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591|回复: 1

[科普教学♡] 科普  知识至爱贝九---贝九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6 15: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  至爱贝九之一——贝九概述


假如古典音乐中有一座最高峰,这座珠穆朗玛就非《贝九》莫属了。

《贝九》,即c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是乐圣贝多芬最后的一部交响曲,烧友们简称《贝九》。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高峰与总结,与上一部交响曲《第八交响曲》相隔了十年。

这部曲子,是在法国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彻底摧毁的那一段反动时期中创作完成的。那段日子很黑暗,但这位日渐衰老、严重失聪的伟大作曲家仍然忠于革命,对革命对未来抱着无限的希望,因此他的音乐里始终充满着对自由、平等、博爱召唤。在这部曲子里,作曲家又一次回到了斗争的主题上,让音乐引领听众通过阴暗和绝望、痛苦和沉思、冲突和斗争,最终走向胜利的无比欢乐。

在形式上,作曲家不拘泥于传统,大胆创新,运用了新的曲式结构,使贝九有给人全新的的感觉。比如,作曲家为了更好地体现他英雄主义的创作思想,在第一乐章悲剧性的结尾后,需要出现明朗、振奋的积极形象。因此他在第二乐章的构思上大胆地打破了过 去交响曲第二乐章一般用慢乐章的程式,采用了急速的快乐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更值得称道的是,在第四乐章,作曲家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听众更明确理解这部交响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为词,引入了人声合唱。这是交响乐史上的一次伟大尝试,极大地拓宽了交响乐的表现形式,使得这部曲子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独唱、 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雄伟颂歌。同时,这也是《贝九》标题——《合唱》的来由。

第九“合唱”除了不朽的富特文格勒1951年的拜鲁伊特录音以外,卡拉扬(DG 60年代、70年代、80年代金版)、伯恩斯坦庆祝两德统一时在柏林墙边的演奏实况录音(DG 429 861-2)、索尔第(Solti)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版(DECCA 430 438-2)、加德纳指挥革命与浪漫乐团、蒙特威尔第合唱团的本真乐器演奏版(ARCHIV)都是上佳之选,索尔第版和加德纳板尤其以音效惊人而著称。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德国作曲家,被称为乐圣。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他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而是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感到满意为止。他的早期作品具有海顿和莫扎特的风格,但后来发展了一种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形式,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和情感上的活力,最后又自然地达到一种接近现代主义地音乐格调。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知识  至爱贝九之二——贝九欣赏
文摘自《西洋百首名曲详解》作者:逯信

《第九交响曲》创作于1819─1824年间,与《第八交响曲》 整整相隔了十年之久。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次演出,也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在广大听众面前亲自指挥乐队演出。由于他的耳疾严重恶化,已经完全听不见演出后满场如雷般的掌声。当时贝多芬谢幕竟达五次之多。听众无不以感激、震惊和仰慕的心情热烈鼓掌、欢呼。这在当时的欧洲是少有的盛况。总谱于1826年出版。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全部创作的高峰和总结。1815年维 也纳会议之后,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者结成反动复辟的“神圣同盟”。整个欧洲进入了封建王朝复辟的黑暗统治时期。贝多芬作 为法国大革命的积极拥护者,面对如此反动的政治局势,曾一度陷入苦闷之中,创作上也进入了危机时期。但是,贝多芬毕竟是个具有坚毅不拔的精神性格的人,对资产阶级理想的热切而又执 着的追求鼓舞着他,使他在1819年以后,终于度过了他创作的危 机时期,重又回到一个共和主义战士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第 九交响曲》表达了资产阶级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 意志,以及对斗争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欢乐必将降临的信心。 贝多芬的这一伟大而崇高的思想,表达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九交响曲》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拓大了当时交响曲的规模和范围,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独唱、 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雄伟颂歌。

整部作品的基本形象是,通过悲剧性的痛苦斗争,走向胜利 和欢乐。其中有苦难、有战斗;有炽烈的热情、也有严肃的沉思;有痛苦和忧郁,也有愉快和希望。全由合乎逻辑地将“欢乐主 题”作为整个作品思想发展的终点,尽情加以颂扬。

第一乐章:庄严而从容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

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由细小的切分音组成的引奏,象征艰苦斗争的磨练,在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中,以雷霆气势奏出第一主题,排山倒海式的庞大主题,引导乐曲前进。旋律跌宕冲击,压抑悲壮起伏,鼓舞生命冲击障碍,突破难关获致胜利的景象。

奏鸣曲式,主部主题在d小调

它严峻、有力,表现与苦难斗争的形象。主题动机开始在低沉压 抑的气氛下由弦乐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到全乐队奏出威严有 力的完整主部,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经过一段短小的抒情性连接 之后,在木管声部引出了如歌而悲叹的降B大调副部主题:

这是表现苦难、悲哀和令人同情的形象。它不只是一个与主部相 对比的软弱部分,它还展现出一系列不同性格的主题群,叙述斗 争中的强大意志和苦难以及对幸福向往的多种画面。后来以强烈 的节奏进行结束了呈乐部。 展开部丰富地展示了各种矛盾形象的交织进行,十分紧张生 动。它与再现部紧紧相连,好似一场暴风雨般的激战。结尾出现 悲剧性的葬礼进行曲风格的乐段,持续低音似乎是斗争的力量被 压抑下去。然而斗争并未结束,最后出现悲壮而不可屈服的主部 主题,它以顽强的姿态站立起来,结束了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活拨的极快板Molto vivace

贝多芬在此跳离传统模式,相异于之前慢板或行板的缓慢乐章,以欢乐节奏展现出与第一乐章迥然不同的气氛,中段旋律优雅美丽,是贝多芬最美妙的作曲之一。

贝多芬为了更好地体现他的 英雄主义的创作思想,在前一乐章悲剧性的结尾后,需要出现明 朗、振奋的积极形象。因此在第二乐章的构思上大胆地打破了过 去交响曲第二乐章一般用慢乐章的程式,采用了急速的快乐章。 这一革新的作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乐章的主部有两个主题, d小调第一主题具有奥地利民间舞曲的特性:

它以敲击下八度开始,加上符点音节与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相联系,精力充沛,充满着向前的动力,但它仍带有不安的情绪。 F大调第二主题在管乐声部奏出比较明快、坚定的旋律,具有活跃的性格:

两个主题都做了很大的发展,中提琴十大提琴、第一提琴和低音 提琴构成的短小赋格段以及第一主题的再现,构成一个完整的奏 鸣曲式。 中间部分是田园风格的段落。D大调主题愉快朴实而宁静的 情调和主部形成强烈的对照:

在它后面又有一个新的对题:

这样两个主题形成一个复对位发展。然后经过主题的反复再现, 最后以田园风格的片段结束。整个乐章没有紧张的矛盾和斗争, 而是表现斗争的前进动力和对愉快、朴实的生活的向往。

第三乐章:庄严的行板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以对比手法呈现。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大幅创新。由小提琴奏出的主题,以木管乐器与之应和,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白辽士曾言这里是「伟大的乐章」。

它与前两个乐章构成强烈的对比, 显得更为深刻。这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两个主题的不规则的变奏 曲。它抒情,有着深刻的哲理性,象是在沉思:

而第二主题则是幽雅而温暖和抒情,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两个主题的每次变奏都从容地流露着安详,陶醉在一种宁静的幻 想里。然而英雄的号角声打破了这个安静,好似在号召斗争,使 人想到艰苦的存在。

第四乐章:急板Presto

4/4拍。是贝多芬最受瞩目的交响曲乐章,也是整部作品的精髓,席勒的「快乐颂」即被安排于此。冲击、革命、挑战、欢欣、希望、鼓舞,贝多芬毕生的菁华尽在就在这个乐章中。

是变奏与回旋的混合自由式。其中有两大 部分,第一是器乐部分,包括序奏、宣叙询、前面三个乐章的回 忆和欢乐主题的出现,第二是声乐部分,是一首回旋变奏曲。这 个末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总结,即前三个乐章是“通过斗争和思 索,寻求自由和欢乐”,而这个末乐章的结论是“斗争取得了胜 利,欢乐战胜了苦难”。这个结论也是作者一生的总结。贝多芬 在这里运用了人声(合唱),采用席勒的诗──《欢乐颂》写成 第二部分的庞大的回旋变奏曲。“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 又相爱”是这个乐章的中心思想。

器乐部分开始是愤怒而猛烈的号角声,但它立即被低音弦乐 上的宣叙调所否定,回答是:“不,这将使我们联想起绝望的时 候,今天是胜利之日,应该用歌曲和舞蹈来庆祝。”(贝多芬在 总谱上写的歌词,后取消了。下同。)接着依次出现前三个乐章的 主题片段,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出现时,低音乐器好象在回答, “啊,不,不要这个,要更愉快”;跟着管乐吹出第二乐章谐谑曲 的主题,再次遭到拒绝:“也不要这个,这只是戏谑,要更好的, 更高尚的”;而后,管乐又吹起了第三乐章的主题,回答还是不 满意:“这还是老样子,太伤感了。一定要找出一些强有力的东 西。我想,还是让我唱给你听吧──但是,要请你应和着我。” 接着木管乐器隐约闪现出《欢乐颂》的主题片段,开始了乐章的 主要部分。经过三次变奏,而后《欢乐颂》的主题在低音弦乐上 缓缓地出现:

逐渐加人中提琴和小提琴,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个欢乐主题, 直到乐队的全奏达到高潮。但在声乐进人之前,乐队又是一次猛 烈的号角声,在这战争似的喧嚣之后,从男中音的独唱开始揭开 了声乐部分的序幕。这个男中音宣叙调的歌词是贝多芬亲自写的, “啊,朋友,你别旧调重弹,且让我们来唱一些更愉快的、更欢 乐的吧。”继而以独唱、重唱、合唱的各种手法,唱出完整的《欢 乐颂》主题(歌词是席勒的诗),进入了快速的进行曲段落,将欢 乐的主题变为一个活泼的进行曲。以后的变奏进入了轻松愉快的 乐队斌格段,使音乐推向又一高潮。从此,一个巨大的二重合唱 赋格以插部形式出现了“亿万人民团结起来”的主题:

开始由长号奏出,继而加人合唱,与欢乐主题构成二重斌格。最 后以一个强烈而兴高彩烈的尾声把乐章推向强音结束全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资料提供 王逸驰

原文

O Freunde, nicht diese Toene!
Sondern lasst uns angenehmere anstimmen und freundenvollere!

Freude, schoener Goetterfunken,
Tochter aus Elysium,
Wir betreten feuertrunken,
Himmlische dein Heiligtum.
Deine Zauber binden wieder,
Was die Mode streng geteilt;
Alle Menschen werden Brueder,
Wo dein sanfter Fluegel weilt.

Wem der grosse Wurf gelungen,
Eines Freundes Freund zu sein,
Wer ein holdes Weib errungen,
Mische seine Jubel ein!
Ja - wer auch nur eine Seele
Sein nennt auf dem Erdenrund!
Und wer’s nie gekonnt, der stehle
Weinend sich aus diesem Bund!

Freude trinken alle Wesen
An den Bruesten der Natur,
Alle Guten, alle Boesen
Folgen ihre Rosenspur.
Kuesse gab sie uns und Reben,
Einen Freund, geprueft im Tod,
Wollust ward dem Wurm gegeben,
Und der Cherub steht vor Gott.

Froh, wie seine Sonnen fliegen
Durch das Himmels praecht’gen Plan,
Laufet, Brueder, eure Bahn,
Freudig wie ein Held zum Siegen.

Seid umschlungen, Millionen!
Diesen Kuss der ganzen Welt!
Brueder - ueberm Sternenzelt
Muss ein lieber Vater wohnen.

Ihr stuerzt nieder, Millionen?
Ahnest du den Schoepfer, Welt?
Such ihn ueberm Sternenzelt,
Ueber Sternen muss er wohnen.


译文(英文)

O friends! Not these sounds!
But let us strike up more pleasant sounds and more joyful!

Joy, o wondrous spark divine,
Daughter of Elysium,
Drunk with fire now we enter,
Heavenly one, your holy shrine.
Your magic powers join again
What fashion strictly did divide;
Brotherhood unites all men
Where your gentle wing’s spread wide.

The man who’s been so fortunate
To become the friend of a friend,
The man who has won a fair woman -
To the rejoicing let him add his voice.
The man who calls but a single soul
Somewhere in the world his own!
And he who never managed this -
Let him steal forth from our throng!

Joy is drunk by every creature
From Nature’s fair and charming breast;
Every being, good or evil,
Follows in her rosy steps.
Kisses she gave to us, and vines,
And one good friend, tried in death;
The serpent she endowed with base desire
And the cherub stands before God.

Gladly as His suns do fly
Through the heavens’ splendid plan,
Run now, brothers, your own course,
Joyful like a conquering hero

Embrace each other now, you millions!
The kiss is for the whole wide world!
Brothers - over the starry firmament
A beloved Father must surely dwell.

Do you come crashing down, you millions?
Do you sense the Creators presence, world?
Seek Him above the starry firmament,
For above the stars he surely dwells.

译文(中文)

欢乐啊,美丽神奇的火花,
来自极乐世界的女儿。
天国之女啊,我们如醉如狂,
路进了你神圣的殿堂。
被时尚无情分开的一切,
你的魔力又把它们重新连结。
你温柔的翅膀飞翔到哪里,
那里的一切人们都结成兄弟。
(合唱)
亿万生民,互相拥抱吧!
把这一吻送给全世界』
弟兄们,在那繁星密布的上苍,
定有位慈父居住在彼方。
谁如果有这样的幸运,
做好一位朋友的朋友;
谁如果赢得一位温存的妻子,
就让他一同来欢呼!
是呵,在这寰球之内,
至少也要有一人能称上知己,
不然,他只能离开这个同盟,
躲到一边去向隅哭这。

〔合唱)
居住在尘寰的众生,
请珍惜这人所共怀的感情。
这感情把你们向群星带领,
那里宝座上坐着玄妙的神灵。
在大自然的乳房上,
万物吮吸着欢乐。
人不分好坏善恶,
都循着玫瑰香踪将欢乐求索。
欢乐饷我以亲吻和酵酒,
也殆我以生死与共的朋友。
它使虫豸都感到快乐舒畅,
何况那守护在上帝之前的天使。
(合唱)
亿万生民,下跪吧 I
世人啊,你可感到造物主的存在?
到繁星密布的窖苍去寻找,
他就住在那重天九霄。
在永恒的大自然里,
欢乐是强劲的发条,
在宏大的宇宙之钟里,
是欢乐,在推动着齿轮旋跳。
它催含苞的鲜花怒放,

它使艳阳普照穹苍。
甚至望远镜都看不到的地方,
它也在使天体转动不息。
(合唱)
弟兄们,快乐地,
在征途上高歌猛进!
象那恒星在魂丽的太空飞奔,
象那英雄争胜利而一往无前。
从闪烁着真理光辉的镜子里,
欢乐向真理探索者含笑相迎。
通过那崎岖险阻的山径,
欢乐将受难者引上道德的峰顶。
在那阳光灿烂的信仰之颠,
人们看见欢乐的大旗在飘扬。
就是透过棺柩的裂缝,
也看到欢乐和天使在一起歌唱。
(合唱)
亿万生民,鼓起勇气去忍受苦难吧!
为了争取更好的世界去受难!
在繁星密布的上苍,
伟大的上帝将给我们报偿。
我们对神灵无以抵偿,
与神灵为伍,这才是美事。

让忧虑和贫穷来临,
欢乐的人们依然欢欣。
忘却一切憎恨和怨仇,
宽恕我们的死敌,
不要让他懊丧,
不要逼他哭泣。

(合唱)
把我们的账本统统烧光!
和全世界实行和解 I
兄弟们——在群星密布的上界,
上帝的审判将和我们一样宽宏大量。
欢乐在酒怀里翻涌,
喝了这金色的葡萄酒浆,
食人者会变得温柔慈祥,
绝望者能获得英雄的勇气。
弟兄们,从你们的座位上离开 I
将斟满的酒杯传递;
让酒沫飞溅天空,
把这杯酒献给善良的神灵 I

〔合唱)
涡动的群星在将他夸耀,
天使的颂歌在将他赞吟。
把这杯田向善良的神灵奉敬,
他居住在星辰密布的天庭。

在深重的苦难里坚定勇敢,
听到无事者的哭声就赶快去投救,
永远坚守立下的誓言,
对朋友和敌人都用真理相待,
在王座前也要保持丈夫气概,
弟兄们,为此可以抛弃生命财产,
给有功者戴上花冠,
让骗于们灭亡垮台。

(合唱)
让这神圣的集体更加团结,
凭看这金色的美酒起誓:
我们永远忠于盟约,
有最商审判者作见证。
从暴君的铁链中获救,
对恶徒也要宽宥,
让临终者怀有希望,
让死囚们得到释放!
死者也应该复活!
弟兄们,唱吧!一起唱吧!
让一切有罪的人获得宽恕,
地狱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合唱)
让离别成为愉快的时光!
让死亡成为香梦甜睡!
弟兄们,要使冥王口中的判词,
变得温和慈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8 18: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  至爱贝九之三——版本介绍

1.指挥:阿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canini(1867-1957)



意大利指挥家,大提琴演奏家。九岁入帕尔马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和作曲,1886年成为里约热内卢歌剧院的大提琴演奏者,代理指挥演出了《阿伊达》博得好评,从此就任正式指挥。同年返回意大利,在特里诺和米兰以指挥歌剧新作和瓦格纳的歌剧而著名。

托斯卡尼尼的“忠实于作曲家的原谱”与富尔特文格勒的“力透谱背”刚好代表着本世纪演绎贝多芬交响曲的两大观点,其后的指挥几乎没有不受这两种观点影响的。托斯卡尼尼的指挥基本上是按照贝多芬谱子上的要求,没有太多个人的发挥,通常偏快的速度和不太浓重的织体,精确的节奏,逦?慕峁梗?寡葑嘤腥绾峥粘鍪溃?换佣?汀M耆?行曰?难葑嗵逑肿疟炊喾业母锩?院陀⑿坌浴M兴箍?崮岬闹富硬⒎嵌员炊喾依制谆?档闹葱校?逑肿潘?拇丛煨院脱辖鞯淖鞣纭2还??惺惫?制?旌透删坏囊衾郑?棺髌繁涞萌狈λ捣?Α?

与福特温格勒的含糊犹疑不同,托叔的击节是最为清晰明确的。他追求的是精确和干净。晚年的托斯卡尼尼速度更快,乐团的音声更冷(也许和录音有关,托叔晚年很多唱片都是在臭名昭著的H8录音室内搞的),为批评家们所诟病,但我认为托斯卡尼尼的演奏体现出贝多芬的浩然正气,和斩钉截铁般的不屈不挠精神。


指挥: Arturo Toscanini
参演: Eileen Farrell, Nan Merriman, et al.
厂牌: Rca
类别: #60256
音频 CD (January 18, 1991)
ASIN: B000003EWO

曲目

1. Symphony No.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2. Symphony No.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Molto Vivace
3. Symphony No.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Andante Moderato
4. Symphony No.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Presto; Allegro Assai

2.指挥: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1876-1962)

德国指挥家。瓦尔特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混合体。最精彩时,音乐的火花是无处不在的。他的贝多芬交响曲录音是他晚年的作品,偏于表现人性的融和、宽厚,其中的第六部交响曲就是因此而名声在外。瓦尔特是一位以细腻见长的浪漫主义指挥家,也是一位出名的温和派指挥家,与托斯卡尼尼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对贝多芬的阐释,典雅,清新,细致而干净流畅。


指挥: Bruno Walter
厂牌: Sony
类别: #48099
音频 CD (December 5, 1991)
ASIN: B0000027UK

曲目

1. Symphony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I. Allegro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2. Symphony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II. Molto vivace: Presto
3. Symphony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III. Adagio e molto cantabile: Andante moderato; Adagio
4. Symphony 9, Op. 125, ’Choral’ in D Minor: IV. Presto; Allegro assai - Choral Finale on Schiller’s ’Ode to Joy’

3.贝九演绎典范!指挥:威廉·富尔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1886-1954)



德国指挥家。八岁开始学音乐,上小学时即显露出其非凡的音乐天才。起初在朱里赫与斯特拉斯堡任指挥,后历经柳伯克、曼海姆等地,1920年应聘为柏林爱乐乐团指挥。曾于 1926-1928年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归国后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队指挥,同时到德国各城市及维也纳、巴黎、伦敦等地巡回演出,所到之处,观众们无不欢声雷动,他由此而名震全球。福尔特文格勒的指挥特点是:一登上指挥台,就处于一种忘我状态,时而吟唱,时而面目动情,时而踏足,时而闭上双眼……奇怪的是,乐队成员会情不自禁地与他一同作出反映。他的指挥富有催眠术般的魔力,听他指挥演出时,听众好像看不到乐队,而会全神贯注到令人迷醉的音乐中。在指挥旋律时,他不赞成有棱有角地拍击,认为那样会破坏旋律的流畅性。在他的指挥中始终保留着瓦格纳浪漫主义指挥学派的主观因素,因此他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学派指挥家。他指挥的曲目广泛,气势雄厚,是德国优秀指挥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富尔特文格勒的贝多芬可以追溯到贝多芬本人。贝多芬身后,瓦格纳和布拉姆斯成为他的精神的两大传人。其中瓦格纳从贝氏第九交响曲中得到启发,将音乐与诗歌、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结合,发展出“综合艺术”。除了作曲外,他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指挥。“综合艺术”的理念同样贯彻在他的指挥中。他认为指挥不是对作品的模仿,而是透过音符的表面,挖掘乐谱背后涵含的精神力量。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乐评,瓦格纳的贝多芬是无与伦比的,更成为德国指挥风格的源头。其著作《论指挥》、《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演奏》是后辈必学的文献。而富尔特文格勒是瓦格纳的“徒孙”,贝多芬的“曾徒孙”!他的贝多芬真正做到了力透谱背,他的贝多芬融合了贝多芬的古典主义,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和德意志民族精神。他的贝多芬不是“最贝多芬”,而是最德意志的。在整个艺术领域中,像富尔特文格勒的贝多芬那样承担起整个民族的性格的演出,实属罕见。他在EMI的那套录音,并非一次制作计划的产品,其中的第3、7、9是贝多芬演奏的绝品。

富特文格勒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版本众多:1937年在伦敦的现场录音技惊四座,Music & Arts以全价版发行。1942年在柏林和柏林爱乐录制的版本由Briem, Anders 及Watzke等演唱。Crotchet平价版发行。1951年拜鲁依特的演出博大而精深,由施瓦普科芙等演唱,EMI发行。1954年在瑞士洛桑和爱乐管弦乐团的最后演出充满了悲壮之情,演唱阵容有:Schwarzkopf,Cavelti,Haefliger及Edelmann等。

富特文格勒1942年柏林现场演出版Symphony No.9 in Berlin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不但是他本人艺术创作的颠峰,也是古典音乐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对于这一作品,许多指挥大师都有精彩的演出,但福特文格勒1942年柏林现场演出版本与索尔蒂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的版本被世人公认是其中最佳的版本。如果说后者是以音响取胜的话,那么富特文格勒的版本则是以内在的韵味而广受好评。虽然这个版本录音效果不是很好,但富特文格勒对贝多芬作品的深刻理解完全弥补了这一点,一贯以冷峻的艺术特点现人的富特文格勒偶露狂热之气,居然是那么贴切。这个版本被《留声机》杂志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75个录音之一。

曲目

1. Andante - Allegro ma non troppo (13:39)
2. Andante con moto (16:38)
3. Scherzo. Allegro vivace - Trio (9:29) 4. Allegro vivace (10:30) 1951拜魯特音乐节现场版


1951年在拜魯特(德國的音樂重鎮,華格?#123;歌劇的大本營)音樂節歷史性的演出,被認為是貝多芬第九號最偉大的詮釋。這張錄音完成的四十七年以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便一直未出現過有能與這張拜魯特現場錄音相比擬的唱片出現。目前能找到的貝多芬第九錄音不下百種,但仍然未能稍微威?#123;到福特萬格勒的地位。雖然現場觀眾咳嗽聲不斷、儘管現場錄音嘶聲吵雜,但是仍然未曾損及這張錄音的價值。福特萬格勒所營造出的音樂力量,是無法以筆墨形容的。

他从每一个角度都对贝多芬进行了严整的勾勒,是诠释贝多芬交响曲的经典,其中对贝多芬节奏的把握无人能与比拟。錄音品侃ο喈敽茫?绕涫?EMI 最新的 Remastered 系列 "Great Recordings of the Century" 將原有的雜音完全消滅,是現場錄音的典範。相比之下,卡拉揚, Solti, Toscanini等竟都似花拳繡腿!虽说是单声道的录音,但诠释的音乐却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录音,值得收藏。

指挥:Wilhelm Furtwangler
参演:Bayreuth Festival Orchestra with Otto Edelmann, Hans Hopf, Elisabeth Hongen, Elisabeth Schwarzkopf

曲目

1.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2.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II: Molto vivace
3.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III: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 Andante moderato - Adagio
4. IV: Presto - Allegro ma non troppo - Allegro assai - Presto - Allegro assai - Allegro assai vivace, alla marcia - Andante maestoso - Allegro energico, sempre ben marcato - Allegro ma non tanto - Poco adagio - Prestissimo

4.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



奥地利指挥家。自幼学钢琴,曾进维也纳音乐学校和萨尔兹堡的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他的指挥生涯先从小城乌尔姆开始,1938年被聘为柏林歌剧院的指挥,1947年任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乐友协会管弦乐队指挥,1949年起兼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常任指挥,1950年兼任伦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起任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常任指挥,1956年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总指导。他是现代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人们称他为“欧洲音乐的总指导”。他也是拜罗伊特、萨尔兹堡音乐节的主要人物。1967年开始主办他个人的音乐节——复活节音乐周。卡拉扬有惊人的指挥技巧,与乐队的配合如水乳交融般天衣无缝,通过热情洋溢、奔放豪迈的演奏,将音乐准确而强有力地传达给听众。他擅长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精雕细刻、巧妙布局,甚至适度夸张,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而进行。卡拉扬一生共指挥录制了650多种唱片,仅录制贝多芬全部交响曲的唱片,就有7000多万张。他在晚年时期达到了他指挥艺术的最高峰。

对现代乐迷,尤其中国现代乐迷,卡拉扬的贝多芬是影响至深,乃至深入民心的演绎。在精确细腻的指挥下,乐队合奏的技巧、戏剧化的强弱变化,起伏宽广的对比等方面,卡拉扬的贝多芬都达历史上的空前的高度。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卡拉扬四次贝多芬全集的录音在意念上是同出一辙,反映的是他个人绝对的意志力。全集卡拉扬总共就录过4次,七十年代的是第三次。70年代的贝九据说是其最好的作品,但是总体上说60年代评价最高。

1963年录制版本



指挥: Herbert von Karajan
参演: Walter Berry, Gundula Janowitz, et al.
厂牌: Deutsche Grammophon
类别: #447401
ASIN: B000001GPY

曲目

1. Symphony No. 9: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 Ludwig Van Beethoven
2. Symphony No. 9: Molto vivace - Ludwig Van Beethoven
3. Symphony No. 9: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 Ludwig Van Beethoven
4. Symphony No. 9: Presto - Ludwig Van Beethoven
5. Symphony No. 9: Presto. - - Ludwig Van Beethoven

5.最具纪念意义的版本!指挥:雷昂纳德·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
雷昂纳德·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美国指挥家、作曲家。曾就学于哈佛大学和柯蒂斯音乐学校。1943年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1958年成为该团第一个美国指挥。他在任的十一年间,正是该团的黄金时代,此间他曾荣获“桂冠指挥家”的称号,从此一举确立了第一流指挥家的名声。他创作的著名作品有《耶利米交响曲》,第二交响曲《渴望的年代》,小提琴独奏、弦乐和打击乐的《小夜曲》,舞剧《幻想自由》等。他写的通俗音乐剧《镇上》和《奇妙的城镇》是百老汇经常上演的剧目。1969年辞去指挥职务专门从事作曲,但仍在欧洲各地作客席指挥而引人注目。享有纽约交响乐团桂冠指挥家的称号。奥地利于1977年举行了“伯恩斯坦音乐节”来表彰他的艺术活动。伯恩斯坦最有研究的是马勒的作品,堪称为“马勒专家”。他的指挥风格理智而直率,并富有时代精神。他认为“真正的指挥应该是这样:他们以身体的动作代替语言,对乐队来说,指挥必须运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他所要求的东西。”在激动时或处理高潮时,他甚至会跳起来。伯恩斯坦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把自己的感觉全部表现出来。

浪漫派指挥处理贝多芬交响曲的典范。青年指挥家余隆曾对笔者大力推荐伯恩斯坦的贝多芬。伯恩斯坦与维也纳爱乐的演出,在古典与浪漫之间取得了极佳的平衡。古典结构的力与浪漫炽热的力交织在一起,成为感人肺腑之处。相比之下,与纽约爱乐乐团的那一套,已岁月留痕。

最具意义的贝九:纪念两德统一,柏林墙倒塌的现场演奏

音乐家们公认无法超越的极至经典,最著名的《贝九》实况之一。来自上世纪与卡拉扬齐名的著名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的著名演绎《最后的柏林墙》。1989年12月为庆祝两德统一,由伯恩斯坦联合了纽约爱乐、伦敦交响、巴黎交响等多个世界级乐团组成的庞大乐队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实况。当时柏林墙刚刚拆除,伯恩斯坦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在德国伯兰登堡举行了这次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音乐会,曲目又是贝多芬的这部《第九交响曲》,因此这次演绎被永载史册。这是最著名的《贝九》实况之一,特别是第四乐章,指挥家将“欢乐颂”改名为“自由颂”,上千人组成的庞大合唱团的演唱更加令人震撼不已,气势磅礴以及极具历史纪念意义。


《自由颂ODE TO FREEDOM》CD版

作者: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 - 1827)
创作时间: 1822-1824
国家: Vienna, Austria
视频: 现场
演出地: Schauspielhaus, Berlin, Germany
录音时间: 12/25/1989
指挥: Bernstein Leonard

曲目

1.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125: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2.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125: 2. Molto vivace
3.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125: 3.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4.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125: 4. Presto - Allegro assai

《自由颂ODE TO FREEDOM 》VCD



全场VCD转录MP3 83M

DVD截图














6.录音效果最好的贝九!指挥:乔治·萧提 Sir Georg Solti (1912-1997) 乔治·萧提 Sir Georg Solti (1912-1997)

1960~70年代,伦敦指挥界出现“匈牙利三大”,这三大是萧提、凯尔泰斯、索尔蒂。在三人中,凯尔泰斯最具传统德奥风范,萧提最具鲜明个人风格,而索尔蒂则是三人中乃至世界级的“芭蕾音乐之神”,据此看来,他的地位和早年的安塞美好像差不多。不过两人仍有差异。索尔蒂的自我评价相当谦虚,事实上他是一位相当厉害的指挥。

索尔蒂曾经作过曲,并且由自己灌录成唱片,年轻时的他就是位多产作曲家,在中断十二年后至少一年一部大型作品问世。他的音乐风格和现代乐派比较搭不上,写作有一首交响曲、钢琴与大提琴协奏曲、三首管弦乐小夜曲、一首混声合唱打击乐弥撒曲、芭蕾舞剧与清唱剧各一,以及若干室内乐。从他的经历上看来,他似乎不是个擅长交际手腕的指挥。很少与一些真正重要的大乐团合作,在乐坛上可以说一直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靠实力奠下自己的地位。他的厉害在训练乐团上可见一斑,相当有效率,并且不做无谓的努力。有团员指称他脾气不好,晚年情况似乎有所改善。

他有不错的记忆力,即使是再艰难的作品也以背谱指挥。指挥动作一向平实,反对指挥家作太多的装饰,认为这样会使乐师分心而“顾不得乐曲的节拍”。索尔蒂早年在各大歌剧院与乐团的工作为他在歌剧与交响曲的诠释上累积了可观的经验。被人称为当代芭蕾指挥大师,但他本人对此相当不以为然,认为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他了解指挥家不能长期只指挥芭蕾,因为“跟歌唱训练相反,舞蹈音乐基本上是非音乐的。”不过在一般乐迷心目中,只要一想到芭蕾,索尔蒂的名字还是会浮现在脑海中。

索尔蒂也是一位喜欢录音的指挥,至少有四个公司为他出过唱片,但其中以Decca与Mercury为主。他在Decca曾经以四十八张唱片与匈牙利爱乐合作,录下全套海顿交响曲全集,在当时被誉为“唱片史上最永垂不朽之事”,现在也只有Ennst Marz-endorfer做过同样的事,这套海顿的成就不容抹灭。他的录音大体还是以芭蕾音乐为主,鲜少触及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德奥曲目,只在DGG录过贝多芬九大。其馀音乐家也是以写过芭蕾音乐的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史特拉汶斯基、雷史毕基等较有接触。他也是个不错的协奏曲伴奏家,与不少优秀独奏家录过一些水准以上的协奏曲。

索尔蒂自己对唱片的价值有点保留:唱片的价值在于记录每个时代的表演方式,但是其危险性在于“即使是瞬间的失误也永远洗不掉”,同时一个老大师型的观念:没有二次表演是完全一样的,如果只凭唱片认识作品只是没有真正认识作品罢了。他的演出风格热情,对于惊心动魄的作品有著尤其优异的表现,比方像他的“春之祭”,虽然缺少那份泥土味,但内里蕴涵的惊人动力令人瞠目结舌;其贝多芬与布拉姆斯的演出也是如此,昂扬振奋。在表演中有点斧凿痕迹,但是并不明显,结构明朗不厚重,这可能是他在德奥曲目上表现不算起眼的原因之一。

他觉得没有必要确定一部作品的标准表现方式,而他自己的多次重复相同曲目录音正说明了他的观念。



索尔蒂和芝加哥合作的版本

以绝佳的音效成为最出色的贝九版本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6 10:09 , Processed in 0.08172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