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113|回复: 2

[【文史类原创】] 原创 读卢梭《爱弥尔》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0 10: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理性与美
------读卢梭《爱弥尔》有感
   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已足矣。读知已的文章,无不心心相印,如饮甘醴,甚至会强烈共鸣,读罢整个身体还在颤抖,更甚的是有朝闻道,夕可死之快感。但有时也会感觉自渐形秽,哀叹自身的渺小和无能。正如海明威说一样,成为作家要像中一个百万分之一的彩票大奖一样,需要幸运和天赋。


  现在能称得上我的知已和气质上最欣赏的人有三个:尼采、帕卡斯尔、卢梭。卢梭是一个让我非常感动和欣赏的人。他那对子女的爱,说得更宽广一点,对整个人类的爱让我震撼。这种爱深入到人的各个方面,具体而细致,温柔而安详,博大而深厚,特别是他对羁绊人的旧腐朽制度和习俗,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超越,让人不得不佩服他无比的智慧和勇气。
卢梭的教育观,现在读起来,均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那排山倒海的气势和无比广大的胸襟。无数深刻的教育观点都非常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他的教育理念是培养一个健康、充满理性、博爱处处散发着美感、高尚的人。

   卢梭与爱弥尔的对话涉及了幸福观、健康观、运动观、长寿观、爱情观、择偶观、幼儿初期培养观,母亲的职能观、父亲职能观,同情心观等等,特别是苏菲,这个充满艺术美感的名字,能让人沟起人们对艺术美感的无限向望和执著追求。苏菲仿佛就是人类心中的艺术美神雅典娜,又仿佛是人类心中的爱情女神阿佛洛狄忒。而爱弥尔就像是人类的理性之神阿博罗的化身,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理性的光芒。

  《爱弥尔》书中处处充满着美感,常令我留连忘返。书中最精彩的体现就是整部书都充满着对理性的狂热追求,以及人类社会中和自然界中美的体验和享受。这种对理性和美的追求正是我们人类健康发展不竭的动力和幸福真正的所在。我将这种追求归之为人的天性。这种天性不是每个人都能挖掘出来,更不是每个人发挥这种天性的欲望都那么强烈。但伟大的科学家们和艺术家们对这种理性和美的追求是十分强烈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追求这种理性和美。这种追求中包含了伟大的情感,这种澎湃的情感有时为山洪爆发一般,不可阻挡,但往往这种情感只有少数人具有。尼采曾因此责备大自然太吝啬,不能让每个人的天性都得以尽性发挥。

   我们平凡的大众,在追求理性和美的征途中,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坚持到底,因此自然体会不到大自然中最高的享受。而恰恰相反,天才对这种理性和美的追求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它能冲破一切。正如每个天才都是偏执狂一样。如果某人想要来体会一下这种情感的力量,不妨聆听一下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不光这种对理性和美的追求不可阻挡,他们对理性和美的把握力和创造力更是惊人。在一些特殊人的心中,这种追求压倒一切,如果你不让他从事这一领域,就不能平息他心中永恒的火焰。
对理性和美的追求,或者说对理性和美的爱,能带给人永恒的幸福,这种理性和美的体验能带给人持久而浓烈的快感。这种心灵的满足感具有强烈的主导性,具有不可阻挡的抑制性,它能超越许多其它的满足感,譬如物质方面和肉欲的满足感,虽然这些方面的满足感十分短暂,但对自然属性的人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这其中也涉及到了美的追求和享受。如果一个人树立对了这种对理性和美的追求当作最大满足的幸福观,我想这个在人将会生活得无所畏惧,充满自信和幸福。正如现代社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物质上非常富有,但过得并不很幸福。这是因为他们对理性和美的天性欲望,没有得到很好满足,没有这种满足很容易在物质世界迷失自我。我们因此会有趣地发现科学家们都对钱财很冷淡。
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偏重于追求理性,而艺术家们的工作则偏重于感性------对美的追求和体验。科学家们在追求理性过程中,会体会到美,而艺术家们同样会在美的追求过程中体会到理性。很多时候,理性和美是相通的,理性即使是美,美即使理性。因为两种体验都位于人的大脑中,大脑的工作是统一的,和谐的。我们不难理解许许多多科学家,都很爱好艺术。譬如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小提琴高手。
我认为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对理性和美,都特别的敏感和执著,他们对这种理性和美的感悟力和敏感力都比常人高,有时甚至高不可攀。我现在个人反省,我对美的感受力(在音乐和文学方面)比较高,而对理性的感受力,因为很久没有训练而思维机制没有启动,步伐还不够敏捷和迅速。
对理性的追求,我个人认为在科学上是无限地追求真理,追求实事求事。这条道路正如马克思说:这是一条充满荆棘而艰难的道路,需要心血和代价。而对美的追求,相对来说自由一点,比较富有浪漫色彩,追求一种美的情感享受。对理性和美的追求,我认为悟性是极为重要的,佛教就讲究慧根。其实慧根就是天性。


  我个人认为,在这项高尚的事业中,这种天性的光芒无需在重大的境遇中才体现,而是处处体现着。我认为那些对理性和美不敏感的人,是不可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我对这种对理性和美漠不关心的人鄙视和深深失望。正是这些社会的蛀虫造出豆腐渣工程,造出水稻亩产一万公斤的“笑话”。令人痛心的是,这种悲剧现在还在不时上演。
中国现行的教育,就十分缺乏对理性和美的教育和引导。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教育,在我看来都是失败的。中国人为什么老拿不到诺贝尔奖,我想就是这个原因。对理性的冷淡导致了中国科技落后西方国家二三百年,对美的肤浅教育导致了中国人的想象力平凡。君不见我们的城市建筑是出奇的丑陋,缺乏个性,缺乏风格,几乎什么都缺,简直就是四个字------惨不忍睹。这也是许多留学生不愿意回国的一个原因吧。

  中国的教育制度不可悲了。中国的考试在很多方面都设计得不够理性,中国的很多教学太拘泥于形式,让很多平凡的人体会不到美感,更无从谈兴趣。所以中国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理性和美的高质量教育。因为天性是可以导引的。
那我们如何开发这种内在的天性呢?我想读万卷书(充满着理性与美的书),行万里路,是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譬如毛泽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当初只是一个农家子弟,全是靠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导引出来的。

(请勿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0 12: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欢迎楼主多来读书园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1 13: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04:32 , Processed in 0.1574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