他的话风走向了极端,可能触痛你的什么痛处。我的大前提不是在文中说得非常明白了吗?我的前提:尊重领导,尊重长辈甚至同辈。请你再看看我写的。我曾经对陈晓涛老师的指责其实立场与你完全一致的,你去看看那个旧贴。当时我连他对教研员的批评也一同反对了。

我所讲的是对领导在业务上比如说决策等上面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我们也要指出来,而不是因为他是领导而不反对、不提出异议。在文章中已经说了,把人格尊重和业务水平分开,而你一定把这两者扯在一起,混淆了谈话的界限。对领导业务上的不足或者说有错误,我想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说不说的问题,而是用何种方式说的问题。用恰当的方式,有良知的领导肯定会接纳的。反应肯定没有像henry2000888君那样激动和不安。】

俺这个帖子里面基本上是和大家讨论一些方法论,再说这个教研室和本人的行业没什么关系,我有痛处--------我当然有痛处了,看着你在一种不是很健康的情绪里面着急啊:

看着您这样为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情大发感叹,都上升到了国家民族高度了,我感觉这些您的言论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和讨论的地方,别人教研员水平和您有什么关系吗?您能当面给他们上课提高他们水准指出他们错误而不影响您的同事关系吗?您给他们发工资还是能开除他们?您能把这些碍眼的教研员都调走吗?

如果大部分答案都是否定的,我们改变不了这些现实,那我们自己是坐着抱怨蹉跎岁月,然后自己也慢慢成为这样的教研员还是自己调整自己,和教研员保持好的关系,保障自己利益!

我觉得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值得商量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09: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whiteman 君

【就这样,学术上的事情,衍变成了社会的生存准则、升官秘笈。正是在这样的话语背景下,我们在学术上的进取变得毫无价值,在业务上的孜孜以求变得轻如鸿毛,在这样的人生观的取舍中,我们还能奢谈什么发展、什么进步呢?看看新闻,听听身边人的叙事,我们突然会明白:在我们中国的某些角落,原来如此!】

我就再换个思路说话吧,何必为这些饭桶生气呢?

听话有好几种,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中国古代长寿老人的故事:

皇帝问他怎么长寿的,他拿了几个小木偶给皇帝,然后请皇帝拿绳子往木偶耳朵里面穿,好几种情况,他说自己是最像一个木偶的耳朵:绳子从这个耳朵进入从另外一个耳朵穿出,他说自己从来不把什么话都放在心上,话从耳朵进入就当没有这回事,自己心里不存货,爱咋着咋着,呵呵

我说的意思是:

多多保障自己身体,就算那些饭桶怎么碍眼了也是坚忍,因为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把握的,我们没有这个必要操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4 21:35 , Processed in 0.49636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