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67|回复: 0

英年早逝:一个时代的心理症结(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7 12: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年早逝:一个时代的心理症结(二)
   就整个社会来说,用成功的“标签”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是一个主流的价值判断体系,要看自己能不能调整,如何去调整。不过,很少有人能做到“功成身退”。这里面,被装得很满,满则亏。

   每一次出现英年早逝的人物,在社会上就会引发一片惋惜之声。人们会因此出一身冷汗:再不能这样“过劳”,要锻炼、调整、修养,但过不了多久,人们又会放松“警惕”,该怎么还怎么。

   我觉得,不停地追逐“成功”不是我推举的生活方式,但是,所谓“闲适”和“散淡”,被过度强化了也并不可取。上进、刻苦、努力这种精神是没错的;人一辈子总要适当地做点事情,是很有意义的。这里面有个“度”的问题。要看如何去适当、适时地调整和把握好这个“度”。

   总有一盏红灯让你停下来

   袁远(《心事》杂志编辑部主任)

   肖红死时不到31岁,可谓死得太早。卡夫卡、凡?高死的时候也都很年轻。当然,要说到成规模地在大好年纪上纷纷倒下,且早逝的阴云于各个热火朝天的职业领域弥漫不休,也就是我们当下这个时代了。

   从古到今我们无法解决的就是死亡的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早死的问题。说来这是一个奇怪的悖论,而今人的力量是越来越强大,上天入地都不成问题,可人身上的死穴却越来越明显,总会在不知什么时候被一根看不见的手指点中。早死是一个方面,更多的表征是早衰、被各

种身心问题击垮、在锦衣玉食中或灿烂成就下活得食不甘味、欢乐尽丧。如果把内心感知快乐、幸福的能力的丧失和灵魂的枯竭也看做死亡的一种,残酷点说,现代人的死亡时间不是推后,而是提前了。

   名人,向来是时代呼呼作响的大旗上的璀璨星星,那些星星突然消失了,暗淡了,大家自然心惊。但放开目光,早逝大军中其实何止名人,它充斥着众多在成功大道上脚不点地奔忙不止的各个领域的中坚。名人早逝是一个现象,一个象征,更多中坚非正常地离去,才是真要令我们警醒的社会问题。

   要问原因,我认为是人变得太强了,关键是被逼迫着不得不变强。这个时代是个强硬的时代,它只认可一个标准:成功。在这个标准下,我们把自己变成武器,甚至利器,一个劲地披荆斩棘,忘记了古人早已说明的一个道理:至钢则脆,过度锋利其实也极其易折。

   因为强硬,我们也丧失了柔软的抚慰,关怀、情感等人性的滋养,内心空虚使我们到一定时候就快速有了强弩之末之感。同时,人人只以成功、有用的流行标准来看待他人、认可他人,实际上已经异化――这哪是把人当人呢。话又说回来,你不把人当人,也就是不把自己当人。

 海明威说:丧钟为谁而鸣?不要以为只是为他人而鸣,其实也是为你而鸣。人类皆兄弟,他人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

   亨利.米勒有句话我很喜欢:总有一盏红灯叫你停下。这盏红灯,看来就是这个日益显著的问题。

   我现在做着一本叫《心事》的杂志,之所以我喜欢它,就是因为它的主张是逆潮流而动,去掉繁复,只在生活中抓住最本真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 19:33 , Processed in 0.21638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