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44|回复: 2

[【文史类】] 让幸福爆炸的阅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8 10: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杰出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28年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代表作包括《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恶时辰》(1962)、《百年孤独》(1967)、《家长的没落》(1975)和《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等。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强调,马尔克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功,他善于从他的经历、想象、民间文化和记者生活中提取素材,并将它们结合起来。

    数年前的一天傍晚,我在大学图书馆旁的一棵树下,从《百年孤独》上抬起头,大气也不敢出一口,观察着身边流动的世界与远处隐约的灯火。

    明暗不定的光线让世界显得很不真实,仿佛一切不过是那个叫做“马孔多”的村子里的一场梦。我在那个瞬间想到了故乡辽阔的丘陵与红色的秋天,想到了平日见过的无数老人,时光留痕,百年已过。这是一次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它让幸福在顷刻爆炸。

    马尔克斯的小说是轻盈的。中学教科书无数次地重申文学的寓言作用,但从马尔克斯开始,我开始修正对文学的看法,也摆脱了对文学枯燥的认识。《百年孤独》在我心里布下了第一颗种子,它让我明白,文学就其目的来说,是个体的作家反抗现实的武器,但最重要的却并非目的,而是不断创造常新的形式。

    《百年孤独》语言流畅,保持了相当快的叙述节奏,有一种轻盈且富于光泽的流质。据说,马尔克斯写到俏姑娘雷梅苔丝飞上天的时候,苦于不知道如何让其飞起来,一天下午,他看见妻子晾床单,床单在微风中轻摆,他马上找到了办法———让她和床单一起飞上天。这就是细节的力量———沉重的肉体如果想达到轻盈的飞翔状态,就必须找到介质,比如轻盈的床单。在小说里,轻与重、快与慢,一切对立性质的转换,并不是突发性的,需要介质进行过渡。从技巧的层面来说,细节的作用就在于让转换显得不那么突兀,这是首条经验。

    后来读过《霍乱时期的爱情》后,我开始思考:大量的想象与细节只是某种表述手法的表象,也就是说,是一以贯之的手法造成了阅读上风卷残云、荡气回肠的效果。

    它不同于浪漫小说,没有大量的抒情,对白显得稀少且突兀,微妙的字里行间却能瞬间扭转叙述方向。

    在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叙述角度产生了极大的变革,也就是出现了所谓“新闻报道式写作”的叙述方式。这是一种对白、直接引语、心理刻画与具体动作描写稀缺的叙述方式,叙述者好像完全置身事外,变成一个无所不知的上帝。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退场,小说语言的概括性变得极强,造成高速行进的感觉。

    对叙述角度的灵活运用与独创,在拉美还有两位大师:博尔赫斯的小说里,也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视角——他假设此事已经发生过,而自己不过是个转述者,行文上带来的效果无与伦比;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通过不停地转换叙述角度及借助跳跃性的对话,最后才逐渐进入故事核心,而里面的人物都是死人。

    选择叙述角度就要求对材料做出相应的取舍。这是从福楼拜开始的现代小说传统,它摆脱了巴尔扎克们试图描写整个宇宙的徒劳。在这方面,海明威是值得尊敬的大师,他也是令马尔克斯无比景仰的小说家。

    1976年,马尔克斯为了反抗智利的暴政,决定不再发表小说。沉默了5年后,《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面世,1982年,他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桂冠。关于这部作品,马尔克斯自己评价极高:“我所希望写的东西百分之百地、准确无误地达到了。在我的其他作品中,我是被书中的人物和所要表达的主题牵着鼻子走的。”这部作品实现了他对小说的全面控制,不再受缚于题材与情节,而能随时在语言的碎片中找到诗意的存在,可以把材料在需要来临的瞬间组织成任何式样,这是小说家的最高境界。海明威也说过:当你全部身心地沉浸在小说里的时候,你会发现故事自动进行,然而最好的状态还是由作家再次取得对故事的控制权。

    年轻的马尔克斯曾经在巴黎街头邂逅海明威,他们彼此面对着穿过同一条街,马尔克斯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大师!”海明威回过头来,对着他轻轻一笑。许多年后,海明威已不在人世,马尔克斯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个温暖的场面,那次见面,是他在巴黎的文学岁月里一次闪光的纪念。毕竟,景仰是作家继续前进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8 22: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景仰是作家继续前进的力量,也是别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0 01: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要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11 , Processed in 0.2652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