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55|回复: 0

[艺术收藏♡] 收藏  古董鉴赏:明清精品笔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5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彩太白醉酒笔筒
  D10cm H12.5cm
五彩为康熙时期流行品种,色彩艳丽,以红绿色彩为主要色调,使之对比强烈,画面富丽。此笔筒绘人物二,著红衣者应为李白。李白有诗仙之誉,斗酒诗百篇,颇受国人宠爱。背面黑彩书写\"酒醉琴为枕,诗狂石作笺\"。字体硕大,为康熙朝流行的董其昌书体,这一点对判断瓷器制作年代非常重要。


五彩桥头题诗笔筒
D10.3cm H13.5cm
女子捧砚侍侯,书童牵马侧首观望,远处红日高照。书生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以素色为主,尤其正面,主要使用绿、紫、黄三色,颇有明素三彩味道。五彩作为康熙时期大众品种,变化多样,有热烈华丽者,也有清新素雅者,使人耳目一新。此为一例。

粉彩锦地开光山水花鸟六方笔筒
D13.5cm 14.7cm
锦地上加绘红蓝黄等色花卉,构成锦上添花图案。起筋委角开光绘山水花鸟人物。色彩鲜艳,搭配得当,华贵富丽。此类粉彩色用色尚留五彩风韵,硬度较高,俗称料性十足。六方造型,如意云头式六足齐角,收坚硬为柔婉,富于变化

粉彩方胜型山水笔筒
D8.8cm H7.7cm
造型取方胜型,挂绿里,双联效果。深棕色描金作框,开光处绘山水,构图取清初流行四王水布局,远山近水,高士小亭,雅致俏丽。中间双面各书一句:\"到处青山都是家,何须高卧老烟霞。\"文人散淡而求恬静心境包含其中。底属《乾隆年制》四字描金篆书款。

  粉彩折纸花卉笔筒
此类粉彩施彩较厚,硬度也高,俗称料彩。花卉以及边饰隆起,十分醒目,绿叶施彩较薄,陪衬得体。整体布局疏而不散,立体感强。

  粉彩踏雪寻梅笔筒
笔筒至清晚期,细长造型占绝大多数。笔筒绘二人相错,一人骑驴,一人持梅,似为孟浩然踏雪寻梅故事。咸丰时期,许多粉彩绘制精美,黑色使用增加,另有雪青色出现,如持梅帽巾之色。底属《大清咸丰年制》矾红篆书款,当为本朝之物

粉彩人物鸟兽方笔筒
笔筒取方形,四角委角。两面绘人物故事,两面绘翎毛走兽。绘人物者,面部涂淡*色,强调明暗;胡须头发,毫发必现。画中瓷器,与民国初期追求时尚均窑器类似。人物衣纹描绘细致,背景屏风浅绛画法,雅致俏丽。底属《乾隆年制》蓝料印章款,反映民国时期追求乾隆工艺高峰愿望的同时,并不掩盖民国时期的工艺特点。此笔筒为这一时期精绝之品

斗彩魁星点斗笔筒
斗彩笔筒不多见。此笔筒正面绘一鬼踢斗,北斗七星之首为魁星。魁字可拆为鬼斗两字,鬼做鬼字象形状,加斗构成魁字,手持毛笔,寓意夺魁。背面树叶形开光,绘梅花红日,也有指日高之意。底属《大明成化年制》楷书寄托款,可见成化斗彩名气之大。

釉里四色家具博古笔筒
此类品种瓷器十分少见,名称也不见陶瓷书中有记载。比釉里三色多出以铁为呈色剂的釉里赤,似乎意义不大。所绘图案也很独特,明式家具数件,上设置文房用具以及博古。从品种到题材都有文人定烧之可能。口沿与底足施酱釉,圈足加玉壁底,中心施酱釉,细纱底。制作年代最迟也不能晚于乾隆最早期.

紫砂彩塑山水笔筒
紫砂因其坚硬度不够,做成笔筒保存不易,故紫砂加塑彩泥山水在紫砂作品属高档产品,山水用多色紫拟半绘半塑,富有立体感。此笔筒应为高手制作,清宫旧物。底款〈〈大清乾隆年制〉〉与雍正某种篆书款接近。庚申又为乾隆五年,公历1740,此笔筒当为是年之物。


茄皮紫釉孔雀蓝斑暗刻芭蕉笔筒
两种极冷色调的釉同施一器,想象大胆。此品种罕见,器形略有束腰,口足处有凸起弦纹装饰。暗刻洞石芭蕉似乎与釉色毫不相关,装饰风格粗犷。明朝珐花瓷器曾经流行,景德镇窑在清初有所方仿制,此为受珐花器影响者。二阶台沙底

仿理石釉笔筒
以多种颜色仿天然理石纹理,酷肖逼真,反映了乾隆时期景德镇工匠在工艺上达到的成就。自宋代起,石头倍受文人宠爱,明清以各种石头作为观赏之用随处可见。导致仿理石釉如此成功,除文人雅好之外,还有工匠们的努力。仿生釉在乾隆一朝非常流行,此为成功一例。底部肫骼镆彩┓吕硎?裕?非蟊普妗?
  仿木雕背书青花文字笔筒
通体施木釉,背面留长方形开光,青花书写御制诗一首,内容为烹茶。乾隆丙寅为1746年,乾隆11年,此笔筒制作年代似乎稍晚。仿木雕深陷地子,雕宋竹梅岁寒三友。刀及松干背部,竹刻中深陷地子刻法有\"阴中之阳\"之誉,此笔筒虽为瓷制,也可与之媲美。


青花长亭送别笔筒
D8.2cm H15.7cm
笔筒体积硕大,口径略大于足径,利用视差,增加稳定感。细沙底,有旋痕。口施酱釉,色泽棕黄。青花绘法以线条为主,少有平涂。铁线描为明万历后期较为流行的画法,清初尚有部分青花作品追求铁线描的神韵。画面中男女主人著长衫,手拉手,四目相视,依依不舍;侍女伫立等待,书童欲行不行;尤其是马,前腿紧蹦,回首观望,焦躁不安,极巧妙地表现了惜别的主题。括弧状的流云,枯枝老树,孤独一日在空,为顺治之典型画法。故事源于《西厢记》长亭送别一节

青花山水高士笔筒
D8.2cm H15.cm
老树枯枝参天,空间留白较多。较之崇祯时期笔筒,上下暗刻消失,地面V纹变成苔点状,草枝晕染不见。人物变小,持杖缓行。房屋小亭,疏落有致。整体布局与崇祯时期华丽之风明显有异。上书“甲午秋日写为万竿精舍”10字,甲午即顺治11年,公历1654年。此笔筒为清顺治时期精品,确切制作年款使之成为该时期的标准器,殊为难得。

青花山水高士笔筒
D8.2cm H15.cm
老树枯枝参天,空间留白较多。较之崇祯时期笔筒,上下暗刻消失,地面V纹变成苔点状,草枝晕染不见。人物变小,持杖缓行。房屋小亭,疏落有致。整体布局与崇祯时期华丽之风明显有异。上书“甲午秋日写为万竿精舍”10字,甲午即顺治11年,公历1654年。此笔筒为清顺治时期精品,确切制作年款使之成为该时期的标准器,殊为难得。

青花暗刻花鸟诗文侈口笔筒
D21.9cm H21.3cm
束腰侈口,体型较大。暗刻与青花绘制有机配合,天衣无缝。此类作品在顺治时期偶有出现,均为精心之作。暗刻太阳、白鹭、荷花、山石,与之相配的青花或点缀,或配合,相得益彰。青花苔点纹在清初常见,一直延续至康熙最早期。枯枝花鸟,孤独一日,均为顺治之特点,其它时期不见。

青花骑猎笔筒
D11.6cm H17.1cm
一人良弓在握,坐骑急奔,天上两只飞鸟与之同行,让人感到了行进速度。另一人却坠落马下,马回首无奈,人坐于地上,箭从箭囊倾出。一动一静,绘制精绝。


青花红杏尚书笔筒
D12cm H17.2cm
一女子托腮,倚栏凭眺;一书生策马离去,回首张望。绘制精绝,侍女卷帘神情的漠然与女主人的殷切成鲜明对照,书生跨下的骏马飞奔与男主人的流连顾盼冲突激烈。二人之间上方露出墙壁一角,杏花绽放。 宋朝工部尚书宋祁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脍炙人口,人称“红杏尚书”。又,古代每年进考之期,正值农历二月杏花开放,所以杏花又有“及第之花”之称。 此笔筒在器口器底处暗刻边饰,为崇祯一朝典形特征.

青花苏武牧羊笔筒
D11.7cm H18cm
苏武为汉中郎将,奉汉武帝之命,持节出使匈奴,遂被扣留。他坚守节操,誓死不降。匈奴以冻饿折磨,苏武坚毅不屈,啮雪吞毡,十九年历尽艰辛,杖汉节牧羊,终归汉室。
节,即符节,上有毛饰,为出使取信凭证。
此筒描写了大雁南飞,苏武持节牧羊,洋为之安卧,一派萧瑟景象。苏武牧羊之典后被文人常用于歌咏气节,如唐诗人杨炯有“钟期琴未奏,苏武节犹新”之句。


青花人物故事笔筒
D19.8cm H22.5
所绘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主要人物上方有“乙亥初春为纲老词丈”九字,另绘钤“弦文赠”章。乙亥为崇祯8年,及公历1635年。此类崇祯青花之器,带有纪年款式者国内外多有发现。其典型特点为器口器足绝大部分有暗刻纹饰,草枝绘后晕染,地上间饰V纹状,山石分两三层皴染;底无釉,平沙底;器口不施釉者为多。

青花一品洞天笔筒
画面一懂石硕大醒目,瘦皱漏透。一人物躬身持灵芝,衣纹飘动。灵芝有机灵寓意,洞天一品为仕途之道顶级,文人追求目标。封建社会,敏而学则优,学而优则仕,仕途之道。背面书写\"再墨\"两字,字型瘦劲,上下画押,表现了雍正一朝较为典型的疏淡风格。

  青花镂空开光山水六方笔筒
造型呈六方形,器壁网状镂空小孔,整齐排列。中间留有委角海棠形开光,上绘山水纹。笔意疏淡,一水两山,方寸之间,展现万里图卷。上下边饰为人字形,乾隆以后几乎不见

青花*下拾履笔筒
《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与*(桥)上遇一老者,老者故意将鞋甩至桥下并命张良取回给老者穿上。张良忍辱*下拾履,老者又约其后五日天亮相会,张良夜半赴约,深得老者信任。老者即为战国遗老黄石公,遂将兵书《太公兵法》赠与张良,并告之:“读此则为王者师*,后十年兴。”后人用此典教人以成大事。另一面绘鲤鱼跳龙门,*与之吻合。低款为康熙一朝较为常见四字《文章山斗》。意为文章为人所崇仰,如泰山北斗


青花开光人物故事笔筒
画面开光,一面为扇形,另为矩形。扇形开光内为钟馗捉鬼图,上落“远古”款。钟馗手持宝剑,双目圆睁,小鬼双膝下跪,作揖告饶。钟馗原为唐明皇梦见之大鬼,发誓为天下除天下虚耗妖孽。虽为传说,但被后人用于典故,喻义惩处坏人,深得世人喜爱。另面故事绘二女子与一樵夫,落“樵隐”款。这类康熙中期最为成熟作品,口沿施浆白釉,呈指甲圆隆起,底足绝大部分为玉壁底。


象牙起线素笔筒
D8.5cm H11.3cm
象牙虽比竹木材质硬,但仍能适合雕刻。象牙属名贵材质,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此笔筒无雕工,以光素表现象牙的质感,细观牙纹如木纹一般美丽。这类做工的笔筒,紫檀木常见,也有黄花梨木者,都是为了表现材质。

树瘿随形笔筒
D14.2cm H13.8cm
树瘿为树之病态,剥皮展现表面如麻的纹理。与树瘤不同,树*侧重材质纹理,病态扭曲的纹理是其魅力,镶口镶底为的是突出器身变化。这类笔筒的审美趣味,虽不为多数人接受,但仍占重要一席。

黄花梨木瘤雕笔筒
D22.5cm H19.6cm
瘤雕为一种雕刻工艺,以人工仿天然,追求自然之美。树瘤本为病态,明末清初颇受文人推崇,逐渐发展为一种雕刻工艺。此种工艺,黄花梨木多见,紫檀木很少。有许多瘤雕笔筒仿生深得其韵,与实物无二,此为典型一例。

紫檀木菱形笔筒
D15.5cm H16cm
在名贵木材中,紫檀木首屈一指。这是因为此木品质优良,成材不易。紫檀木质细腻,打磨后有绸锻一般光泽;木性稳定,遇热遇湿变形率小。紫檀木无大材,中医认为紫檀有镇静平喘,故价格昂贵。此笔筒只作菱形装饰,不琢不雕,以表现紫檀华贵的质感。

竹刻竹林七贤笔筒
D14.4cm H15.8cm
嘉定竹刻刀法深刻为主,此笔筒最深处达8mm之多。内容为竹林七贤,除茶童外,七人为嵇康、山涛、阮籍、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画面二人对弈,一人观棋,一人作画、三人围观,及充分地表现了文人之间相与友善,逃避世俗的主题。较之明代,清初竹刻俊秀多余古拙。镶有紫檀底口,全器包浆极好,呈现枣皮红色

竹刻古松笔筒
D11.5cm H13.6cm
与常见的竹刻笔筒截然不同,全器没有直接表现的主题纹饰,只是刻古松一棵,老干虬劲,环抱有力。松针较大,展开如扇。刻划古松细部入微,妙肖之极。此笔筒的刻法非常少见。沈兼,字两之,传世作品不多,为嘉定派传人,但有其自己风格。另面阴刻:何处深山成偃盖,千年应有鹤来巢。两之。偃盖:泛指圆形覆盖之物,多指松树。

竹刻五老观画笔筒
D12.1cm H15cm
深浮雕加透雕工艺,是明晚期至清早期嘉定竹刻艺术的特点。嘉定派竹器雕刻,以笔筒香筒为最大宗,工匠或文人操刀时十分注意浮雕与透雕的关系,有机地将其结合起来,使之古朴与玲珑共具一器。此笔筒刀法圆熟,人物塑造生动,为朱氏始创嘉定派竹刻艺术风格之代表

豆青釉青花山水笔筒
D20.3cm H15.9cm
豆青釉为地,上绘青花,如色纸作画。所绘山水为乾隆时期典型。山分远近,水布两侧并至背面相接。人物作为画面点缀,求其神不求其实。瓦屋小亭,古松老树,都显出文人幽雅之趣。底为玉壁底加圈足,落《成化年制》寄托款。

鸡翅木雕佛手形笔筒
D17cm H20.5cm
鸡翅木品种较多,色灰黄体轻者为上乘。由于鸡翅木名气很大,与之类同的木材被后人也称之鸡翅木,故有新老之分。老鸡翅木适于雕刻,可以雕出较细的纹饰,造型上也可承受粗细变化。此笔筒,圆雕佛手造型,观赏大于实用,以坚硬表现柔软,堪称一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13:40 , Processed in 0.2576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