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02|回复: 2

[历史文化♡] 历史  人物      不该忘却的纪念——记影响我们这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 19: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雷锋

雷锋,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解放前,他一家亲人相继含恨死去,7岁就成了孤儿。1958年10月由原名雷正兴改为雷锋。1960年参加解放军,入伍不到三年,就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土”, 1960年11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升任班长。1961年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上午10时,在指挥助手乔安山倒车时,被刮倒的一根晒衣服的木杆打在头部负重伤。经辽宁抚顺市望花区西部医院抢救无效,于12时5分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2岁。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其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总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邓小平1963年3月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形象。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将雷锋精神不断的发扬光大,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这首歌很多人都唱过吧






2.邓丽君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原名:邓丽筠,英文名:Teresa Teng,日文名:テレサ·テン。1995年5月8日因气喘病发,猝逝泰国清迈,时年42岁,5月28日在国人及全球华人目送之下,长眠于台湾金宝山地区“筠园”。她能用国语、粤语、闽南语、日语、英语等,熟练自如的演唱风格各异的几百首经典歌曲。

靡靡之音,算得上是一个带有时代色彩的词语,因为它总会让你想起那一个特定的时代,一个过去的时代,一个酝酿了变革的时代,而这个词,却再也没有挪做其它用处,于是,它成了一个特定的专用名词。她演唱的《何日君再来》、《但愿人长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独上西楼》、《小城故事》、《夜来香》、《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恰似你的温柔》等等,这些快脍炙人口的歌曲如涓涓细流,流过我们的心田,留在了我们的心底。




3.翁美玲



翁美玲:1959年 5月 7日出生于香港,原名、艺名:翁美玲,Yung Mei Ling,英文名字:Barbara Yung,花名:亚翁、Yellow Yung (黄蓉),小名:囡囡,是家里的独生女。先后进过剑桥大学修业两年,英国伦敦中央艺术和设计学院学习四年,攻读布料设计,并尽量花时间广游博览,扩展自己的生活领域,在大学时代,她参加了英国华裔小姐选美,并获亚军。毕业后,取得了文学士学位,从事着布料设计工作。

1985年5月13日晚,翁美玲和男友汤镇业因切身问题在化妆间里大吵,翁美玲哭着说“我们分手算了!”的决断话。1985年5月14日凌晨,翁美玲在失望的心情下,独自乘坐公司的车回到她的家里伟锦园,在家里一个人喝下了半瓶白兰地,又用白兰地送服了一些麻醉药物,然后打开浴室的煤气炉离开了红尘世界。



翁美玲和汤镇业



4.古龙



古龙:原名熊耀华,江西人,台湾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毕业(一说肄业)。少年时期便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一般多以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马、海明威、杰克伦敦、史坦贝克小说乃至尼采、沙特等西洋哲学的影响启迪。(古龙自己也说过:“我喜欢从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说中[偷招]。”)
  故能日新月异,后来居上,且开创了武侠小说新境界。
  1937 出生于香港。
  1942 随父母迁居来台。
  1946 初恋。
  1948 失恋。
  1949 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属于纯文学创作)
  1952 父母离异。
  1956 第二次失恋。在吴恺玄先生主编的《晨光》杂志上分两次登完的《从北国到南国》纯文学小说。
  1960 始尝试写武侠小说《苍穹神剑》,但技巧甚劣,有如故事大纲。
  1961 写《飘香剑雨》、《残金缺月》、《月异星邪》等书,以诡异情节取胜;但基本走的还是传统路子,顶多加上几句文艺腔,并无特别过人之处。这一时期的古龙写作态度几近儿戏,新作随开随抛,不负责任,惟偶为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代笔,却几可乱真,足见本身确具实力,尚未激发;或认为武侠小说已经“定型”,不过如此而已。
  1962 发表《剑气书香》、《失魂引》等早期诸作,文文笔脱俗,乃渐有起色;然基本上仍未能突破创新。
  1963 受到陆鱼《少年行》之启示。发现“新型武侠”大有可为,遂亦逐渐改变传统笔法,陆续作《孤星传》与《湘妃剑》等书,试图走出一条新路,却未成功。
  1964 完成他第一阶段的压卷之作《浣花洗剑录》,文情跌宕,饶有诗意;令人直觉地感到:古龙不耐烦在半新不旧的武侠传统里兜圈子、讨生活了。他要浣花洗剑,自作主人!作为一个改革传统武侠小说的“急先锋”,古龙汲取了日本名作家吉川英治《宫本武藏》所彰显的“以剑道叁悟人生真谛”、战前气氛及一刀而决;会通了金庸《神雕侠侣》的“无剑胜有剑”之说,而发为“无招破有招”的无上剑道奥旨,析理精微之极。此一所谓“无招胜有招”,较金庸《笑傲江湖》写风清扬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之无上心法者,足足早了三年。
  其次,他引进倭人“迎风一刀斩”的刀法,三招两式,人头落地。从此即不再写冗长的打斗场面,这是他突破武侠传统之处,也是他一切“简单化”的开始。
  其三,由此书起,他竭力营造文艺气氛,藉平凡简洁的对话,点出哲理。并且运用许多饶有诗意的语言,刻画人性,并寓於生命哲理。
  可惜《浣花洗剑录》伏笔太多,无法收束,终贻“虎头蛇尾”之讥,而减损了此书应有的艺术价值。
  1985年9月21日因病在台湾去逝,时年48岁。
古龙被称为“新派”,他的武侠小说不是武林的“正路”,他的身世,也正像他的小说一样,经历了太多的曲折与艰辛。他14岁时,随着父母从香港移居台湾读书,但仅仅过了4年,父母离婚,他成了没人管的大孩子,生活也常常没有着落,靠朋友接济和半工半读,学完了淡江大学外文系(当时叫淡江英专)的学业。在台北美军顾问团任过职,后来就以古龙的名字专职写小说,靠稿酬为生。他挣钱很厉害,却以不善理财著称,作过一些投资,但都无结果,他花钱太厉害,来时赤条条,走时也一副清贫。
  人们说古龙是美酒和美人造就的古龙。古龙喝酒是出了名的。还是较早的时候,他住在台北郊外瑞芳镇,每次领到稿费,便买几瓶好酒,一大叠新书,返回乡下过他隐士的生活。成名以后,他的酒柜里美酒纷陈,市面上没有的酒,他也尽量想法搜罗来。他喝酒,头一仰,酒碗必干,自得其乐。有一次是5个人喝了28瓶白兰地,平时无酒不欢,唯一不喝酒的时候,是他坐在地上以黑板当桌子写稿。虽然无酒,却又左手拿了平时从来不抽的烟,一个晚上可以抽掉两包“555”烟。古龙因酒而思如泉涌,创造了好酒的大侠楚留香、陆小风、李寻欢、沈浪,使他登上了武侠小说艺术的巅峰。同时,他也因酒消耗掉了他自己。因为酒,他被送进医院。出院,再喝,再进医院。然后由于酒精中毒而肝硬化,脾脏肿大,胃出血,导致了古龙的英年早逝。
  有一次,朋友邀他去吟松阁酒楼,酒菜摆开,古龙却觉得拼酒没有意思,朋友觉得他这种拒绝很伤面子,一言不合,争吵起来,对方拔刀便刺,古大侠臂上中刀,失血2000CC,医生都说可能没救了。虽然大难不死,再站起来的古大侠却日见消沉,大失水准,再没有六七十年代的那种英雄豪气。1980年以后,他的作品便日渐水准下降,没有再出现新的高峰。
  古龙死于酒,直接的死因是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在葬礼上,朋友们带来了他生前最爱喝的XO洋酒,一共48瓶,象征他48岁。对于古龙,真是成也是酒、败也是酒。
  古龙在一个破裂的家庭中长大,他的心有如浪子一般的孤寂、他人好,生性豪放无忌,也是一种自我放逐,同时又是英雄自爱,侠士自重,携美酒伴美人醉卧山村的那一种浪漫。他在求学时的同居者为舞女郑莉莉,他们的儿子是台湾柔道高手郑小龙。在芳镇过了三年,两人分手之后,他迷上舞女叶雪,又生了一个儿子。不久,一个清雅纯朴的高中生梅宝珠,成为了他的第一位正式夫人,为他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梅宝珠虽然柔情似水,却仍然锁不住古龙人在江湖的那一颗心,两人终因性格不合而分手。他的第二位夫人是于秀玲,她一直伴随到古龙生命的结束。
  古龙爱美人。他的朋友于志宏说,古龙每一部著作后面都有一个女人。古龙自己也承认,没有女人,便无法生活。然而,他更重朋友,每每把笔一扔,人已跑到屋外,一连许多天找他的朋友去了。他对朋友可以推心置腹,无所不谈,上至文人学士,下到贩夫走卒,相交满天下。当然,他也有许多女朋友,但他把男朋友看得更重。朋友虽多,却没人真正了解他,这又是古龙浪子生涯的独特心境。唯一真正知心的,是长期住在他家中,受他影响至深的弟子兼义子丁情。丁情说:“因为古大侠寂寞,所以他便追求新奇,所以他的婚姻不能长久。古大侠生性是个浪子。”这种性格和心境,也给他的武侠小说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64年,古龙出版《浣花洗剑录》(《江海英雄》),是他武侠小说的一个里程碑 ,标志着他独创风格的开始,他分别从日本的吉川英治、大陆的还珠楼主,香港的全庸那里汲取营养,写了一些走“正路”的作品,为他不久之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1967年,古龙出版《铁血传奇》(《楚留香传奇》),标志着他的个性和特色全面走向成熟,出现了古龙风格的武侠小说。从那时到70年代未,他的 数十部小说,使他完成了“新派”武侠大业,独领台湾武坛十年风骚,并与金庸、梁羽生三足鼎立。但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因病因酒,也因自己较多的重复和无法进行的突破,使得他陷入了一种消沉颓废之中,正如1981年2月12日夜,他写完《关于飞刀》的落款:“于病后,非关病酒。不在酒后。”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便看到一种无能为力的无奈和力不从心的苍凉,虽然他曾有些大的计划,却始终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收场,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已大不如前。此时金庸、粱羽生激流勇退,留给人们辉煌的记忆;古龙至死方休,留给人们的却是一片悲凉。
  关于古龙的风格。金庸、梁羽生走的是“正路”以历史意识、文化品味、哲理高度取胜。古龙最初也想走这条路,后来受日本文学和《007系列》、《 教父》等西方文学影响,以人生诸味、机锋智慧、诗意哲理取胜,以情节的悬疑和惊魂取胜,形成“新派”的独到之处。古龙是辉煌的,又是惆怅的。当年他在台北买下两层华厦,文坛名宿陈定公为他题了一副对联,巧妙地将他和宝珠夫妇的名字嵌入联中:古匣龙吟秋说剑,宝帘珠卷晓凝妆;宝靥珠铛春试镜,古韬龙剑夜论文。那时,何等风光。而在他晚年,酒病而九死一生之后,他说:“一个人死了五次再活过来,还有什么事情看不开呢?”也许正因为他看开了,所以他可以悠然的去,而留给读者的呢,莫过于乔奇那幅悲壮又悲怆的挽联:小李飞刀成绝响,人世不见楚留香。
  古龙的武侠小说,一共是68部,但其中《楚留香传奇》(《铁血传奇》) 又可分为3部,《多情剑客无情剑》又可分为两部,因此也可算为71部。古龙不像金庸那样反复公布自己的真品,加之他自己早期也有不少胡编乱造之作,因此,古龙的“假冒伪劣”产品尤其的多,而一般读者又往往不太容易区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 20: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5.顾城



顾城:1956年 9月24日出生于北京医院。
1959年 进北京八一电影厂大院的幼儿园。
1962年 在一张明信片上写下第一首诗(顾城口述,姐姐顾乡执笔)寄给诗人父亲顾工。
1963年9月进北京西直门小学。
1966年 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是家中唯一未被红卫兵抄走的科普读物。
1967年 在家采桑、养蚕和发明“茶叶”。
1968年9月 第一次用笔写下诗歌《星月的来由》和《烟囱》。
冬 写下最早的散文《冬天的早晨》。
1969年5月 离开北京随父下放之前,写下《我的幻想》。
冬 随父下放山东昌邑县东冢公社。
1970年 和父亲一起养猪。
1971年7月 在海滩上写下《生命幻想曲》
1974年 全家回到北京,读书、学习绘画,并从事过油漆工、木匠、翻糖工、电影广告绘画工、商店营业员、借调编辑等许多临时工作。
1976年4月5日 参加北京“天安门事件”运动。
同年 写出自编诗集《无名的小花》自序。
1978年底 地下诗歌刊物《今天》第一期出刊。
1979年初 参加北京西城区文化馆业余诗歌小组。
1月 《诗刊》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大型诗歌座谈会,顾城在“设立中国诗歌节”的呼吁书上签名,系首次在公开场合亮相。
3月 在西城区文化馆《蒲公英》小报第三期发表诗作《无名的小花》,系作品第一次公开发表。
同月 加入《今天》文学社团和北岛、舒婷、江河、杨炼、芒克等结识,在该刊物发表大量诗作,并成为代表人物。

4月 写下早期代表作之一《一代人》。
同月 和父亲顾工同到四川重庆嘉陵江畔采风,以后写下组诗《永别了,墓地》。
同年 《星星》复刊号上发表公刘《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为国内报刊首次公开评论顾城诗作,在文艺界和海外引起广泛注目。
7月 在上海至北京的火车上与谢烨相识并坠入爱河。
11月 在《诗刊》首次发表诗作,为《歌乐山诗组》。
1980年1月 《文艺报》转载公刘文章,并加编者按,开始了全国范围内对“朦胧诗”的讨论。
7月 参加在北戴河举行的《诗刊》首届“青春诗会”。
10月 《小诗六首》在《诗刊》十月号发表。
1981年 开始写组诗《布林的档案》,加入北京市作协。
5月 对《小诗六首》引起反响的回信。。
7月1日 给福建漳州《水仙花》诗刊的一封信。
1982年1月 《抒情诗十首》获四川“星星诗歌创作奖”(1979.10-1981.12。)
同年 开始待业。
11月 姐姐顾乡结婚,写下诗作《铁铃》送给姐姐。
同年 顾城、舒婷合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3年 开始创作《颂歌世界》,诗歌创作进入新的阶段。
同年 顾城、北岛合集《北岛、顾城诗选》由瑞典好书出版社出版。
1983年8月8日 和谢烨在上海登记结婚。

11月 生病在家,读《武林》杂志。
1984年11月与香港《诗双月刊》编委、香诗诗人王伟明(苏舜)对话(河岸的幻影)。
同年 获香港“大姆指诗歌奖”
1985年 参加北京大学首届文学艺术节。
秋 到黑龙江大兴安岭采风。
11月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6年3月 诗集《黑眼睛》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6年6月 参加北京市作协在昌平举办的“新诗潮研讨会”,结识李英(即英儿)。 10月21日 以朦胧诗代表人物身份参加“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
冬 和北岛、叶文福等到四川参加诗歌巡回朗诵和讲演,受到诗歌爱好者极端疯狂的欢迎。
1987年5月27日 顾城夫妇离开北京,应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其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先后到奥地利、丹麦、荷兰、芬兰、瑞典、法国、英国……等国家讲学、访问。
7月 接受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博士何致瀚访问。
9月 在伦敦举行的英国汉学会上演讲。
12月10日 回国途经香港,应邀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中国当代文学与现代主义研讨会”。
12月16日 在研讨会上再次发言。会后,接受香港中文大学伊凡、西班牙巴塞罗纳大学汉学家高尔登、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闵福德博士等人的访谈。
1988年1月上旬 到美国纽约参加艺术博物馆大厅的诗歌朗诵会。
1月中旬 应闵福德博士邀请,以工作签证身份进入新西兰、任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和中文口语助教。

3月 谢烨在新西兰医院生下儿子木耳。
6月 以符合技术移民条件被准许在新西兰永久居留。
同月 奥克兰海湾的激流(瓦西基岛)买下一座房子,开始隐居生活。
秋 应邀赴美国讲学三个月。
1989年1月 辞去奥克兰大学职务,专心在岛上养鸡、种菜、作画和写作。
2月 新西兰政府正式签署顾城夫妇永久居留的文件。
1990年 诗集《水》由德国波鸿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0年7月5日 李英经顾城夫妇的努力和帮助,来到激流岛。
同年 台湾辅仁大学召开“文学与宗教”国际会议,邀请顾城夫妇参加,未获台湾教育部批准。
1991年 1月 姐姐顾乡来到新西兰。
8月 参加奥克兰东方市场中秋晚会。
9月2日 给《Today》杂志编辑的一封信。
1992年 赴美国讲学。
3月 应德国DAAD学术交流基金会邀请,赴柏林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离开激流岛。
4月26日 在柏林和斯洛伐克社会学院教授高利在克谈话。
5月 参加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
6月5日 参加英国伦敦“中国现代诗歌国际讨论会”,作《我在等待死亡的声音》的演讲。
11月28日 参加柏林前卫家的《东方艺术--继性意识的选择》艺术活动。
12月 在德国波鸿大学演讲《从自我到自然》。
同年 开始创作组诗《鬼进城》。
1993年 1月 在西班牙、荷兰、罗马尼亚等国家讲学。

同月 李英和英国人约翰从激流岛出走到澳大利亚悉尼。
3月 顾城得知李英出走,受到极大打击,并写下遗书,数度自杀未遂。
3月17日 顾城夫妇回到阔别六年的北京。
3月23日 离开北京回德国。
3月 完成《城》的最后部分。
同月 整理个人新诗自选集,《海蓝》和散文选集,交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同月 《顾城童话寓言诗选》由河南海燕出版社出版。
4月 在柏林开始写作长篇自传体小说《英儿》。
5月 《人民文学》刊发《激流岛话本》。
5月中旬 到美国纽约和三藩市朗读诗作,作巡回演讲,再次见到美国著名诗人金斯堡、菲林格等。
6月24日 写完哲学手稿《自然哲学纲要》。
7月10日 应法兰克福大学《人与自然--世界各文化哲学讨论会》邀请,做《没有目的的“我”》学术报告,阐述“自然哲学”。
7月 给大陆著名作家刘震云写信,并寄《英儿》书稿交由其在国内寻找出版社出版。
8月初 应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邀请,离开柏林,到西部艾佛尔山区伯尔小屋,从事写作。
9月3日 离开德国返回新西兰,途经美国,在飞机上写下最后一首诗《回家》。
9月6日 在美国洛杉矶的好友,《洛杉矶自由新闻导报》编辑顾晓阳处居住了半个月。
9月18日 在洛杉矶接受记者曾慧燕的电话采访,平生最生一次接受访。
9月21日 离开美国。
9月22日 在塔希提岛转机,拜访著名画家高更居住之处。
9月24日 回到新西兰奥克兰岛的激流岛,在顾乡家里度过最后一次生日。
9月27日 给父母写最后一封家书。
10月2日-7日 开始为儿子木耳写一本书,断断续续写了数日,终于未能够如愿写完。
1993年10月8日 顾城用斧子砍死妻子谢烨,然后自已自缢于一棵大树上。
顾城生前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顾城和谢烨




顾城、谢烨、李英、文昕

顾城是廿世纪末中国伟大的诗人之一,他把中国现代诗歌带到了至高的境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道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他的诗和他的死一起在纷嚷中静静地渡往到二十一世纪。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瑞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二十多年前,中国的朦胧诗正在为了名正言顺,而四处奔波和摇旗呐喊的时候,人们说到朦胧诗都不约而同地,用了一句顺口溜表达自己对领袖人物的崇拜:“南有舒婷,北有顾城。”其实,那时的顺序应该是:北岛是当之无愧的领袖,其次是江河、芒克、食指,然后才是舒婷、顾城。顾城的名字将留在这个时代,和被这个时代遗忘的人们心中,伴随着诗歌的历史,和为他祈祷的烛光中淌过未来的世纪。



6.三 毛



三 毛: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四川重庆。本名陈懋平,“懋”这个字是家谱上的排行,而“平”则是她父亲期望和平而选取的。后为方便书写改原名:陈平,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三毛与丈夫荷西



三毛胸口永远的痛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在台湾家中自杀,时年48岁。

三毛的生活和她的作品一样浪漫动人,一部《撒哈拉的故事》,一段她和荷西的凄美爱情,当年,多少少男少女为之倾倒。《滚滚红尘》成为我们与她相知的绝笔。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国内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之多。


三毛的最后心声

    我的这一生,丰富、鲜明、坎坷、也幸福,我很满意。
  过去,我愿意同样的生命再次重演。
  现在,我不要了。我有信心,来生的另一种生命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喜欢在下次的空间里做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或许做一个妈妈。在能养得起的生活环境到此为止,我要养一大群小孩,和他们做朋友,好好爱他们。
  假如还有来生,我愿意再做一次女人。



7.陈景润



陈景润:我国的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1996年3月19日下午1时10分,因帕金森氏综合症病情恶化,在北京医院溘然去世,享年63岁。

陈景润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这项工作,使之与王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获得197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后对上述定理又作了改进,并于1979年初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1978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时转载了《人民文学》上的报告文学,徐迟先生的《歌德巴赫猜想》。同年受到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邀请,作45分钟的学术报告。1982年获国家科委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再次受到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作45分钟的学术报告。1992年荣获首届华罗庚数学奖,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

  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被国际数学界誉为“陈氏定理”,他开拓了数论研究中一个崭新的时代。他那瘦弱的身影,几乎凝聚了全世界所有数学家关注倾慕的目光。自负的日本人,对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称道两位数学奇才:一位是祖冲之,一位便是陈景润。他们由衷地在这两位中华俊杰面前顶礼膜拜。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A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和家人



陈景润在英国伦敦剑桥大学



  陈景润教授的成就,曾给中华大地带来了一股科学的春风,他坚忍不拔、刻苦治学的精神,曾经鼓舞了整整一代人奋起向科学进军。



8.张  华



张  华:1958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虎林县一个军人家庭。1976年5月,张华随父母从饶河县调转到七台河市工作,1977年1月,张华应征入伍。在部队里多次受到表彰,入伍两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7月11日为抢救一名掏粪落入粪池的,69岁老农魏志德而光荣牺牲,年仅24岁。
  1979年初秋,21岁的张华跨进了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的校门,成为空军医学系的学生。张华对雷锋一直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他真诚地对同学们说:“我们不仅要在外表上像个大学生,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道德上、知识上都是个大学生。” 张华不论走到哪里,都留下了令人称赞的言行。公共汽车上抓小偷,星期天参加义务劳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助老人、帮助旅客……也不知做了多少好事,没人能说清。
  1982年7月11日,正在四医大第二附属医院上临床课的张华,一大早进城买东西。上午九点多,在离校不远的西安康复路南口,突然从马路东侧传来急促而焦灼的呼喊声:“快救人哪!”原来掏粪老汉魏志德在康复路厕所掏粪时,被粪池散发出的沼气熏倒。这是个有三米多深、池口只有两尺见方的蓄粪池。在气温高达三十六七度的伏天,老汉跌进粪池,哪能没有危险?张华听到呼救声赶到现场,把手中装有照像机等物的背包往地上一扔,三下两下脱下军帽和军衣,一把拽住正要下去救人的裁缝师傅李正学,高声说道:“你年纪大,不要下,让我下!”说罢,沿着竹梯,“噌噌噌”的急速而坚定地下去了。跌下去的老汉这时已经俯卧在粪水里,只有头发露在外面。张华左手紧紧握住梯档,用右手从一米以外的粪水中拽过老汉,又一把抱在腰间,望着池上喊:“快放绳子,人还活着!”没想到话音刚落,浓烈的沼气把他也熏倒了。只听“扑通”一声,他同老汉一起跌进粪水之中。
  他被在场的群众搭救上来,并拦了一辆救护车,用最快的速度送进了医院。值班医生赶来了,专家教授赶来了,学校和医院领导也赶来了。可是,注射强心针无效!吸痰给氧无效!医院采取了最后的抢救措施:打开胸腔,直接按摩心脏……然而,张华因吸入毒气过多,加上溺粪时间过长,光荣牺牲了。



生活中的张华

张华牺牲后,陕西省委号召全省人民向张华学习,全国学联也发出向张华学习的号召。1982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张华以“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张华的牺牲引发了一场关于“人生价值”的大讨论曾经撼动全国,有人认为从生命的价值去思考,作为一个具有高等教育素质大学生的张华,对社会和人类所作的贡献,比他的援救对象对社会做的贡献要大得多,张华毫不犹豫的牺牲既是对自己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这些论点受到大多数人的极力反对,认为奋不顾身、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不能因人而异,在道义面前应该人人平等。他勇于献身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曾经鼓舞和教育着一代全国青少年和大学生。正是在他精神力量的影响下,在张华牺牲的第二年,他的母校第四军医大学又涌现出了一个华山抢险的英雄集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 20: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9.张雨生



张雨生:1966年6月7日出生于台湾澎湖,籍贯:浙江嘉兴。本名:张雨生,英文名:Tom,Chang Phil小名:小宝(张雨生常自称张小宝)。家住台中丰原,排行老大,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毕业于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
1988年3月组团“Metal Kids” (金属小子)参加第一届全国热门音乐大会,赢得团体冠军,最佳主唱,不是因为“热门音乐”受瞩目,而是因为他的高亢清亮嗓音,进入了流行音乐界。
5月与“知己二重唱”的孙向莹,陈本瑜等六个朋友,出版电影《菜刀和六个朋友》的原声合辑,《六个朋友》的出现是他一鸣惊人,脍炙人口的作品《我的未来不是梦》,同时是《黑松沙土》年度广告主题曲,另有一首情歌佳作《以为你都知道》。
6月参与歌曲《历史的伤口》演唱,收录于《战争与和平》。
8月在第一届热门音乐大赛《烈火青春》合辑中,与优胜歌手合唱《烈火青春》,Metal Kids则有《Heaven On Fire》单曲。
10月张雨生入围台湾金龙奖“最有前途歌艺”新人奖。
11月个人首张专辑《天天想你》出版,当时称其为名副其实的“唱片”,因为还没唱片公司生产出CD,形象清晰的他,成为风靡一时的学生情人,短短几天唱片创下七白金的销售记录,销售超过35万张。

1989年3月发生两件大事:一是获得中时晚报年度十大新人奖榜首;二是首度参与电影《七匹狼》的演出, 并在电影原声带中与王杰等人,同唱主题曲《永远不回头》,及其它的数首插曲。另拍摄首部广告“可口哈士”。
6月自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毕业典礼当天新闻媒体群涌而至采访,歌迷热情参与,造成校内热闹异常,令人印象深刻。
7月推出入伍前的最后一张专辑《想念我》。



8月在台湾入宪兵役,在台湾服军役三年。
9月服役期间,借调演出华视八点档连续剧《六壮士——古宁头大战》单元。
10月入围金曲奖最佳新人三奖。
1990年1月演出电影《金马大兵》。
8月《张雨生大兵日记》(1~3)漫画出版。由漫画家曾正中编绘张雨生入伍当兵时的有趣的情形。
9月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完》专辑收录张雨生作的词曲《我爱你》。
10月与师妹陶晶莹合唱一首《你是我真心的执着》,收入在陶晶莹《天空不要为我掉眼泪》专辑里,入围第二届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奖。
1991年6月退伍。
1991年10月参与第四届热门音乐大赛专辑《青春像把枪》,演唱《我学会飞翔》。
1992年2月赴洛杉矶录制张雨生的创作专辑《带我去月球》。
1992年7月发表个人首张制作并创作的专辑《张雨生创作专辑》,首支单曲《带我去月球》MTV代表亚洲入围1992全美音乐录影带奖。
11月经过一番沟通,同意部分音乐向商业低头,出版了《大海》专辑,内有当时各大词曲作家作品,销售成绩很好,直逼《天天想你》,突破六白金,并入围金曲奖。
1993年2月参加舞台剧场《淡淡小镇》的演出,演出了首部舞台剧,在该剧中演活了憨厚可爱的陈少威。他对戏剧的敏锐,以及在舞台上的聪明灵慧,不但大家对这位歌手刮目相看,更被导演认定具有一种天生的灵感。他心里暗自打算有一天要搬到淡水镇上,后来,真的住在淡水了。
8月在台湾阳明山上,开始过起比较遗世独立的生活,发表了《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专辑,里面逐渐显露出他不同于一般创作人的独特作品,比起以前创作的专辑,他显得成熟许多,同年展开台湾巡回校围演唱会。
1994年1月为了精选集,他写了《自由歌》,专辑里的歌,有许多他和唱片公司一起成长的痕迹,虽然他用“自由”来形容他在音乐作品上的渴望,但歌手都是先从被人认识开始,才可能有自由的空间。
9月他赢得了他所要的空间,唱片公司“放手”让他做自己真正想做的音乐,幸好有这么一段,我们拥有了一张精彩的《卡拉OK.台北.我》专辑,当时被归类成另类的唱片,时至今日,再听这张专辑,方才明白他一直远远超越当时,做出未来感的作品,这也是他生前自己最喜欢的一张专辑。
10月跨越海峡与大陆歌手童孔合唱电视剧《两个永恒》主题曲《两个永恒》。
11月台湾《飞碟发烧电视剧精选集(壹)》出版。收录有张雨生《两个永恒》及《家》二首歌曲。
1995年3月再次融合商业与理想,出版《还是朋友》专辑,其中《执着》单曲是他与陶晶莹的对唱曲,并与“六个朋友”合唱《别放弃希望》,此为张雨生与飞碟唱片约满前的最后一张专辑。之后告别飞碟诸友,暂别歌坛。
6月制作伊能静专辑《下大雨了,春花开了》内的半张,两个很难想象在一起的歌手,合作却出奇的顺利,他又证明了可以担任制作人的成功。
8月出演舞台剧《完全幸福手册》,在剧中饰演康有为,为甩开一成不变的刻版生活,溜进大都市寻找梦寐以求的《完全幸福》。
9月为学妹,也是好朋友的陶晶莹制作《非比寻常》专辑,两人玩得很高兴,做得很认真,在陶子充满爆发力的Vical中听到张雨生的力量。

1996年4月加入丰华唱片公司后的首件作品,出现在《麻将》电影原声带中,是张雨生加盟丰华唱片后,改头换面第一次,台语摇滚狂热演出,演唱台语歌曲《去香港看看》,并与苏芮合唱《Love Potion No.9》。
7月推出《两伊战争》新专辑(丰华发行),分别为《红色热情》和《白色才情》,其中与张惠妹对唱的《我最深爱的人伤我最深》,并再度为伊能静制作专辑《自己》,其中他的作品《那么》被誉为经典。这成为他才华的全面性展示。
9月演出舞台剧《天龙八部之乔峰》。
11月制作《张惠妹专辑》,一曲《姐妹》缔造了台湾本土的音乐天后,他的音乐才华再次获得全面的肯定,作品的深度不失,并兼具商业亲和力,多年来自我追求、挣扎的蜕变,使他获得巨大成功。
1997年5月制作张惠妹的《Bad Boy》专辑,成绩更上一层楼,打破了以往人们对“第二张”预计销量下降的印象,除了单曲《Bad Boy》外,专辑另有《一想到你啊》及《孤单Tequila》两首歌词曲创作,有激情、有流畅、有孤单,他真正懂得了如何把握自己。
8月制作张惠妹《我要为你做饭》专辑。并担任舞台剧《吻我吧!娜娜》的音乐总监。
10月16日正式发表个人专辑《口是心非》(丰华唱片发行)。

1997年10月20日,张雨生不幸于凌晨二时,在台湾淡水登挥大道,发生严重车祸,因昏迷不醒,被送入淡水马偕医院治疗。车祸原因经警方调查判断是张雨生疲劳所致。
  1997年11月12日晚23时48分,张雨生经过24天来的奋斗,终因不幸并发吸入性肺炎抢救无效,病逝于淡水马偕医院,时年31岁。




当兵的张雨生



10.赖  宁



赖  宁:1973年10月20日出生在四川石棉县。1988年03月13日,赖宁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奋不顾身地扑灭山林大火,壮烈献身于故乡海子山上。年仅十四岁。为了表彰赖宁的崇高品质,党和国家给予他崇高的荣誉: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赖宁胸怀大志,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曾获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和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小学毕业后,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石棉县一中,是四川省石棉县中学初中八九级二班学生,到中学后,他热爱科学,经常利用节假日,采集矿石标本,进行无线电试验等。赖宁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对保护国家财产有强烈的责任感,是一位诚实、勤劳、富有同情心、宽容待人、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好少年。
赖宁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生活无比热爱,他三次救火而不留姓名;他有着远大志向,要做像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他坚持几年为家乡探险寻宝,利用节假日采集矿石标本,进行无线电实验。他求知若渴的进行学习,好追根寻底,有积极探求的进取精神。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海子山突然发生山林火灾,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赖宁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他不顾个人安危,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近来,一度被树立为少年英雄的赖宁,其照片纷纷从校园墙上被摘下。为了学习贯彻《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目前学校虽然也非常注重学生英雄行为的培养,但更加强调学生首先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为此各学校纷纷制定各种措施。现在有个现象,作为“少年英雄”的赖宁,并不被今天的少年所了解。不要说赖宁,就是雷锋的事迹及其精神,不少中小学生知道的也不多。至今没有多少少年对“赖宁”的去留“表态”,可见他们并无伤心。在十几年前,年仅14岁的赖宁为了扑救山火而牺牲,作为“见义勇为”的少年英雄,赖宁被树立为全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他的照片和雕塑布满了全国的中小学校园。而在新的时期,遇到新的社会问题,要强调未成年人的自护意识,是否必须摘掉作为承载赖宁精神的赖宁照片呢?赖宁精神曾经鼓舞了一代人的健康成长,见证了一段历史。为了表彰赖宁的崇高精神,1989年5月21日,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教委联合作出《关于授予赖宁“英雄少年”光荣称号的决定》,并且号召全国各族少先队员,向赖宁同学学习,“学习他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习他热爱祖国,临危不惧”。



11.陈百强

陈百强:1958年9月7日出生于香港,原名:陈百强;艺名:陈百强;英文名:Danny Chan(丹尼·陈);日文名:三蒲百强;花名:小妖。籍贯:广东台山。
  陈百强是香港流行歌坛一颗闪亮的明星,颇受年轻歌迷爱戴的青春偶像。其斯文、活跃、健康、清秀的形象,深入民心,成为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香港最受欢迎的青春派偶像歌手之一。陈百强从艺十余年,出版了二十多张个人专辑,绝大部分销量均达或超过“白金唱片”数字(五万张)。其中,他演唱的《眼泪为你流》、《涟漪》等歌分别入选香港第2、5、6、7、9、10、11及12届十大中文金曲,入选金曲数量之多,仅次于“歌王”谭咏麟。


陈百强还是一位创作歌手,出自他手笔的流行歌曲很多,如《偏偏喜欢你》、《梦里人》、《对酒当歌》、《喝采》等二十来首。
  陈百强主演的影视片数量不多,但每部都有较高的质量。1984年他和麦嘉、“光头仔”、徐小凤合演的贺岁片《圣诞快乐》,票房收入高达2500万港元,名列当年度香港十大卖座港产片第二位。1987年,他和周润发、钟楚红联袂主演文艺片《秋天的童话》,叫好又卖座,被影评人评选为当年度“十大香港电影”首位。
  1991年在广东佛山体育馆举行演唱会,宣布暂别乐坛,对十多年的娱乐圈生涯感到足够,希望退休后好好享受人生。并打算于92年开告别演唱会暂时告别乐坛。
  1992年 举行“告别上海演唱会”三场演出,正式宣布于本年底告别乐坛,
  1992年5月18日昏迷被送往香港玛丽医院急救。在17个月后,于1993年10月25日因病在香港玛丽医院去逝,时年35岁。
  他不否认有时对于解决不来的事情,是下意识有种逃避心态,他嗜酒及服食安眠药,已维持好几年,以前是与大伙好友贪玩,喜欢到夜店,用酒精自我麻醉以追求更高境界。 关于他服药的种类众说不一,从他入院昏迷以至引起更严重的后果,肯定不只是心脏病遗传、喝大多的酒及只服安眠药这么简单。
 
历届入选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歌曲:
1979第二届 《眼泪为你流》
1982第五届 《涟漪》
1983第六届 《偏偏喜欢你》
1984第七届 《摘星》
1986第九届 《凝望》
1987第十届 《我的故事》
1988第十一届 《烟雨凄迷》
1989第十二届 《一生何求》




陈百强是香港流行歌坛最早获歌迷封称“偶像”的歌手之一。其演唱的情歌,广为传唱。他的嗓音漂亮流畅,演绎情歌时的那种诱惑力,足以令听众陶醉,歌声中特有一种凄美与哀怨,充满着诗一般的浪漫情绪。



12.黄家驹

黄家驹:1962年6月10日出生在香港,英文名:Wong Ka Kui;日文名:KOMA;籍贯:广东台山。1993年6月24日凌晨1时,黄家驹在东京富士电视台录制游戏节目时从2.7米高的台上失足跌下,6月30日下午4时15分在东京逝世,时年31岁。
  从电视上得知家驹意外身亡的消息时,犹如晴天霹雳,怎么也不敢相信。家驹走的实在太突然了。《真的爱你》、《光辉岁月》、《长城》、《大地》,太多,有的是情歌,但更多的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家驹的歌,激情与沧桑,质朴又高亢,让我们永远刻骨铭心。
  他是中国摇滚的骄傲,他那无人取代的唱腔,令众多歌迷为之倾倒,他那激发斗志,呼唤和平的歌声,熏陶了几代人,他进行了一场音乐革命,曾代表了一个音乐的时代,他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伟大音乐家。



  Beyond不相信闭门造车的无病呻吟和春花雪月。家驹曾经说过:“音乐创作源自生活,我们比较喜欢留心世界的趋势,为创作带来冲击。”于是,他写了一首《光辉岁月》献给南非人权领袖曼德拉;亦在1991年年初,亲身前往肯尼亚,开始一段非洲之旅。“我去看第三世界不单只看贫穷,而是看第三世界的改变,看未来的第三世界,以人类的良知为出发点,用感性反思人的所作所为。非洲向来予人穷困和落后的感觉,我们觉得微不足道的物质,在那里也许会成为很有意义的物质。世界不断前进,眼看他们的生命停滞下来,不禁觉得可惜。只要我们肯付出一点关注,他们也可以跟我们迈进明天。”生前的家驹,说过这样一番话。可惜,他没有和我们一同迈向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8 20:47 , Processed in 0.18464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