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发布消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岳峰老师不幸因意外于4月15日离世,年仅34岁。 胡岳峰老师生前曾先后求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以降的社会经济史、清代货币制度史。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博期间,胡岳峰曾在华东师大图书馆发布的“2018年师大阅读力”榜单中以一年5983册的借阅量傲居榜首,引起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文章附后)。 胡岳峰在采访中谈到自己对书的感情以及他的学术情怀:“其实不论是借书、看书、买书还是屯书,最主要只是因为我喜欢与书为伴,毕竟与书为伴比与人为伴要纯粹简单。”“一个喜欢读书、想把学问做得好的人,离不开好的大环境。” 胡岳峰老师生平胡岳峰(1990—2024),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0年5月6日生于浙江省建德市。1996年9月—2008年8月先后就读于建德市寿昌镇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品学兼优。2008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专业,2012年6月获学士学位。 本科期间于201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国史专业,2015年6月获硕士学位。2015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2021年6月获博士学位。2021年7月,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自进入历史研究所工作以来,胡岳峰同志潜心学术,热心公益,与人为善,为研究所的学术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岳峰同志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以降的社会经济史、清代货币制度史。他治学勤勉、扎实,在细致爬梳官方文献的同时,广泛搜求方志、笔记乃至日记、书信、账册等第一手史料,以一人之力编制庞大的清代货币史数据库。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银钱平行”与“银铜并行”清前期货币制度的理念与实践(1644—1795)》、博士学位论文《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研究(1644—1911)》。 发表论文:《清代民间账簿中货币记录的释读——以石仓文书为例》、《灾疫与钱价——货币史视角下的清代灾疫救助》、《清前期国家货币管理体系的内在矛盾及其影响(1644—179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23年第1期全文转载)、《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研究(1644—1911)》等。参与编写《中国特色历史学话语体系建构》一书,负责完成《民间契约文书研究与经济史话语体系的构建》章节。独立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清代银钱比价的“双轨—多元”价格体系研究”(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青年项目“清代银钱比价的"双轨—多元”价格体系对国家货币经济管理影响研究”(2023年)。
|