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反应与交流》
《中国生物论坛社区 →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
Cellxhm:还有吗?我还想再学习一点知识!
《中国生命科学论坛 → 学术争鸣与创新园地 》
蛋白艺术:有点意思
《中国生命科学论坛 → 传统医学与系统医学》
Lovetcm: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不断接近真理,而不是一步就达到真理。基因组计划远远没有实现预计的目标,这是太正常了。因为科学不断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进步,基因组计划的内涵远远比前几年丰富得多,也更有价值,更接近真理。你说的道理犯了科学中最大一个毛病,急于求成。这不是科学,而是反科学。即使现在研究的一切都是错误了,也需要继续研究,因为科学是不断通过证伪而接近真理。你提的理论太粗象了,并没有任何实际应用价值。
杨鸿智:
首先感谢这位网友对于这里文章的关注。
信仰科学或者自己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人,一般都是唯物主义者,认为任何物质都有自己的一个确切的规律。如果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些规律,是因为我们的研究还不到位,即工夫和时间都不到位。只要花了工夫和时间,所有物质的规律我们人类是一定能够发现的。
上面的网友就是这个意见。我首先表态,如果站在现代科学的立场看,他的话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这里要说的是,事情有了一点变化:
科学本身并不是一个不变的东西,科学也在发展变化。20世纪已经过去了。20世纪的一个人所共知的事情是量子力学证明对于高速微观的物质运动来说,速度和位置不能够同时准确测量,这叫“测不准原理”。后来,系统论和复杂理论进一步明确,对于一个复杂系统来讲,不存在确定不变的规律,复杂系统的运动发展是有时间箭头的,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都会有不同的规律表现。这样,与现代科学中原来所公认的“可重复原理”和“可证伪原理”比较,复杂系统是不可重复的,不可证伪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复杂系统理论就不是科学。只不过是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国外后现代派的科学家把这个阶段称为“后现代科学”。
有了上面的知识以后,我们就知道,现在已经有两种科学观点了。如果不是用现代科学的观点,而是用后现代科学的观点,就会有新的认识。在这些新知识中,除了对于复杂系统运动的知识以外,还有对于现代科学本身的认识。后现代科学认为现代科学所说的物质一定有一个确切的运动规律,我们只要花时间和工夫一定会发现这些规律的思想叫做“决定论”思想。
上面网友所表现的就是典型的“决定论”思想。
现在,世界科学界对于现代科学“决定论”思想的认识和批评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这个问题在我国却完全不被接受。我们的科学工作者在这样的批评中,却高举着“决定论”思想的大旗奋勇前进。把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叫做缴学费。当然,事情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我们正在补现代化的课。但是,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实现了现代化的时候,我不知道那时候我们会是什么心情。因为,当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也该是现在的现代化国家实现后现代化的时候吧。那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仍旧是落在人家的后面。
下面我把前面提到的几个问题的论述再具体说明,方便网友学习交流。
一 判断是否科学的标准——“可重复性原理”和“实证科学”
“可重复性原理”是判断一个事物是否科学的标准。但是,这只是机械论科学识别自身的一个标准而已。后现代科学中的量子理论早已经证明,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系统中运动质点的速度和位置不可能同时准确测量。这就是量子理论中的“测不准原理”。后来的系统理论更是明确指出,对于复杂系统来讲,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事件的“不可重复性”。“测不准原理”已经有100年历史了,“不可重复性原理”也已经有50年历史了。现许多人仍旧用“可重复性原理”来作为是否科学的标准只能有两个作用:
1 说明自己无知。
2 表明自己是机械论科学。
<可重复”和“不可重复”都可能是科学的”>。但是要明确:
1 "可重复"是机械论水平,
2 “不可重复”是系统论水平,
3 机械论水平的科学不能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现代医学是机械论的实证科学,它研究的是具体事件,这些事件是线性因果关系.所以,现代医学要根据实验检查得出与疾病相关的因果关系,这是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也就是说,现代医学诊断的是具体的微观的事件.而后现代理论医学所研究的是生命这个复杂事物的宏观发展方向,它根据现代医学的微观具体检查结果并不得出一个具体的线性结论,而是得出一个疾病发展方向的预测.当然,后现代理论医学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还需要系统论这个理论工具,比如,一个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咳嗽和轻度贫血,你按照现代医学的方法可能会诊断为病毒性感冒.但是,按照后现代理论医学的方法,我们除了诊断感冒以外,还可能预测可能会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因为我们会想到,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抑制免疫系统,特别是单核巨噬系统,这样,肺,肝和肠免疫屏障受损,肺的受损引起咳嗽,但是肝和肠的受损先是看不到临床表现.但是,这会使肠道内毒素入血,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进而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这不只是"多想了几个问题"关键是你为什么会想,为什么你相信这些"想象"的东西可以存在,这就需要一个思想方法,这个思想方法就是系统论.治疗也是一样.后现代理论医学不追求具体的立杆见影的治疗方法,而是用支持干细胞再生,用体内原位的干细胞来修补组织的损伤.这不只是一个具体方法问题,这需要我们相信体内的干细胞在得到我们所给予的物质和能量以后会去完成这个任务.这需要知道系统理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
二 决定论
机械论认为现在搞不清的事情,只要坚持搞下去,就一定能够搞清楚。这就是机械论中的一个原理,这个原理叫做:“决定论”,桔梗不理解还有不能被人预先决定的复杂系统存在, 在他表述只有“实证的量化的科学”概念的同时,已经确定无疑地表明自己是一个决定论的机械论者。下面把“决定论”概念做一个介绍:
决定论
牛顿经典力学是近代科学成就的顶峰,他采用机械观的视角,运用一套严谨的数学理论来描述世界。牛顿把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的,归纳的方法,与以笛卡儿为代表的理性的、演绎的方法结合起来,把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经验公式与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结合起来,总结出一切天体都有效的物体运动一般规律,这就使牛顿的宇宙成为一个庞大的按精确的数学规律运转着的机械系统。因此,机械观同严格的决定论紧密相关,巨大的宇宙机器完全具有因果性和决定性;一切发生的事情均有原因,并导致确定的结果。换言之,一切东西都可以精确地解释和预言。
牛顿力学体系,以它的严密逻辑性和精美定量性,反映了它的正确和完善。对天体和地球上物质的力学运动给出了完整一致的解释,为建立统一的物质运动的宇宙观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西方科学的伟大奠基者们都强调自然定律的普适性和永恒性。他们寻求包罗万象的图式,普适的统一框架。在这些框架中,所有存在的事物都可以被表明是系统地,即逻辑地或因果地相联系着的。他们寻求广泛的结构,这些结构中不应为“自然发生”或“自动发展”留下空隙。在那里所发生的一切,都应至少在原则上完全可以用不变的普遍定律来解释。牛顿科学的雄心就是提供一幅自然图景,该图景是普适的,决定论的,并且是客观的、完备的,似乎已经达到了应有尽有无所不知的地步了。近代经典科学以为已经发现了自然界变化的核心处的永恒规律。
决定论是同非决定论对立的理论。它承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必然性、普遍性,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牛顿力学体系把这种唯物主义决定伦机械化绝对化、凝固化,只承认因果必然性,否认任何例外偶然性。按照机械决定论者的观点,给定一个微分议程,给定一个初始条件,就能决定过去或今后发生的一切。排除了任何偶然性、特殊性、复杂性的可能。这显然是片面的、错误的。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学派,19世纪初把牛顿的纲领,即把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归结为力的作用,变成了自己的正式纲领。当拿破仑统治欧洲的时候,这个学派统治了科学界。拉普拉斯把机械决定伦推向了极端:他能在任意给定的瞬间观察组成宇宙各部分的每一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并能推断出该物体的所有变化,无论是向着过去的,还是向着未来的变化。拉普拉斯认为世界的面貌是由它一开始就决定了的,现在的物质状态是由过去的机械状态所决定,以后的状态又是由现在的状态所决定。自然界的全部发展过程是一条决定性的因果链。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示那就是:自然界没有飞跃,没有偏向,没有波折,永远按同一轨道平铺来去。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这样评论说:“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因为那时在所有自然科学中达到某种完善地步的只有力学。而且只有刚体(天空和地上的)力学。简言之,即重量的力学。这是法国古典唯物主义的一个特有的,但在当是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特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是同当时的自然科学状况,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形而上学的即反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方法相适应的。人们知道自然界是处在永恒的运动中,但是根据当时的想法,这种运动是永远绕着一个圆圈旋转,因而始终是停留在同一地点:总是产生同一的结果。”由于当时太阳系发生说刚刚提出,地球发展史即地质学还完全无人知晓,而关于现今的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长期进化的结果,还根本不可能科学地产生出来。“因此,对自然界的非历史的观点是不可避免的。”
经典的理论构成了确定论的描述框架,整个宇宙是一架硕大无比的钟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按照确定的方式稳定地有序地运行。相对论的创立突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但在我们生活的宏观低速世界里,爱因斯坦并未向牛顿的钟表模式提出挑战。但统计物理和量子力学的创立,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随机性,大量微观粒子的运动遵循着另一种规律——统计规律。描述统计规律的概论论方法从此获得了独立的科学地位,世界又获得了另一幅随机性的科学图象。确定性联系着有序性,可逆性和可预见性。随机性联系着无序性、不可逆性和不可预见性。确定论(即决定论)和随机论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相互对立的两套不同的描述体系。这两大体系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在各自的领域里“成功地”描述过世界,但客观世界只有一个,世界到底是确定的还是随机的?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是否将世界分成两半?这是一个长期争论而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在混沌发现之前,科学已认识到,随机性可以起源于大数现象和群体效应。但人们长期认为,随机性只是某些复杂系统的属性。经典科学不论在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都追求精确和清晰地描述物质运动的确定性规律。一旦发现了复杂的非线性的不确定的现象,就加以忽略或无力解释。极小误差、四舍五入、满于近似值。经典科学一遇到非线性,就把它们当作“例外”,“小项”、“误差”、“噪声”,舍弃。然而,混沌研究表明:一些完全确定性的系统,不外加任何随机因素,初始条件也是确定的,但系统自身会内在地产生随机行为,而且,即使是非常简单的确定性系统,同样具有内在随机性。内在随机性的根源出自于系统自身的非线性作用。即系统内无穷多样的伸缩折叠变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绝大部分的系统都具有这种非线性特性。因此,随机性是客观世界的普遍属性。世界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他们都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有序的。有序等于有规律。无序就是无规律。系统的有序有律和无序无律是截然对立的。这个单纯由有序构成的图象,有序排斥无序的观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赞同。但是,混沌的出现向这个单一图象提出了挑战。经典理论所描述的纯粹的有序实际上是只是一个数学的抽象。现实世界中被认为有序的事物都包含着无序的因素。混沌学研究表明,自然界虽然存在一类确定性动力系统,它们只有周期运动,但它们只是测度为零的罕见情况。绝大多数非线性动力系统,即有周期运动,又有混沌运动。虽然并非所有的非线性系统都有混沌运动,但事实表明,混沌是非线性系统的普遍行为。混沌即包含无序,又包含有序。回顾历史,量子力学创立前,人们长期认为,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两个截然对立的物质属性。后来,爱因斯坦等人提出了著名的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观点,认为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微观粒子统一的基本属性。从而极大的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与此惊人地相似,混沌学的创立,正在缩小确定论和随机论这两大体系之间的鸿沟,世界既不能分成两半,也不是非此即彼。混沌学研究揭示,世界是确定的、必然的、有序的,但同时又是随机的、偶然的、无序的。有序的运动会产生无序,无序的运动又包含着更高层次的有序。现实世界就是确定性和随机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
现代科学的机械论思想方法,是要发现事物之间的每一个相互作用机制,然后按照这个机制控制事物。这是一个方法,这个方法肯定没有错误,肯定会有结果。但是,世界上的事物的数量太多,这个方法肯定是需要好多时间,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的。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发现,复杂系统具有自组织能力,只要发动起这个能力,我们不用直接处理事物之间的每一个相互作用,复杂系统自己会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说一个通俗的话,机械论不是不对,而是太笨。当然,如果只是时间慢一点,最终能够解决问题也好。但是,实际上,对于复杂系统问题,用机械论的思想方法根本无法解决。可以用量的概念通俗地说明,如上面网友所说的“人类有3万多个基因,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把每一个基因与它相关的基因的关系研究作为一个研究点话,那么这样的研究点是海量的。”这些基因所对应的蛋白质数量更大。以这样的基本数量为基础的排列组合是天文数字,我们不可能愚蠢到按这个方法去寻找事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这就是机械论与系统论的区别。我在这里说自然科学从整体时代走向分析时代,只是用历史的观点说明机械论的进步意义。但是,同样用历史的观点,我们现在要说机械论已经是错误的思想,落后的思想,系统论是先进的思想,正确的思想。
我们许多人对现代科学的分工与线性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这是最好的制度和方法。至于说在这样好的方法面前还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大家是不以为然的,认为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现在我要说的是,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思想,是否可以怀疑方法的正确性?系统论思想正是这样,它告诉我们分工和线性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永远也不能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前面网友所说的,在系统论来讲,叫做“决定论思想”,这个问题我已经在第22篇文章中说过了,网友们可以再回头看一看。我现在所宣传的正是要大家放弃分工的思想,而用综合的系统思想研究问题。目的是为了解决那些我们现在还不能解决的复杂系统问题。20世纪这100年里,自然科学有很多新成果。这些成果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还原论的东西,另一类是系统论的东西。还原论的东西是机械论自然科学的一贯思想产物,具体成果是新的,但是,方向是旧的,是落后的东西。系统论是新的,真正先进的东西,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东西。我现在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大家知道,自然科学还有这样的两种,我们要放弃旧的机械论还原论的科学,要学习新的系统论的科学。
三 绝对时空——时间箭头
在牛顿力学中,在现代机械论科学范畴内,时间是绝对的概念。时间是永恒的、无尽的,而且是没有方向的。因此机械论的科学定律一个特点就是与时间无关。不论在何时何地,运动都以同样的规律进行。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可以重复的,因为它的上一次运动与下一次运动不会因为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特别是这一点竞成为现代自然科学评价一个研究成果是否科学的硬指标。即“可重复性”。如果你的实施能在别人的实验中得出相同的结果,那么,这就证明你的实验是正确的,相反,如果你的实验不能被别人重复,那么就证明你的实验是错误的。然而后现代科学在对复杂物质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与上述现象根本不同的现象。因为复杂物质内部呈现出多层次多子系统立体交叉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无限的和随机的。这样其中任何一个组成成分所受到的作用在不同的时间是绝对不同的,所有这些不同,最终反映在系统总的结构和功能上。即任何一个复杂系统,它的结构和功能,在不同的时间里是不相同的,(一个运动员在不同的时间表现出不同的功能状态)。这样我们就看到,一个复杂系统随着时间的改变,结构和功能也呈现出一幅不断变化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有开始,有高潮,也有结束。针对这个现象,后现代科学给起了一个概念,叫“时间箭头”。即,时间是有箭头的,是有方向的,这就是由复杂物质诞生的那一时间,指向它死亡的那一刻。把系统理论落实到人体,就是说,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时间箭头的,从诞生指向死亡。在人体中,现在时刻的结构和功能,与上一时刻的不同,也与下一时刻的不同。时间箭头的存在,使我们认识到,忽略时间因素,企图将机体的构造和功能完全拉回到发病前的平衡状态的负反馈调节治病方法,当然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生命是不可逆转的,我们的生命只能向前走,即使前面是死亡。我们所说的生命的不断更新,子系统会在新的条件下达成系统的新的平衡,正是指这种在生命前进过程中不停交替的出现的生命形态。随着每一时刻的逝去,他早已不是原来的自己。所有这些汇集起来,就得出后现代医学新的病理思想。疾病发生本身已证明负反馈失效,按生命时间箭头的特性也不可能用负反馈恢复已逝的生命。治疗的根本措施应该是支持子系统的正反馈,使机体尽快完成新旧结构的交替,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
《红军长征自由共享>生物化学》
a123456(论坛版主):确实不错,谢谢!
《凤凰论坛首页>世纪大讲堂》
非洛:看见你的大作了,有时间再来认真拜读。现在很忙,没有那么多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