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3|回复: 2

[【其它】] 再谈自恋——兼回应坛友自以为是是不是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9 10: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ellspringli 于 2024-6-19 10:44 编辑

自以为是当然不是病,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那么一些自以为是的部分。任何一个婴儿都有一个全能自恋的阶段,觉得自己就是宇宙中心,是世界的王,一切都在自己控制下。让妈妈喂奶妈妈就喂奶,让爸爸笑爸爸就笑。再长大一点,依然会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再大一点,不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觉得自己的老爹无所不能,宇宙最强。再长大一点,觉得自己的国家地球最强,自己的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某种程度这都是一种自以为是。没有这些这些自以为是,个体和群体都发展得不会太好。这种积极错觉是获得控制感和能力感的重要驱力。如果一个人自恋发展的很好,恶意和逆境就很难摧毁TA。自以为是需要维持下去就必须努力征服和证明,某种程度促进了自身的优秀,当然自以为是也会沉溺,需要更多的认可,赞美,优越感来维持。

当然,有些东西总是会过头的。自以为是过头了就有可能变成病理性的特质——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典型特质。
根据DSM-5(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自恋型人格障碍症属于B群人格障碍症(Cluster B personality Disorders),自成年期早期开始,是种广泛的模式,夸大(grandiosity)(幻想或行为)、需要称赞、缺乏同理心(empathy),表现符合以下五项特点(或更多):
  • 对自我重要性(self-importance)的自大感,例如夸大成就与才能,在没有相称情况下期待被认为优越。
  • 专注于无止境的成功、权力、显赫(brilliance)、美貌、或是理想爱情等幻想中。
  • 相信他或她的“特殊”及独特,仅能被其他特殊或居高位者(或机构[institution])所了解,或应与之相关连。
  • 需要过度的赞美。
  • 认为自己有特权(如︰不合理的期待自己有特殊待遇或别人会自动地顺从他或她的期待)。
  • 在人际上显得剥削(例如:占别人便宜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 缺乏同理心︰不愿意辨识或认同别人的情感需求。
  • 时常妒忌别人或且认为别人妒忌他或她。
  • 显现自大、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npd被认为与强烈的羡慕情绪有关;患者可能强烈羡慕某些族群,并渴望成为对方,因而把自己伪装成该族群并想像自己被以相同的方式羡慕。
npd在精神分析里最常见的分类是厚脸皮/展露型自恋VS薄脸皮/藏匿型自恋。厚脸皮型自恋一般以自信、成功、特立独行、野心勃勃的样子出现;而薄脸皮型可能表现为内向、羞怯、敏感、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
目前一般认为npd可能来自早期的创伤,过度的宠爱(这个部分并不是主要的),以及遗传,当然也可能是多因素交互的。赖夫斯利在1993年,他和他的同事出版了一份非常重要的报告,称为基因及环境对人格混乱的影响;报告的结论是,根据一连串的标准测试,自恋是一种很普遍的遗传特征。在18种人格混乱中,自恋是可遗传度最高的一种(0.64),证明了若双生儿有这一种特征,多是基因遗传的影响。比如我父亲,我和我家老二有明显的自恋特质。当然自恋特质(或者好听一点叫自信)并不意味一定发育成npd。
一般认为,npd的个体在早期养育和成长过程中,通常是被严重忽视的。这里所说的忽视不一定以忽视的面貌呈现,反而可能是以关注的样子呈现。这里的被忽视,是指真实需求、真实情绪情感的不被看到、不被接纳。npd的自体体验是以羞耻和嫉妒为主的。为了抵抗这种脆弱和羞耻,往往以理想化和贬低来应对。
所以说,一般程度上的自以为是,是一种健康的自恋。非但不是病,而是你成长,成功,人生中很重要的积极特质。
如果怀疑自己有病,可以根据npd诊断标准评估一下。最简单地看看自己的共情能力如何。不是认知层面的共情,是感受层面的共情。很多npd可以表现得很懂别人的感受,可是他们无法真正感受身受他人的感受。弗洛伊德时代认为npd是无法治疗的,因为他们只爱自己,无法移情。kohut让自恋变得合法可自恋,现在npd的治疗效果已经大大改观了。不过,对于一般人而言,不要奢望改造npd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20 07: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 自恋容易导致其他问题的又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20 09: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病,其实取决于病的定义——病的一般性定义。当然这个定义有点专业。
业余一点,我们可以用“度”这个概念。在某一个度以下,不是病;在某一个度以上,是病。
这个度在哪儿?又要回到专业。其实,哪怕是有DSM-5,我们依然很难自诊。这就是我们需要专业人士的原因。

业余一点,有一个简单但不一定正确的方法:根据周围人的普遍看法。周围人普遍认为你有病,你就有病;反之无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8 08:17 , Processed in 0.08360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