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之的“博士”问题
胡适一生得到36个博士学位,其中35个是名誉博士,唯一一个货真价实的博士学位,却颇引起争议。 其实,1917年回国前,胡适参加过博士论文答辩,但并未通过,没有被授与博士学位。 1917年回国后,顶着博士头衔满天飞,被北大聘为教授,“胡博士”在中国文化学术界混得风生水起。 1919年,杜威来中国讲学,看到昔日的学生胡适已成著名教授和社会活动家。1927年,也许由“杜威玉成”,经过补办手续,哥伦比亚大学始正式授予胡适“哲学博士”学
1952年,哥大东亚图书馆馆长林顿先生,为庆祝1954年哥大二百周年纪念,着手编一本《哥伦比亚大学有关亚洲研究的博士硕士论文目录》,1957年出版,却没有大名鼎鼎的胡适博士。后来,袁同礼先生编《中国留美同学博士论文目录》,据哥大所提供的正式名单,胡适是1927年的博士,晚了10年。袁同礼先生便托当年在哥大留学的唐德刚先生复查。查得胡适的“正式学位纪录确是1927而非1917”。于是袁同礼只好将胡适得博士学位的年份同时列入1917年和1927年,含混过去了。 这两份目录,都是英文的,又专业性很强,流传不广,因而胡适的博士学位问题没有引起外间人士的注意。 胡适的“博士问题”公诸于世,引起关注,是在他逝世15年之后。1977年,台北《传记文学》连续刊出唐德刚的《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三篇,披露胡适回国时他在哥大的注册记录上仍然只是个“博士候选人”。 有人说:明知博士尚未到手,不加澄清,反而自称博士,并且白纸黑字印在书上,就涉及读书人的“诚实”品格了。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难免“欺世盗名”之嫌。 其实,有此性格的人,在其它方面也难免有类似行为,最近看近代国语运动史的介绍,发现胡适的文学革命叙事,就与史实颇有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