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7|回复: 6

[历史文化♡] 7月23日逝世的知名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3 12: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邝明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原商业部办公厅顾问邝明同志因病于7月23日在广州逝世,终年六十九岁。邝明同志追悼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李先念、余秋里、姚依林、胡愈之、宋平、程子华、庄希泉、钱昌照等送了花圈。
邝明同志是广东省斗门县人,参加革命四十多年来,曾长期致力于宣传工作和财政工作,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他在担任中国致公党领导职务期间,又为革命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2: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叔晖(1912年8月-1985年7月)字郁芬,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定居北京。她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工笔女画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并尊崇的连环画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叔晖

她笔下的人物情感浓郁,表现优雅恬静,境韵悠长。

崔莺莺清丽文秀,充满脉脉情深之感;红娘则机智善良,情趣盎然;张生则痴心一片,宛如醉如迷。人物形态、动作、表情都通过她流畅、细密的线条和色彩传神的表现得以完美展现。这些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西厢记 听琴▲

西厢记 赴约▲

1953年,北京西四胡同的一间终日不见光的屋子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条件简陋,但对于王叔晖来说却毫不介意。

她全心投入到自己的画作中,正是在这里,她完成了连环画《西厢记》,这部作品名震大江南北,荣获了第一届连环画创作一等奖。

王叔晖笔下的线条工细,恬静而稳健,每一笔线条都极其精细,每一个背影都经过精心的构思,这部连环画成为了中国连环画史的创举之作,也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代表作品。

西厢记 初遇▲

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年代,街头的书摊上出售着小人书,午后的阳光照耀着这些书籍。

这些小人书如《木兰从军》、《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生死牌》等,成为了那个时代孩子们童年的定格。其中,王叔晖的连环画更是陪伴着那一代人的成长。或许你不熟悉这位画家,但你一定曾经读过她的作品。

1954假西天故事手稿▲

1957 《弃妇集》故事插图手稿▲

1955 《白衣渡江》故事插图手稿▲

王叔晖自幼便对绘画情有独钟,15岁时得到著名国画家吴光宇先生介绍并加入北京(平)中国画学研究会。

在这里,她得到了当时古物陈列所所长周养庵先生、京城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孙诵昭以及国画大家徐燕孙先生和吴光宇先生等前辈的指点和教导。

1933桐荫作画▲

孙诵昭先生对王叔晖的才华十分赞赏,他特别提醒她:要想画好,必须先练好字,多写斗方大字,使腕力练到家,这样才能使勾线流畅自如。

练字是练画的基础。周养庵先生看到她临摹的一张古代仕女画后,赞扬之余,更在画上题了“闺香中近百年无此笔墨”的字句。从此,王叔晖开始正式学习工笔画艺,这也开启了她绘画生涯的新篇章。

1937仕女四条屏之一▲

1937仕女四条屏之一▲

借鉴西方绘画技法的大胆风格,既能够在传统技法中呈现出时代气息,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正如她所说:“绕开道路,走自己的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成为当代工笔重彩画的杰出代表。

1943教子图▲

1946 《琵琶行》诗意▲

当王叔晖18岁时,她的家庭遭遇了突如其来的骤变。父亲离家后再也没有回来,家庭只剩下她的母亲和小弟。

王叔晖毅然扛起家庭的重担,开始靠卖画来维持生计。她花了三年时间学习绘画技巧,最终将这门技艺发挥到了极致。尽管当时她画了无数幅画作,但除了一些手稿,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实物。

1933贵妃出浴▲

1979琵琶行▲

即使在解放后,她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开篇提到的《西厢记》是在非常简朴的环境下完成的。王叔晖的徒弟回忆说:“在这种条件下,她怎么画出那么多精品?我们很难想象有这么一位画家,对生活没有任何奢求,唯一的想法就是画画,画出好的作品。””

王叔晖先生是一位勤奋的艺术家,自从开始涉足绘画艺术以来,一直保持着对艺术的热情和坚持。她的众多连环画作品中,除了《西厢记》外,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孔雀东南飞》等备受欢迎的作品。王叔晖先生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观赏她的画就像在观看一场戏剧表演。在创作方面,王先生非常注重细节和精度,每年完成的连环画不超过50幅,力求精益求精。

1947抚琴图▲

王先生的作品《生死牌》和《杨门女将》无疑是经典之作。除了连环画,她还创作了许多单幅人物画,尤其以古代仕女为主题。

她的画作中,仕女们端庄优雅,形态潇洒。画面绚丽典雅,清静自然,色彩和谐统一,不浓不淡,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

出浴图▲

王叔晖一生未嫁,无牵挂,专注于绘画。1957年,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作了工笔画《晴雯补裘》。

1977年年末,人民美术出版社邀请她画一组《红楼梦》人物画,其中金陵十二钗一直是王叔晖向往的绘画对象。她欣然接受邀请,于次年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地描绘林黛玉这一形象。长久以来,这一美妙形象一直潜藏在她心底,如今终于在她的笔下呈现出来。

1957晴雯补裘图▲

1978黛玉葬花▲

王先生在1985年陆续画了湘云、宝钗、凤姐、李纨、迎春、元春、惜春等人物,并创作了宝琴立雪。然而,为了赶进度,他不顾早已病重的身体,日夜加班。然而,天不遂人愿,王先生于1985年7月23日不幸去世,享年73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2: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政协委员汪受衷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建筑业管理局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汪受衷同志,因病于1987年7月2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向汪受衷同志遗体告别仪式7月28日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汪受衷同志从事建筑施工40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技术理论水平。新中国成立不久,他组织了上海虹桥机场、蕴藻浜大桥等工程的施工。后来,他毅然离开生活多年的上海,奔赴东北,先后在长春和富拉尔基任建筑工程部直属公司、第一工程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参与组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1958年,他又奉命南下,主持制定了四川德阳第二重型机器厂的建设方案。1961年后,汪受衷同志调任建筑工程部施工管理局总工程师,第二汽车制造厂总指挥部生产组副组长,国家建委施工局总工程师,国家建工总局施工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建筑业管理局技术顾问等职。1964年他被选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还担任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近年来,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多次奔赴第一线调查研究,以极大的热情参加扬子乙烯、三峡开发等国家重点项目的技术论证和技术咨询工作。直到住院前一天,他还孜孜不倦,带病坚持参加社会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2: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 英 亮 男,回族,宁夏银川人,1930 年 2 月出生。1950 年 2 月加入中国共产 主义青年团,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 5 月从宁夏干部学校毕业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统战部干事,中共银川地委统战部副部长、部长,中共银川地委副秘书长,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统战部办公室主任,银川市副市长,农建十三师副参谋长,盐环扬水工程指挥部副指挥,自治区水利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局长,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常委,自治区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马英亮同志在青年时代就追求真理,渴望进步。建国初期,他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是党在宁夏培养的第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青年干部,并当选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联副主席。他在党的统战部门工作时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刻苦钻研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问题,正确掌握党的各项政策,实事求是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他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广泛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民族宗教人士,同他们合作共事,壮大了爱国统一战线,促进了民族团结。
    马英亮同志为党的民族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59 年 11 月,他担任银川市副市长,分管农业工作,以后又调任农建十三师参谋长,为发展银川地区的农业生产作出了成绩。
    在十年动乱中,马英亮同志遭到错误路线的迫害,被错误关押达三年之久,身心受到摧残,并在长时间内没有分配工作,但他始终没有动摇对党的信念。
    1978 年 5 月,马英亮同志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在以后的五年中,他一直奋战在水利战线,组织了盐环定扬水工程的前期工作,领导和组织了固海扬水工程等骨干水利项目和南部山区农业井灌工程的建设,为改善南部山区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条件作出了贡献。他十分重视加强水利管理,大力倡导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参与了水利工作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完善我区水利工程配套,发展水利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英亮同志担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后,分管经济工作和政府常务工作。他为发展宁夏经济辛勤操劳,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他非常重视发展农牧业生产,参与制定并积极落实引黄灌区开发和山区扬黄灌区发展规划,大力促进加强草原建设。他关心改变南部山区的贫困落后面貌,按照国务院关于“三西”地区的建设方针,结合宁夏实际,总结制定了一整套办法和措施,加快了南部山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他长期从事领导工作,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工作有魄力,处理问题果断,作风扎实。他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作风民主,团结同志,自觉维护常委集体领导和政府各项工作制度。他的足迹踏遍了宁夏的山山水水,对宁夏人民有着浓厚的感情。他始终注意广泛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他重视信访工作,亲自阅处了大量的人民来信,经常亲自接待来访群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1989年7月23日凌晨,马英亮因病不幸逝世,终年 59 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2: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向奎先生之名,“奎”,指奎宿;其字拱辰,“辰”为北极星。杨先生晚年,学术界尊称他“向老”或者“杨向老”。

  杨先生1910年1月10日出生于河北丰润县(今唐山市丰润区)县城西南丰登坞镇杨家庄。丰润是进出山海关的要冲,物产丰富,古代有“南无锡,北丰润”之说。在丰润老县城正南的平原上,有一座凸起的小山丘,名叫车轴山,山上有辽金时代的宝塔。清光绪五年(1879年),车轴山上建起了燕山书院、贡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这里设立了遵化州官立中学堂,现在叫车轴山中学,杨先生即在此读中学。

独有高文在 奕奕传芬芳

  山东大学校园内八大教授雕塑(右三为杨向奎) 作者供图

  1929年春,杨先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除了读书,他还喜欢京剧、下棋、摔跤。有人戏称杨先生“爱看京剧不会唱,爱看下棋不会下,爱看摔跤不会摔”。杨先生虽然也“追星”追过梅兰芳,但他对笔者说,他总感觉梅兰芳的成功似乎是苦练而成的,杨小楼演的武生则浑然天成,更胜一筹。

  1935年夏,杨先生以研究明史的论文毕业,留本校文科研究所任助理,整理明清档案。1936年,他应同乡好友李尔重(也是车轴山中学校友)之邀,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留学,跟随加藤繁教授学习隋唐史。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先生回国。杨先生对家乡的文化建设十分关心。他多次对李尔重说,河北省最缺两样,一是没有一所好大学,二是没有一座好图书馆。

  1937年日寇通缉抗日分子,通缉名单中有杨先生的老师顾颉刚先生。顾先生应“中英庚款董事会”之聘,赴甘肃考察。1938年1月,杨先生闻讯,决定投奔顾先生。他们一起在甘肃临洮、渭源办小学教师讲习班,为抗日培训人才。

  1940年2月,杨先生到成都,进入顾先生主办的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利用在四川的机会,杨先生对李冰治水进行了全面研究,写出《李冰与二郎神》的书稿,有20万字。稿子放在重庆独立出版社,可惜尚未出版就丢失了。

  北平沦陷后,北平几所大学迁移至陕西南部的城固县,成立了西北联合大学。1940年秋至1943年,杨先生在西北联合大学任历史系副教授。在此期间,他写成了《西汉经学与政治讲义》,1945年这本书以《西汉经学与政治》之名出版。

  从1946年到1956年,杨先生历任山东大学中文、历史两系的主任。那时历史系有八大教授,除杨先生外,还有童书业、黄云眉、张维华、郑鹤声、王仲荦、赵俪生、陈同燮,这种师资力量在全国都是罕见的,被戏称为“八马同槽”。在现今的山东大学济南校园,有八大教授的青铜雕塑。其实,那时“八马同槽”的山东大学在青岛。青岛解放前,当时中共地下党的两名负责人都来找杨先生,给杨先生两项任务,一是不要将山东大学迁离青岛,二是保住青岛纱厂。杨先生在有关同志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两项任务。

  1951年,杨先生创办《文史哲》杂志。1956年他调到北京,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研究员、研究所学术秘书、学术委员会主任。那时,历史所的一级研究员只有两位:顾颉刚、侯外庐。1962年4月,杨先生的专著《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上册出版,1964年8月下册出版。这是杨先生中期代表作。上册基本上断限在北宋以前,下册自北宋开始,到清朝鸦片战争。上、下册均分甲、乙两编。甲编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乙编研究中国古代思想。上册奠定了后来《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的框架。下册首次使用了作者专程到曲阜整理的孔府档案,备受学术界好评。据香港曹聚仁先生说,此书一在香港面市,即被抢购一空。

  1966年,杨先生被任命为历史所清史研究组组长。在“文革”中,他自学了理论物理学。他认为,历史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20世纪90年代,笔者在担任杨先生助手期间,按他要求翻译了不少理论物理的英文资料,记得最后一种是关于超弦理论的。杨先生晚年在数学、物理学上花的时间,竟超过了其史学本行。1977年,《论时间、空间和引力》《引力与熵》印出征求意见本。这一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独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后,杨先生兼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创办《清史论丛》。1979年,历史所清史研究组改为清史研究室,杨先生任第一任主任。

  1981年,杨先生到美国进行学术访问,在乔治敦大学首次正式提出“熵是引力的效用”的观点。1995年出版的《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是先生几十年来探讨物理学、哲学的一个总结。该书姊妹篇《科学与哲学——〈自然哲学〉续篇》1997年出版。

  2000年1月,杨向奎先生口述一生经历尤其是治学历程的《杨向奎学述》出版,该著系弟子李尚英整理。同年,《杨向奎长短句》问世。

  2000年7月23日,杨先生在北京去世,媒体在报道中誉其为“史学界一代宗师”。杨先生去世后,在杨先生女儿杨永贤的大力支持下,我花了三年时间将杨先生所有著作修订了一遍,最后编成了一套八卷本《丰润杨向奎先生全集》,共900多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2: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平化是湖南炎陵(原酃县)人,1926年初,刚刚从湖南省立高中毕业的张华平,进入了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工作人员训练班,参加了北伐战争,并担任营指导员,此时的张平化,还只有19岁。

大革命失败后,深感迷惘的张平化回到了湖南老家,一时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说来也巧,毛主席当时正好在湖南讲学,张平化听了几次课后,立刻就被毛主席那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成为毛主席的坚定支持者,参与创建和发展了湘赣革命根据地。

不过,张平化的革命之路却很曲折,多亏王震将军救了他一命。

1932年春,王震突然接到湘赣省委的一纸诉状,内容很简单——批判张平化是反革命分子。当时正值肃反扩大化的关键时期,这样一条罪名无异于将张平化赶上了绝路!幸运的是,张平化碰上了王震。



当时,王震接到的命令是要去逮捕张平化,但是王震没有盲目地妄下定论,而是主动深入群众,去摸查情况。

这一查不要紧,很快就查出了问题。

原来,当地群众对张平化的评价非常好,根本不像举报信里说的那样。更重要的是,张平化所管辖的酃县苏区正处于反动派的包围之下,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斗争,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是反革命分子,怎么会如此坚持斗争?

王震了解情况后,顶住上面的压力,只免去了张平化的县委书记职务,但保留了他在赤卫队的工作。这样一来,既对省委有了交代,同时也给张平化提供了安全保障。

正是多亏了王震的庇护,张平化才得以平反,直到多年以后,二人再度提起这件事时,张平化还忍不住感叹说,是王震把他从鬼门关给救了回来。

在抗战时期,张平化担任过八路军120师358旅政委、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又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主任,以这个资历来说,是足以授开国上将的,但是,因为建国后张平化去了地方工作,跟授衔失之交臂。



但是,虽然错过了授衔,但张平化后来担任的职务也非常高,相继担任过湖北省委书记、湖南省委书记、山西省委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位高权重。

张平化虽然位高权重,但他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却非常严格,谁也不能打着他的旗号搞特殊。

张平化的哥哥嫂嫂都在革命中牺牲了,他们的两个儿子一直由奶奶抚养,1951年,张平化的母亲去世后,张平化就把两个侄子带到自己身边,一直抚养他们长大成人。

按照很多人的想法,张平化的两个侄子长大后,肯定会留在大城市,安排个不错的工作,但是,张平化却把他们俩送回了老家,没有给他们任何特殊照顾。

后来,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兄弟俩吃不上饭,请叔叔张平化帮忙找个工作,张平化仍然严词拒绝。

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做法未免太不通人情了,但其实这也是大多数革命者的共同做法,因为那一代革命家最看重的就是平等,普通老百姓享受不到的福利,自己的家人也绝不能提前享受!

2001年7月23日,张平化病逝,享年94岁高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3: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炳耀(1932.7~2001.7.23)山东省莱阳市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参加了1948年的桥头镇战斗,1949年的渡江战役,湾址、上海崇明岛战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8 08:35 , Processed in 0.10745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