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0|回复: 1

[【随笔】] 文艺短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9 23: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5-1-20 23:16 编辑

大都是以前写的,现在从硬盘里翻出来,精选了一下,有些是从整篇文章摘录的觉得比较有价值的几句。

周作人《乌蓬船》里有这么一句:“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看似平淡无奇,但是一想,觉得他说得很恰当。人就是这样,在一个地方住了一段时间,就会对这个地方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说是乡愁,依恋,怀念好像都稍稍过了一点,那么究竟是怎样一种感觉呢?“究竟知道一点情形”,就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这种感觉。所以这句看似平淡,体会到这一点,却觉得写得非常好。

孙犁的短篇小说《嘱咐》,写一个离家八年的抗日战士回家宿了一夜,很快又和妻子告别。我觉得里头写得最好的一句话是“她坐在一边看着水生吃饭,看不见他吃饭的样子八年了。”这句看似平淡,却令人回味无穷。连吃饭的样子,看起来都觉得亲切。只有非常亲近的人才会产生这种感觉。这句话表达感情很含蓄,却非常真切动人。

木心的文字,不妨称为“艺术家体”。他是个才子,博学,看过很多书,见识不俗,文字中似乎颇多真知灼见,警句迭出。但是这种文字跳跃得太厉害,一句话还没回过神来,他又跳到另外的地方了,不太适应。与此文体类似的作者,有以前天涯论坛的闲闲读书板块里的大佬id林黑,还有一位徐浩峰先生。

发现自己还是比较喜欢舒伯特的作品。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舒伯特的作品好像是夏天喝的柠檬水,而莫扎特的作品则像是冰淇淋,都是美味,但我更喜欢柠檬水。

李宗盛的《远行》,表面看来,是写给他女儿的歌:
“不舍你那黑白分明 亮亮的眼睛
只是你年纪还小 无从明了我的心情”
但是,既然“无从明了”,为何还要絮絮叨叨,而且多次重复“我只盼望你会明白 你会明白”?
其实,这反映的是李宗盛渴求理解的心态。整首歌实际上是李宗盛的独白,有点“独坐敬亭山”的味道,女儿就是他的“敬亭山”。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记:
因为主贴已无法编辑,只好修改如下:
发现自己还是比较喜欢舒伯特的作品。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舒伯特的作品好像是夏天喝的柠檬水,而莫扎特的作品则像是冰淇淋,都是美味,但我更喜欢柠檬水。比如舒伯特的第13钢琴奏鸣曲(D664),第21钢琴奏鸣曲(D960),《鳟鱼》第四乐章,莫扎特的第23钢琴协奏曲(KV488),第21钢琴协奏曲(KV467)。

修正了一下写法,尽量避免泛泛的评论,避免只是给出一个大概印象,而是尽量举出实例,给出文本。上面提到的木心等人的文字,还需要找来实例。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2-19 18:48 , Processed in 0.24180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