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13|回复: 13

[【文史类】] <转贴〉失去家园的童话——纪念诗人顾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3 00: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失去家园的童话
                ——纪念诗人顾城

                    ·吴小彬·

  秋天来了,天空渐渐高远,溪水变凉,树叶在从北方吹来的风中慢慢摇落。

  我本该静下心来读书的,夏天买来的书堆了厚厚一摞,可是,《见证与愉悦》
才看了不几页,我却难以愉悦了。媒体上经济学家们争吵正酣,一个被激怒的老
板将一位教授告上了法庭,几位主张“产权明晰”的学者和官员,在大声为富人
辩护,为富人财产的合法性论证,强调富人的稀缺和可贵,要求人们“善待为社
会作出贡献的人” 。

  我却想起了顾城,想起了“一辈子穷得都在为钱发愁”的顾城,就是那位写
下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的诗人。我搞不清楚为什么
会在这个时候想起他,我也不懂为何一想起他就满怀怅惘。我从书架上把与诗人
有关的几本书找出来,有《英儿》,有《顾城绝命之谜》,《幻灭激流岛》,还
有顾城的姐姐顾乡写的一本书——就这样,我又重新面对了1993年10月南太平洋
上的那座小岛,重新面对了顾城的自戕。

  让我吃惊的是,尽管时间已过去了11年,尽管我以为自己在人世的艰难中被
打磨得足够坚强,可是,这起事件仍然像当初一样令我目瞪口呆,依然像一把重
锤砸向我的胸口,我听见自己的心在惊怵中战栗。如果不是顾城的书信和笔迹,
如果不是几位当事人言行的相互印证,如果不是白纸黑字字字泣血,我真是不敢
相信,人心可以这样凉,可以这样冷,人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爱过的人。

  我想生存
  想稻谷和蔬菜
  想用一间银白的房子
  来贮藏阳光
  想让窗台
  铺满太阳花
  和秋天的枫叶
  想在一片静默中
  注视鸟雀
  让我的心也飞上屋檐

  读着这首诗,望着顾城戴一顶高高帽子的照片,望着他那双孩子样单纯的大
眼睛,我只有悲叹:诗人弱矣,时代与人心坚硬如铁。红尘滚滚的如今,实用和
机巧才是人们的法则,权力与财富,正享受着万众景仰和盛情追捧,像他那样
“天性率真,不懂世故” ,他能生存吗?

  顾城一向被称为“童话诗人”。依他当年的诗歌成就和天分、学养,如果他
肯妥协和将就,他也可以像其他移居国外的诗人一样,周旋于欧洲和美国的一些
大城市,靠写作和讲学所得为生。可是,他却不愿在城市久居,东寻西觅,最后
登上了远僻的激流岛。他在岛上养鸡、饲兔、修盖房子。他想与天和地更加接近
一些,愿意过一种自然、自由的生活。仅是如此,倒也罢了。可他还非要把英儿
接来,让她和妻子谢烨与自己一块生活。在那个孤悬海外的小岛上,在蔚蓝色的
大海与蔚蓝色的天空之间,他爱她们俩人,她们俩人也爱他,她们俩还彼此亲如
姐妹。这在常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几乎等于荒唐了。可老天不知是对顾城格
外开恩,还是欲擒故纵,竟就成全了顾城,竟让这种事情在小岛上发生了——顾
城哪里是在修盖房子,他是在搭建自己的梦想,是在构造自己的童话。有那么一
段时间,他幸福得都有些飘飘欲仙了。

  可是,他以为自然而美好的事情,别人可没有同感;他视如“圣地”倾注了
汗水和心血的房子,在英儿眼里不过是个“捞什子”;他自己养鸡饲兔乐在其中,
人家与他一块做几天尝尝新鲜还行,经年累月哪里消受得起?无论是谢烨,还是
英儿,都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女人啊。再说了,两个女人同爱一个男人很有可能,
可怎么才能让她们和睦相处?还亲如姐妹?所以,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别扭”,
就不合常理,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破碎的结局。幸福肯定是短暂的,童话只能活在
童话里,这个世界上哪有不醒的美梦啊。等到一个机会,谢烨几乎是胁迫着顾城
到德国讲学去了,她再也受不了这种日子了。顾城呢,他是那样不愿离开小岛,
离开这个梦境,可最后想想去讲学能挣好几万马克,回来可以盖一个“白房子”,
就千哄万劝英儿,说自己去去就回,“你要是想我,我马上飞回来”。送走谢烨
和顾城,英儿恨恨而归。不久,她就“跟岛上一个英国人跑了”。

  英儿“出走”,让顾城像“疯”了一般,他满世界在找,甚至跑回北京来找,
可哪里找得到?更不幸的是,与他“同甘共苦十年”的谢烨也变了,和一个陈姓
工程师“好上了”。顾城遭到了双重的背弃。当1993年9月末,顾城千里万里回
到激流岛,再次站在他那所房子面前时,那真是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
他没有办法让自己在这所房子里住下,因为房子里到处都是英儿的影子,到处都
有他们3人一同生活的以往。他暂时住在姐姐顾乡家里,他用垂亡之人的深情,
于绝望中努力着,想把谢烨留在身边,他几乎是哀求了。可“逛超市能5个小时
不出”的谢烨,这时已只想着陈工程师的“精明”、“会开车”、“房子布置得
雅致考究”和“全身名牌衣服”,她只想把她和顾城唯一的儿子木耳带走。她不
仅不再爱顾城,不再留恋过去的一切,甚至一点也不顾忌丈夫的感受,在与顾城
还未办理离婚手续的情况下,就要把陈工程师接上岛来。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画下想象中
  我的爱人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

  这是顾城早年写下的一首诗,他曾念给谢烨听,文昕在她的书中记下了这感
人的一幕。可现在读这首诗,我就像在读一卦不祥的占卜,在念一则凶险的预告,
在听一阵从远方滚来的惊雷。是啊,没有痛苦的爱情,以及眼睛里没有阴云只有
晴空颜色的她,只在想象和童话中,才能找到;也只有在童话和想象中,她才会
永远看着我,看着,绝不会掉过头去。而现实中的女人,生活中的爱情,是会变
的,当时代“掉过头去”的时候,女人或早或晚都要跟着改向的。因为,女人是
务实的,她们谁也受不了自己的丈夫为某种理想总是“固守穷困”,谁也受不了
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人。

  诗人是什么人?诗歌是什么?我为什么会在此时这样怀念一位故去11年的诗
人?里尔克在一首诗中写道:“它征服了他们∕迫使他们在死亡和生命面前跪伏
∕他们双膝弯成的直角∕赋予世界一个全新的尺度”。许多诗人的作品,还有他
们的经历和痛苦告诉我们,诗人是人类和上帝共同挑选出来的一种人,他是上帝
的信使,带来上天对人的祝福以及谴责;他又是人类的忧郁歌手,向茫茫宇宙和
未知的主宰倾诉人的苦难、无奈和希冀。他领受了为芸芸众生寻找神迹和圣宠的
命令,他是想把天堂拉近地面的人。他的每一部作品、每一首诗,都是对凡俗人
生的超拔,都是向危险边界的冲锋。在真正的诗人那里,在他的作品面前,我们
感动了,困扰我们多年的思虑,被诗人点破,郁结已久的心声,诗人代我们表述
出来——我们应该感激诗人的,因为他替我们遭难、受苦、肩负起整个世界的重
压。当我们在生活中忙忙碌碌斤斤计较时,诗人在为我们思索、回忆、祷告,在
时代剧烈变革的大潮中,诗人孤灯一盏,为我们采撷越来越罕见的“彩色贝壳”。

  诗人的使命,注定了他们与世界的紧张关系,他们无法过和常人一样的生活。
对神迹的追寻,形而上问题的艰涩,推敲语言和诗歌韵律的劳作,往往使他们狂
热而憔悴。他们需要安静,他们害怕噪音。可生活的纷乱和世事的烦扰,经常是
难免的,厚颜并且顽固。为了写下一句诗,为了记下一个稍纵即逝的灵感,诗人
得拼命赶开破窗而入的喧闹,千方百计躲开打扰和诱惑。可以说,真正伟大的诗
作,都是诗人在与人世以及自我的激烈冲突中诞生的,都是诗人揪着头发蘸着从
伤口里流出的血写就的。自然,对这种和世界与生俱来的不和,对这种“古老的
敌意”,诗人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11年前的那个秋天,顾城要告别欧罗巴和
美国,返回激流岛,返回他亲手修盖的房子,返回他那已被击碎的童话。翻检诗
人最后半个月留下的短章,每个人都能看出,这时的顾城还是想活的,他不忍心,
他还抱有期望。他之想方设法挽留谢烨,今天看来,实在是于无奈和绝望中放弃
了一个诗人的高傲,他在向不义的人间妥协,他在和这个庸俗、健忘、物利的世
界的代表谈判,并且一再降低自己的底线。从另一种意义上说,顾城最后时日的
期待和努力,又是在同早已注定的命运抗争,在与步步逼近的死亡肉搏,在和已
张开血盆大口的毁灭之兽决斗。他多希望谢烨能留下来,能帮帮他,能多看他几
眼啊!谢烨,是诗人与这个世界的唯一纽带,在她身上,寄托着诗人最深切的感
情,无数难忘的时光、回忆和美丽的向往,她一直就是他的“命”。如果她真的
走了,诗人必死无疑。

  可是,在这最后的斗争中,顾城失败了,他所有的努力都被宣告徒劳。他眼
睁睁地看着曾经那样爱他、欣赏他、保护他的妻子当真“掉过头去”;在远方,
那曾自诩和诗人“同命相牵”的英儿在等着他死;被诗人一向赞美和颂扬的“女
儿性”,最后时刻露出了丑陋、邪恶和狰狞。我真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比1993年
那座孤岛上诗人遭受的磨难更深重的人间磨难,还有怎样一种背弃,比诗人遭到
的背弃更低劣、更凶残、更让人心寒齿冷。是的,时间已过去11年了,在这样一
个阴晴不定的秋天,我再次震惊于诗人遭遇的悲惨和孤苦无助。一个那样天真、
善意、腼腆的人,一个给世间留下那么多温情而美丽诗句的人,一个痴情歌唱女
人是“上天无尘的花朵” 的人,竟遭到了多半来自女人的厌恶、背离和唾弃。

  这虽然是一篇祭文,虽然写到这里我已有太多的伤感,可即使这样,我也无
意为顾城砍向谢烨的一斧辩解。那的确是一个疯狂的举动,是不人道和野蛮的,
并且绝对应该受到谴责。无论怎样,既然谢烨已经不爱顾城,她就有追求自己新
生活的权利。在许多次争吵中,谢烨让顾城想想当初她不就容忍了英儿吗,为什
么现在你就不给我自由?显然,此话也有道理。但是,这么多年来,每当提起顾
城,总有人把那最终的毁灭当一突发事件看待,他们不去探究这一悲剧的内在原
委,仅看现象就责骂顾城是“疯子”和“惨无人道”。我很奇怪,这些人有那么
忙吗?他们是没有时间,还是没有同情,他们为什么不稍微仔细辨认一下这起不
幸事件呢?其实,任何一位读了这起事件的相关材料(这些材料已被整理、出版
的不少)的人,都会清楚地看到,顾城是怎样一步步被逼向疯狂的,是在怎样一
种污浊、丑恶的情势下,诗人才失去了最后的理智。他是不该伤害谢烨,可在这
之前,他早已被戳得万箭穿心;他是太不理智、太野蛮了,可无论是英儿,还是
谢烨,早就一个在“等着他死”,一个不仅说出了口,而且用行动逼顾城去死;
他是应该受到谴责,他的举动是太不人道了,可是,同样应受谴责、同样不人道
的还有谁?

  当然,过多地纠缠于细节,也是没有意义的。顾城的不幸,缘于他在性格深
处与这个世界的对立,缘于他有太多的憧憬、向往和梦想,而这些向往和渴念无
一不与生活的规则悖逆。这起悲剧事件的真正原凶,是埋藏在每个人人性深处的
自私。让我不解的是,这种制造了无数人间惨祸的自私,而今非但不受文明人类
的抑制,反而登堂入室,成为响彻大江南北的跨世纪主旋律,于是,它变得越来
越有市场,越来越气慨昂扬,也越来越厚颜无耻。所以,我也终于明白,在这样
的世界上,在人群中,有一种人是“不适宜活”的——像卡夫卡,活到42岁,刚
想到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肺炎就夺去了生命;像苇岸,一直坚持素食,身体虚
弱,遵医嘱才吃了点荤食,大限已至;像顾城,逃到天边,逃到大洋上,逃到小
岛深处并总算醒悟自己是一个男孩的父亲“想过日子”了,死期便到了。

  我哑然,黯然,同时对人世钢铁般的逻辑感到敬佩。静寂中,我更清晰地听
见了外界的喧哗,更听清了富人的笑声,也更听清了学者和官员们为财富争辩的
激情。我想,一生清贫的顾城,如果活到今天,也许更痛苦,更觉着人世与他处
处作对,也许还要遭到更多的背弃。他走了,他走了11 年了,也许还是件幸事。

  愿他在天之灵安息!

  或许,他在那里写下的童话更美丽,更清澈,上帝也喜欢看的。

  (文章来源:新雨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3 00: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了这篇文章在这儿,并不是说明我认同作者的观点。只是看到这篇文章后,也认为11年前那惨烈的一幕,也值得我们今天的人们去在反思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3 08: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童话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小部分。接受生活,改变生活并能够享受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热爱生命者。就象杨绛,生活充满了艰辛,却拥有一份豁达与平常心。

一个人同时爱着两个人,还让她们生活在一起,我看到的只是自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3 09: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又一次谈到死亡!
相信人都是有求生本能的,死亡绝对是最无望的选择。

那么多人为什么去自杀,去自取灭亡,而且前赴后继,绵绵不绝?
死亡是对生的苦痛的逃避,还是一种不兼容、不妥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3 18: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逃避还是抗争,勇敢还是怯懦,无从评说。不过如果给自杀者一次选择的机会,想来愿意生者多吧?

无论如何,还是很喜欢顾城的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3 19: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就是诗人,与常人不同,所以不能用常人的标准去评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3 19: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3 22: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青青园中葵于2005-07-13 19:40发表的: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
青青诠释的好,就是读了让人有点儿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3 22: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已经用去了顾城所有的激情,面对的只有灰色的世界,顾城做了一个,对他来说,正确的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3 23: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青青园中葵于2005-07-13 19:40发表的: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

青出一蓝胜于蓝

眼是灰色的
心是彩色的
青青好色呀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4 08: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紫衿于2005-07-13 00:02发表的<转贴〉失去家园的童话——纪念诗人顾城:
  失去家园的童话
        
顾城的不幸,缘于他在性格深处与这个世界的对立,缘于他有太多的憧憬、向往和梦想,而这些向往和渴念无一不与生活的规则悖逆。这起悲剧事件的真正原凶,是埋藏在每个人人性深处的自私。让我不解的是,这种制造了无数人间惨祸的自私,而今非但不受文明人类的抑制,反而登堂入室,成为响彻大江南北的跨世纪主旋律,于是,它变得越来越有市场,越来越气慨昂扬,也越来越厚颜无耻。所以,我也终于明白,在这样的世界上,在人群中,有一种人是“不适宜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4 08: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舒婷忆顾城


  作者:舒婷
  顾城死的前一年,我见到他和谢烨,我还送了谢烨好几件衣服。我走的时候把我的衣服都放在床上,摊着让谢烨挑,你需要什么都挑走。她挑走了一件水洗的真丝磨砂的夹克,一件红衬衫,一件牛仔裤,苹果牌的牛仔裤。第二年就听到她出事了。她死的时候肯定穿着我的衣服,真的。因为他们在国外非常节省,非常非常节省。
  后来我看到别人写的文章,我觉得很生气,里面好像对顾城有点误会,说顾城养了两百多只鸡,说他有嗜血的本性,居然在一夜之间把这些鸡都给杀了。这话是不对的。
  事实上,是执法的小官吏上岛来,给他限定3天以内要把鸡剩下12只,如果两百多只就侵犯了他人利益。所以他们必须把这些鸡都杀了。谢烨跟我说的,说得非常生动,说他们怎么杀:舒婷啊,杀得真是血流遍地!她说,杀两百只鸡,3天以内必须要杀完。
  那鸡放野了,放在岛上,抓到这个鸡都很困难。杀完了放在毛利人那个酋长那里。他们打猎人有那种大冰库,放在大冰库里面冰着。谢烨拿出来做鸡肉春卷,跟顾城到墟上去卖。他杀这个鸡确实是迫不得已,但是有人把他说成是嗜血成性啊,亲手养的鸡,一夜把它杀光。说得顾城原来就有杀人的倾向似的。
  我觉得顾城其实很可怜的。真是很可怜。
  开始的时候,谢烨跟顾城在一起其实很苦,非常痛苦。痛苦的原因是,顾城不要谢烨打扮,谢烨上海女孩子,爱美的天性,完全是得到最残酷的压制。顾城不让她戴耳环戴项链,穿衣服都要顾城审过。谢烨跟我们游泳,顾城就很不高兴,不喜欢她穿游泳衣在公众场所。我们游泳在一个美国佬的游泳池里,我,还有谢烨,还有艾蓓,反正很多人,而且里面可能还有北岛,还有几个男的诗人在一起,顾城就不下来,而且脸上很臭。我根本就没想到顾城会这样的。都是老朋友,有什么好忌讳的。
  我就问谢烨,顾城怎么啦?谢烨就跟我讲:他就是这个鬼样子,他就是看我穿游泳衣不高兴。我就跑上跟顾城说:"顾城!"顾城还是见大姐姐的样子,顾城老叫我干姐姐嘛。我跟他说了两句,顾城笑笑说:没什么,没什么。
  外国人,包括很多汉学家都认为,顾城的诗是谢烨写的,因为都是谢烨在外面出面,翻译啊,而且包括顾城的版权代理,都是谢烨帮他签帮他看的。他朗诵的时候,他上台之前,谢烨还给他提条给他改字呢。就像舒曼和克拉拉。这是不可能的嘛!但是外国人他不懂。他们觉得谢烨聪明又漂亮,又能应酬。像小说。他们那个小屋是他们两个人亲手盖的,吃了很多苦。顾城跟我讲,怎么从山上把石头搬下来,为了盖这石头屋,盖了洗澡,又没自来水啊,做个蓄水池在屋顶上,怎么艰苦。讲了很多这种事。这小屋是顾城整个的心血,作为一个男人,顾城到那时候神经也崩溃了。设想一下,如果顾城自杀,事情就会很圆满。他自杀,然后谢烨整理顾城的东西、遗物,出版,儿子也很好了。而且将来再结婚,在西方也是理所应当的。她如果不结婚,我们还要劝她结婚呢。一切是不是都很圆满了?我是觉得实际上人性是非常复杂的,这种一瞬间的东西,或者天性中间的东西,它的转换,外人是感觉不到的,你不能用常情来推测他们。所以说顾城是天生的杀人犯,是不对的。
  77年8月份北岛给我写了第一封信以后,还没有见过面。到办了《今天》是78年年底。79年秋天,我忘了几月份,去了北京,才见到了北岛。然后呢,在80年的"青春诗会"上才第一次见到顾城和江河。
  那时,我跟江河比较谈得来。因为我们老是一起开会。那时候江河跟北岛开始有点分歧了。79年见到杨炼。他们那时候很穷。在北京,他们两个来看我,顾城隔段时间就要到窗户看一眼。我说"干吗?"他们说自行车放在下面,怕人家偷了。我说:"你们怎么不坐地铁来?"他从他什么大院到我这里来,我住在京西宾馆,地铁就是一毛钱。他说:"我们就是没有一毛钱。"他们连一毛钱都没有。他们后来做的一些事情,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有一次有人给他们寄了一笔稿费,很大,一百五十块。就很开心,跟谢烨两个人手拉手穿过一个很大的公园,手拉手去存在银行里。可是到下午就发现了,必须去领十块钱买白菜。然后就手拉手去领了十块钱。第二天早上,又发现他们自行车胎破了,就跟谢烨手拉手,又去领了十块钱。后来那个小姐就问他:"你能不能把下午的十块钱一起领了?"我觉得太好玩了!一百五十块钱对他们就是巨款。后来我就开玩笑说他们,他们一直走路鞋破了,再去领十块钱买双鞋子。
  顾城一辈子都穷。一向为了这个钱犯愁。
  他的稿费非常少。都是五块七块三块的。虽然和家人住在一起,让他自己生活自己买菜。顾城就做了一大锅白菜粉丝豆腐,天天跟他老婆两个人吃这个。一锅菜,中午吃剩了就晚上吃。后来92年到了美国,那时候顾城的精神已经比较异常了,可以看得出来。我们住在旅馆,旅馆的早餐是不要花钱的。我比较迟起来,拿了杯咖啡,拿了块蛋糕,蛋糕吃了一半,太甜了,就放了一半在咖啡盘子上。顾城把我的一半就拿来吃了。我以为顾城是傻,不懂,我说:"顾城,那边很多?"那早餐有很多东西啊,意思是你不要拿这半块,我吃剩的嘛。谢烨就跟我说:"你不知道,他今天早上吃了七块蛋糕了。"为什么呢,那个美国佬发给我们钱,三天发两百块,三天三天发。三天两百块美金,自己吃饭,早饭是旅馆给。晚上经常有宴请和Party,几乎都有,没有自己吃晚餐的机会。就一顿午餐,附近吃一碗海鲜面,有大虾,有鱼片,有肉片,一大碗面才四块九,加小费也不过五块五吧。这个他都舍不得花。他把七块蛋糕吃了,然后就去睡觉,睡到下午四点起来,准备吃晚饭。这是谢烨说的。我心里很难过。人家每三天给你两百块钱,等于一天有七十块钱吧,完全够你吃两顿饭的。但他舍不得吃。这不怪他,我觉得他是缺钱缺怕了。
  他一直没过过好日子,一直都愁钱哪。
  谢烨早就应该动摇了,早就应该离开了,她离开是没错的。但是从另外一个世俗的角度看,在那个年代里,谢烨如果不是跟顾城有这一层婚姻,她不可能在国外走。
  一次,我们去逛一个小商店,谢烨看到一个玩具,是个小青蛙,摁一下,哒哒哒叫一下。下面写的是中国制造。谢烨就说,我这个买给儿子。才1.99美金。在国外,两美金,付小费都不止。她就出去了,就去付账。顾城就坐在地上,真坐在地上,就跟小孩子撒娇一样坐在地上不走了。我又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我以为顾城犯病呢,我赶紧过去,"顾城你需要一杯水。"谢烨就很生气,在旁边就哭了,说:"他就这个死样子,他就因为我买了这个东西,他就这死样子!"我就说:"我买了,我买给木耳(顾城和谢烨的儿子叫木耳-编者注)。我买了。"后来他不好意思,起来了,我们才一起走。我一路上一直在说他。他也不说话。他这个事情已经很异常。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这帮诗人中间,比较像男子汉的,在花钱上面,一个是北岛,再有一个就是顾城。北岛他很早是大哥了,我们到北京,到纽约,他都要请我们吃饭吃面,他付钱。他比较像大哥。他请我们吃饭,到他家去。其他的人都不会。有次印象最深了,大家去看我,那次北岛没有来,写诗的一帮朋友,一共6个人,到宾馆去看我。那时也不敢像现在开会,把一帮人全叫过去吃公家饭。那就到附近的饭馆,我请他们吃饭。好了,那一帮人就坐在远远的椅子上,说说笑笑,热闹,看着我去点菜,付钱,一盘一盘给他们送菜,送啤酒,北京那种黄色塑料杯的。花的钱极便宜,可是没有一个男子汉过来帮忙的。我当时觉得,北京人太混蛋了,根本不像绅士!如果在南方,女士跟一帮男士吃饭,即使我要付钱,也有人来和我争一争。如果没有争一争,至少来帮我端菜拿酒,哪有一帮人坐在那里看着我。我觉得北京人太没有绅士风度了。但是,只有顾城,拿了一张十块钱来跟我争,那十块钱非常小心地折得干干净净的,来跟我争付钱。当然我不会要他付钱。比较其他男人,顾城还是显得很有绅士风度。他比他们都穷。这事情我印象很深。所以我不认为顾城是一个小气的人!而是因为他确实太没有办法了。他那个小岛要分期付款,如果他没付款,银行要没收回去,拍卖,他就无家可归。木耳寄放在酋长家里,酋长就到法院去告他们不能负父母责任。顾城没有钱雇律师,他就替顾城雇了一个律师,酋长居然自己请律师跟顾城打官司。顾城说,为了表示他有抚养能力,他要象征性地每年给这毛利人酋长付一点他儿子的抚养费,不然要剥夺他的抚养权利,毛利人就想把这孩子接管。为了保住这个儿子,他必须还得付这个钱。所以他说:我在外面参加笔会,跑来跑去,所有的钱我都必须带回家去。
  我觉得他最可怜了。
  他做了一件力不从心的事情。力不从心的一个梦。
  谢烨很苦。所以,后来我看他的文章,我觉得他是要放谢烨走,他是准备谢烨自己生活,他要跟她离婚。
  在今天的中国文坛上,我最想念顾城,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来源:《北京文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5 15: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青青贴来的文章。
越发觉得凄惨,简直不知道说什末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6 22: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有点凄惨,无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6 05:46 , Processed in 0.58295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