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ellspringli 于 2024-7-4 08:51 编辑
姜萍事件还未见分晓,虽然很多人觉得真相已一目了然。
我关注到的一个部分是很多人对于姜萍处境的深切共情,以及对姜萍的积极期待和想象,渴望姜萍被更好的对待和得到更好的归宿,比如得到权威和现实的认可,实现其价值。完成一个逆袭天才的愿望。
这个部分让我想到了一个很常见的文化现象——对于鲤鱼跃龙门的向往。所以生造了一个词跃龙门情结。
关于情结,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每个心理学理论对于情结的详细定义不同,但不论是弗洛伊德体系还是荣格体系的理论都公认情结是非常重要的。情结是探索心理的一种方法,也是重要的理论工具。
complex一语是由Theodor Ziehen于1898年所创,由荣格在与佛洛伊德合作的时期发扬光大。荣格将complex形容为“无意识之中的一个结”。可以将情结想成一群无意识感觉与信念形成的结。这个结可以间接侦测,而表现的行为则很难理解。荣格在职业生涯早期就找到证明情结存在的证据。1910年代他在词汇关联测验中注意到受试者的行为模式暗示著此人的无意识感觉与信念。 只有造成有害行为的情结,荣格才视为心理疾病。荣格派理论视无害的情结为普通健康心理的多元变化。 荣格派理论认为情结与创伤经验或有关或无关。情结有很多种,但是任何情结的核心都是一个共通的经验模式,称为原型(archetype)。荣格理论与佛洛伊德理论的关键差异是:荣格认为人类心理由好几种情结构成,而且许多情结彼此形成二元对立。佛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伊底帕斯情结)是普遍共通的,也就是所有儿童都面对伊底帕斯情结带来的发展挑战。而伊底帕斯情结也是绝大部分心理疾病的中心。随着荣格与佛洛伊德决裂,两方代表的理论也分歧了。 我这里是借用荣格关于集体潜意识里的情结,在我们文化里会有一些普遍的无意识渴望和需要,跃龙门是其中一种。当然还有其他包青天情结窦娥情结之类的。 跃龙门最早来自鲤跃龙门(又作鲤鱼跳龙门),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民间传说,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位于山西的黄河峡谷),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相传由于黄河河水浑浊,一??般鱼类不能存活,只有耐污的鲤鱼生长十分良好,又由于其生长环境是黄色的泥水,所以黄河鲤鱼身上长的是金黄色的鳞片。古人发现每年到了春节的时候,这些金色鲤鱼会逆水上溯,在龙门形成跳跃的群体,但在瀑布以上,由于水流湍急,没有任何鱼类可以登上,所以古代人们想像这些金色的鲤鱼跳过龙门以后就会变化成龙升天而去。具体细节我就不考证了。 在传统的伦理秩序与等级社会里,跃龙门成为了很多寒门和底层人士的渴望。也是改变命运的契机。所以不难理解大众对于跃龙门的向往和追求。每年高考期间,跃龙门是一个高频祝福词。 在姜萍事件里,很多人都投射出来底层个体逆袭的愿望,通过认同姜萍来获得自己价值的实现。捍卫姜萍也就是捍卫自己内在的某个部分,捍卫自己的价值感。 一点联想,一点唠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