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06|回复: 0

海尔集团总裁的八项准备

[复制链接]
sky200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6-22 10: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尔集团总裁的八项准备
——从张瑞敏对《准备赢得一切》一书的敏感看他的管理理念
6月6日,海尔集团购书《准备赢得一切》(由南方出版社近期出版)2000本书,分给集团的员工。成为全国几十万重要企业中第一个选中此书的人。在海尔集团收到此书三天后,又紧急追加了2000册,笔者强调这一点,只想说明张瑞敏对任何具有新意的管理理念都有超乎寻常的敏感。其实,张瑞敏本人也是准备这一管理理念的先知先觉和身体力行者。他在评价狼的特性时曾说过: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做法也值得借鉴。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
张瑞敏对待成就的一个口头禅是:“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虽然近16年来海尔集团保持了年平均86%的高速度增长,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年销售利润可以达到3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张瑞敏还是努力地为下一步做着准备。
张瑞敏的成功基于他善做准备。他尝到了准备带来的成功喜悦,难怪他对《准备赢得一切》如此重视。成功的张瑞敏要让所有的海尔员工学会准备。让我们看一看,张瑞敏是怎样在准备中获胜的。
“质量第一”是张瑞敏的第一项准备:
1985年,张瑞敏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他首先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选择品牌的发展战略,解决质量的问题就是第一步准备。他当众砸掉760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让所有的职工都知道:质量是企业的命脉,质量是品牌战略最基础的准备。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让淡季不淡”是张瑞敏第二项准备:
一般来讲,每年的6-8月是洗衣机销售的淡季。 每到这段时间,很多厂家就把商场里的促销员撤回去了。张瑞敏经过调查发现,夏天里5公斤的洗衣机不实用,既浪费水又浪费电。科研人员很快设计出一种洗衣量只有1.5公斤的洗机——小小神童。小小神童在上海热销之后,很快又风靡全国并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张瑞敏告诫员工说:“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问题不过本工序”是张瑞敏的第三项准备:
任何一件电器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都要经过若干道工序,最终才到达用户的手里。但张瑞敏告诉海尔的员工:“你的下道工序就是用户”,什么意思?就是说什么问题都得在本工序中解决好,不要留给下一道工序。张瑞敏把这叫做“市场链”,一道一道工序像锁链一样的啮合在一起,哪儿“掉链子”,哪就得掏钱赔偿。此招一出,各种问题立刻大幅减少。
“斜坡球体论”是张瑞敏的第四项准备:
张瑞敏有一个著名的“斜坡球体论”,是说企业好比斜坡上的球体,必然下滑;要想使其上移,则需要两个作用力——一个是止动力,不使其下滑,这好比企业的基础准备工作;一个是拉动力,促使其往上移,这好比企业的创新力。这两个力缺一不可。海尔十几年来快速成长,首先得益于创业初期长达7年的潜心准备,拿一个冰箱夯实企业的基础工作,锻炼一支队伍,建立一种机制,培养一种文化的充分的准备。其“止动力”如“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拉动力”如“在市场否定你之前先自己否定自己”,这种“准备赢得一切”的观点已被证明是非常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实地培训员工”是张瑞敏的第五项准备:
人才缺乏,是国内企业的共同呼声。但张瑞敏认为,我们最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出人才的机制。海尔的“实地培训” 的准备给海尔的员工创造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公平竞争的环境。1999年9月,海尔任命了两位“见习”副总裁,有人颇觉新鲜,问张瑞敏副总裁怎么还要“见习”?他说要把他们放在适当位置上试一试,这叫“相马不如赛马”。据说,海尔的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6岁。
“长第三只眼”是张瑞敏的第六项准备: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长一只眼盯住领导就够了。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要长两只眼,一只盯住员工,一只盯住用户,达到员工和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时期,企业还要再长第三只眼睛,用来盯住国家政策。张瑞敏盯住了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抓住机遇建了海尔工业园;又在1997年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兼并了18个企业;再就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连自己设在那边的生产厂的产量也在收缩的时候,仍在那里大做广告。因其广告价格是危机前的1/3,结果危机一过,海尔的产品在东南亚销量大增。
“先有市场再建工厂”是张瑞敏的第七项准备:
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路,其不仅适用于进入国际市场也适用于开拓国内市场。这里的“建”字,既包括自己建设,当然也包括兼并、参股等多种方式。如出口美国的冰箱超过当地生产30万台的盈亏平衡点后才在当地建立工厂。相比之下,我们也看得到,过于乐观地估计市场和估计自已,盲目建厂而导致设备闲置或生产线开工不足而被拖垮的例子。
“国际化就是本土化”是张瑞敏的第八项准备:
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海尔“国际化即本土化”的做法是,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销售,以及当地融资、当地融智。比如在美国,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设计中心,在南卡州建立了生产工厂,在纽约建立了营销公司,三位一体,以形成本土化的海尔,其雇员也主要是美国人。张瑞敏说,什么时候,美国人不再认为海尔是中国的海尔,而是美国的海尔,海尔在美国就算成功了。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居然能够诞生出张瑞敏这样的经营者,连国外的大企业家们也不得不佩服,诀窍很简单:只不过源自于他多年的精心准备。他不仅“贪婪”地吸吮着日本和美国企业的优秀经验,同时,又对新的实用的管理理念有着特殊灵敏的嗅觉。他能敏感地嗅到《准备赢得一切》,不禁让人们把他从全国几十万企业家中分出来另眼看待。这也充分证明张瑞敏是一位善于准备和善于学习的人。通过不断的自我创新,海尔即将跻身于全球销售额排名前500家。笔者请读者们一起想像,在经过《准备赢得一切》的培训之后,即海尔的员工人人都学会了准备 ,其发展之快将会如何,还有多少成功在前面等待着他们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3 01:33 , Processed in 0.142645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