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物虚生

[【其它】] 【会心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22: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谓“以身作则”为“以身做贼”,未必是无文的表现,只是根据需要来找杀人的理由^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9 23: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武文章,我亦见之。唯帝王不必亲笔,莫辨牛马~~
又有口述而臣子笔录润色者,甚直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23: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宋公明于2005-11-29 23:02发表的:
洪武文章,我亦见之。唯帝王不必亲笔,莫辨牛马~~
又有口述而臣子笔录润色者,甚直白~~
是与不是,我辈百年之下,有口难辩^_^,就各说各话吧,
但洪武以一“乞丐”、“和尚”而统领群雄,以致掩有天下,
无文,也只能拿那一时代的文人水准去衡量,放在当代,洪武只怕未必无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30 18: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物虚生于2005-11-29 23:11发表的:

是与不是,我辈百年之下,有口难辩^_^,就各说各话吧,
但洪武以一“乞丐”、“和尚”而统领群雄,以致掩有天下,
无文,也只能拿那一时代的文人水准去衡量,放在当代,洪武只怕未必无文。
言各有当,高见未必不然~~
只是洪武恰似那位以儒冠为溺器的汉高祖刘邦。以马上得天下,他却也唱得《大风歌》。只是高祖放歌与太祖联语气味大不相似,某所以疑之耳~~
姑妄言之,姑妄言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0 18: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宋公明于2005-11-30 18:26发表的:

言各有当,高见未必不然~~
只是洪武恰似那位以儒冠为溺器的汉高祖刘邦。以马上得天下,他却也唱得《大风歌》。只是高祖放歌的与太祖联语气味大不相似,某所以疑之耳~~
姑妄言之,姑妄言之~~
估计洪武的联语最初未必是这个面目,这幅对联也有好几个版本呢^_^
流传当中有人做过手脚,也未可知,
公明兄言之有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30 18: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亦过求甚解矣~~
好在物虚兄会意欣然,不以为忤。仰瞻高致,赞佩殊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23: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心录】

“僰人”之称,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吕氏春秋》卷二十恃君览第八:“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笮之川,舟人、送龙、突人之乡,多无君。”僰人大约生息于今川南及滇东北一带,《地理风俗记》曰:“僰于夷中最仁,有人道,故字从人。”先秦时曾建立过“僰侯国”,可见僰人在古时是开化较早的一个民族。唐代僰人被称为“白蛮”,便是今日白族的先民。颇受武侠小说关注的云南大理国段氏,即是白蛮贵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22: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心录】

关于“君子不器”,朱熹如是说:“子曰:‘君子不器。’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南怀瑾《论语别裁》:“如照字面翻成白话就很好笑了——孔子说:‘君子不是东西。’提到这个思想,我常说我们中国人实在了不起,各个懂得哲学,尤其骂人的时候更是如此。譬如说:‘你是什么东西?’拿哲学来讲,我真不知道我是什么东西,因为人的生命究竟怎么回事,还搞不清楚嘛!所以真不知道我是什么东西。但孔子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样样懂。‘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从表面上看,一个很好的大政治家,好像一个很好的演员,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当演工友的时候,就是规规矩矩扫地倒茶,当演大官的时候,温温和和就是作官,干哪一行就是哪一行。‘君子不器’这个学问,就是成功了真正的通才,否则只有变成专才、专家。所以君子不器放在《为政》篇,就是说明为政在这方面的道理,换句话说:‘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说明。”南怀瑾的解读,其实是对朱子之说的发挥与阐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4 15: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长歌-废墟于2005-08-31 21:38发表的:
读书无节制,总比游戏无节制好啊——只要不沉迷于纯粹的思辩。
如做任何事都无节制,则会流於放纵,其结果可想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5 11: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无达诂,会心可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5 12: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疯言疯语于2005-12-14 15:08发表的:

如做任何事都无节制,则会流於放纵,其结果可想而知!
说的不错,
区区就是自制力极差,
放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23: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心录】2005年12月16日

关于郑和:
郑和,是回回人,原姓马,小字三保,或三宝,生于云南昆阳县和代村。郑和的曾祖名叫拜颜,曾祖母为马氏,祖母和母亲均姓温氏……扯远了,来说他名字的来历吧:话说燕王朱棣不甘雌伏,起兵“靖难”,他手下有一太监,在郑村坝(今北京东坝)立下战功。后来燕王夺取皇位之后,赐这太监郑姓,是为郑和。以上说法之一,综述自多种记录。另一说法是——,我就不施展剪刀加浆糊的神功了,直接摘录柏杨《中国人史纲》中的片断,大家请看:“……这批海上英雄的首领郑和,云南人,本来姓马,后来入宫当宦官,朱棣因他与自己的母亲马皇后同姓,命他改姓,赐他改姓为郑——可能是他母亲的姓。郑和父亲是一位曾经到过麦加(在阿拉伯半岛中心)朝过圣的虔诚伊斯兰教徒,但郑和后来改信佛教。”我个人以为柏杨所述有误,他一定不知道郑和的母亲姓温不姓郑,想当然的以为郑和改姓,就一定改姓母亲的姓。我觉得以上两种说法都不太充分,结论嘛,目前还不能遽然妄断。
另,《明史》说成祖为孝慈高皇后,即马皇后所出,而历代传言成祖生母实为碽妃。碽妃乃蒙古人,先侍元顺帝,后归明太祖。看来朱棣与乾隆一样,身世一团糟。当然,其中穿凿成分较多;我喜欢这种穿凿。万有文库中有一册《杶庐所闻录》,其中第三十二页“碽妃”条即言此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23: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柏杨的“……这批海上英雄的首领郑和,云南人,本来姓马,后来入宫当宦官……”这句话也有问题,照字面理解,似乎郑和是先成为了海上英雄,后来才当宦官的……
所以我看,他的《中国人史纲》也好,《白话资治通鉴》也好,都省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8 00: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心录】

前天在书店看到一本《董小宛》,篇末引了一首冒辟疆八十二岁写于如皋水绘园的诗,纪念董小宛,强记于下:“冰丝轻飏藕罗裳,一曲当筵一举觞。曾唱阳关洒离泪,苏州寂寞当还乡。”董小宛的归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终成一迷,惟其如此,才引得后人思断肠,文人骚客凭吊不绝。此非董小宛之幸欤?青史长传的常是凄美痛切的故事,主角因此而不朽;若顾眉生归于龚芝麓,得一好归宿,月白风清,吟啸徐行,反不为后人所乐道。此非顾眉生之不幸欤?幸与不幸,书生一叹;逝者如斯,俱付流水。历史上才子佳人、悲欢离合不知几多,朴巢之于董姬其实不及放翁之于唐琬远矣。放翁之于唐琬,才真正是情深意笃,老而弥坚。放翁自与唐琬分别五十余年间,追怀无已,凄咏不断。《齐东野语》载:“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碧,曾是惊鸿照影来。’又云:‘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棉。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何其惆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8 20: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管什么会心一笑,管什么好读书不求甚解
我只相信直觉;相信自己的直觉,世界就在一念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9 0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何尝不是“一念之间”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9:22 , Processed in 0.1249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