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83|回复: 0

(转)新专辑销售“惨淡”---刀郎神话已经终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31 18: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被媒体奉为奇迹与神话的刀郎近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倒戈,几乎所有的舆论都开始出现微妙的偏差。之前说刀郎音乐质朴可爱的现在开始说粗糙,原来就嗤之以鼻的如今更是不惜笔墨。
  在舆论背后,却有不争的事实,刀郎的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全国销售数字仅100万张,不仅与《2002年的第一场雪》260万的销售数字无法相比,与唱片公司当初宣称新专辑要卖出520万的保底数更是相去甚远。大众的置疑并非没有道理。

  ■反对派 刀郎本来就是一个大泡沫

  平心而论,100万的正版销售数字对于一张中文唱片来说一点也不算少,每年在大陆市场累计销售能达到这个数字的唱片不会超过5张。但关键就在于人们对刀郎的期待实在太高,而《2002年的第一场雪》实在太火爆了。广东一家唱片公司的张小姐认为,刀郎神话的确已经到了终点。她形象地表示,2004年的时候,刀郎就是一个神,大家甚至把他看成了乐坛救世主,真刀郎假刀郎争相辉映;而到了2005年,刀郎走下了神坛,他充其量就是一个不错的歌手。
  但张小姐并不认为神话的破灭是因为缔造者的无能。作为专业人士,她指出这并非刀郎的过错,原本刀郎现象就是一个大大的泡沫。她说,《2002年的第一场雪》走红有着极为特殊的背景。一来当时的刀郎经过了长期口耳相传的积累,大家认的其实是歌而不是人。在后期的传播中,网络起了重要的作用,但瞬息万变的网络在2005年早就瞄准了更新的目标,弃刀郎于不顾。最重要的一点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虽然开发了长期以来受唱片市场忽略的中年受众,但这部分人的消费实际上比年轻人要来得保守,无法走红的歌曲在他们那里很难得到认同。张小姐表示,这就相当于买房子,虽然第一套买得很合适,但到了买第二套,人们并不会首先考虑第一套的楼盘品牌。

  ■支持派 要多给刀郎一些时间

  关于刀郎目前再度消失有几种说法,其一是说他江郎才尽躲了起来,其二则说他希望再次利用神秘感炒作自己,而比较实际的说法则是刀郎正在制作一张新的专辑《楼兰情歌》。专辑中并没有刀郎自己演唱的歌曲,因此又有人非难:刀郎真的不行了吗?
  刀郎的经纪人李松强表示,刀郎的确在认真地做音乐做专辑。他给人这样的信号,给刀郎多一点时间,他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北京太合麦田的一位工作人员和记者闲聊时曾有这样的疑问:你认为刀郎真的唱得很好吗?做歌手真的就是刀郎最应该做的事情吗?回想起刀郎在过去的一年中参加的各种公开活动,身为歌手的刀郎的确没有如同其他人般的应对自如,甚至出现过尴尬的场面。这其实也让刀郎思考自己的重新定位。
  《楼兰情歌》之后,刀郎依然会推出自己演唱的专辑。但刀郎将来的身份与定位都将不断地修正。无论是在什么位置上,只要给刀郎充分的时间,像他这样认真做音乐的人,一定还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现实派 刀郎依然是块金字招牌

  神话除了看口碑,还要看市场。尽管《2002年的第一场雪》销售已经趋于平稳,不再出现一天一家音像店卖出上百张的销售狂潮,《喀什噶尔胡杨》又无法实现突破,然而刀郎对国内唱片工业的贡献也许远不止几张CD唱片的销售那么简单。就在刀郎火爆的初期,较早接触到刀郎音乐的太合麦田当家人宋柯买下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彩铃版权。当时看来信手拈来的一笔,如今却是开花结果。据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一年光这几首歌的彩铃营业盈利就高达千万元。刀郎成为唱片工业寻求赢利新模式的急先锋,唱片公司也达到了赚钱的目的。
  刀郎也因此成了新兴的电信音乐业务的金字招牌,至今这4首歌依然不断地被手机用户当作彩铃下载,赚钱的周期比唱片的销售周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宋柯也曾经因此大胆地预言:将来的唱片能通过新的模式盈利,歌手们才会安心坐下来做好音乐,才不会那么频繁地走穴。从这个角度来看,刀郎的神话也许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http://www.jfdaily.com.cn/gb/nod ... bject1ai92848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4:37 , Processed in 0.1761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