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544|回复: 3

[【文史类原创】] [原创]试论中国近代的启蒙——兼论《清代学术概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1 20: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起启蒙,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只是欧洲人的专利。在这里我也不论卑浅,也谈一谈中国的启蒙运动。
   虽然明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清初已经萎缩,但清初却诞生了中国本土的带有启蒙性质的思想。对此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作了详细论述。作为启蒙,首先就是对旧思想的批判,先破而后立,对于清初而言,应该祛除的就是宋明理学的束缚,梁启超说:“‘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简单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具体而言,就是祛除明末空谈心性,转向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顾炎武对于晚明学风攻击不遗余力,且归罪于王守仁。他说:“今之君子,聚宾客门人数十百人,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困穷’不言而讲‘危微精一’,我弗敢知也”(《亭林文集•答友人论学书》)。他不承认理学能独立,认为“经学即理学”。顾、黄、王、颜都是明学所培育,但他们对攻击明学都不遗余力,黄宗羲“少受学与刘宗周,纯然明学也”,但到中年以后学术方向为之一变,开始认为:“明人讲学,袭语录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更滋流弊,故学者必先穷经。然拘执经术,不适于用,欲免迂儒,必兼读史。”他反对那种抄袭前人语录却不去讲求其中真言,拘泥于经术表面字义的变化,未能穷理。他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强烈批判,《明夷待访录》首篇是《原君》,其言曰:“后之为君者,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其次则为立,破不是最终目的,破的目的在立,立能体现时代特点的新思想和新精神。统观有清一朝,倡导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线,知识分子开始于经书之外更加注重于实用,实践目的成为他们治书的主要取向之一。尤其是清初,知识分子纷纷关注于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救世良方,体现了学术和实际的统一。顾炎武反对蹈袭古人,摹仿依傍,贵于创造,“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王夫之的治学方法已渐开科学研究之精神,他的学说不落习气,不恪守一家之言,他说:“天下之物理无穷,已精而又有其精者,随时一变,而皆不失于正。”不迷信一先生之言,但求能信诸己而执之,屏弃了以往学术的门派之争,一切学术以“信诸己”为标准,为各种思想兼收并蓄提供了思想基础,故刘献廷极推服之,曰:“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
   清初的这次运动虽然后来由于清政府推行文化压制而没有发扬光大,但这种启蒙为后来经世致用、强调实际的学风打下了基础,后来林则徐、魏源、梁启超等人的文风起了启蒙作用。如果要对清代思想追根溯源的话,那我觉得根基就在这次具有启蒙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虽然后来由于清王朝加强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而最终衰竭,但它为以后经世思潮、戊戌变法等点燃了或明或暗的微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1 20: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写得好,中国的启蒙运动由于封建制度的完善而的确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相对于法国等欧洲国家而言气势和结果上的确好像明显不及,但是当时那一批批为之不惜奉献生命的学者们永远值得尊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2 08: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要不是偶览精华贴几乎错过了,世人皆称欧洲的启蒙运动,却不清楚自己国家的先贤亦曾为开化民气而努力,那是挺遗憾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18: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获益良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4 03:58 , Processed in 0.16067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